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村土地流轉項目手冊TOC\o"1-2"\h\u26577第1章項目概述 3288161.1項目背景 391141.2項目意義 350151.3項目目標 35507第2章土地流轉政策解讀 447402.1國家政策分析 4271032.2地方政策解讀 4134762.3政策支持與優惠 528165第3章土地流轉流程與操作 541623.1流轉程序概述 5112923.2流轉合同簽訂 5183803.3權屬變更手續 6565第4章土地評估與定價 6227834.1土地評估方法 6305284.1.1市場比較法 6221584.1.2成本法 7257614.1.3收益法 7265924.2土地定價策略 73664.2.1競爭對手定價分析 720054.2.2需求與供給分析 711804.2.3政策影響分析 77014.2.4定價策略制定 7321734.3評估與定價案例 7299124.3.1市場比較法評估結果 7162744.3.2成本法評估結果 7220524.3.3收益法評估結果 822497第5章土地流轉風險管理 8177275.1風險識別與評估 873205.1.1政策風險 847695.1.2市場風險 8278985.1.3信用風險 8221515.1.4操作風險 8261835.1.5環境風險 8284765.2風險防范與控制 849715.2.1加強政策研究 8293515.2.2市場調研與分析 858355.2.3信用評估與監管 9136365.2.4完善操作流程 920135.2.5環境影響評估 9230285.3風險應對策略 9189995.3.1風險分散 9146675.3.2風險轉移 946455.3.3風險儲備 992825.3.4風險溝通與協調 9110355.3.5風險監測與預警 925970第6章土地流轉金融支持 9303246.1金融產品與服務 9156926.1.1貸款類產品 934176.1.2保險類產品 9145676.1.3基金類產品 1017426.2融資渠道拓展 10866.2.1銀行信貸 10110606.2.2證券市場 10247476.2.3產業基金 10268146.2.4互聯網融資 10140966.3金融政策利用 10145066.3.1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 10198656.3.2農村土地流轉保險政策 10254156.3.3農村金融改革政策 10327026.3.4農村土地流轉稅收優惠政策 1016644第7章土地流轉與農業產業發展 10275567.1產業定位與發展規劃 10187177.1.1產業定位 10242147.1.2發展規劃 116837.2產業鏈整合與創新 11241607.2.1產業鏈整合 11212707.2.2產業鏈創新 11323617.3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 11156777.3.1產業扶貧 11263087.3.2鄉村振興 1232475第8章土地流轉與農民權益保障 12257348.1農民權益保障政策 1296968.2農民參與機制 12220628.3農民培訓與就業 1317891第9章土地流轉項目案例解析 1371329.1成功案例分享 13301679.1.1案例一:某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土地流轉項目 13129679.1.2案例二:某市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項目 14165469.2失敗案例分析 1470069.2.1案例一:某地農村土地流轉項目因政策不完善導致失敗 14182599.2.2案例二:某市農村土地流轉項目因操作不規范導致失敗 14287769.3經驗與啟示 142557第10章項目實施與監管 152756410.1項目組織與管理 151345110.1.1組織架構 152575810.1.2人員配置 153046610.1.3職責分工 152046310.2項目進度與質量控制 162791810.2.1進度管理 162186710.2.2質量管理 163042210.3項目評估與監管策略 163021210.3.1評估體系 161365610.3.2監管措施 161924510.3.3風險防控 16第1章項目概述1.1項目背景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的步伐不斷加快,農村土地資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顯得尤為重要。在此背景下,農村土地流轉作為一項重要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旨在調整土地產權關系,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進農業規?;?、集約化經營,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1.2項目意義農村土地流轉項目具有以下幾方面的重要意義:(1)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2)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實現農村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3)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4)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村人口市民化,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5)有利于農村社會穩定,減少土地糾紛,促進農村和諧發展。