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四川省成都市東辰國際學校語文高三第一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湖北的曾國,不見于文獻。一般認為,它就是史傳中的隨國。隨國曾經是漢水北岸的姬姓國家中最強大的,是楚國北上的最大阻礙。《左傳》和《史記·楚世家》都講了楚武王三次伐隨的故事,有趣的是,兩部書的說法完全不同。公元前706年,楚武王第一次伐隨。《左傳》寫這一戰的部分,算是散文名篇。不過寫得像是一場辯論賽:楚國反省自己的戰略,說我們應該放松對隨國的進攻,相反提高隨國的地位。這樣,隨國就會拋棄盟國而妄自尊大,然后我們就可以尋機下手了。隨國方面,則有一位賢大夫大談治國之道,尤其是提出“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的結論,堪稱早期民本思想的典范。最終結果,是“隨侯懼而修政,楚不敢伐”,看樣子隨國還略占上風。這些議論,《史記》統統沒有。《楚世家》關注的是:這次事件之后,隨國向天子轉達了楚國想提升爵位的要求。一個諸侯國跑去向天子說這事,當然非常無禮,換句話說,隨國應該是已經被楚國打怕了。公元前704年,楚武王再次伐隨。《左傳》說,隨國有奸臣有忠臣,結果國君只聽奸臣的意見,被打得大敗。但楚國也是倒霉催的,居然在戰場把奸臣活捉了,于是覺得,這是上天要替隨國治病(因為隨國從此要聽忠臣的了),可見滅隨的時機未到,也就撤了。《史記》則強調,這一年楚國得知了自己稱王的要求被天子拒絕,所以這次征伐似乎是對隨國辦事不力的懲罰。另有個《左傳》未提的大事件,楚武王宣稱“王不加位,我自尊耳”,楚國從這年開始稱王了。公元前690年,楚武王第三次伐隨。《左傳》說:出兵前,楚武王告訴妻子:“余心蕩。”他的夫人立刻做出判斷,國君將不久于人世,但她又說:如果出兵沒有失利,那么君王死在行伍之中,也是國家的福分。果然,楚武王在軍中去世,但楚國的將軍們秘不發喪,繼續前進,以楚王的名義進入了隨國,最終使隨屈服。《史記》又沒有這些動人的細節,但交待了這次伐隨的原因:因為尊楚為王,倒霉的隨國被周天子叫過去數落,而這件事又讓楚國認為隨國背叛了自己,所以才發兵討伐。綜合起來看就是,《左傳》中隨國是楚的勁敵,楚國用盡了計謀和武力,才將之征服。而《史記》里,隨國只是一個夾在楚國和周天子之間的可憐蟲,楚國不滅隨,只是想留著它作為緩沖和中介,讓他去和天子對話,比自己出面更方便而已,后兩次征伐,其實已經不是收拾敵人,而是教訓小弟。討論春秋的歷史,學者們通常重視《左傳》勝過《史記》。但這件事上,《史記》恐怕另有很有分量的史料來源。難得司馬遷毫無講故事的熱情,卻把三次征伐環環相扣的因果關系梳理得非常清晰。而且,聯系到后來的楚隨關系,《史記》這種講法顯得更合理。早有學者注意到,“楚國和隨國關系在春秋中期以前,互相征伐,戰爭不已,而春秋中期以后到戰國初年,忽然變得十分友好,幾乎到了同呼吸共命運的程度。”就拿曾侯乙編鐘來說,其中有一枚楚惠王送的镈鐘。楚惠王為什么要給曾侯乙送鐘呢?就有學者推測說,當年隨國頂住吳國的強大壓力,救過惠王的父親楚昭王的命,因此惠王要對隨國表示感激。轉變何以發生?按照《左傳》很難解釋。但如果接受《史記》的敘事,這個問題就無需費心了:因為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轉變”,早在春秋初,隨國就已經是楚國的仆從國,春秋中期以后,被調教得更加服帖了而已。(摘編自劉勃《小國的生存之道》原載于2018年8月2日《南方周末》)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據《史記》記載,公元前704年,楚國不顧周天子反對,自立為王。B.關于楚國三次伐隨,《左傳》的敘述充滿了動人的細節,而《史記》則沒有這些細節的敘述。C.《左傳》中楚隨是勁敵關系,《史記》中楚隨是大國與仆從國的關系。D.如果按照《史記》的敘事,那么楚隨關系后來的轉變就不合情理了。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基于司馬遷的敘事筆法和戰國初年的楚隨關系這兩個因素,本文更認同《史記》的記載。B.有學者提出曾侯乙編鐘中有一枚楚國送的镈鐘,這證明了楚隨關系在春秋中期至戰國初年好轉。C.本文通過正反對比論證,證明了《史記》中關于楚隨關系的記載更可信。D.本文引用了古籍史書的敘述和當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并且讓它們產生了邏輯聯系。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關于楚國第一次伐隨,《左傳》借楚人之口,為讀者講述了“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道理。B.按照《史記》的敘事,隨國可以調解楚國與周天子之間劇烈的正面沖突,這正是楚國沒有滅掉隨國的主要原因。C.《史記》把三次楚伐隨事件環環相扣的因果關系梳理得非常清晰,不符合《史記》忽視故事情節間聯系的寫作特點。D.雖然《左傳》的史學價值大于《史記》,但在楚伐隨這件事上,《史記》給我們提供了更有價值的史料來源。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功利是純現實的,而空寂則是純理想的。功利是純物質的,而空寂則是純精神的。因此想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標榜著一種中和態度的人生哲學,顯然是由中國北方農村經濟下產生。他們不耽空寂,但也不著功利,儒家的中和態度是篤實的。墨家在當時,大概他們的出身較儒家是更艱苦些,因而他們篤實的意味也較儒家更濃厚了。由篤實而走上艱苦的路,便不免有些像貪功利。當時中國北方農村需要篤實,卻不必太需要艱苦。因此墨家思想終因其太接近計較功利,而沒有儒家般易受人歡迎。道家則較閑散,但又折向空寂了。只有儒家在不太緊張,又不太閑散之中道上,這是中國思想之正脈。兩漢儒生,都從半耕半讀的北方農村中產出,他們不算太艱苦,但也不能太閑散,總仍還是要篤實。董仲舒曾說:“明其道不謀其利,正其誼不計其功。”他們不能不擔著實際生活的擔子,但那擔子壓得不太重,不緊張,還有一部分閑散工夫,可以讓他們來求正誼明道。所以他們能不空寂,又不肯汲汲去謀利計功,而確然成其為儒家態度。到東漢以下,門第逐漸成長。半耕半讀的儒生,漸漸在大門第之養尊處優之生活中轉變而為名士清談。