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湛江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_第1頁
廣東省湛江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_第2頁
廣東省湛江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_第3頁
廣東省湛江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_第4頁
廣東省湛江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湛江市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調研測試高二歷史試卷(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大約從夏朝開始,我國進入青銅時代,先民創造了成熟的青銅文明,到戰國時期,青銅制造業逐漸衰落。下面對青銅文明敘述正確的是()A.青銅禮器反映了禮制的發展完善 B.等級觀念的淡化導致了青銅時代的落幕C.長江流域尚未掌握青銅鑄造技術 D.青銅制造的衰落是生產力遭破壞的結果2.兩漢時期,人事政令致疫之說盛行。它將人的行為與自然界聯系起來,把君王施政有失、執政不當、不施德政作為天象異常、疫病爆發的原因,疫病等災異是天降下的警示。據此可知,該時期()A.傳統醫學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B.儒家思想影響疫病認識C.政府在防疫中起到主導作用 D.疫病災害發生較為頻繁3.唐代市舶機構的設置,經歷了由“中人充宮市使”到常務市舶使的設置,由購取宮廷御用品到抽解其利的變化,甚至在文宗時期規定市舶使“除舶腳、收市、進奉外,任其來往通流,自為交易,不得重加稅率。”這反映了唐代()A.外貿管理趨于合理 B.較好解決了宦官干政弊病C.主要收入來自商貿 D.經濟重心轉移到沿海地區4.宋朝政府以律令規范書籍印刷出版,不按律令出版的書籍視為假貨和盜版。南宋羅樾刊刻其師段昌武《從桂毛詩集解》一書,段昌武的侄兒提出訴訟要求嚴懲。朝廷即發出公文要求當地官府“治罪羅樾”,并聲言再有不守規約者,“追版劈毀,斷罪施行。”南宋政府的這種做法()A.蘊含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B.制約了雕版印刷業C.是政府思想專制的體現 D.促進了儒學的傳播5.據元代《飲膳正要》記載,至大初年(1308—1311年)元武宗幸柳林飛放,路經鄒店,因渴思茶,“遂命普蘭奚國公金界奴朵兒只煎造”;元順帝身邊常置侍女專司茗飲,皇后高麗奇氏則以司茗而受寵。這反映了()A.絲綢之路貿易興盛 B.當時中國與東亞各國交往密切C.南北方經濟交流加強 D.元代統治者對中原文化的認同6.如圖反映了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趨勢,造成絲綢之路曲折發展的主要原因是()A.航海技術的進步 B.政治局勢的演變 C.朝貢貿易的興衰 D.經濟重心的南移7.19世紀60年代,先后有約1.2萬名中國勞工參加美國橫貫大陸鐵路(俗稱“太平洋鐵路”)建設,并在舊金山建起了西半球歷史最悠久的唐人街。其中70%以上來自廣東江門,因此唐人街的居民大多講粵語,美食也以粵菜最為出名。這反映出近代華工出國()A.為中美兩國之間交流搭建了橋梁 B.成為西方殖民國家的主要勞力C.解決了廣東沿海人地矛盾的問題 D.是清政府主動融入世界的表現8.20世紀20年代,漢口公共汽車開通后一名乘客在報紙上撰文,“清早出車或夜晚收車時,乘客們才可舒舒服服得到一席座位……可是下車以后,試一觀足下鞋襪,及前后衣裳已污穢不堪了。這是誰賜給的,是座位愛翹腿的先生們賜給的。”由此可知,新式公共交通()A.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B.加快了近代城市的生活節奏C.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質量 D.凸顯提升民眾素質的必要性9.截至1954年底,全國已有聯合醫院99所,聯合診所27000多所,聯合婦幼保健站700多所;有些大中城市聯合起來醫務人員達原有個體開業醫務人員總數的80%。這()A.實現了醫療公有化的改革 B.順應了社會主義改造潮流C.有利于抗美援朝戰爭勝利 D.促進了新中國城市化進程10.近年來,遼寧省綏中縣幾段長城遭砂漿抹平,原本野性十足的長城變成了被硬化的路面,如下圖所示。其違反的文物保護原則是()A.合理性 B.完整性 C.真實性 D.嚴謹性11.如圖展示的是亞述帝國王宮大門上常見的雕刻,由人的腦袋、鷹的翅膀和牛的身體構成,代表著當地最強大物種的集合。從中可見該石雕()A.是國王權力的象征 B.表明了人民尚武的傳統C.受公牛崇拜的影響 D.匯聚了多元文化的要素12.成書于12世紀中葉至13世紀末的法國民間長篇敘事詩《列那狐的故事》,采用寓言故事詩的形式,以贊美市民的機智、勇敢、敏銳,抨擊封建階級的貪婪、暴虐、愚蠢為主,較好地滿足了當時人們的閱讀審美需求。這一現象折射出()A.騎士文學的繁榮 B.市民積極參與城市管理C.城市經濟的進步 D.西歐文化受到教會控制13.長期以來歐洲人熱衷于來自中國的絲綢、織錦等紡織品和工藝,印有中國特有圖案的“華托裙”成為很多歐洲貴婦喜愛的服飾。到18世紀中期,中國服飾裝扮的化裝舞會一度成為歐洲大眾的時尚活動。這種現象()A.源自生產技術的革命性進步 B.折射出歐洲對于工藝技術的渴望C.是啟蒙思想得到普及的結果 D.反映出商品流動伴隨著文化傳播14.