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興市第五高級中學高一3月月考地理試題_第1頁
浙江省嘉興市第五高級中學高一3月月考地理試題_第2頁
浙江省嘉興市第五高級中學高一3月月考地理試題_第3頁
浙江省嘉興市第五高級中學高一3月月考地理試題_第4頁
浙江省嘉興市第五高級中學高一3月月考地理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嘉興五高高一年級3月測試地理試題卷選擇題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2分,共8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天文學家研究發現一顆繞昏暗恒星運轉的類地行星,距地球40光年。它是一個熱氣騰騰的“水世界”,體積是地球的6倍。據推測這個“水世界”同樣擁有大氣層,且75%的表面區域被水覆蓋,但由于溫度太高,它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結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題。1.“水世界”類地行星所在的天體系統是()A.河外星系 B.銀河系 C.太陽系 D.地月系2.天文學家推測“水世界”類地行星可能沒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該行星()A.水域面積大 B.大氣層太薄C.距離太陽太遠 D.距離恒星太近【答案】1.B2.D【解析】【1題詳解】根據材料,該行星“繞昏暗恒星運轉,距地球僅40光年”,這表明這顆恒星不是太陽,但距離地球、太陽都比較近,因此,它屬于與太陽并列的其他恒星系統,屬于銀河系,B正確,C錯誤;河外星系是銀河系外的由大量恒星組成的星系,A錯誤;地月系是由地球、月球構成的天體系統,D錯誤。故選B。【2題詳解】根據材料“水世界”同樣擁有大氣層,且75%的表面區域被水覆蓋,但由于溫度太高,它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據此判斷,“水世界”類地行星可能沒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該行星由于距離恒星太近,表面溫度太高,D正確,水域面積大、大氣層太薄、距離太陽太遠關系不大,ABC錯誤。故選D。【點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使得地球上有適宜的溫度,有利于生命的發展;體積質量適中:適中的引力形成大氣層;存在液態水等。日環食發生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仍然明亮,形成光環。2020年6月21日,本世紀最美的“金邊環食”天象上演。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本次日環食發生時,人們能觀測到“金邊”是()A.光球層 B.色球層C.日冕層 D.對流層4.當上述太陽大氣層太陽活動強烈時,太陽對地球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A.全球農業傾向于增產 B.地球上降水偏多C.高緯地區極光消失 D.無線電短波信號增強【答案】3.A4.A【解析】【3題詳解】光球層為平時所見的明亮的太陽,日環食發生時太陽沒有被完全遮擋住,光球層仍然可見;色球層和日冕層被光球層的光芒所覆蓋,只有日全食時才可見到。A正確,B、C錯誤。對流層屬于地球大氣層,D錯誤。故選A。【4題詳解】光球層上太陽活動的標志是黑子。當太陽黑子突然爆發時,會引起電離層的騷動,使短波通信中斷。當太陽上有大群黑子出現的時候,地球上的指南針會亂抖動,不能正確地指示方向;黑子還會引起地球上氣候的變化,黑子增多時,在某些地方,如干旱地區降水會增多,水分條件改善,農業增產;黑子增多時,某些地方降水增多,某些地方降水降水減少,因此不能說地球上降水偏多。A正確,B、D錯誤。造成地球高緯地區上空出現絢麗多彩的極光的太陽活動是太陽風,C錯誤。故選A。

(原創)中國地震臺網測定,2021年10月14日5時6分在重慶沙坪壩區發生3.2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北緯29.68度,東經106.30度。下圖為中國地震局發布的此次震中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殼 B.上地幔 C.下地幔 D.軟流層6.地震發生時,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經過莫霍面時波速變化是()A.縱波、橫波波速均變小 B.縱波波速變大、橫波波速變小C.縱波、橫波波速均變大 D.縱波波速變小、橫波波速變大【答案】5.A6.C【解析】【分析】【5題詳解】陸地部分地殼厚度較厚,約39—41千米,根據材料信息“震源深度20千米”可知,本次震源位于地殼,A正確,BCD錯誤。