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政治制度4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課后素養落實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政治制度4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課后素養落實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政治制度4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課后素養落實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政治制度4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課后素養落實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政治制度4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課后素養落實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課后素養落實(四)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1.商鞅變法后,一個由奴隸轉化來的農夫,要想擔當確定的官職、并擁有一部分耕地和奴隸,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徑是()A.世襲 B.多生產糧食布帛C.經營工商 D.取得軍功D[商鞅變法推行嘉獎軍功,按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并獲得相應地位財寶,故選D項;在當時秦國,一個農夫不行能依靠A、B、C三個途徑晉爵,均解除。]2.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某項措施,該措施產生的作用是()鮮卑姓改為漢姓鮮卑姓漢姓鮮卑姓漢姓拓跋元賀蘭賀丘穆陵穆獨孤劉步六孤陸賀樓樓A.使北方經濟得到復原和發展B.實現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C.促進了鮮卑族與漢族的交融D.使北魏立足中原經濟文化中心C[材料體現的是孝文帝改漢姓的措施,該措施促進了鮮卑族與漢族的交融,C項正確;均田制的推行促進了北方的經濟復原,A項解除;北魏政權封建化是多種措施的結果,僅靠改漢姓是不能實現社會轉型的,B項解除;D項與材料內容無關,解除。]3.北宋中期,東京一帶流傳著“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謠,這是因為范仲淹()A.嘉獎耕織,建立縣制 B.重視漢化,緩解沖突C.清丈土地,改革稅制 D.改革腐敗的官僚機構D[范仲淹所主持的慶歷新政主見改革腐敗的官僚機構,贏得了百姓贊譽,所以流傳此民謠,故D項正確。]4.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大力整肅吏治,裁減開支,清丈土地,改革稅制,使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社會沖突相對緩和。但其去世后,家被抄,諸子或自殺,或被充軍。張居正家族如此結局,主要緣于其改革()A.觸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B.損害了宦官集團的利益C.變更了明內閣參政體制D.沒有得到明神宗的支持A[依據材料可知,張居正作為明朝的改革家,但是死后的遭受令人惋惜,主要是其改革觸動了統治階級的利益,故A項正確;作為封建王朝的明朝,統治的基礎是地主階級,而不是宦官,故B項錯誤;張居正的改革并未觸動明朝參政體制,故C項錯誤;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故錯誤。]5.《中華文明史》寫道:作為一場政治運動,百日維新短命而敗,但作為一場更廣袤意義上的社會文化運動,自有其勝利之處。這里的“勝利之處”主要是指戊戌變法運動()A.阻擋了民族危機接著加深B.改革了君主專制體制C.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D.動搖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C[戊戌變法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資產階級維新派提倡新學,主見興民權,對封建思想進行了猛烈的抨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這就是其“勝利之處”,故選C項。]6.1901年,清政府宣布將“通商惠工”作為基本國策;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同時參照英、日商法,制定了中國第一部具有商法性質的《商律》,還依據商人出資辦實業的狀況賜予相當的官銜。這說明()A.朝廷起先放寬民間辦廠限制B.清末新政中進行了政策調整C.晚清政府用法治取代了人治D.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B[材料中“通商惠工”的基本國策以及成立商部等措施,體現了對商業發展的重視,是對傳統“重農抑商”政策的調整,故選B項;材料并未提及清政府在其他時期對民間辦廠的看法,因此“起先”一詞無從體現,解除A項;材料中的措施是經濟措施,并未提及政治方面,無法體現用法治取代了人治,解除C項;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在甲午中日斗爭之后,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D項。]7.下圖是創作于1908年反映清末新政的一幅漫畫。該漫畫最能說明()A.清末新政存在明顯缺陷B.清末新政實為一場騙局C.社會對清末新政寄予厚望D.作者對清末新政的確定A[圖片反映出清末新政希望將立憲制度與君主專制相容,這也就導致新政沖突重重,由此看出清末新政存在明顯缺陷,故A項正確;清末新政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統治,其政治改革仍舊是將專制權力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因此其改革是一場騙局,但是圖片體現不出這一點,故B項錯誤;社會對清末新政寄予厚望在圖片中無法體現,故C項錯誤;由上分析,作者對清末新政大體上是否定的,D項錯誤。]