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黃稻鴨共作生態種養技術規程DB41-T 2446-2023_第1頁
沿黃稻鴨共作生態種養技術規程DB41-T 2446-2023_第2頁
沿黃稻鴨共作生態種養技術規程DB41-T 2446-2023_第3頁
沿黃稻鴨共作生態種養技術規程DB41-T 2446-2023_第4頁
沿黃稻鴨共作生態種養技術規程DB41-T 2446-202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01

CCSB05

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2446—2023

沿黃稻鴨共作生態種養技術規程

2023-08-07發布2023-11-06實施

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41/T2446—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產地環境...........................................................................1

5投入品使用要求.....................................................................2

6稻田整理...........................................................................2

7水稻栽培...........................................................................2

8鴨養殖.............................................................................3

9收獲出欄...........................................................................4

附錄A(資料性)沿黃地區鴨免疫程序...................................................5

I

DB41/T244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濮陽市種子管理站、濮陽市飼草飼料站、河南師范大學、新鄉市種子服務站、范

縣黃河生態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奎英、李會群、楊家民、姬生棟、孫少華、李璐、劉桂珍、李應南、張存勝、

孟憲敏、劉海靜、郭蘊文、張衛華、張桂平、司曉軍、高付軍、李大華、李尉霞、朱炎明。

II

DB41/T2446—2023

沿黃稻鴨共作生態種養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沿黃稻鴨共作生態種養的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要求、稻田整理、水稻栽培、鴨養殖、

收獲出欄。

本文件適用于河南省沿黃稻區稻鴨共作生態種養。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309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4404.1糧食作物種子第1部分:禾谷類

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13078飼料衛生標準

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

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T15063復合肥料

NY/T473綠色食品畜禽衛生防疫準則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

NY/T525有機肥料

NY5027無公害食品畜禽飲用水水質

NY/T5030無公害農產品獸藥使用準則

DB41/T1630水稻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稻鴨共作

在稻田里適時適量放養鴨,利用稻鴨的生長生活習性,以稻護鴨、以鴨促稻,實現稻鴨互利共生的

一種農業生產模式。

4產地環境

沿黃稻區生態種養基地選擇地勢平坦、耕層深厚肥沃、保水保肥性好、水源充足、水質純凈、灌排

方便,便于規模化生產的地塊。

1

DB41/T2446—2023

種養地塊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應符合GB3095的規定。農田灌溉水質應符合GB5084的規定,鴨飲用

水水質應符合NY5027的規定。土壤環境質量應符合GB15618二級的要求。

5投入品使用要求

5.1水稻栽培要求

選用適宜沿黃粳稻區種植的優質、抗病、抗倒水稻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4404.1的規定。商品

有機肥應符合NY/T525的規定,復合肥應符合GB/T15063的規定,肥料使用應符合NY/T496的規定。病

蟲害防治宜使用綠色防控技術,農藥和使用應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規定。

5.2鴨養殖要求

選擇適應性廣、雜食性強、抗逆性好的中小型鴨優良品種。飼料使用小麥、玉米、秕谷,不用配合

飼料,飼料衛生要求應符合GB13078規定。鴨免疫和疫苗使用應符合NY/T473的規定。獸藥使用應符合

NY/T5030的規定。

6稻田整理

6.1前茬病蟲草害防治

前茬作物病蟲草害防治,農藥和使用應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規定。

6.2稻田施基肥

旋耕前每畝底施腐熟有機肥1000kg~1500kg或商品有機肥150kg,氮、磷、鉀三元復合肥(配方

15:15:15或相近配方)30kg~40kg。商品有機肥應符合NY/T525的規定,復合肥應符合GB/T15063

的規定。

6.3精細整地

6月上旬,前茬作物收割結束后進行旋耕、機械平整。

6.4加固田埂

稻鴨共作區周圍的田埂進行加闊增高、夯實加固,田埂加闊至0.6m~0.8m,增高至0.3m以上。

7水稻栽培

7.1培育壯秧

7.1.1秧田選擇與培肥

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質疏松肥沃的地塊作秧田。

播種前5d~7d,每畝秧田施優質腐熟有機肥1500kg,磷酸二銨15kg,硫酸鉀20kg。

播前精細整床,達到上糊、下實、面平。

7.1.2種子處理

2

DB41/T2446—2023

播種前選擇晴好天氣曬種1d~2d,薄攤勤翻。曬種后浸種或拌種,藥劑及使用方法應符合GB/T8321

(所有部分)和DB41/T1630的規定。

7.1.3播種

5月上中旬播種,每畝秧盤(58cm×28cm×2.5cm)25~28盤,每盤播干谷110g~130g。

7.1.4秧田管理

宜使用育秧基質;3葉期后,如出現脫肥現象,每畝撒施尿素2kg~3kg。水稻移栽前3d~5d選用

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規定的殺菌劑和殺蟲劑秧田噴霧,預防葉瘟、紋枯病、稻飛虱、稻薊馬。

