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1.040.01N7672
DB1331雄 安 新 區 地 方 標 準DB1331/T039—2023雄安新區綠色建筑設計標準StandardforgreenbuildingdesignofXiong'anNewArea2023-04-13發布 2023-05-01實施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建設和交通管理局雄安新區地方標準雄安新區綠色建筑設計標準StandardforgreenbuildingdesignofXiong'anNewArea編 號:DB1331/T039-2023備案號:主編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建設和交通管理局批準部門: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建設和交通管理局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改革發展局施行日期:2023-05-012023年4月IIIIII前 言根據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規劃建設局《關于下達2022年工程建設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第一批)(雄安規建字〔2022〕41號)的技術內容,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本標準。本標準共分為10場地規劃、建筑與裝修、結構與材料、暖通空調、給水排水、電氣與智能化。本標準由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建設和交通管理局管理,由中國建筑科送解釋單位(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30號,郵政編碼:100013本標準主編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建設和交通管理局本標準參編單位: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清華大學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雄安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促進中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華匯工程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綠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加拿大木業協會上海代表處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員:王清勤孟沖朱榮鑫薛峰李 沖林波榮李勁遐葉 青韓繼紅趙士永劉 京趙建平趙霄龍王瀟曾捷李珂鄭銳鯉趙乃妮蓋軼靜康熙吳曉海閆國軍菅偉馬恩成朱愛萍蘭少鋒
劉茂林李國柱廖琳郭永聰余娟王曉飛高雅春徐少杰周海珠徐一鳴王夢林張巖江淮常立強陳鵬姚增光趙金松龐峰張海燕齊承英孔祥飛本標準主要審查人員:趙元超趙鋰徐宏慶顧彬張津奕田煒徐華目 次總則 1術語 2基本規定 3設計原則 3設計管理 3設計流程 3設計審查 4設計交付 4綠色策劃 5一般規定 5策劃內容 5主要指標 6場地規劃 8選址與規劃 8地下空間 8場地環境 9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 10交通設施與公共服務 6 建筑 13建筑與裝修設計 13光環境與聲環境 14延長建筑壽命 15圍護結構 15人性化 17結構與材料 20主體結構 20基礎與地下結構 21設計節材及選材 22暖通空調 25冷熱源 25輸配與末端系統 27熱濕環境與空氣質量 27給水排水 29給排水系統 29節水器具及設備 29非傳統水源利用 29雨水控制利用 30電氣與智能化 32變配電系統 32照明系統 32電氣設備 33智能化系統 34監測與計量 35建筑信息模型 36本標準用詞說明 38引用標準名錄 39附:條文說明 40IIIIIIIVIVContentsGeneralProvision 12BasicRequirements 3DesignPrinciple 3DesignManagement 3DesignProcess 3DesignReview 4DesignDelivery 4GreenPlanning 5GeneralRequirements 5PlanningContents 5KeyIndicators 6SitePlanning 8SiteandPlanning 8UndergroundSpace 8SiteEnvironment 9EcologicalConservationandResourceUse 10TransportationFacilitiesandPublicServices Architecture 13ArchitectureandDecorationDesign 13LightandEnvironmentSoundEnvironment 14ExtendBuildingLife 15Envelope 16Humanization 17StructureandMaterial 20PrincipalStructure 20FoundationandUndergroundStructure 21MaterialSavingandSelection 22HVAC 25HeatandColdSources 25DistributionandSystem 26ThermalandHumidEnvironmentandAirQuality 27WaterSupplyandDrainage 29SupplyandDrainageSystem 29ApplianceandEquipment 29Non-TraditionalUse 30ControlledUtilizationofRainwater 30ElectricalandIntelligent 32TransformationandDistributionSystem 32IlluminationSystem 32ElectricalEquipment 33IntellectualizedSystem 34MonitoringandMeasurement 35BuildingInformationModel 36ExplanationofforThisStandard 38ListofQuotedStandards 39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40PAGEPAGE11PAGEPAGE2為推動高質量綠色建筑全面發展,規范綠色建筑設計,制定本標準。本標準適用于雄安新區行政區域內綠色建筑設計。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行有關標準的規定。greenbuilding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綠色建筑設計 greenbuildingdesign作的過程。綠容率 greencapacity場地內各類植被葉面積總量與場地面積的比值。生物滯留設施 bioretentionfacility通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統滯留、滲濾、凈化徑流雨水的設施?;疽幎ㄔO計原則計的要求。求和提高性要求。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綠色建筑設計應與綠色施工、綠色運營深入融合,協同銜接。設計協同設計、咨詢、施工、監理及物業管理等相關單位。本專業綠色設計的第一責任人。BIM技術。件對于綠色建筑的各項要求。筑星級。設計內容綠色建筑設計應貫穿工程建設全過程。前期策劃階段,應進行生態本底調研與綠色建筑策劃。目的綠色建筑的星級目標,并應建立綠色建筑技術體系。要求和提高性要求,對所采用的綠色技術措施進行說明。工程洽商應滿足建筑的綠色性能要求。竣工驗收階段,應根據設計文件配合完成綠色建筑的驗收。案,并應進行設計回訪。設計審查初步設計文件應進行綠色建筑指標與技術體系的審查。施工圖設計文件應進行綠色建筑技術措施落實情況的審查。設計交付件之間、各專業模型之間的協調一致性。BIM應同時提交建模標準,滿足內容與交換格式的開放性要求。培訓運營管理人員。綠色策劃一般規定技術策略和綜合效益分析。降低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強度。策劃內容綠色建筑策劃應包括下列內容:前期調研;項目定位與目標分析;綠色建筑設計概念方案與實施策略分析;技術經濟可行性分析。市場分析應包括建設項目的功能要求、市場需求、使用模式、技術條件等;社會環境分析應包括區域資源、人文環境、區域發展目標、綠色建筑激勵政策等。項目定位與目標分析應包括下列內容:明確項目的自身特點和要求;確定綠色建筑星級目標;確定適宜的實施路線,滿足相應的指標要求。