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24年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所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_第1頁
安徽2024年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所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_第2頁
安徽2024年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所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_第3頁
安徽2024年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所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_第4頁
安徽2024年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所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2024年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所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一、數量關系。在這部分試題中,每道題呈現一段表述數字關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準確地計算出答案。(共35題)

1、某老師對學生評價實行積分制,學生在校期間被老師表揚一次加0.75分,被老師批評一次扣1.50分,小明被表揚的次數是被批評次數的7倍,得分11.25。請問,小明在當天被批評(

)次

A:13

B:7C:3

D:1

正確答案選項:C

解析:分析問題

由“得分11.25”可知題中存在等量關系。因此設小明在當天被批評x次,直接列方程,解方程即可。

計算過程

設小明在當天被批評x次,由于被表揚的次數是被批評次數的7倍,則可知被表揚的次數為7x,根據加分減分及總得分的情況,則有0.75×7x-1.5x=11.25,解得x=3。

再次標注答案故本題選C。

2、幼兒園的老師設計了一個摸彩球的游戲,在一個不透明的盒子里混放紅、黃兩種顏色的小球,它們除了顏色不同,形狀、大小均一致。已知隨機摸取一個小球,摸到紅球的概率為三分之一。如果從中先取出3紅7黃共10個小球,再隨機摸取一個小球,此時摸到紅球的概率變為五分之二,那么原來盒中共有紅球多少個?A:5

B:10

C:15

D:20

正確答案選項:A解析:本題考查概率問題,屬于基本概率,用方程法解題。

設原來盒中有x個紅球,那么原來盒中的總球數為3x個。取出3個紅球和7個黃球后,盒中還剩(x-3)個紅球,總球數變為(3x-10)個,根據此時摸到紅球的概率為,可列方程:,解得x=5,即原來盒中有5個紅球。

故本題選A。3、某單位組織人員乘船過河,如果每船坐15人,還剩9人,如果每船坐18人,剛好剩余1只船,船有()只。

A:8

B:9

C:10D:12

正確答案選項:B解析:

本題考查基礎應用題,用方程法解題。

設共有x條船,根據人數相等可得方程:15x+9=18×(x-1),解得x=9。

故本題選B。

4、有理數a等于它的倒數,有理數b等于它的相反數,則=

A:0B:1

C:-1

D:2

正確答案選項:B

解析:有理數a等于它的倒數,即,解得,則;有理數b等于它的相反數,即,解得,則。因此

故本題選B。

5、2,2,3,6,15,45,(

)A:157.5

B:121

C:98.5

D:69

正確答案選項:A

解析:數列倍數關系明顯,考慮作商。后項除以前項,得到新數列:1,1.5,2,2.5,3,構成公差為0.5的等差數列,新數列的下一項為3.5,故所求項,僅A項符合。故本題選A。

6、5,14,25,38,(

A:53

B:54

C:55

D:56正確答案選項:A

解析:數列無明顯特征,優先考慮做差。做差后得到新數列:9、11、13、(),是公差為2的等差數列,括號內應為,故題干所求項應為

故本題選A。7、把編號為一到五的球放入編號為一到五的箱子,每個箱子只能放一個,則第1號,5號球放入兩個編號相鄰箱子方法有()種。

A:24

B:48

C:60D:72

正確答案選項:B

解析:本題考查排列組合問題,屬于方法技巧類,用公式法解題。1號,5號球兩個編號相鄰,用捆綁法綁成一個整體,內部有=2種排列方法,再整體排列有=24種排列方法,則第1號,5號球放入兩個編號相鄰箱子方法有2×24=48種。

故本題選B。

8、某新開加油站之前無庫存,每個月初進貨400噸汽油,每月穩定可賣出月初進貨后庫存量的,如果長期保持這種狀態,該加油站的汽油庫存最大量將無限接近多少噸?(

A:320B:400

C:500D:600

正確答案選項:C

解析:方法一:根據題干可得,每個月月初的庫存量本月的進貨量上月庫存量。

第一個月:月初進貨400噸;

第二個月:月初的庫存量;

第三個月:月初的庫存量;

……以此類推,第個月:月初的庫存量為。若趨向于無窮大,則月初的庫存最大量將無限接近500噸。方法二:汽油庫存最大量無限接近某個數,此時汽油庫存的增長量近似為0,即當月的銷售量等于進貨量。當月的進貨量為400噸,銷售量為當月庫存量的,則可得:,解得庫存量噸,故庫存最大量應無限接近于500噸。

故本題選C。

9、1/2

1

9/8

(

)

25/32

9/16

49/128

A:3/4

B:1

C:17/16

D:5/4正確答案選項:B

解析:根據題干和選項大部分為分數,判定數列為分數數列。分子分母無明顯遞增或遞減,考慮反約分。

觀察數列趨勢,原數列可以反約分轉化為:。分子1,4,9,(),25,36,49是等差數列1,2,3,?,5,6,7的平方數,則所求項的。分母2,4,8,(),32,64,128,是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則所求項的;故

故本題選B。

10、3,,,3,12,()

A:24

B:48C:96

D:144正確答案選項:C

解析:題干數列只有兩項為分數,且相鄰兩項存在較明顯的倍數關系,考慮為做商的多級數列。原數列后項除以前項,得到新數列:

故本題選C。

11、從甲地到乙地,客車全程需要10小時,貨車全程需要6小時?,F在客車與貨車從甲乙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在距中點50千米處相遇,相遇后繼續前進,當貨車到達甲地時,客車距離乙地還有()千米。A:150

B:160

C:200D:400

正確答案選項:B

解析:

本題考查行程問題,屬于相遇追及類。

設全程有30x千米,相遇時間為t;那么客車的速度為3x千米/時,貨車的速度為5x千米/時;相遇時兩車共行走了30x=(3x+5x)×t,可得相遇時間t=15/4小時,根據題意有(5x-3x)×15/4=50×2,解得x=40/3,可知客車的速度為40千米/時,貨車的速度為200/3千米/時,全程為400千米,貨車到甲地時走了400÷200/3=6(小時),客車走了40×6=240(千米),距離乙地還有400-240=160(千米)。故本題選B。

12、有三支搜救隊從不同方向搜索走失的游客,A,B,C搜救隊面積分別為220平方千米,160平方千米,280平方千米,三支隊共搜救了面積為500的區域,A與B,B與C,A與B與C搜救重疊的面積是A與C搜救重疊面積的50%、30%、20%,問A與C搜救重疊區域是多少平方千米?

A:120

B:100

C:80

D:70

正確答案選項:B

解析:設AC搜救重疊部分為,則AB重疊為,BC為,ABC為。代入容斥原理三集合標準型公式:,可得,解得,故本題選B。

13、某放映行有80名觀眾觀看電影,已知有5名未成年人,觀眾年齡最大的69歲,問至少有多少名觀眾有同齡人?

A:23

B:24

C:25

D:26

正確答案選項:B解析:要使有同齡人觀眾的人數最少,則應盡量保證每一個年齡層次都有觀眾。根據題意,共有80名觀眾,其中5名未成年人,年齡為1-17歲,這5人可在不同年齡層次,即不為同齡人。剩余名觀眾的年齡為18歲-69歲,共有個年齡層次,保證每個年齡層次都有1名觀眾后,還剩下名觀眾,剩余觀眾皆有同齡人。若剩下的23名觀眾均在同一年齡層次,此時有同齡人的觀眾人數最少,人數為24人(剩下這23名觀眾+該年齡層次原有的1名觀眾)。

故本題選B。

14、為了鼓勵員工加強身體鍛煉,工會購入了一些健身器材。如果每個部門發放三件器材,則剩余11件器材;如果每個部門發放四件器材,那么還少一件器材。問購入的健身器材共有()件。

A:43

B:47

C:55

D:56正確答案選項:B

解析:解法一:

本題考查基礎應用題,用方程法解題。設有x個部門,根據器材總數列方程:3x+11=4x-1,解得x=12,購入的健身器材數量為4×12-1=47。

故本題選B。

解法二:

本題考查基礎應用題,用代入排除法解題。

由“如果每個部門發放三件器材,則剩余11件器材”,可知健身器材總量-11能被3整除,排除A、C選項;由“如果每個部門發放四件器材,那么還少一件器材”,可知健身器材總量+1能被4整除,健身器材總量應為奇數,排除D選項。故本題選B。15、某農用飛機的續航時間為1.1小時。已知飛機在順風時,每小時飛72千米,逆風時每小時飛60千米。其他耗電量因素不考慮,風向不變,問該農用飛機在這種情況下飛出多遠就要往回飛?

