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下冊同步課時訓練 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含解析)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下冊同步課時訓練 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含解析)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下冊同步課時訓練 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含解析)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下冊同步課時訓練 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含解析)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下冊同步課時訓練 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下冊同步課時訓練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

一、單選題1.關于新航路開辟的最初動機和設想,學術界有多種說法。但新航路開辟的結果卻超出了最初的這些“動機”和“設想”。主要表現在()A.積累了巨額社會財富 B.擴大了宗教傳播范圍C.開通了一條新的商路 D.加速了西歐社會轉型2.關于開辟新航路的根本動因,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歐洲人于13世紀已開始海洋探險B.西歐商品經濟發展,對財富和市場的需求C.人們懂得一些地理知識D.歐洲長期從亞洲進口奢侈品3.下圖所示是美國學者克羅斯比《哥倫布大交換》一書的目錄,從中可以看出,作者重在強調()第一章發現新世界第二章細菌戰役第三章舊世界植物、動物移居新世界第四章哥倫布將梅毒帶回歐洲第五章新世界作為舊世界的農場第六章生物多樣性遭破壞A.美洲對全球發展的重大貢獻 B.新舊大陸文明的碰撞與沖突C.疫病對人類社會的重大危害 D.生態環境視角下的歷史解讀4.如圖最有可能呈現的是()A.新航路開辟后全球資本流動 B.農業起源地及其農作物外傳C.新航路開辟后人口流動 D.經濟全球化下勞動力的轉移5.“即使哥倫布沒有發現美洲大陸,達·伽馬沒有繞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幾十年中其他人也會這么做??傊?,西方社會已經達到起飛點,即將起飛。”最能說明上述觀點的依據是()A.傳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B.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C.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 D.轉口貿易利潤的刺激6.1492年8月3日拂曉,哥倫布攜帶西班牙國王簽發的護照和給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由3艘帆船和90名水手組成的遠航船隊,從西班牙的帕洛斯港啟航,開始了橫渡大西洋的首次航行。這次遠洋航行開辟的航線是()A.① B.② C.③ D.④7.1493—1500年,哥倫布描述首航美洲的書信在歐洲被多次印刷。1516—1530年,出現了第一部涉及地理大發現的史學著作——《生活在新世界的數十年》,并且有各種版本在歐洲廣泛流傳。該現象出現的根源是()A.生產力發展和科技取得重大突破 B.資本家對黃金和貨幣的狂熱追求C.地理學和航海技術具有明顯優勢 D.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8.西歐中世紀,香料價格昂貴,是財富和地位的重要象征;香料與基督教信仰和東方世界的密切聯系使它具有了無與倫比的神秘性;15世紀以來,香料“走下神壇”,成為普通商品,香料的魅力不復存在。上述變化主要在于()A.新航路開辟及世界市場雛形顯現 B.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的推動C.世界經濟貿易和政治格局的變動 D.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加快9.海商法是調整海上運輸、船舶管理等法律關系的依據。17~18世紀,海商法由共同普遍適用的國際性特別法開始轉變為主權國家管轄下的國內法,西歐國家紛紛掀起海商法的立法高潮(見下表)。這反映出該時期西歐國家()時間國家法律名稱1601年英國《關于商人中使用的保險單法規》1681年法國《歐洲海事法典》1721年荷蘭《鹿特丹海上法》1737年西班牙《畢爾鄂法令》1786年威尼斯《商業海運法典》A.海外殖民擴張異常激烈 B.海權意識普遍提高C.采取重商主義經濟政策 D.海上貿易日益興盛10.新航路開辟后,荷、英等國帶頭對太平洋與北美洲未知之地進行了探索。荷蘭探險家威廉·揚松和阿貝爾·塔斯曼發現了澳大利亞的海岸;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船長對太平洋沿岸進行了測繪;俄羅斯將領維他斯·白令發現了以他姓氏命名的白令海峽。他們的這些探索()A.開闊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 B.維護了西葡海外殖民地權益C.開啟了歐洲殖民擴張的步伐 D.