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陜西省2024屆高考模擬預測卷歷史試題三、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要求的。1.7世紀法蘭克王國的一位農民立下一份契約“立字人某某,謹致崇高莊嚴之某某大人閣下:如眾所周知,我因衣食缺乏,無以為生,請求大人本篤信上帝之虔誠,與慈愛為懷之善心,準許我委身于大人監護之下,我已如此做了。以后您必須供給我衣食,予我以幫助與救濟,我將盡我的力量為您服務,不負您的救援與保護。”據此可知()A.自由農對莊園領主的過分依賴 B.封臣必須向其封君宣誓效忠C.基督教在莊園中地位無足輕重 D.自由農因生計所迫淪為農奴〖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7世紀法蘭克王國。根據材料可知,該農民“衣食缺乏,無以為生”,表明其應該是失去土地。“請求大人本篤信上帝之虔誠,與慈愛為懷之善心,準許我委身于大人監護之下”表明其依附于封建領主。因此,該農民屬于自由農因生計所迫淪為農奴,D項正確;材料表明自由農因生計所迫淪為農奴,“自由農對莊園領主的過分依賴”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中的農民因生計所迫淪為農奴,而不是封臣,排除B項;材料表明自由農因生計所迫淪為農奴,未體現基督教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2.1791年的美國憲法修正案,具體列舉了1787年憲法正文中沒有明確的權利,其主要原則是“政府對個來說并不是一條只能在人們家門口看家的狗,而是人們追求自身自由與幸福生活的好管家。政府不能事先告訴媒體應該說什么,也不能在媒體和公眾發表言論后把其打入牢房,更不能強迫某人發表他不相信的言論”。由此可見,該修正案()A.注重維護少數精英階層的利益 B.凸顯分權與制衡原則的可行性C.體現出保護個體權利的合理性 D.主張建立絕對強大的聯邦政府〖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91年的美國。根據“政府不能事先告訴媒體應該說什么,也不能在媒體和公眾發表言論后把其打入牢房,更不能強迫某人發表他不相信的言論”可知,1791年美國的憲法修正案對于媒體和公民個人的權利做出了更為明確具體的規定,所以這一修正案的頒布體現出保護個體權利的合理性,C項正確;這一修正案并不是在維護少數精英階層的利益,也不是要主張建立絕對強大的聯邦政府,排除A項和D項;材料內容體現的是對媒體和公眾權利的規定,沒有凸顯分權與制衡的原則,排除B項。故選C項。3.人類基因組計劃由美國科學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1990年正式啟動。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由此可見,新科技革命的顯著特征是()A.產業化 B.國際化 C.市場化 D.智能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世界)。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人類基因組計劃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科學家共同參與”,體現出新科技革命具有國際化特征,B項正確;新科技革命與國民經濟發展、市場和技術開發等方面的關聯即產業化、市場化和智能化等特征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4.有學者說:“當今世界,主要大國的跨國公司,如中國華為、英國特易購以自身為焦點,向其他國家設立分支機構。如同天上星星,個個都是光源,一束束光芒射向其他星星。”這個學者()A.主張世界經濟發展需要協同性 B.認為跨國公司正在推動多極化C.肯定經濟區域集團化的重要性 D.看到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兼容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據材料“主要大國的跨國公司……以自身為焦點,向其他國家設立分支機構。如同天上星星,個個都是光源”可知,這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各國的跨國公司同時存在,同時互相之間的影響增強,體現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兼容性,D項正確;材料主要反映各大國跨國公司的兼容,沒有體現各大國跨國公司之間的協同,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各大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上的共存和互相影響,沒有涉及多極化,排除B項;跨國公司并非經濟區域集團化的表現,排除C項。故選D項。5.如表是《海寧州志稿》中記載的關于1840年前至1858年廣州和上海生絲年出口量(單位:包)的變化情況。對此解讀正確的是()年份廣州上海1840年前約896001845年678764331846年3554151921851年2409206311853年4577583191858年*85970A.傳統觀念阻礙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B.鴉片戰爭推動了中國外貿中心的轉移C.中國成為西方國家主要原料產地 D.傳統經濟結構在西方沖擊下發生變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的中國。根據表格信息可知,1840年前到1858年,上海出口貿易量迅速增長,廣州貿易貨值不斷下降,說明上海的外貿優勢地位逐漸凸顯。結合所學知識,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實行一口通商,廣州在外貿中處于壟斷地位,鴉片戰爭后,《南京條約》開放五處通商口岸,而上海的沿江沿海的區位優勢獨特,逐漸成為新的外貿中心,B項正確。材料不能反映“傳統觀念”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未將中國和其他地區進行對比,不能說明中國是“主要原料產地”,排除C項。中國傳統經濟結構變動的表現是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洋務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出現,材料未體現該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6.