A:36千米

B:38千米

C:42千米

D:48千米

正確答案選項:A

解析:本題考查行程問題,屬于基本行程類。

設該農用飛機在飛出x小時就要往回飛。則72x=60(1.1-x),解得x=0.5。故農用飛機在這種情況下飛出72×0.5=36(千米)就要往回飛。故本題選A。

16、有一個三位數,如果把百位數字與個位數字對調,得到的新數字比原數字大495;如果把十位數字與個位數字對調,得到的新數字比原數字大9;如果把百位數字與十位數字對調,得到的新數字比原數字大360。原來的三位數是多少?(

A:321

B:165

C:156

D:256

正確答案選項:C解析:本題可以直接用代入排除法。

A項:百位與個位數字對調后得到新數字123,比原數字小,排除;

B項:百位與個位數字對調后得到新數字561,比原數字大396,排除;

C項:百位與個位數字對調后得到新數字651,比原數字大495,符合;

D項:百位與個位數字對調后得到新數字652,比原數字大396,排除;

只有C項符合條件。

故本題選C。17、一項工程由甲、乙兩隊合作30天可完成,甲隊單獨做24天后,乙隊加入,兩隊合作10天后,甲隊調走,乙隊繼續做了17天才完成。若這項工作由甲隊單獨做,則需要()天。

A:60

B:70

C:80

D:90

正確答案選項:B

解析:根據題意有:,得,則甲、乙效率之比為。賦值甲的效率為3,乙的效率為4,工程總量為。所以,這項工作由甲隊單獨做需要天。故本題選B。

18、制造1個A零件的成本為50元,B零件的單個成本低于A零件且也是整數元,先加工n個B零件和n+1個A零件,成本總計為800元,問制造1個B零件的成本為多少元?

A:25

B:28

C:60

D:75

正確答案選項:A解析:由題意可知,B零件的單個成本低于A零件,可排除CD。設B零件單件成本為x元,由題意可列方程:,化簡為。代入A項,時,

故本題選A。19、某單位要求職工參加20課時線上教育課程,其中政治理論10課時,專業技能10課時??晒┻x擇的政治理論課共8門,每門2課時;可供選擇的專業技能課共10門,其中2課時的有5門,1課時的有5門。則可選擇的課程組合共有()種。

A:5656

B:5600

C:1848

D:616正確答案選項:A

解析:根據題意,政治理論課在8門中選5門即可達到10課時,一共有:種情況。專業技能課若要達到10課時,可分為以下3類:①2課時的課5門全選,情況數為1種;②2課時的課選4門,1課時的課選2門,情況數為種;③2課時的課選3門,1課時的課選4門,情況數為種,故選專業技能課的情況數為種。所以可選擇的課程組合共有故本題選A。

20、有24個外形完全相同的小零件,其中23個是正品,一個是次品,正品重量都相等,次品比正品稍重一些,用天平(無砝碼)稱,至少稱()次可以把次品找出來。

A:3

B:4

C:12

D:23

正確答案選項:A解析:本題考查其他雜題,用枚舉法解題。

首先將24個零件分為3組,每組8個。第一次在天平兩邊各放8個零件,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情況一:如果天平平衡,則次品在剩余的8個零件之中,則進行第二次稱量,即把剩余的8個按3,,2分組,在天平兩邊各放3個零件,可能出現兩種情況:①如果天平平衡,則次品在剩余的兩個零件之中,則進行第三次稱量,即把剩余的兩個放到兩盤中,托盤下降為次品;

②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在托盤下降那邊的三個里面,則進行第三次稱量,取托盤下降的三個零件中的兩個各放到左、右盤中,如果天平平衡,則剩余的那個是次品,如果不平衡,下降者為次品。

情況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在托盤下降那邊的八個里面,則進行第二次稱量,原理同情況一,共需要3次。

故本題選A。

21、某花園要圍繞周長為200米的圓形花壇等距離安裝灑水器,若兩個灑水器之間間隔為25米,則需安裝灑水器()個。

A:4

B:5

C:7

D:8

正確答案選項:D

解析:本題考查植樹問題,用公式法解題。根據單側環形植樹公式:棵數=總長÷間隔,代入數據可得:灑水器的個數=200÷25=8(個)。

故本題選D。22、某高校共招生2700人,文科學生入學平均成績為570分,理科學生入學平均成績為525分,所有學生入學平均成績為545分。這所高校今年共招收了文科學生多少人?(

A:1200

B:1400

C:1600

D:1800正確答案選項:A

解析:方法一:方程法。設今年共招收文科生人,根據題意可得:,解得。

方法二:線段法。設今年共招收文科生人,根據線段法口訣:距離和量成反比,可得,解得故本題選A。

23、王明工資的60%是900元,他每月的工資是多少元?

A:1000

B:1200C:1500

D:1600

正確答案選項:C解析:

解法一:

本題考查經濟利潤問題,屬于基礎公式類。

900元占工資的60%,則每月工資為900÷60%=1500元。

故本題選C。

解法二:

本題考查經濟利潤問題,屬于基礎公式類,用代入排除法解題。代入選項。

代入A選項,1000×60%=600(元),不滿足題意,排除A選項;

代入B選項,1200×60%=720(元),不滿足題意,排除B選項;

代入C選項,1500×60%=900(元),滿足題意。

故本題選C。

24、一個小于100的整數與5的差是4的倍數,與5的和是7的倍數,這個數最大是多少?A:85

B:89

C:97

D:93

正確答案選項:D

解析:本題考查倍數計算問題。

100以內7的倍數較少,可以考慮從7的倍數入手,這個整數加5是7的倍數,運用代入排除法,將A、B、C、D項加5分別為90、94、102、98,其中只有98可以被7整除。

故本題選D。25、在下圖中。字母表示其所在區域的面積,則有a/c()b/d。

A:大于

B:等于

C:小于D:不能確定

正確答案選項:B

解析:本題考查幾何問題,屬于平面幾何類。因a與c同高,b與d也同高,故a/c、b/d均等于底邊長度之比,因為底邊長度之比相等,故兩個比例相等。

故本題選B。

26、某商店的利潤近年來呈上漲趨勢,去年的稅前利潤比前年增加了25%,上繳國家利稅1200萬元后,還余,那么前年的稅前利潤為()萬元。A:2880

B:3600

C:4800D:3840

正確答案選項:D

解析:解法一:

本題考查基礎應用題。

根據“上繳國家利稅1200萬元后,還余”說明,上繳了1-=的利稅,則去年稅前利潤為1200÷=4800(萬元)。前年的稅前利潤為:=3840(萬元)。

故本題選D。

解法二:本題考查基礎應用題,用方程法解題。

設前年的稅前利潤為x萬元,則去年的稅前利潤為(1+25%)x=1.25x。依題意,可列方程:1.25x-1200=1.25x×,解得x=3840(萬元)。

故本題選D。

27、今年植樹節期間,某單位在一塊直角三角形綠地的周邊上植樹,共植了12棵樹,如果樹間距為1米,綠地面積是6平方米。問在綠地的斜邊上最多能植多少棵樹?(

A:8

B:7

C:6D:5

正確答案選項:C

解析:本題為植樹問題。直角三角形周邊植樹為環形植樹問題,植樹棵樹。故植樹12棵,樹間距為1,則有:,可知周長米。由于直角三角形面積為6平方米,代入常見的勾股數,滿足直角三角形周長為12、面積為6的勾股數為:3、4、5,即該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為3米、4米,斜邊長為5米。要使斜邊上植的棵數要最多,故要兩頭都植樹,為線型植樹問題,植樹棵數,最多可植樹棵。

故本題選C。

28、已知某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均為整數,且長度最長的邊長為9。則這樣的三角形有多少個?()

A:24

B:25C:35

D:36

正確答案選項:B

解析:由于最長邊為9,所以另兩邊長度均不超過9,而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所以另兩邊之和大于9,可對三邊長度進行列舉:

(1)9,9,(9、8、7、6、5、4、3、2、1),9種;

(2)9,8,(8、7、6、5、4、3、2),7種;

(3)9,7,(7、6、5、4、3),5種;

(4)9,6,(6、5、4),3種;(5)9,5,5,1種

即滿足要求的三角形共有故本題選B。

29、今年小明爸爸的年齡是小明年齡的4倍,去年小明爸爸比小明大27歲。那么小明去年的年齡是(

)歲。

A:8

B:7C:6

D:5

正確答案選項:A解析:設小明今年年齡為,則爸爸今年年齡為,去年小明爸爸比小明大27歲,年齡差不變,那么今年也大27歲,則,解得。因此小明去年為

故本題選A。

30、甲乙兩項工作,小張單獨完成甲工作要10天,單獨完成乙工作要15天;小李單獨完成甲工作要8天,單獨完成乙工作要20天。如果每項工作都可以由兩人合作,那么這兩項工作都完成最少需要()天。

