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練: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
朝的統
一、單選題
1.宋朝時,曲轅犁、踏犁、水力筒車、腳踏內翻車、秧馬等適宜水田勞作的生
產工具被大量使用。占城稻被引進、改良和推廣,雙季稻、稻麥連作制也得到推
廣。這些做法()
A.增強了南方經濟的優勢地位B.促進了農業勞作方式轉變
C.加快了南北方農業經濟交流D.推動了南稻北粟格局出現
2.北宋元祐年間,蘇軾擔任杭州知州時,給中央上了一道《祈賜度牒修廨宇狀》,
要求修繕損毀嚴重的地方政府辦公用房。按照當時制度,蘇軾需事先稟報()
A.轉運司B.節度使C.樞密院D.參知政事
3.宋制規定,“執政官委御史臺彈奏,尚書以下聽長官糾劾以聞”,“自宰臣至百
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當”,諫官“皆得諫正”。這反映出宋代()
A.崇文抑武策略得到貫徹B.宰相職權受到了嚴重削弱
C.專制皇權的進一步加強D.諫官與宰相形成爭權局面
4.宋朝初期,轉運使專門掌管各地財賦的轉運。至977年,宋太宗盡除節度使
所轄支郡,“天下物宜,民間利病,惟轉運使得以周知,令更互赴闕,延見詢問”。
轉運使職能的擴大()
A.提升了行政效能B.埋下了割據隱患
C.調整了決策方式D.加強了中央集權
5.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十二月,“京城河南草場遺火",侍衛步軍副都指
揮使命令附近的殿前司虎翼軍“以近便營兵救撲之”,而殿前司卻以不歸統屬而要
求“當俟詔旨”。由此可知,宋代()
A.國家治理效能低下B.權力制約嚴密規范
C.皇權專制空前加強D.內部動亂得到遏制
6.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諸州,度支經費外,凡金帛以助軍實,
悉送都下,無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員監督地方等多項措施,“由是利歸公上而
外權削矣”。據此可知()
A.君主專制空前加強B.行政效率得以提高
C.中央集權得以加強D.地方割據徹底解決
7.“神宗既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安石為帝言天下財利所當開辟斂散者,帝然其
說,遂創立制置三司條例司”“以通天下之利”。這說明.王安石變法初期的改革
重點在于()
A.分散宰相權力B.加強皇權C.加強軍事實力D.增加財政收入
8.遼宋皇帝以兄弟相稱,北宋給遼送歲幣;宋夏關系,西夏向宋稱臣,每年送給西夏歲賜,
宋金關系,每年給金送歲貢,對這種以“錢財換和平的做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宋政府的妥協是政治屈辱B.解決了宋政府的統治危機
C.造成宋政府財政瀕于崩潰D.有助緩解宋代的邊防壓力
9.據統計,兩宋三百年間,通過科舉錄取進士人數超過10萬人,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
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來自布衣者約占53.67%,北宋末高達64.44%。這反映出宋代科舉制
()
A.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B.促進了文化重心南移
C.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D.成為選官的唯一途徑
10.慶歷新政是宋仁宗慶歷年間進行的改革;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發動的旨
在改變北宋積貧積弱局面的社會改革運動。這兩次變法均以失敗告終,主要原因
是()
A.觸動了大地主和大官僚利益B.新法用人不當并危害百姓
C.支持變法的皇帝去世,失去支持D.地方官僚不執行新法政令
11.下表是宋人筆下涌現出的部分“好孩子”形象。據此可知,材料中的“兒童
觀”()
兒童形象
趙令赫笑語不妄……四歲受《孝經》,六歲通《論語》
周謗十歲如成人,十四人太學,力學勤苦
董仲永幼而端謹,不為兒嬉事,便若成人
A.受到了理學思想的影響B.反映了宋代教育的發達
C.確立了幼童的行為規范D.體現了門第觀念的弱化
12.宋朝社會出現了一些重要的新變化,其中“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成為
普遍現象。這反映了()
A.門第觀念不斷淡化B.受歧視的賤民數量減少
C.社會成員身份平等D.國家對經濟控制相對松弛
13.宋元時期,某物品大量出口海外,成為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它是()
A.絲綢B.茶葉C.瓷器D.棉花
14.下圖是北宋地方權力分配示意圖,其設置目的是()
A.分割丞相權力B.提高文官政治地位
C.加強中央集權D.完善中央決策機制
15.據記載,宋代鄉村居民的職業流向包括參與經商活動、應募參軍、出家為僧
道等內容,部分鄉民在農閑時節兼職商販、雇工,出現身兼數職的現象。這體現
出當時()
A.佛道思想的世俗化B.傳統社會結構解體
C.社會流動性的加強D.租佃關系得到發展
16.北宋時期,地方州縣財政經常入不敷出,中央只能默許州縣政府超越制度許
可范圍去開辟稅源。這一現象反映出()
A.經濟衰敗導致稅源枯竭B.邊患加重地方財政壓力
C.養兵政策造成財政惡化D.體制運行影響財政收支