如果以1963年全國省會城市人口規模增長率為100.0,到1978年全國省會城市人口規模增長率平均達150.44,而同期的成都、貴陽、昆明、西安、蘭州、西寧、銀川、太原的城市人口規模增長率平均達268.54。到1980年,貴陽、昆明、蘭州都已經發展成為1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A.三線建設的開展 B.城鎮化發展迅速C.改革開放的深入 D.西部開發的推進〖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3年至1980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三線建設事20世紀60~70年代中國以加強國防為中心的戰略大后方建設,是國防建設和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線建設的實施為增強我國國防實力,改善生產力布局以及中國中西部地區工業化做出了極大貢獻,也促進了西部地區人口的增長,A項正確;西部地區人口增長速度較快,主要是因為三線建設的開展,B項不屬于原因,排除B項;西部地區人口增長速度較快,主要是因為三線建設的開展,而改革開放促進了東部地區人口增長,排除C項;西部地區人口增長速度較快,主要是因為三線建設的開展,D項不屬于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A項。7.2020年5月,我國外交部長王毅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的外交政策,建立在五千年優秀文明的傳統之上……對于蓄意的中傷,我們一定會作出有力回擊,堅決捍衛國家的榮譽和民族尊嚴。對于無端的抹黑,我們一定會擺明事實真相,堅決維護公平正義和人類良知。”這表明()A.中國開始主導世界新秩序 B.國力提升增強了外交自信C.國際形勢對中國十分不利 D.睦鄰友好是中國外交宗旨〖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20年的中國。根據“對于蓄意的中傷,我們一定會作出有力回擊,堅決捍衛國家的榮譽和民族尊嚴。對于無端的抹黑,我們一定會擺明事實真相,堅決維護公平正義和人類良知”可知,中國在對外交往中展示了較為強硬的態度,而中國在2020年能夠展現出這種強硬的態度主要是源于中國國家實力的增強,B項正確;中國尚未開始主導世界新秩序,排除A項;材料展現的是中國的外交態度,并沒有說明國際形勢對中國的影響和中國的外交宗旨,排除CD項。故選B項。8.在古希臘學校,體操意在使學生有強壯的體格,以適應未來勞動和作戰的需要;詩歌承載著希臘人的文化理想,傳達著關于城邦、道德、友誼、愛情和生活的觀念。這反映出古希臘教育()A.推動希臘人文精神的產生 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礎C.強化了公民對城邦的認同 D.激發了公民參政積極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古代(希臘)。據材料“體操意在使學生有強壯的體格,以適應未來勞動和作戰的需要……傳達著關于城邦、道德、友誼、愛情和生活的觀念”可知,古希臘學校,教授體操,為了強壯體格;教授詩歌,為了培養城邦文化理想,這些都有利于強化公民對城邦的認同,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公民對城邦的認同,并未提及對人文精神的影響,排除A項;教育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基礎,排除B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其對公民參政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9.如圖為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霸國墓地出土的山簋上的銘文。這可以用來佐證周代()A.祭祀活動頗為頻繁 B.以宗法制維系統治C.實行嚴格的分封制 D.王室重視鹽業生產〖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周(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銘文大意為井叔來霸國辨定鹽鹵的種類和等級,嘉獎霸伯并命其征伐(守護鹽源)。霸國感恩戴德,鑄寶簋記錄此事并傳于后人,說明周天子近臣為鹽務問題親自來到霸國,代天子嘉勉霸伯,可見周王室對鹽業生產相當重視,D項正確。祭祀活動“頻繁”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題干中沒有以宗法制維系統治的信息,排除B項;“嚴格”的分封制在題干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
10.1975年在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士的竹簡,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條文和相關解釋。其中有關于官營手工業管理的《工律》、工阮勞動定額的《工人程》、工匠勞動調度的《均工律》、考核工匠的《佚名律》,“工有不當,必行其罪,必究其情”。這些法律法規()A.反映了秦的暴政延伸到手工業部門 B.提高了工匠們生產活動的積極性C.表明秦創立了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 D.規范了生產經營活動和組織管理〖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據材料“其中有關于官營手工業管理的《工律》、工阮勞動定額的《工人程》、工匠勞動調度的《均工律》、考核工匠的《佚名律》,‘工有不當,必行其罪,必究其情’”可知,秦簡中有關手工業生產經營活動和組織管理方面的法律,通過法律法規規范了手工業生產經營活動和組織管理,D項正確。材料未反映了秦的暴政,排除A項;工匠的生產積極性不能因此得到提高,排除B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完備的法律體系,排除C項。故選D項。11.唐朝前期,戶籍多記有“計布若干”“計麻若干”“計租若干”(各寫一行),不計戶等只計課否,一人一行、男姓在前;而唐開元年間(713~741年)戶籍中,只保留“計租若干”或全部略去,戶等、課否均錄,且不再采用一人一行的錄入方式。這一變化反映出()A.政府賦稅征收范圍得以擴大 B.