A:12B:13

C:14

D:15正確答案選項:A

解析:本題考查工程問題,屬于時間類,用賦值法解題。

單獨完成甲工作,小張需要10天,小李需要8天,可知小李做甲工作的效率更高;同理,單獨完成乙工作,小張需要15天,小李需要20天,可知小張做乙工作的效率更高。根據題意,若要兩項工作都完成所需時間“最少”,則應安排兩人做自己效率更高的工作,即小李做甲工作,小張做乙工作。

小李8天即可完成甲工作,此時再加入乙工作中與小張一起完成。賦值乙工作的總量為60(15和20的公倍數),則小李的效率為60÷20=3,小張的效率為60÷15=4。當小李完成甲工作時,乙工作還剩余60-4×8=28(個)工作量,兩人合作,所需時間為28÷(3+4)=4(天)。

兩項工作都完成最少需要時間為8+4=12(天)。

故本題選A。31、劉某共用24000元買進甲、乙股票若干,在甲股票升值、乙股票下跌時全部拋出,共賺到1350元,則劉某最初購買甲股票比乙股票多多少元?()A:4000

B:5000

C:6000

D:7000

正確答案選項:C

解析:設購買甲股票元,購買乙股票元,則有,,解得,。甲股票比乙股票多

故本題選C。32、某單位原有45名職工,從下級單位調入5名黨員職工后,該單位的黨員人數占總人數的比重上升了6個百分點。如果該單位又有2名職工入黨,那么該單位現在的黨員人數占總人數的比重為多少?

A:50%B:40%

C:70%

D:60%

正確答案選項:A

解析:本題考查基礎應用題,用方程法解題。設單位原來有黨員x人,從下級單位調入5名黨員職工后,該單位的黨員人數占總人數的比重上升了6個百分點,可列方程-=6%,解得x=18。

若又有2名職工入黨,則現在黨員所占比重為=50%。

故本題選A。33、129,107,73,17,-73,()

A:-55

B:89C:-219

D:-81正確答案選項:C

解析:數列無明顯特征,數字呈遞減趨勢,優先考慮做差。相鄰兩項做差(前-后)得到新數列:22、34、56、90,為遞推和數列,即22+34=56、34+56=90,下一項應為56+90=146,則所求項為-73-146=-219。

故本題選C。

34、大雪后的一天,丁丁和爸爸一起步測一個圓形魚塘的周長。他們的起點和走的方向完全相同,丁丁的步長是36厘米,爸爸的步長是60厘米,由于兩人的腳印有重合(不考慮腳印的大小),并且他們走了一圈后都回到起點,這時雪地上只留下了70個腳印,則這個池塘的周長為()厘米。

A:1800

B:2520

C:3360D:4200

正確答案選項:A

解析:解法一:

本題考查植樹問題,需要結合容斥原理和約數倍數相關知識點解題。

丁丁留下的腳印與起點的距離是36的倍數,而爸爸留下的腳印與起點的距離是60的倍數,那么距離為180(36和60的最小公倍數)的倍數的腳印是丁丁與爸爸重合的。設這個池塘的周長為x厘米,根據二集合容斥原理公式,可列方程:,解得x=1800,即這個池塘的周長為1800厘米。

故本題選A。

解法二:

本題考查植樹問題,用倍數特性和代入排除法解題。丁丁留下的腳印與起點的距離是36的倍數,而爸爸留下的腳印與起點的距離是60的倍數,所以答案應為36和60的公倍數,排除C和D。代入選項A,周長為1800,則丁丁和爸爸的腳印數為1800÷36=50,1800÷60=30,重合的腳印數為1800÷180=10,因此雪地上留下的腳印數為50+30-10=70,滿足題意,A正確。

故本題選A。

35、

A:5

B:6

C:7

D:8正確答案選項:A

解析:該數列為圖形數陣,每個圖形被中間的向左傾斜的直線分為兩個大部分,這兩個大部分中的數字之間具有一定的數量關系。觀察數列前兩個圖形的數字,第一個圖形數字規律為,,第二個圖形數字規律為,,故該數列的規律為每個圖形中,斜線左邊的規律=斜線右邊的規律。第三個圖形數字規律為,故,

故本題選A。

二、言語理解與表達。本部分包括表達與理解兩方面的內容。請根據題目要求,下列各題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將其選出一個最恰當的答案。(共40題)

1、冬瓜、黃瓜、甜瓜等葫蘆科作物有著共同的祖先,但在歷史的發展中逐漸演變成不同形態。在目前已知的瓜類作物中,冬瓜的基因組最大,包含27000多個基因。而且,冬瓜還是所有瓜類作物中保留祖先基因狀態最多的。研究人員以此推斷出所有瓜類作物起源于一個擁有15條染色體的祖先基因組,經過染色體多次斷裂和融合等過程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瓜類家族。野生冬瓜果實只有雞蛋大小,現在大多數冬瓜品種果實巨大,在冬瓜進化過程中上千個基因發生變化,研究人員從中找到兩個控制冬瓜果實大小的基因。

最適合做這段文字標題的是()。A:冬瓜基因為何如此強

B:冬瓜為何變得這么大

C:瓜類基因之歷史演變D:冬瓜基因之科學探究

正確答案選項:B

解析:文段首先介紹冬瓜是基因組最大的和保留祖先基因狀態最多的作物,接著闡述研究人員以冬瓜的基因特點推斷出所有瓜類作物的起源為一個祖先基因組,并在染色體多次斷裂和融合等過程中形成了瓜類家族,最后指出現今大多數冬瓜果實巨大與基因有關。故文段圍繞冬瓜大小的原因展開論述,對應B項。

A項,文段并未論述冬瓜基因特點的原因,無中生有,排除;

C項,“瓜類基因”范圍擴大,文段只介紹了“冬瓜基因”,排除;D項,“科學探究”表述寬泛,不明確,排除。

故本題選B。

【文段出處】《冬瓜為何變得這么大》2、有許多長壽的人,你問他們常吃什么食品,他們回答說:“什么都吃,并無特殊的禁忌?!钡性S多東西他們只嘗一口,就敏銳地判斷出成色。讀書也是一樣,好的書,是人參燕窩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頤,豈不白在世上瀟灑走過一回;壞的書,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費了時間貽誤了性命。名著一般多是經過了許多年代的考驗,是被大師們的智慧研磨了無數遭的精品。讀的時候,像烈火烹油的滿漢全席,為大享樂。

這段文字旨在說明()。

A:讀書要有所選擇

B:名著如美食般余味無窮C:物質和精神食糧同樣重要

D:鑒別書籍比鑒別美食更困難正確答案選項:A

解析:文段以對美食的判斷選擇做引入,重點論述讀書亦是如此,即應該粗中取精,有選擇地閱讀,故A項為正確答案。B項“余味無窮”非文段重點,排除;C、D兩項為無關對比,排除。

故本題選A。

【文段出處】《閱讀是一種孤獨》

3、“九一八”事變之后,為避劫難,國民政府決定“國家”南遷。一批有愛國之心的文物工作者承接了這項________的文物大遷徙工程。1929年2月,他們將這部分“國寶”________于貴州安順嚴華洞,雖然貴州曾遭敵機轟炸,所幸文物安然無恙。一位當事人說:“事后回想,心有余悸。________,在萬里輾轉中,我們一行人的脊梁________愈挺愈直了!”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史無前例埋藏不過確乎B:絕無僅有藏匿但是反而

C:絕無僅有埋藏但是反而

D:史無前例藏匿不過確乎

正確答案選項:D

解析:第一空,橫線處搭配“文物大遷徙工程”,且根據文意可知,這是文物首次大規?!澳线w”,A、D兩項“史無前例”指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即前所未有,符合文意,保留;B、C兩項“絕無僅有”指再也找不出來,形容極為罕見,而文段側重強調這一行為是歷史上的首次,而非其罕見之意,排除B、C兩項。

第二空,根據文意可知,橫線處詞語需表達文物藏在嚴華洞不被敵人發現之意,D項“藏匿”側重于“匿”,強調藏起來不被人發現,符合文意,當選。A項“埋藏”側重于“埋”,強調埋在地中,與文意不符,排除。

第三空代入驗證,“不過”表轉折,“心有余悸”與“脊梁愈挺愈直”前后語義相反,符合語境。

第四空代入驗證,“確乎”意為的確,此處加強語氣,符合語境。故本題選D。

4、馬斯克說,未來人工智能將取代翻譯,除了通用語英語,人類將無需學習外語。果真如此嗎?這還要從語言是什么說起,亞里士多德說,人在本質上是語言存在物。語言的產生無疑為人類提供了交際、溝通的工具,但交際功能并非語言的本質。事實上,其他動物在同類中間亦可進行交流。此外,人類如果僅僅是進行交際并非一定要借助語言。語言作為人與動物區分開來的標志之一,就在于語言是知識的工具,人類借助語言能夠認識世界并改造世界。也是在這個意義上,人類要學習不同的語言,如維特根斯坦說,語言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一個人的語言能力關系到他對世界的認識水平。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人類將無需學習外語