1.3項目目標本項目旨在:(1)建立和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體系,規范土地流轉行為,保障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2)推動農村土地流轉規模適度擴大,提高土地流轉率,優化土地資源配置。(3)引導和鼓勵農民參與土地流轉,促進農業規?;⒓s化經營,提高農業產值。(4)加強政策宣傳和培訓,提高農民對土地流轉政策的認識,促進農民增收。(5)摸索和創新農村土地流轉模式,為全國農村土地流轉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第2章土地流轉政策解讀2.1國家政策分析我國農村土地流轉政策是在國家法律法規框架內進行的,旨在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對土地流轉進行了明確規范和指導。(1)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流轉,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2)《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2014年,國務院發布該意見,明確了土地流轉的基本原則、發展方向和政策措施,強調要依法推進土地流轉,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益。(3)《農村土地承包法》及其實施條例。2003年,《農村土地承包法》正式實施,明確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方式、程序和權益保障。此后,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實施條例,為土地流轉提供了更為詳細的操作指南。2.2地方政策解讀各地根據國家政策精神和本地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1)省級政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國家政策,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流轉政策,如湖南省《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實施方案》、山東省《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意見》等。(2)市縣政策。市縣根據上級政策和本地實際,出臺具體實施細則,推動土地流轉工作。如杭州市《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實施意見》、成都市《關于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若干意見》等。2.3政策支持與優惠為了鼓勵和支持農村土地流轉,國家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財政支持。國家和地方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對土地流轉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項目給予補貼和獎勵。(2)稅收優惠。對從事農業生產的土地流轉受讓方,按照國家規定給予稅收減免。(3)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為土地流轉提供信貸支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降低融資成本。(4)土地政策。對流轉土地用于農業生產的,給予農業用水、用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5)人才培養。加強對土地流轉相關人才的培訓,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意識和能力,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第3章土地流轉流程與操作3.1流轉程序概述農村土地流轉是指土地使用權在農民之間、農民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之間、農民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的轉讓、租賃、抵押等行為。土地流轉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流轉意向的提出:農民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意向流轉土地時,應向所在地鄉鎮人民(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2)流轉信息的發布:鄉鎮人民(街道辦事處)負責收集、整理和發布土地流轉信息,包括土地的位置、面積、質量、用途等。(3)流轉對象的選擇:根據流轉信息,流轉雙方進行洽談,選擇合適的流轉對象。(4)流轉價格的確定:流轉雙方根據土地的質量、位置、市場需求等因素,協商確定土地流轉價格。(5)流轉合同簽訂:流轉雙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下,簽訂土地流轉合同。