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三合一課程(21-30)講義總綱_第1頁
(5)-三合一課程(21-30)講義總綱_第2頁
(5)-三合一課程(21-30)講義總綱_第3頁
(5)-三合一課程(21-30)講義總綱_第4頁
(5)-三合一課程(21-30)講義總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講義第21節:文言文·文言文斷句與停頓(斷句) 1第22節:文言文·文言文斷句與停頓(停頓) 5第23節:文言文·考向梳理與狀語后置 13第24節:文言文·實詞與一詞多義 20第25節:文言文·實詞與一詞多義(進階) 23第26節:文言文·詞類活用 27 31第27節:文言文·虛詞辨析 37 43第28節:文言文·虛詞辨析(進階) 61 66第29節:文言文·特殊句式 68 75第30節:文言文·主觀翻譯題 811文學素養批注課·家長必修第21節:文言文·文言文斷句與停頓(斷句)別人家老師的“斷句技巧”五哥的“斷句技巧”2記·腐流部》)45文學素養批注課·家長必修第22節:文言文·文言文斷句與停頓(停頓)五哥的“劃分節奏技巧”五哥提示:別忘了有時候文言文的“省略”7硬。)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永之人爭奔走焉(《捕蛇者說》)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觀之殆有甚者9除端明殿學士知永興軍。文學素養批注課·家長必修第23節:文言文·考向梳理與狀語后置——《世說新語·言語》——《世說新語·雅量》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文言文必考考點·倒裝句】…….文學素養批注課·家長必修第24節:文言文·實詞與一詞多義實詞技巧之——“硬功夫”實詞技巧之——“軟功夫”),未能易量。”文學素養批注課·家長必修第25節:文言文·實詞與一詞多義(進階)五哥拓展:漢字“六書”按照提示在橫線上填寫內容。八上《愚公移山》操蛇之神聞之文學素養批注課·家長必修第26節:文言文·詞類活用……《一個小女孩的穿越日記·貳》……形容詞或vi的意動:認為……/以……為……/為……感到……《一個小女孩的穿越日記·叁》……4.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附:七八九年級詞類活用)()()()()()()(EQ\*jc3\*hps2\o\al(\s\up2147483646(),))()()()()()()()()()()()(文學素養批注課·家長必修第27節:文言文·虛詞辨析①相當于“的”②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或者翻譯成“的”之:代詞,表示第三人稱“他”之: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相當于“的”之: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相當于“的”之:代詞,表示第三人稱“他們”④副詞,表示感嘆語氣,譯為“其實”附表《初中常見虛詞匯總》一、“之”作賓語。例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代詞,指學過的1.文言文中,“乎”一般用作語氣助詞。例句: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論語》例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魚我所欲也》例句:其恕乎。《論語》例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2.用做介詞,意思同“于”。例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例句:頹然乎其間者。(《醉翁亭記》)④相當于“……的手段”五“雖”例句: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例句: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例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曹劌論戰》例句: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例句: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馬說》六“然”1.用作代詞,起指示作用,譯作“這樣”“如此”。例句:人恒過,然后能改。《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例句: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例句: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例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馬說》2.用作連詞,表轉折關系,譯作“然而”“但是”等。例句: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出師表》例句:然徒步則汗出浹背。《滿井游記》例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記》)例句: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桃花源記》)例句: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滿井游記》)例句:燁然若神人。(《送東陽馬生序》)例句:欣然規往。《桃花源記》例句:滿目蕭然。《岳陽樓記》七、“而”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例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醉翁亭記》例句: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醉翁亭記》例句: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例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例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例句: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例句: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醉翁亭記》例句: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例句: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游人去而禽鳥樂也。《醉翁亭記》例句: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鄒忌諷齊王納諫》例句:呼爾而與之……蹴爾而與之。《魚我所欲也》例句:雜然而前陳者。《醉翁亭記》例句:朝而往,暮而歸。《醉翁亭記》例句: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記》例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例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卻,表轉折關系。《論語》例句:人不知而不慍。《論語》例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例句: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例句: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魚我所欲也》例句: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例句: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向、對例句: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2)表示被動,譯作“被”例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例句:山巒為晴雪所洗。《滿井游記》例句: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例句: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例句: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魚我所欲也》)2.用作動詞例句: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出師表》例句: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例句:吾廣為都尉《陳涉世家》3.此外,依據語境的不同,還可以靈活翻譯為相應的詞語。例句: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心理活動例句: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魚》——做例句:自以為不如。《鄒忌》——和“以”連用,譯為“認為”例句:今為宮室之美為之。(第一個是“為了”,第二個譯為“接受”)例句:全石以為底。《小石潭記》——作為例句: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小石潭記》——十一、“所”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例句: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前一個“以”表原因,后一個“以”表目的。)《出師表》例句: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記》例句: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例句:以中有足樂者。《送東陽馬生序》(2)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按照”等。例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按照例句: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劌論戰》——按照例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按照例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憑借例句: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把例句:咨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拿例句:以衾擁覆。《送東陽馬生序》——用例句:全石以為底。《小石潭記》——用(1)表示目的,相當于現代漢語里的“來”、“用來”例句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例句: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例句:家貧,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序》例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例句: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例句: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例句: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例句: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例句: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例句: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記》例句:愚以為宮中之事。《出師表》例句: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例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他的,代可以做老師的那個人。例句: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記》——他的,代“漁人”例句: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他們的,代齊軍。例句:其妻獻疑曰。《愚公移山》——他的,代“愚公”例句: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例句:其喜洋洋者矣。《岳陽樓記》例句:其必曰:“先天下……”乎。《岳陽樓記》(3)也可譯作“其中的”,后面多為數詞或者數代詞。例句: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名其一處也。《口技》“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問、猜度、反詰、愿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可譯為“大概”、“或許”、“恐怕”、“可要”、“怎么”、“難道”例句:其真無馬邪?《馬說》——表反問語氣,可譯為“難道”。例句:其恕乎。《論語》十五、“焉”那里”十六、“則”1.用作副詞(1)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就”“于是”。例句: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例句: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例句: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例句: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例句: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例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例句:相與步于中庭。《記承天寺夜游》——在例句:駢死于槽里之間。《馬說》——在例句:公與之乘,戰于長勺《曹劌論戰》——在例句: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在例句:此所謂戰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在例句: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岳陽樓記》——在例句:舜發于畎畝之中。《〈孟子〉二章》——從例句: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醉翁亭記》——從例句: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對例句: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例句:皆朝于齊。《鄒忌諷齊王納諫》——到(3)用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作“比”、“勝過”例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有甚于生者……有甚于(《魚例句: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比例句: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對于二十、“何”等文學素養批注課·家長必修第28節:文言文·虛詞辨析(進階)③介詞——譯為“按照”D.以:介詞,表工具,相當于“用”附表《初中通假字匯總》EQ\*jc3\*hps2\o\al(\s\up2147483646(),))()()()()(文學素養批注課·家長必修第29節:文言文·特殊句式①有“者”有“也”②無“者”有“也”③有“者”無“也”④無“者”無“也”五哥講法:到底啥是“判斷句”2.在動詞的位置可以放上“是”;①此壯士也。(《史記·淮陰侯列傳》)A.“……者……也”是判斷句的判斷標準,一定是判斷句。D.判斷句有時會表示比喻或原因,翻譯為"“……像……”和“……是因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