B:交際功能并非語言的本質

C:語言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

D:語言的本質是知識的工具正確答案選項:D

解析:文段開篇引出人類是否需學習外語的話題,隨后通過“事實上”表轉折,轉折之后提出觀點“語言作為人與動物區分開來的標志之一,就在于語言是知識的工具”,故文段意在強調語言是知識的工具,對應D項。A項,“人類將無需學習外語”對應文段開頭的觀點,通過后面的反問可知文段已經推翻這一觀點,表述錯誤,排除;

B項,“交際功能”為轉折之前的內容,非文段重點,排除;

C項,“語言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對應尾句,為舉例說明的內容,非文段重點,排除。

故本題選D。

【文段出處】《回歸語言作為知識工具的本質》5、《莊子》說:“人們都知道有用的作用,而不知道無用的作用”;“知道了無用的用處,才可以和他談論用?!彼?,看到一個人已知的,還要看到其未知的;看到一個人有用的,還要看到其無用的;看到一個人有能的,還要看到其可能的……看發展,就要看到一個人發展的態勢、發展的定位、發展的方向;看到一個人的思想能量和行動軌跡。

對這段文字意在說明()。A:要用發展的眼光看人

B:要用動態的眼光看人

C:要用全面的眼光看人

D:要用聯系的眼光看人

正確答案選項:C解析:文段首句先援引莊子得到觀點,接著通過“所以”引出結論,強調看到一個人已知的,還要看到其未知的;看到有用的,還要看到其無用的……即需要全面的看待一個人,最后再次強化這一觀點,說明看發展就要看到一個人發展的態勢、定位、方向,看到一個人的思想能量和行動軌跡。故這段文字意在說明的是要用全面的眼光看人,答案選擇C項。

A項,“發展的眼光”指的是用變化的、長遠的眼光來看人,文字沒有體現“變化”,應排除。

B項,“動態”是指用變化的眼光來看人,文中沒有體現,應排除。D項,“聯系”指的是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原文沒有強調人的發展和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系,故應排除。

故本題選C。

6、阿基米德曾經說: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動地球。如果我們把經濟活動比作地球,經濟政策比作杠桿,那么經濟理論就是那個撬動“地球”的支點。對于我們主管經濟工作的領導同志來講,天天與政策打交道,或是制定政策,或是執行政策,但如果沒有掌握必要的經濟理論,難免會打亂仗,事倍功半不說,很多時候還會弄巧成拙。

這段文字最想表達的是:()。

A:經濟理論在經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B:主管經濟工作的領導應掌握一定的經濟理論C:經濟工作失誤的原因

D:領導干部要學會駕馭經濟工作

正確答案選項:B

解析:本題屬于中心理解題。文段以阿基米德的名言進行類比,指出“經濟理論”這個“支點”的重要性,文段最后通過轉折引出重點即強調主管經濟工作的領導在實際的工作中掌握一定經濟理論的重要性,對應B項。

A項,只指出經濟理論的重要性,而沒有突出“主管經濟工作的領導”這一主體,不夠全面,故排除。

C、D項,都只是在說經濟工作,而沒有涉及到其中“經濟理論”這一論述重點,故排除。

故本題選B。

【文段出處】《駕馭經濟的理論支點》

7、下列句子中,沒有歧義的一句是(

)。

A:張三對李四說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B:王五取出了他攝于2009年春節兩人共游黃山的照片

C:趙處長與三位科長一起到設在北京的考場應考去了

D:教務處孫處長對舉報者稱監考老師對作弊現象坐視不管表示憤慨

正確答案選項:C解析:A項,“他”可以指代“張三”,即張三對李四說:“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也可以指代為“李四”,即張三對李四說:“你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有歧義,排除;

B項,根據“兩人共游”可知語境中有兩個人,“他”可以指代“王五”,即照片是王五拍的,也可以指代“另一個人”即照片是另一個人拍的,有歧義,排除;

C項,無歧義,當選;D項,可理解為教務處孫處長對舉報者稱:“監考老師對作弊現象坐視不管表示憤慨”,也可以理解為教務處孫處長對“舉報者稱監考老師對作弊現象坐視不管”表示憤慨,有歧義,排除。

故本題選C。

8、漫畫書在兒童閱讀生活中大行其道,__________了現今兒童閱讀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調查顯示,孩子閱讀首先追求的是有趣、好玩以及新鮮、刺激的閱讀__________,而對于知識和文字表達的興趣則較為次要。因此,他們對于圖畫書、漫畫有一種__________的愛好。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暗示經驗純粹B:折射感受天然

C:預示體驗自發D:反映體會熱切

正確答案選項:B

解析:這是一道實詞填空題。

第一個空?,F今兒童閱讀結構不合理是已經存在的事情,“預示”是事物在產生之前的一種象征,不符合語境,故排除C。

第二個空。經驗指實踐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根據語境可知孩子在閱讀過程中追求的是一種“有趣、好玩以及新鮮、刺激的”心理體驗,而不是技能和知識,不是一種“經驗”,故排除A。

第三個空?!盁崆小敝笩崆槎\懇,指人的一種態度。而文段中需要修飾的是“愛好”,這種愛好是孩子在閱讀過程中自然產生的,而不是指孩子閱讀的一種態度,故排除D。

故本題選B。9、長信宮燈的設計極為科學。全器由宮女的頭部、身軀、右臂以及燈罩、燈盤、燈座六部分分別鑄造后裝配而成,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又可以拆卸,便于移動和清洗。燈盤可以轉動,燈罩可以開合,能夠根據需要隨意調節照射方向和照明亮度。宮女體內中空,左手執燈,右衣袖似在擋風,實為吸收煙炱(由煙凝集成的黑灰)的虹管。點燈后,煙炱通過其右臂形成的虹管進入體腔內,可以保持室內環境的清潔。長信宮燈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藝,堪稱“中華第一燈”。

下列對材料的理解,錯誤的是:

A:長信宮燈設計的科學性體現在全器是一個由六部分分別鑄造后裝配而成的有機整體

B:長信宮燈被稱為“中華第一燈”,因為它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藝

C:長信宮燈的宮女衣袖可以吸收煙炱,兼具美觀與實用的設計體現了設計者的人性化構思

D:長信宮燈的照射方向和照明亮度可通過轉動燈盤或開合燈罩來進行調節

正確答案選項:D

解析:分析文段,將選項與文段一一對應。辨析選項。A項對應前兩句“長信宮燈的設計極為科學。全器由宮女的頭部、身軀、右臂以及燈罩、燈盤、燈座六部分分別鑄造后裝配而成,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符合文意,排除A項。B項對應尾句“長信宮燈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藝,堪稱‘中華第一燈’”,符合文意,排除B項。C項對應“宮女體內中空,左手執燈,右衣袖似在擋風,實為吸收煙炱(由煙凝集成的黑灰)的虹管。點燈后,煙炱通過其右臂形成的虹管進入體腔內,可以保持室內環境的清潔”,符合文意,排除C項。D項對應“燈盤可以轉動,燈罩可以開合,能夠根據需要隨意調節照射方向和照明亮度”,也就是燈盤轉動可以調節照射方向,燈罩開合可以調節照明亮度,并不是轉動燈盤或開合燈罩就可以實現調節照射方向和照明亮度的雙重結果,屬于曲解文意,D項對材料理解錯誤。

故本題選D。

10、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眷念別出心栽粗獷周而復始

B:馳聘渾然一體磅礴引人入勝C:雋永水到渠成彌漫微不足道

D:妥協溢于言表憧憬心曠神貽

正確答案選項:C

解析:A項,別出心“栽”應改為別出心“裁”。

B項,馳“聘”應改為馳“騁”。

C項,正確。

D項,心曠神“貽”應改為心曠神“怡”。

故本題選C。11、使文明衰落的因素有多種,但生態的惡化卻是個十分重要的因素,綠色的森林曾滋養了古代的文明,幾乎古人類遺址,都有一個適宜的森林環境,森林是文明的保姆和奶娘。童年時代人類出于無知往往任性砍伐,破壞森林,無聲的大自然起初忍受著,之后會慢慢作出反應。一旦森林全毀滅,那生存一時的文明,那無知而自信的文明創造者,不免遭到厄運。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A:人類創造文明的同時也惡化了生態