那時則老莊道士占了上風,又染上了空寂的味兒。佛教在那時傳入,正投中國人當時所好。但南北佛教風氣不同,北方佛教比較在社會下層生根,因此也比較篤實。南方佛教則寄托在門第士大夫間,尚玄想,尚清談。若說空寂,則南方佛教更空寂,后來天臺禪宗都盛行在南方。南方氣候溫暖,地面也狹小了,水土肥沃,生事更輕松,小家庭制也開始在南方蔓延。人事牽犁,亦較北方輕減。下及唐代,一輩士大夫,論其家世,比較還是北方傳統占優勢。北方農村比較南方篤實,大家庭制亦先在北方生長。門第力量還在,每一個人(此指士大夫言)至少都還有家庭重負。因此唐代佛學雖盛,而卻重事功。下到宋代,中國一切文化學術重心,逐漸南遷。門第破壞了,小家庭制普遍了,士大夫一得科第,衣租食稅,生事易足,生活擔子更輕松,人事更寬弛,心地上覺得一切閑散不緊張,禪宗思想流進儒學,便成為宋明之理學家。理學家說敬說靜,總是在小家庭里個人生活無憂無迫,遂能欣賞到這一種生活。朱子說:“敬有甚事,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塊然兀坐,耳無聞,目無見,全不省事之謂。只收斂身心,整齊純一,不恁地放縱,便是敬。”其實敬也等如沒事了。只要你在沒事時莫放縱,莫惰,莫驕。莫惰了,又沒事,便成了宋儒心中所認識的所謂敬的體段。陸象山常教人收拾精神,總因在散閑生活中精神易散漫,易放縱,故而要你收拾,這些全是在比較輕松無事中才講求。宋儒亦講明道正誼,但實在是個人身上的意味重了,并不像先秦儒家般,常從國家社會大處著眼。先秦儒講的義與道,常指的政治性,社會性的,個人日常生活的意味比較淡。因此宋儒好譬如儒家中的出家人。他們不是崇信佛教的僧徒,但可說他們是崇信孔子的僧徒。他們不是慕效老莊的道士,而只是慕效孔孟的道士。(摘自錢穆《中國人的匆忙與閑暇》,有刪節)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A.功利與空寂,分別代表著物質的現實與純精神的理想,中國古代儒家思想標榜的中和的人生哲學不耽空寂,也不著功利。B.從半耕半讀的北方農村中產出的兩漢儒生,雖然漸漸在大門第之養尊處優之生活中轉變而為名士清談,但仍保持篤實的本色。C.佛教的傳入,正投中國人當時所好。不過,因為受門第影響,唐代佛學雖盛,卻重事功;宋代小家庭制普遍,心地變得閑散。D.宋儒不是崇信佛教的僧徒,可以說是崇信孔子的僧徒,他們不是慕效老莊的道士,而是慕效孔孟的道士,譬如儒家中的出家人。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產生于中國北方農村經濟,相對于墨家和道家而言,不太緊張,又不太閑散,是中國思想之正脈。B.董仲舒所說的“明其道不謀其利,正其誼不計其功”,表明兩漢儒生既擔著實際生活不太重的擔子,還有一部分閑散工夫。C.在古代,墨家大概因為出身較儒家是更艱苦些,所以篤實的意味也較儒家更濃厚,但其思想太接近計較功利,受歡迎度不高。D.東漢以下,染上了空寂的味兒的老莊道士占了上風,而不算太艱苦,但也不能太閑散的儒家態度則成為被厭棄的對象。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佛教在南方和北方表現出不同風氣,在社會下層生根的北方佛教比較篤實,而寄托在門第士大夫間的南方佛教則顯得空寂。B.南方佛教尚玄想,尚清談,與南方氣候溫暖、地面也狹小、水土肥沃、生事更輕松、小家庭制也開始在南方蔓延有很大關系。C.宋明之理學家說敬說靜,源于小家庭里個人生活無憂無迫,而朱熹的言論則集中表現出敬其實也等如沒事這一觀點。D.宋儒不像先秦儒家一般常從國家社會大處著眼,而在個人身上的意味很重,陸象山常教人收拾精神,就是讓人們在散閑生活中要追求輕松。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精準扶貧侯發山精準扶貧來到牛村后,全村八十五戶人家,家家都有人承包脫貧。伊南高興得差點去買掛鞭炮“噼里啪啦”一下。他是牛村的第一書記,任命沒半個月,正琢磨著怎么給牛村脫貧呢,精準扶貧來了,正想瞌睡哩給個枕頭,能不樂得蹦起來?牛村屬于窮鄉僻壤,傳統的農耕勞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典型的貧困村。整個村落的形狀像一頭牛,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精準扶貧實施一段時后,伊南發現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回事。幫扶脫貧的人經常來牛大家,每次都送來不少衣服,順便帶點水果,還有米面油之美的日常生活用品。伊南對牛大說,這樣也好,省得你買衣服穿。牛大鼻子一哼,冷冷地說,衣服都是穿過的,誰知道有沒有傳染病?說不定是從火葬場撿來的呢牛二家,幫扶他的人來過一次后,再沒來過,倒是每月寄五百塊錢過來。伊南掰著指頭算了算,牛二家五口人,每人每月一百塊,這也達不到脫貧標準啊。再說,這錢也沒保證,不定啥時候就斷了。牛三家,幫扶他家的人可能有點關系,安排牛三家的四口人都進城打工了,牛三和他老婆到某醫院做保潔,就是打掃廁所衛生,兩個孩子當保安,說白了,看大門。按說,這也不錯,可是,這些工作都是臨時的,一旦幫扶的人退休了或是調走了,牛三一家是不是有下崗的可能?不好說。牛四家,幫扶的人沒有一官半職,只是一個小科員。這個小科員每星期都要來,到家后,給牛四家掃地,幫助燒火做飯、洗衣服,若不是叫牛四“大叔”,不知道的人真以為他是牛四的兒子呢。弄到后來,牛四反倒不好意思了,對那個小科員說,小伙子,我不當貧困戶了,我脫貧了中不中?還有真脫貧的。牛九,孤寡老人。幫扶他的人是某單位的老一,認牛九作干爹,給牛九過了個生日,牛九就收了幾萬元的紅包。伊南回城后,從當地的電視新聞里發現,牛村還有三戶也脫貧了,一戶是牛五家,從家里的擺設上足可以看出來,五十吋液晶電視、真皮沙發、多開門冰箱等新潮家具家電應有盡有;一戶是牛六家,被記者采訪的小伙子自稱是牛六的兒子,亮了亮手腕上的名表,拿出幾萬元的手機,抽的煙也都是中華煙,還對著鏡頭樂呵:“脫貧了,脫貧了。”一戶是牛七家,從各種表格和數據上,還有主人按的指印上,看出牛七已經奔上小康了。伊南感到疑惑,當即打電話給牛村村委會牛主任。牛主任吭哧半天才說實話,說都是唬人的。牛五家的家具錄過像后就被拉走了,牛六壓根就沒娶老婆,哪來的兒子?牛七家,那些表格都是胡填的。伊南說,牛七都按指印了牛主任說,牛七說只要不是槍斃他,按指印沒啥大不了。看著人家大熱天跪在地上填表格,怪可憐的,牛七說,咱權當積德行善了。