二、材料題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300多萬戶,人口1000多萬
北方諸路戶數突破567萬,人口突破2800萬,南方六路676萬戶,
北宋中葉
3380萬口
北宋末年2000多萬戶,人口1億多
材料二
宋朝商品經濟非常繁榮。宋代除了當時最著名的都城汴京,成都、建康、鎮
江及揚州等眾多城市因商品經濟的發達而成為名噪一時的著名商業城市。據統
計,唐代10萬戶的城市僅11個,北宋則多達40個。宋代城市坊市的格局已經
打破,不再像唐代那樣商業區和居民區嚴格分開,城市經營時間也大大放開。除
了大城市外,宋代各地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草市和鎮市。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交
子”成為商品流通中的主要貨幣形式。宋代海外貿易空前繁盛,不僅超越前朝而
且也為后世所不及。
——上述材料均摘編自任崇岳主編《中國社會通史?宋元卷》
(1)根據材料一,指出北宋人口狀況。
(2)根據材料二,概括宋代商品經濟繁榮的表現,并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
簡析其繁榮原因。
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北宋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結構圖
縱
向
集
權
材料二中國古代的官僚制度到宋代已經進入一個相當成熟的階段,皇帝與
“士大夫治天下”成為宋代政治的基礎,“崇文抑武”的局面開始形成。北宋開
國皇帝,面對唐朝由興盛轉向衰亡及五代政權頻繁更迭的歷史教訓,深知五代時
期“天子,兵強馬壯者當之”的弊端。政治上一改歷史上的武人政治,推行“崇
文抑武”的政策。重用文人士大夫,對他們不殺少辱,給予很多優厚的政治待遇,
從而出現了“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王者雖以武功克定,終須
用文德致治”已經成為宋初統治者的共識。反之,宋太祖對武人則處處加以壓制,
收奪大將兵權,集軍權于中央,以防武人勢力崛起而謀反。這種崇文抑武的政治
制度,后來形成了一種傳統,直到明清。
——王志立《北宋官僚權力制約機制研究》
運用所給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二核心觀點的理解。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司判官,即三司系統內的鹽鐵判官、度支判官、戶部判官的通稱,
是三司使、三司副使的協助官員。三司所掌穩定在二十案,其中度支司掌賞給、
錢帛、糧料、常平、發運、騎、斛斗、百官八案;鹽鐵司掌兵、胄、商稅、都鹽、
茶、鐵、設七案;戶部司掌戶稅、上供、修造、曲、衣糧五案。宋初兩朝三司判
官多專于上述二十案事務。逮至真宗朝,三司判官頻繁參與本職外的體量安撫,
即對災傷區進行安撫、賑濟;還出按刑獄、國家正旦使(外交使節)等臨時性事務。
司馬光指出:“國初……曉錢谷者為三司判官,……近歲三司使、副使、判官,
大率用文辭之士為之,以為進用之資涂,不復問其習與不習于錢谷也”。仁宗朝
擔任正旦使的三司鹽鐵、度支、戶部判官中,多帶直集賢院、集賢校理、秘閣校
理、崇文院檢討這類代表較高文學水平的貼職。
——摘編自鄧森林《北宋三司判官的沿革及其差遣職能探究》
(1)根據材料,概括宋代三司判官職位的變化。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推動宋代三司判官職位變化的因素。
20.[中國古代官吏的俸祿]
材料一
中樞官制是中央集權的軸心,從趙匡胤建立宋王朝開始,就對中央官制作了
調整。其特點是用設官分職'分割各級長官事權的辦法來削弱其權力的。這樣,
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謂“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祿而已。至真宗時,便把這些措
施加以制度化。按照這個制度,一般官員都有“官”和“差遣”兩個頭銜,有的
官還加有“職”的頭銜。“官”只是說明他可以領取俸祿,而職才有實際的權力。
每個機關彼此互相牽制,''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
—《宋朝官職及俸祿簡介》
材料二
清雍正帝登基后,火耗(地方政府從老百姓手中收來的散碎銀子,要熔鑄成
整錠大銀送交國庫,熔鑄過程中會有損耗,為了彌補這部分損耗所征收的附加費
就是“火耗”)以及由其衍生的貪腐問題已經成為了事關王朝興衰的隱患。面對
這個問題,雍正帝采取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并沒有站在政治正確的道德制高點,
一刀切廢止火耗。而是推出了“火耗歸公”和“養廉銀”一攬子改革方案:雍正
帝承認火耗的收取有一定合理性,給予火耗合法身份,同時規范征管,將火耗征
收權由州縣上收到省里,一部分用來彌補以前的虧空,一部分用來給官員們發放
養廉銀,補貼他們的生活。……火耗歸公和養廉銀制度實施后,官員的合法收入
已經可以滿足需要,收受規禮自然就少了最重要的借口。
一《雍正的養廉銀改革》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宋朝官職及俸祿的特點。
(2)宋朝文官待遇優厚,清雍正帝高薪養廉,依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對兩者分