揭開了探索全球航路的序幕11.1497年,紐芬蘭島被航海家約翰·卡伯特發現并命名;16世紀,荷蘭航海家馬倫支三次航行至北冰洋地區并留下了詳細的航行記錄和準確的航海圖。當時西北歐航海家在北大西洋高緯度的航海探險()A.主要目的是尋找貴金屬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C.引發了歐洲的商業革命 D.拓展了通往東方的航線12.新航路開辟雖然得到了集權政府的支持,但并不是每一次遠洋航行都能獲得政府的財力和物力支持。大航海能夠持續下去,更多的是靠其自身豐厚的回報以及因此獲得投資者的青睞。這反映了()A.歐洲商業格局的變化 B.西歐國家王權的加強C.新的生產方式的拓展 D.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13.有學者指出,“熱那亞人哥倫布如果不為西班牙女王服務,也會心甘情愿地為英國的?;蛘叻▏?,或者葡萄牙的國王效勞。佛羅倫薩人維雷扎諾攜帶法國國旗去美測大陸。葡萄牙人麥哲倫是由西班牙雇傭去航行的”。該學者意在說明新航路的開辟()A.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 B.得益于專制君主的支持C.建立起世界各地的直接聯系 D.更新了歐洲人的世界觀14.梁啟超說:“哥倫布以后,有無量數之哥倫布……而我則鄭和以后,竟無第二之鄭和?!背霈F這種差異,主要是因為中西方的航海活動()A.范圍不同 B.規模不同 C.目的不同 D.技術不同15.據《全球通史》所匯總的史料,從公元前1000年起到西班牙人來到美洲的這一漫長的時期內,沒有一件實物或一篇記錄足以證明秘魯和中美洲之間存在著確切的相互影響或接觸。這反映出,古代美洲的印第安文明的發展()A.落后于亞洲大陸 B.相對獨立和封閉 C.呈多元一體格局 D.擯棄了外界影響16.下圖代表迪亞士的航海路線圖是()A.① B.② C.③ D.④二、材料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6世紀的西歐是新興資產階級遍歷世界的游俠時代。“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然到處落戶、到處創業、到處建立聯系”。因此,九死一生的險途,遏不住熾熱的黃金渴望。西歐社會各式各樣的亡命之徒,漂洋過海,紛紛涌向新世界。甚至連婦女和兒童也敢冒風濤之險,趨之若鶩。其中貧窮破落而又貪婪殘忍的騎士小貴族是這些人群的中堅。富商大賈和新興資產者常常是遠洋航行的資助者,羅馬教皇也參與了西葡兩國瓜分世界條約的簽訂。西方航海者們乃是時代的產兒,在時代精神的鼓舞下,他們渴望機遇,輾轉求告,最后與君主簽署協定,揚帆遠航,這既有實施王命的重任,又具有分成占有所得財富、謀取個人利益的權利?!幾岳盥c《十五至十六世紀中西航海不同結局的原因初探》材料二:彼等(美洲人)非常順從,不知邪惡;不殺人、捕人,不諳武器。彼等膽子甚小……鑒于此,仰祈二位陛下盡早圣斷,將彼等變成基督徒。臣認為,一旦發軔,毋須多久,大批居民即會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領土和財產,這里所有人皆會成為西班牙臣民。毫無疑問,當地黃金甚豐……此外,這里還盛產寶石、珍珠以及無數香料……這里還產大量的棉花,臣以為,無須送回西班牙,在當地即可賣好價錢……——【意】哥倫布著,孫家堃譯《航海日記》材料三:大發現帶來的巨大財富強烈地吸引著西歐的貴族、商人、傳教士涌向世界各地,很多中下層居民也奔向海外謀生。從16世紀初開始,由于同新發現的海外世界的接觸、商路的擴展、資本主義的出現、新的社會階級的形成,社會發生了變革。——據【美】帕爾默等著《現代世界史》等整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大航海時代出現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括哥倫布遠航的真實目的結合所學,簡述新航路開辟的主要標志。(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材料中“變革”的具體表現。18.某中學一學習小組在研究“新航路開辟”這一課題時,搜集了一些材料。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開辟前。14世紀,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加快了船的航行速度。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盤,不久星盤被更廉價的象限儀所代替,象限儀是確定經度所必需的儀器。早在14世紀,西歐繪制地圖的技術已相當發達了,當時開始出現標明海岸線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圖?!幾詤怯阝?、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二開辟中。8月3日,帶著女王授予的海軍大元帥的任命狀,哥倫布登上甲板,對女王資助給他的三艘帆船下達了出航命令。為了減少船員們因離開陸地太遠而產生的恐懼,哥倫布偷偷調整計程工具,每天都少報一些航行里數。但兩個月后,一無所獲的船隊依然走到了崩潰的邊緣。不安和激憤的船員們聲稱如果繼續西行就將叛亂。哥倫布提議: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還看不見陸地,船隊就返航。他這么做無疑是明智的,因為僅僅在這次騷亂三天之后,曾經反對他的水手就在桅桿上高喊:“陸地!”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摘編自紀錄片《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三開辟后。