所以選A。【6題詳解】根據上題分析可知,此次震源位于地殼,所以地震波是自上而下經過莫霍界面,縱波、橫波波速均變大,C正確,ABD錯誤。所以選C。【點睛】地殼是地球固體地表構造的最外圈層,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約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區地殼更厚,最高可達70千米;平原、盆地地殼相對較薄。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只有幾千米。浙江常山黃泥塘“金釘子”被國際地科聯組織確認為中國的第一枚“金釘子”。它是距今4.6億年左右(奧陶紀中部)的一段全球標準地層剖面,該剖面內可以找到多種生物化石,如三葉蟲生物化石、腕足類生物化石等。完成下列小題。7.按“代”的序列,黃泥塘“金釘子”地層剖面代表的地質時期()A.爬行動物盛行 B.出現魚形動物C.出現哺乳動物 D.恐龍銷聲匿跡8.三葉蟲往往與珊瑚等共生,因此三葉蟲化石能指示()A.氧化環境 B.還原環境C.淺海環境 D.濱海環境【答案】7.B8.C【解析】【分析】【7題詳解】奧陶紀中部屬于古生代,同時文字材料也說過有三葉蟲生物化石,三葉蟲也是古生代的物種,爬行動物是中生代盛行,A錯誤。哺乳動物是新生代出現的,C錯誤。恐龍銷聲匿跡是中生代末期,D錯誤。故選B。【8題詳解】珊瑚化石指示的是溫暖清澈的淺海,所以三葉蟲化石能指示淺海環境,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地質環境的判斷,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能力和分心能力。下圖為某區域地貌示意圖。圖中天然堤是由河流沉積物自然形成的長堤。點沙壩是曲流河的邊灘沉積。完成下列小題。9.主要由流水侵蝕形成的地貌是()A.牛軛湖 B.點沙壩 C.天然堤 D.決口扇10.該地的自然環境特征是()①地形比較平坦②河流有明顯汛期③地上河較典型④土壤比較肥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9.A10.C【解析】【9題詳解】從題干和圖中可以看出,牛軛湖是流水侵蝕形成的地貌,點沙壩、天然堤、決口扇都是由河流沉積作用形成的。A正確,BCD錯誤,故選A。【10題詳解】該地是一個盆地,河流的泥沙在本盆地堆積,也有決口扇排沙,河流干流的含沙量不高,地上河不典型,③錯。該地地形平坦,①對。河流有決口扇,說明會定期泛濫,有明顯汛期,②對。

河流沉積作用明顯,土壤肥沃,④對。C正確,ABD錯誤,故選C。【點睛】河流攜帶大量的泥沙,沖破堤岸,流速大,大量泥沙沉積,形態如扇面故稱為決口扇形地。圖為貴州省清鎮市喀斯特地貌區一條暗流河中的地下河水突然從崖洞中流出,形成一道“口若懸河”的瀑布。完成下面小題。11.圖中瀑布口附近的巖石最有可能是()A.大理巖 B.花崗巖 C.玄武巖 D.石灰巖12.能反映圖示區域地貌景觀特征的是()A.巖壁峭立,溶洞遍布 B.層理清晰,形似蘑菇C.溝壑縱橫,土質疏松 D.山高谷深,山河相間【答案】11.D12.A【解析】【分析】【11題詳解】根據材料“貴州省清鎮市喀斯特地貌區一條暗流河中的地下河水突然從崖洞中流出,形成一道“口若懸河”的瀑布”,可知喀斯特地貌發育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可溶性巖石石灰巖,因此瀑布口附近的巖石主要是石灰巖,D正確;大理巖是變質巖,A錯誤;花崗巖、玄武巖是巖漿巖,B、C錯誤。故選D。【12題詳解】由所學知識可知,喀斯特地貌分布區景觀類型多樣,既有突起于地面之上的峰林、峰叢、石林景觀,也有深嵌地下的天坑、溶洞等景觀,A正確。巖層有層理構造且形似蘑菇的是風蝕蘑菇,分布在干旱區,B錯誤。溝壑縱橫、土質疏松是黃土高原的地貌特征,C錯誤。山高谷深、山河相間是橫斷山區地貌特點,D錯誤。故選A。【點睛】本題考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特點。雅丹地貌是指干燥地區的一種風蝕地貌,是河湖相土狀沉積物所形成的地貌,經風化作用、間歇性流水沖刷和風蝕作用,形成與盛行風向平行、相間排列的風蝕土墩和風蝕凹地(溝槽)地貌組合。烏爾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圖中雅丹地貌的主要形成過程為()①地殼抬升②風力侵蝕③流水堆積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14.右圖為平頂方山狀雅丹地貌,推測該地貌頂部平坦的主要原因為()A.風力堆積 B.流水沉積 C.風力侵蝕 D.地殼抬升【答案】13.D14.B【解析】【分析】【13題詳解】結合材料分析,雅丹地貌是河湖相土狀沉積物所形成的地貌,其形成過程為先由流水沉積形成水平巖層,再經過地殼抬升出露地表,再由風力沿著裂隙侵蝕形成。③①②正確,D正確,ABC錯誤,故選D。