英國小說《號手長》展示了拿破侖戰爭期間英國國民大動員的氛圍。無論是騎兵還是海軍,民兵還是志愿兵,上至將軍下至普通村民,在對法軍事準備和戰爭中幾乎每個人都恪盡職守,逐步走出自我、認同國家命運。這從側面體現出拿破侖戰爭()A.迫使殖民地呈現出多元文化 B.推動歐洲政治文化重構C.激發被征服地區的反抗斗爭 D.利于實現歐洲市場統一15.1900年7月,來自美國、西印度群島和非洲的57名代表在倫敦舉行第一次泛非會議,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號,形成了泛非主義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泛非主義運動發展成為非洲的群眾性政治運動。這()A.反映了民族意識開始覺醒 B.說明戰爭促進了非洲民主革命的發展C.發展了非暴力斗爭的模式 D.表現出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自治16.如表作為研究新加坡國家發展的直接論據,可用來探究的論題是()新加坡公共假日節日所屬族群元旦全民春節華人耶穌受難日基督徒/歐亞人國際勞動節全民衛塞節佛教徒開齋節馬來——穆斯林新加坡國慶節全民哈芝節馬來——穆斯林屠妖節印度族圣誕節基督徒/歐亞人A.國家認同提高方式 B.多元文化和諧共處C.移民社會存在的問題 D.勞動力流動新趨勢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在傳統文化中,關羽具有難以企及光環和顯赫的地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朝之前,官方對關羽的評價主要強調驍勇、忠義:勇在前,忠次之,義在后。對其性格缺陷,一般用“剛而自矜”評價。唐朝以后很少再有關于其缺陷的評價。宋朝抑武揚文,關羽排名頗低。元朝加封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開始由皇帝祭祀,民間則認為關羽可以滅妖除怪。清代關羽排名僅次于孔子,稱為“關帝”,政府允許關帝廟使用黃色房瓦,加封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等稱號,對關羽的評價為忠在前,義在中,勇在后。百姓將其與觀音菩薩并列,認為可以斬妖除魔、勸善懲惡、指點迷津、護國戰神、救人濟世、為民伸冤、治病,科舉考生也要祭拜關羽。江湖綠林幫會認為關羽披肝瀝膽、超越血緣,加以崇拜。——荊學義《經典的傳播:關羽形象傳播研究》材料二1947年,毛澤東在對晉綏平劇院演出隊的講話中進一步闡述了傳統文化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明確提出要“改造舊藝術,創造新藝術”。在毛澤東看來,舊藝術在內容上“顛倒是非、混淆黑白”,“把勞動人民表現成小丑”,把歷史描述成帝王將相的歷史。改造舊藝術,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要突出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主體地位。——崔海亮《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中國傳統文化觀的演變及其現實啟示》(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關羽形象發展趨勢,簡析關羽在清代被政府和民眾推崇的原因(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改造舊藝術,創造新藝術”的必要性。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摘編自潘榮華《中國近代報刊傳播西醫研究》材料二自歐化輸入,吾國始有所謂新醫學。新醫學者,以最新之科學為根據者也。其言生理也,根據于解剖、組織等學,非吾《銅人圖》之粗疏而訛謬也;其言病理也,根據于種姓之遺傳、微生物之研究,各種儀器之測候,非若望問聞切之粗略,陰陽五行之說之惚恍也……故新醫學興,而舊醫學不得不衰歇。——蔡元培《醫學叢書序》(1917年)(1)根據材料一、概括西醫報刊空間分布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醫傳入對中國的影響。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95年的《巴西日本友好條約》為2000名日本移民進入巴西鋪平了道路。自1908年到二戰開始期間,大約有19萬日本移民進入巴西。二戰以后到達巴西的日本移民人數相對減少:19531973年間有5萬至6萬日本人抵達該國。1888年,墨西哥與日本簽訂條約允許兩國人民可以自由移居。時任總統保非羅?戴茲的意圖是輸入勞工以幫助墨西哥的經濟發展;日本明治政府則希望清除不滿分子。1898年,阿根廷與日本簽署了《友好商貿與合作條約》,來自日本的移民開始增多。一戰以后,移民數量有少量增長,但二戰期間,阿根廷和其他拉美地區一樣,日本人移民的速度停滯了下來。19751989年間,日本移民阿根廷的人數呈下降的趨勢。隨著日本的經濟擴張,以及巴西、阿根廷、秘魯等國出現的高失業率與高通貨膨脹率,在拉丁美洲的日本人及其后裔主動回到日本尋找工作。——摘編自【美】塔瑪·戴安娜·威爾遜《拉丁美洲的東亞移民》材料二1972年,日本移民在巴西聯邦議會上占有8個席位,在各州立法議會上占有7個席位。日本外貿和經濟部門及時地同日本移民的居住國建立了聯系。同年,日本在巴西投資居第6位。而到1974年以后則躍居第二位,僅次于美國。日本總理在巴西接見3000名巴西籍日本人時說:“巴西不久將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希望您們是具有日本靈魂的真正巴西人。”