這條航道東起美洲的阿卡普爾科,西至亞洲的馬尼拉,被稱為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大帆船是西班牙人雇用中國的工匠在馬尼拉建造的,載重300噸左右,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只。大帆船貿易自1565年開始,于1815年結束,每兩年往返一次。這種貿易實際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銀換取亞洲尤其是中國的商品?!幾酝踔竦取督F代西方殖民主義史(1415—1990)》(1)提取材料一信息,說明該材料對于研究新航路開辟的史料價值。(2)據材料二,談談你對使用該材料研究新航路開辟的看法。(3)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在這三則材料的基礎上各補充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及相關事例。19.看圖學史,悟史察勢。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紀歐洲人繪制的世界地圖——據《中外歷史綱要》(下)材料二1602年歐洲人在中國繪制并刊印的世界地圖由于當時地理學知識有限,圖中誤將大洋洲和南極洲兩片大陸繪為一體。此圖在中國刊印后,一些士大夫斥其為“邪說惑眾”,并且攻擊說:“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見,足之所不能至,無可接聽耳,真所謂畫工之畫鬼魅也!”——據《中外歷史綱要》(上)(1)材料一反映了當時歐洲在地理學上有何進步性?指出材料二中地圖的作者及其來華的主要動機。(2)材料一到材料二地圖的變化說明了什么?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材料二中地圖繪制的時代背景。(3)材料二中的地圖為何被中國士大夫斥為“邪說惑眾”?綜上所述,判斷16、17世紀之交的中國和西歐發展的走向。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1500年之后的時代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它標志著地區自治和全球統一之間開始起沖突。數萬年來人類一直生活在互相隔絕的狀態中。經過幾千年時間他們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文化,甚至在形體特征上也產生了差別。這一過程一直擴展到全球,因而至公元1500年種族隔離現象開始遍及全世界。當西方于公元1500年前后開始進行其海外擴張時,這種傳統的地區自治也就開始讓位于全球統一。成千上萬的人自愿或被迫移居到新的大陸,各個種族也因之而不再互相隔絕。歐洲人由于在這一全球歷史運動中居于領先地位而支配了這個剛剛聯成一體的世界?!幾浴久馈克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6世紀,葡萄牙壟斷了到東方的跨洋運輸:17世紀,荷蘭取代葡牙掌握了東方貿易,將貿易范圍擴大到印度、錫蘭、波斯、阿拉伯以至南非。而且,歐洲與亞洲貿易的商品種類增多,印度的紡織品等逐漸取代香料,尤其是胡椒成為歐洲人喜愛的商品。18世紀,歐洲重要的變化是許多奢侈品成為普通商品,過去歐洲與東方的貿易,由于運輸困難、風險較大,所以價格部貴,是只有少數貴族和富人才能享用得起的奢修品貿。新航路開后,隨著進口量的增長,價格下跌,砂糖、咖啡、茶葉以及各種香料成為大眾商品——摘編自高德步等《世界經濟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公元1500年前后“全球統一”進程的特點。(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公元1500年前后“全球統一”進程帶來的有利影響。

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世紀末至16世紀(歐洲)。據本題材料“新航路開辟的結果卻超出了最初的這些‘動機’和‘設想’”并結合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和影響可知,超出最初的目的主要表現在新航路開辟促進歐洲價格革命的產生,封建勢力不斷衰落,資本主義不斷發展,加速了西歐社會轉型,D項正確;新航路開辟的動機有尋找黃金和財富,排除A項;熱衷于傳播基督教也是動機,排除B項;據所學,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壟斷舊商路,所以,新航路開辟的目的之一就是開通一條新的商路,排除C項。故選D項。2.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黃金作為交換媒介和廣闊的市場進行商品輸出,B項正確;歐洲人于13世紀已開始海洋探險不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排除A項;地理知識的進步是新航路開辟的條件之一,不是根本動力,排除C項;D選項屬于傳統商路上的商品,排除D項。故選B項。3.答案:D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范圍為近代(歐洲)。材料圍繞“哥倫布大交換”,對新舊世界兩邊著墨,以“生物多樣性遭破壞”結尾,說明學者立足于生態環境視角看待新航路開辟,D項正確;A項只強調了新航路開辟的進步性,解讀過于片面,排除A項;題干從正反兩方面看待新航路開辟,B項只強調沖突,概括不全面,排除B項;C項只重危害一端,第三、五兩章沒有涉及,排除C項。