賦役征收種類發生變化C.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已崩潰 D.戶籍的財政性功能削弱〖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的中國。據材料唐朝初期的戶籍格式,分別記有“布”“麻”“租”若干,且“不計戶等”“一人一行、男姓在前”,這反映出建立在均田制基礎上的租庸調制,賦稅的主要征收標準是人丁,而伴隨著均田制(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的逐漸崩潰,租庸調制也難以維系,因此賦役制度出現了不再以人頭為主要標準,而是以土地、資產為主要征收標準的發展趨勢,且征收種類變少了,B項正確;結合所學,材料不涉及賦稅征收范圍是否發生了變化,排除A項;713年至741年均田制尚處于逐漸崩潰過程中,排除C項;品評戶等說明戶籍仍是賦稅征收的重要工具,排除D項。故選B項。12.順治元年,清廷仿照明制設四譯館,負責少數民族和周邊屬國文書的翻譯事宜;康熙四十七年,清廷又在北京設立了內閣俄羅斯文館,來為清政府培養通曉俄語的翻譯人才;至雍正年間,負責培養拉丁文翻譯人才的西洋館正式成立。這些措施()A.促進中外文化之間的交流 B.源于對西學東漸的文化回應C.反映閉關鎖國政策的松動 D.體現天朝上國下的文化自守〖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關鍵詞,可知這是影響題、原因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順治元年,清廷仿照明制設四譯館,負責少數民族和周邊屬國文書的翻譯事宜;康熙四十七年,清廷又在北京設立了內閣俄羅斯文館,來為清政府培養通曉俄語的翻譯人才;至雍正年間,負責培養拉丁文翻譯人才的西洋館正式成立。”可知,清朝統治者,從設四譯館、內閣俄羅斯文館,再到西洋館,說明中國對外學習的程度不斷深入,促進中外文化之間的交流,A項正確;清政府設立四譯館、內閣俄羅斯文館、西洋館,其緣由是維護其封建統治,排除B項;閉關鎖國政策,開始于乾隆時期,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對外學習,而非文化自守,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3.世界貿易的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轉型和進步,閱讀材料完成以下問題。材料一(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團體,在任何時候都是以倫敦公司和印度總督的名義在印度群島進行貿易.他們以及其后繼者在法律上都有權擁有、購買、接受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權、自由、管轄權、特許經營權以及任何種類的財產繼承權……享有完全獨占東印度貿易的自由和特權,可以自由在東印度公司的所有島嶼、港口、城市、城鎮進行貿易。總督及其代理人有權制定合理的法律。——摘譯自《伊麗莎白女王授予東印度公司的特許證》(1600年12月31日)材料二1870年、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占比年份國家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1870年22%8%13%10%—1913年15%11%13%8%4%——【德】庫欽斯基著,陳東旭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史研究》材料三(1)據材料一,概括英國東印度公司“特權”的主要表現。闡述其性質。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產生的歷史背景。(2)材料二的表中數據反映了什么問題;對國際格局產生了什么影響?(3)根據材料三圖表,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初國際貿易的新變化。結合以上材料概述世界市場和商業貿易之間的關系。〖答案〗(1)表現:政治上:具有國家職能(制定法律;購買保留土地);經濟上:壟斷貿易;軍事上:成為殖民擴張機構。性質:具有部分國家職能、對東方進行殖民掠奪和壟斷對外貿易的商業公司。背景:世界市場雛形出現;殖民爭奪激烈;解決遠洋貿易資金籌措、經營的的困難。(2)問題: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影響:導致資本主義列強之間矛盾加劇,最終導致一戰的爆發。(3)新變化:商品輸出為主到資本輸出為主;貿易中心從局部中心到全球多中心新格局;殖民體系形成,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任答兩點)關系:相互促進,或者回答方式,表現言之有理得分。〖解析〗【小問1】本題屬于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新航路開辟后(英國)。第一小問表現,根據材料一中“總督及其代理人有權制定合理的法律”“擁有、購買、接受和保留土地租金”可知東印度公司具有國家職能(制定法律、購買保留土地);根據材料一“享有完全獨占東印度貿易的自由和特權”可知從事壟斷貿易;根據材料一“自由管轄權、特許經營權以及任何種類的財產繼承權”可知是殖民擴張機構。第二小問性質,根據材料一中“(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團體”“以倫敦公司和印度總督的名義在印度群島進行貿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印度公司是軍事政治經濟合作集團的殖民地組織,它從自己的政府那里獲得獨家貿易權,擁有軍隊,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機構,對殖民地進行殘酷的政治統治和經濟掠奪,以販賣奴隸和毒品,它具有部分國家職能,是對東方進行殖民掠奪和壟斷對外貿易的商業公司。