實際上日本第一代移民后裔仍把自己稱為日本天皇的臣民,履行移民公司的指令。日本向南美國家提供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日本對拉美國家的影響已把美國遠遠地拋在后面。——摘編自張世春《日本移民在拉美》(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日本在拉美移民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在拉美采取的策略及日本移民拉美的影響。20.文字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不喧嘩自有聲。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舉例特點介紹成熟2003年濟南出土的甲骨文(局部)。經過對已經發掘出的8片有文字的甲片進行清洗綴合7片構成了一個幾乎完整的龜腹甲,上面有25個清晰的甲骨文字,講述了是否以及怎樣對“母”進行祭祀。她新義《說文解字》中已有這個字,讀作jie,只是到了20世紀20年代,被新文化運動的代表劉半農等人發展意義,才出現了t這個音。“她”是現代漢語里常用的一個人稱代詞,專指第三人稱的女性。新創“砼”字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于1953年創造的。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詞,書寫費力費時,于是蔡教授用“人工石”三字代替。1955年7月,中國科學院明確推薦“砼”與“混凝土”一詞并用。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自擬觀點,寫一篇歷史短文。(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述成文)

湛江市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調研測試高二歷史試卷(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大約從夏朝開始,我國進入青銅時代,先民創造了成熟的青銅文明,到戰國時期,青銅制造業逐漸衰落。下面對青銅文明敘述正確的是()A.青銅禮器反映了禮制的發展完善 B.等級觀念的淡化導致了青銅時代的落幕C.長江流域尚未掌握青銅鑄造技術 D.青銅制造的衰落是生產力遭破壞的結果【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是夏朝至戰國時期。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青銅器是典型的禮器,精美、成套的禮器體現了禮制的發展完善,A項正確;春秋戰國時期,新的封建等級制取代奴隸制等級,但等級觀念并未淡化,排除B項;青銅文明時期,長江流域也鑄造了精美的青銅器,比如四羊方尊,排除C項;隨著鐵器逐漸推廣、貴族分封制瓦解,青銅鑄造逐漸衰落,根本上是生產力進步的結果,排除D項。故選A項。2.兩漢時期,人事政令致疫之說盛行。它將人的行為與自然界聯系起來,把君王施政有失、執政不當、不施德政作為天象異常、疫病爆發的原因,疫病等災異是天降下的警示。據此可知,該時期()A.傳統醫學取得了突出成就 B.儒家思想影響疫病認識C.政府在防疫中起到主導作用 D.疫病災害發生較為頻繁【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兩漢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儒學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想,“人事政令致疫之說”與新儒學中的“天人感應”思想相符合,都是將人的行為與自然界聯系起來。因此,材料中的“把君王施政有失、執政不當、不施德政作為天象異常、疫病爆發的原因,疫病等災異是天降下的警示”體現了儒家思想影響疫病認識,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傳統醫學發展的具體成就,不能體現傳統醫學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排除A項;材料強調儒家思想影響疫病認識,并不是突出政府在防疫中起到主導作用,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疫病災害發生的頻率,不能體現當時疫病災害發生較為頻繁,排除D項。故選B項。3.唐代市舶機構的設置,經歷了由“中人充宮市使”到常務市舶使的設置,由購取宮廷御用品到抽解其利的變化,甚至在文宗時期規定市舶使“除舶腳、收市、進奉外,任其來往通流,自為交易,不得重加稅率。”這反映了唐代()A.外貿管理趨于合理 B.較好解決了宦官干政弊病C.主要收入來自商貿 D.經濟重心轉移到沿海地區【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唐代中國。市舶機構是唐代管理海上對外貿易的機構。據材料可知唐代市舶機構官員最初由宦官擔任,后來改為委任專門官員,有利于減少宦官貪瀆、侵害商民利益的現象。市舶機構的職能也由最初的購取宮廷御用品改為主要征收商稅,管理職能更加合理完備。甚至在唐文宗時期規定不得對海上貿易施加另外的限制阻礙和加重稅收,有利于為海外貿易發展創造有利政策環境。