綠色建筑設計方案與實施策略分析應包括下列內容:遵循被動措施優先、主動措施優化的原則,對綠色建筑技術進行比選;選用集成技術、復合能源技術;選用高效能建筑產品、設備,選購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綠色建筑技術碳減排潛力。技術經濟可行性分析應包括下列內容:技術可行性分析;效益分析;風險分析。主要指標雄安新區綠色建筑星級目標應符合以下要求:新建民用建筑綠色建筑星級目標不應低于二星級;新建政府投資及大型公共建筑綠色建筑星級目標不應低于三星級。綠色建筑的能耗限額和耗熱量指標應符合下列要求:公共建筑設計能耗不應大于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能耗標準》GB/T5116190%;省地方居住建筑節能設計的最高要求。5%。70%劃對建筑場地的要求。裝配式建筑等“綠色建筑+”共同確定。他部位宜全裝修交付。4.3.7濃度限值的規定。4.3.7參數單位濃度限值備注氨NH3mg/m30.141h均值甲醛HCHOmg/m30.0561h均值苯C6H6mg/m30.0211h均值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mg/m30.428h均值氡222RnBq/m3210年平均值(行動水平)PM2.5μmg/m30.03524h平均PM10μmg/m30.0724h平均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的有關規定。場地規劃選址與規劃Ⅰ約束性要求項目選址應符合下列規定:危險源的威脅,無電磁輻射、含氡土壤等危害;場地內應無排放超標的污染源;不得侵占城市綠線、藍線,應保護場地內原有自然水域、濕地和植被。GB50180關規定,且不得降低周邊建筑的日照標準。Ⅱ提高性要求采光的地下空間、公共步道等。建筑風貌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應塑造白洋淀地區林環水繞、城林相間、城水相依的景觀風貌;與自然環境的相互滲透;體現雄安歷史文化及地域特色;建筑屋頂、立面的附屬設施及標識牌應與建筑一體化設計。地下空間地下衛生間、餐廳、地下停車場等產生廢氣和污染物的場所應進行分區,并應采取廢氣、污染物的排放和處理措施。Ⅱ提高性要求60%70%。地下空間宜與相鄰建筑地下空間相聯通或整體開發利用。PAGEPAGE9PAGEPAGE10場地環境Ⅰ約束性要求場地綠化應符合下列規定:應采用喬、灌、草結合的復層綠化,植物應適應本地氣候和土壤條件;居住建筑綠地配植喬木不應少于3株/100m2,灌木量不應少于10株/100m2。場地光環境應符合下列規定:應進行光反射影響分析,不應對周圍建筑物產生光污染;夜景照明眩光和光污染應符合《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JGJ/T163關規定。列規定:應設置微風通道、優化場地布局等改善場地風環境措施;風區;50%0.5Pa。場地設計應采取措施降低熱島強度,并應符合下列規定:置喬木、花架等遮蔭措施的面積比例,住宅建筑應達到3010%;0.470%;屋頂的綠化面積、太陽能板水平投影面積以及太陽輻射反射系數不小于0.4的屋面面積合計應達到75%。Ⅱ提高性要求場地風環境宜進行計算機模擬優化,并滿足以下要求:1.5m5m/s2m/s2;5Pa?;龅芈暛h境設計宜進行專項分析,并應符合下列規定:聲源的位置;對場地周邊交通干線兩側宜采取設置聲屏障、綠化降噪等措施;擬減速帶等降噪措施;對場地進行景觀設計時,宜運用聲源要素進行聲景設計。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Ⅰ約束性要求洼地、沼澤地、濕地等自然水體和植被。綠色雨水基礎設施應結合場地空間設置,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0hm210hm2場地豎向設計和徑流組織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避免或減少采用人工雨水蓄水池;應確保源頭減排設施服務范圍內的徑流能進入相應的設施;施收納雨水的匯水面積和場地雨水設計重現期計算確定;40%。定:估地熱能開采對地下空間和生態環境的影響;利用太陽能時,應對場地內太陽能資源等進行調查和評估;響進行調查和評估;具備集群式可再生能源供應時,應采用分布式和集群式相結合的形式。Ⅱ提高性要求場地內原生植被和既有建筑宜保留和利用。設置地下空間的項目應控制用地的不透水面積,并應符合下列規定:50%。地下建、構筑物上實施覆土綠化的部分,不宜被建、構筑物封閉圍合,1/3層或碎石排水層。1.5m。3.0。105%及以上。場地景觀設計宜采用環??山到獠牧?,并應符合下列規定:防護等措施;景觀小品及道路鋪裝宜采用以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的建材。交通設施與公共服務Ⅰ約束性要求500m;場地與公共交通站點之間應有安全便捷聯系的步行通道及自行車交通系統。機動車停車位數應符合下列規定:應采用地下停車和立體停車方式,居住建筑場地內地面停車數量不應超過住宅總套數的10%,公共建筑場地內地面停車占地面積不應超過建設用地面積的8%;地面停車位不應擠占步行空間及活動場所;術標準》DB13(J)/T269的有關規定。銜接。非機動車停車場及停車位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50m;應結合共享單車的停放區進行統一規劃;非機動車停車場地應進行生態設計,利用植物提高室外停車位遮蔭率;應設置充電設施,不應放在地下二層及以下。室外健身場地規劃應符合下列規定:0.5%;1/4100m。Ⅱ提高性要求300m計或預留公共交通系統無障礙接駁的空間和接口。機動車停車宜采用機械式停車設施或地面停車樓等方式。有較大換乘需求的項目宜沿自行車出行路線設計配套服務設施。2開放的公共活動空間,并應符合下列規定:宜設置對外開放的綠地、廣場及公共服務設施,或預留對外開放的條件;對外開放的空間及設施宜靠近場地出入口;沿主要公共交通及步行出行路線的場地或建筑宜設計為尺度適宜且界面連續的商業空間、公共服務設施、綠地與廣場等開放空間;地下停車空間應預留向社會公眾開放的條件。6 建筑建筑與裝修設計Ⅰ約束性要求建筑形體應規則簡約,無大量裝飾性構件,并應符合下列規定:2%;1%。建筑設計應優化平面空間和豎向空間布局,實現正向綠色建筑設計。5%。求。建筑應采用耐久性好、節約資源、易于維護的裝飾裝修材料??照{室外機應安裝在通風條件良好且便于清潔和維護的地方。建筑內部的非結構構件、設備及附屬設施應與主體結構可靠連接。衛生間、浴室的地面應設置防水層,墻面、頂棚應設置防潮層。Ⅱ提高性要求變措施;建筑室內空間宜采用可拆改的隔斷(墻50。公共建筑內宜設置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設施。建筑宜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并應符合下列規定:住宅建筑的通風開口面積與房間地板面積的比例宜大于等于7%,公共2次/h的面80%;能拔風道、無動力風帽等誘導氣流的措施;設有中庭的建筑宜充分利用煙囪效應引導熱壓;居住建筑宜設置帶凈化功能的通風器,有組織引導自然通風。數優化、公差配合和接口匹配等深化設計要求。PAGEPAGE14PAGEPAGE33室內裝修宜選用工業化部品;居住建筑宜采用集成廚衛設施或系統。室內裝修宜采用可回收再利用的裝修材料、部品和設施。室內裝修宜選用具有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功能的材料。光環境與聲環境Ⅰ約束性要求天然采光利用應符合下列規定:1/5;GB50033要求的面積比例不應小于60%。建筑應提升外圍護結構空氣聲隔聲性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能提出設計指標要求。0.4035dB;入噪聲限值確定;建筑門窗深化設計圖紙應包含滿足隔聲性能要求的節點安裝大樣圖。定:應緊鄰有睡眠要求的房間布置,且其圍護結構應進行隔聲設計;并應根據降噪驗算結果和房間建筑設備噪聲限值進行降噪設計。措施。建筑應提升房間之間的隔聲性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或同等面密度的墻體,不宜采用空心砌塊或空心條板類墻體;道穿過樓板和墻體時,應設置套管,并應對封堵進行隔聲性能設計;45dB貫通地板時,其隔聲性能應與隔墻的隔聲性能設計指標相同;Ⅱ提高性要求建筑宜提高天然采光系數,并應符合下列規定:3.0%;60%;地下空間宜采用采光井、采光天窗、下沉庭院、導光管、半地下室等天然采光措施,平均采光系數不小于0.5%10%??煽卣陉栒{節措施比例宜達到50%。位置宜遠離人員活動區域,并宜采取相應隔聲、消聲降噪措施。隔聲和隔振措施。延長建筑壽命Ⅰ約束性要求不同使用壽命的部品組合時,應采用易于拆換、更新和升級的構造。Ⅱ提高性要求建筑宜采取提高結構對功能變化的適應及承受各種作用效應的措施。居住建筑宜采取設備、管線與建筑結構體分離的設計方法。圍護結構建筑、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幕墻結構可采用粘錨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用通用規范》GB550155%3%。建筑墻體保溫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防水措施;的構造措施;措施。