B:生態的惡化必然帶來森林的毀滅

C:生態惡化是導致文明衰落的重要原因

D:綠色森林是古代文明的搖籃

正確答案選項:C解析:文段首句指出生態惡化是致使文明衰落的關鍵因素,后文詳細介紹森林滋養了古代文明,但在人類破壞森林時,森林會作出一些慢慢的反應,一旦森林全部毀滅,人類文明也必將遭遇厄運。故文段重點強調生態惡化與文明衰落的關系,重點強調生態惡化是促使文明衰落的關鍵因素,對應C項。

A項,文中“生態惡化”與“文明衰落”為因果關系,而非“同時”引導的并列關系,排除;

B項,缺少主題詞“文明衰落”,排除;D項,對應“綠色的森林曾滋養了古代的文明”,屬于解釋說明部分,非重點,排除。

故本題選C。

12、生命只有一次,而人生也不過是時間的________。若讓今天的時光白白________,就等于毀掉人生最后一頁。珍惜今天的一分一秒,因為它們將一去不復返。人無法把今天存入銀行,明天再來取用。時間就像風一樣不可________,每一分一秒,要用雙手捧住,用愛心撫摸,因為它們如此寶貴。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累積流失捕捉

B:累計流走捕捉C:累計流失捕獲

D:累積流走捕獲

正確答案選項:A

解析:分析第一空。根據語境,第一空所在句子的意思應是人生是一個時間不斷增加的過程。A項和D項“累積”側重于積累,強調過程。B項和C項“累計”側重于累加計算,指把以前的數目合并計算,總計在一起得出具體數據,文中并不側重具體數據,只是強調時間不斷增加的過程,排除B項和C項。

分析第三空。根據“時間就像風一樣不可……”可知,需要匹配風的特點。A項“捕捉”指捉住,抓住,“時間像風一樣不可抓住”符合文意。D項“捕獲”指捉到、逮捕、逮住,雖然也有“捉”之意,但是通常搭配為“捕獲罪犯”“捕獲獵物”等,不能與“風”搭配,排除D項。答案鎖定A選項。

驗證第二空。“讓今天的時光白白流失”搭配恰當,表達時間流逝。

故本題選A。

【解析拓展】流走:到處走動。

13、甜菜的上部葉片垂直生長,葉簇呈漏斗形。這種生長方式所形成的葉面空間的配制結構,極有利于光照的吸收,提高植株和群體的光合效率。而車前草的葉片是輪生的,葉片夾角為137.5度,這正是圓的黃金分割的弦角,葉片按這個角度生長,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梨樹隨著樹干長高,葉片沿對數螺旋上升,每個葉片都不會遮蔽下面的葉片。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光照吸收率是影響植物生長的關鍵因素

B:暗合數學規律的葉片結構對植物生長有利

C:不同的生長環境造成了植物葉片生長的差異

D:對光照的吸收影響葉片的生長角度正確答案選項:B

解析:分析文段。文段首句講甜菜葉片垂直生長有利于吸收光照,之后講車前草葉片生長角度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最后講梨樹“葉片沿對數螺旋上升,每個葉片都不會遮蔽下面的葉片”。文段是“分—分”結構,需對文段做全面概括。提取甜菜、車前草和梨樹的共同點,三者的葉片結構均與數學規律相關,可以充分吸收光照,有利于植物生長。

對比選項。B項是對文段內容的概括歸納,符合文段意圖。

故本題選B。

【解析拓展】A項:文段并沒有把“光照吸收率”與其他植物生長條件相比較,無中生有。C項:文段并未提及生長環境,無中生有。D項:文中指出葉片的生長角度影響了對光照的吸收,而非對光照的吸收影響了葉片的生長角度,因果倒置。

14、①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②客來則先爬幾十級的土階,進得屋來仍須上坡,因為屋內地板乃依山勢而鋪,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

③“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馬路約有七八十層的土階④客來無不驚嘆,我則久而安之,每日由書房走到飯廳是上坡,飯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覺有大不便處

⑤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

⑥若說地點荒涼,但在月明之夕,或風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遠,路遠乃見情誼

將上述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的是:

A:③⑤①⑥②④B:③⑥⑤①②④

C:③⑥②④⑤①

D:③⑤②④①⑥正確答案選項:A

解析:觀察選項特征,確定首句。③句介紹“雅舍”的位置,⑤句介紹前面和遠處的地理位置,⑥句介紹仍有朋友到訪,根據話題一致原則,③句⑤句應該相鄰,排除B項C項。

關聯性驗證。①句介紹旁邊和后面的風景,②句介紹客人來到這里的路途,③句⑤句內容都為介紹“雅舍”的地理位置,可知①句應該和其相鄰,排除D項,答案鎖定A項,帶入驗證,語義通順連貫。

故本題選A。15、“我最愛閱讀外國文學作品,英國的、法國的、古典的,我都愛讀?!?/p>

上述陳述犯的錯誤是(

)。A:劃分外國文學作品的標準混亂,前按國別,后按時代

B:外國文學作品,沒有分究竟詩歌、小說還是戲劇等

C:沒有說是外文原版還是翻譯本

D:沒有說明最喜好什么

正確答案選項:A

解析:此題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英國的”、“法國的”和“古典的”概念范圍存在交叉,劃分混亂造成并列不當。A項表述正確地解釋了其錯誤所在。

故本題選A。16、大唐帝國的開放品格和強盛國力,對周邊國家產生了強大影響。作為唐朝手工業產品的各種生活用品和工藝品,對海外諸國都有著磁石般的吸引力。域外對從唐朝舶來的絲綢、瓷器等物品的追逐,就好比時下潮人對蘋果手機和iPad的垂青一樣,唐三彩也裹挾在這種洪流中漂洋過海,生根發芽。

這段文字接下來最有可能論述的是:

A:唐朝對周邊國家的巨大影響力

B:域外崇尚唐朝物品的各種表現

C:唐朝貨品的運輸路徑和方式

D:唐三彩在域外的流傳和影響

正確答案選項:D解析:快速瀏覽文段,重點分析尾句,判別文段話題落腳點。文段先強調“大唐對周邊強大輻射力”,接著通過舉例展開論述,最后落腳到藝術品“唐三彩”傳到海外,接下來應圍繞“唐三彩在海外的基本情況”這一話題進行論述。

對比選項。D項與文段尾句話題一致。

故本題選D。

【解析拓展】

A項、B項和C項:均缺少核心話題“唐三彩”。

17、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中提出:1850年后,歐洲工業化進入迅猛發展階段,大量煤煙顆粒物被排放到空氣中。當它們沉降在積雪凍成的冰川表面后,會使冰川的顏色變暗,從而降低其反射率,增加吸熱能力,最終導致積雪與冰川的快速融化。

上述文字旨在探討:A:歐洲排放煤煙顆粒的歷史

B:工業化發展對冰山的影響C:煤煙顆粒物對冰川的影響

D:積雪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

正確答案選項: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工業化使得煤煙顆粒物排放在空氣中,而后介紹煤煙顆粒物會沉降在冰川表面,后文通過“使”引導出結論:冰川會受到各個角度的影響,故本文的話題是圍繞“煤煙顆粒物”展開論述的,重點強調煤煙顆粒物對冰川的影響,對應C項。

A項,“歐洲排放煤煙顆粒的歷史”對應文段首句,為背景,非重點,排除。B項,“工業化”擴大概念,文段側重介紹“煤煙顆粒物”,且“冰山”也屬于偷換概念,排除。

D項,“積雪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表述不明確,文中強調“煤煙顆粒物”會導致冰川快速融化,排除。

故本題選C?!疚亩纬鎏帯?/p>

新華網:《新研究解釋阿爾卑斯山冰川為何在全球變暖前消退》

18、①充電時,水被電解并產生質子儲存在電池的碳極;使用時,質子被釋放并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產生水

②最近,研究人員開發出了首款可充電的質子燃料電池,有望成為鋰電池的替代選擇③隨著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儲能電池的需求越來越大

④目前,鋰電池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儲能電池

⑤實驗表明,在僅有5.5平方厘米有效反應面積的情況下,質子電池的單位質量儲能能力已與現有的商業鋰電池接近⑥但鋰電池的使用也面臨著一些限制,比如電池密度低,無法滿足大型清潔能源電廠的儲能要求

將上述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②⑤④①⑥③

B:③④⑥②①⑤

C:④②③⑤①⑥

D:⑤④①⑥③②

正確答案選項:B解析:對比確定首句,②句介紹鋰電池的替代選擇;③句介紹人們對儲能電池的需求大;④句介紹鋰電池;⑤句介紹質子電池,指出其與鋰電池接近。根據邏輯順序,應先介紹儲能電池的需求大這一宏觀背景,再具體介紹各類儲能電池,因此,③句應作為首句,排除A、C、D項。將B項代入進行驗證,文段首先指出人們對儲能電池的需求大,接下來④⑥介紹了鋰電池應用廣泛的現狀和弊端,隨后②①⑤介紹了可以替代鋰電池的質子燃料電池,語句通順。