第三小問背景,根據材料一及其出自“(1600年12月31日)《伊麗莎白女王授予東印度公司的特許證》”,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政治、國際關系等方面分析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雛形出現,西歐各國殖民爭奪激烈,為解決遠洋貿易資金籌措、經營的的困難,英王授權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小問2】本題屬于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問問題,通過觀察表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70年時期,英國在世界貿易中占比最多,美國較少,至1913年時期,美國迅速發展,在世界貿易中的占比增至11%,英國發展較緩,列強在世界貿易中的變化反映出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第二小問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加劇了資本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隨著各國之間軍備競賽的劇烈,最終導致一戰的爆發。【小問3】本題屬于對比類、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20世紀初世界。第一小問新變化,通過觀察材料三中的地圖及注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初,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西方列強加緊了對亞非拉地區的經濟侵略,列強的國際貿易由商品輸出為主到資本輸出為主,給亞非拉地區帶來空前嚴重的災難;西方列強的侵略客觀上加強了各國之間的聯系,因此20世紀初的貿易中心從局部中心到全球多中心,世界殖民體系確立,也標志著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第二小問關系: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市場和商業貿易相互聯系,彼此影響,兩者密切關聯。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愛德華.卡爾批評李凱爾特將歷史中的特殊與一般完全對立,他說:“語言的運用本身使得歷史學家就像科學家一樣,要從事于概括。伯羅奔尼撒戰爭跟第二次世界大戰截然不同,而兩者又都是獨特的。可是歷史學家卻管兩者都叫戰爭。”翻翻我們的歷史著述,不是充滿著諸如“皇帝”“農民”“戰爭”“革命”之類的概括用語嗎?——摘編自張耕華《歷史學中典型性研究的類型及其限度》請任選一個能概括一類歷史現象的“概念”,并結合史實論述其特殊性與一般性。(要求:不能選擇材料中已有的概念;史實準確,表達清晰,史論結合,邏輯性強。)〖答案〗示例:選擇“改革”“改革”通常指對舊有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作局部或全面變革以適應新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改革往往具有進步意義。例如秦國商鞅變法、明朝張居正改革以及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等。同時,改革也有特殊性。例如清末新政,雖在形式上采取了適應近代化發展的改革措施,但最終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專制統治,也未能挽救清朝滅亡的命運。這說明,改革不必然具有進步性。總之,要尊重歷史事物的復雜性,避免簡單理解和運用歷史概念。〖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本題是開放性試題,沒有固定〖答案〗。根據“伯羅奔尼撒戰爭跟第二次世界大戰截然不同,而兩者又都是獨特的。可是歷史學家卻管兩者都叫戰爭。翻翻我們的歷史著述,不是充滿著諸如‘皇帝’‘農民’‘戰爭’‘革命’之類的概括用語嗎?”等信息,并結合史學研究方法的相關史實可知,愛德華·卡爾認為歷史現象是特殊性與一般性的統一,任選一個歷史現象進行闡述即可。如選擇改革,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改革”通常指對舊有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作局部或全面變革以適應新的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改革往往具有進步意義。例如秦國商鞅變法、明朝張居正改革以及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等。同時,改革也有特殊性。例如清末新政,雖在形式上采取了適應近代化發展的改革措施,但最終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專制統治,也未能挽救清朝滅亡的命運。這說明,改革不必然具有進步性。總之,要尊重歷史事物的復雜性,避免簡單理解和運用歷史概念。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時期民族關系不是強調血統與種族之差異,而是以文化禮儀作為華夷區分的標準,實際上反映了華夏文明的發展中融合了眾多其他種族或部族。如秦,本為西戎,最終統一六國,建立我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此后,“華夷觀”逐步形成一套中國化的民族思想:強調四周民族與華夏的不同,凡文化習俗不同者,皆目為夷狄。第二、夷夏之防。游牧民族進入中原,既威脅中原王朝的統治,也會給中原農耕經濟造成破壞。因此防止少數民族沖擊中原便成為歷代處理民族關系的一個基本原則。第三,用夏變夷。統治者將經濟文化上的先進落后關系指稱為文化上的尊卑關系,把少數民族內附稱為“歸化”或“內化”。——摘編自霍維洮、馬艾《經濟、文化、制度三維向度中的古代多元一體民族關系格局》材料二在近代中國,嚴復、梁啟超、孫中山等政治精英將西方經典民族形成理論中國化,提出“保國保種”“愛國愛種”的思想意識。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宣布“五族共和”,在民族與國家關系上,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后來孫中山制定了22行省外加內外蒙古、西藏、青海聯合建國方案;中共制定了由“民族自決”“聯邦制”發展到“民族區域自治”的建國方案。在中國各民族的前途問題上,孫中山提出過“振興中華”的目標;中共制定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綱領。中華民族獨立與國家富強是中共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上述民族政策,致力于維護國家和中華民族整體性的意圖充分顯現,中華民族獨立和建立主權國家伴隨著中華民族“自覺”的歷史進程。