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云南省河口縣民中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聯考模擬試題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分布有乙酰膽堿受體的神經元稱為膽堿能敏感神經元,乙酰膽堿酯酶催化乙酰膽堿的分解,有機磷農藥能使乙酰膽堿酯酶失活,藥物阿托品能阻斷乙酰膽堿與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的相應受體結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的生理效應與乙酰膽堿受體的數量有關而與乙酰膽堿的分泌量無關B.該有機磷農藥可抑制膽堿能敏感神經元受體發揮作用C.藥物阿托品發揮作用的場所不可能是突觸前膜D.藥物阿托品與有機磷農藥影響膽堿能敏感神經元所引起的生理效應相似2.俗話說“一公一母,一年二百五”,說明家鼠種群的自然增長率高,一只母家鼠一年最多懷8次胎,每胎最多15-16只幼仔。下列有關家鼠種群的敘述正確的是A.自然增長率高的原因只有每次產仔數多和每年生殖次數多B.自然增長率隨種群數量的增加起始呈加速增長,K/2后穩定增長C.欲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將室內地面硬化比安放捕鼠夾能更有效控制鼠害D.若采用安放捕鼠夾的捕殺方法控制鼠害,在K/2時捕殺效果最好3.將植物橫放,測量根和莖生長素濃度與其生長狀況的關系如下圖甲所示,則曲線上M、N、P和Q點分別最可能對應于圖乙中的()A.a、c、d、b B.a、b、c、d C.b、c、a、d D.b、d、c、d4.某人血液中甲狀腺激素濃度過高時會引起線粒體原有功能的改變,即雖然進行有機物的氧化及電子傳遞但無ATP生成。根據這一事實,可以預料此人()A.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膚溫度比正常人高B.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膚溫度比正常人低C.食量小,耗氧量高,肥胖,皮膚溫度比正常人高D.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膚溫度比正常人高5.為研究赤霉素(GA)和脫落酸(ABA)在種子萌發中的作用,科學家利用擬南芥突變體進行系列實臉,實臉處理及結果如下表。據實驗結果推測,錯誤的是A.突變體1是GA受體異常突變體B.突變體2是ABA受體異常突變體C.野生型種子萌發時內源ABA含量很低D.GA與ABA在此過程中有拮抗作用6.甲和乙為一對相對性狀,進行雜交實驗可以得到下列四組實驗結果。若甲性狀為顯性,用來說明實驗中甲性狀個體為雜合子的實驗組是()①♀甲×♂乙→F1出現甲性狀②♀甲×♂乙→F1出現乙性狀③♀乙×♂甲→F1出現甲性狀④♀乙×♂甲→F1出現乙性狀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養生是人們的一種健康生活方式,其中一個重要的原理就是維持內環境的穩態。如圖為人體某些生理活動的過程示意圖,A、B、C、D、E為液體,①②為某種物質,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養生主要就是科學合理地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調節網絡機制使各器官、系統之間相互協調、相互配合,達到維持內環境穩態的目的。圖示中E是指內環境成分中______________。(2)蚊子在叮咬我們的皮膚進行吸血時,會把含有抗凝血劑、蟻酸以及多種成分的唾液注入圖中______(填圖中字母),有些物質會引起免疫系統發生反應而釋放一種叫組胺的物質,該物質引起毛細血管__________、增加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終使圖中_____(填圖中字母)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現又紅又癢的包。(3)在B中含有許多酸堿緩沖物質,當肌肉產生的乳酸進入B中時,能與其中的_________發生作用。機體對乳酸的這種處理,維持了內環境_______的相對穩定,保證了細胞正常生理活動的進行。8.(10分)人和高等動物的小腸腸壁內分布著由大量神經元構成的黏膜下神經叢,該神經叢可以接受來自腦干的神經支配,同時也參與腺體分泌等局部反射活動,如圖所示。(1)當來自腦干的興奮傳導到神經叢時,通過神經末梢釋放神經遞質,引起神經元③產生興奮。當興奮傳到m點時,m點膜外電位的變化過程是____________。神經元③興奮不能引起神經元④出現電位變化,原因是____________。圖中腺體表示效應器,由____________組成。(2)小腸腸腔的酸度增加,可通過局部反射活動引起腺體的分泌。若圖中腺體對小腸腸腔的酸度增加無法作出反應,但來自腦干的興奮仍可使其分泌,現已確定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是某突觸異常,則由圖可知,出現異常的突觸在神經元____________(填圖中序號)之間。已知用電極刺激神經元可使其產生興奮,請設計實驗證明該突觸異常,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并預期實驗現象:____________。9.(10分)下圖A是果蠅體細胞模式圖,圖B是該個體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兩對染色體,請據圖回答問題:(1)果蠅體細胞中有________個染色體組。(2)圖B中①上的基因異常,表明該個體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發生了__________________。