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興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檢測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浙江省嘉興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檢測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浙江省嘉興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檢測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浙江省嘉興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檢測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浙江省嘉興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檢測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學科期末檢測試卷

一'活動一:探究節氣文化。八年級興趣小組開展中國節氣文化綜合探究活動,邀請你一起

參與,完成下列任務。(11分

1.(3分)任務一:開展采訪活動,了解二十四節氣

(1)(1分)準備采訪活動:請你把下面表格補寫完整。

采訪對象蕭放(北師大社會學院人類學民俗學系主任)

采訪目的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的二十四節氣文化并提升初中生的文化自信。

采訪方式電話采訪

采訪用具紙、筆、電話

采訪問題①二十四節氣是怎樣產生的?

②二十四節氣對農業生產有怎樣的影響?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整理采訪記錄:同學們在整理采訪記錄時發現漏記了一個問題。請你根據同學們記錄

下來的受訪者的回答內容,推測小記者的問題。

小記者:?

蕭放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節氣文化,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讓人們直接感知與節氣相關的知識

與文化,從而把節氣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樣,二十四節氣才不會僅僅是過去留下來的傳統遺產,而

是成為一種不斷再生產的文化資產。

任務二:搜尋古詩詞,探究節氣文化

小組同學找到了以下兩首與節氣有關的古詩詞,請分析探究。

【甲】—日賞紅梅之作

[元]元淮①

昨夜東風轉斗杓②。陌頭楊柳雪才消。

曉來一樹如繁杏,開向孤村隔小橋。

應是化工③嫌粉瘦④,故將顏色助花嬌。

青枝綠葉何須辯,萬卉叢中奪錦標。

注釋:①元淮:字國泉,號水鏡。約元惠宗至元初(公元1356年)前后在世。②轉斗構,斗柄由北

指東。③化工:大自然的創造力。④粉瘦:漸溶之雪。

【乙】題畫?冬景

李用

冬嶺秀孤松,

松枝傲霜雪。

不同桃李春,

永抱歲寒節。

2.(1分)根據詩歌內容,在標題空缺處補寫上節氣,應該是()

A.立春B.冬至C.清明D.小寒

3.(3分)請根據甲、乙兩詩,探究“松、梅、(竹)”被稱為“歲寒三友”的原因。

4.(4分)任務三:撰寫活動小結,微信推送宣傳

小結活動意義:活動結束,小語同學寫了一段活動小結,請幫她完善。

在浩翰的歷史長河中,文化遺產張顯出獨特的人文價值。其中,二十四節氣作為中華文明的重

要瑰寶,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有人認為!二十四節氣已成為,老

皇歷”,已經沒有多大的價值。通過本次活動,我們更加真切地認識到:二十四節氣與我們的生活密

切相關,傳承并保護節氣文化是我們的責任。

(1)(2分)文段有兩個錯別字,請你找出來并改正。

(2)(1分)有許多同學不理解“老皇歷”的比喻義,請作解釋。

(3)(1分)文段的最后一句有語病,請修改。

二'活動二:汲取古人智慧(16分

某班擬組織一次主題為“汲取古人智慧,學會面對困境”的古詩文閱讀探究活動,以下是活動負責人收

集到的一些材料。請你積極參與并完成相關任務。

【材料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

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選自《列子?愚公移山》)

【材料二】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選自《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三】

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

(選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材料四】

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

誰與守?”驅使復入。軾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逆筑東

南長堤。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選自《宋史,蘇軾傳》)

5.(2分)閱讀材料三時,同學們對“衣不重采”中的“重”字的讀音產生了分歧。請你結合語境確定其

讀音并簡述理由。(2分)

小嘉:我認為應該讀chong,因

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小興:我覺得應該zhong,因

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6.(4分)材料一和三中的畫線句都是問句,但包含的思想情感卻不同。請結合文本簡析。

7.(4分)請結合以上四則材料,分析古人在面臨困境時體現出的智慧。

8.(6分)面對困境,我們還可從學過的古詩文中得到智慧和力量。請將詩文填寫完整。

時光荏苒,面對美好事物的消逝,我們無法阻止,但要堅信,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

這正如晏殊《溪沙》詩句所說“,”;生活注定不會一

帆風順,當我們面對困境時,要以孟子“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來激勵自己處于嚴酷的環境考驗時,我們可從劉楨《贈從弟》

詩句“?"得到啟示,像松柏那樣保持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

三'活動三:分享經典閱讀

班級準備開展一次《昆蟲記》的分享活動。請你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完成任務。

9.(2分)任務一:小文搞不清下面哪個文段出自《昆蟲記》,請你告訴他并闡明理由。

【甲】蟬的卵產在木質組織內,若蟲一孵出即鉆入地下,棲息于土中,吸食多年生植物根中的汁

液,一般經5次蛻皮,需幾年才能成熟。當蟬蛹的背上出現一條黑色的裂縫時,就開始蛻皮,整個過

程大約1小時左右。

【乙】四年在地下干苦工,一個月在陽光下歡樂,這就是蟬的生活。我們不要責備成年的蟬狂熱

地高奏凱歌,因為它在黑暗中待了四年,現在才能能夠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可與飛鳥匹敵的翅膀,

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

10.(4分)任務二:在給本書補寫腰封導語(見左圖)時,同學們對填入“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還是“以