……如此看來,豬八戒啃豬蹄,還得依靠自己才能不被餓死。伊南回到牛村后,通過深入了解,他發現,牛村貧困的癥結在于牛村的道路,就是那四座木橋。這幾座橋年年都要被洪水沖垮,一旦垮掉,村民就得集資修橋。年年集資修橋,村民的日子愈加貧困。他還得知,當地流傳一個說法,四座橋相當于牛的腿,腿要走路,不能修成死的。伊南哭笑不得之余,找到牛主任。他故作神秘地說,牛主任,我找風水先生看了,牛村之所以窮,問題出在“牛腿”上。牛主任不明就里,驚詫地看著伊南。伊南說,風水先生說,天機不可泄露。他好說歹說,風水先生才吐露實話,說牛本身就不如騾馬走得快,牛腿老是斷,那就更慢了。牛主任眨巴著眼睛,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許多。看到牛主任的表情,伊南心里有了底,繼續“忽悠”牛主任,說不如把木橋換成鋼筋水泥的。錢從哪里來?比不得修木橋啊。牛主任說著說著皺起了眉頭。伊南說,只要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錢嘛,我想辦法。原先也有一些年輕人提過修橋的事,一直沒付諸實施。牛主任說罷,又給伊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就地取材,修成石橋咋樣?山上石頭多。伊南心里豁然一亮,說石橋好,與古村落協調。牛主任,咱兵分兩路,您負責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我回城找有關部門籌措資金。事情比想象中的要順利。短短三個月后,木橋換成了石橋。記者報道牛村修橋的新聞后,外界人被牛村純樸的民風、古樸的建筑所吸引,來牛村的人日漸多起來。后來,牛村就成了聞名遐邇的旅游勝地。這下,牛村算是徹底脫了貧,伊南呢,據說也被提拔了。他要離開牛村時,村民還舍不得他走呢。(選自《小說月刊》2017年第8期,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構思行文頗具匠心,情節起伏,內容緊湊,文中人物著墨不多卻個性鮮明,語言符合人物身份,作品有引人入勝之效。B.第一段寫伊南剛上任就迎來了精準扶貧,他非常高興,這一情節為下文寫伊南發現情況并不如愿,下決心帶領村民靠自己脫貧做了鋪墊。C.牛村八十五戶人家都有人承包脫貧,但后來走了樣,電視新聞中對牛村三戶脫貧人家的報道,表明在幫扶脫貧行動中存在弄虛作假現象。D.為了再次修橋,伊南以“風水”“天機”為說辭,使牛主任“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許多”,這一細節反映出牛主任對伊南善于處理問題的欽佩之情。2.小說借助典型人物描繪了一幅牛村人物群像圖,請簡要分析牛村村民的形象特征。3.在尹南的帶領下,牛村是怎樣實現真正的精準扶貧的?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何無忌,東海郯人也。州辟從事,轉太學博士。會稽世子元顯子彥章封東海王,以無忌為國中尉。及桓玄害彥章于市,無忌入市徹哭而出,時人義焉。及玄篡位,無忌與玄吏部郎曹靖之有舊,請蒞小縣。靖之白玄,玄不許,無忌乃還京口。初,劉裕與無忌素相親結。至是,因密共圖玄。劉毅家在京口,與無忌素善,言及興復之事,無忌曰:“桓氏強盛,其可圖乎?”毅曰:“天下自有強弱,雖強易弱,正患事主難得耳!”無忌曰:“天下草澤之中非無英雄也。”毅曰:“所見唯有劉下邳。”無忌笑而不答還以告裕因共要毅與相推結遂共舉義兵襲京口桓玄聞裕等及無忌之起兵甚懼。及玄敗走,武陵王遵承制以無忌為輔國將軍,南追桓玄,與振武將軍劉道規俱受冠軍將軍劉毅節度。玄留其龍驟將軍何澹之等守湓口。無忌等次桑落洲,澹之等率軍來戰。澹之常所乘舫放旗甚盛,無忌曰:“賊帥必不居此,欲作我耳,宜亟攻之。”眾咸曰:“澹之不在其中,其徒得之無益。”無忌謂道規曰:“今眾寡不敵,戰無全勝。澹之雖不居此舫,取則易獲,因縱兵騰之,可以一鼓而敗也。”道規從之,遂獲賊舫,因傳呼曰:“已得何澹之矣!”賊中驚擾,無忌之眾亦謂為然。道規乘勝徑進,無忌又鼓噪赴之,澹之遂潰。盧循遣別帥徐道覆順流而下,舟艦皆重樓。無忌將率眾距之,長史鄧潛之諫曰:“蓄力俊其疲老,然后擊之。”無忌不從,遂以舟師距之。既及,賊令強弩數百登西岸小山以邀射之,俄而西風暴急,無忌所乘小艦被飄東岸,賊乘風以大艦逼之,眾遂奔敗。賊眾云集,登艦者數十人。無忌辭色無撓,遂握節死之。贈侍中、司空,謚曰忠肅。(選自《晉書·何無忌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無忌笑而不答/還以告/裕因共要毅/與相推結/遂共舉義兵/襲京口/桓玄聞裕等/及無忌之起兵/甚懼B.無忌笑而不答/還以告/裕因共要毅/與相推結/遂共舉義兵/襲京口/桓玄聞裕等及無忌之起兵/甚懼C.無忌笑而不答/還以告裕/因共要毅/與相推結/遂共舉義兵/襲京口/桓玄聞裕等及無忌之起兵/甚懼D.無忌笑而不答/還以告裕/因共要毅/與相推結/遂共舉義兵/襲京口/桓玄聞裕等/及無忌之起兵/甚懼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州,舊時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B.世子,一般為帝王和諸侯的嫡長子,是帝王和諸侯王位的繼承者。C.吏部郎,吏部最高行政長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D.謚,謚號。君主的謚號一般由禮官確定,大臣的謚號通常是朝廷賜予的。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何無忌請求遭拒,決定抗爭。桓玄篡位后,何無忌請求給他一個小縣來治理,卻遭到了桓玄的拒絕,于是何無忌就回京口,與劉裕密謀共同對付桓玄。B.何無忌與友共議,密謀復興。何無忌與好友劉毅談論復興之事,何無忌認為天下沒有對抗桓玄的英雄,劉毅認為只要劉裕共同起兵就不用擔心。C.何無忌將計就計,大敗敵軍。何無忌明知敵軍主帥何澹之不在平常乘坐的戰船中,仍鼓動士兵攻擊這艘船,最終攻占敵軍主帥的戰船,將敵軍擊潰。D.何無忌不聽勸阻,壯烈犧牲。何無忌率軍拒敵,長史鄧潛之勸說何無忌等到敵軍疲憊后再攻打,何無忌不聽,結果遭到攻擊,壯烈犧牲。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及桓玄害彥章于市,無忌入市徹哭而出,時人義焉。