【14題詳解】雅丹地貌是一種典型的風蝕性地貌,在極干旱地區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縮裂開,風沿著這些裂隙吹蝕,裂隙愈來愈大,原來平坦的地面發育成許多不規則的背鰭形壟脊和寬淺溝槽,然后經歷流水的沉積作用,形成了這種頂部平坦的平頂山狀雅丹。B正確,ACD錯誤,故選B。【點睛】本題組主要考查雅丹地貌的有關知識。據《晉書》記載,漢晉時期,山東有東莞郡治,在劉裕北伐行動后,東莞郡治逐漸在地圖上消失,卻在珠江三角地區誕生了一個“東莞郡”。完成下面小題。15.引起漢晉時期山東東莞郡治消失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 B.經濟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會文化因素16.與廣東省比,影響山東省環境承載力相對較低的主要自然資源是()A.土地資源 B.淡水資源 C.礦產資源 D.生物資源【答案】15.C16.B【解析】【15題詳解】本題主要考查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由材料可知,山東東莞郡消失的直接原因是劉裕北伐行動,是戰爭導致的難民南遷,屬于政治因素。C項正確。故選C。【16題詳解】本題考查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山東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與廣東所處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相比,降水總量少且集中,地表淡水資源短缺,相比于土地、能源礦產、生物等資源,淡水資源應影響其環境承載力低的短板所在。B項正確。故選B。【點睛】引起人口遷移的因素:(推拉理論)

1)自然生態因素:氣候、土壤、水和礦產資源、自然災害等。

2)經濟因素(自發性):a.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經濟的發展、城市化的推進、區域的開發、大型工程建設等)是引起人口遷移的重要原因。);b.交通通信的發展。3)政治因素:國家政策(較強的組織性)、戰爭(戰爭難民)、政治變革等

4)社會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和婚姻、宗教信仰、種族民族等。(婚姻是影響青年人口遷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則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遷移中起著重要作用。)

5)根本原因:人口的發展常常與自然環境、社會經濟處于互不適應的狀態,這種人地關系的不協調,導致了人口的遷移。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環月飛行并成功在呂姆克山脈附近落月。“嫦娥五號”在該地鉆探取樣(月巖+月壤)共2千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嫦娥五號返回地面的過程中,經過地球大氣層將經歷的氣溫變化是()A.降低—升高—降低 B.升高—降低—升高—降低C.升高—降低—升高 D.降低—升高—降低—升高18.“月壤”和土壤共同的成分是()A.空氣 B.礦物質 C.水分 D.有機質【答案】17.D18.B【解析】【分析】【17題詳解】由所學知識可知,大氣的垂直分層中,對流層氣溫隨海拔高度上升而降低;平流層氣溫隨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高層大氣氣溫隨海拔高度先上升而后降低;所以嫦娥五號返回地面的過程中,氣溫所經歷大氣層的氣溫變化是降低—升高—降低—升高,D正確。故選D。【18題詳解】由所學知識可知,月壤和土壤的共同成分都是由最初的原始風化產物成土母質而來,而成土母質是土壤的最初狀態,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和植物礦物養分元素的最初來源,B正確。故選B。【點睛】本題以嫦娥五號環月飛行為載體,主要考查了天體系統層次、大氣垂直分層的氣溫變化及土壤成分。綜合性強,關鍵在于找準切入點,題目就很好解決。19.讀北半球某區域近地面與3000米高空氣壓差示意圖(單位:hpa),以下能正確表示甲、乙兩地近地面和高空等壓面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由圖可知,甲地的氣壓差中間大,外面小,可知陸地地面中心氣壓高,為高氣壓,海洋的地面為低氣壓,即甲高空為低氣壓,乙高空為高氣壓,根據“高高低低”原理,甲地面等壓線向上突,乙下凹,D正確,ABC錯誤,故選擇D。【點睛】某高中地理研究小組開展下圖所示的地理模擬實驗:在一個平底盆中加適量的水,把裝滿干燥沙子的小盤放入盆中央,小盤高度超過水面;用透明塑料紙蓋住盆口,并用繩子扎住,在塑料紙中央壓一塊小石頭,使塑料紙略有下墜;將盆放在太陽下曬,過足夠長的時間后進行觀察。完成下面小題。20.小組成員觀察到塑料紙內壁有一些小水珠,這說明()A.