人性觀照蟲性”猶豫不決。請你發表意見,并結合整本書閱讀舉例加以說明。

四、活動四:探尋嘉興古橋(12分

為了更好地了解、宣傳古橋的歷史文化,八年級同學組織了一次“探訪嘉興古橋”的研學活動,資料收

集組已制成“關于嘉興古橋的資料夾”,現準備制作主題為“古橋雅韻”的微視頻,請你參與完成此項任

務。

關于嘉興古橋的資料夾

【材料一】來源于“百度百科”

國界橋:國界橋位于秀洲區洪合鄉旗桿下村九里(曲)港上,是三孔石柱平板橋。全長18.6米,

橋面寬1.59米,由3塊石板并列組成,單塊石板最大跨度5.68米。相傳此處原為吳、越兩國的分界

線,河北屬吳國,河南屬越國,以橋為界,故名國界橋。橋端有清嘉慶年間錠刻的楷書“國界橋”名。

下橋柱上刻有橋聯:西為“披萊遠溯夫余澤,端委常存泰伯風”,東為“星映斗牛臨鵲賀,地連吳越判

鴻溝”。額旁及橋身刻有卷蓮等紋飾,橋柱內側分別雕刻兩尊石像,北為吳王,南為越王,雕像線條

簡潔古樸。據有關專家考證,雕像可能為明代以前雕刻。現橋建于明代,清嘉慶十六年(1811)重修。1981

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材料二】摘自“南湖區旅游網”

文星橋:位于嘉興市南湖區鴛湖路仿古街東端長生河上,東西走向,連接攬秀園和南湖生態保護

區。文星橋輕盈秀美,橫臥湖面,波光橋影,景色宜人。文星橋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嘉興府志》

中“臨幸程治圖”上有“文星橋”之名,可見最遲應建于乾隆皇帝南巡之前。現橋為清同治六年(1867年)

重建。橋為三孔石拱橋,全長34.6米,橋頂寬2.6米,中孔凈跨10.4米,兩邊孔凈跨均為5.2米。拱

券采用連鎖分節并列法砌筑,中孔拱肩處設有橫系石(亦稱龍頭石)一對,用以聯系加固兩側山花墻,

拱券上方有陽刻楷書“重修文星橋”橋額。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材料三】摘自“搜狐號@大運河傳媒”

長虹橋橫跨運河,位于嘉興王江涇鎮一里街東南側。始建于1611年(明萬歷三十九年)。是嘉

興市最大的石拱橋,也是大運河上罕見的巨型三孔石拱大橋,據史料記載,該橋“氣勢宏偉,遙遙相

望,猶如長虹臥波”,所以叫長虹橋。長虹橋為3孔馬蹄形駝峰式石拱橋,橋全長72.8米,兩側各有57

級石階。橋面陡峻,兩側設大塊長條石護欄、無望柱,端部置抱鼓石,全橋護欄石砌成靠背式。遠眺,

可以看到江蘇盛澤;南面則可以望見嘉興的北門外,故而有詩人留下了“虹影臥澄波,登高供遠矚。

南浮越水白,北接吳山綠”的佳句。乾隆下江南時,此橋曾為接駕處。長虹橋于1981年被列為嘉興市

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8月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單位。

【材料四】來源于“360百科”

秀城橋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位于嘉興市區蘆席匯,因橫跨秀水且傍城郭,故取

名。此橋是嘉興環城河內現今僅存的單孔石拱橋。秀城橋長35米,寬3.8米,拱矢高9.5米,南北橋

垛各有臺階36步級,橋身采用花崗巖,橋幫則用石灰石,間有少量玄武石與凝灰石。橋拱孔圈石縱

聯砌置,每塊條石上均有捐助者題刻。橋頂面欄板刻有花草紋飾,并有銘文“重建秀城橋”陽刻楷書。

橋身兩邊有石欄板,金剛墻兩側分別設置兩幅橋對聯,一聯為“帝道遐昌,興水利而濟涉;皇口鞏固,

樂民便以成梁”,另一聯上聯已風化,下聯為“憑眺一濠,是號秀城之勝概”,言明秀城橋的地理位置。

1981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材料五】浙江文化信息網

資料顯示,嘉興市現存古橋1042座,其中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84座,文物保護點117

座。

11.(2分)【評議資料收集】資料組的同學收集制作了“嘉興古橋資料夾”,請你對他們的資料收集情

況進行簡要分析評議。

12.(3分)【選擇橋梁視頻】因微視頻時間有限,只能插入三座古橋視頻,你認為選擇哪三座

橋更合適?請陳述觀點和理由。

13.(3分)【確定解說順序】微視頻應采用怎樣的解說順序,才能全面反映嘉興古橋的特點?