建筑外門窗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面不應大于400mm優于外墻傳熱系數的限值要求;(門(或附框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漿補縫;抗風壓性能和水密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風幕。Ⅱ提高性要求GB5501510%5%6.4.6的規定。表6.4.6 超能建護結熱性要求圍護結構部位傳熱系數W2K)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外墻≤0.150.1~0.25屋面≤0.150.1~0.25地面≤0.250.1~0.35地下室頂板≤0.35/架空或外挑樓板/0.1~0.25外門窗≤1.0分隔供暖與非供暖空間的隔墻≤1.00≤0.30分隔供暖與非供暖空間的樓板≤0.30≤0.50分戶墻≤1.00/分戶樓板≤0.80/注:超低能耗建筑外圍護結構不宜采用玻璃幕墻屋面、屋面遮陽等隔熱措施。外圍護結構宜避免熱橋,并符合下列規定:充及氣密性處理;宜減少圍護結構形體凹凸變化;建筑外窗宜設置附框。人性化Ⅰ約束性要求建筑及其場地應符合全齡友好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建筑及其場地應與城市公共空間無障礙接駁;當需要設置臺階高差時,應在其近旁設置無障礙坡道。建筑室內外應采取無障礙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1部可容納擔架的無障礙電梯;統的無障礙設施及標識;的設施;住宅戶內樓地面應無高差;0.70,室外及室內潮濕地面濕態防滑值不應低于0.80。交通樞紐站、高速公路服務站、醫院、商業中心、博覽建筑等公共場所應并符合下列規定:應設置母嬰室,配置相應的母嬰設備,并設置可供母乳的座椅;叫設備。有集中餐飲的建筑應設置有機垃圾收集場所,并應單獨收集后集中處理。8m。應采取日常安全防護和降噪防擾技術措施,并滿足下列要求:主要功能空間應采取避免噪聲、對視、光線和氣味干擾的技術措施;建筑物出入口及周邊應采取避免高空墜物的技術措施;建筑場地內的車行道路應設置降速設施和提示標識;玻璃和門窗應采用具有安全防護功能的產品或配件。建筑設計應為醫療服務和緊急救援提供便利條件,并應符合下列規定:應配置有基本醫學救援設施;應設置醫療急救綠色通道;應配置急救呼叫裝置。Ⅱ提高性要求建筑室內宜設置健身場地和器材,并符合下列規定:建筑室內健身空間的面積不宜小于地上建筑面積的0.5%且不宜少于100m2;不宜少于三種,并宜配有使用指導說明。1處樓梯間宜符合下列規定:15m處宜設置明顯的樓梯間引導標識;樓梯間宜有天然采光和良好的視野。(臺宜滿足全齡人體工學的使用要求及坐姿、觸感和視覺的無障礙要求。宜設置老幼病殘孕優先候車區。結構與材料主體結構Ⅰ約束性要求用嚴重不規則的建筑方案。結構體系。保證安全性與耐久性的情況下,應進行結構設計優化,并符合下列規定:7.1.3的規定;表7.1.3建筑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應進行結構材料比選優化設計;高層結構的豎向構件和大跨度結構的水平構件應進行截面優化設計;構剛度;對于截面由強度控制的鋼結構,應選用高強鋼材。由非結構構件傳遞的地震作用??拐鹪O防。建筑工程的抗震體系應符合下列規定:結構體系應具有足夠的牢固性和抗震冗余度;應采取措施保證樓、屋面的整體性及其與豎向抗側力構件的連接;PAGEPAGE21PAGEPAGE32害;構件連接的設計與構造應能保證節點或錨固件的破壞不先于構件或連接件的破壞。定連接構造方式并進行連接及節點設計。工業化生產的預制構件應符合下列規定:80%;50%。Ⅱ提高性要求構體系。對于重點建筑及有特殊要求建筑,建筑結構應符合下列規定:宜設置結構安全性在線監測系統;100年。變化的要求。性,并宜采用較高設防水準的抗震性能化設計方法。結構設計宜采用隔震、消能減震或振動控制等抗震設計新技術。層和大跨度采用木結構時,宜采用高性能工程木材料。基礎與地下結構Ⅰ約束性要求下空間全壽命期監測的布點布線需求。慮節省材料、安全施工、保護環境等因素,并應進行設計方案比選。地下結構體系應設置多道抗震防線,剛度和承載力分布合理。地下結構的防滲設計與防腐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P10;對重要建筑應采用自防水,并設置架空排水層;過程中的維修、檢測或更換的相關規定。作為天然地基持力層。Ⅱ提高性要求基礎優化設計宜考慮地基基礎協同分析與設計,并應符合下列規定:高層建筑宜考慮地基基礎與上部結構的共同作用,進行協同設計;平設計;樁基礎沉降控制時,宜考慮承臺、樁與土的協同作用;筏板基礎宜根據樁、土協同計算結果進行優化設計。振動控制等抗震設計新技術。Ⅰ約束性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C20-C30;承受重復荷載作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抗震等級不低于二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500MPa不應低于C30。400MPa軋帶肋鋼筋。Q35550%?,F澆混凝土應全部采用預拌混凝土,建筑砂漿應全部采用預拌砂漿。500km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的重量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比例不應低于70%。30%。應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并符合下列規定:6%;10%。定。40%。Ⅱ提高性要求砂,機制砂應按石粉的亞甲藍值指標和石粉的流動性指標控制石粉的含量?;炷两Y構中400MPa級及以上高強受力普通熱軋鋼筋不宜低于鋼筋總85%。鋼結構中Q355及以上高強鋼材用量占結構鋼材總量的比例不宜低于70%?;炷两Y構中高耐久性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總量的比例不宜低于50%;鋼結構宜采用耐候結構鋼或在鋼材表面涂覆耐候型防腐涂料。30%。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并宜符合下列規定:10%;15%。(構建材并回用到項目中。70%。暖通空調冷熱源Ⅰ約束性要求和能耗計算。GB550158.1.2定。8.1.2機組類型能效指標參照標準能效要求電機驅動的蒸氣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定頻水冷制冷性能系數(COP)現行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提高4%變頻水冷制冷性能系數(COP)提高6%活塞式/渦旋式風冷或蒸發冷卻制冷性能系數(COP)提高4%螺桿式風冷或蒸發冷卻制冷性能系數(COP)提高6%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溫)水機組制冷、供熱性能系數(COP)提高6%氣調節調(熱泵)風冷單冷型制冷季節能效比(SEER)提高8%風冷熱泵型全年性能系數(APF)水冷制冷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IPLV)調(熱泵)水冷制冷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IPLV)提高8%風冷全年性能系數(APF)鍋爐熱效率提高1個百分點房間空氣調節器制冷季節能源消耗效率(SEER)或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GB214552級能效等級限值燃氣采暖熱水爐熱效率GB20665蒸汽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制冷、供熱性能系數(COP)GB29540空調(熱泵)產品。Ⅱ提高性要求8.1.2的能效要求的基礎上,提高幅度增加1倍或能效等級提高1個等級。建筑宜采用分散空調系統形式?;厥盏睦錈嵩醇翱照{系統形式。10%上??照{冷量和熱量宜由可再生能源提供。輸配與末端系統Ⅰ約束性要求制。計文件中應提出調節新風比的運行策略。GB19761規定的2級能效要求。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19762規定的節能評價值要求。Ⅱ提高性要求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輸冷(熱)比宜比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5073620%。Ⅰ約束性要求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應滿足適應性熱舒適溫度的要求。主要功能房間供暖空調系統的末端應具備現場獨立調節的功能。體的排風管道在穿行較清潔區域時,管內應保持負壓??諝鈨艋b置應符合下列規定:的空氣凈化裝置。裝置。空氣凈化裝置不應產生新的污染且應有檢查口便于日常維護。