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試題題庫_第1頁
經絡試題題庫_第2頁
經絡試題題庫_第3頁
經絡試題題庫_第4頁
經絡試題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A型選擇題

[1]下述哪本書的出現,說明經絡學說已基本完成?

A.《足臂十一脈灸經》

B.《陰陽十一脈灸經》

C.《經脈》

D.《黃帝內經》

E.《脈經》

答案D

【2】《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經脈》的成書時代大

約是:

A.新石器時代晚期

B.周代

C.春秋戰國

D.秦漢時期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3]馬王堆帛書《經脈》記載了十一條經脈,缺少的是:

A.手厥陰心包經

B.手太陰肺經

C.手少陰心經

D.足少陰腎經

E.足厥陰肝經

答案C

【4】《針經》一般是指:

A.馬王堆出土的《帛書》

B.《素問》

C.《靈樞經》

D.《針灸甲乙經》

E《針灸大成》

答案C

[5]現存最早、最系統的針灸學專著是:

A.《陰陽是以脈灸經》

B.《靈柩學》

C.《明堂孔穴針灸治要》

D.《足臂十一脈灸經》

E.《針灸甲乙經》

答案E

[6]繼《內經》以后,在針灸醫學方面,不但是一次總結,

而且其了承先啟后作用的著作是:

A.《難經》

B.《針灸甲乙經》

C.《銅人胸穴針灸圖經》

D.《十四經發》

E.《針灸大成》

答案B.

【7】《針灸甲乙經》的作者是:

A.葛洪

B.王叔和

C.華佗

D.孫思邈

E.皇甫謐

答案E.

【8】《針灸甲乙經》是將那幾本書匯集而成的?

A.《素問》、《靈柩》、《明堂孔穴》。

B.《明堂孔穴》、《針灸治要》、《黃帝內經》。

C.《針經》、《刺法》、《黃帝內經》。

D.《素問》、《靈柩》、《明堂孔穴針灸治要》。

E.《刺法》、《經脈》、《黃帝內經》。

答案D.

[9]我國第一個繪制彩色經絡圖的醫家是:

A.泰承祖

B.甄權

C.孫思邈

D.甄立言

E.滑伯仁

答案C

[10]我國現存最早針灸醫案(診籍)的作者是:

A.華佗

B■習習

C.郭玉

D.淳于意

E.程高

答案D

提示《史記Y扁鵲倉公列傳》已載淳于意的診籍25則,

其中有針灸診籍數則。

[11]現存最早的腌穴學專著是:

A.《黃帝內經明堂類成》

B.《明堂孔穴針灸治要》

C.《銅人胸穴針灸經圖》

D.《金蘭循經》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12]第一個針灸銅人鑄造于:

A.元朝

B.金朝

C.宋朝

D.唐朝

E.明朝

答案C

[13]我國第一鑄造針灸銅人的醫學家:

A.皇甫謐

B.王執中

C.王惟一

D.竇漢卿

E.畢嵐

答案C

[14]首先提出“十四經”這一名稱的醫學家是:

A.楊上善

B.孫思邈

C.王冰

D.王煮

E.滑壽

答案E

提示“十四經"出自滑壽《十四發揮》。

[15]在明代我國針灸醫學上的總結性書籍是:

A.《針灸大成》

B.《針灸大全》

C.《奇經八脈考》

D.《針灸問對》

E.《針灸聚英》

答案A

[16]楊繼洲在家傳何書的基礎上,廣搜文獻,并結合實踐,

寫成《針灸大全》?

A.《難經》

B.《甲乙經》

C.《明堂孔穴針灸治要》

D.《銅人腌穴針灸圖經》

E.《衛生針灸玄機秘要》

答案E

[17]十二經脈的命名主要是結合哪幾方面的內容?

A.陰陽、五行、臟腑

B.五行、手足、陰陽

C.手足、陰陽、五行

D.臟腑、手足、陰陽

E.臟腑、手足、五行

答案D

【18】《內經》中所載多血少氣的經脈是:

A.陽明于太陰

B.太陽與厥陰

C.少陽與少陰

D.太陰與少陰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提示見《素問Y血氣形志》篇。

[19]手足三陽經在頭、身、四肢的分布規律一般是:

AA太陽"在前,"少陽”在中(側),"陽明"在后。

B."太陽"在前,"陽明"在中(側),"少陽”在后。

C."陽明"在前,"太陽”在中(側),"少陽”在后。

DD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側),“太陽"在后。

E.”少陽"在前,"陽明"在中(側),“太陽"在后。

答案D

[20]手足三陰經在四肢部的分布規律一般是:

AA太陰”在前A厥陰”在中A少陰"在后。

B."太陰"在前,"少陰"在中,"厥陰"在后。

C."少陰"在前,“厥陰"在中,“太陰"在后。

DD少陰"在前,”太陰"在中,"厥陰"在后。

E.”厥陰"在前,"太陰"在中,"少陰"在后。

答案A

[21]十二經脈中陽經與陰經(同名經)的交接部位在:

A.額頭部

B.面部

C.上肢部

D.胸腹部

E.下肢部

答案B

提示手、足陽明經在鼻旁交接;手、足太陽經在目內眥交

接;手、足少陽經在目外眥交接。

【22】在十二經脈中,陽經與陰經的交接部位在:

A.四肢末端

B.胸部

C.頭項部

D.頭面部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23]在十經脈中,陰經與陰經交接的部位在:

A.四肢內側面

B.胸部

C.腹部

D.胸腹部

E.四肢末端內側

答案B

提示應從手、足三陰經的循行規律進行考慮,手三陰從胸

走手,足三陰從足走胸。一起于胸,一止于胸,故在胸部交

接。

【24】從四肢末點走向頭身的經絡,下列哪項是不正確的?