盆內氣溫比盆外高 B.盆內沙比水溫度低C.盆外水汽遇塑料紙后冷卻凝結 D.空氣中的水汽遇冷的石塊凝結21.從水循環的環節看,該地理實驗難以模擬()A.降水 B.蒸發 C.下滲 D.徑流【答案】20.A21.D【解析】【20題詳解】本題主要考查水循環的過程。實驗裝置在陽光下照曬,盆內氣溫升高,會使平底盆內水蒸發加劇,遇到溫度較低的塑料紙,凝結成小水珠。A項正確。盆內沙比水溫度高,但不能說明實驗現象。凝結的主要是盆內水面蒸發出水汽,不是盆外水汽,也不是空氣中的水汽。故選A。【21題詳解】隨著時間推移,附在塑料紙內壁的小水珠會向壓石塊處匯聚,當石塊處小水滴達到飽和時,水珠往下滴落入沙盆中。因沙子是干燥的,水滴會迅速下滲,但無法形成徑流。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模擬水汽蒸發、降水(水滴掉落)、下滲等環節,無法模擬徑流。D項正確。故選D。【點睛】水循環的類型主要環節意義海陸間循環(又稱大循環)①水汽蒸發,②水汽輸送,③降水,④地表徑流,⑤下滲,⑥地下徑流通過這樣的循環運動,陸地上的水得到持續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陸地內循環⑧植物蒸騰,⑨水汽蒸發,③降水對水資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海上內循環①水汽蒸發,⑦降水循環水量最大湖陸風是在較大湖域和陸地之間形成的以24小時為周期的近地面風向變化現象。下圖為我國某湖泊某時刻測得的湖陸風垂直結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2.若圖中①處的氣流運動為一天中最強,則最有可能是()A.6~8時 B.11~13時 C.14~16時 D.20~22時23.圖中城市建設對湖陸風產生的影響是()A.減弱湖陸風強度 B.增強陸風的強度 C.減弱湖風的強度 D.增強湖風的強度【答案】22.C23.D【解析】【22題詳解】本題考查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根據圖中風向和風力符號可知,圖中①處風向由湖泊吹向陸地,為湖風。最強的時段應為白天且湖陸溫差最大時段,C項14~16時時段陸地氣溫最高,符合題目要求。故選C。【23題詳解】城市建設會使城市地面硬化,加重城市的熱島效應,即不管晝夜,城市氣溫均比郊區高,因此對白天的湖風會起增強作用,而夜晚的陸風則有一定的削弱作用。故選D。【點睛】熱力環流實例:海陸風;白天吹海風“海白菜”,夜晚吹陸風;山谷風:白天吹谷風“白骨精”,夜晚吹山風“黑山老妖”;城市熱島效應形成的熱力環流:近地面,郊區流向城市“交流城”(要求畫對應的熱力環流圖)海水密度是指單位體積海水的質量,其大小取決于鹽度、溫度和壓力等。讀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24.圖中三條曲線代表的含義分別是()A.①海水密度、②海水鹽度、③海水溫度 B.①海水溫度、②海水鹽度、③海水密度C.①海水溫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鹽度 D.①海水鹽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溫度25.由圖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層海水()A.溫度高、鹽度低、密度小 B.溫度高、鹽度高、密度大C.溫度低、鹽度高、密度小 D.溫度低、鹽度低、密度大【答案】24.B25.A【解析】【分析】【24題詳解】由于太陽輻射自低緯向高緯減少,因此海水溫度也是自低緯向高緯降低,因此圖中①代表海水溫度變化曲線;海洋表層鹽度分布規律是自副熱帶海區向南北兩側遞減,因此圖中②代表的是海水鹽度變化曲線;海洋密度是自赤道附近向兩極增大,因此③代表的是海洋密度。綜上所述,B正確,排除其他選項。故選B。【25題詳解】由上題知,三條曲線代表的是:①海水溫度、②海水鹽度、③海水密度,讀圖知,赤道附近的表層海水的特點是溫度高、鹽度低、密度小,A正確,排除其他選項。故選A。【點睛】赤道地區由于常年太陽高度角較大,因此獲得太陽輻射多,表層海水溫度高;赤道附近降水豐沛,降水量大于蒸發量,鹽度稍低;赤道地區由于溫度偏高,鹽度稍低,因此表層密度小。城市森林公園是指位于城市或離城市不超過1小時經濟距離范圍內,面積在2km2以上,通過保留、模仿或修復地域性森林景觀來構建主要環境,以保護、營建具有地域性、物種多樣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森林生態系統進而改善城市生態系統,同時提供與森林生態過程相和諧的休閑、娛樂、健身、游覽、生態體驗等活動的公共園林。2018年起,北京城區開始建設城市森林公園,鄉土樹種占80%以上,園內禁掃落葉,地面大部分由園林樹木修剪下來的樹枝打碎后壓制而成。完成下面小題。26.下圖甲、乙、丙、丁分別是榕樹、橄欖樹、銀杏和落葉松,其中最符合北京城市森林公園鄉土樹種標準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7.