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綠色三農產品生產流程指導書TOC\o"1-2"\h\u4953第1章綠色三農產品概述 4169201.1綠色三農產品定義與分類 4283131.2綠色三農產品發展現狀與趨勢 410第2章生產環境選擇與規劃 58422.1基地選址要求 575542.2土壤質量與改良 5171242.3水資源與節水措施 658382.4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 611852第3章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6204303.1品種選擇原則 636583.1.1適應性原則 663993.1.2抗逆性原則 6227393.1.3優質高產原則 787503.1.4生態安全原則 7290593.2良種繁育與推廣 7285483.2.1良種繁育 799723.2.2良種推廣 7194493.3種子處理技術 771353.3.1種子質量檢驗 7195813.3.2種子處理 75483.3.3種子消毒 7208253.3.4種子包衣 7325563.3.5種子保存 78079第4章育苗技術 831394.1育苗設施與設備 8149164.1.1育苗場所選擇 8314504.1.2育苗溫室 893394.1.3育苗盤及容器 8173694.1.4灌溉設備 8137414.1.5其他設備 8169894.2育苗基質選擇與配制 8163744.2.1基質原料 8157754.2.2基質配比 8319954.2.3基質處理 87234.3育苗方法與操作 878614.3.1種子處理 859534.3.2播種 830024.3.3噴水 930474.3.4覆蓋 9191434.4苗期管理 918904.4.1溫度管理 9326564.4.2水分管理 9327574.4.3肥料管理 9110474.4.4病蟲害防治 9120004.4.5間苗與定植 913427第5章栽培管理技術 9203355.1土壤管理與施肥 985945.1.1土壤翻耕 939305.1.2土壤改良 9289545.1.3施肥原則 98955.1.4基肥施用 9149985.1.5追肥施用 10191845.2灌溉與排水 10142575.2.1灌溉原則 1071495.2.2灌溉方式 1091965.2.3灌溉時期 1044265.2.4排水 1037935.3病蟲害防治 1010925.3.1防治原則 10238155.3.2生物防治 10240285.3.3物理防治 10221915.3.4化學防治 10256485.4田間管理 10219975.4.1間作套種 10274965.4.2中耕除草 10324045.4.3植株調整 11202675.4.4采收與儲藏 1128742第6章農產品收獲與采后處理 111966.1收獲時間與標準 11119176.1.1確定收獲時間 1159766.1.2收獲標準 1158106.2采后處理與包裝 11314536.2.1清潔與整理 11146916.2.2預冷與分級 11183516.2.3包裝 11241606.3儲藏與保鮮技術 11143326.3.1儲藏條件 11273416.3.2保鮮技術 1223956.4質量檢測與分級 12263336.4.1質量檢測 12185046.4.2分級 121509第7章綠色三農產品加工技術 12308167.1加工工藝與設備 12276897.1.1選材與預處理 1219337.1.2加工工藝 1220097.1.3設備選型與配置 12111377.2質量控制與管理 12161447.2.1質量標準制定 1210837.2.2質量檢驗與監控 127397.2.3質量追溯體系 13295377.3產品研發與創新 1360717.3.1市場調研 13224507.3.2產品設計 1395957.3.3技術研發與應用 1353527.3.4產學研合作 1330326第8章綠色三農產品市場營銷 13214368.1市場分析與定位 13168438.1.1市場環境分析 137448.1.2市場需求分析 1317658.1.3市場定位 13105878.2營銷策略與渠道 14269798.2.1營銷策略 14232978.2.2產品策略 14146508.2.3價格策略 14278468.2.4促銷策略 14289748.2.5渠道策略 14106908.3品牌建設與推廣 1414908.3.1品牌定位 1468308.3.2品牌形象設計 14290928.3.3品牌推廣 14148648.3.4品牌維護與管理 143853第9章生產管理與質量控制 147099.1生產過程管理 1459549.1.1生產計劃制定 14296449.1.2生產標準化 1554719.1.3生產記錄管理 15152339.2質量管理體系建立與實施 15223279.2.1質量管理體系構建 1535049.2.2質量管理實施 157979.2.3質量改進 15236499.3風險評估與控制 1557549.3.1風險識別 1524849.3.2風險評估 15127709.3.3風險控制 15165039.4認證與監管 1564779.4.1認證申請 16294969.4.2監管機制 1686129.4.3違規處理 1625992第10章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162491610.1農業廢棄物分類與特點 161452410.1.1分類 161191910.1.2特點 1693210.2資源化利用技術與模式 16836010.2.1技術分類 162995710.2.2利用模式 161360410.3環保與經濟效益分析 171608910.3.1環保效益 173237210.3.2經濟效益 171450010.4政策支持與推廣示范 171267010.4.1政策支持 172288110.4.2推廣示范 17第1章綠色三農產品概述1.1綠色三農產品定義與分類綠色三農產品,是指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控制化學合成物質的使用,保護生態環境,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農副產品。