A.手三陰經

B.十二經經別

C.十二經經筋

D.足三陰經

E.十二經皮部

答案E

【25】下列經脈排列中,沒有按照十二經脈循行流注次序的

是:

A.膽、肝、肺經

B.大腸、胃、脾經

C.心、小腸、腎經

D.腎、心包、三焦經

E.三焦、膽、肝

答案C

【26】奇經八脈與十二經不同之處,下述哪項是錯誤的:

A.不直屬臟腑

B.無表里配合

C.沒有十二正經那樣的循環流注關系

D.沒有專屬的腳穴

E.其走向除帶脈橫行外,都是自下而上運行

答案D

提示任脈、督脈都有專屬的腌穴。

[27]“陰脈之海”是指:

A.足少陰腎經

B.足太陰脾經

C.足厥陰肝經

D.手少陰心經

E.以上均不是

答案E

提示任脈循行胸腹正中,上抵須部,諸陰經脈均來交會,

故稱“陰脈之海

【28】任脈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通調沖、任

B.調節任、督

C.調節奇經八脈

D.調節陰經經氣

E.總調沖、任、督、帶

答案D

提示諸陰經均與任脈交會,并有“陰脈之海"之稱。所以

選D。

【29】督脈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調節陰經經氣

B.調節任脈、督脈

C.總調沖、任、督、帶

D.總調奇經八脈

E.總調沖、任、督脈

答案A

【30】與督脈發生聯系的陰經是:

A.足太陰經

B.手太陰經

C.足厥陰經

D.手少陰經

E.手厥陰經

答案c

提示足厥陰肝經與督脈會于巔。

[31]下列經脈中起于“下級之輸”的是:

A.任脈

B.沖脈

C.督脈

D.帶脈

E.以上均不是

答案C

[32]經絡學說中的"血海",是指:

A.足陽明胃經

B.督脈

C.沖脈

D.任脈

E.足太陰脾經

答案C

【33】下列經脈循行于足少陰腎經關系最為密切的是:

A.督脈

B.陰蹺脈

C.帶脈

D.沖脈

E.任脈

答案D

[34]沖脈在腹部的分布路線與:

A.任脈一致

B.胃經一致

C.腎經一致

D.脾經一致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提示《素問Y骨空論》"沖脈中,起于氣街,并少陰之經,

俠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35]具有涵蓄十二經氣血作用的經脈是:

A.足太陰脾經

B.足陽明胃經

C.任脈

D.沖脈

E.以上均不是

答案D

[36]下列有關沖脈概念錯誤在:

A.血海

B.十二經脈之海

C.氣海

D.五臟六腑之海

E.以上均不是

答案C

[37]下列經脈中與陰維脈循行最為密切的是:

A.足太陰脾經

B.足陽明胃經

C.足少陰腎經

D.足太陽膀胱經

E.足厥陰肝經

答案C

[38]下列經脈與陰維脈循行最為密切的是:

A.足少陰胃經

B.足太陽膀胱經

C.足厥陰肝經

D.足少陽膽經

E.足太陰脾經

答案D

[39]陰維、陽維兩脈經過的部位是:

A.目內眥

B.目外眥

C.目下

D.口角旁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提示陰蹺、陽蹺兩脈均經過目內眥。不要與陰維、陽維混

淆。

[40]在奇經八脈中,何脈與六陰經相聯系,匯合于任脈,

以調節六陰經脈氣?

A.沖脈

B.帶脈

C.陰維脈

D.陰蹺脈

E.足厥陰肝脈

答案c

【41】《難經》記載“陰維為病”是:

A.苦寒熱

B.苦咳逆

C.陽緩而陰急

D.苦心痛

E.足痿不用

答案D

提示《難經Y二十九難》:“陰維為病苦心痛。"

【42】陽蹺脈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于:

A.缺盆

B.風池

C.風府

D.天柱

E.大椎

答案B

[43]具有調節肢體運動和眼瞼開合功能的經脈是:

A.督脈

B.足太陽膀胱經

C.十二經脈

D.陰蹺脈與陽蹺脈

E.足少陰膽經

答案D

【44]在奇經八脈中,治療不寐,常選用:

A.陰維脈

B.陽維脈

C.沖脈

D.陰蹺脈

E.陽蹺脈

答案E

【45]在奇經八脈中,治療多眠,常選用:

A.陰維脈

B.陽維脈

C.沖脈

D.陰蹺脈

E.陽蹺脈

答案E

[46]經絡系統中能加強經脈之間在淺層相互聯系的主要

是:

A.奇經八脈

B.十Y五絡脈

C.十二經別

D.十二經筋

E.十二皮部

答案D

【47】在十六脈絡名稱中不包括那個名稱:

A.大包

B.虛里

C.長強

D.會陰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提示《靈柩Y經脈》:"任脈之別,名曰尾翳"。尾翳指

鳩尾,并非會陰。

[48]十Y五絡脈中的脾之大絡,散布于:

A.頸項

B.腋

C.胸脅

D.腹

E.全身

答案C

【49】任脈的別絡散布于:

A.胸部

B.腹部

C.胸腹部

D.胸脅部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提示《靈柩Y經脈》:"任脈之別,名曰尾翳,下鳩尾,散

于腹。"

【50】絡脈最細小的分支稱為:

A.孫脈

B.別絡

C.支絡

D.浮絡

E.小絡

答案A

提示孫脈,即孫絡。指絡脈中最細小的分支,《靈柩Y脈

度》:"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

[51]"絡肩〉”的脈絡是:

A.手陽明絡脈

B.手太陽經絡脈

C.手少陽經絡脈

D.足厥陰經絡脈

E.足陽明絡脈

答案B

提示《靈柩Y經脈》:"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其別

者,上走肘,絡肩踽。"

【52】"上睪,結于莖”的脈絡是:

A.足陽明絡脈

B.足太陽絡脈

C.足厥陰絡脈

D.足少陰絡脈

E.足少陽絡脈

答案C

【53】《靈柩Y經脈》篇所謂:“諸脈之浮而常見者",指的

是:

A.十Y五絡脈

B.十二皮部

C.浮絡

D.十二絡脈

E.十四絡脈

答案A

【54】在經絡系統中,從十二經中離、合、出、入的部分

是指:

A.奇經八脈

B.十Y五絡脈

C.十二經別

D.十二經筋

E.十二皮部

答案C

【55】十二經別的分布特點根據其先后次序可以概括為:

A.離、出、入、合

B.離、入、出、合

C.離、合、出、入

D.出、入、離、合

E.入、出、離、合

答案B

【56]“六合”是由:

A.十二正經中的表里經相合組成

B.十二經別種的表里經別相合組成

C.十二經絡脈中的表里兩經絡脈相合組成

D.十二經筋中的表里經筋相合組成

E.十二皮部中的表里經皮部相合組成

答案B

【57】下列經別循行上"出于面”的是:

A.手少陰經別

B.手少陽經別

C.手陽明經別

D.足少陽經別

E.以上均不是

答案A

【58】下列經別循行從胴部別離的是:

A.足太陽經別

B.足陽明經別

C.足少陽經別

D.足厥陰經別

E.以上均不是

答案A

【59】下列經別循行上"翅"者是:

A.足少陽經別

B.足太陽經別

C.足陽明經別

D.手太陽經別

E.手少陽經別

答案C

[60]下列經別循行于"上出缺盆"者為:

A.足厥陰經別

B.足少陰經別

C.手厥陰經別

D.手少陰經別

E.手太陰經別

答案E

[61]手足三陰經穴位所以能夠治療頭面部疾病是由于:

A.表里經之間的相互聯系

B.依靠經絡聯系

C.根據腌穴主治的相對特異性

D.經別與經脈之間聯系

E.陰陽經之間通過任、督二脈相互聯系

答案D

[62]經絡系統中,具有保持人體正常運動功能的是:

A.陰、陽維脈

B.陰、陽蹺脈

C.十Y五絡脈

D.十二經別

E.十二經筋

答案E

【63】十二經筋是指:

A.經絡系統中能夠連接筋肉、骨胳的部份。

B.聯屬于十二正經,行于體表不如內臟的一部分經脈。

C.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于筋肉關節的體系。

D.能夠保持人體正常運動功能部分的經脈。

E.經脈中與肌肉系統關系較密切的部分。

答案C

[64]經筋的分布,與何系統的關系最為密切?

A.內臟系統

B.脈管系統

C.肌肉系統

D.骨胳系統

E.皮膚

答案C

[65]病在經筋者,施治多選用:

A.毫針

B.三棱針

C.火針

D.雷火神針

E.大針

答案C

【66】病在經筋者治療時一般取用:

A.本經穴

B.皮部

C.絡脈

D.阿是穴

E.原穴

答案D

[67]經筋中具有總絡人體諸筋作用的是:

A.足陽明經筋

B.足太陽經筋

C.足太陰經筋

D.足少陰經筋

E.足厥陰經筋

答案E

提示《靈柩Y經筋》:“足厥陰經筋,……上循陰股,結于

陰器,絡諸筋。"

【68】十二皮部是指:

A.人體皮表的十二個分區

B.與十二經脈相聯系的皮表區域

C.十二經筋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

D.十二經脈最淺表的部分

E.十二經絡脈中位于皮表的浮絡

答案C

【69】《素問Y皮部論》:"欲知皮部,以……為紀。”

A.經脈

B.絡脈

C.經別

D.臟腑

E.以上均不是

答案A

[70]下列療法除......外都是皮部理論的臨床應用。

A.藥物敷貼

B.梅花針叩刺

C.灸法

D.埋線

E.埋針

答案D

[71]外邪浸入機體,一般的傳注順序是:

A.皮部孫絡經脈臟腑

B.皮部浮絡絡脈臟腑

c.皮部絡脈經脈臟腑

D.皮部孫脈絡脈臟腑

E.皮部經脈絡脈臟脈

答案C

提示《素問Y皮部論》"邪客于皮則膜理開,開則邪入客

于絡脈,絡脈滿則注于經脈,經脈滿則入舍于臟腑也。”

【72】《靈柩Y邪客》篇說:肺心有邪,其氣留于:

A.兩肘

B.兩腋

C.兩脾

D.兩胭

E.兩踝

答案A

【73】《靈柩Y邪客》篇說:腎有邪,其氣留于:

A.兩脾

B.兩胭

C.兩肘

D.兩腋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74】經脈可以反映病候,例如:肝有邪,其氣往往留于:

A.兩肘

B.兩胴

C.兩腋

D.兩脾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75]睥有邪,其氣留于什么部位?

A.兩肘

B.兩腋

C.兩脾

D.兩胭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76】經絡能反映病候,《內經》說:五臟有疾,應出于:

A.十二原

B.十二俞

C.十二募

D.十二合

E.十二井

答案A

提示《靈柩Y九針十二原》:"五臟有疾也,應出于十二原。”

【77】經絡在治療方面的作用,以下哪項是錯誤的?