——摘編自趙剛《民族政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建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華夷觀”民族關系思想的積極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過程中所呈現的特點。〖答案〗(1)一定程度突破血緣的隔閡,促進祖國疆域的拓展;有助于中原農耕文明的安全和發展;多元一體,擴大中原文化影響,促進民族交融,促進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2)特征:西方民族理論和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相融合;政治精英探索和歷屆政府民族政策共同推動;中華民族意識形成與民族民主革命相交織;民族關系理論完善與民族復興相促進。〖解析〗【小問1】積極影響: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一“民族關系不是強調血統與種族之差異,而是以文化禮儀作為華夷區分的標準”可分析出一定程度突破血緣的隔閡,促進祖國疆域的拓展;根據材料一“會給中原農耕經濟造成破壞。因此防止少數民族沖擊中原便成為歷代處理民族關系的一個基本原則”可分析出有助于中原農耕文明的安全和發展;結合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可分析出多元一體,擴大中原文化影響,促進民族交融,促進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小問2】特點: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二“嚴復、梁啟超、孫中山等政治精英將西方經典民族形成理論中國化”可分析出西方民族理論和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相融合;根據材料二“孫中山宣布“五族共和”,在民族與國家關系上,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可分析出政治精英探索和歷屆政府民族政策共同推動;根據材料二“中華民族獨立與國家富強是中共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可分析出中華民族意識形成與民族民主革命相交織,民族關系理論完善與民族復興相促進。陜西省2024屆高考模擬預測卷歷史試題三、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要求的。1.7世紀法蘭克王國的一位農民立下一份契約“立字人某某,謹致崇高莊嚴之某某大人閣下:如眾所周知,我因衣食缺乏,無以為生,請求大人本篤信上帝之虔誠,與慈愛為懷之善心,準許我委身于大人監護之下,我已如此做了。以后您必須供給我衣食,予我以幫助與救濟,我將盡我的力量為您服務,不負您的救援與保護。”據此可知()A.自由農對莊園領主的過分依賴 B.封臣必須向其封君宣誓效忠C.基督教在莊園中地位無足輕重 D.自由農因生計所迫淪為農奴〖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7世紀法蘭克王國。根據材料可知,該農民“衣食缺乏,無以為生”,表明其應該是失去土地。“請求大人本篤信上帝之虔誠,與慈愛為懷之善心,準許我委身于大人監護之下”表明其依附于封建領主。因此,該農民屬于自由農因生計所迫淪為農奴,D項正確;材料表明自由農因生計所迫淪為農奴,“自由農對莊園領主的過分依賴”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中的農民因生計所迫淪為農奴,而不是封臣,排除B項;材料表明自由農因生計所迫淪為農奴,未體現基督教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2.1791年的美國憲法修正案,具體列舉了1787年憲法正文中沒有明確的權利,其主要原則是“政府對個來說并不是一條只能在人們家門口看家的狗,而是人們追求自身自由與幸福生活的好管家。政府不能事先告訴媒體應該說什么,也不能在媒體和公眾發表言論后把其打入牢房,更不能強迫某人發表他不相信的言論”。由此可見,該修正案()A.注重維護少數精英階層的利益 B.凸顯分權與制衡原則的可行性C.體現出保護個體權利的合理性 D.主張建立絕對強大的聯邦政府〖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91年的美國。根據“政府不能事先告訴媒體應該說什么,也不能在媒體和公眾發表言論后把其打入牢房,更不能強迫某人發表他不相信的言論”可知,1791年美國的憲法修正案對于媒體和公民個人的權利做出了更為明確具體的規定,所以這一修正案的頒布體現出保護個體權利的合理性,C項正確;這一修正案并不是在維護少數精英階層的利益,也不是要主張建立絕對強大的聯邦政府,排除A項和D項;材料內容體現的是對媒體和公眾權利的規定,沒有凸顯分權與制衡的原則,排除B項。故選C項。3.人類基因組計劃由美國科學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1990年正式啟動。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由此可見,新科技革命的顯著特征是()A.產業化 B.國際化 C.市場化 D.智能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世界)。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人類基因組計劃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科學家共同參與”,體現出新科技革命具有國際化特征,B項正確;新科技革命與國民經濟發展、市場和技術開發等方面的關聯即產業化、市場化和智能化等特征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4.有學者說:“當今世界,主要大國的跨國公司,如中國華為、英國特易購以自身為焦點,向其他國家設立分支機構。如同天上星星,個個都是光源,一束束光芒射向其他星星。”這個學者()A.主張世界經濟發展需要協同性 B.認為跨國公司正在推動多極化C.肯定經濟區域集團化的重要性 D.看到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兼容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據材料“主要大國的跨國公司……以自身為焦點,向其他國家設立分支機構。