故本題選B。

19、將下述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①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②穩住他們的生產預期

③我們就能夠迎來一個又一個的豐收季④心中不慌

⑤手中有糧

⑥讓豐收的農民獲得真金白銀的回報

A: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③②⑤④⑥

C:⑥⑤①③②④

D:⑤④①⑥②③

正確答案選項:D解析:觀察選項,作為首句的有①、②、⑤和⑥,①“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表意不明,前面應先提到一個“真理”,故①不適合作為首句,排除B項;②“他們”指代詞指代不明確,不適合作為首句,排除A項;⑤、⑥兩句無明顯非首句特征,可保留C、D兩項。C項⑥后銜接⑤,⑥圍繞農民要獲得回報話題,⑤論述要“有糧”,兩句話題不一致,無法銜接,排除C項;D項⑤后銜接④,“手中有糧”才能“心中不慌”,句式一致,對仗工整,邏輯合理,⑤④銜接恰當,選擇D項。

故本題選D。

【文段出處】人民網《千方百計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話說新農村)》

20、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空間站的建設與大質量衛星的發射需求開始出現,而老一代運載火箭已無法滿足需求。為了運載這些大質量的艙段以及衛星,研制新型的大運力火箭是十分必要的。況且,老一代長征系列火箭大量使用劇毒的肼一四氧化二氮燃料,從保護自然環境以及工作環境的角度來看,研制新型的環保運載火箭也是十分必要的。

這段話主要說明的是:

A:我國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

B:老一代運載火箭無法承擔新的任務C:研制新型大運力火箭和環保運載火箭的必要性

D:新型大運力火箭的特點正確答案選項:C

解析:

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講述“老一代運載火箭”不能滿足發展需求,然后指出“研制新型的大運力火箭”十分必要與“研制新型的環保運載火箭”十分必要。可見,文段需要全面概括。

對比選項。C項“研制新型大運力火箭和環保運載火箭的必要性”是對文段主旨的歸納概括。

故本題選C。【解析拓展】

A項與B項:背景鋪墊內容。D項:“新型大運力火箭的特點”,無中生有。21、當舊的審美觀念與新的審美觀念發生沖突時,不必因其不合多數人口味而視若瘟疫,更不能與惡俗之書混同而棒殺之。而藝術上來說,“俗”也是一個可隨時空轉換的概念,唐代文學家韓愈在其詩歌《石鼓歌》中曾評價王羲之書法“羲之俗書趁姿媚”,當然,這種“姿媚”之“俗”,且對“姿媚”的審美風尚的崇尚與否,只是韓愈個人觀點,并不能否定時代審美有其時代審美特征,時代審美的價值取向。就像漢代崇尚“以瘦為美”趙飛燕就被當做美的典范,而到了唐朝開始崇尚“以肥為美”,因此貴妃楊玉環當然成為美的代表。

這段文字中,作者主要認為:

A:新的審美意識的產生必定不被大多數人接受

B:當新的審美意識與傳統審美觀念存在沖突時,不能全盤否定前者C:每個人對藝術上的“俗”都有不同的看法,個人觀點不代表時代審美

D:歷史上每個時期的審美觀念都是不一致的

正確答案選項:B解析:分析文段。文段首先強調當新的審美意識與傳統審美觀念存在沖突時,不能否定其中一者,后文通過“王羲之”“趙飛燕”“楊貴妃”等舉例論述每個時代的審美觀念是不一致的。文段為“總—分”結構。第一句話為主旨句。

對比選項。B項是文段主旨句的同義替換。

故本題選B。

【解析拓展】A項:“必定不被大多數人接受”表述絕對。C項和D項:例子的表述,非重點。

22、自古以來,改進戰爭技術,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學,這并不是由于科學家具有好戰的特性,而是因為戰爭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國君主和政府不那么樂于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貼,都樂于向軍用研究工作提供經費,因為科學界能研制出新的裝備,而這種裝備由于十分新穎,在軍事上極為重要。

根據上文,下面正確的是:A:與一般研究工作相比,各國政府都更樂于資助新武器裝備的研究

B:軍事能夠重視研究的原因是戰爭比民用來的更緊迫

C:軍工研究的深度和難度決定了它更需要科學

D:科學家進行軍事裝備的研究,主要是由于政府的推動,而非是出自自愿和興趣

正確答案選項:A

解析:

分析文段,將選項與文段一一對應。辨析選項。A項對應“各國君主和政府不那么樂于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貼,都樂于向軍用研究工作提供經費,因為科學界能研制出新的裝備,而這種裝備由于十分新穎,在軍事上極為重要”,正確。B項對應“自古以來,改進戰爭技術,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學,這并不是由于科學家具有好戰的特性,而是因為戰爭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國君主和政府不那么樂于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貼,都樂于向軍用研究工作提供經費”,文段描述的是重視軍用研究,而不是“軍用重視研究”,偷換概念,錯誤。C項對應“自古以來,改進戰爭技術,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學”,屬于偷換邏輯,錯誤。D項“主要是由于政府的推動,而非是出自自愿和興趣”屬于無中生有,錯誤。

故本題選A。

23、精明的頭腦和善良的心靈往往是個()的組合。

填入括號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玄而又玄

B:不堪設想C:神乎其神

D:不可思議

正確答案選項:D解析:根據“精明的、善良的”都是褒義的詞匯可知,文段對于兩者的組合體現的是一種積極的感情色彩。D項“不可思議”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多形容好的事物,符合語境,當選;A項“玄而又玄”指神妙難捉摸,深奧,不易理解,文段并未體現兩者組合的深奧與難以理解,與文意不符,排除;B項“不堪設想”指事情的結果不能想象,指會發展到很壞或很危險的地步,情感色彩偏消極,不符合文意,排除;C項“神乎其神”形容非常奇妙神秘,含貶義,與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

故本題選D。

【文段出處】《曼德拉經典語錄》

24、自然界中電磁波波譜范圍很廣,以波長劃分由短至長包括γ射線、X射線、UV光、可見光、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等。能被我們眼睛感受的可見光只占電磁波譜里很小的一部分,這是由視網膜感光細胞中的感光蛋白所固有的理化特性所決定的。不僅人類,在生物的進化歷程中,尚未發現任何動物能夠基于感光蛋白感知波長超過700納米的紅外線,更沒有動物能夠在大腦中形成紅外線圖像視覺。不過已有研究證實,個別動物,如部分蛇類,可以通過溫度感知紅外線。紅外線廣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對其探測感知將幫助我們獲取超過可見光譜范圍的信息。最適合做這段文字標題的是:

A:如何感知紅外線B:自然界中的紅外線

C:人類為何看不到紅外線

D:探測紅外線或將“看到”新世界

正確答案選項:D

解析:

文段開篇介紹了自然界中電磁波波譜范圍廣且按波長劃分了不同類型,接下來指出由于固有的理化特性決定了人類的眼睛能感受的光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且對于動物來說感知紅外線的波長有限更無法在腦中形成紅外線圖像視覺,然后通過轉折詞“不過”強調研究證明個別動物能通過溫度來感知紅外線,尾句點明觀點,即對紅外線的探測感知將幫助我們獲取超過可見光譜范圍的信息。因此,文段重點說明對紅外線的探測感知或將打破人類現有眼睛所能感受的可見光范圍,從而開拓新視野,對應D項。

A項:文段并未詳細論述如何感知紅外線,僅說明個別動物可以通過溫度感知紅外線,非重點,排除;

B項:文段重在說明探測紅外線對人類的意義,而非對紅外線本身概念的介紹,非重點,排除;C項:“人類為何看不到紅外線”為文段結論前的內容,非重點,排除。

故本題選D。

25、建筑,是表現人類力量之相對永久的紀念物,它不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實用生活設施,更是表達思想意念的重要介質,一定程度上,它________了文明發展的足跡,________了人類與浩瀚宇宙息息相通的創造力。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展現表明

B:承載表征C:承擔彰顯

D:記錄標明

正確答案選項:B

解析:第一空,搭配“文明發展的足跡”,文中足跡并不是真的腳印,而是抽象概念。C項“承擔”是指擔負、擔當,與文意無關,排除。A、B、D三項均符合,保留。

第二空,搭配“創造力”,D項“標明”指在物品上做出記號以顯示于人,與“創造力”搭配不當,排除。A項“表明”指表示清楚,B項“表征”可以指代某種東西的符號或信號,兩項對比,“承載”、“表征”能與“表達思想意念的重要介質”形成呼應,優于A項。