A.病在經絡、內臟者取之于皮部。

B.抗御外邪,保衛機體。

C.循經取穴。

D.經絡郁滯者取之之絡。

E.病在筋者取阿是穴。

答案B

提示抗御外邪,保衛機體屬于經絡的生理功能。

【78】循經取穴的理論依據是:

A.病在經絡、內臟者取之于皮部。

B.病在上者取之下,病在下者取之上。

C.根據標本根結的理論。

D.根據經脈所通,主治所及。

E.根據四肢遠端穴位可以治頭面軀干及全身病的主治特

點。

答案D

【79】古代解剖學所成的"篡"是指現在所說的:

A.丹田部

B.會陰部

C.膻中部

D.缺盆部

E.伏兔部

答案B

[80]古代解剖學所稱的“缺盆"部相當于現代解剖學上的:

A.胸骨上凹

B.鎖骨上凹

C.鎖骨下凹

D.肋間隙

E.劍突下凹

答案B

[81]古代解剖學所稱的“肩解”,是指現代解剖學上的:

A.肩胛骨

B.肩關節

C.肩鎖關節

D.肩胛崗

E.肩峰

答案B

【82]“"現在稱作:

A.肩胛骨

B.恥骨聯合

C.翼點

D.頸靜脈切跡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83]"膂",相當于現代解剖學上的什么?

A.臀部肌肉群

B.肩部肌肉群

C.股部肌肉群

D.上臂肌肉群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提示膂,指脊柱兩旁的肌肉群。

[84]在古代解剖學中,海骨”指的是:

A.內躁

B.外踝

C.尺骨莖突

D.第七頸椎棘突

E.大趾內后側半圓骨

答案E

提示藪骨,又寫作核骨,指足第一跖趾內側的圓形突起,

即舟骨粗隆。

【經典腌穴各論】

【85】手太陽肺經在前臂部的支脈是從何穴處分出?

A.孔最

B.列缺

C.經渠

D.魚際

E.以上均不是

答案B

【86】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相當于哪個穴的部位?

A.上腕穴

B.中院穴

c.建里穴

D.下院穴

E.水分穴

答案B

提示《銅人胸穴針灸圖經》:中焦者,在胃中院。

[87]在下列經脈中,起于中焦的是?

A.任脈

B.督脈

C.沖脈

D.肺經

E.心經

答案D

【88】在十二經脈中,除......之外,均聯系到耳:

A.足陽明胃經

B.足少陽膽經

C.足太陽膀胱經

D.手少陽三焦經

E.手陽明大腸經

答案E

【89】六陽經中,除......外,均與目內眥或外目眥發生聯系:

A.手太陽

B.手少陽

C.手陽明

D.足陽明

E.足少陽

答案C

提示手陽明經從手走頭,止于鼻旁,與眼區不發生直接聯

系。

[90]以下除……外,均為手陽明大腸經循行所過之處。

A.前臂

B.上臂

C.食指內側

D.肘部內側

E.頸部

答案D

[91]下列經脈循行"挾鼻孔"的是:

A.任脈

B.足陽明經

c.手陽明經

D.督脈

E.沖脈

答案C

[92]足陽明胃經在足附部的支脈是從何穴處分出,行向足

太陰脾經?

A.解溪

B.沖陽

C.陷谷

D.內庭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93]足陽明胃經足附部的止脈止于:

A.大趾內間

B.大趾外間

C.次趾外間

D.中趾內間

E.以上均不是

答案A

[94]足陽明胃經”卻循頤后下廉"中的"頤"是指:

A.唇部

B.B部

C.下頷底與甲狀軟骨之間

D.口角后、腮之前

E.下頜骨體

答案D

[95]足陽明胃經在脛部的支脈"下廉三寸而別"。是指:

A.膝下三寸處分出

B.三里下三寸處分出

C.巨虛上廉下三寸處分別

D.巨虛下廉下三寸處分出

E.以上均不是

答案A

[96]足陽明胃經在脛部的支脈,下三廉三寸而別,下入:

A.大指間,出其端

B.中指內間

C.中指外間

D.次指內間

E.次指外間

答案C

【97】足陽明胃經循行"上耳前,過客主人","客主人"是

指:

A.頰車穴

B.下關穴

C.上關穴

D.耳門穴

E.聽宮穴

答案C

【98】以結喉為水平線,頸前部經脈排列(從前向后)順序

為:

A.任脈大腸經胃經小腸經

B.任脈胃經大腸經小腸經

C.任脈胃經小腸經大腸經

D.任脈大腸經小腸經胃經

E.任脈小腸經大腸經胃經

答案B

【99】腹部經脈由任脈向外排列的順序是:

A.任脈脾經腎經胃經

B.任脈腎經脾經胃經

C.任脈胃經脾經腎經

D.任脈胃經腎經脾經

E.任脈腎經胃經脾經

答案E

[100]十二經脈中分支最多的經脈是:

A.足太陽膀胱經

B.足陽明胃經

C.足少陽膽經

D.足厥陰膽經

E.手少陽三焦經

答案B

[101]足三陰經內踝上8寸以下的一段,其分布規律是:

A.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后

B.少陰在前厥陰在中太陰在后

C.厥陰在前少陰在中太陰在后

D.厥陰在前太陰在中少陰在后

E.太陰在前少陰在中厥陰在后

答案D

[102]下列足太陰脾經的循行路線,哪一條符合原文?