禁掃落葉、用樹枝打碎壓制鋪路帶來的主要影響有()A.明顯緩解熱島效應 B.吸附空氣塵埃 C.增加土壤的礦物質 D.有效截留雨水【答案】26.C27.D【解析】【26題詳解】本題考查植被的識別。鄉土樹種要求符合當地自然環境,尤其是氣溫、降水特征。北京冬季氣溫多在0℃一下,是落葉林的典型分布地區。銀杏是落葉闊葉林,C項正確。故選C。【27題詳解】本題考查植被的生態效益。樹葉已經凋落、樹枝已經打碎,起不到緩解熱島效應的作用,也不能吸附空氣塵埃。落葉和修剪下來的樹枝可以截留雨水,增加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同時為土壤提供豐富的有機質,而不是礦物質。D項正確。故選D。【點睛】森林的生態效益:①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②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③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吸煙除塵、繁衍物種和維持生物多樣性;④減少旱災、洪災、蟲災等自然災害;⑤改良土壤。讀主要植被分布與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的關系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28.圖中④表示的植被類型是()A.草原 B.針葉林 C.季雨林 D.熱帶雨林29.影響從①到③植被演變的因素是()A.熱量 B.水分 C.地形 D.光照【答案】28.B29.B【解析】【28題詳解】據圖可知,④自然帶位于苔原和溫帶落葉闊葉林之間,結合世界自然帶的分布規律,④應該是亞寒帶針葉林,故B正確,自然排除ACD。故選B。【29題詳解】據圖可知,從①到③年平均降水量逐漸遞減,自然帶的變化從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影響其變化的因素是水分,故B正確。故選B。圖為我國東北某地黑土剖面的土層垂直序列。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0.圖中數字代表的土層是()A.①為淋溶層 B.②為淀積層 C.③為腐殖質層 D.④為母質層31.與我國南方地區相比,該地土壤肥力較高,其主要影響因素是()A.成土母質 B.生物 C.氣候 D.地貌【答案】30.D31.C【解析】【30題詳解】從圖中可以看出,①是腐殖層,A錯誤;②是淋溶層,B錯誤;③為淀積層,C錯誤;④為母質層,D正確。故選D。【31題詳解】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通常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與我國南方地區相比,影響東北土壤有機層肥力較高的因素主要是氣候,東北地區夏季高溫多雨,草甸草本植物生長繁茂,地表上下積累大量有機物質,但東北地區低溫時間漫長,微生物活動微弱,有機質緩慢分解,積累形成豐厚的黑土層;而南方地區,氣候濕熱,濕熱的環境使微生物活動旺盛,分解有機質速度快,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土壤貧瘠。綜上分析,C正確,ABD錯。故選C。【點睛】土壤層次從上向下依次為有機物覆蓋層(O)、腐殖質層(A)、淋溶層(E)、淀積層(B)、母質層(C)、基巖層(R)幾個大的層次。下表為2019年我國廣西、西藏、黑龍江、江蘇四個省級行政區人口統計數據。完成下面小題。省份常住人口(萬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廣西496013.316.147.17甲80709.122.087.04乙35114.64.510.1丙37515.736.741.0132.甲、乙、丙三個省級行政區分別是()A.江蘇、西藏、黑龍江 B.江蘇、黑龍江、西藏C.黑龍江、西藏、江蘇 D.黑龍江、江蘇、西藏33.丙省級行政區人口自然增長呈負增長現象,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A.產業老化,人口外遷 B.老齡化程度高,出生率低C.一孩政策落實較到位 D.自然災害頻發,死亡率高【答案】32.A33.D【解析】【32題詳解】本題考查人口的分布及人口變動的影響因素。讀表格數據可知,甲、乙分別是三個省級行政區中常住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因此,甲為江蘇,乙為西藏,丙為黑龍江,符合要求的只有A項。故選A。【33題詳解】丙為黑龍江省,因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增長緩慢,大量年輕人向經濟發展速度更快、具有更多就業崗位的環渤海灣、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遷移。