別進行評析。
參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
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宋朝時,曲轅犁、踏犁、
水力筒車、腳踏內翻車、秧馬等適宜水田勞作的生產工具被大量使用。占城稻被
引進、改良和推廣,雙季稻、稻麥連作等兩作制也得到推廣。”可知,宋朝時期,
適合南方水田勞作的生產工具被大量使用,占城稻被引進、改良和推廣,雙季稻、
稻麥連作等兩作制也得到推廣,有利于南方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南方經濟的優勢
地位,A項正確;農業勞作方式的變化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以偏概全,排除B
項;材料描述的信息是有關南方經濟發展,未重點描述南北農業交流,排除C
項;南稻北粟格局出現是在新石器時代,排除D項。故選A項。
2.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從北宋開始,朝廷對財政管理嚴格,凡州軍常例之外的
財務,都需先稟報代表中央財政的轉運司,由轉運司審核上奏,絕無擅自決定的權
力。A項正確;節度使在宋代沒有實權,排除B項;樞密院在宋代掌管軍權,排除C
項;參知政事在宋代掌管行政權,排除D項。故選A項。
3.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宋代重視諫官,擴大諫官的職能,對宰相及其文武
百官的決策進行糾錯。由于諫官代表皇帝行事,因此材料反映了宋代專制主義集
權的進一步加強,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宋朝崇文抑武的政策,故A項錯誤;諫
官并不是為削弱宰相職權而設,故B項錯誤;宰相和諫官各司其責,有所牽制,但兩
者并非爭權關系,故D項錯誤。故選:C。
4.答案:D
解析:根據“天下物宜,民間利病,惟轉運使得以周知,令更互赴闕,延見詢問”
可得出轉運使負責地方的財物轉運,加強對地方經濟的控制,有利于加強中央集
權,D項正確;材料與效能無關,排除A項;加強中央集權,降低割據隱患,
排除B項;材料與中央決策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5.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救火”是緊急事件,而殿前司卻以不歸統屬而要求“當
俟詔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宋代軍事權力的分化,附近軍隊要等皇帝的
詔旨才能去救火,說明宋代國家治理效能低下,A項正確;材料雖反映了宋代權
力制約情況,但無法說明嚴密規范,排除B項;材料主要反映官員在處理緊急
事件上的墨守成規,而不是皇權專制的加強,排除C項;材料中的現象與內部
動亂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6.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凡金帛以助軍實,悉送都下,無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員監督
地方等多項措施”可知,宋代收地方財政權,設置通判監督地方,是加強中央集
權的措施,故選C項。材料強調的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并不是加強君主專
制的措施,排除A項。宋朝分化事權,行政效率低下,排除B項。“徹底解決”
的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
7.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安
石為帝言天下財利所當開辟斂散者,低然其說,遂創立制置三司條例”可以分析出
王安石初期的變法是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的,故本題答案選D項。分割宰相權力
不是王安石變法的內容,A項不選;題干中沒有涉及皇權的變化,B項不選;材料中
體現的是財政,不是加強軍事實力,C錯誤。
8.答案:D
解析:宋朝政府向周邊少數民族貢納歲幣,換的了相對長的和平時期,這有助于緩解宋代的
邊防壓力,D項正確。宋政府的妥協意在換取和平,并不一定是政治屈辱,排除A項;貢
納歲幣只能緩解一時的邊防危機,并不能徹底解決統治危機,排除B項;歲幣并未造成宋
政府財政崩潰,排除C項。
9.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兩宋三百年間,通過科舉錄取進士人數超過10萬人,布衣出身的占50%
以上。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來自布衣者約占53.67%,北宋末高達64.44%”可知,科舉制
打破了特權壟斷,擴大了人才選拔來源,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A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宋
代科舉制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未涉及文化重心南移和政府的財政負擔,排除BC項;D