故選D項。4.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原始社會時期的世界。根據圖示信息及所學可知,該圖涉及到農業起源的三個中心,即西亞、東亞和中南美洲,還涉及到亞洲、非洲、美洲及歐洲地區物種交換的路徑信息,說明反映的是農業起源地與農作物外傳的相關內容,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主要區域在亞非拉地區,說明其并不是全球資本流動的情況,排除A項;新航路開辟后,東亞地區的不是人口流動的核心地帶,地圖與該時期不符,排除C項;經濟全球化下全球勞動力市場逐漸形成,而材料描述的主要區域在亞非拉地區,排除D項。故選B項。5.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最佳選擇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航路開辟時的歐洲。根據“即使哥倫布沒有發現美洲大陸,達·伽馬沒有繞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幾十年中其他人也會這么做。總之,西方社會已經達到起飛點,即將起飛?!笨傻贸霾牧蠌娬{的是新航跌開辟的根本原因是歐洲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即使沒有哥倫布,也會有其他人開辟新的航線,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B項正確;ACD項都是只是原因之一,并不是主要原因,因此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6.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492年的西班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發現的是美洲,②符合題意,B項正確;①是迪亞士發現好望角的路線,排除A項;③是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航線,排除C項;④是麥哲倫船隊完成的環球航行路線,排除D項。故選B項。7.答案:D解析:據材料“1493—1500年,哥倫布……有各種版本在歐洲廣泛流傳”可知,新航路開辟后的相關的書信、書籍在歐洲備受歡迎,說明人們很關心海外的情況,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歐洲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需要開拓海外市場,故選D項;科技取得重大突破是工業革命時期,此時尚未出現,時間不符,排除A項;資本家對黃金和貨幣的狂熱追求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排除B項;地理學和航海技術具有明顯優勢是新航路開辟的條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項。8.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世紀以來(世界)。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15世紀以來,香料成為普通商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連為一體,世界市場開始形成,香料大量進入西歐,不再是財富和地位的重要象征,A項正確;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價格革命指的是貨幣貶值,物價上漲,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材料說的是香料在市場需求的變化,與世界經濟貿易和政治格局的變動無關,排除C項;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加快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與香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9.答案:D

解析: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根據材料17~18世紀,各國紛紛制定調整海上運輸、船舶管理的海商法,原因是這一時期新航路開辟促使西歐國家海上貿易興盛,遠洋航海活動頻緊,需要專門的法律來規范航海行為,故D項正確。海商法無法體現出各國之間的競爭,故A項錯誤;海商法的頒布不僅是為了維護本國的海洋權利,更多的是為了調整海上運輸、船舶管理等相關事宜,故B項說法錯誤;重商主義的核心是獎出限入,材料中的海商法無法起到這一作用,故C項錯誤。10.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航路開辟時期(世界)。根據材料“荷蘭探險家威廉·揚松和阿貝爾·塔斯曼發現了澳大利亞的海岸;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船長對太平洋沿岸進行了測繪;俄羅斯將領維他斯·白令發現了以他姓氏命名的白令海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荷、英、俄等國進行的海上探險發現了很多原來不為歐洲人所知道的地方,開闊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荷蘭、英國、俄國等開辟新航路,與西班牙和葡萄牙形成競爭,排除B項;材料并沒有涉及“歐洲殖民擴張”,且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6世紀已經開始了殖民擴張,排除C項;材料中的這些探索是在新航路開辟之后,排除D項。