Ⅱ提高性要求對于凈化要求高時,空氣凈化裝置宜符合下列規定:除全新風系統外的空調系統,宜在回風口設置空氣凈化裝置。氣凈化裝置。未設置新風系統的建筑,室內人員主要活動區域宜設置獨立空氣凈化裝置??諝鈨艋b置的過濾效率,宜符合下列規定:F7級;氣凈化裝置》GB/T34012A級要求。9 給水排水Ⅰ約束性要求資源利用方案應包括中水、雨水等非傳統水源綜合利用的內容。所有給排水管道、設備、設施設置明確、清晰的永久性標識。生活飲用水水池、水箱等儲水設施應滿足衛生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應使用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要求的成品水箱;應采取保證儲水不變質的措施。"提高性要求境、使用功能和設備安裝條件等進行一體化設計。節水器具及設備Ⅰ約束性要求250mm。措施??照{設備或系統應采用節水冷卻技術,并應符合下列規定:循環冷卻水系統應設置水處理裝置;應采取措施防止冷卻水泵停泵時冷卻水溢出。Ⅱ提高性要求1級。Ⅰ約束性要求應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利用非傳統水源,并應符合下列規定:觀水體補水等應使用市政再生水;水;時應設置水處理系統。Ⅱ提高性要求車庫及道路沖洗、洗車、非親水性景觀水體補水、空調冷卻補水等用途。60%,并應符合下列規定:對進入景觀水體的雨水,應利用場地生態設施控制面源污染;宜利用水生動、植物保障室外景觀水體水質。Ⅰ約束性要求場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況劃分匯水分區;分別計算每個匯水分區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按各匯水分區的面積權重加權計算場地總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Ⅱ提高性要求合理組織地表與屋面雨水徑流,80%的屋面雨水和場地雨水排放宜采取雨水間接排放措施,雨水斷接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綠地等有滲滯蓄功能的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布局、規模和控制容積;屋面雨水及集中匯入的地面雨水,宜設置消能措施。電氣與智能化Ⅰ約束性要求室外電纜應采用埋地敷設方式。200m。10kV0.95。Ⅱ提高性要求IT諧波含量宜符合節能評價和節能監測的相關標準要求。載率宜在經濟運行區間。分布情況采取諧波抑制及諧波治理措施。LED備條件時,宜結合區域直流負荷特點設置直流供電系統。件引起二次輻射和光污染時,應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交互。Ⅰ約束性要求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T50034的有關規定。6000K。st各場所采用的光源或燈具的閃變指數(??LM)1;人員長期工作st1.0。標準《燈和燈系統的光生物安全性》GB/T20145規定的無危險類。準》GB/T50034目標值的規定。Ⅱ提高性要求除滿足工作面照度要求外,室內主要功能房間墻面的平均照度不宜低于30lx30%,頂棚的平均照度不宜低于作業面20%。R920。應可視度不宜大于0.4%1%。采光區域的人工照明宜具備與天然光照度聯動調節的功能。Ⅰ約束性要求LED2級。標準《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00522級。電動機能效等級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8613規定的2級。2統應具備按程序集中調控和群控的功能。感器控制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的啟停。GB/T17743(設備每相輸入電流≤16B17625.1般照明用設備電磁兼容抗擾度要求》GB/T18595的有關規定。Ⅱ提高性要求LED1級。200521級。低壓交流電動機能效等級不宜低于《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8613規定的1級。Ⅰ約束性要求GB50314的有關規定。或部分檢測與控制內容。暖通空調自控系統設計應制定部分負荷運行和各功能分區運行的策略。COCO報警并聯動控制相關區域設備與系統消除風險。(場實現視頻監控系統、信息發布系統、無線通訊網絡系統全覆蓋。建筑使用條件和天然采光狀況采取分區、定時、感應等節能控制措施。Ⅱ提高性要求態反饋至控制管理平臺。照明控制平臺宜兼容相關系統與傳感器信號,觸發照明控制功能宜穩定、靈活。一致的動態照明系統。室內大空間宜采用可見光通信照明,并宜具備室內通訊與定位功能。LED照明燈具提供直流供電、傳輸照明控制數據信號的功能。與能源網絡高效協同運營的功能。Ⅰ約束性要求電能計量裝置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壓、有功功率、功率因數、有功電能、最大需量、總諧波含量等;對于關鍵部位的電度表應采用全電子電度表;IC卡表具、遠傳表均應經過認證和校驗。居住建筑的電能計量應符合下列規定:應以戶為單位分用途設置電能計量裝置;公共區域照明應設置電能計量裝置;獨立分項電能計量裝置;可再生能源發電應設置獨立分項計量裝置。電能計量,并應符合下列規定:獨立建筑電源入口應設置電能計量裝置;水設備、景觀照明、廚房、機動車庫及充電樁等設置獨立分項電能計量裝置;辦公或商業的租售單元應以戶為單位設置電能計量裝置;辦公建筑的辦公設備、照明等用電應分項或分戶計量;地下室非空調區域采用機械通風時,應設置獨立電能計量裝置;可再生能源發電應設置獨立分項電能計量裝置;立分項電能計量裝置。公共建筑能源監測管理系統應具有對主要耗能設備的能耗監測和管理的功能,辦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應設置能源分類、分項計量的在線監測管理平臺。設置用水分項計量裝置,并應符合下列規定:等用水分別設置用水計量裝置;根據付費或管理單元,分別設置用水計量裝置。應設置用水自動遠傳計量系統,并應符合下列規定:數據進行管網漏損自動檢測、分析;應接入用水監控平臺。GB17167Ⅱ提高性要求建筑宜設置空氣質量監控與發布系統,并應符合下列規定:PM10PM2.5CO2備主要污染物濃度參數限值設定及越限報警等功能。水源的濁度、余氯、PH值、電導率(TDS)等水質指標。建筑信息模型Ⅰ約束性要求51212GB/T51269BIM交付標準、建筑信息模型制圖標準、數字城市信息模型交付標準等相關規定。Ⅱ提高性要求BIM算與分析。BIM輸出詳細的三維表達和構件、產品信息,制作BIM房屋使用說明書。BIM宜與建筑內部設備的智能化感知系統、智能控制技術集成。本標準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行本標準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應符合 的規定或“應按 執行。引用標準名錄《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50033《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T50034《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民用建筑能耗標準》GB/T51161《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GB/T51212《建筑信息模型分類和編碼標準》GB/T51269《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17167(設備每相輸入電流≤16》GB17625.1《電氣照明和類似設備的無線電騷擾特性的限值和測量方法》GB/T17743《一般照明用設備電磁兼容抗擾度要求》GB/T18595《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8613《通風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9761《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0052《燈和燈系統的光生物安全性》GB/T20145《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1455《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9540《水(地)源熱泵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30721《通風系統用空氣凈化裝置》GB/T34012《熱泵型新風環境控制一體機》GB/T40438《電動汽車充電站及充電樁建設技術標準》DB13(J)/T269雄安新區地方標準雄安新區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條文說明目 次1總則 43基本規定 45設計原則 45設計管理 46設計流程 47設計審查 47設計交付 47綠色策劃 49一般規定 