項中的“唯一途徑”說法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A項。
10.答案:A
解析:慶歷新政以整頓官僚隊伍為宗旨,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王安
石變法的宗旨是“民不加賦而國用饒”,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
所以這兩次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故選A項。“新
法用人不當并危害百姓”是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不符合慶歷新政,排除B
項;“支持變法的皇帝去世,失去支持”只符合王安石變法,不符合慶歷新政,
排除C項;在皇帝支持變法的情況下,“地方官僚不執行新法政令”的說法不符
合史實,排除D項。
11.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理學的影響。選擇A:據材料信息可知,宋人對“好孩子”形象
的描述有“笑語不安”“力學勤苦”“幼而端謹”等,聯系所學可知,這是受到了
理學注重個人道德修養的培養、鼓勵勤奮進取思想的影響。排除B:材料信息不
足以說明宋代教育發達。排除C:“好孩子”形象展示了好孩子的標準,但不能
說材料中的“兒童觀”確立了幼童的行為規范。排除D:宋代門第觀念確實弱化,
但與“好孩子”形象無關。
12.答案:D
解析:據材料“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并結合所學可知,宋朝時期商品經濟迅速
發展,國家對經濟控制相對松弛,導致社會階層流動較快,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門
第觀念,而是強調“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成為普遍現象,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
“賤民”的觀念,排除B項;據材料“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并結合所學可知,社會
成員由于財富不均,身份也有相應的變化,排除C項。故選:D。
13.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以前的絲綢之路以陸路為主,貿易的貨物主要是絲
綢,宋朝則以“海上絲瓷之路”為主,貿易的貨物主要是瓷器,C項正確,排除
ABD項。故選C項。
14.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
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宋時期(中國)。根據圖示內容可以看出,北宋時期
地方設置機構眾多,權力分散,這樣有利于防止地方勢力坐大,從而加強中央集
權,C項正確;圖示內容反映的是地方權力分配,丞相屬于中央官員,因此不是分割
丞相權力,排除A項;圖示內容體現的是地方權力分散,并不能體現文官政治地位
的提高和完善中央決策機制,排除BD項;故選C項。
15.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
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代(中國)。根據“職業流向包括參與經商活
動、應募參軍、出家為僧道等內容,部分鄉民在農閑時節兼職商販、雇工,出現
身兼數職的現象”可得出宋代的職業流向呈現多元化的特征,體現出當時社會的
流動性增強,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出現佛、道的思想,無法得出佛道思想的發
展情況,排除A項;材料只體現職業的流向多元,但傳統的社會結構仍然存在,
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租佃關系,租佃關系是指地主和佃農通過租佃契約形成
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
16.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
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宋時期(中國)。由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時期
地方州縣財政困難是因為地方的大部分稅收被收歸中央,反映出體制運行影響財
政收支,D項正確;北宋時期,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不存在“經濟衰敗”一說,
排除A項;材料所講地方州縣財政困難,是宋代各地州縣的普遍狀況,而面臨
邊患問題的主要是北方、西北方的州縣,排除B項;養兵政策是造成財政困難
的因素之一,而其本質上是宋政權過度加強中央集權的結果,排除C項。故選D
項。
17.答案:(1)戶數多增長快,人口多增長快;南方戶數、人口超過北方。
(2)表現:商業城市眾多;城市數量劇增;商業活動時間空間不受限制;出現
紙幣;海外貿易發達。
原因:農業、手工業發展;坊市分開;重文輕武國策;經濟重心南移逐漸完成;
市民階級擴大。
解析:(1)由材料一圖表可知,北宋人口戶數多增長快,人口多增長快;南方戶
數、人口超過北方。