請根據你學習說明文的經驗,提出你的方案并說明理由。

14.(4分)【擬寫解說詞】以下是微視頻解說詞的開頭部分。請你根據資料及生活經驗,補寫解說詞

的結尾部分。要求與開篇部分相呼應,緊扣主題且融入感情擬寫解說詞。100字左右。

開頭部分:江南水鄉嘉興,小橋流水,煙雨人家,江湖縱橫,水網縱橫,美麗的古橋一座接一座。

充滿了“無橋不村,無橋不路,無橋不城”的特色。

五'活動五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龍眼與傘

①我是喜歡看春雪的,這種雪下得時間不會長,也就兩三個小時。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

的一部寬銀幕的黑白電影。山、樹、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閃閃爍爍,氣象蒼茫而溫暖,令人回

味。

②去年,我在故鄉寫作長篇《額爾古納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個下午,正寫得如醉如癡,電話響

To是媽媽打來的,她說,我就在你樓下,下雪了,我來給你送傘,今天早點回家吃飯吧。

③沒有比寫到亢奮處遭受打擾更讓人不快的了。我懊惱地對媽媽說:“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著

傘,你回去吧,我再寫一會兒。"媽媽說:“我看雪中還夾著雨,怕把你淋濕,你就下來吧!"我終于

忍耐不住了,沖媽媽無理地說:“你也是,來之前怎么不打個電話,問問我需不需要傘?我不要傘,

你回去吧!”我掛斷了電話。聽筒里的聲音消逝的一瞬,我馬上意識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饒恕的錯誤!

我跑到陽臺,看見飛雪中的母親撐著一把天藍色的傘,微弓著背,緩緩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夾著一把

綠傘(那是為我準備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張不開口,只是默默地看著她漸行漸遠。

④也許是太沉浸在小說中了,我竟然對春雪的降臨毫無知覺。從地上的積雪看得出來,它來了有

一兩個小時了。確如媽媽所言,雪中夾雜著絲絲細雨,好像殘冬流下的幾行清淚。做母親的,怕的就

是這樣的淚痕會淋濕她的女兒啊!而我卻粗暴地踐踏了這份慈愛!

⑤從陽臺回到書房后,我將電腦關閉,站在南窗前。窗外是連綿的山巒,雪花使遠山隱遁了蹤跡,

近處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樓。山下沒有行人,更看不到鳥兒的蹤影。這個現實的世界因為一

場春雪的造訪,而有了虛構的意味。看來老天也在揮灑筆墨,書寫事態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

辛酸的一筆,就是母親夾著傘離去的情景。

⑥雪停了。黃昏了。我鎖上門,下樓,回媽媽那里。做了錯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樣。朝媽

媽家走去的時候,我覺得心慌氣短。媽媽分明哭過,她的眼睛紅腫著。我向她道歉,說我錯了,請她

不要傷心了,她背過身去,又抹眼淚了。我知道自己深深傷害了她。我雖然四十多歲了,在她面前,

卻依然是個任性的孩子。

⑦母親看我真的是一副悔過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數落原諒了我。她說:“以后你再寫東

西時,我可不去惹你!”

⑧《額爾古納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來到了青島,做長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

有一天午后,青島海洋大學文學院的劉世文老師來看我,我們坐在一起聊天。她對我說,她這一生,

最大的傷痛就是兒子的離世。劉老師的愛人從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極,而劉老師工作在青島。他們

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著爺爺奶奶,在沈陽生活。十幾年前,她的孩子從沈陽的一個游樂園的高

空意外墜下身亡。事故發生后,沈陽的親屬給劉老師打電話,說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媽媽,讓她回去

一趟。劉老師說,她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覺得兒子可能已經不在了,否則,家人不會這么急著讓她回

去。劉老師說她坐上開往沈陽的火車后,腦子里全都是兒子的影子,他的笑臉,他說話的聲音,他喊

“媽媽”時的樣子。她黯然神傷的樣子引起了別人的同情,有個南方籍旅客抓了幾顆龍眼給她。劉老師

說,那個年代,龍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沒吃過,她想兒子一定也沒吃過。她沒舍得吃一顆龍眼,

而是一路把它們攥在掌心,想著帶給兒子。

⑨那個時刻,我的眼前驀然閃現出春雪中媽媽為我送傘的情景。母愛就像傘,把陰晦留給自己,

而把晴朗留給兒女。母愛也像那一顆顆龍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澀,內里總是深戴著甘甜的汁液。

(選自遲子建《也是冬天,也是春天》,略有刪改)

15.(3分)【散文?脈絡】

閱讀②至⑦段,根據提示,將思維導圖補充完整。

事情發展寫得如醉如癡母親給我送傘②_______________朝媽媽家走去

“我”的心理亢奮①_________羞愧③_____________

16.(4分)【散文?語言】

第③段畫線句括號里的內容是否多余,簡述你的理由。

17.(5分)【散文?寫法】

小嘉和小興在讀到⑧⑨兩段時產生了不同的看法。你贊同誰的說法?請結合文本作分析。

小嘉:作者已經寫了自己和母親的故事,再寫劉老師的故事,實在有些多余,可以刪掉。

小興:我覺得無論從結構還是內容上來看,劉老師的故事都不該刪掉。

18.(6分)【散文?鏈接】

學習小組想把本文與教材中的幾篇課文組成一個“生活物語”單元(見圖),你認為是否合適?請陳述

理由。

生活物語閱讀1紫藤胡滲布/宗墩

2白楊禮贊/茅!6

3?一棵小桃忖/賈平凹

4愛蓮說/

六'活動六:呈現語言表達(40分

19.(40分)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不少物品,比如手表、筆袋、自行車、字典……,請你選取熟悉的