綠色三農產品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綠色糧食產品:包括稻谷、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2)綠色蔬菜產品:包括葉菜類、根菜類、茄果類、瓜類、豆類等蔬菜。(3)綠色果品:包括蘋果、梨、桃、葡萄、柑橘等水果。(4)綠色畜牧產品:包括豬肉、牛肉、羊肉、禽肉及其副產品。(5)綠色水產品:包括淡水魚類、海水魚類、蝦、蟹、貝類等。1.2綠色三農產品發展現狀與趨勢我國綠色三農產品發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綠色三農產品的發展,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2)綠色三農產品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農業生產者認識到綠色三農產品的重要性,紛紛轉變生產方式,發展綠色三農產品生產。(3)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通過實施綠色三農產品生產標準,加強生產過程監管,我國綠色三農產品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4)市場認可度逐漸提高。消費者對綠色三農產品的認識不斷加深,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綠色三農產品市場份額逐年提高。未來,我國綠色三農產品發展趨勢如下:(1)生產技術不斷創新??萍嫉陌l展,綠色三農產品生產技術將不斷優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2)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日益完善。我國將進一步完善綠色三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3)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綠色三農產品將在國內外市場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競爭力將持續提升。(4)產業鏈不斷延伸。綠色三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將實現深度融合,產業鏈條將進一步優化。第2章生產環境選擇與規劃2.1基地選址要求綠色三農產品生產的第一步是選擇適宜的生產基地?;剡x址應遵循以下要求:(1)地理位置:選擇交通便利、光照充足、氣候適宜的區域,以保證農產品的生長需求和降低運輸成本。(2)地形地貌:地形以平原、丘陵、盆地為宜,避免高山、陡坡等地形,以便于農業機械化和規模化生產。(3)土壤條件:土壤質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長和吸收養分。(4)水資源:靠近水源,保證灌溉需求。同時考察地下水位、水質等因素,以保證農產品品質。(5)環境質量:周邊環境質量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避免污染源,保證農產品安全。2.2土壤質量與改良土壤質量對綠色三農產品生產。針對不同土壤類型,采取以下改良措施:(1)酸堿度調整:根據作物生長需求,采用石灰、硫磺等物質調整土壤酸堿度,使之達到適宜范圍。(2)有機質提升:增施有機肥、綠肥、生物肥等,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3)土壤調理:針對土壤板結、鹽漬化等問題,采用深翻、松土、淋洗等方法進行調理。(4)養分平衡:根據土壤檢測結果,合理施用氮、磷、鉀等肥料,保持土壤養分平衡。2.3水資源與節水措施水資源是綠色三農產品生產的重要保障。在水資源管理與節水措施方面,應采取以下措施:(1)水源保護:加強水源地保護,防止水體污染,保證灌溉水質。(2)水利設施建設:完善灌排系統,提高灌溉效率,減少水資源浪費。(3)節水灌溉:推廣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降低灌溉定額。(4)水分管理:根據作物生長需求,合理安排灌溉時間和次數,避免水分過剩或不足。2.4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是綠色三農產品生產的關鍵環節。具體措施如下:(1)生態防護:加強農田林網建設,提高植被覆蓋率,減少風蝕、水蝕等自然災害。(2)生物多樣性保護:合理布局作物種類和種植結構,保護和利用生物多樣性,提高農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3)農業廢棄物處理:合理處理農作物秸稈、農膜等廢棄物,減少環境污染。(4)病蟲害防治:采用物理、生物、化學等方法,綜合防治病蟲害,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保護生態環境。第3章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3.1品種選擇原則3.1.1適應性原則在選擇綠色三農產品品種時,首先應考慮品種的適應性。