故選A項。11.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世紀-16世紀的歐洲。據材料可知涉及歷史事件是地理大發現,這些航海探險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B項正確;地理大發現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尋找貴金屬,排除A項;材料與商業革命無關,排除C項;材料涉及的是向北大西洋高緯度的航海,并非通往東方,排除D項。故選B項。12.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航路開辟時期(歐洲)。根據材料“更多的是靠其自身豐厚的回報以及因此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可知,新航路持續下去的主要原因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導致新的生產方式發展,對世界各地的物產需求,C項正確;歐洲商業格局的變化是新航路發展的影響面非原因,排除A項;西歐國家王權的加強、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項和D項。故選C項。13.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材料可知,哥倫布。麥哲倫、維雷扎諾等人都是得到了君主的支持進行的新航路開辟,B項正確;材料主要說明新航路開辟的原因,與封建制度解體無關,排除A項;世界各地的直接聯系說法錯誤,排除C項;更新了歐洲人的世界觀,是新航路開辟后的影響,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4.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時期(明朝前期)國力強盛、社會相對穩定,傳統的小農經濟持續發展;鄭和航海目的主要是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聯系,尋求奇珍異寶,政治目的大于經濟目的;后來航海帶來的財政負擔日益加重,政府不再組織大規模航海活動。鄭和下西洋深層驅動力不足,也無長遠目標。而哥倫布等人開辟新航路的時代,當時西歐社會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西歐生產力發展引起了社會劇烈變化;持續遠航目的是為追求金銀財富、開拓新市場、傳播宗教、尋找新航路等;航海探險也得到了當時歐洲一些國家王室的支持。哥倫布等人遠航的內部驅動力較大,追逐物質利益,航海具有持久性。C項正確;范圍不同、規模不同、技術不同都不是主要不同,排除ABD項。故選C項。15.答案:B解析:沒有史料可以證明在新航路開辟前,秘魯和中美洲之間存在相互影響或接觸,反映出古代美洲的印第安文明的發展相對獨立和封閉,B項正確;材料并未比較印第安文明與亞洲大陸文明的優劣,排除A項;印第安文明呈多元一體格局與秘魯和中美洲在古代沒有密切聯系不符,排除C項;印第安文明“擯棄”了外界影響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6.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西歐。根據圖示并結合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可知,1487年,迪亞土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抵達非洲最南端的海角,②符合題意,B項正確;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抵達美洲(巴哈馬群島),①屬于哥倫布的航線;1497—1498年,達·伽馬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繞非洲海岸到達印度,開辟了東西方之間最短的海上航路,③屬于達·伽馬的航線;1519年,麥哲倫船隊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歷時三年,完成了人類史上的第一次環球航行,④屬于麥哲倫船隊的航線。AC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17.答案:(1)原因:商品經濟發展與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發展;歐洲社會上對黃金的渴望;航海者受人文主義思想的鼓舞;商業危機的出現;傳播基督教;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造船、航海技術的進步。(2)真實目的:傳播天主教;奴役美洲人口、殖民掠奪土地和財富。標志:非洲到東方的航線,哥倫布到達美洲,麥哲倫完成環球航線。(3)具體表現:歐洲出現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出現。解析:(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6世紀的歐洲。