或是喜歡的一樣物品作為寫作對象,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為題作文一篇。

文體建議寫作提示具體要求

說明性文章可從外形、材質、特點、用途等方面來介紹;注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

意說明順序;可恰當運用各種說明方法。于500字,不得出現真實人

記敘性文章可圍繞這件物品發生了什么事,寄寓著什么樣的名、校名。

思想情感……

答案解析部分

浙江省嘉興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學科期末檢測試卷

一'活動一:探究節氣文化。八年級興趣小組開展中國節氣文化綜合探究活動,邀請你一起

參與,完成下列任務。(11分

1.(3分)任務一:開展采訪活動,了解二十四節氣

(1)(1分)準備采訪活動:請你把下面表格補寫完整。

采訪對象蕭放(北師大社會學院人類學民俗學系主任)

采訪目的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的二十四節氣文化并提升初中生的文化自信。

采訪方式電話采訪

采訪用具紙、筆、電話

采訪問題①二十四節氣是怎樣產生的?

②二十四節氣對農業生產有怎樣的影響?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整理采訪記錄:同學們在整理采訪記錄時發現漏記了一個問題。請你根據同學們記錄

下來的受訪者的回答內容,推測小記者的問題。

小記者:?

蕭放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節氣文化,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讓人們直接感知與節氣相關的知識

與文化,從而把節氣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樣,二十四節氣才不會僅僅是過去留下來的傳統遺產,而

是成為一種不斷再生產的文化資產。

【答案】(1)二十四節氣分別有哪些習俗?

(2)如何把節氣變成再生產的文化資產?

【知識點】創新題型

【解析】【分析】(1)問題注意和二十四節氣有關,言之合理即可。如:二十四節氣分別有哪些習俗?

(2)這樣,二十四節氣才不會僅僅是過去留下來的傳統遺產,而是成為一種不斷再生產的文化資產。

這句話是對節氣的使用,問題可以是:如何把節氣變成再生產的文化資產?

故答案為:(1)二十四節氣分別有哪些習俗?(2)如何把節氣變成再生產的文化資產?

【點評】(1)(2)這兩題考查問題設計。設計問題注意圍繞主題,結合給到的答案和材料分析,問題

要符合人物身份,注意禮貌用語,有稱謂,問題合理即可。

任務二:搜尋古詩詞,探究節氣文化

小組同學找到了以下兩首與節氣有關的古詩詞,請分析探究。

【甲】—日賞紅梅之作

[元]元淮①

昨夜東風轉斗杓②。陌頭楊柳雪才消。

曉來一樹如繁杏,開向孤村隔小橋。

應是化工③嫌粉瘦④,故將顏色助花嬌。

青枝綠葉何須辯,萬卉叢中奪錦標。

注釋:①元淮:字國泉,號水鏡。約元惠宗至元初(公元1356年)前后在世。②轉斗構,斗柄由北

指東。③化工:大自然的創造力。④粉瘦:漸溶之雪。

【乙】題畫?冬景

李用

冬嶺秀孤松,

松枝傲霜雪。

不同桃李春,

永抱歲寒節。

2.(1分)根據詩歌內容,在標題空缺處補寫上節氣,應該是()

A.立春B.冬至C.清明D.小寒

3.(3分)請根據甲、乙兩詩,探究“松、梅、(竹)”被稱為“歲寒三友”的原因。

【答案】2.A

3.【甲】“青枝綠葉何須辯,萬卉叢中奪錦標”通過比喻和象征,描繪了紅梅在寒冬中綻放的美麗景象,

以及它那種不畏寒冷、傲然獨立的精神風貌。梅象征著一種不屈不撓、勇于挑戰困難的精神。【乙不

同桃李春,永抱歲寒節”寫春天,桃李盛開,松柏在冬天依然蒼翠,對比突出了松柏在嚴寒中依然保

持生命力的特性,強調了它們堅韌不拔的精神。“松、梅、(竹)”被稱為“歲寒三友”的原因。

【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古詩詞曲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生活雜感;節氣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古詩內容理解。讀懂古詩句,理解古詩大意。抓住古詩中的關鍵字,

如動詞、形容詞、意象、顏色詞等,理解古詩中的節氣特點,根據題目要求答題即可。

(2)本題考查古詩內容理解。讀懂古詩句,理解古詩大意。抓住古詩中的關鍵字,如動詞、形容詞、

意象、顏色詞等,理解景物特點及表現的作者情感,理解松、梅”被稱為“歲寒三友”的原因。

【譯文】

【甲】

昨夜東風猛烈,今朝春風調和,路邊的楊柳在春風中一夜間萌出了新芽。

清晨,一棵樹上的花朵盛開,就像繁多的杏花一樣,這棵樹孤獨地佇立在村落之間,與小橋相隔。

應該是大自然(化工)嫌棄梅花的花瓣不夠豐滿,因此特別賦予它鮮艷的顏色來使它更加嬌艷。

青枝綠葉無需過多辯解,它們在萬卉叢中自會奪得錦標。

【乙】

冬天的山嶺上,一棵孤松高聳,它的枝葉傲然挺立在霜雪之中。

不同于桃李在春天盛開,松樹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常青。

2.昨夜東風轉斗杓。陌頭楊柳雪才消。翻譯為:昨夜東風猛烈,今朝春風調和,路邊的楊柳在春風

中一夜間萌出了新芽。寫柳樹發芽,暗示春天到了,應該是立春。

故答案為:A

3.①青枝綠葉何須辯,萬卉叢中奪錦標。翻譯為:青枝綠葉無需過多辯解,它們在萬卉叢中自會奪

得錦標。通過比喻和象征,描繪了紅梅在寒冬中綻放的美麗景象,以及它那種不畏寒冷、傲然獨立的

精神風貌。紅梅以其堅韌的生命力和美麗的外表,為寒冷的冬季增添了一抹亮色,成為了冬季中最引

人注目的花卉,象征著一種不屈不撓、勇于挑戰困難的精神。這是梅被稱為“歲寒三友”之一的原因。

②不同桃李春,永抱歲寒節。翻譯為:不同于桃李在春天盛開,松樹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常