秧齡25d~30d、4~5片葉、苗高12cm~15cm,應適時移栽。

7.2插秧

應在6月20日前插秧。每畝插秧密度1.5~1.8萬穴,每穴2~4苗,每畝基本苗5~7萬苗,插秧深度

不超過2cm。做到行直、穴勻,不漂秧。

7.3施肥

水稻移栽后5d~7d,雛鴨入田前每畝施尿素6kg~8kg。孕穗期如出現脫肥現象,每畝可補施尿素

和硫酸鉀各2kg~3kg;齊穗后每畝用尿素500g加磷酸二氫鉀200g對水噴施。

7.4灌溉

稻田灌水應做到淺水插秧,寸水分蘗,夠苗晾田,足水孕穗,濕潤灌漿。水稻收獲前7d~10d斷水

晾田。

7.5病蟲害綠色防控

稻田病蟲害綠色防控按照DB41/T1630的規定。

7.6雜草防除

稻鴨共育期,利用鴨的踩踏和采食,可有效防除田間雜草。對雜草危害嚴重的可人工拔除。

8鴨養殖

8.1圍網

在稻鴨共作區每10畝左右進行圍網,網高0.8m~1m,網孔小于2cm×2cm,間隔1.5m~2m打樁(樁

的材質可木棍、水泥柱和鋼管等)。

8.2搭棚

選擇地勢高,水源、交通便利的田邊,按每平方米10~12只搭建鴨棚;鴨棚面積18㎡~20㎡,棚

高1.5m左右,放置投料臺或飼喂槽。鴨棚前面設水池和運動場,運動場面積27㎡~30㎡。

8.3挑選雛鴨

初生雛鴨要選擇絨毛長短適中、體表整潔鮮亮,臨床健康,體重大小均勻的個體。

3

DB41/T2446—2023

8.4雛鴨調教

下水應從小開始訓練。開始1d~5d,可與飲水結合起來,第一次馴水0.5h左右,5日齡馴水時間

4h~5h,5日齡后讓其自由下水。

8.5雛鴨投放

宜選擇15日齡雛鴨,晴天投放,按每畝18~20只鴨數量放養到機插秧13d~15d,苗高25cm~28cm

的稻田。

8.6補充飼喂

8.6.1雛鴨期

雛鴨放養15d以內,適當補飼小麥、秕谷等,飼料中拌勻添加維生素、微量元素、骨粉1.2%、石粉

1.5%、食鹽0.3%;每天早、中、晚3次定時投喂,每次投喂量以雛鴨采食后飼喂器稍有剩余為宜。飼料

及添加劑應符合GB13078的規定。

8.6.2中鴨期

30d以后雛鴨,充分發揮其“役禽”作用,以捕食田間蟲、草、萍活食為主,每日傍晚適量投喂小

麥、秕谷1次。隨著鴨日齡增長調節投喂量,每只鴨投喂量50g~70g,以食后不剩余為宜。

8.6.3育肥期

中后期針對稻間草、蟲等活食的減少,而鴨子長大食量需求增加的實際情況,在每天上午8時、下

午4時各投喂1次,飼料以玉米為主、適當搭配小麥、秕谷,以食后不剩余為宜。

在水稻乳熟期稻穗開始下垂前(9月10日左右),把鴨子從稻田趕出進行后期育肥。

隨著鴨日齡增長,逐步增加飼喂量,直至每日每只鴨飼喂100g~120g;飼料以玉米為主、適當搭

配小麥、秕谷,以食后不剩余為宜。

8.7防治疫病

養殖期鴨防疫和鴨病防治根據當地疫病的流行及發生情況,在當地獸醫部門指導下進行。獸藥使用

應符合NY/T5030的規定。鴨免疫程序執行見附錄A。

8.8病死鴨處理

稻鴨共作期間,結合農事活動進行巡田,發現病死鴨要帶出田間進行深埋等無害化處理。

9收獲出欄

9.1鴨子出欄

水稻成熟期,達到上市規格的成品鴨捕獲銷售,達不到出欄要求的繼續育肥。

9.2水稻收獲

以95%籽粒成熟發黃及時收獲。

4

DB41/T2446—2023

A

A

附錄A

(資料性)

沿黃地區鴨免疫程序

沿黃地區鴨免疫程序見表A.1。

表A.1沿黃地區鴨免疫程序

病名免疫日齡/d疫苗名稱接種方法

鴨病毒性肝炎1雞胚化弱毒苗每只鴨頸部皮下注射0.5mL

鴨傳染性漿膜炎3鴨傳染性漿膜炎滅活苗

每只鴨肌肉注射0.5mL

鴨瘟7雞胚化弱毒苗

禽流感15禽流感疫苗(國家強制免疫計劃疫苗)每只鴨肌肉注射0.25mL

鴨瘟21雞胚化弱毒苗

每只鴨肌肉注射0.5mL

禽流感30禽流感疫苗(國家強制免疫計劃疫苗)

5

DB41/T2446—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產地環境...........................................................................1

5投入品使用要求.....................................................................2

6稻田整理...........................................................................2

7水稻栽培...........................................................................2

8鴨養殖.............................................................................3

9收獲出欄...........................................................................4

附錄A(資料性)沿黃地區鴨免疫程序...................................................5

I

DB41/T244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濮陽市種子管理站、濮陽市飼草飼料站、河南師范大學、新鄉市種子服務站、范

縣黃河生態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奎英、李會群、楊家民、姬生棟、孫少華、李璐、劉桂珍、李應南、張存勝、

孟憲敏、劉海靜、郭蘊文、張衛華、張桂平、司曉軍、高付軍、李大華、李尉霞、朱炎明。

I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