這些都體現唐代外貿管理趨于合理,A項正確;材料涉及限制宦官參與海上貿易管理,未提及宦官參與其他方面政務的情況,實際上唐朝末年宦官干政問題嚴重,而非得到了較好解決,排除B項;材料僅提及征收外貿商稅,未提及外貿商稅數額,不能斷定主要收入來自商貿,排除C項;唐代經濟重心仍然在北方黃河流域,而非轉移到沿海地區,排除D項。故選A項。4.宋朝政府以律令規范書籍印刷出版,不按律令出版的書籍視為假貨和盜版。南宋羅樾刊刻其師段昌武《從桂毛詩集解》一書,段昌武的侄兒提出訴訟要求嚴懲。朝廷即發出公文要求當地官府“治罪羅樾”,并聲言再有不守規約者,“追版劈毀,斷罪施行。”南宋政府的這種做法()A.蘊含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B.制約了雕版印刷業C.是政府思想專制的體現 D.促進了儒學的傳播【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宋朝政府頒布“刻書之式”,以律令條文規范書籍印刷出版,這保護了作者的正當權益,即蘊含著對知識產權的保護,A項正確;材料沒有點明是否是雕版印刷,而且北宋活字印刷已經出現,未體現南宋政府的這種做法制約了雕版印刷業,排除B項;這是政府的書籍印刷出版的規范,不能說明思想專制,排除C項;書籍印刷出版的規范不一定促進儒學的傳播,沒有說明書籍的內容是有關儒學,排除D項。故選A項。5.據元代《飲膳正要》記載,至大初年(1308—1311年)元武宗幸柳林飛放,路經鄒店,因渴思茶,“遂命普蘭奚國公金界奴朵兒只煎造”;元順帝身邊常置侍女專司茗飲,皇后高麗奇氏則以司茗而受寵。這反映了()A.絲綢之路的貿易興盛 B.當時中國與東亞各國交往密切C.南北方經濟交流加強 D.元代統治者對中原文化的認同【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中國)。根據材料“因渴思茶”“遂命普蘭奚國公金界奴朵兒只煎造”“元順帝身邊常置侍女專司茗飲,皇后高麗奇氏則以司茗而受寵”可知,茶飲本是中原漢族的文化習俗,元朝皇室熱衷飲茶,這反映了元代統治者對中原文化的認同,D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元代統治者對中原文化的認同,材料未體現絲綢之路的發展狀況,不能體現絲綢之路的貿易興盛,排除A項;材料僅體現元朝皇室的飲茶習俗,未涉及中國與東亞各國交往等相關史實,不能得出B項結論,排除;材料僅體現元朝皇室的飲茶習俗,與“南北方經濟交流加強”無關,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故選D項。6.如圖反映了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趨勢,造成絲綢之路曲折發展的主要原因是()A.航海技術的進步 B.政治局勢的演變 C.朝貢貿易的興衰 D.經濟重心的南移【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的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發展的主要原因受到政治局勢及國家政策的影響,如魏晉時期、兩宋時期,社會環境動蕩,陸上絲綢之路受到阻礙,海上絲綢之路發展較快,明清時期,受到海禁政策的影響,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受阻,B項正確;航海技術發展是原因之一,非主要原因,排除A項;朝貢貿易是指古代中國的封建王朝與周邊及海外各國建立起來的一種寓政治和經濟為一體的對外政策,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宋朝,無法解釋宋以后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B項。7.19世紀60年代,先后有約1.2萬名中國勞工參加美國橫貫大陸鐵路(俗稱“太平洋鐵路”)建設,并在舊金山建起了西半球歷史最悠久的唐人街。其中70%以上來自廣東江門,因此唐人街的居民大多講粵語,美食也以粵菜最為出名。這反映出近代華工出國()A.為中美兩國之間交流搭建了橋梁 B.成為西方殖民國家的主要勞力C.解決了廣東沿海人地矛盾的問題 D.是清政府主動融入世界的表現【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9世紀60年代的中國、美國。根據材料“唐人街的居民大多講粵語,美食也以粵菜最為出名”及所學可知,伴隨著大量華工出國,華工將中華文化帶到美國,推動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文化交流,A項正確;材料雖然涉及華工子啊美國修建鐵路,但不能得知華工成為西方殖民國家的“主要勞動力”,排除B項;材料無法得出廣東沿海人地矛盾問題得到解決的結論,與題意無關,排除C項;此時處于晚清時期,中國融入世界是一個被動的過程,排除D項。故選A項。8.20世紀20年代,漢口公共汽車開通后一名乘客在報紙上撰文,“清早出車或夜晚收車時,乘客們才可舒舒服服得到一席座位……可是下車以后,試一觀足下鞋襪,及前后衣裳已污穢不堪了。這是誰賜給的,是座位愛翹腿的先生們賜給的。”由此可知,新式公共交通()A.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B.加快了近代城市的生活節奏C.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質量 D.凸顯提升民眾素質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根據材料“清早出車或夜晚收車時,乘客們才可舒舒服服得到一席座位……可是下車以后,試一觀足下鞋襪,及前后衣裳已污穢不堪了。這是誰賜給的,是座位愛翹腿的先生們賜給的。”