青。春天,桃李盛開,象征著生命的繁華與活力;而冬天,松柏依然蒼翠,象征著堅韌與不屈。這種

對比突出了松柏在嚴寒中依然保持生命力的特性,強調了它們堅韌不拔的精神。這是松被稱為“歲寒

三友”之一的原因。

故答案為:【甲】“青枝綠葉何須辯,萬卉叢中奪錦標”通過比喻和象征,描繪了紅梅在寒冬中綻放的

美麗景象,以及它那種不畏寒冷、傲然獨立的精神風貌。梅象征著一種不屈不撓、勇于挑戰困難的精

神。【乙】“不同桃李春,永抱歲寒節”寫春天,桃李盛開,松柏在冬天依然蒼翠,對比突出了松柏在

嚴寒中依然保持生命力的特性,強調了它們堅韌不拔的精神。“松、梅、(竹)”被稱為“歲寒三友”的原

因。

4.(4分)任務三:撰寫活動小結,微信推送宣傳

小結活動意義:活動結束,小語同學寫了一段活動小結,請幫她完善。

在浩翰的歷史長河中,文化遺產張顯出獨特的人文價值。其中,二十四節氣作為中華文明的重

要瑰寶,被譽為沖國的第五大發明”。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有人認為!二十四節氣已成為,老

皇歷”,已經沒有多大的價值。通過本次活動,我們更加真切地認識到:二十四節氣與我們的生活密

切相關,傳承并保護節氣文化是我們的責任。

(1)(2分)文段有兩個錯別字,請你找出來并改正。

(2)(1分)有許多同學不理解“老皇歷”的比喻義,請作解釋。

(3)(1分)文段的最后一句有語病,請修改。

【答案】(1)翰——瀚;張——彰

(2)比喻那些過時、不適用于當前情況的老規矩或舊方法。

(3)把“傳承”和“保護”調換下位置。

【知識點】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語序不當

【解析】【分析】(1)①浩翰——浩瀚

翰han長而硬的鳥羽。古代用來寫字。借指文字、書信。組詞:翰林

浩瀚haohan水勢盛大。形容廣大或繁多。

②張顯一彰顯

張zhang分開;放開。組詞:張開

彰顯zhangxian顯著;明顯。鮮明地顯示。

(2)老皇歷,對于新的一年來說,是不適應的,也正因為這個意思,“老皇歷”也就逐漸演變成了一

個貶義詞,用來指守舊的思想行為,比喻那些過時、不適用于當前情況的老規矩或舊方法。

(3)傳承并保護節氣文化是我們的責任,語序不當,應該先“保護”再“傳承”,把“傳承”和“保護”調

換下位置。

故答案為:(1)翰—瀚;張—彰。(2)比喻那些過時、不適用于當前情況的老規矩或舊方法。

(3)把“傳承”和“保護”調換下位置。

【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詞語掌握。注意積累,掌握字詞含義及字形寫法。要特別注意形近字,不

寫錯別字。

(2)本題考查詞語含義。含義包括本義和比喻義、象征義等,答題要聯系上下文,結合主旨情感,

分析歸納含義即可。

(3)本題考查學生修改病句能力。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要熟練掌握修改病句“增刪調換”這四種方法。

要盡量保持句子原意不變和盡量少改動。病句常見錯誤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

表意不明、不合邏輯、歧義、分類不當、兩面對一面。

二'活動二:汲取古人智慧(16分

某班擬組織一次主題為“汲取古人智慧,學會面對困境”的古詩文閱讀探究活動,以下是活動負責人收

集到的一些材料。請你積極參與并完成相關任務。

【材料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

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選自《列子?愚公移山》)

【材料二】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選自《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三】

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

(選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材料四】

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

誰與守?”驅使復入。軾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逆筑東

南長堤。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選自《宋史,蘇軾傳》)

5.(2分)閱讀材料三時,同學們對“衣不重采”中的“重”字的讀音產生了分歧。請你結合語境確定其

讀音并簡述理由。(2分)

小嘉:我認為應該讀chong,因

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小興:我覺得應該zh6ng,因

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6.(4分)材料一和三中的畫線句都是問句,但包含的思想情感卻不同。請結合文本簡析。

7.(4分)請結合以上四則材料,分析古人在面臨困境時體現出的智慧。

8.(6分)面對困境,我們還可從學過的古詩文中得到智慧和力量。請將詩文填寫完整。

時光荏苒,面對美好事物的消逝,我們無法阻止,但要堅信,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

這正如晏殊《溪沙》詩句所說“,”;生活注定不會一

帆風順,當我們面對困境時,要以孟子“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來激勵自己處于嚴酷的環境考驗時,我們可從劉楨《贈從弟》