品種應適應本地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以保證農產品的生長狀況良好,提高產量和品質。3.1.2抗逆性原則綠色三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品種的抗逆性。應選擇抗病蟲害、抗寒、抗旱、抗鹽堿等抗逆性強的品種,以降低生產過程中的風險。3.1.3優質高產原則品種選擇時,要充分考慮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優先選擇品質優良、口感好、營養價值高的品種,同時要求品種具有高產潛力,以提高經濟效益。3.1.4生態安全原則所選品種應有利于生態平衡,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符合綠色農業生產要求。3.2良種繁育與推廣3.2.1良種繁育良種繁育是保證綠色三農產品品質和產量的關鍵。應加強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采用科學的繁育方法,提高種子質量和產量。3.2.2良種推廣通過試驗示范、技術培訓、政策扶持等手段,加快良種的推廣應用,提高綠色三農產品整體水平。3.3種子處理技術3.3.1種子質量檢驗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質量檢驗,保證種子純度、凈度、發芽率和水分等指標符合國家標準。3.3.2種子處理根據不同作物和品種的特性,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對種子進行處理,以提高種子發芽率、防治病蟲害和促進幼苗生長。3.3.3種子消毒為防止種子帶菌,可采用紫外線照射、化學消毒等方法進行種子消毒。3.3.4種子包衣針對不同作物需求,采用種子包衣技術,將肥料、農藥等物質包裹在種子表面,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幼苗生長速度。3.3.5種子保存合理安排種子庫存,防止種子受潮、霉變、蟲蛀等,保證種子質量。在保存過程中,定期檢查種子質量,及時淘汰不合格種子。第4章育苗技術4.1育苗設施與設備4.1.1育苗場所選擇育苗場所應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區域。同時要避免選擇曾發生過嚴重病蟲害的地區。4.1.2育苗溫室育苗溫室應具備良好的保溫、通風、遮陽和灌溉設施。溫室骨架可采用鍍鋅鋼管、鋼筋或竹木結構,覆蓋材料選用透光、保溫功能好的聚乙烯或玻璃等。4.1.3育苗盤及容器育苗盤可選擇標準穴盤或土缽,材質以聚苯乙烯或聚丙烯為宜。容器育苗時,選擇合適規格的塑料薄膜袋或無紡布袋。4.1.4灌溉設備配置微噴、滴灌等灌溉設備,以保證水分供應均勻、節約用水。4.1.5其他設備備齊播種機、噴霧器、肥料施用設備等。4.2育苗基質選擇與配制4.2.1基質原料選用優質草炭、珍珠巖、蛭石等原料,要求無污染、質地疏松、透氣性好。4.2.2基質配比根據不同作物需求,合理配置基質的草炭、珍珠巖、蛭石比例,一般為23:1:1。4.2.3基質處理對基質進行消毒處理,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拌勻后堆置24小時。4.3育苗方法與操作4.3.1種子處理選用成熟、飽滿、健康的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泡30分鐘。4.3.2播種將處理好的種子均勻撒在濕潤的基質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蛭石,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4.3.3噴水播種后及時噴水,保持基質濕潤。4.3.4覆蓋根據氣溫和作物需求,可選用薄膜、遮陽網等進行覆蓋。4.4苗期管理4.4.1溫度管理根據作物生長習性,合理調控溫室溫度,防止高溫燒苗或低溫凍害。4.4.2水分管理根據基質濕度、作物需求和天氣狀況,適時適量灌溉。4.4.3肥料管理根據作物生長需求,適時施用有機肥和化肥,濃度不宜過高,以免造成肥害。4.4.4病蟲害防治定期檢查苗床,發覺病蟲害及時防治,可選用生物農藥或低毒化學農藥。4.4.5間苗與定植根據作物生長情況,適時進行間苗、定植,保證合理密度。第5章栽培管理技術5.1土壤管理與施肥5.1.1土壤翻耕在準備種植綠色三農產品之前,應對土壤進行徹底翻耕,深度以2030厘米為宜。這有助于土壤透氣、蓄水和提高土壤肥力。5.1.2土壤改良根據土壤類型,采取相應的土壤改良措施。例如,對于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進行調整;對于堿性土壤,可施用硫磺粉進行改良。5.1.3施肥原則遵循“有機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商品有機肥等。5.1.4基肥施用在播種或移栽前,施足基肥,以滿足作物生長初期對養分的需求?;蕬杂袡C肥為主,配合適量的磷、鉀肥。5.1.5追肥施用根據作物生長周期和土壤養分狀況,適時進行追肥。追肥應以氮、磷、鉀肥為主,適量補充中微量元素。5.2灌溉與排水5.2.1灌溉原則灌溉應根據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狀況和氣候條件進行,遵循“適量、適時、適地”的原則。5.2.2灌溉方式采用滴灌、噴灌、溝灌等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5.2.3灌溉時期分別在作物播種、移栽、生長關鍵期和成熟期進行灌溉,保證作物生長所需水分。