49策劃內容 49主要指標 50場地規劃 54選址與規劃 54地下空間 56場地環境 57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 59交通設施與公共服務 626 建筑 65建筑與裝修設計 65光環境與聲環境 70延長建筑壽命 73圍護結構 75人性化 77結構與材料 84主體結構 84基礎與地下結構 88設計節材及選材 91暖通空調 97冷熱源 97輸配與末端系統 99熱濕環境與空氣質量 100給水排水 103給排水系統 103節水器具及設備 105非傳統水源利用 107雨水控制利用 109電氣與智能化 變配電系統 照明系統 電氣設備 智能化系統 監測與計量 127建筑信息模型 1311總則2018414雄安新區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2021729202183020193(2018年—2035年GB/T50378229等,制定了《雄安新區綠色建筑設計導則(試行年發布了新版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202118GB/T50378DB13(J)/T8427,GB/T5114150378做了對標工(DB13(J)/T8427/T50378評價條款基本保持一致河北及雄安新區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疽幎ㄔO計原則20184202019120年—2035年要求。GB/T503786GB/T50378件宜選用的技術條件。GB/T50378-2014評價指標體系GB/T50378-20195設計出更高性能的綠色建筑。到建筑上,并發揮其最大效果,三者應協同銜接。設計管理綠色建筑團隊之間良好的協作,能夠有效避免因溝通不善導致綠色建筑技《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推進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師負建筑信息模型(BIM)BIMCAD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維模型信息集成技術。BIM的應對,實現數據共享并協同工作。BIM技術支持建筑工程全壽命期的信息管理和應用。在建筑工程建設的各BIM6大專業相關信息。綠色建筑星級以及能耗強度、裝配率、綠色建材使用率等對綠色建筑性能能降低綠色建筑星級的要求。的資料檔案,作為最終評審時的依據。設計流程3.3.1~3.3.7體規定。設計審查.2 為規范安新區綠色建筑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工作明確審查內容統一審查尺度,基于現行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河北省地方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13(J)/T8427等編制了《雄安新區綠色建筑施工圖審查要點DB1331/T該審查要點要求雄安新區新建民用綠色建筑初步設計文件施工圖設計文件完成后應分別對其綠色建筑指標與技術體系綠色建筑技術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審查以評判設計文件是否符合雄安新區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綠色建筑設計要求。設計交付3.5.1、3.5.2BIM(2015159號BIMGB/T5121251269BIMBIM的BIM整個工程設計的質量和效率。BIMBIM信息模型(CIM)4個階段。3.5.3在建筑運行過程中,建筑使用者和物業管理人員的意識與行為,直接影響對綠色理念的認識,形成綠色理念與綠色生活方式。綠色策劃一般規定標提供解決路徑。時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拉動內需、促進建筑行業綠色轉型升級。為一項技術措施同步開展。策劃內容素,在經濟技術合理的前提下,有效控制項目投資。項目前期調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項目所處的自然環境、建設環境(資源、基礎設施、市場環境以及建筑環境等,結合政策環境與宏觀經濟環境,為項目的定位和目標的確定提供支撐。策、人文環境進行調研,結合地區發展目標,確定項目定位。色建筑的第一步。綠色建筑目標和定位主要取決于自然條件(如地理、氣候與水文等、社會條件(如經濟發展水平、文化教育與社會認識等、項目的基礎條件(是否滿足本標準的相關要求為下一步技術方案的確定奠定基礎。減排、降低成本等目標。論證。風險分析一般包括政策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和組織管理風險等。主要指標本條對雄安新區綠色建筑星級目標提出要求,對應《雄安新區綠色建筑高20000m2本條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能耗數據分別來源于國家標準《民用建筑能耗/T51612016(75DB13(J)185-2020(2021年版)的要求。377m3,4m3/10104983552萬kW400t/年。在雄安新區,采用可再生能源代常規又可降低相應的二氧化碳碳排放,具有非常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計時,可按下列方法進行計算:居住建筑和設有集中生活熱水系統的公共建筑,生活熱水由太陽能、4.3.3所要求的數值,即可認為滿足要求,但仍需校核太陽能熱水(GB50015的有關規定計算對于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調冷量和熱量,可計算設計工況下可再生能源冷/(如地/水源熱泵的供冷/(即將機組輸入功率考慮在內與空調系統總的冷/(算術和。(如光伏板的輸出功率與供電系統設計負荷之比。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7.2.9條的得分途徑之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定義為:通過自然和人工強化的入滲、滯蓄、調蓄和收GB/T50378-20198.2.2之一。本條對應《雄安新區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高品質推動“綠色建筑+化集成設計,推動建筑技術與藝術、科技、健康與人文融合發展。宅室內裝飾裝修設計規范》JGJ367GB50210的相關驗收標準》GB50210的相關要求。雄安地區的品牌認可和消費習慣,最大程度避免二次裝修。GB/T50378-20193.2.8之一。TVOC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22規定限值的70%。則。GB/T50378-20193.2.85.1.15.2.1條的得分途徑之一。綠色建筑滿足室內熱環境舒適度的要求是其基本要求之一?,F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對供暖室內設計溫度、舒適性空調室內設計參數等進行了詳細規定,本條要求雄安新區綠色建筑設計時,室內溫度、濕度、風速設計參數要符合該標準的有關規定。GB/T50378-20195.1.6之一。場地規劃選址與規劃Ⅰ約束性要求《雄安新區規劃技術指南》中要求“各類規劃建設應以綜合風險評估為基莊鄉—張崗鄉—昝崗鄉—米家務鄉—線西北和安新縣老河頭鎮—同口鎮—劉李6必要時制定相應的保護方案,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GB/T50378-20194.1.18.1.68.2.1的得分途徑之一。建筑室內的環境質量與日照密切相關。日照標準是確定建筑間距的基本要可持續社區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護社會公平的重要手段。我國對住宅建筑以及幼兒園、醫院、療養院等公共建筑都有日照的要求,如PAGEPAGE55PAGEPAGE100GB50180GB50099JGJ39數標準》GB/T50947中的相關規定。日照水平。的要求,則可以不進行日照的模擬計算,只要其滿足控制性詳規即可。GB/T50378-20198.1.1之一。Ⅱ提高性要求GB/T50378-20196.2.3條的得分途徑之一。本條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8.1.2條、8.1.3條、8.1.5條的達標途徑和第9.2.2條得分途徑之一。地下空間排風,應保證負壓,還應注意其取風口和排風口的位置,避免短路或污染。GB/T50378-20195.1.2一。Ⅱ提高性要求也應利用有度、科學合理,地下一層的面積不宜過大。GB/T50378-20197.2.2一。地下空間開發鼓勵與相鄰地下空間相連通或整體開發利用,以有效提高地小汽車保有量下降對地下空間的影響,預留未來改造的條件。本條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7.2.2條的得分途徑之之一。PAGE之一。PAGE57PAGEPAGE58一。