如同天上星星,個個都是光源”可知,這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各國的跨國公司同時存在,同時互相之間的影響增強,體現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兼容性,D項正確;材料主要反映各大國跨國公司的兼容,沒有體現各大國跨國公司之間的協同,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各大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上的共存和互相影響,沒有涉及多極化,排除B項;跨國公司并非經濟區域集團化的表現,排除C項。故選D項。5.如表是《海寧州志稿》中記載的關于1840年前至1858年廣州和上海生絲年出口量(單位:包)的變化情況。對此解讀正確的是()年份廣州上海1840年前約896001845年678764331846年3554151921851年2409206311853年4577583191858年*85970A.傳統觀念阻礙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B.鴉片戰爭推動了中國外貿中心的轉移C.中國成為西方國家主要原料產地 D.傳統經濟結構在西方沖擊下發生變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的中國。根據表格信息可知,1840年前到1858年,上海出口貿易量迅速增長,廣州貿易貨值不斷下降,說明上海的外貿優勢地位逐漸凸顯。結合所學知識,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實行一口通商,廣州在外貿中處于壟斷地位,鴉片戰爭后,《南京條約》開放五處通商口岸,而上海的沿江沿海的區位優勢獨特,逐漸成為新的外貿中心,B項正確。材料不能反映“傳統觀念”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未將中國和其他地區進行對比,不能說明中國是“主要原料產地”,排除C項。中國傳統經濟結構變動的表現是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洋務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出現,材料未體現該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6.如果以1963年全國省會城市人口規模增長率為100.0,到1978年全國省會城市人口規模增長率平均達150.44,而同期的成都、貴陽、昆明、西安、蘭州、西寧、銀川、太原的城市人口規模增長率平均達268.54。到1980年,貴陽、昆明、蘭州都已經發展成為1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A.三線建設的開展 B.城鎮化發展迅速C.改革開放的深入 D.西部開發的推進〖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3年至1980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三線建設事20世紀60~70年代中國以加強國防為中心的戰略大后方建設,是國防建設和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線建設的實施為增強我國國防實力,改善生產力布局以及中國中西部地區工業化做出了極大貢獻,也促進了西部地區人口的增長,A項正確;西部地區人口增長速度較快,主要是因為三線建設的開展,B項不屬于原因,排除B項;西部地區人口增長速度較快,主要是因為三線建設的開展,而改革開放促進了東部地區人口增長,排除C項;西部地區人口增長速度較快,主要是因為三線建設的開展,D項不屬于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A項。7.2020年5月,我國外交部長王毅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的外交政策,建立在五千年優秀文明的傳統之上……對于蓄意的中傷,我們一定會作出有力回擊,堅決捍衛國家的榮譽和民族尊嚴。對于無端的抹黑,我們一定會擺明事實真相,堅決維護公平正義和人類良知。”這表明()A.中國開始主導世界新秩序 B.國力提升增強了外交自信C.國際形勢對中國十分不利 D.睦鄰友好是中國外交宗旨〖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20年的中國。根據“對于蓄意的中傷,我們一定會作出有力回擊,堅決捍衛國家的榮譽和民族尊嚴。對于無端的抹黑,我們一定會擺明事實真相,堅決維護公平正義和人類良知”可知,中國在對外交往中展示了較為強硬的態度,而中國在2020年能夠展現出這種強硬的態度主要是源于中國國家實力的增強,B項正確;中國尚未開始主導世界新秩序,排除A項;材料展現的是中國的外交態度,并沒有說明國際形勢對中國的影響和中國的外交宗旨,排除CD項。故選B項。8.在古希臘學校,體操意在使學生有強壯的體格,以適應未來勞動和作戰的需要;詩歌承載著希臘人的文化理想,傳達著關于城邦、道德、友誼、愛情和生活的觀念。這反映出古希臘教育()A.推動希臘人文精神的產生 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礎C.強化了公民對城邦的認同 D.激發了公民參政積極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古代(希臘)。據材料“體操意在使學生有強壯的體格,以適應未來勞動和作戰的需要……傳達著關于城邦、道德、友誼、愛情和生活的觀念”可知,古希臘學校,教授體操,為了強壯體格;教授詩歌,為了培養城邦文化理想,這些都有利于強化公民對城邦的認同,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公民對城邦的認同,并未提及對人文精神的影響,排除A項;教育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基礎,排除B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其對公民參政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9.如圖為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霸國墓地出土的山簋上的銘文。這可以用來佐證周代()A.祭祀活動頗為頻繁 B.以宗法制維系統治C.實行嚴格的分封制 D.王室重視鹽業生產〖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周(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銘文大意為井叔來霸國辨定鹽鹵的種類和等級,嘉獎霸伯并命其征伐(守護鹽源)。霸國感恩戴德,鑄寶簋記錄此事并傳于后人,說明周天子近臣為鹽務問題親自來到霸國,代天子嘉勉霸伯,可見周王室對鹽業生產相當重視,D項正確。祭祀活動“頻繁”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題干中沒有以宗法制維系統治的信息,排除B項;“嚴格”的分封制在題干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