8.有學者認為,毛澤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奠基者、探究者和先行者。其主要依據在于毛澤東()A.撰寫了《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B.領導并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C.撰寫了《論十大關系》等著作D.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C[《新民主主義論》是定位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故A項錯誤;毛澤東領導并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只能證明毛澤東是建設道路的奠基者,故B項錯誤;《論十大關系》反思了斯大林模式,試圖探究一條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故C項正確;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本質的是鄧小平的南巡講話,故D項錯誤。]9.《關于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看法》明確指出:“要通過建設面對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引導企業充分利用自貿協定實惠支配擴大進口。”這體現了當前我國()A.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B.主動推動新型區域合作C.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發展D.正在開拓新的經濟特區A[當前中國主見“建設面對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推動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反映出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故選A項;中國建立的自貿區網絡是面對全球的,并非區域合作,解除B項;材料反映出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化發展,解除C項;材料表明中國要建立的是自貿區網絡,并非經濟特區,解除D項。]10.1978年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主見;進入21世紀后,黨中心提出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種變更反映了()A.適應國際形勢由兩極到多極化變更的趨勢B.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由注意數量到注意質量C.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指導思想不斷發生變更D.中國共產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的相識不斷深化成熟D[以“發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提出,這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的相識不斷深化成熟,故選D項。]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為了解決當時的“積貧”問題,王安石的指導原則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就是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和促進中小工商業者發展,從根本上鞏固并擴大稅源;強迫躲避稅負成性的大地主大商人和特權階層多交稅費,強迫原來不擔當差役的市民、未成丁、單丁、女戶、佛寺道觀和官員家庭交納免役錢。——摘編自姜錫東《“王安石變法”的成敗得失》材料二甲午中日斗爭之后,內外交困的清朝政府對其經濟政策作了調整。核心是以籌餉練兵為急務,以恤商惠工為本源。清政府在實行措施維持、改造和擴張國家資本的同時,也放寬了對私人資本的限制,激勵和允許他們在一些領域中的發展,個別的還賜予確定的資助與扶持。——摘編自徐衛國《論甲午戰后清政府經濟政策的變更》(1)指出材料一中王安石變法是如何解決“積貧”問題的。(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晚清經濟政策調整與王安石變法的相像之處。[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一“就是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和促進中小工商業者發展,從根本上鞏固并擴大稅源”“強迫躲避稅負成性的大地主大商人和特權階層多交稅費,強迫原來不擔當差役的市民、未成丁、單丁、女戶、佛寺道觀和官員家庭交納免役錢”歸納總結。第(2)問,依據材料一“就是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和促進中小工商業者發展,從根本上鞏固并擴大稅源”和材料二“核心是以籌餉練兵為急務,以恤商惠工為本源”、材料一“就是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和促進中小工商業者發展”和材料二“清政府在實行措施維持、改造和擴張國家資本的同時,也放寬了對私人資本的限制,激勵和允許他們在一些領域中的發展,個別的還賜予確定的資助與扶持”、材料一“強迫躲避稅負成性的大地主大商人和特權階層多交稅費,強迫原來不擔當差役的市民、未成丁、單丁、女戶、佛寺道觀和官員家庭交納免役錢”和材料二“個別的還賜予確定的資助與扶持”提煉概括。[答案](1)措施:發展農業和中小工商業以擴大稅源;強迫地主、富商和特權階層交稅;征收免役錢以擴大征稅對象。