場地環境Ⅰ約束性要求綠化是城市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合理搭配喬木、灌木和草坪,以喬木為(100m23株喬木。GB/T50378-20198.1.28.1.38.2.9條的得分途徑之一。玻璃幕墻的有害光反射是指對人引起視覺累積損害或干擾的玻璃幕墻光反GB/T反射光的影響。(含可見(1)(2)(3住宅小區室外照明時盡量避免將燈具安裝在鄰近住宅的窗戶附近(4綠化景觀的投光照明盡量采用間接式投光減少光(5)在滿足照明要求的前提下減小燈具功率。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8.2.7條的得分途徑本條人行區是指區域范圍內功能或主要功能可供行人通行和停留的場所。GB/T50378-20198.2.8之一。熱島現象在夏季出現,不僅會使人們高溫中暑的概率變大,同時還容易形8:00-16:004h日照等GB/T50378-20198.1.28.2.9條的得分途徑之一。Ⅱ提高性要求5.3.31.5m5m/sGB/T50378-20198.2.8之一。低維護成本。同時,應選擇無毒害的物種,能夠保證綠化的安全和人身健康。GB/T50378-20198.2.9之一。對場地聲環境進行優化設計,目的是為了提升場地聲環境,使項目建成后的環境噪聲滿足或優于現行國家標準《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5.2.6條、第8.2.6條的得分途徑之一。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Ⅰ約束性要求等。GB/T50378-20198.1.28.2.1條的得分途徑之一。下凹綠地、雨水花園、生物滯留設施等。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8.1.4條的達標途徑流進入綠色設施,實現場地雨水就地入滲。第1回用的條件。2GB55027-2022.3頭減排設施的路牙石、邊溝、道路雨水口等。3、4水口和接出管道的排水能力應按設施收納雨水的匯水面積和場地雨水設計重現期計算確定。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8.2.2條、8.2.5條的得分途徑之一。生能源供應時,分布式能源和集群式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GB/T50378-20197.2.9之一。Ⅱ提高性要求PAGEPAGE61PAGEPAGE62GB/T50378-20199.2.3之一。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是城市節約集約用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應與地上建筑用地范圍之外,保證綠地的覆土深度。GB/T50378-20198.2.5之一。下簡化計算公式:綠容率=[∑(喬木葉面積指數×喬木投影面積×喬木株數)+灌木占地面積×3+草地占地面積×1]/場地面積。其中,場地面積是指項目紅線內的總用地面積。1m2用地面積分別滿鋪喬、6m23m21m2GB/T50378-20199.2.4之一。生態浮島等措施增加本地生物生存活動空間。GB/T50378-20198.2.1之一。作用。綠地率以及公共綠地的數量是衡量住區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GB/T50378-20198.2.3之一。環??山到獠牧蠈τ跍p少污染、保護環境有重要意義。本條鼓勵采用本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9.2.10條的得分途徑之一。交通設施與公共服務Ⅰ約束性要求500m10minGB/T50378-20196.1.26.2.1條的得分途徑之一。更多的地面空間作為公共活動空間或公共綠地并為各種充電設施(充電樁、充電站等)無障礙通用規范》GB55019通道、車位坡度、標識標線等提出了明確的規定。GB/T50378-20196.1.36.2.3條、7.2.3條的得分途徑之一無障礙設計是充分體現和保障不同需求使用者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的重使用各種設施的基本保障。GB/T50378-20196.1.1之一。本條為使用非機動車出行的人提供方便的停車場所,以此鼓勵綠色出行。車設施,軌道交通車站的自行車停車設施總體規??砂凑者M站乘客總量的10%~15共享單車的流通性。GB/T50378-2019.4標途徑之一。1GB/T34419GB50180提出室外綜合健身場地(含老年戶外活動場地和兒童活動場地)的服300m。結合兩本標準的要求,本條提出室外健身場地面積不少0.5%的要求,盡量使每個人都能夠獲得室外健身的機會。2塑膠、彩色陶粒等,可減少對人體關節的沖擊和損傷。GB/T50378-20196.2.5一。Ⅱ提高性要求綠色建筑應首先滿足使用者綠色出行的基本要求且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是緩GB/T50378-20196.1.26.2.1條的得分途徑之一。立體式停車設施或多層停車庫具有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等優勢,可以讓更多的地面空間作為公共活動空間或公共綠地,營造宜居環境。這也是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鼓勵的方向。GB/T50378-20197.2.3之一。配套服務設施可包括自行車停車、自行車維修、充電、小型便民服務、咖啡、餐飲等。效率、節約用地、節約建設成本及對資源的消耗。GB/T50378-20196.2.3之一。建筑建筑與裝修設計Ⅰ約束性要求在滿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之下,體現美學效果、節約資源。本條所指的裝飾性構件主要包括以下三類:2倍的女兒墻;僅用于裝飾的塔、球、曲面;不具備功能作用的飄板、格柵、構架。GB/T50378-20197.1.9之一。建筑設計應充分考慮綠色建筑要求,通過優化空間布局,提高空間使用效率,提升空間利用價值,用建筑設計手段實現綠色建筑的正向設計。度;高大空間的附屬用房應采用夾層方式增加對空間高度的利用。GB/T50378-20197.1.1之一。室內人員對外窗、風扇等進行自由調節的裝置。PAGEPAGE66PAGEPAGE101適宜時,良好的通風效果還能夠減少空調的使用。GB50096廳1/201/200.60m2GB第7.2.2條文解釋計算。(等然通風要求不在本條約束性條款中體現,對公共建筑自然通風的提高性要求在6.1.10條。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5.2.10徑之一。建筑室外景觀是建筑的重要部分,當人們處在一種美觀舒適、色彩和諧的(人員停留與使用)提出約束性要求,其他類型建筑參考執行。(合理采用GB/T356095000(4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4.2.9條的得分途徑之一。空調室外機散熱不良或者通風不良,會導致空調的效果變差,同時耗電量1m空間內不應設GB/T50378-20194.1.3之一。建筑內部的非結構構件包括非承重墻體、附著于樓屋面結構的構件、裝飾儲物柜等。壞引起連續性破壞或倒塌。GB/T50378-20194.1.4之一。為避免水蒸氣透過墻體或頂棚,使隔壁房間或住戶受潮氣影響,導致諸如墻體發霉、破壞裝修效果(壁紙脫落、發霉,涂料層起鼓、粉化,地板變形等300mm24h閉水試JGJ2981.8m層和防潮層設計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住宅室內防水工程技術規范》JGJ298規定。GB/T50378-20194.1.6之一。Ⅱ提高性要求筑使用壽命。(墻(墻的預埋預留,為調整做好預留條件。GB/T50378-20194.2.6之一。公共建筑設置公用空間共享的和公共服務設施,可以節約空間,提高空GB/T50378-20196.2.3之一。濕度適宜時,良好的通風效果還能夠減少空調的使用。4筑綠色性能計算標準》JGJ/T449的相關規定。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5.2.10徑之一。建筑室內的標準化、模數化、通用化設計是滿足裝配式裝修的基礎條件。工成本,又不會造成二次污染,無廢料、無污染。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7.2.16徑之一。集成與設備設施等。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7.2.16徑之一。材等。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7.2.17之一。2017年12月8產品評價系列國家標準,包括現行國家標準《綠色產品評價涂料》GB/T35602、《綠色產品評價紙和紙制品》GB/T35613、《綠色產品評價陶瓷磚》GB/T35610、GB/T35601GB/T35609其他裝飾裝修材料,其有害物質限量同樣應符合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9.2.10之一。