而這些年輕人大多為獨生子女,遷出后當地老齡化現象更加明顯,均會導致當地出生人口減少。隨著社會發展,人類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明顯提升,對人口自然增長的影響很小,且近年來也沒有發生過造成大量人口傷亡的自然災害發生過。D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引起人口遷移的因素:(推拉理論)1)自然生態因素:氣候、土壤、水和礦產資源、自然災害等。2)經濟因素(自發性):a.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經濟的發展、城市化的推進、區域的開發、大型工程建設等)是引起人口遷移的重要原因。);b.交通通信的發展。3)政治因素:國家政策(較強的組織性)、戰爭(戰爭難民)、政治變革等4)社會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和婚姻、宗教信仰、種族民族等。(婚姻是影響青年人口遷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則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遷移中起著重要作用。)5)根本原因:人口的發展常常與自然環境、社會經濟處于互不適應的狀態,這種人地關系的不協調,導致了人口的遷移。圖是某座廊橋(風雨橋)的景觀圖,橋上加蓋了特殊的廊屋,在浙江、福建的山區迄今還留存不少古廊橋。完成下面小題。34.古人在橋上加蓋廊屋主要是為了()A.供人觀賞 B.讓人居住 C.遮陽避雨 D.便于通行35.廊橋分布區域的典型森林植被是()A.常綠硬葉林 B.常綠闊葉林 C.落葉闊葉林 D.針闊混交林【答案】34.C35.B【解析】【34題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廊橋主要分布地區為浙江、福建山區,夏季高溫、光照強,同時降水豐富,加蓋廊屋可以為行人遮陽避雨。盡管觀賞價值高,但不是主要目的。加蓋廊屋不是為了居住,也與通行狀況無關。C項正確。故選C。【35題詳解】廊橋主要分布地區為浙江、福建山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典型森林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B項正確。故選B。【點睛】氣候類型分布成因陸地自然帶熱帶雨林氣候赤道至南北緯10°間終年受赤低控制熱帶雨林帶熱帶季風氣候南北緯10°25°大陸東岸海陸性質差異以及氣壓帶、風帶的移動熱帶季雨林帶熱帶草原氣候南北緯10°23.5°大陸西岸受赤低控制(夏)受東北信風控制(冬)熱帶草原帶熱帶沙漠氣候南北緯23.5°30°受信風帶或副高控制熱帶荒漠帶亞熱帶季風氣候25°35°大陸東岸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地中海氣候30°40°大陸西岸副高控制(夏)西風帶控制(冬)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季風氣候35°55°大陸東岸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海洋性氣候40°60°大陸西岸終年受西風控制溫帶大陸性氣候40°60°大陸內部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36.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近幾十年以來,該區域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圖1、圖2分別是1985年和2015年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發展狀況。利于長江三角洲地區城鎮發展的優越自然區位是()A.平原地區,地形平坦開闊 B.氣候濕潤,旱澇災害多發C.水網稠密,內河航運便利 D.礦產豐富,開采歷史悠久【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長三角地區,地形平坦開闊,便于進行工農業生產、城市建設和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A對。旱澇災害多發不是優越條件,B錯。內河航運便利屬于社會經濟條件,C錯。長三角地區礦產資源缺乏,D錯。故選A。【點睛】該題考查長三角地區的環境特點,長三角位于長江入海口,地形平坦,氣候濕潤,水網稠密,工農業發達。下圖為某城市3月中旬平均氣溫及熱力環流局部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7.丙處城市功能區最有可能()A.公園綠地 B.工業區 C.商業區 D.住宅區38.