(3)假設圖B減數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dA的配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4)若圖B的①上D基因與②上的d基因發生了部分交叉互換,則這種變異屬于_______________。若圖B的①與③發生了部分染色體的互換,則這種變異屬于_______________。10.(10分)如圖是四種生物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在結構上不同于乙、丙、丁的最顯著特點是____________,一般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兩類物質組成。(2)圖乙為____________生物,與丁相比,它在結構上的明顯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圖示的幾種細胞在結構上的相似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體現了細胞的____________性。(4)丙含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可以進行光合作用。(5)受到污染的湖泊發生富營養化后出現的水華現象與圖示的_____________(填序號)大量繁殖有關。11.(15分)多效唑(РP333)和縮節胺(DPC)是一種效果明顯的生長抑制劑,使用后可使植株外觀矮壯多蘗,花朵顏色鮮艷,葉片肥厚,植物體根系發育旺盛。如圖為研究小組對不同濃度PP333、DPC處理下秋麗、小美女的株高(cm)所做的研究中的部分數據。回答下列問題:藥劑PP333DPC品種秋麗小美女秋麗小美女濃度(mg/L)09.593.8210.083.78406.793.236.213.14606.543.116.303.16805.872.945.523.161005.542.855.592.791205.312.735.422.65(1)植物生長調節劑是由_____的,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_____作用的化學物質。具有_____、_____、效果穩定等優點。植物生長調節劑往往都具有長效性,原因可能是_____。(2)本實驗中自變量為_____,除自變量外其他條件應保持一致,體現了實驗設計的_____原則。(3)由表分析可知,隨著生長調節劑PP333,DPC濃度的升高,秋麗和小美女的株高將_____。調節劑PP333,DPC在調節_____的株高上效果更佳。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C【解析】突觸是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構成的,突觸小體含有突觸小泡,內含神經遞質,神經遞質有興奮性和抑制性兩種,受到刺激以后神經遞質由突觸小泡運輸到突觸前膜與其融合,遞質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觸間隙,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突觸后膜的興奮或抑制。【詳解】A、乙酰膽堿分泌量和受體數量改變都會影響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的興奮性,A錯誤;B、有機磷使乙酰膽堿酯酶失活,乙酰膽堿會持續作用于突觸后膜,并不抑制膽堿能敏感神經元受體發揮作用,B錯誤;C、藥物阿托品能阻斷乙酰膽堿與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的相應受體結合,發揮作用的場所是突觸后膜,C正確;D、阿托品的作用機理是阻斷乙酰膽堿與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的相應受體結合,而有機磷農藥的作用機理是抑制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膽堿持續性作用于突觸后膜,二者作用機理不同,D錯誤。故選C。2、C【解析】自然增長率等于出生率減去死亡率,自然增長率高的原因不只是出生率高,A項錯誤;自然增長率在K/2后減速增長,B項錯誤;將室內地面硬化可以降低家鼠的環境容納量,比安放捕鼠夾能更有效控制鼠害,C項正確;在K/2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快,應在種群數量較少時采用安放捕鼠夾的捕殺方法控制鼠害,D項錯誤。3、A【解析】1、據圖分析:甲圖中,隨著生長素濃度的加大,生長曲線NP生長1cm所需的時間越來越多,說明其生長受到抑制;另一條生長曲線MQ隨著生長素濃度的加大生長1cm所需的時間越來越短,說明促進生長的效果是加強的;由于根對生長素的敏感性大于莖,所以受到抑制的曲線NP屬于根的生長曲線,則促進生長的曲線MQ屬于莖的生長曲線。2、圖乙中的幼苗橫放,生長素主要受重力因素的影響,可以發生橫向運輸,近地側的生長素濃度高于遠地側,即d和b的生長素濃度高于c和a的生長素濃度。【詳解】由分析可知,促進生長的曲線MQ屬于莖的生長曲線,促進生長的效果Q點>M點,對莖來說,由于重力作用,生長素的濃度b點高于a點,a點和b點都促進莖的生長,且促進生長的效果b點>a點,所以Q點最可能對應b點,M點最可能對應a點;抑制生長曲線NP屬于根的生長曲線,對根來說,由于重力作用,生長素的濃度d點高于c點,但由于根對生長素濃度較為敏感,因而d處生長受到抑制,c處生長受到促進,所以P點最可能對應因生長素濃度過高受到抑制的d點,N點最可能對應c點。綜上所述,M點最可能對應a點,N點最可能對應c點,P點最可能對應d點,Q點最可能對應b點,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4、D【解析】甲狀腺激素能促進新陳代謝,所以甲狀腺激素濃度過高時,物質分解加快,但由于進行有機物的氧化及電子傳遞但形成的ATP低于正常值,所以能量較多以熱能的形式散失。