故本題選B。

【文段出處】《感受賴特的溫度》26、自然界中,物種間的相互依賴會給相關物種帶來許多好處,但是當其中一個物種受到災害影響時也會影響相關物種。例如,依賴昆蟲授粉的植物可能會因為授粉昆蟲被殺蟲劑殺傷而數量減少,面臨滅亡。這段話主要說明()。

A:物種間相互依賴的負面效應B:動植物間相互依賴的事實

C:災害間接導致物種滅絕的過程

D:人類行為在自然界中引發的后果

正確答案選項:A

解析:文段第一句首先肯定了物種間的相互依賴給相關物種帶來的好處,隨后通過轉折詞“但是”引出文段重點,即其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當其中一個物種受到災害影響時,與其相關的物種也會遭殃。后文是對這種負面效應的舉例論證。文段屬于總-分結構,對應選項,A為同義替換,當選。B項,只是肯定了動植物間依賴關系的存在,并未提到這種依賴關系也可能造成的后果,與文段強調依賴關系帶來的負面效應不符,偏離文段中心,排除。

C項,文中強調“當其中一個物種受到災害影響時也會影響相關物種。”有影響不代表一定會間接導致物種滅絕,而且整個文段也未提到過物種絕滅的過程,無中生有,排除。

D項,文段強調的主題是物種與物種之間的相互依賴的負面效應,而D選項中的人類行為不是主要說明對象,偏離文段中心,排除。故本題選A。

27、傳統印度梵文學者會自豪地向人炫耀他的學問全是仰仗記憶力,有時甚至吹牛說自己從不使用任何書面材料。確實,記憶藝術和口頭傳承文學的傳統是印度文化的基本特征,然而,這并不妨礙書寫藝術在印度的發展。

緊接上述文字最可能列舉的事例是:

A:三千年來,四吠陀及其衍生文學通過記憶師徒相傳銜生至今B:15世紀的一座浮雕展示了拿拉達向蟻桎口述羅摩故事的場景

C:印度北部出土了幾尊2世紀幼童俑,他們盤腿坐著閱讀

D:一幅18世紀的細密畫,描繪了一位王公在棕櫚葉上刻寫信箋正確答案選項:D

解析:文段首先介紹傳統印度梵文學者以依靠記憶力為榮,并說明印度文化的基本特征確實是記憶藝術和口頭傳承文學。接著文段尾句通過“然而”表轉折強調依靠記憶力不妨礙書寫藝術的發展,引出“書寫藝術”的話題。故后文最可能圍繞“書寫藝術”進行論述,對應選項為D。

A、B、C項,均為記憶與口述的相關描述,與尾句銜接不當,排除。

故本題選D。

【文段出處】《傳統印度的抄寫匠職業》

28、在歷史上,文字有被神圣化的傾向,制度化教育基本上以抄本、刻本和印本上所記載的知識為核心。而民眾在千百年間形成的________的知識,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在今天的教育制度和知識體系中,雖然有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等關注民眾知識和文化的學科,但總體而言,這種傾向一直沒有得到有效________。從20世紀中葉開始,越來越多的學者意識到,以往偏重書面文化、輕視口頭傳承的傾向,給整體把握人類文明進程和知識體系帶來了諸多弊端和________。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

A:獨樹一幟回應約束

B:婦孺皆知反饋束縛

C:口耳相傳矯正限制

D:形形色色糾正壓制

正確答案選項:C

解析:分析第一空。根據語境可知,空中詞語與“知識”搭配,體現民眾在千百年間形成的知識長期未得到關注。A項“獨樹一幟”比喻獨闖一條路子,自成一家,文中沒有體現自成一家之意,排除A項。B項“婦孺皆知”指眾所周知,強調廣度,而文中“千百年間”強調時間長,不符合文意,排除B項。C項“口耳相傳”指口說耳聽地往下傳授,符合文意。D項“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種類繁多,各式各樣,不能與“知識”搭配,排除D項。答案鎖定為C項。

驗證第二空和第三空。根據語境可知,在今天,這種不好的傾向依然存在,還未改正過來。“矯正”指改正、糾正,符合文意?!跋拗啤敝敢幎ǖ姆秶c文中的“弊端”意思相近,符合文意。故本題選C。

【拓展】

回應:回答,答應。反饋:(信息、反映等)返回。糾正:改正(缺點、錯誤)。約束:限制使不越出范圍。束縛:①捆綁;②使受到約束限制。壓制:①竭力限制或制止,抑制;②用壓的方法制造。

29、有的人你和他長住一塊,保持著親密的關系,但從來不會________說心里話;而有些人,剛剛相識,就________,彼此像懺悔一樣把所有的秘密都泄露出來。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肝膽相照一拍即合

B:開誠布公一見傾心C:推心置腹一見如故

D:坦誠相待相見恨晚

正確答案選項:C

解析:分析第一空。根據“保持著親密的關系,但從來不會________說心里話”可知,該空應體現“坦誠”這一含義。A項“肝膽相照”比喻以真心相見,不能和“說心里話”搭配,不符合文意,排除A項。B項“開誠布公”指誠意待人,坦白無私,符合文意。C項“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符合文意。D項“坦誠相待”指開誠相見,敞開胸懷,不能和“說心里話”搭配,會導致句子成分多余,不符合文意,排除D項。

分析第二空。根據“有些人,剛剛相識,就________,彼此像懺悔一樣把所有的秘密都泄露出來”可知,該空應體現剛剛認識就像認識很久的老朋友一樣這一含義。B項“一見傾心”指傾心、愛慕,初次見面就十分愛慕,不符合文意,排除B項。C項“一見如故”指初次見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樣,符合文意。

故本題選C。

【解析拓展】

一拍即合:比喻雙方很容易一致。相見恨晚:指遺憾相識太晚。30、美國科學家聲稱,每人生來有兩個腦,即顱腦與腸腦。

腸腦位于食管、胃臟、小腸與結腸內層組織的鞘中,含有神經細胞、神經傳遞質、蛋白質和復雜的環行線路。結腸炎、過敏性腸綜合癥等都與腸腦內產生的問題有關。腸腦中幾乎能找到顱腦賴以運轉和控制的所有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腎上腺素、一氧化氮等。此外,腸腦中還存在多種被稱為神經肽的腦蛋白、腦啡肽以及對神經起顯著作用的化學物質。

顱腦面臨驚恐時釋出的應激激素會沖擊胃臟以生痙攣;驚恐又引起交感神經影響腸腦的血清素分泌量。

應激激素過分刺激還會導致腹瀉。當情緒壓抑時,食管神經受到高度刺激會感到吞咽困難;顱腦釋出的應激激素還會改變胃臟與食管間的神經功能,導致胃灼熱。

最初的腦神經系統起始于管形動物,生存競爭需要更復雜的顱腦,從而發展了中樞神經系統。重要的腸神經系統不能進入頭顱與胃腸相聯,而為了適應高級動物進食和消化的需要,自然法則就保存了有獨立功能的腸神經系統。就人而言,早期胚胎發育中產生的神經脊,一部分進入了中樞神經系統,另一部分變成腸神經系統,通過迷走神經連接兩者——顱腦和腸腦。

(1)、對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美國某些科學家否定了每人只有顱腦的觀點

B:美國某些科學家對腸神經的位置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見解

C:美國某些科學家對腸胃疾病的產生補充了新的見解D:美國某些科學家對人類某些器官的發生過程提出新觀點

正確答案選項:B

解析:此題屬于細節判斷題。

B項中“腸神經的位置和功能”的表述有誤,原文主要介紹的是“腸腦”的位置和功能,而非“腸神經”。

美國科學家聲稱人有兩個腦,也即否認了人只有顱腦的觀點,所以A項正確;文章中以“驚恐”和“應激激素”的例子來說明腸腦對腸胃疾病的影響,即對腸胃疾病的產生補充了新的見解,所以C項正確;原文最后一段講述了顱腦和腸腦的形成過程,即對人類某些器官的發生過程提出了新觀點,所以D項正確。故本題選B。

(2)、下列解說,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應激激素作用于腸腦引起腸神經系統化學物質的改變

B:情緒的變化是腸腦和顱腦發生聯系的重要渠道

C:進食和消化的需要是腸神經系統形成的基礎條件

D:重要的腸神經系統因不能進入頭顱而成為獨立系統

正確答案選項:D

解析:此題屬于細節判斷題。

D項表述與原文相符。文章中指出“應激激素還會改變胃臟與食管間的神經功能”,改變的是“神經功能”而非“腸神經系統化學物質”,因此A項錯誤;情緒的變化會刺激顱腦和腸腦做出反應,但在兩者之間起連接作用的是“迷走神經”,而不是情緒的變化,因此B項錯誤;“自然法則保存了有獨立功能的腸神經系統”中的“保存”一詞說明腸神經系統是原本就存在的,所以C項中“形成”的表述錯誤。