A.起于大趾內側端

B.上踝,循脛骨后

C.循股內前廉

D.入腹,屬脾絡胃

E.上挾咽,散舌本

答案D

[103]下列臟器,除......外,均與足少陰腎經循行發生聯

系。

A.肝臟

B.心臟

C.脾臟

D.肺臟

E.腎臟

答案C

[104]十二經中,“注心中”的經脈是:

A.手厥陰經

B.手少陰經

C.足太陰經

D.足少陰經

E.足厥陰經

答案C

[105]下列有關心經的循行錯誤的是:

A.出屬心

B.上挾咽

C.系目系

D.卻上肺

E.抵掌后銳骨之端

答案A

[106]在十二經脈中,絡心循咽,下膈抵胃的是那條經脈?

A.手陽明經

B.手太陰經

C.手太陽經

D.手少陽經

E.足少陽經

答案C

[107]下列有關手太陽小腸經的循行錯誤的是?

A.出既中

B.上頰

C.出耳上角

D.至目銳眥

E.至目內眥

答案C

[108]手太陽經循"出肘內側兩筋之間”的兩筋是指:

A.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

B.尺側腕屈肌腱與尺側腕伸肌腱

C.指掌長肌腱與模側腕屈肌腱

D.尺側腕屈肌腱與小指固有伸肌腱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提示兩筋是指肱骨內上踝與尺骨鷹嘴而言。故后世改為兩

骨。不能以筋腱理解。

[109]"入耳中"的經脈應是:

A.手陽明經

B.足陽明經

C.足太陽經

D.手太陽經

E.手陽明經絡脈

答案D

[110]下列經脈在眼區沒有穴位的是:

A.手太陽經

B.足太陽經

C.手少陽經

D.足少陽經

E.足陽明經

答案A

[111]下列經脈在耳、頰部沒有經脈的是:

A.足陽明經

B.足少陽經

C.手少陽經

D.足太陽經

E.手太陽經

答案D

[112]手太陽小腸經循行‘出踝中",是指出于:

A.肱骨內上踝

B.肱骨外上踝

C.尺骨鷹嘴

D.尺骨莖突

E.松骨莖突

答案D

[113]在足部與足太陽膀胱經相鄰的經脈是:

A.足陽明胃經

B.足少陽膽經

C.足厥陰肝經

D.足太陰脾經

E.足少陰腎經

答案B

[114]"從巔至耳上角”的經脈是:

A.足少陽膽經

B.足太陽膀胱經

C.督脈

D.足厥陰肝脈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115]足太陽膀胱經背部第二側線應位于:

A.脊柱錐體橫突外側緣

B.脊柱正中于肩胛骨內緣連線中點處

C.肩胛骨內緣垂直線上

D.家胛骨下角與脊柱正中連線中點處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116]”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的經脈是:

手太陰經

足少陰經

手太陽經

手厥陰經

手少陰經

答案B

[117]足少陰腎經從哪個穴位處"貫脊,屬腎,絡膀胱"?

A.長強

B.腰俞

C.腰陽關

D.命門

E.懸樞

答案A

[118]足少陰經"出然骨之下"的"然骨”是指:

A.趾骨

B.跖骨

C.趾跖關節

D.跖骨底

E.舟骨

答案E

[119]以下經脈中,除......外都經過肺:

A.手厥陰經

B.手少陰經

C.足厥陰經

D.足少陰經

E.手陽明經

答案A

[120]手厥陰心包經在何穴處分出支脈于手少陽三焦經相

銜接?

A.鄭門

B.間使

C.內關

D.大陵

E.勞宮

答案E

[121]足少陽膽經足附部支脈是從何穴處分出?

A.丘墟

B.足臨泣

C.地五會

D.俠溪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122]足少陰膽經足附部的支脈終止于:

A.足大趾內間

B.足大趾三毛

C.足大趾外間

D.足第四趾內間

E.足第四趾外間

答案B

[123]下列經脈中,"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的是:

A.足少陽經支脈

B.足太陽經支脈

C.手太陽經支脈

D.足厥陰經支脈

E.手陽明經支脈

答案A

[124]下列經脈中,除......外循行均經過“脊":

A.足少陰經

B.沖脈

C.陽維脈

D.督脈

E.足少陽經

答案E

[125]除……經以外,其他經脈都經過咽喉部為。

A.手太陽經脈

B.足少陰經脈

C.足陽明經脈

D.手陽明經脈

E.足厥陰經脈

答案D

[126]足厥陰肝經"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下文是:

A.環唇內

B.上入施穎、連目系

C.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

D.布脅肋

E.上注肺

答案E

[127]任脈起于中極之下,止于:

A.頤

B.人中

C.唇內

D.目

E.巔

答案D

提示《素問Y骨空論》:任脈者,起于中極之下,以上毛

際,循腹里,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

[128]不上頭的經脈是:

A.心肝

B.肝經

C.沖脈

D.陰維脈

E.陰蹺脈

答案D

[129]交會穴最多的經脈是:

A.足太陽

B.足少陽

C.足陽明

D.足太陰

E.足少陰

答案B

[130]下列有關經脈循行錯誤的有:

A.手太陽經絡心

B.脈沖上通于心

C.足少陰經絡心

D.足太陰經注于心

E.手少陰經出屬心經

答案B

[131]下列經脈中,除......經外,其循行均與胃腑發生聯

系:

A.手太陰經

B.足厥陰經

C.任脈

D.手太陰經

E.足太陰經

答案C

[132]下列經脈循行不經腹腔的是:

A.手太陰肺經

B.手厥陰心包經

C.手少陰心經

D.手少陽三焦經

E.以上都不對

答案

[133]下列經脈中,"鼾厥"是屬于哪經病候?