(2)俄而西風暴急,無忌所乘小艦被飄東岸,賊乘風以大艦逼之,眾遂奔敗。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鑾駕避狄歲寄別韓云卿①錢起白發壯心死,愁看國步移。關山慘無色,親愛②忽驚離。影絕龍分劍③,聲哀鳥戀枝。茫茫云海外,相憶不相知(注)①唐廣德元年(763),吐蕃入侵長安,唐代宗出逃陜州躲避。這首詩即作于此時。后文中“國步移”即指唐代宗出逃一事。②親愛:至愛親人,這里指韓云卿。③龍分劍:相傳晉人雷煥得兩劍,一劍送張華,自留一劍。張華死后,其劍飛入水中。后來雷煥之子雷爽帶著父親的那把劍經過延平津,劍忽然從腰間躍出飛入水中,轉眼間只見兩條龍從水底騰躍而出,須臾離去。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年事已高,壯志未酬,面對國家的現狀,他無能為力,徒生愁緒。B.“關山慘無色”承詩歌第二句而來,寫吐蕃入侵中原,山河黯然失色。C.尾聯上句通過寫景,表明詩人擔心友人的前途,下句表明二人友誼深摯。D.“死”“愁”“慘”“哀”等詞感情色彩濃郁,突出了詩歌的凄涼意境。2.頸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抒發的?請簡要分析。6.(1)飯疏食,飲水,______________,樂亦在其中矣。(《<論語>七則》)(2)氣蒸云夢澤,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3)_________________,清輝玉臂寒。(杜甫《月夜》)(4)分野中峰變,_________________。(王維《終南山》)(5)___________,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勸學》)(6)捐軀赴國難,_________________。(曹植《白馬篇》)(7)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周敦頤《愛蓮說》)(8)醉里吳音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__。(辛棄疾《清平樂·村居》)7.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①小吃是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能承載著你的經歷、記憶或情感。請你介紹一種北京小吃,與朋友共同分享。②不久前,《紅樓夢》被網友稱為讀不下去的名著,這讓作家王蒙難以理解:“如果連這點累勁兒都沒有,我們的精神生活就完蛋了,我們就都變成了懶漢、傻子。”你是否同意王蒙的觀點?請結合《紅樓夢》相關內容闡述理由。要求觀點鮮明,自圓其說。③請以“家”為題,寫一首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摯、富有文采。8.閱讀下面《紅樓夢》節選文字,根據要求完成題目。俞平伯品評《紅樓夢》時說“釵黛雖然并秀,性格卻有顯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寶釵曲,黛玉剛而寶釵柔,黛玉熱而寶釵冷,黛玉尖銳而寶釵圓渾,黛玉天真而寶釵世故。……”你認同這個說法嗎?請結合《紅樓夢》中的相關情節闡述你的理由。9.按要求填空。(1)世胄躡高位,_____________。(左思《_______》)(2)_____________,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3)蘇軾《江城子》中的詞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久別重逢后“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
參考答案1、1.D2.C3.A【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要考生審準題干“不正確的一項”,瀏覽選項意思,回歸原文,比對是否有時空錯位、張冠李戴、無中生有、不符合邏輯等問題,選出最佳答案。D項,“如果按照《史記》的敘事”錯誤,依據最后一段“轉變何以發生?按照《左傳》很難解釋。但如果接受《史記》的敘事,這個問題就無需費心了”可知,應該是按照《左傳》的敘事,楚隨關系后來的轉變就不合情理了。故選D。2.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關系,論點和論據間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假設論證、因果論證、對比論證、事例論證等方法。選項提到的論點、手法等要仔細比對,選出最佳答案。C項,“正反對比論證”錯誤,依據第九段“但這件事上,《史記》恐怕另有很有分量的史料來源……后來的楚隨關系,《史記》這種講法顯得更合理”可知,原文沒有用正反論證。故選C。3.本題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觀點態度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仔細閱讀文章,找準有效答題區間,然后認真比對選項和原文在觀點態度上是否有細微差別,是否有強加因果、條件不充分、無中生有、時空錯位等問題。B項,“隨國可以調解楚國與周天子之間劇烈的正面沖突”中的“調解”表述不當,依據第八段“楚國不滅隨,只是想留著它作為緩沖和中介,讓他去和天子對話,比自己出面更方便而已”可知,應當是“緩沖”;C項,“不符合《史記》忽視故事情節間聯系的寫作特點”有誤,依據第九段“難得司馬遷毫無講故事的熱情,卻把三次征伐環環相扣的因果關系梳理得非常清晰。而且,聯系到后來的楚隨關系,《史記》這種講法顯得更合理”可知,這里只說司馬遷毫無講故事的熱情,沒說“《史記》忽視故事情節間聯系的寫作特點”,故C項于文無據;D項“《左傳》的史學價值大于《史記》”錯誤,依據第九段“討論春秋的歷史,學者們通常重視《左傳》勝過《史記》。但這件事上,《史記》恐怕另有很有分量的史料來源”和“《史記》這種講法顯得更合理”可知,“《左傳》的史學價值大于《史記》”的表述以偏概全,與原文不符。故選A。【點睛】做選擇題,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還要用好“比對法”。