光環境與聲環境Ⅰ約束性要求本條對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達到采光照度要求的采光區域和采光標準提出GB/T50378-20195.2.8之一。2021GB55016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2010中的第4.1.1條被廢止?!督ㄖh境通用規范》GB55016-20212.1(室外聲源傳入噪聲建筑設備傳播至主要功能房間的噪聲(建筑設備噪聲,并且分別規定了各自的噪聲限值。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3.2.8條、5.1.4條的達標途徑和第5.2.6條、5.2.7條的得分途徑之一。對于建筑設備設施噪聲的控制,首先應從在建筑平面布局設計時,將其設置在噪聲和振動影響最小的位置,其次應對不同類型的建筑設備噪聲采取不同的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5.1.4條的達標途徑和第5.2.6條的得分途徑之一。住宅建筑的空氣聲隔聲性能和撞擊聲隔聲性能在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住應按照《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進行設計。厚現澆混凝土,或者厚度大于200mm,容重大于2000kg/m3的混凝土實心砌塊磚或類似材料,其計權隔聲量與粉紅噪聲頻譜50dB。對于目前市場上常用的空心砌塊、加氣混凝土砌塊等800kg/m3(250mm以內均很難達到計權隔聲量與粉紅噪聲頻譜修正量之和能大于50dB為達到提高后的要求,建議采用現澆混凝土或重墻砌筑??膳c地板輻射采暖系統結合。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5.1.4條的達標途徑和第5.2.7條的得分途徑之一。Ⅱ提高性要求本條對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達到采光照度要求的采光區域和采光時間提出(1、2JGJ/T4490.75透射比應根據設計圖紙確定。3中控制不舒適眩光的相關規定。GB/T50378-20195.2.8之一。遮陽裝置可減少透過建筑透光圍護結構的太陽輻射,防止室內過熱、降低GB可調節遮陽設施包括活動外遮陽設施(含電致變色玻璃施(中空玻璃夾層可調內遮陽、固定外遮陽(含建筑自遮陽)(全波段太陽輻射反射率大于0.50)可調節遮陽設施、可調內遮陽設施等。遮陽設施的面積占外窗透明部分比例SZ,按下式計算:SZ=SZ0*η (1)式中:η——1.2;可調內遮陽設施,η0.6;SZ0——遮陽設施應用面積比例。活動外遮陽、中置可調遮陽和可調內遮陽其在所有外窗的投影面積占所有外窗面積比例的平均值。不計入計算。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5.2.11徑之一。對露天安裝的噪聲較大設備的設置位置和降噪措施進行規定,目的是為了求提供基礎條件。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5.2.6條、第8.2.6條的得分途徑之一。噪聲(建筑設備噪聲)滿足要求。理;電梯等設備應對設備本身及相應連接管路、軌道等均采取減振措施。GB/T50378-20195.2.6之一。延長建筑壽命Ⅰ約束性要求頻繁使用的活動配件指建筑的各種五金配件、管道閥門、開關龍頭等,考產品標準要求的21。表1部分常見的耐腐蝕、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部品部件及要求常見類型要求管材、管線、管件室內給水系統采用銅管或不銹鋼管等管材電氣系統采用低煙低毒阻燃型線纜、礦物絕緣類不燃性電纜、耐火電纜等,且導體材料采用銅芯活動配件門窗反復啟閉性能達到相應產品標準要求的2倍遮陽產品機械耐久性達到相應產品標準要求的最高級水嘴壽命達到相應產品標準要求的1.2倍閥門壽命達到相應產品標準要求的1.5倍GB/T50378-20194.2.7之一。Ⅱ提高性要求隨著社會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建筑的需求不斷變化與提升,若建筑SIM232板隔墻內還可布置設備管線,方便檢修和改造更新,滿足建筑的可持續發展。能及空間的靈活變化,無需大改即可滿足使用舒適性及安全要求。GB/T50378-20194.2.6之一。根據現行行業標準《裝配式住宅建筑設計標準》JGJ/T398,管線分離是指SI體系,即支撐體(Skeleton)和填充體(Infill)相分離的建筑體系,可認為實現了建筑主體結構與建筑設備管線分離。GB/T50378-20194.2.7之一。圍護結構Ⅰ約束性要求(20214號)(2022年版)》(冀建節科〔2022〕4號)對外墻保溫系統技術要求提出了相關規定。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5.1.7條、7.1.1條的達標途徑之一。GB55015K0.5SHGC也應做出提升的要求。(40W/m2JGJ/T449-20185.2設置應符合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C.0.3的規定。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3.2.8條的達標途徑和第7.2.4條的得分途徑之一。全性,故應采取措施防止外保溫滲水。GB/T50378-20195.1.7之一。本條提出了建筑外門窗的設計要求。第1款,凸窗的凸出尺寸是從設置了保溫和外裝飾層以后的外墻外表面算起,400mm的限值是為了設置空調室外機的外挑樓板與凸窗齊平,即不影響建筑立面美觀,又能夠安裝室外機。2(門(門框與墻體之間3JGJ103JGJ214GB/T31433的規定執行。4過外門的冷熱空氣侵入。GB/T50378-20194.1.5之一。Ⅱ提高性要求6.4.2基礎上對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B/T50378-20197.2.4之一。計指標參考了河北省地方標準《被動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3(J)/T8359-2020(2021版、《被動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3(J)/T8360-2020(2021版GB/T50378-20199.2.1之一。反射性隔熱涂料是具有較高太陽反射比和較高紅外發射率的涂料,應滿足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外表面用熱反射隔熱涂料》JC/T1040的要求。GB/T50378-20199.2.1之一。隨著我國建筑節能水平的提高,熱橋對建筑能耗的影響占比越來越大。因此圍護結構應進行削弱熱橋的設計,已降低熱橋對建筑能耗、室內環境的影響。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7.2.4條的得分途徑之一。人性化Ⅰ約束性要求建筑及其場地應滿足全齡友好的無障礙設計要求,為老年人、殘疾人、婦規劃建設新形象的重要內容。無障礙設計是充分體現和保障不同需求使用者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55019和現行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6.1.1條的達標途徑和第6.2.2條的得分途徑之一。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是城市建設不容忽略的重要問題。1更加需要快速運送就醫。2GB55019中的相關規定。3童行走安全。410mm~20mm產生。5款,根據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術規程》JGJ/T331的有防滑技術規程》JGJ/T331BPN具體要求。GB/T50378-20198.1.54.2.4條、6.2.2條的得分途徑之一。在交通樞紐站、高速公路服務站、醫院、商業中心、公園、博覽建筑等公201615110m210m2臺、便于哺乳休息的座椅等。將廚余垃圾等有機垃圾統一收集,就地集中進行有機處理,利用生物手段100GB/T50378-20198.1.7之一。吸煙及二手煙對人健康同樣會造成較大的危害,目前我國很多城市規定了域?!笆瓒陆Y合”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5.1.1條的達標途徑和第8.2.4條的得分途徑之一。1防盜。2(包括建筑露臺出入口30.90m缺口,以方便輪椅通行。4款,參考國家現行標準《建筑用安全玻璃》GB15763JGJ(2003號對人體造成劃傷、割傷等。止夾人傷人事故的發生。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4.1.8條、第8.1.5條的達標途徑和第4.2.2條、第4.2.3條的得分途徑之一。人員傷亡,保障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臥室等處,公共建筑宜結合無障礙衛生間設置。