10.1975年在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士的竹簡,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條文和相關解釋。其中有關于官營手工業管理的《工律》、工阮勞動定額的《工人程》、工匠勞動調度的《均工律》、考核工匠的《佚名律》,“工有不當,必行其罪,必究其情”。這些法律法規()A.反映了秦的暴政延伸到手工業部門 B.提高了工匠們生產活動的積極性C.表明秦創立了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 D.規范了生產經營活動和組織管理〖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據材料“其中有關于官營手工業管理的《工律》、工阮勞動定額的《工人程》、工匠勞動調度的《均工律》、考核工匠的《佚名律》,‘工有不當,必行其罪,必究其情’”可知,秦簡中有關手工業生產經營活動和組織管理方面的法律,通過法律法規規范了手工業生產經營活動和組織管理,D項正確。材料未反映了秦的暴政,排除A項;工匠的生產積極性不能因此得到提高,排除B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完備的法律體系,排除C項。故選D項。11.唐朝前期,戶籍多記有“計布若干”“計麻若干”“計租若干”(各寫一行),不計戶等只計課否,一人一行、男姓在前;而唐開元年間(713~741年)戶籍中,只保留“計租若干”或全部略去,戶等、課否均錄,且不再采用一人一行的錄入方式。這一變化反映出()A.政府賦稅征收范圍得以擴大 B.賦役征收種類發生變化C.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已崩潰 D.戶籍的財政性功能削弱〖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的中國。據材料唐朝初期的戶籍格式,分別記有“布”“麻”“租”若干,且“不計戶等”“一人一行、男姓在前”,這反映出建立在均田制基礎上的租庸調制,賦稅的主要征收標準是人丁,而伴隨著均田制(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的逐漸崩潰,租庸調制也難以維系,因此賦役制度出現了不再以人頭為主要標準,而是以土地、資產為主要征收標準的發展趨勢,且征收種類變少了,B項正確;結合所學,材料不涉及賦稅征收范圍是否發生了變化,排除A項;713年至741年均田制尚處于逐漸崩潰過程中,排除C項;品評戶等說明戶籍仍是賦稅征收的重要工具,排除D項。故選B項。12.順治元年,清廷仿照明制設四譯館,負責少數民族和周邊屬國文書的翻譯事宜;康熙四十七年,清廷又在北京設立了內閣俄羅斯文館,來為清政府培養通曉俄語的翻譯人才;至雍正年間,負責培養拉丁文翻譯人才的西洋館正式成立。這些措施()A.促進中外文化之間的交流 B.源于對西學東漸的文化回應C.反映閉關鎖國政策的松動 D.體現天朝上國下的文化自守〖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關鍵詞,可知這是影響題、原因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順治元年,清廷仿照明制設四譯館,負責少數民族和周邊屬國文書的翻譯事宜;康熙四十七年,清廷又在北京設立了內閣俄羅斯文館,來為清政府培養通曉俄語的翻譯人才;至雍正年間,負責培養拉丁文翻譯人才的西洋館正式成立。”可知,清朝統治者,從設四譯館、內閣俄羅斯文館,再到西洋館,說明中國對外學習的程度不斷深入,促進中外文化之間的交流,A項正確;清政府設立四譯館、內閣俄羅斯文館、西洋館,其緣由是維護其封建統治,排除B項;閉關鎖國政策,開始于乾隆時期,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對外學習,而非文化自守,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3.世界貿易的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轉型和進步,閱讀材料完成以下問題。材料一(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團體,在任何時候都是以倫敦公司和印度總督的名義在印度群島進行貿易.他們以及其后繼者在法律上都有權擁有、購買、接受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權、自由、管轄權、特許經營權以及任何種類的財產繼承權……享有完全獨占東印度貿易的自由和特權,可以自由在東印度公司的所有島嶼、港口、城市、城鎮進行貿易。總督及其代理人有權制定合理的法律。——摘譯自《伊麗莎白女王授予東印度公司的特許證》(1600年12月31日)材料二1870年、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占比年份國家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1870年22%8%13%10%—1913年15%11%13%8%4%——【德】庫欽斯基著,陳東旭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史研究》材料三(1)據材料一,概括英國東印度公司“特權”的主要表現。闡述其性質。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產生的歷史背景。(2)材料二的表中數據反映了什么問題;對國際格局產生了什么影響?(3)根據材料三圖表,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初國際貿易的新變化。結合以上材料概述世界市場和商業貿易之間的關系。〖答案〗(1)表現:政治上:具有國家職能(制定法律;購買保留土地);經濟上:壟斷貿易;軍事上:成為殖民擴張機構。