【詳解】由于物質分解加快,所以人消瘦且食量大,代謝加快使消耗氧多,代謝中有機物的能量很少形成ATP中能量儲存起來所以能量以熱能形式散失,使體溫升高。故選D。5、A【解析】赤霉素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從而引起植株增高,促進種子萌發和果實發育;脫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抑制種子萌發。【詳解】分析題圖,突變體1在MS培養基上不萌發,在MS培養基+一定量GA時萌發,可知突變體1應是缺乏GA而不是GA受體異常,A錯誤;由后三組實驗結果可知,突變體2添加一定量的ABA也不能抑制其萌發,說明突變體2是ABA受體異常突變體,B正確;野生型種子在萌發時內部激素發生變化,ABA含量降低,由野生型在MS培養基上能夠萌發也可以推知其內源ABA含量很低,C正確;由三組用野生型作為實驗材料的結果可知,GA與ABA在種子萌發過程中有拮抗作用,GA促進萌發,ABA抑制萌發。【點睛】本題考查植物激素調節的相關知識,考生要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進行解釋、推理某些生物學問題,并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第II卷6、A【解析】甲和乙為一對相對性狀,甲性狀為顯性,則乙為隱性性狀,具有乙性狀個體為隱性純合子(用bb表示)。甲性狀為顯性,具有甲性狀的個體可能是純合子(BB),也可能是雜合子(Bb),要鑒定是否為雜合子可采用測交法,若后代均為甲性狀,則甲性狀個體為純合子,否則為雜合子。【詳解】①♀甲(B_)×♂乙(bb)→F1呈甲性狀,說明甲性狀個體可能為純合子;②♀甲(B_)×♂乙(bb)→F1出現乙性狀(bb),說明甲性狀個體為雜合子;③♀乙(bb)×♂甲(B_)→F1呈甲性狀,說明甲性狀個體可能為純合子;④♀乙(bb)×♂甲(B_)→F1出現乙性狀(bb),說明甲性狀個體為雜合子。因此,以上實驗中②和④可以說明甲性狀個體為雜合子,A正確,BCD錯誤。故選A。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1)①.神經-體液-免疫②.淋巴液(2)①.B②.擴張③.D(3)①.NaHCO3(或HCO3-)②.pH(或酸堿度)【解析】分析圖示可知A為消化液、B是血漿、C是細胞內液、D是組織液、E是淋巴液。B、D、E構成了體內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小問1詳解】養生就是主要科學合理地運用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機制使各器官、系統之間相互協調、相互配合,達到維持內環境穩態的目的。因為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由分析可知其中E是指內環境成分中的淋巴液。【小問2詳解】蚊子在叮咬我們的皮膚時,口器會刺透毛細血管進行吸血,同時會把含有抗凝血劑、蟻酸以及多種成分的唾液注人血漿,有些物質會引起免疫系統發生反應而釋放一種叫組胺的物質,組織胺使毛細血管擴張,并增加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漿更多地流人組織液,使D(組織液)的含量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現又紅又癢的包。【小問3詳解】乳酸主要與B(血漿)中的NaHCO3發生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乳酸鈉經腎臟排出體外,碳酸可分解為二氧化碳,經呼吸系統排出體外,機體對乳酸的這種處理,維持了內環境PH的相對穩定,保證了細胞正常生理活動的進行。【點睛】本題考查內環境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關系,分析題圖獲取信息是解題的突破口,對于人體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過程的綜合理解是解題的關鍵。8、(1)①.由正電位變為負電位(或由正電位變為負電位再變為正電位)②.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或神經遞質只能由神經元④的突觸小體釋放,作用于神經元③的胞體)③.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體(2)①.⑥和②②.用電極刺激神經元⑥的軸突末梢,腺體不分泌(或用電極刺激神經元⑥的軸突末梢,腺體不分泌;用電極刺激神經元②的胞體,腺體分泌)【解析】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式是電信號、局部電流或神經沖動的形式,在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傳遞的,在突觸間傳遞時經過了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過程,需要的時間長,故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導速度由突觸的數目決定。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兩個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和肌肉細胞之間形成的結構,我們稱為突觸。突觸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形成。興奮在神經元上以電信號的形式傳導,在突觸間轉化為化學信號。突觸前膜釋放神經遞質,與其對應的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使得下一個神經元興奮或抑制。【小問1詳解】當興奮傳到m點時,m點產生動作電位,即膜外電位的變化過程是由正變負。