GB/T50378-20194.1.7之一。Ⅱ提高性要求1(共享的羽毛球室、乒乓球室。第2款,室內外健身場地中提供的免費健身設施應有足夠數量,并有不同的種類,給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不同的選擇。可參考設置下列種類健身器材或場地:1)(2)(3羽毛5人制足球等球類運動(42410210m25m2一臺折算。用于健康具有重要意義。GB/T50378-20196.2.5之一。1處樓梯間滿足建筑健康性能要求,可以鼓勵人們減少電帶的力量,并在健身的同時節約電梯能耗。第1款,本款要求距離主入口的距離不大于15m是為吸引人們主動選擇走樓梯的健康的出行方式。2應裝置,方便人員行走和鍛煉,也可以提高樓梯間鍛煉的舒適度。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4.1.8條、第8.1.5條的達標途徑和第6.2.5條的得分途徑之一。求,可參考現行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中的相關要求。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4.1.8條、8.1.5條的達標途徑和第6.5.9的得分途徑之一。先候車區可采用顯眼的顏色明確標識出,提醒公眾發揮禮讓精神。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9.2.10徑之一。結構與材料主體結構Ⅰ約束性要求經濟合理性的影響,優先選用規則的形體。GB/T50378-20197.1.8之一。(組合段。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4.2.1條、4.2.8條的得分途徑之一。采用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可以減小構件截面尺寸和混凝土用量,增加使用空HRB400HRB500級熱軋帶肋候鋼及耐候型防腐涂料,減少運維成本。GB/T50378-20194.2.8之一。建筑圍護結構。幕墻、圍護墻、隔墻、女兒墻、雨篷、商標、廣告牌、頂及各種荷載工況下的承載力與變形要求。GB/T50378-20194.1.2之一。建筑內部非結構構件、設備及附屬設施等應滿足建筑使用安全,與主體結力的要求;電梯與主體結構連接可靠,并滿足安全使用要求。GB/T50378-20194.1.4之一。中的構件整體性要求,主要是針對由塊材組合而成的砌體墻體等結構構件。GB/T50378-20194.2.1之一。本條是對裝配式建筑連接和節點設計的基本要求。裝配式建筑的主要構件都是預制構件,其關鍵問題是結構構件之間的連接方法及設計方法,必須考慮結構性能要求及構件生產、安裝施工條件等諸多因素,以保證結構安全性。GB/T50378-20199.2.5之一。裝配式建筑符合減少人工、減少消耗、提高質量、提高效率的工業化建造51129的有關規定,提出了各類構件的能夠得分的應用比例要求GB/T50378-20199.2.5之一。Ⅱ提高性要求我國建筑結構主要采用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和木結構。這幾種GB/T50378-20197.2.159.2.5的得分途徑之一。12重點建筑及有特殊要求建筑是指因具有紀念意義或特殊功能需要長期服役的重要建筑結構。GB/T50378-20194.2.89.2.10的得分途徑之一。同時,提高結構可靠度水平可為后續建筑功能變動提供結構承載潛力。對建筑構件的破壞,延長建筑使用壽命。GB/T50378-20194.2.6之一。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并適當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指標要求,如采用GB/T50378-20194.2.1之一。要求的有效手段。GB/T50378-20194.2.1之一。濟、輕巧與美觀。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是將鋼材與混凝土通過某種方式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的疊加,是適合大跨度結構的一種結構體系。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4.2.89.2.5的得分途徑之一。Ⅰ約束性要求構分析計算模型并采用土層-結構時程分析法計算設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響應。GB/T50378-20197.2.2之一。地基基礎設計應根據結構類型、作用和作用組合情況、勘察成果資料和擬科學合理的地基、基礎方案和基坑支護體系、邊坡支擋體系方案。GB/T50378-20197.2.2之一。形平順,斷面形狀、構件組成和尺寸不沿縱向經常變化,使其抗震能力提高。多道防線對于結構在強震下的安全是很重要的。多道防線的概念指:結構構件連接起來協同工作。抗震結構體系具有最大可能數量的內部、外部贅余度,有意識地建立個分體系所承擔的地震作用的總和大于不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時的數值。部位,產生過大的應力集中或塑性變形集中。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4.2.6條、7.2.2條的得分途徑之一。防排水設計()500mmP8。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4.2.8條、7.2.2條的得分途徑之一。地震時由于砂性土(包括飽和砂土和飽和粉土)液化而導致建筑或工程破6度設防外存這是因為地震液化是由多種內因()綜合作用的結果。GB/T50378-20194.1.1徑之一。Ⅱ提高性要求要求應高于地面建筑。GB/T50378-20194.2.1之一。建筑上部結構、地下結構、地基基礎三者協同分析是保證結構安全合理、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9.2.10徑之一。減震和隔震設計是一種新技術,應考慮使用功能要求、減震與隔震效果、能有特別要求和高地震活動性地區的地下結構。GB/T50378-20194.2.1之一。設計節材及選材Ⅰ約束性要求50500MPa好發揮高強鋼筋的性能,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相應提高。服役期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能與結構設計工作年限以及混凝土所暴露的環50年更長的混凝土結構,因為結構的耐久性需求更高,所以結構混凝土的最低強度等級應進一步適當提高。GB/T50378-20194.2.8之一?!秶野l展改革委員會關于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201321號令)HRB335、HPB235的熱400MPa400MPa力鋼筋牌號和規格。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第7.2.15條的得分途徑之一。GB55006-2021提出鋼結構工程所選用鋼Q355。綠色Q355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7.2.15徑之一。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性能穩定、易于保證工程質量,且還能減少施工現(漿的重要措施。本條是對應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7.1.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高端煤機裝備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風電變流器柜體系統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大型重工裝備鑄件合作協議書
- 地下工程有毒有害氣體監測與安全監管合同
- 離婚賭博賠償協議書及房產分割協議
- 小紅書電商收益結算與推廣合同
- 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與電力需求側響應合作協議
- 學前教育幼兒管理
- 金融科技股權收益權質押合作開發合同
- 環保產品銷售與推廣服務合同
-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家長會
- 數字與圖像處理-終結性考核-國開(SC)-參考資料
- 建筑中級職稱《建筑工程管理》歷年考試真題題庫(含答案)
-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代碼表
- 拘留所教育課件02
- 品質異常8D改善報告(雜項)
- 深圳城市更新工改工專題研究報告
- 腦力工作負荷
- 大宇資本結構的神話
- that-girl中英文歌詞分享
- 重慶市新建居民住宅小區供配電設施建設管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