比對關系,看句間、分句間的邏輯關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對詞語,要看選項在對原句改造過程中,刪、改、添了哪些詞,它們是否與原文意思一致。特別注意比對:指代詞、范圍詞、程度詞、時間詞等。2、1.B2.D3.D【解析】1.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時要找出文章中與選項對應的區間,將選項轉述內容與原文內容逐一分析比對確定答案。分析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含義要準確,所涉及內容的因果、前后關系不能顛倒,同時還要注意敘述角度和表達方式的轉換。要注意分辨可能與必然、未然與已然、全稱與特稱。選項的表述能不夸大不能縮小,也不能無中生有。B項,“從半耕半讀的北方農村中產出的兩漢儒生,雖然漸漸在大門第之養尊處優之生活中轉變而為名士清談”張冠李戴,“漸漸在大門第之養尊處優之生活中轉變而為名士清談”是“東漢以下”儒生的表現。故選B。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D項,“儒家態度則成為被厭棄的對象”文中并沒有出現,無中生有。原文只是說“心地上覺得一切閑散不緊張,禪宗思想流進儒學,便成為宋明之理學家”。故選D。3.本題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時,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題型多種多樣,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語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語句要求做是非判斷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據作者的觀點作判斷的;還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據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推斷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一要注意著眼于全文,從整體上把握。作者直接表述的觀點,可從字面上看出來;分散在文中各個部分的觀點,就需要綜合與概括;二要注意把握關鍵句子、顯性內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結束句,文章的標題、論點或分論點、結論性句子等。三是綜合分析,比較鑒別。D項,“就是讓人們在散閑生活中要追求輕松”錯,文中說“在散閑生活中精神易散漫,易放縱,故而要你收拾”,聯系前后文,“在散閑生活中要追求”的應該是“莫惰”“莫驕”“明道正誼”。故選D。3、1.D2.①尖酸、不知感恩:牛大懷疑衣服上有傳染病。②樸實:牛四情愿不當貧困戶也不好意思小職員每周給自己做家務,還有牛七在表格上按手印也說明了這一點。③封建迷信:當地流傳的“牛腿”“不能修成死的”的說法,牛主任對伊南編造的關于風水的話深信不疑可以看出當地村民比較濃厚的迷信思想。3.①找準致貧的關鍵:了解到牛村貧困的癥結在于牛村的道路,木橋反復集資修建又成為村民沉重的負擔。②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巧妙利用村民的迷信心理,勸導村民把木橋修成更穩固的橋。③因地制宜,采取符合當地實情的舉措:就地取材,利用當地石多的優勢修建石橋,發展古村落的旅游經濟,從而徹底脫貧。【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要先通讀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內容和主旨,在此基礎上,聯系上下文,結合文本內容對文章某一內容要點進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題,可將各選項文字同文本相關內容進行比較,以確定正誤。D項,牛主任并沒有看出來在這件事上伊南善于處理問題,也沒有欽佩之情,只是事關風水和牛村脫貧,于是來了精神。伊南以“風水”“天機”為說辭時,牛主任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是因為牛主任認為伊南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而非出于對伊南的欽佩。故選D。2.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分析事件,理清情節,然后從文中找出有關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等細節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牛大鼻子一哼,冷冷地說,衣服都是穿過的,誰知道有沒有傳染病?說不定是從火葬場撿來的呢”體現了牛大的尖酸、不知感恩。“牛四反倒不好意思了,對那個小科員說,小伙子,我不當貧困戶了,我脫貧了中不中”,牛四情愿不當貧困戶也不好意思小職員每周給自己做家務;結合“牛七說只要不是槍斃他,按指印沒啥大不了。看著人家大熱天跪在地上填表格,怪可憐的,牛七說,咱權當積德行善了”分析,牛七在表格上按手印,都說明了村民們的樸實。為了再次修橋,伊南以“風水”“天機”為說辭,使牛主任“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許多”,牛主任對伊南編造的關于風水的話深信不疑,體現了他的封建迷信。“我找風水先生看了,牛村之所以窮,問題出在‘牛腿’上”也體現了人們的迷信。3.本題主要考查文本內容理解與分析及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審清題干要求,如本題“在尹南的帶領下,牛村是怎樣實現真正的精準扶貧的?結合文本簡要分析”,需要結合文本內容,找出相關信息,歸納概括即可。結合“伊南回到牛村后,通過深入了解,他發現,牛村貧困的癥結在于牛村的道路,就是那四座木橋。