詩句“?"得到啟示,像松柏那樣保持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

【答案】5.讀chong,指重復。“衣不重采”理解為從不穿有兩種顏色以上的衣服。突出勾踐生活簡樸、

一心為民的特點。;讀zhbng,指程度深。“衣不重采”理解為從不穿顏色深的衣服。古代程度深的顏

料更精貴,突出勾踐生活簡樸、一心為民的特點。

6.①材料一畫線句是愚公妻子表示愚公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可見愚公妻子對愚公移山的擔憂。

②材料三畫線句是勾踐嘗苦膽時說的話,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遭受的恥辱了嗎?這是勾踐

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歷史屈辱,激勵自己不忘過去的教訓,努力圖強。這句話體現了勾踐強烈的國家

責任感和自我激勵的精神。

7.【材料一】寫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體現古人在困難前積極應對,永不言棄的智慧。

【材料二】寫孟子提出的真正的大丈夫之道。不論何種危機,都保持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不為之所動

搖。

【材料三】寫越王勾踐戰敗后以柴草臥鋪,并經常舔嘗苦膽,衣食簡樸的事情。體現古人牢記歷史教

訓I,發憤圖強的智慧。

【材料四】寫蘇軾把富人們趕回城中,避免動搖軍心。發動所有人,共同抗洪。體現古人心有百姓,

共同抗洪的智慧。

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相識燕歸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知識點】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概括

文言文給人的啟示和道理;愚公移山;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詞語拼音。日常注意積累,掌握詞語的拼音、字形、含義及用法,根

據語境,分析詞語含義,根據題目要求答題即可。

(2)本題考查作者情感。通讀材料,理解材料大意。在材料中找到描寫句、作者評價句、情感句、

其他人看法等,綜合分析歸納材料一和三中畫線句的情感即可。

(3)本題考查探究能力。通讀四則材料,理解材料大意。在材料中找到描寫句、作者評價句、情感

句、其他人看法等,綜合分析歸納主旨情感,理解古人智慧即可。

(4)本題主要考查常見的名句名篇默寫能力。名句默寫分為兩大類,一是給出上句寫下句的直接默

寫,二是結合語境要求寫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寫。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

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第三、第四空屬于直接默寫,比較簡單;第一、二、

五、六空屬于理解性默寫,難度不大,學生理解古詩內容即可答題。注意寫錯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

得分。

【譯文】

【材料一】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于山區北部的阻塞,

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

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

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眾人說:“把它扔到

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

【材料二】

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

上;能實現理想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實現理想時,就獨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材料三】

越王勾踐回國后,深思熟慮,苦心經營,把苦膽掛到座位上,坐臥即能仰頭嘗嘗苦膽,飲食也嘗

嘗苦膽。還說:“你忘記會稽的恥辱了嗎?“他親身耕作,夫人親手織布,吃飯從未有葷菜。從不穿有

兩種顏色以上的的衣服,對賢人彬彬有禮,能委曲求全,對待賓客熱情誠懇,能救濟窮人,悼慰死者,

與百姓共同勞作。

【材料四】

蘇軾調任徐州。黃河在曹村附近決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濫,從南清河溢出,匯聚在徐州城下,

水不斷上漲不久就要泄進城里,城墻即將被沖毀,城里的富人爭著逃出城去避難。蘇軾說:“如果富

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會動搖,誰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這里,就不會讓決堤的水毀了城墻。”

于是將富人們趕回城中。蘇軾到武衛營,把卒長叫出來說:“河水將要沖進城里,事情很緊迫了,你

們雖然是禁軍也要暫且為我效力。”卒長說:“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們這些小人應該為您效力。”

于是卒長率領他的士兵拿著畚錨出營,修筑東南方向的長堤,堤壩從戲馬臺起,末尾與城墻相連。雨

日夜不停,沒有受損的城墻只有三板。蘇軾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經過家門也不入,派官吏們分別在城

墻各處守衛,終于保衛了徐州城。他又請求調發明年的役人增筑舊城,又用木筑堤岸,以防水第二次

來。朝廷同意他的做法。

5.重ch6ng重復;重疊。例句翻譯為:從不穿有兩種顏色以上的衣服。比喻衣著樸素,不求華麗的

生活態度。突出勾踐生活簡樸、一心為民的特點。

重zhdng程度深。例句翻譯為:從不穿顏色深的衣服。古代程度深的顏料更精貴,這里寫勾踐衣著

樸素,不求華麗的生活態度。突出勾踐生活簡樸、一心為民的特點。

故答案為:①讀chong,指重復。“衣不重采”理解為從不穿有兩種顏色以上的衣服。突出勾踐生活簡

樸、一心為民的特點。

②讀zh6ng,指程度深。“衣不重采”理解為從不穿顏色深的衣服。古代程度深的顏料更精貴,突出勾

踐生活簡樸、一心為民的特點。

6.①如太行、王屋何?翻譯為: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寫愚公妻子對愚公移山的擔憂。

②女忘會稽之恥邪?翻譯為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遭受的恥辱了嗎?越王勾踐在經歷了重