可知,該文章諷刺批判了近代中國人在乘坐新式公共交通過程中的一些不文明的做法,折射出當時亟需提高民眾的素質問題,D項正確;乘坐新式公共交通不分社會階層,與階層流動無關,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新式公共交通上乘客的素質問題,并沒有體現生活節奏的加快,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民眾乘坐新式交通工具的不文明現象,沒有體現市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排除C項。故選D項。9.截至1954年底,全國已有聯合醫院99所,聯合診所27000多所,聯合婦幼保健站700多所;有些大中城市聯合起來醫務人員達原有個體開業醫務人員總數的80%。這()A.實現了醫療公有化改革 B.順應了社會主義改造潮流C.有利于抗美援朝戰爭勝利 D.促進了新中國城市化進程【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1954年的中國。根據材料“截至1954年底,全國已有聯合醫院99所,聯合診所27000多所,聯合婦幼保健站700多所”及所學可知,此時正處于三大改造時期,題干反映了新中國初期的醫療合作化發展,這順應了社會主義改造的潮流,B項正確;“實現了醫療公有化改革”的說法過于絕對,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已經結束,排除C項;城市和農村都進行了醫療合作化,但城市化作用并不明顯,排除D項。故選B項。10.近年來,遼寧省綏中縣幾段長城遭砂漿抹平,原本野性十足的長城變成了被硬化的路面,如下圖所示。其違反的文物保護原則是()A.合理性 B.完整性 C.真實性 D.嚴謹性【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文物保護應保留文物的歷史厚重,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即真實性原則,C項正確;據圖1和圖1的對比可知,其違反了真實性原則,與違反合理性、完整性和嚴謹性的原則無關,排除ABD項。故選C項。11.如圖展示的是亞述帝國王宮大門上常見的雕刻,由人的腦袋、鷹的翅膀和牛的身體構成,代表著當地最強大物種的集合。從中可見該石雕()A.是國王權力的象征 B.表明了人民尚武的傳統C.受公牛崇拜的影響 D.匯聚了多元文化的要素【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古代的亞述帝國。根據材料可知,人首飛牛是亞述帝國王宮大門上常見的雕刻,由人的頭、鷹的翅膀和牛的身體構成,這三者代表著當地最強大物種的集合。它既是王宮的守護神,又是國王權力的象征,A項正確;石雕展現的是當地最強大物種的集合,與人民是否有尚武德傳統無關系,排除B項;石雕是三種物種的集合,并非僅受公牛崇拜的影響,排除C項;該石雕體現不出多元文化要素的匯聚,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12.成書于12世紀中葉至13世紀末的法國民間長篇敘事詩《列那狐的故事》,采用寓言故事詩的形式,以贊美市民的機智、勇敢、敏銳,抨擊封建階級的貪婪、暴虐、愚蠢為主,較好地滿足了當時人們的閱讀審美需求。這一現象折射出()A.騎士文學的繁榮 B.市民積極參與城市管理C.城市經濟的進步 D.西歐文化受到教會控制【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歐洲)。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列那狐的故事》是市民文學的代表,主要內容是對市民階層的歌頌和對封建勢力的抨擊。由此可見,這一現象折射出中世紀后期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階層實力的增強,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市民文學的發展,并不是騎士文學,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市民積極參與城市管理的相關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基都教會控制西歐文化的相關信息,與題意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3.長期以來歐洲人熱衷于來自中國的絲綢、織錦等紡織品和工藝,印有中國特有圖案的“華托裙”成為很多歐洲貴婦喜愛的服飾。到18世紀中期,中國服飾裝扮的化裝舞會一度成為歐洲大眾的時尚活動。這種現象()A.源自生產技術的革命性進步 B.折射出歐洲對于工藝技術的渴望C.是啟蒙思想得到普及的結果 D.反映出商品流動伴隨著文化傳播【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據材料“歐洲人對來自中國的絲綢、織錦等紡織品和繡花等工藝近乎狂熱的好奇和熱衷……中國服飾裝扮的化裝舞會一度晉升為歐洲大眾的時尚活動”可知,隨著商品的流通,商品上的文化特色也受到歐洲大眾的歡迎,這體現了商品的流動與文化傳播之間的關系,商品流動伴隨著文化的傳播,D項正確;當時尚未發生工業革命,仍舊是手工生產,排除A項;材料體現出歐洲大眾喜愛中國的紡織品繡花工藝,并未體現出對工藝技術的渴望,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啟蒙思想,排除C項。故選D項。14.英國小說《號手長》展示了拿破侖戰爭期間英國國民大動員的氛圍。