這幾座橋年年都要被洪水沖垮,一旦垮掉,村民就得集資修橋。年年集資修橋,村民的日子愈加貧困”“記者報道牛村修橋的新聞后,外界人被牛村純樸的民風、古樸的建筑所吸引,來牛村的人日漸多起來。后來,牛村就成了聞名遐邇的旅游勝地”等分析,石村的人之前一直使用木橋,木橋容易毀壞,反復集資修建木橋是牛村貧困的癥結所在,以往的扶貧措施沒有找準方向,不是精準扶貧。木橋變石橋后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人們自然而然就脫貧了。木橋改成石橋后,村民們不用再集資建橋,這樣就減輕了農民負擔,找準了牛村的貧困癥結。外界人被牛村純樸的民風、古樸的建筑所吸引,來牛村的人日漸多起來,牛村就成了聞名遐邇的旅游勝地,這樣才是精準扶貧。這樣做又兼顧了古村落的風貌,從而使牛村發展成為旅游勝地,徹底脫貧。所以要真正的精準扶貧就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找到導致貧困的根源,采取針對性強的深受當地群眾認可的能夠切實改善農民生活的舉措,從而徹底脫貧。【點睛】本題做法即通讀全文,把握與人物相關的重要事實,了解人物的生活經歷或人生軌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個性;把握人物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對人物的態度與評價;把握人物的自我認識和評價等。篩選歸納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質、與眾不同之處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節相關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關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點之間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題的要先概括然后結合文章的列舉出能表現該種性格的事例。4、1.C2.C3.B4.(1)到桓玄在鬧市殺害司馬彥章時,何無忌進入鬧市中放聲痛哭后才離去,當時人都認為他這樣做是非常講道義的。(2)不久后刮起猛烈的西風,何無忌乘坐的小艦被吹到東岸,賊軍乘著風勢用大艦逼近,軍隊就敗逃了。【解析】1.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對稱結構等等,還可以利用詞語在句中充當的成分來判斷。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語,梳理出事件的來龍去脈。本題要求選擇“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宜采用排除法。原文標點:無忌笑而不答,還以告裕,因共要毅,與相推結,遂共舉義兵,襲京口。桓玄聞裕等及無忌之起兵,甚懼。該句翻譯為:何無忌笑著不答話,回去后把這件事告訴劉裕,于是一起邀劉毅,與他推誠結交,就共同起兵,襲擊京口。桓玄聽說劉裕等人和何無忌共同起兵,很害怕。前文是河無忌與劉毅談話。所有選項第一處斷在“無忌笑而不答”之后。“還以告裕”的主語是無忌,“告”的賓語是劉裕,所以“還以告裕”斷開,從而排除AB。“要”通“邀”;邀請的對象正是劉毅,所以“毅”之后停頓。“桓玄聞”的賓語是“裕等及無忌之起兵”這件事,所以“等”之后不能斷開,從而排除D項。“甚懼”是桓玄的心理特征,單獨斷開。綜合以上分析:故選C。2.此題考核學生識記、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帝王年號、謚號、廟號;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外交禮儀、行政區劃;還有一些委婉的說法,表謙、表敬的詞語等等。平時要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等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具體語境來推敲。本題要求選擇“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C項,“郎”一般為附屬官,或副長官,而不是最高行政長官。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在細節上做文章。同時防止命題陷阱,如: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無中生有等。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曲解文意,“何無忌認為天下沒有對抗桓玄的英雄”的表述與原文不符。原文“天下草澤之中非無英雄也”是回答劉毅的話,意思是“天下草野之中并不是沒有英雄”,而后文中的劉裕恰巧就是這樣的英雄。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的文言翻譯能力。要做好這類題,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見的八種句式:省略句、判斷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主謂倒裝句、被動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見的詞類活用現象、古今異義詞語、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識等。最后還要找好有助得分的關鍵詞。同時,了解文言翻譯的原則是:信(準確)、達(通暢)、雅(有文采)。掌握翻譯的方法:留(對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保留不譯);換(用現代的詞去替代相應的古代的詞);補(補出文中省略了的語句,補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刪(把無實在意義的文言虛詞刪去);調(把文言文倒裝句,調整為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的句式)。