大的失敗和恥辱后,提醒自己或他人不要忘記這段歷史,以此激勵自己不忘過去的教訓,努力圖強。

這句話體現了勾踐強烈的國家責任感和自我激勵的精神。

故答案為:①材料一畫線句是愚公妻子表示愚公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可見愚公妻子對愚公移

山的擔憂。②材料三畫線句是勾踐嘗苦膽時說的話,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遭受的恥辱了

嗎?這是勾踐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歷史屈辱,激勵自己不忘過去的教訓,努力圖強。這句話體現了勾

踐強烈的國家責任感和自我激勵的精神。

7.【材料一】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表現了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在困難前積極應對,永

不言棄。

【材料二】翻譯為: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

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理想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實現理想時,就獨自行走自己

的道路。這是孟子提出的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即無論在何種環境下都能保持自己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

則,不因外界條件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初心和信念。

【材料三】寫越王勾踐戰敗后以柴草臥鋪,并經常舔嘗苦膽,衣食簡樸,以時時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

難。牢記歷史教訓,警醒自己發憤圖強。

【材料四】寫蘇軾把富人們趕回城中,發動禁軍,在困難面前帶領百姓共同抗擊洪災,舍小家,為民

著想,受到別人的擁戴。把富人們趕回城中,避免動搖軍心。發動所有人,共同抗洪。

故答案為:【材料一】寫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體現古人在困難前積極應對,永不言

棄的智慧。

【材料二】寫孟子提出的真正的大丈夫之道。不論何種危機,都保持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不為之所動

搖。

【材料三】寫越王勾踐戰敗后以柴草臥鋪,并經常舔嘗苦膽,衣食簡樸的事情。體現古人牢記歷史教

訓I,發憤圖強的智慧。

【材料四】寫蘇軾把富人們趕回城中,避免動搖軍心。發動所有人,共同抗洪。體現古人心有百姓,

共同抗洪的智慧。

8.這些是課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詩名篇。注意易錯字的寫法,如“燕、罹、凝”等字。

故答案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相識燕歸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三、活動三:分享經典閱讀

班級準備開展一次《昆蟲記》的分享活動。請你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完成任務。

9.(2分)任務一:小文搞不清下面哪個文段出自《昆蟲記》,請你告訴他并闡明理由。

【甲】蟬的卵產在木質組織內,若蟲一孵出即鉆入地下,棲息于土中,吸食多年生植物根中的汁

液,一般經5次蛻皮,需幾年才能成熟。當蟬蛹的背上出現一條黑色的裂縫時,就開始蛻皮,整個過

程大約1小時左右。

【乙】四年在地下干苦工,一個月在陽光下歡樂,這就是蟬的生活。我們不要責備成年的蟬狂熱

地高奏凱歌,因為它在黑暗中待了四年,現在才能能夠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可與飛鳥匹敵的翅膀,

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

10.(4分)任務二在給本書補寫腰封導語(見左圖)時,同學們對填入“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還是“以

人性觀照蟲性”猶豫不決。請你發表意見,并結合整本書閱讀舉例加以說明。

【答案】9.【乙】出自《昆蟲記》。【乙】采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并借助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

蟬從土中生長的過程和蟬的外在特點形象地展示給讀者,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昆蟲的尊敬與熱愛。

這符合《昆蟲記》“語言詼諧、通俗易懂、行文活潑、生動有趣”的特點。而【甲】是以說明為主,語

言平實,相比之下,明顯缺乏生動性。

10.示例一:法布爾把西班牙犀頭母蟲看作母親,把幼蟲稱為子女們,在他的筆下,蟲子富有人類的

情感與溫情;他看到母蟲照看幼蟲,想到母性本能,并贊美偉大的母愛,在蟲性中體現了人性,這是

“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

示例二:被管蟲選擇做母親,就失去了原有的美貌,整天看護著幼蟲,不惜犧牲自己,留下一張毛皮

給幼蟲,讓后代能茁壯成長。和母親對我們的方式一樣,這是“以人性觀照蟲性”。

【知識點】作品的基本內容;作品的經典情節;作品的藝術特色;《昆蟲記》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探究能力。讀懂文段及題目要求,分析現狀,解答此題的關鍵是

在了解文段大意的基礎上,比對哪個文段符合《昆蟲記》“語言詼諧、通俗易懂、行文活潑、生動有

趣”的特點,言之有理即可。

(2)本題考查名著內容理解。讀懂名著內容,理解名著大意。掌握名著具體情節,分析是否符合“以

蟲性反觀社會人生”、“以人性觀照蟲性”的特點,根據題目要求答題即可。

9.《昆蟲記》語言詼諧、通俗易懂、行文活潑、生動有趣。

【甲】是對蟬的介紹,介紹了蟬的產卵特點、食物、成熟期等。用了說明方法,語言平實,不符合

《昆蟲記》“語言詼諧、通俗易懂、行文活潑、生動有趣”的特點。

【乙】干苦工、高奏凱歌、穿起漂亮的衣服,擬人,賦予蟬人的情態。四年在地下干苦工,一個月在

陽光下歡樂,對比。生動的寫出了蟬在地下的辛苦,寫了蟬長大后的外在特點,突出作者對蟬的喜愛

和憐惜。符合《昆蟲記》“語言詼諧、通俗易懂、行文活潑、生動有趣”的特點。

故答案為:【乙】出自《昆蟲記》。【乙】采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并借助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