無論是騎兵還是海軍,民兵還是志愿兵,上至將軍下至普通村民,在對法軍事準備和戰爭中幾乎每個人都恪盡職守,逐步走出自我、認同國家命運。這從側面體現出拿破侖戰爭()A.迫使殖民地呈現出多元文化 B.推動歐洲政治文化重構C.激發被征服地區的反抗斗爭 D.利于實現歐洲市場統一【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材料“在對法軍事準備和戰爭中幾乎每個人都恪盡職守,逐步的走出自我、認同國家命運”可知,拿破侖戰爭對英國民眾的民族身份認同、民族意識提升起到推動作用,這有利于推動歐洲政治文化的重構,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拿破侖戰爭對殖民地文化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激發被征服地區的反抗斗爭是拿破侖戰爭的直接影響,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拿破侖戰爭對歐洲市場產生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15.1900年7月,來自美國、西印度群島和非洲的57名代表在倫敦舉行第一次泛非會議,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號,形成了泛非主義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泛非主義運動發展成為非洲的群眾性政治運動。這()A.反映了民族意識開始覺醒 B.說明戰爭促進了非洲民主革命的發展C.發展了非暴力斗爭的模式 D.表現出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自治【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1900年(非洲)。根據材料“第一次泛非會議,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號”“泛非主義運動發展成為非洲的群眾性政治運動”可知,泛非大會及形成的泛非主義是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自治的重要表現,D項正確;19世紀末20世紀初,殖民地的民族意識已開始覺醒,排除A項;“民主革命”是指反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封建專制制度并建立民主政治的革命,結合所學知識,這與“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即實現民族獨立和自治不一致,排除B項;非暴力斗爭的模式是印度的斗爭模式,即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排除C項。故選D項。16.如表作為研究新加坡國家發展的直接論據,可用來探究的論題是()新加坡公共假日節日所屬族群元旦全民春節華人耶穌受難日基督徒/歐亞人國際勞動節全民衛塞節佛教徒開齋節馬來——穆斯林新加坡國慶節全民哈芝節馬來——穆斯林屠妖節印度族圣誕節基督徒/歐亞人A.國家認同提高的方式 B.多元文化和諧共處C.移民社會存在的問題 D.勞動力流動新趨勢【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新加坡)。從表中可以解讀出,新加坡法定公共假期有11個,其中有8個假日分別是各族群的傳統節日,體現了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諧共處的特點,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國家認同的方式,排除A項;材料僅僅提供了新加坡不同民族的節日較多,沒有反映社會問題,排除C項;材料沒有勞動力流動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在傳統文化中,關羽具有難以企及的光環和顯赫的地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朝之前,官方對關羽的評價主要強調驍勇、忠義:勇在前,忠次之,義在后。對其性格缺陷,一般用“剛而自矜”評價。唐朝以后很少再有關于其缺陷的評價。宋朝抑武揚文,關羽排名頗低。元朝加封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開始由皇帝祭祀,民間則認為關羽可以滅妖除怪。清代關羽排名僅次于孔子,稱為“關帝”,政府允許關帝廟使用黃色房瓦,加封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等稱號,對關羽的評價為忠在前,義在中,勇在后。百姓將其與觀音菩薩并列,認為可以斬妖除魔、勸善懲惡、指點迷津、護國戰神、救人濟世、為民伸冤、治病,科舉考生也要祭拜關羽。江湖綠林幫會認為關羽披肝瀝膽、超越血緣,加以崇拜。——荊學義《經典的傳播:關羽形象傳播研究》材料二1947年,毛澤東在對晉綏平劇院演出隊的講話中進一步闡述了傳統文化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明確提出要“改造舊藝術,創造新藝術”。在毛澤東看來,舊藝術在內容上“顛倒是非、混淆黑白”,“把勞動人民表現成小丑”,把歷史描述成帝王將相的歷史。改造舊藝術,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要突出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主體地位。