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斷句——串譯——完善。第(1)句采分點:“及”,等到;“桓玄害彥章于市”,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是“桓玄于市害彥章”;“徹”,副詞,放聲地;“義”,意動用法,譯為“認為……有義氣”。第(2)句采分點:“俄而”,不久;“暴”,猛烈;“賊”,敵寇;“以”,用;“遂”,于是就。【點睛】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穩住神,快速瀏覽一遍。初步明確是“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什么話”等,對全段的內容有個粗略的了解,讀懂六七成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要一下子全讀懂,一般的人是絕對做不到的。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題干要求,結合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憶,運用課內所學過的知識(實詞、虛詞、句式、活用、倒裝、特殊句式等),解決、完成較容易做的題目。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層次去認知全文,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復核的過程。參考譯文:何無忌,是東海剡人。州征任為從事,轉任太學博士。會稽王太子司馬元顯之子司馬彥章封為東海王,任何無忌為國中尉軍。到桓玄在鬧市殺害司馬彥章時,何無忌進入鬧市中放聲痛哭后才離去,當時人都認為他這樣做是非常講道義的。到桓玄篡位后,何無忌與桓玄的吏部郎曹靖之有舊交,請求治理一個小縣。曹靖之告訴桓玄,桓玄不同意,何無忌就回京口。當初,劉裕與何無忌素來親近交結。到此時,于是密謀共同對付桓玄。劉毅家在京口,與何無忌素來友善,談到復興之事,何無忌說:“桓氏強盛,能對付得了嗎?”劉毅說:“天下本來有強有弱,雖然強也容易削弱,只擔心難找到帶頭的人!”何無忌說:“天下草野之中并不是沒有英雄。”劉毅說:“我見過的只有劉下邳。”何無忌笑著不答話,回去后把這件事告訴劉裕,于是一起邀劉毅,與他推誠結交,就共同起兵,襲擊京口。桓玄聽說劉裕等人和何無忌共同起兵,很害怕。到桓玄敗逃時,武陵王司馬遵秉承皇帝的意旨行事任何無忌為輔國將軍,讓他向南追擊桓玄,與振武將軍劉道規一起接受冠軍將軍劉毅的節度。桓玄留下他的龍驤將軍何澹之等人駐守湓口。何無忌等人在桑落洲扎營,何澹之等人率軍來挑戰。何澹之平常乘坐的戰船旌旗很整齊,何無忌說:“賊軍主帥必定不在這船上,想要欺騙我們,宜急攻他。”眾人都說:“何澹之不在船中,他手下的人俘獲了也沒什么用處。”何無忌對劉道規說:“現在兩軍人數不相當,打起來不可能獲得全勝。何澹之雖然不在這艘船上,進攻就容易獲取,再乘勢縱兵攻擊,可以一鼓作氣擊敗敵軍。”劉道規聽從了,于是擒獲了敵船,就傳呼道:“已經抓住何澹之了!”賊軍驚恐擾動,何無忌的部下也以為是真的。劉道規乘勝直進,何無忌又鼓噪攻擊,何澹之就潰敗了。盧循派偏軍統帥徐道覆順流而下,都是高大的艦船。何無忌將要率眾抵御,長史鄧潛之勸諫說:“積蓄力量等待他們疲憊喪失斗志,然后再攻擊他們。”何無忌不聽,就率水軍拒敵。開戰后,賊軍派幾百強弩手登上西岸小山攔射,不久后刮起猛烈的西風,何無忌乘坐的小艦被吹到東岸,賊軍乘風用大艦逼近,軍隊就敗逃了。賊軍云集,有幾十個人登上艦船。何無忌不屈不撓,于是握節而死。追贈侍中、司空,謚號叫忠肅。5、1.C2.頸聯抒發了詩人與友人分離的愁苦之情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上句化用典故,借寫雷煥和張華的寶劍的傳說,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別愁。下句以“鳥戀枝”喻詩人與友人的關系,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能力。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考生解答時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經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C項,“尾聯上句通過寫景,表明詩人擔心友人的前途”錯誤,尾聯上句表明友人前往之地遙遠,并沒有流露出詩人對友人前途的擔憂之情。故選C。2.本題考查把握詩歌情感態度、手法的能力。答情感題,不僅要借助詩詞的字、詞、句和所用意象來分析詩歌的感情,還要聯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準確理解所用典故等,進行綜合解讀。《鑾駕避狄歲寄別韓云卿》一詩作于公元763年(唐代宗廣德元年)冬。韓云卿是詩人的好友,曾為廣德令,做過監察御史,官終禮部侍郎。韓云卿告別詩人遠去,詩人不在身邊,遂作此詩寄去以示告別。解答這道題,“影絕龍分劍,聲哀鳥戀枝”,考生要理解“龍分劍”的寓意和“鳥戀枝”的含意。“龍分劍”的傳說涉及兩人、兩劍,兩劍之間的分開、感應正與詩人和友人之間的分離、感應呼應,據此可判斷上句寫傳說意在表達詩人的別愁。“鳥戀枝”表面上是寫鳥,實際上是寫詩人與友人。明白了這一點,不難判斷下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點睛】詩歌鑒賞的選擇題綜合考核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內容,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顯的錯誤,此題的兩個選項分別為手法和情感錯誤。6、曲肱而枕之波撼岳陽城香霧云鬟濕陰晴眾壑殊假輿馬者視死忽如歸濯清漣而不妖白發誰家翁媼【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名句的識記能力。名句默寫分為兩大類,一是給出語境的理解性默寫,二是給出上句寫下句的直接默寫。