桃樹在春季進入花期,圖中甲、乙、丙、丁四地桃花最早開放的地點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37.A38.B【解析】【37題詳解】讀圖,根據圖示熱力環流狀況,丙處氣流在垂直方向上是下沉氣流,說明氣溫比周圍地區低。在城市功能區中,最可能是公園綠地,A正確;城市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因為氣溫高,在垂直方向上,都是上升氣流,BCD錯誤。故選A。【38題詳解】影響開花日期的主導因素是氣溫,溫度高,花開放早,溫度低,花期晚。根據圖中等溫線分布狀況可知,四地中氣溫最高的是乙地,所以桃花最早開放的地點是乙地,B正確,自然排除ACD,故選B。【點睛】熱力環流中,城市氣流上升,郊區氣流下沉;桃花開放時間受氣溫影響:溫度高,花開放早,溫度低,開花晚。人口容量是指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能夠容納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數量,由于地理位置與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圖示的四個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據此回答下面小題。39.有人口學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論人口容量,理論人口容量=a×b/c,其中a為耕地面積,b為熟制,c為每年人均糧食消費所需的耕地面積。假設圖示四市耕地面積、年人均糧食消費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該公式估算,四市理論人口容量最大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40.在各種自然資源中,對人口容量影響最為明顯的是水資源。據下圖判斷,四市中人口數量尚未達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碼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39.D40.C【解析】【39題詳解】根據提供的理論人口容量的公式,理論人口容量=a×b/c,其中a為耕地面積,b為熟制,c為每年人均糧食消費所需的耕地面積,假設圖示四市耕地面積、年人均糧食消費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該公式估算,緯度最低的④市熟制最大,所以四市理論人口容量最大的是④。故選D。【40題詳解】人均用水總量低于人均水資源總量的城市,說明人口數量尚未達到人口最大容量,結合圖例信息,讀圖可知,四市中人口數量尚未達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碼是①④。故選C。【考點定位】該題組考查人口容量。非選擇題部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0分)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四川省西部的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東南緣和橫斷山脈的一部分,海拔4000~4500米,總面積約23.6萬平方千米,其中高山草地占了一半多。材料二:下圖為長江流域部分省市區域簡圖。(1)從成都平原到川西高原,由于受____因素影響,____發生顯著變化,植被景觀差異顯著。(2)改革開放以來,四川、重慶、貴州等地人口向長江三角洲地區自發性遷移的比重迅速上升,其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因素。21世紀后,人口遷移形成從個體勞動力流動向家庭化遷移轉變體現了____因素對人口遷移的影響。近年來,貴州省實施易地搬遷的扶貧政策,影響遷出區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____。(3)若長江上游地區植被遭大規模破壞,會加劇當地____,湖北境內的河段河道淤積,彎曲度____(變大或變小),導致該地區水循環速度____。(4)為防治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洪澇災害,簡述上游可采取的有效措施____。【答案】(1)①.地形(海拔)②.水熱狀況(2)①.經濟②.社會文化③.自然資源(自然環境)(3)①.水土流失②.變大③.變慢(4)在上游流域范圍內植樹造林,涵養水源;上游河段適當位置修建水庫,調蓄水量。【解析】【分析】本題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洪澇災害為材料,設置4道小題,涉及影響植被分布的因素、植被的生態效益、洪澇災害的防治及人口遷移等相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