——崔海亮《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中國傳統文化觀的演變及其現實啟示》(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關羽形象的發展趨勢,簡析關羽在清代被政府和民眾推崇的原因(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改造舊藝術,創造新藝術”的必要性。【答案】(1)趨勢:評價越來越高;往歷史人物身上附加的功能越來越多;封建道德因素越來越重;逐漸淡化、回避缺陷;有神話傾向;被越來越多的社會群體認可。原因:政府角度:封建制度衰落,政府需要利用關羽忠勇的形象加強思想控制。民眾角度:封建統治黑暗,小農經濟的脆弱性,民眾希望神明保護、反對封建統治的需要;人口激增,考生人數增加,科舉考試難度加大。關羽角度:關羽本身具有忠勇等優秀性格特征;明清小說、話本、戲曲等市民文化的宣傳。(2)歷史角度:傳統文化有封建糟粕,過度抬高英雄人物的地位、忽視人民群眾的作用;民眾在傳統文化的形成、豐富過程中起了關鍵的作用。現實角度:將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發展新民主主義文化的需要;解放戰爭進行,發動民眾投身革命的需要。【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趨勢:根據材料“唐朝之前,官方對關羽的評價主要強調驍勇、忠義:勇在前,忠次之,義在后。對其性格缺陷,一般用‘剛而自矜’評價”“元朝加封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開始由皇帝祭祀”得出評價越來越高;往歷史人物身上附加的功能越來越多;根據材料“政府允許關帝廟使用黃色房瓦,加封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等稱號,對關羽的評價為忠在前,義在中,勇在后。百姓將其與觀音菩薩并列,認為可以斬妖除魔、勸善懲惡、指點迷津、護國戰神、救人濟世、為民伸冤、治病,科舉考生也要祭拜關羽”得出封建道德因素越來越重;根據材料“唐朝以后很少再有關于其缺陷的評價。”得出逐漸淡化、回避缺陷;有神話傾向;根據材料“科舉考生也要祭拜關羽。江湖綠林幫會認為關羽披肝瀝膽、超越血緣,加以崇拜。”得出被越來越多的社會群體認可。原因: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從政府、民眾關羽自身等角度回答。如政府角度:封建制度衰落,政府需要利用關羽忠勇的形象加強思想控制。民眾角度:封建統治黑暗,小農經濟的脆弱性,民眾希望神明保護、反對封建統治的需要;人口激增,考生人數增加,科舉考試難度加大。關羽角度:關羽本身具有忠勇等優秀性格特征;明清小說、話本、戲曲等市民文化的宣傳。【小問2詳解】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現代中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從歷史和現實角度回答,歷史角度:根據材料“舊藝術在內容上‘顛倒是非、混淆黑白’,‘把勞動人民表現成小丑’,把歷史描述成帝王將相的歷史。改造舊藝術,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要突出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主體地位。”得出傳統文化有封建糟粕,過度抬高英雄人物的地位、忽視人民群眾的作用;民眾在傳統文化的形成、豐富過程中起了關鍵的作用。現實角度:根據所學得出將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發展新民主主義文化的需要;解放戰爭進行,發動民眾投身革命的需要。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摘編自潘榮華《中國近代報刊傳播西醫研究》材料二自歐化輸入,吾國始有所謂新醫學。新醫學者,以最新之科學為根據者也。其言生理也,根據于解剖、組織等學,非吾《銅人圖》之粗疏而訛謬也;其言病理也,根據于種姓之遺傳、微生物之研究,各種儀器之測候,非若望問聞切之粗略,陰陽五行之說之惚恍也……故新醫學興,而舊醫學不得不衰歇。——蔡元培《醫學叢書序》(1917年)(1)根據材料一、概括西醫報刊空間分布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醫傳入對中國的影響。【答案】(1)特點:總體上看,空間分布較為廣泛;空間分布不平衡,呈現東多西少的局面;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市。原因:近代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受西方思想影響程度不同,社會風氣開化程度不同。(2)影響:推動了中國近代醫學事業的發展;促進國人思想解放和社會生活的變化;動搖了中醫的地位;客觀上促進中國社會的進步。【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12至1919年的中國。第一小問特點:由材料“西歐報刊空間分布圖”可得出總體上看,空間分布較為廣泛;空間分布不平衡,呈現東多西少的局面;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市。