故本題選D。

(3)、根據文意,對“腸腦中幾乎能夠找到顱腦賴以運轉和控制的所有物質”一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顱腦賴以運轉和控制的絕大部分物質存在于腸腦之中

B:顱腦依賴腸腦中的絕大部分物質進行運轉和控制活動

C:腸腦中具有與顱腦賴以運轉和控制所需相同的絕大部分物質

D:腸腦中所有的物質與顱腦賴以運轉和控制的物質幾乎相同正確答案選項:C

解析:此題屬于詞句理解題。

C項的表述與原句相同。

A、B兩項都講的是顱腦賴以運轉和控制所需的絕大部分物質存在于腸腦中,而原文所說的是這些物質在顱腦和腸腦中都存在,所以A、B兩項的表述都是錯誤的;根據原文可知,腸腦中含有絕大部分與顱腦賴以運轉和控制所需要的物質相同的物質,此外還含有另外一些其他物質,因此D項所說的“幾乎相同”也是錯誤的。

故本題選C。

(4)、根據文意,腸腦之所以稱為“腦”,下列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它是不依賴中樞神經系統而獨立活動的神經系統B:它的物質構成中含有神經細胞及對其起顯著作用的物質

C:它具有同顱腦一樣的能夠控制腸胃運轉的獨立功能

D:它起源于管形動物的腦神經系統并從中分化出來正確答案選項:C

解析:此題屬于細節判斷題。

C項內容在原文中并沒有體現,原文中只是說“腸腦中幾乎能夠找到顱腦賴以運轉和控制的所有物質”,而不是C項中所說的“功能”,故應該選擇C。

A項與原文最后一段中“保存了有獨立功能的腸神經系統”的表述相符;B項與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的表述相符;D項與原文最后一段第一句話的表述相符。故本題選C。

31、像昆蟲叮咬能引起瘙癢一樣,皮膚與植物的毒素接觸也能引起瘙癢,對櫟葉漆樹引起的瘙癢研究發現,當與植物的毒素接觸后,皮膚細胞會釋放出引起紅腫和發癢的組胺,利用苯海拉明等抗組胺藥物能治療這類瘙癢,但還沒有適合的藥物來治療特異反應性濕疹等引起的瘙癢,對于后者,最好的建議就是,穿寬松的衣服,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用手抓癢。下列說法與原文不符的是:

A:苯海拉明不能治療特異反應性濕疹

B:抗組胺藥物可以用于治療皮膚瘙癢

C:皮膚瘙癢癥狀相同但機理可能不同

D:減少皮膚摩擦有助于抑制組胺活性正確答案選項:D

解析:

分析文段,將選項與文段一一對應。辨析選項。A項對應“利用苯海拉明等抗組胺藥物能治療這類瘙癢,但還沒有適合的藥物來治療特異反應性濕疹等引起的瘙癢”,符合文意。B項對應“利用苯海拉明等抗組胺藥物能治療這類瘙癢”,符合文意。C項對應“像昆蟲叮咬能引起瘙癢一樣,皮膚與植物的毒素接觸也能引起瘙癢”“利用苯海拉明等抗組胺藥物能治療這類瘙癢,但還沒有適合的藥物來治療特異反應性濕疹等引起的瘙癢”,說明兩個癥狀都會引起瘙癢,但植物引起的瘙癢有治療辦法,特異反應性濕疹無治療辦法,說明病癥機理可能不一樣,符合文意。D項對應“當與植物的毒素接觸后……穿寬松的衣服,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用手抓癢”,在文段中沒有提到反應性濕疹引起的瘙癢與“組胺”有關,而減少摩擦對應的是反應性濕疹,因而減少摩擦與組胺之間沒有關系,屬無中生有。

故本題選D。

32、花開也是常有的事,開花有香氣更是________。但是,在這樣一個時候,這樣一個地方,有這樣的花,有這樣的香,我覺得很不尋常。有花香慰我寂寥,我甚至有一些近乎感激的心情了。

下列選項中,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見怪不怪

B:顯而易見C:習焉不察

D:司空見慣

正確答案選項:D

解析:文段開頭敘述了“花開也是常有的事”,隨后通過遞進關鍵詞“更”想要表達關聯詞前后語意相同,由淺入深,填空處應與“常有的事”對應,即“開花有香氣”更是普遍尋常的事。接著,又通過轉折關聯詞“但是”強調前后語意相反,“但是”之后強調“我覺得很不尋常”,故“但是”之前則強調的是尋常和常見,通過前面“常有的事”和后面“我覺得很不尋常”兩處語意對應,更印證了填空處詞語更側重于尋常、普遍。

A項,“見怪不怪”指遇見怪異現象而不驚異,側重于見到奇怪的現象而不驚異,文段敘述的“開花有香氣”并不是奇怪的現象,語意不符,排除;

B項,“顯而易見”指事情或道理很明顯,極容易看清楚,側重于明顯,與文段所要表達的尋常,語意不符,排除;

C項,“習焉不察”指經常接觸某種事物,反而覺察不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強調不能發現問題,語意不符,排除;D項,“司空見慣”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與文段尋常、常見之意吻合,當選。

故本題選D。

33、醫學家們______藥補、食補______的中醫理論研制新藥,以緩解風濕病人的癥狀,減輕他們的痛苦。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應用齊頭并進

B:采用齊頭并進

C:應用雙管齊下D:采用雙管齊下

正確答案選項:C

解析:第一空,“應用”常與理論、技術等搭配,“采用”常與方法等搭配。此處需要特別注意“藥補、食補”是在修飾“中醫理論”的,故應選擇“應用”搭配“中醫理論”,排除B、D項。第二空,“齊頭并進”指幾個事情或多方面同時進行或不分先后的同時進行?!半p管齊下”比喻做—件事兩個方面同時進行或兩種方法同時使用?!八幯a、食補”是兩種方法,故應填入C項“雙管齊下”,排除A項。

故本題選C。

34、單獨兩孩政策的放開,點燃了一些家庭生育二胎的熱情。然而,對于一些女性來說,由于年齡和身體等因素,她們難以自然懷上二胎,試管嬰兒成為她們最后的希望。在此趨勢下,一波“試管嬰兒潮”正在悄然醞釀。專家表示,試管嬰兒僅僅是一種治療手段,對于女性和胎兒來說,存在一定技術風險,尊重自然規律才是最好的選擇。

文中專家對于試管嬰兒的態度是()。A:是一種積極的治療手段

B:胎兒和孕婦都有危險C:有風險,不要選擇

D:建議尊重自然規律

正確答案選項:D

解析:文段開篇提出單獨兩孩政策使得一些家庭想要生育二胎,接著通過轉折詞“然而”提出由于各種因素試管嬰兒成為懷上二胎最后的希望,文段最后通過專家觀點提出,試管嬰兒存在一定技術風險,尊重自然規律才是最好的選擇,對應D項。

A項,文段專家表示試管嬰兒“存在一定技術風險”,“積極的”并沒有提及,排除。B項,文段表述為對于女性和胎兒來說,存在一定技術風險,而非“危險”,選項偷換概念,排除。

C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

故本題選D。35、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說過:“當過去不再照耀未來,人的心靈就會茫然的游蕩?!睂@句話含義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A:人類的心靈既脫胎于過去,又游蕩于未來

B: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都不應該讓人的心靈茫然游蕩

C:無論是個人還是人類,都無法脫離歷史記憶這一最為重要的心智結構的基石

D:過去和未來交相輝映、成為人類心靈的居所

正確答案選項:C

解析:過去即是歷史,當過去不再照耀未來,人的心靈就會茫然的游蕩,即如果人類忘記了歷史,不再以史為鑒、不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來發展未來,那么人類的心靈就會空虛得沒有基石、沒有明確的方向而茫然的游蕩,這句話說明了歷史的經驗教訓對于人類心靈、心智的重要性,對應C項,當選。A項,文段主要體現的是過去的經驗教訓應為未來所用,而非強調人類的心靈,排除;

B項,表述不明確,不應讓人的心靈茫然游蕩,但未說明具體措施,即是讓過去照耀未來,且文段重點是要以史為鑒,而非人的心靈,排除;

D項,無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心靈的居所,且文段表述為過去照耀未來,而非過去未來交相輝映,排除。

故本題選C。

36、專家認為,造成一些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部分大學生進入的將是勞務型、操作性的崗位,用人單位需要的是既有理論知識又有操作技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