A.足陽明胃經

B.足少陽三焦經

c.足太陰脾經

D.足少陰腎經

E.足厥陰肝經

答案A

提示《靈柩Y經脈》:“胃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是為

肝厥。"

[134]在十二經脈病候中,主骨所生病的經脈是:

A.足少陰腎經

B.足太陽膀胱經

C.足少陽膽經

D.足厥陰肝經

E.足太陰脾經

答案C

提示《靈柩Y經脈》:“膽足少陽之脈……主骨所生病”。

[135]"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的病候屬于:

A.膽經

B.胃經

C.小腸經

D.腎經

E.膀胱經

答案E

[136]在經脈病候中,手少陽三焦經主:

A.津所生病

B.腋所生病

C.筋所生病

D.股所生病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提示《靈柩Y經脈》:三焦手少陽之脈......是主氣所生病

II

O

[137]手太陰、手少陰兩經在足動所生病中都有一個共同

的癥狀是:

A.缺盆中痛

B.目黃

C.隘干

D.煩心

E.臂厥

答案E

[138]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腳穴主治的共同特點

是:

A.主治脅肋病

B.主治肩胛骨

C.主治神志病

D.主治耳病

E.主治口齒病

答案D

[139]在是動所生病中,手太陽、手少陽兩經的共同癥候

是:

A.目黃

B.目銳眥痛

C.隘腫痛

D.耳鳴耳聾

E.頰痛

答案C

[140]大腸經、小腸經、心經、三經是所生病的共同病候

是:

A.喉痹

B.隘腫

C.腋腫

D.目黃

E.面赤

答案D

B型題

A.周代

B.春秋

C.戰國

D.隋唐

[141]一般認為馬王堆出土帛書的成書年代是:

[142]一般認為《針經》的成書年代是:

[143]一般認為《太素》的成書年代是:

答案[141]A[142]C

[143]E

A.《銅人腌穴針灸圖經》

B.《針灸甲乙經》

C.《十四經發揮》

D.《針灸大全》

E.《針灸集成》

[144]皇甫謐編著:

[145]楊繼周編著:

[146]王維一編撰:

[147]廖潤鴻編著:

答案【144]B[145]D

[146]A[147]E

A.扁鵲

B.醫緩

C.孫思邈

D.淳于意

E.葛洪

[148]最早書寫針灸診籍的醫家是:

[149]最早用“一夫法”量取學位的醫家是:

[150]最早提出阿是穴的醫家是:

答案[148]D[149]E

[150]C

提示淳于意治療疾病都書寫診籍,事見《史記Y扁鵲倉公

列傳》。葛洪的《肘后備急方》最早記載一夫法。提出阿是

穴的醫家是孫思邈。

A."......出于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后,……上貫肝膈,入肺

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B."......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上貫肘,循月需外,

上肩,……入缺盆,不膻中,散絡心包,下膈……”

C."……上循足附上廉,……上胴內廉,循股陰,入毛中,

過陰器,抵小腹,……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后,上入

施穎,連目系……"

D."……上抵頭角,下耳后,……其支者,從而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后。……其直者,下腋,循胸,過季脅,

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厭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

E."......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

廉,入肘外廉,上月需外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上,下入缺

盆……"

[151]足少陽膽經脈循行是:

[152]手陽明大腸經脈循行是:

[153]足少陰腎經脈循行是:

答案[151]D[152]E

[153]A

A.陰經別絡于陽經,陽經別絡于陰經

B.陽經別絡于陽經,陰經別絡于陰經

C.散布于胸脅

D.別走腹部,溝通腹部經氣

E.別散于頭部,溝通背部經氣

[154]十二經絡脈的分布特點:

【155]脾之大絡的分布特點:

答案[154]A[155]C

A.手陽明大腸經

B.手少陽三焦經

C.足太陽膀胱經

D.足陽明胃經

E.手太陽小腸經

[156]"至耳上角”的經脈是:

[157]進入上齒的經脈是:

答案[156]C[157]D

A.手少陰

B.手少陽

C.足少陰

D.足厥陰

E.任脈

[158]“環唇內”的經脈是:

[159]"系耳后,直上”的經脈是:

[160]"上出額"經脈是:

答案[158]D[159]B

[160]D

A.橫出腋下一段

B.下出腋下一段

C.上抵腋下一段

D.出淵腋下三寸一段

E.下腋循胸一段

[161]手太陰經循行有:

[162]手少陰經循行有:

[163]手厥陰經循行有:

答案[161]A[162]B

[163]C

A.手少陰心經

B.手陽明大腸經

C.足厥陰肝經

D.足太陽脾經

E.足少陰腎經

[164]經脈循行"上入亢頁顆"者是:

[165]經脈循行于“喉嚨"者是:

答案【164]C[165]E

提示《靈柩Y經脈》:“肝足厥陰之脈……循喉嚨之后,上

入施穎……","腎足少陰之脈……入肺中,循喉嚨……"o

A."上抵頭角"

B."上肩"

C."連目系"

D."下交承槳"

E.“交肩上"

[166]足陽明經的循行中有:

[167]手太陽經的循行中有:

[168]手陽明經的循行中有:

答案[166]D[167]E

[168]B

A.足陽明胃經

B.手太陽小腸經

C.足太陽膀胱經

D.手少陽三焦經

E.足少陽膽經

[169]在耳區沒有經穴的經脈是:

[170]在眼區沒有經穴的經脈是:

答案【169]C[170]B

A.手太陽經

B.手少陽經

C.足太陽經

D.足少陽經

E.足陽明經

[171]脈循行"抵胃”的是:

[172]脈循行"以屈下頰至出頁”的是:

[173]脈循行"別頰上出頁抵鼻”的是:

答案[171]A[172]B

[173]A

A.兩條

B.三條

C.四條

D.五條

E.不是交會穴

[174]在水溝交會穴的經脈有:

[175]在長強交會穴的經脈有:

[176]在關元交會穴的經脈有:

[177]在中極交會穴的經脈有:

答案[174]A[175]B

[176]C[177]C

A.足少陽膽經

B.足厥陰肝經

C.足陽明胃經

D.足太陰脾經

E.任脈

[178]在經脈循行中,有兩條支脈的是:

[179]在經脈循行中,有三條支脈的是:

[180]在經脈循行中,有四條支脈的是:

[181]在經脈循行中,有一條支脈的是:

答案【178]B[179]A

[180]C[181]D

A.足陽明經

B.任脈

C.督脈

D.沖脈

E.足太陰經

[182]被稱作"陰脈之海”的經脈是:

[183]被稱作血海”的經脈是:

[184]被稱作“十二經之海”的經脈是:

[185]被稱作"水谷之海”的經脈是:

[186]被稱作"五臟六腑之海”的經脈是:

答案[182]B[183]D

[184]D[185]A[186]D

A.起于足根內側,隨足少陰上行,聯系目內眥

B.起于足根外測,伴足太陽上行,聯系目外眥

C.起于足根外測,隨足少陽上行,聯系目外眥

D.起于足根外測,伴足太陽上行,聯系目內眥

E.起于足根內側,隨足少陰上行,聯系目外眥

[187]陰蹺脈的分布部位大致是:

[188]陽蹺脈的分布部位大致是:

答案【187]A[188]D

A.全部大致

B.大體一致

C.大半不一致

D.不大一致

E.全部不一致

[189]循經感傳與代經絡路線相比,在頭部:

[190]循經感傳與代經絡路線相比,在胸腹部:

[191]循經感傳與代經絡路線相比,在四肢部:

答案【189]C[190]D

[191]B

C型題

經絡腌穴

A.《陰陽十一脈灸經》

B.《足臂十一灸經》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192]C[193]D

提示馬三堆出土的《足臂十二脈灸經》、《陰陽石脈灸經》

是現在人定名的,原來沒有正式書名。這兩本書都是記載經

脈的專著,并非論灸之作。

A.用歌賦體載著書立說

B.重視按時間取穴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194]金代何若愚

[195]元代竇漢卿

答案【194]C[195]C

A.A穴

B.經絡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196]針灸是通過什么作用來調動人體內在抗病能力,調

節機體恤時狀態,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97]運行氣血的通路是:

[196]C[197]B

A.經脈的運動功能

B.經脈中的營養物質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198]經氣的含義包括:

[199]經隧的含義包括:

答案【198]C[199]D

提示經隧是經絡的通道,或即經脈。

A.有濡養臟腑的作用

B.有聯絡筋肉、骨骼,保持運動功能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00]十二經別具有:

[201]十二經筋具有:

答案[200]A[201]B

A.陽經是陽明在,少陽在中(側),太陽在后。

B.陰經是太陰在前,闕陰在中(側入少陰在后。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02]十二經脈在四肢部的分布規律是:

[203]十二經脈在頭身部的分布規律是:

答案[202]C[203]A

A.角(頭部)

B.賁(胸部)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04]手三陰經筋結于:

[205]手三陽經筋結于:

答案【204]B[205]A

A.禺合現象

B.結局現象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06]十二經別循行分布的特點是:

[207]十二經筋循行分布的特點是:

答案【206]A[207]B

A.聯絡臟腑肢體

B.運行氣血濡養全身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08]十二經脈的主要作用是:

[209]十二皮部的主要作用是:

答案【208]C[209]D

A.行于體表,不入內臟。

B.軍從四肢走向頭身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10]十二經筋的循行特點是:

[211]十二經筋的循行特點是:

答案[210]C[211]B

A.下齒中

B.上齒中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12]手陽明經行經:

[213]足陽明經行經:

答案[212]A[213]B

A.心

B.肺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14]足太陰脾經的循行聯系到:

[215]足少陰腎經的循行聯系到:

答案[214]A[215]C

A."循喉嚨"

B.“入缺盆”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16]足少陽膽經

[217]足陽明胃經

[218]足厥陰肝經

答案[217]B[218]C

[219]A

A.循咽

B.挾胃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20]足少陽

[221]手太陽

[222]足厥陰

答案【220】D【221】A

[222]B

A.目銳眥

B.客主人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23】足陽明胃經在頭部循行經過:

【224】足少陽膽經在頭部循行經過:

A.巔頂

B.目(系)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25]膀胱經向上行至:

[226]肝經向上行至:

【227】任脈向上行至:

答案【225]A[226]C

[227]B

A.連系"目系"

B."循喉嚨"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28】手少陰心經之循行:

[229]足厥陰肝經之循行:

答案【228]A[229]C

A.手、足陽明經

B.手、足少陽經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30]經脈循行經過缺盆的是:

[231]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的經脈是:

答案[230]C[231]D

提示手陽明,少陽,由手走頭,足陽明、少陽,由手走足,

經脈循行均行經缺盆,故答Q"挾脊抵腰中,入循膂"一

段位于背部,非手足少陽所過。

A.額、巔

B.龍頁穎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32】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經過:

【233】足厥陰肝經循行經過:

答案[232]A[233]C

提示足太陽膀胱經,"上顆,交巔"。足厥陰肝經"上出額,

與督脈會于巔";"上入施穎",故答Q

A.耳后,進入耳中。

B.目外眥,卻入耳中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34]手太陽小腸經行經

[235]足少陽膽經行經

答案[234]B[235]A

A.至目銳眥

B.入耳中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36]手太陽經脈

[237]手少陽經脈

答案[236]C[237]C

A.人中

B.鼻旁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38】足陽明經行經

[239]手陽明經行經

答案[238]B[239]C

A.行經會陰穴

B.出于氣沖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40]帶脈的循行是:

【241】沖脈的循行是:

[242]督脈的循行是:

【243】任脈的循行是:

答案[240]D[241]C

[242]A[243]A

A.起于胞中

B.行于脊里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44】任脈的循行

【245】沖脈的循行

【246】督脈的循行

[247]帶脈的循行

答案【244]C[245]C

[246]C[247]D

提示:《靈柩Y五音五味》:"沖脈、任脈皆起于胞中,行于

背(《甲乙》

作"脊")里,為經脈之海"。"《奇經八脈》:……起于腎下

胞中"。

A.主一身之陰氣,有妊養作用。

B.治胎產經帶諸病。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48】任脈的作用

【249】督脈的作用

答案[248]C[249]D

提示任脈行于腹、胸,總任一身之陰,為陰脈之海。凡婦

女之經、帶、胎、產均與之于關。督脈行于脊背,總督一身

之陽,為陽脈之海,故而題分別解為C和D。

A.腰脊痛引睪丸

B.目黃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50]手太陽小腸經病候有:

[251]手少陰經病候有:

答案[250]C[251]B

A.胃痛腹脹

B.黃疸便秘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52】足陽明胃經病候有:

【253】足太陽脾經病候有:

答案[252]A[253]C

A.臂厥

B.掌中熱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54】手太陰肺經的經脈病候中有:

【255】手少陰心經的經脈病候中有:

答案【254]C[255]C

A.惡寒發熱

B.腰疼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56]陰維脈的病候中有:

[257]陰蹺脈的病候中有:

答案[256]C[257]D

A.心痛

B.不眠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258】陰蹺脈的病候有:

【259】陰維脈的病候有:

答案【258】D【259】A

K型題

經絡胸穴

【經絡腌穴總論】

[260]長沙馬王堆出土,周代編寫的醫書中,載有經脈內

容的文獻是:

①《臟腑十一脈灸經》

②《陰陽十一脈灸經》

③《手足十一脈灸經》

④《足臂十一脈灸經》

答案C

[261]以下書籍中,標志我國針灸醫學總結的是:

①《針經》(《靈灸經》)

②《針灸甲乙經》

③《素問》

④《明堂圖》

答案C

【262】經絡學說形成的基礎主要是:

①對腌穴主治作用的認識

②對針刺感應情況的認識

③對人體解剖學的認識

④對陰陽五行學說的認識

答案E

[263]經絡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

①溝通內外,聯系肢體

②運行氣血,營養周身

③抗御外邪,保衛機體

④反應病候,傳注病邪

答案A

提示反應病候,傳注病邪是病理反應,不是生理功能。

[264]所謂“正經",在針灸學中是指:

①十四經脈

②本經

③外經

④手、足三陰、三陽經

答案C

[265]十二經脈循行的規律是:

①手三陰從胸走手

②手三陽從手走頭

③足三陽從頭走足

④足三陰從足走胸

答案E

[266]經脈的分布規律是:

①縱行的

②橫出的

③深不可見

④淺而常見

答案B

[267]在十Y五絡脈中,督脈的絡脈循行:

①散布于頭部

②別走足太陽膀胱經

③溝通與背部的經氣

④別絡與任脈

答案A

【268】十二經筋的主要作用是聯結:

①肌肉

②筋膜

③骨骼

④臟腑

答案A

[269]十二經脈交接的部位:

①陽經與陰經在四肢末端銜接

②手足同名的陽經在頭面部相接

③陽經與陰經在胸部相接

④陽經與陰經在頸項部相接

答案A

[270]下列各組經脈,按順序流注正確的是:

①肝經膽經三焦經

②胃經脾經心包經

③腎經肺經大腸經

④大腸經胃經脾經

答案D

[271]胸部是哪些經脈交接的部位

①陽經與陰經

②陽經與陽經

③陰經與陽經

④陰經與陰經

答案D

【272】十四經的特點是:

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線和病候

②是辯證歸經和循行取穴的基礎

③有專屬腌穴與主治

④與相關臟腑有相互屬絡的關系

答案A

【273】下列經脈與督脈發生交會聯系者有:

①手厥陰心包經

②足少陰腎經

③足太陰脾經

④足厥陰肝經

答案C

【274】沖脈的功能有:

①滲諸陽

②滲三陰

③灌諸精

④注諸絡

答案E

提示《靈柩Y逆順肥瘦》:夫沖脈者……其上者,出于施顆,

滲諸陽,灌諸精;……其下者,并與少陰之經,滲三陰;

《靈柩Y動輸》:沖脈者......注諸絡以溫組脛。

【275]奇經八脈中的沖脈又稱作:

①氣海

②血海

③陰脈之海

④十二經之海

答案C

[276]"血海”這一名詞,是:

①指沖脈

②指任脈

③指穴名

④指脾經

答案B

[277]下列經脈循行與足少陰腎經并行者有:

①任脈

②胃經

③脾經

④沖脈

答案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