蟬從土中生長的過程和蟬的外在特點形象地展示給讀者,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昆蟲的尊敬與熱愛。

這符合《昆蟲記》“語言詼諧、通俗易懂、行文活潑、生動有趣”的特點。而【甲】是以說明為主,語

言平實,相比之下,明顯缺乏生動性。

10.通過人性觀照蟲性,即用人類的情感和智慧去理解和觀察昆蟲的行為和習性,賦予昆蟲以人性化

的特征。通過昆蟲的行為和習性反思人類社會和人性,即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

蟋蟀懂得選擇對生活有利的住址,懂得保持住宅干凈,這就與人一樣。蟬在地洞中潛藏4年之久,經

過九死一生的劫難,方能在夏日像歌手一樣鳴唱。法布爾看到母蟲照看幼蟲,想到母性本能,并贊美

偉大的母愛,這是“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

被管蟲選擇做母親,就失去了原有的美貌,整天看護著幼蟲,不惜犧牲自己,留下一張毛皮給幼蟲,

讓后代能茁壯成長。和母親對我們的方式一樣,這是“以人性觀照蟲性”。

故答案為:示例一:法布爾把西班牙犀頭母蟲看作母親,把幼蟲稱為子女們,在他的筆下,蟲子富有

人類的情感與溫情他看到母蟲照看幼蟲,想到母性本能,并贊美偉大的母愛,在蟲性中體現了人性,

這是“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

示例二:被管蟲選擇做母親,就失去了原有的美貌,整天看護著幼蟲,不惜犧牲自己,留下一張毛皮

給幼蟲,讓后代能茁壯成長。和母親對我們的方式一樣,這是“以人性觀照蟲性”。

四、活動四:探尋嘉興古橋(12分

為了更好地了解、宣傳古橋的歷史文化,八年級同學組織了一次“探訪嘉興古橋”的研學活動,資料收

集組已制成“關于嘉興古橋的資料夾”,現準備制作主題為“古橋雅韻”的微視頻,請你參與完成此項任

務。

關于嘉興古橋的資料夾

【材料一】來源于“百度百科”

國界橋:國界橋位于秀洲區洪合鄉旗桿下村九里(曲)港上,是三孔石柱平板橋。全長18.6米,

橋面寬1.59米,由3塊石板并列組成,單塊石板最大跨度5.68米。相傳此處原為吳、越兩國的分界

線,河北屬吳國,河南屬越國,以橋為界,故名國界橋。橋端有清嘉慶年間錠刻的楷書“國界橋”名。

下橋柱上刻有橋聯:西為“披萊遠溯夫余澤,端委常存泰伯風”,東為“星映斗牛臨鵲賀,地連吳越判

鴻溝”。額旁及橋身刻有卷蓮等紋飾,橋柱內側分別雕刻兩尊石像,北為吳王,南為越王,雕像線條

簡潔古樸。據有關專家考證,雕像可能為明代以前雕亥U。現橋建于明代,清嘉慶十六年(1811)重修。1981

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材料二】摘自“南湖區旅游網”

文星橋:位于嘉興市南湖區鴛湖路仿古街東端長生河上,東西走向,連接攬秀園和南湖生態保護

區。文星橋輕盈秀美,橫臥湖面,波光橋影,景色宜人。文星橋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嘉興府志》

中“臨幸程治圖”上有“文星橋”之名,可見最遲應建于乾隆皇帝南巡之前。現橋為清同治六年(1867年)

重建。橋為三孔石拱橋,全長34.6米,橋頂寬2.6米,中孔凈跨10.4米,兩邊孔凈跨均為5.2米。拱

券采用連鎖分節并列法砌筑,中孔拱肩處設有橫系石(亦稱龍頭石)一對,用以聯系加固兩側山花墻,

拱券上方有陽刻楷書“重修文星橋”橋額。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材料三】摘自“搜狐號@大運河傳媒”

長虹橋橫跨運河,位于嘉興王江涇鎮一里街東南側。始建于1611年(明萬歷三十九年)。是嘉

興市最大的石拱橋,也是大運河上罕見的巨型三孔石拱大橋,據史料記載,該橋“氣勢宏偉,遙遙相

望,猶如長虹臥波”,所以叫長虹橋。長虹橋為3孔馬蹄形駝峰式石拱橋,橋全長72.8米,兩側各有57

級石階。橋面陡峻,兩側設大塊長條石護欄、無望柱,端部置抱鼓石,全橋護欄石砌成靠背式。遠眺,

可以看到江蘇盛澤;南面則可以望見嘉興的北門外,故而有詩人留下了“虹影臥澄波,登高供遠矚。

南浮越水白,北接吳山綠”的佳句。乾隆下江南時,此橋曾為接駕處。長虹橋于1981年被列為嘉興市

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8月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單位。

【材料四】來源于“360百科”

秀城橋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位于嘉興市區蘆席匯,因橫跨秀水且傍城郭,故取

名。此橋是嘉興環城河內現今僅存的單孔石拱橋。秀城橋長35米,寬3.8米,拱矢高9.5米,南北橋

垛各有臺階36步級,橋身采用花崗巖,橋幫則用石灰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