(2)相像之處:都是為了解決國家財政的嚴峻困難;都實行了放寬私人工商業的政策;都相對減輕了人民負擔,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12.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對他說:“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此時距孝文帝“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已六七十年。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北魏政權的制度改革很不徹底B.顏之推對鮮卑的習俗高度認同C.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現文化多元D.鮮卑語成為北方的通用語言C[依據材料可知,孝文帝改革規定官員學習漢語,禁用鮮卑語。但是民間還依舊運用鮮卑語,士大夫對兒子“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假如精通了漢語和鮮卑語必定會受到歡迎,說明鮮卑語還有很多官員運用,從而顯現出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現文化多元性,故C項正確;材料中的改革是移風易俗方面而非政權制度,故A項錯誤;“顏之推對鮮卑的習俗高度認同”表述不全面,故B項錯誤;孝文帝改革后“漢語”為“正音”,“鮮卑語成為北方的通用語言”與之不符,故D項錯誤。]13.(2024·山東等級考)王安石在變法中“募饑民修水利”,以“賑救食力之農”“興陂塘溝港之廢”。與“煮粥賑災”“開倉放糧”等賑災方式相比,王安石此舉力圖()A.盡量減輕政府的救災負擔B.穩定災區的社會秩序C.從長遠上解決災民生計問題D.建立政府抗災救荒體系C[由材料“募饑民修水利”“賑救食力之農”“興陂塘溝港之廢”可知,王安石在賑災上采納了以工代賑的方式。這種賑災方式具有多方面的好處,既可以通過招募災民做工以達到賑災的目的,同時,還修建了農田水利設施,這有利于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故C項正確。]14.在百日維新期間,康梁等人并未將定憲法和開國會列入議事日程。光緒帝所發上諭雖然有100多條,但其重點和脈絡很清晰,反復強調的主要是練兵和籌餉。這反映出()A.光緒帝沒駕馭朝廷實權B.君主立憲制不符合中國國情C.光緒帝變法決心不堅決D.維新派對封建勢力妥協退讓D[材料說明百日維新由光緒帝主持進行,A項在材料中未體現,故錯誤;材料中光緒帝百日維新時并未涉及定憲法和開國會等內容,說明百日維新建立的并非君主立憲制,故B項錯誤;材料中光緒帝頒發上諭上百條,說明光緒帝堅持改革,故C項錯誤;由材料“在百日維新期間,康梁等人并未將定憲法和開國會列入議事日程”可知維新派在百日維新中未建立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說明維新派對封建勢力作了妥協退讓,故D項正確。]15.下表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糧食增長狀況,依據表中數據信息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1949年1951年1952年100(基數)100(1+28%)100(1+40%),超過抗戰前最高年產量9%A.土地改革提高了農夫的生產主動性B.土地改革使農業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C.土地改革加速了國民經濟的復原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領導開展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和國民經濟復原工作。從表格可以看出,國民經濟得到了復原和發展,但是農業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在1953—1956年三大改造時期,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故B項錯誤,符合題意。]16.(2024·全國卷Ⅰ)1983年,安徽某面臨倒閉的國營制藥廠被8個年輕人承包,實行有獎有罰的經濟責任制,9個月就盈利12萬元。后來安徽省委、省政府從中得到啟示,下發通知明確提出,小型國營企業也可以實行承包經營。由此可以看出()A.市場經濟體制在全國逐步建立B.政企職責不分弊端得到解決C.經濟全部制結構起先發生變更D.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漸漸擴大D[依據材料“1983年”“國營制藥廠被8個年輕人承包”“小型國營企業也可以實行承包經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所說是20世紀80年頭我國的國企改革,通過改革,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漸漸擴大,故D項正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全國逐步建立是在21世紀初,故A項錯誤;政企職責不分的弊端尚未得到解決,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經營方式的變更,并非經濟全部制,故C項錯誤。]17.(2024·全國卷Ⅰ)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清末新政時期部分商務法規、章程內容商會簡明章程(1904年)商務繁富之區設立商務總會,商務發達稍次之地則設商務分會商人通例(1904年)確定商人的地位,規定享有的權利和應遵循的通行規則等公司律(1904年)規定公司的創辦程序、組織形式與經營方式,商辦公司與官辦公司、官商合辦公司“享一體愛護之利益”獎給商勛章程(1906年)凡制造新式機器者,獎以三等至一等商勛,賞加四品至二品頂戴華商辦理農工商實業爵賞章程(1907年)凡集股創辦企業的華商,依據資本額多少,可分別獲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賞——摘編自朱英《晚清經濟政策與改革措施》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