5.2.4排水建立健全排水系統,防止因土壤水分過多而導致作物生長不良或病蟲害發生。5.3病蟲害防治5.3.1防治原則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提倡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5.3.2生物防治利用天敵、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資源,防治病蟲害。5.3.3物理防治采用黃板、藍板、殺蟲燈等物理方法,誘殺病蟲害。5.3.4化學防治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嚴格按照農藥使用標準進行防治。5.4田間管理5.4.1間作套種合理搭配作物種類,進行間作套種,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病蟲害發生。5.4.2中耕除草根據作物生長情況,適時進行中耕除草,減少雜草對水分、養分的競爭。5.4.3植株調整對作物進行合理的植株調整,如摘心、整枝、疏果等,以保證作物生長平衡。5.4.4采收與儲藏按照作物成熟度,及時采收,并進行適宜的儲藏,保證產品質量。第6章農產品收獲與采后處理6.1收獲時間與標準6.1.1確定收獲時間綠色三農產品應根據作物的生長周期、成熟度及市場需求等因素來確定收獲時間。收獲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可通過觀察作物外觀、色澤、硬度等指標,并結合當地氣候條件,科學確定適宜的收獲時間。6.1.2收獲標準綠色三農產品的收獲標準應遵循國家相關標準和行業規定。主要標準包括:果實飽滿、色澤鮮艷、口感純正、無病蟲害、無污染、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等。在收獲過程中,應嚴格篩選,保證產品質量。6.2采后處理與包裝6.2.1清潔與整理收獲后的農產品應及時進行清潔和整理,去除雜質、病殘果、爛果等,以保證產品品質。清潔過程中,應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清潔劑和消毒劑,保證農產品安全。6.2.2預冷與分級為降低農產品采后生理活動,延長貨架期,應進行預冷處理。預冷后,根據產品的大小、色澤、形狀等進行分級,保證產品的一致性和市場競爭力。6.2.3包裝綠色三農產品應采用環保、無毒、無害的包裝材料,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包裝設計應簡潔大方,便于運輸、展示和銷售,同時具有防潮、防震、防擠壓等功能。6.3儲藏與保鮮技術6.3.1儲藏條件綠色三農產品應根據不同產品的特性,選擇適宜的儲藏條件,包括溫度、濕度、氣體成分等。儲藏場所應保持清潔衛生,避免病蟲害滋生。6.3.2保鮮技術常用的保鮮技術有:冷藏、氣調、減壓、輻射、生物保鮮等。根據產品特性和市場需求,選擇合適的保鮮技術,延長產品的貨架期,保證產品品質。6.4質量檢測與分級6.4.1質量檢測綠色三農產品在上市前應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保證產品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規定。檢測項目包括: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微生物指標等。6.4.2分級根據產品質量、外觀、大小等指標,將產品分為不同等級,以便于市場定位和銷售。分級過程中,應嚴格遵循相關標準,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第7章綠色三農產品加工技術7.1加工工藝與設備7.1.1選材與預處理在綠色三農產品加工過程中,首先應對原材料進行嚴格篩選,保證其符合綠色農產品標準。預處理的步驟包括清洗、去皮、去核、分級等,以去除雜質,保證產品品質。7.1.2加工工藝針對不同類型的綠色三農產品,采用適宜的加工工藝,如冷凍、干燥、腌制、罐頭等。在加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溫度、濕度、時間等參數,以保證產品質量。7.1.3設備選型與配置根據產品特點和加工工藝要求,選擇高效、節能、環保的設備。設備配置應合理,滿足生產需求,同時注重設備維護與保養,保證設備穩定運行。7.2質量控制與管理7.2.1質量標準制定結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綠色農產品標準,制定嚴格的加工質量標準,包括原料、輔料、加工過程、成品等各個環節。7.2.2質量檢驗與監控建立質量檢驗實驗室,對原料、輔料、半成品、成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驗。同時加強對加工過程的監控,保證產品質量穩定。7.2.3質量追溯體系建立完善的質量追溯體系,對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進行記錄,以便在出現質量問題時能夠迅速追溯到問題環節,采取有效措施。7.3產品研發與創新7.3.1市場調研深入了解市場需求,掌握消費者對綠色三農產品的喜好、需求及期望,為產品研發提供方向。7.3.2產品設計結合市場調研結果,設計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注重產品口感、營養、包裝等方面的創新。7.3.3技術研發與應用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開展綠色三農產品加工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提高產品附加值,降低生產成本。