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課件_第1頁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課件_第2頁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課件_第3頁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課件_第4頁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課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1.蘇聯的歷史開始于1922年,而不是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2.俄國國名稱呼的變化:1547—1917年3月,沙俄;1917年11月—1922年年底,蘇俄;1922年年底—1991年年底,蘇聯;1991年年底至今,俄羅斯。3.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頒布是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標志。蘇聯模式帶來的深刻教訓:(1)在發展重工業的同時,也要兼顧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2)經濟建設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3)要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必須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的利益。(4)在政治上要防止個人專斷,切實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等。1.教材變式題1921年春,為緩解危機,恢復和發展生產,蘇維埃俄國在列寧領導下調整政策,內容包括“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等”。這一政策是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國家工業化D.農業集體化2.下列關于新經濟政策影響的評價,錯誤的是

(

)A.大大提高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B.有利于恢復蘇俄的國民經濟C.鞏固了蘇維埃政權的基礎D.標志著蘇聯的成立BD3.蘇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名字,如圖圖示中“?”處應該填寫

(

)A.蘇俄B.俄國C.蘇聯D.俄羅斯C4.如圖為蘇聯工業總產值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比重變化示意圖,導致其變化的原因是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兩個五年計劃C.新經濟政策D.農業集體化B5.蘇聯鋼產量由1928年的430萬噸,增加到1940年的1830萬噸。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業6000多個,建立了飛機、汽車、化工、機器制造等新型工業部門。這反映了蘇聯

(

)A.新經濟政策成效顯著B.重工業發展迅速C.斯大林模式制約發展D.完成農業集體化6.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從農民手中征到的糧食平均每年為1820萬噸;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增長為平均每年2750萬噸,沒有再出現糧食收購危機。另外,還為工業發展提供了相當數量的資金和勞動力。這是因為當時實施了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農業集體化運動D.工業化運動BC7.由斯大林所開創的經濟建設模式即“蘇聯模式”形成的標志是

(

)A.斯大林模式B.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C.蘇聯新憲法的公布D.新經濟政策的實行8.“在世界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如此全面而細致地規劃過自己的發展進程,這是蘇聯人的一個創造。在那個時代,所有生產、運輸、銷售都由國家計劃安排。”這一描述反映了蘇聯實行的是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市場經濟體制D.斯大林模式CD9.普京在評論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優劣時說:“如果不是集中全國的資源,蘇聯是無法同納粹德國展開戰爭的……但是,對變化、技術革命和新技術制度的遲鈍最終導致經濟的崩潰。”據此可知,普京對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態度是

(

)A.完全肯定B.全盤否定C.客觀公正D.不置可否C10.1921年,蘇俄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A.應對國內外敵人的聯合進攻B.解決現實中新的困難和危機C.引進外資恢復資本主義制度D.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目標B11.1928年,蘇聯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這并未受到美國人的關注。4年以后這種情況發生變化,美國出版了大量關于蘇聯的著作,如《俄羅斯的黎明》《俄國今日:我們從中能學到什么?》。當時,蘇聯吸引美國人的主要是

(

)A.經濟危機造成的破壞較小B.社會主義制度顯示出優越性C.農業集體化保證城市供應D.工業化取得顯著成就D12.歷史解釋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俄(聯)在經濟發展和國家建設方面進行探索和調整。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921年6月的一天,23歲的美國人阿曼德·哈默克服種種困難,來到了蘇俄。他用100萬美元在美國購買了100萬普特小麥,用船運到蘇俄去銷售。這件事被列寧知道后,他熱情邀請哈默前來克里姆林宮會面。列寧說:“內戰使一切陷于停頓,現在我們必須從頭做起。我們剛剛制定出的新經濟政策就是要求重新發掘我們的經濟潛能。我們希望建立一種給外國人的工商業承租權的制度,來加速我們的經濟發展。它將為你們提供很好的機會。”——《世界上下五千年》(現代卷)(1)依據材料一,指出蘇俄制定“新經濟政策”的背景,說明該政策“新”在何處。背景:國內戰爭結束,蘇俄經濟異常困難,社會矛盾加劇。“新”: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實行自由貿易,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材料二工業化的中心,工業化的基礎,就是發展重工業(燃料、金屬等行業)。歸根到底,就是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發展本國的機器制造業。——斯大林(2)依據材料二,分析斯大林實行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有何特點。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取得的成效。特點:優先發展重工業。成效:1928—1937年,蘇聯先后完成了第一個、第二個五年計劃,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材料三1935年,法國文學大師羅曼·羅蘭應邀訪問蘇聯,后來他寫信給斯大林說:“我看到了一個強大的國家,整個國家在布爾什維克領導下跟千百種障礙作不斷的斗爭,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設一個新世界。”羅曼·羅蘭還根據他在蘇聯的見聞撰寫了《莫斯科日記》,在日記中,他寫道:“目前這些政策包含著某種消極的東西,這是不可避免的;我絲毫不懷疑,世界更美好的未來是與蘇聯的勝利連在一起的。”——《大國崛起》解說詞(3)依據材料三,分析羅曼·羅蘭評價的是什么經濟體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該體制包含哪些“消極的東西”。體制:斯大林模式。消極:片面發展重工業;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按指令性計劃來發展經濟,效益低下等。比圖。(4)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從列寧到斯大林,一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