性質:具有部分國家職能、對東方進行殖民掠奪和壟斷對外貿易的商業公司。背景:世界市場雛形出現;殖民爭奪激烈;解決遠洋貿易資金籌措、經營的的困難。(2)問題: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影響:導致資本主義列強之間矛盾加劇,最終導致一戰的爆發。(3)新變化:商品輸出為主到資本輸出為主;貿易中心從局部中心到全球多中心新格局;殖民體系形成,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任答兩點)關系:相互促進,或者回答方式,表現言之有理得分。〖解析〗【小問1】本題屬于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新航路開辟后(英國)。第一小問表現,根據材料一中“總督及其代理人有權制定合理的法律”“擁有、購買、接受和保留土地租金”可知東印度公司具有國家職能(制定法律、購買保留土地);根據材料一“享有完全獨占東印度貿易的自由和特權”可知從事壟斷貿易;根據材料一“自由管轄權、特許經營權以及任何種類的財產繼承權”可知是殖民擴張機構。第二小問性質,根據材料一中“(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團體”“以倫敦公司和印度總督的名義在印度群島進行貿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印度公司是軍事政治經濟合作集團的殖民地組織,它從自己的政府那里獲得獨家貿易權,擁有軍隊,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機構,對殖民地進行殘酷的政治統治和經濟掠奪,以販賣奴隸和毒品,它具有部分國家職能,是對東方進行殖民掠奪和壟斷對外貿易的商業公司。第三小問背景,根據材料一及其出自“(1600年12月31日)《伊麗莎白女王授予東印度公司的特許證》”,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政治、國際關系等方面分析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雛形出現,西歐各國殖民爭奪激烈,為解決遠洋貿易資金籌措、經營的的困難,英王授權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小問2】本題屬于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問問題,通過觀察表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70年時期,英國在世界貿易中占比最多,美國較少,至1913年時期,美國迅速發展,在世界貿易中的占比增至11%,英國發展較緩,列強在世界貿易中的變化反映出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第二小問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加劇了資本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隨著各國之間軍備競賽的劇烈,最終導致一戰的爆發。【小問3】本題屬于對比類、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20世紀初世界。第一小問新變化,通過觀察材料三中的地圖及注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初,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西方列強加緊了對亞非拉地區的經濟侵略,列強的國際貿易由商品輸出為主到資本輸出為主,給亞非拉地區帶來空前嚴重的災難;西方列強的侵略客觀上加強了各國之間的聯系,因此20世紀初的貿易中心從局部中心到全球多中心,世界殖民體系確立,也標志著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第二小問關系: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市場和商業貿易相互聯系,彼此影響,兩者密切關聯。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愛德華.卡爾批評李凱爾特將歷史中的特殊與一般完全對立,他說:“語言的運用本身使得歷史學家就像科學家一樣,要從事于概括。伯羅奔尼撒戰爭跟第二次世界大戰截然不同,而兩者又都是獨特的。可是歷史學家卻管兩者都叫戰爭。”翻翻我們的歷史著述,不是充滿著諸如“皇帝”“農民”“戰爭”“革命”之類的概括用語嗎?——摘編自張耕華《歷史學中典型性研究的類型及其限度》請任選一個能概括一類歷史現象的“概念”,并結合史實論述其特殊性與一般性。(要求:不能選擇材料中已有的概念;史實準確,表達清晰,史論結合,邏輯性強。)〖答案〗示例:選擇“改革”“改革”通常指對舊有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作局部或全面變革以適應新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改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屆吉林省吉林市長春汽車經濟開發區第六中學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聯考試題含解析
- 北京市首都師大附中2025年化學高二下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獸醫執業注冊管理辦法
- 材料使用取貨管理辦法
- 出口專用標簽管理辦法
- 醫保藥房售賣管理辦法
- 學術質量評估
- 網絡教學系統設計與實施方案
- 江蘇徐州地名管理辦法
- 機型數量評審管理辦法
- 系統壓力測試評估執行規范
- DB3702-T 0009-2020 市民訴求數據分析與應用規范
- 坐大巴車安全教育
-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博士高層次人才招考聘用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軍事訓練傷病預防
- 阿爾伯特;哈伯德-把信送給加西亞
- 2025中級消防設施操作員作業考試題及答案(1000題)
- 鐵路貨物運價規則
- 病房突發事件的應急與處理
- 光伏項目運維服務承包合同5篇
- 小學期末科學質量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