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即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因此神經元③興奮不能引起神經元④出現電位變化。即③產生的興奮只能傳遞到②神經元,而不能反向傳遞到④。效應器由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體組成。【小問2詳解】小腸腸腔的酸度增加,可通過局部反射活動引起腺體的分泌。若圖中腺體對小腸腸腔的酸度增加無法做出反應,但來自腦干的興奮仍可使其分泌,說明腦干對腺體的分泌過程的調節是正常的,由圖可知,出現異常的突觸在神經元⑥和②之間,由此會出現小腸腸腔的酸度增加,腺體無法做出反應的現象,但是腺體與腦干之間的神經傳遞正常,因此來自腦干的興奮仍可使其分泌。據此設計實驗驗證上述結果,實驗步驟為:用電極刺激神經元⑥的軸突末梢,腺體不分泌;用電極刺激神經元②的胞體,腺體分泌,說明⑥和②之間的突觸異常。【點睛】熟知神經元的結構以及突觸的結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正確分析圖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題的前提,掌握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及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過程是解答本題的另一關鍵。9、(1).2(2).基因突變(3).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①和②沒有分離,或者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①上的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沒有分離(4).基因重組(5).染色體結構變異【解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A中含2條XX染色體,所以該果蠅為雌性個體。圖B表示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在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組合。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的基礎知識,分析題圖,結合問題的具體提示綜合作答。【詳解】(1)由于果蠅體細胞中Ⅱ、Ⅲ、Ⅳ、X染色體都是兩條,說明體細胞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其中一個染色體組可以表示為Ⅱ、Ⅲ、Ⅳ、X。(2)圖B中①上的基因是復制關系,應該相同,現發生異常,變為等位基因,又②上的基因正常,說明該個體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發生了基因突變。(3)假設圖B減數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dA的配子,如果d來自②,則可能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①和②沒有分離;如果d來自①,則可能是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①上的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沒有分離。(4)圖B的①與②是同源染色體,所以①上D基因與②上的d基因發生了部分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圖B的①與③為非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發生部分染色體的互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點睛】本題考查染色體變異、染色體組、異常減數分裂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0、①.無細胞結構②.核酸③.蛋白質④.原核⑤.無核膜包裹的細胞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社交媒體數據分析實習周記范文
- 新人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教案計劃
- 蘇教版數學七年級分層教學計劃
- 二年級上學期班級心理健康輔導計劃
- 全縣學校教育改革校長交流發言稿范文
- 幼兒園大班班主任教學創新計劃
- 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施工成本控制流程
- 幕墻設計供應鏈質量保證措施
- 家庭觸電事故應急預案范文
- 地震災害應急預案演練記錄及計劃
- 【湖北版】三年級下冊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 特殊作業檢查表
- 西方管理學名著提要
- 新蘇科版七年級下冊初中數學全冊教案
- DB44∕T 721-2010 通信鋼管塔(鐵塔)高處作業安全防護技術規范
- nm1系列塑料外殼式斷路器樣本
- 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課件(PPT 40頁)
- TSG Z7002-2022 特種設備檢測機構核準規則
- 數學建模試卷分析
- 河南某高速公路日常養護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高一物理學案(必修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