(2)表現:據材料“宋代除了當時最著名的都城汴京,成都、建康、鎮江及揚
州等眾多城市”可知,商業城市眾多;根據“唐代10萬戶的城市僅11個,北宋
則多達40個”可知,城市數量劇增;根據“宋代城市坊市的格局已經打破,不
再像唐代那樣商業區和居民區嚴格分開,城市經營時間也大大放開”可知,商業
活動時間空間不受限制;根據“交子”、“宋代海外貿易空前繁盛”可知,出現紙
幣,海外貿易發達。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從農業、手工業發展,坊市不分,
重文輕武國策,經濟重心南移逐漸完成,市民階級擴大這些方面來答。
18.答案:觀點:宋代官僚制度已經進入相當成熟的階段
理解:從橫向權力結構上看,北宋在中央構建了二府三司制并加強了臺諫制度。
中書門下掌行政,三司掌財政,樞密院掌軍政,三者分權,削弱了相權,再加以
臺諫的檢查,皇權大大加強。
從縱向權力結構上看,北宋在地方設立路府(州)縣三級行政機構,在路一級行
政機構中又分設四個司,以實行分權;設通判和知州加強對地方官員的監督;又
采取措施收歸了地方的軍權、財權;上述措施大大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解
決了地方尾大不掉的隱患。
從治國理念上看,北宋踐行“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文人政治。不但在中央剝
奪了武人的兵權,地方上的軍權也歸屬于中央;從中央到地方所有官員基本上都
是文人出身;這種重文抑武政治制度和理念的實行,非常有利于封建官僚政治的
發展。
由此可見,北宋王朝的封建官僚制度確實進入了一個相當成熟的發展階段,并對
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探究結論論證題。時空是宋朝(中國)。首先要歸納出材料
中的核心觀點,即''宋代官僚制度已經進入相當成熟的階段”,這是最關鍵的一步;
然后談理解要注意謀篇布局,分角度分層次去談,既要注意史論結合,也要注意嚴
密的邏輯;既要注意語言規范,也要注意思路清晰:可以從橫向權力結構、縱向權力
結構和治國理念三個方面分別去談;從橫向權力結構上看,據材料一圖并結合所學
知識可知,北宋在中央構建了二府三司制并加強了臺諫制度。中書門下掌行政,三
司掌財政,樞密院掌軍政,三者分權,削弱了相權再加以臺諫的檢查,皇權大大加強:
從縱向權力結構上看,據材料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在地方設立路府(州)
縣三級行政機構,在路一級行政機構中又分設四個司,以實行分權;設通判和知州
加強對地方官員的監督;又采取措施收歸了地方的軍權、財權;上述措施大大加強
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解決了地方尾大不掉的隱患:從治國理念上看,據材料二“皇
帝與,士大夫治天下'成為宋代政治的基礎,'崇文抑武’的局面開始形成”并結合
所學可知,北宋踐行“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文人政治。不但在中央剝奪了
武人的兵權,地方上的軍權也歸屬于中央:從中央到地方所有官員基本上都是文人
出身:這種重文抑武政治制度和理念的實行,非常有利于封建官僚政治的發展。最
后總結升華,如北宋王朝的封建官僚制度確實進入了一個相當成熟的發展階段,并
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19.答案:(1)變化:臨時性事務增多;任職者由通曉錢谷之人轉向文辭之士。
(2)因素:崇文政策的深化;科舉規模擴大,文士增多;國家發展,政府職能的
擴展;宋與周邊民族對峙,民族關系的處理日益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身心和諧養生學》課件
- 葡萄創意藝術課件
- 設計管理中心總經理競聘演講稿
- 2025唐山市遷安市楊店子街道社區工作者考試真題
- 2025上海市楊行鎮社區工作者考試真題
- 肺癌病人術后護理查房
- 初中生物植株的生長教案-2024-2025學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下冊
- 葡萄酒廠工藝設計
- 靜脈通路并發癥的護理
- 慢阻肺恢復期健康教育
- 2025年金麗衢十二校高三語文第二次模擬聯考試卷附答案解析
-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學期英語期中試卷(含答案)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廣州七中七年級(下)期中數學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課件-2025年春季學期 形勢與政策 第一講-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 2025年山東惠民縣農業投資發展限公司招聘10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大學美育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長春工業大學
- 《基于嵌入式Linux的農業信息采集系統設計與研究》
- 外科創傷處理-清創術(外科課件)
- 小型手推式除雪機畢業設計說明書(有全套CAD圖)
- 2024年中國酸奶袋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