本題屬于后者。對于語境型默寫,考生應先分析語境,然后再結合具體的語境回顧詩句。默寫的時候要注意如下詞語:“肱”“撼”“鬟”“壑”“輿”“濯”“媼”。【點睛】名篇名句默寫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和記憶同時考查。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課內所學篇目,只有少數來自課外,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與字義分不開,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記字形。另外,較長的句子不能掉字。7、(1)驢打滾是北京傳統小吃,香甜的面裹著豆餡兒,在豆面里一滾,還真與名字契合。相傳慈禧太后吃了之后大家贊善并問其名稱,上菜的太監送來途中見一驢在地上打滾,塵土飛揚,便脫口而出“驢打滾”。這驢打滾香甜軟糯,令人回味,小時候家長說吃驢打滾不能生氣,否則會黏在胃里,可吃過如此美味之后誰會生氣?朋友,當你來北京時,咱們一起去品嘗正宗的驢打滾吧!(2)我覺著王蒙說的沒錯。《紅樓夢》這樣的千古奇書,不用心,不沉下去,還真讀不下去。讀紅樓,和讀什么史海鉤沉,玄幻修真,那不可同日而語好嗎?而且,相信喜愛紅樓的人,也無意和這些作品去比對。私以為,四大名著里面,紅樓在文學造詣,中華文化傳承上,意義要大于其他三部巨著。紅樓中的一顰一笑,一枯一榮,不正是千百年中華文化浸淫的中國人,包括現世的你我的寫照么?懂的人自然懂,但是,若不喜歡,若自己讀不下去,可不可以心存敬畏?而不是去諷刺別人,甚至去質疑紅樓不知所云?就連爾等這樣的質疑,作者在寫就的時候居然都預見到---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所以,自己不想讀,但請不要褻瀆。(3)家是一盞橘色的燈光,不管多晚,總會為你點亮;家是八仙桌上熱氣騰騰的家常菜,不管多遠,總會吸引著在外奔波的游子尋回家的方向;家亦是一封又一封跨越大洋大洲的信件,總在向遠方的人兒訴說著不盡的思念。不論距離,有多麼遙遠,不變的是那么濃濃的思念和對故土深深的眷戀。家是一根線,將血脈相連,將距離跨越,將隔閡磨滅,引領著一代代國人,走向明天。【解析】【詳解】(1)本題考查微寫作的語言表達運用能力。首先要有鮮明的主題;其次,要有清晰的條理,在注重展示單項能力的基礎上處理好點面、詳略的關系,避免“雜亂無章”;最后,語言要精練,杜絕廢話。注意體裁特點。描寫性的小作文往往要求描繪一個特定的場景、描寫人物的某個生活片段等。要圍繞中心描繪出最集中、最精彩的場景或人物生活片段,從而產生“特寫鏡頭”般的效果,體現“精彩”二字。結構完整。老北京小吃十三絕包括豆面糕、艾窩窩、糖卷果、姜絲排叉、糖耳朵、面茶、馓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燒、豌豆黃、炒肝、奶油炸糕。驢打滾又稱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后,軋成粉面。制作時將蒸熟發黃米面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搟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卷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2)本題考查微寫作的能力。微寫作高效快速成文的關鍵:1.全面審清題意,明確題目中的各項要求,如寫作范圍、文體、主題、篇幅等。2.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為寫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領悟內涵。這樣才能使作文立意準、立意高。3.內容要精練。此題要求針對王蒙的觀點談論自己的看法,解答時,能結合《紅樓夢》相關內容闡述自己的觀點。不論同意與否,都要求觀點鮮明,自圓其說即可。?(3)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基本能力。寫好微寫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①為什么要寫作,即寫作目的。②寫給誰或寫給誰看,即寫作對象。③用什么形式來承載表達的內容。④語言表達。根據寫作目的,寫作對象所需要的得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港口碼頭建設安全施工方案及措施
- 汽車制造項目經理部各崗位職責他
- JL1901年度供應鏈管理內部審核計劃
- 熱力管網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 三年級上冊地方課程教學計劃推進他
- 2025年度幼兒園團支部團隊建設計劃
- 物流運輸警示教育懺悔錄心得體會
- 護理質量安全事件調查職責
- 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創新計劃
- 期貨模擬交易心得體會及技術應用
- 2025年 珠海市市直專職人民調解員招聘筆試考試試卷附答案
- 2025年 物業管理師三級考試練習試題附答案
- 肺動脈高壓講課件
- 2024年滁州市機電工程學校招聘筆試真題
- 2025至2030中國大蔥產品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報告
- 絲織品微生物防治-洞察及研究
- 2025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工作人員招聘考試真題
- 2025至2030年中國生產工業控制類軟件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九師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摸底聯考語文試題(含答案)
- 公司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 2025年保安人員職業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