7.3.4產學研合作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共同開展技術攻關,推動綠色三農產品加工技術的創新與發展。第8章綠色三農產品市場營銷8.1市場分析與定位8.1.1市場環境分析本節主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分析綠色三農產品市場環境。宏觀層面包括政策法規、經濟發展、社會文化、技術進步等方面,微觀層面則關注消費者需求、競爭對手、行業規模等。8.1.2市場需求分析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消費者對綠色三農產品的需求,掌握市場需求趨勢,為產品定位提供依據。8.1.3市場定位根據市場環境分析和市場需求分析,對綠色三農產品進行明確定位,包括產品類別、消費群體、價格區間等。8.2營銷策略與渠道8.2.1營銷策略本節從產品策略、價格策略、促銷策略和渠道策略四個方面制定綠色三農產品的營銷策略。8.2.2產品策略根據產品定位,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創新產品包裝,以滿足消費者對綠色三農產品的需求。8.2.3價格策略結合成本、市場競爭和消費者接受程度,制定合理的價格策略,以提高市場份額。8.2.4促銷策略運用廣告、公關、活動、折扣等多種促銷手段,提高綠色三農產品的知名度和銷量。8.2.5渠道策略利用線上線下渠道,如電商平臺、實體門店、批發市場等,拓寬銷售渠道,提高市場覆蓋率。8.3品牌建設與推廣8.3.1品牌定位根據產品特色和市場定位,明確品牌形象,傳遞品牌價值。8.3.2品牌形象設計設計具有綠色、健康、環保等特點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識別度。8.3.3品牌推廣運用多種推廣手段,如廣告、公關、網絡營銷等,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8.3.4品牌維護與管理加強品牌危機管理,保護品牌形象,持續提升品牌價值。第9章生產管理與質量控制9.1生產過程管理9.1.1生產計劃制定根據市場需求及企業發展戰略,編制綠色三農產品年度生產計劃。結合農產品生長周期、季節性特點,合理安排生產茬口和種植結構。9.1.2生產標準化制定并實施綠色三農產品生產操作規程,保證生產過程標準化。加強生產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生產技能,保障產品質量。9.1.3生產記錄管理建立健全生產記錄制度,詳細記錄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對生產記錄進行定期檢查,保證記錄真實、完整、可追溯。9.2質量管理體系建立與實施9.2.1質量管理體系構建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包括質量方針、質量目標、質量手冊等。落實質量管理責任,明確各部門和崗位的質量職責。9.2.2質量管理實施強化質量意識,提高全員質量素質。加強過程質量控制,保證生產環節符合質量要求。9.2.3質量改進定期開展質量審核,查找存在的問題,制定改進措施。鼓勵員工提出質量改進建議,不斷提升產品質量。9.3風險評估與控制9.3.1風險識別對綠色三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包括自然災害、病蟲害、環境污染等。9.3.2風險評估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評估,分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確定優先控制的風險,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9.3.3風險控制實施風險控制措施,降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慢性尿潴留護理
- DB36-T1811-2023-贛菜寧都三杯雞烹飪技藝規范-江西省
- 2025年高考歷史攻略衡中骨干名師總結的歷史解題思路(選擇題+主觀題)
- 口腔牙科護理
- 全麻針管治療方案
- 2025年基金從業證券投資基金基礎知識真題試卷通關秘籍
- 2025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真題卷備考資料大全與實戰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中一年級上學期科學競賽試卷(含答案)
- 食物交換份法配餐表(修訂版)-寶典內部資料
- 第二部分 廣東中考高分突破英語課件(外研版)話題專項訓練話題二 家庭、朋友與周圍的人-課件下載
- 漢字文化解密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新膠工割膠技術培訓
- 計數型MSA計算分析(假設試驗法入門實例講解)
- 2021貴州特崗教師招聘考試100個速背知識點--體育
- 掛籃安裝細則
- 2022年高級中學校園文化建設方案
- 《急診與災難醫學》第三版-教學大綱(修改完整版)
- 飽和蒸汽壓力——溫度對照表
- 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 超市標準商品分類表格模板
- 《汽車板材料物流配送服務技術規范》團體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