第二小問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分別從近代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受西方思想影響程度不同,社會風氣開化程度不同等方面說明即可。【小問2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由材料“自歐化輸入,吾國始有所謂新醫學。新醫學者,以最新之科學為根據者也。”及所學可得出推動了中國近代醫學事業的發展;由材料“其言生理也,根據于解剖、組織等學,非吾《銅人圖》之粗疏而訛謬也;其言病理也,根據于種姓之遺傳、微生物之研究,各種儀器之測候,非若望問聞切之粗略,陰陽五行之說之惚恍也……故新醫學興,而舊醫學不得不衰歇。”及所學可得出動搖了中醫的地位;客觀上促進中國社會的進步;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西醫促進國人思想解放和社會生活的變化。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95年的《巴西日本友好條約》為2000名日本移民進入巴西鋪平了道路。自1908年到二戰開始期間,大約有19萬日本移民進入巴西。二戰以后到達巴西的日本移民人數相對減少:19531973年間有5萬至6萬日本人抵達該國。1888年,墨西哥與日本簽訂條約允許兩國人民可以自由移居。時任總統保非羅?戴茲的意圖是輸入勞工以幫助墨西哥的經濟發展;日本明治政府則希望清除不滿分子。1898年,阿根廷與日本簽署了《友好商貿與合作條約》,來自日本的移民開始增多。一戰以后,移民數量有少量增長,但二戰期間,阿根廷和其他拉美地區一樣,日本人移民的速度停滯了下來。19751989年間,日本移民阿根廷的人數呈下降的趨勢。隨著日本的經濟擴張,以及巴西、阿根廷、秘魯等國出現的高失業率與高通貨膨脹率,在拉丁美洲的日本人及其后裔主動回到日本尋找工作。——摘編自【美】塔瑪·戴安娜·威爾遜《拉丁美洲的東亞移民》材料二1972年,日本移民在巴西聯邦議會上占有8個席位,在各州立法議會上占有7個席位。日本外貿和經濟部門及時地同日本移民的居住國建立了聯系。同年,日本在巴西投資居第6位。而到1974年以后則躍居第二位,僅次于美國。日本總理在巴西接見3000名巴西籍日本人時說:“巴西不久將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希望您們是具有日本靈魂的真正巴西人。”實際上日本第一代移民后裔仍把自己稱為日本天皇的臣民,履行移民公司的指令。日本向南美國家提供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日本對拉美國家的影響已把美國遠遠地拋在后面。——摘編自張世春《日本移民在拉美》(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日本在拉美移民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在拉美采取的策略及日本移民拉美的影響。【答案】(1)變化:移民數量由大量增長到少量增長(移民速度由快速到停滯)。原因:大量增加原因:日本地少人多,移民拉美改變命運;日本政府的鼓勵和贊助;拉美地區各國相繼獨立,發展需要勞動力;拉美國家對移民實行優惠政策。少量增長原因:二戰中拉美國家與日本關系決裂,拉美反日高漲;二戰后日本經濟迅猛發展,需要勞動力;拉美國家經濟危機的出現。(2)策略:增加對拉美投資,擴大對拉美影響;削弱美國對日本的制約,實行多極化策略。影響:對拉美:積極:促進拉美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文化交流;消極:帶來挑戰和問題,日本移民難以被拉美同化,帶來文化認同問題。對日本:擴大日本在拉美的影響。【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對比、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日本、拉美國家。第一小問變化:由材料“1895年《巴西日本友好條約》為2000名日本移民進入巴西鋪平了道路。自1908年到二戰開始期間,大約有19萬日本移民進入巴西。二戰以后到達巴西的日本移民人數相對減少:19531973年間有5萬至6萬日本人抵達該國。”“一戰以后,移民數量有少量增長,但二戰期間,阿根廷和其他拉美地區一樣,日本人移民的速度停滯了下來。”可得出移民數量由大量增長到少量增長(移民速度由快速到停滯)。第二小問原因:大量增加原因:由材料“自1908年到二戰開始期間,大約有19萬日本移民進入巴西。”及所學可得出日本地少人多,移民拉美改變命運;由材料“1888年,墨西哥與日本簽訂條約允許兩國人民可以自由移居。”可得出日本政府的鼓勵和贊助;由材料“時任總統保非羅?戴茲的意圖是輸入勞工以幫助墨西哥的經濟發展”可得出拉美地區各國相繼獨立,發展需要勞動力;由材料“1898年,阿根廷與日本簽署了《友好商貿與合作條約》,來自日本的移民開始增多。”及所學可得出拉美國家對移民實行優惠政策。少量增長原因:由材料“一戰以后,移民數量有少量增長,但二戰期間,阿根廷和其他拉美地區一樣,日本人移民的速度停滯了下來。”及所學可得出二戰中拉美國家與日本關系決裂,拉美反日高漲;由材料“19751989年間,日本移民阿根廷的人數呈下降的趨勢。”及所學可得出二戰后日本經濟迅猛發展,需要勞動力;由材料“隨著日本的經濟擴張,以及巴西、阿根廷、秘魯等國出現的高失業率與高通貨膨脹率,在拉丁美洲的日本人及其后裔主動回到日本尋找工作。”可得出拉美國家經濟危機的出現。【小問2詳解】本題是特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20世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