原因:根據材料“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然到處落戶、到處創業、到處建立聯系”可得出商品經濟發展與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發展;根據材料“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然到處落戶、到處創業、到處建立聯系”可得出歐洲社會上對黃金的渴望;根據材料“在時代精神的鼓舞下,他們渴望機遇”可得出航海者受人文主義思想的鼓舞;根據材料“羅馬教皇也參與了西葡兩國瓜分世界條約的簽訂”可得出傳播基督教;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再結合所學可知直接原因商業危機的出現;遠洋條件造船、航海技術的進步。(2)本題是背景類、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5、16世紀的西歐。第一小問是目的,據材料二“仰祈二位陛下盡早圣斷,將彼等變成基督徒”“大批居民即會信奉吾人之天主教”可知,傳播天主教;據材料一“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領土和財產,這里所有人皆會成為西班牙臣民”可知,奴役美洲人口、殖民掠奪美洲土地財富。第二小問主要標志,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的主要標志是四條主要航線的開辟,(3)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5、16世紀的西歐。據材料“由于同新發現的海外世界的接觸、商路的擴展”可知,西歐出現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據材料“資本主義的出現、新的社會階級的形成”可知,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結合所學可知,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出現。18.答案:(1)信息:材料一主要講述新航路開辟前具備了基本的航行條件,如造船技術、航海技術等。史料價值:材料一出自中國歷史學家的著作,敘述比較客觀,屬于二手史料,對于研究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具有較高史料價值。(2)材料二屬于影視紀錄片,有一定研究價值;但是其具有藝術加工成分,應與其他多種類型史料相互印證。(3)視角:材料一新航路開辟的經濟因素或思想因素。材料二其他航海家的航線。材料三大西洋航線或者印度洋航線。事例:材料一,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或傳播基督教福音;材料二,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材料三,三角貿易航線。解析:(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世界。信息:根據材料“14世紀,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盤,……早在14世紀,西歐繪制地圖的技術已相當發達了,當時開始出現標明海岸線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圖?!钡贸霾牧弦恢饕v述新航路開辟前具備了基本的航行條件,如造船技術、航海技術等。史料價值:根據“摘編自吳于廣、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結合所學得出材料一出自中國歷史學家的著作,敘述比較客觀,屬于二手史料,對于研究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具有較高史料價值。(2)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材料“摘編自紀錄片《大國崛起》解說詞”結合所學得出材料二屬于影視紀錄片,有一定研究價值;但是其具有藝術加工成分,應與其他多種類型史料相互印證。(3)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世界。視角:根據材料一主要提供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我們可以提供其他視角如新航路開辟的經濟因素或思想因素。事例可舉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或傳播基督教福音;材料二主要題是哥倫布航線,還可以提供其他航海家的航線,事例如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材料三主要是太平洋貿易興起,還可以提供大西洋航線或者印度洋航線。事例如大西洋航線中三角貿易航線。19.答案:(1)進步性:地圓學說已經盛行。作者:利瑪竇。動機:傳播天主教。(2)說明:歐洲人認識世界的視野更為開闊,思想不斷解放。背景:宗教改革新舊思想交鋒,導致天主教傳教士來華;15、16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發展;新航路開辟世界走向會合;早期殖民擴張推動全球聯系初步建立;歐洲近代科學發展帶來繪圖技術進步。(3)被斥原因:理學走向僵化保守,不通世變;封建專制強化,士大夫官員唯上是從、因循守舊;封建自然經濟分散、保守等弊端顯現,束縛生產力發展;自認天朝上國,閉目塞聰,盲目自大。發展走向:中國不思變通,在封建社會中逐漸沉淪;西歐競爭中求變,資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