3.2流轉合同簽訂流轉合同的簽訂是土地流轉的重要環節,合同內容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當事人雙方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或名稱)、住所、聯系方式等。(2)流轉土地的基本情況:包括土地位置、面積、質量、用途等。(3)流轉期限:明確土地流轉的起止時間。(4)流轉價格及支付方式:雙方協商確定土地流轉價格,明確支付時間和方式。(5)權利義務:明確雙方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如土地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6)違約責任:約定雙方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如發生違約行為的處理方式。(7)爭議解決:約定解決合同爭議的方式和途徑。(8)其他條款: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事項。3.3權屬變更手續流轉合同簽訂后,雙方應按照以下程序辦理權屬變更手續:(1)申請:流轉雙方持土地流轉合同向所在地鄉鎮人民(街道辦事處)提出權屬變更申請。(2)審核:鄉鎮人民(街道辦事處)對權屬變更申請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予以辦理。(3)登記:鄉鎮人民(街道辦事處)將權屬變更情況登記在冊,并向雙方發放權屬變更證明。(4)公告:鄉鎮人民(街道辦事處)在公告欄對權屬變更情況進行公告,公告期為15天。(5)歸檔:公告無異議后,將權屬變更相關材料歸檔保存。通過以上程序,完成農村土地流轉的權屬變更手續。第4章土地評估與定價4.1土地評估方法4.1.1市場比較法市場比較法是一種常用的土地評估方法,主要是通過對比分析流轉土地與周邊同類土地的交易價格,從而確定土地的市場價值。在運用市場比較法時,應充分考慮地理位置、土地質量、交通條件、基礎設施等因素,保證評估結果的準確性。4.1.2成本法成本法是根據土地開發、整理等過程中的各項成本,以及預期收益來確定土地價值的方法。在運用成本法時,應全面梳理土地開發過程中的各項費用,包括土地購置費、基礎設施建設費、拆遷安置費等,并結合土地預期收益進行合理估算。4.1.3收益法收益法是根據土地預期收益和土地投資風險來評估土地價值的方法。在運用收益法時,應充分考慮土地的用途、收益期限、收益水平等因素,結合投資風險,計算土地的凈收益,并以此為基礎確定土地價值。4.2土地定價策略4.2.1競爭對手定價分析分析同區域內競爭對手的土地定價策略,了解其價格水平和變動趨勢,為本項目土地定價提供參考。4.2.2需求與供給分析結合土地市場需求和供給情況,制定合理的土地定價策略。在需求旺盛、供給緊張的情況下,可適當提高土地價格;反之,則可適當降低土地價格。4.2.3政策影響分析關注國家和地方政策對土地市場的影響,合理預測政策變動對土地價格的影響,以制定應對策略。4.2.4定價策略制定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制定本項目土地定價策略。在保證項目收益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市場承受能力和投資風險,實現土地價值的最大化。4.3評估與定價案例以某農村土地流轉項目為例,項目占地面積1000畝,位于我國中部地區。根據市場比較法、成本法和收益法進行評估,確定土地價值如下:4.3.1市場比較法評估結果參照周邊同類土地交易價格,本項目土地價值約為每畝50000元。4.3.2成本法評估結果綜合考慮土地開發成本、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風險等因素,本項目土地價值約為每畝48000元。4.3.3收益法評估結果根據土地預期收益和投資風險,本項目土地價值約為每畝52000元。綜合以上評估結果,本項目土地定價為每畝50000元,以實現項目收益與市場競爭力相結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根據市場需求和競爭狀況,適當調整土地定價策略。第5章土地流轉風險管理5.1風險識別與評估5.1.1政策風險土地流轉項目的實施需遵循國家及地方政策,政策變動可能導致項目收益受損。應對政策風險,需密切關注政策動態,評估政策變動對項目的潛在影響。5.1.2市場風險土地流轉市場波動可能影響項目收益。需對市場行情進行調研,分析供需關系、價格走勢等因素,評估市場風險。5.1.3信用風險土地流轉項目中,流轉雙方可能存在信用風險。應對此類風險,需加強對流轉雙方的信用評估,保證項目順利進行。5.1.4操作風險項目實施過程中,操作不規范可能導致糾紛和損失。應制定嚴格的操作流程和規章制度,降低操作風險。5.1.5環境風險土地流轉項目可能受到自然災害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需評估項目所在地的環境風險,采取相應措施防范風險。5.2風險防范與控制5.2.1加強政策研究深入研究國家及地方政策,保證項目合規,降低政策風險。5.2.2市場調研與分析定期進行市場調研,掌握市場動態,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5.2.3信用評估與監管對流轉雙方進行信用評估,建立健全信用監管體系,防范信用風險。5.2.4完善操作流程制定嚴格的操作流程和規章制度,提高項目執行效率,降低操作風險。5.2.5環境影響評估對項目所在地的環境風險進行評估,采取相應措施降低環境影響。5.3風險應對策略5.3.1風險分散通過多元化投資、多區域布局等方式,降低單一風險對項目的影響。5.3.2風險轉移采用保險、合同約定等方式,將部分風險轉移給第三方。5.3.3風險儲備設立風險儲備金,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損失。5.3.4風險溝通與協調加強與部門、流轉雙方、金融機構等各方的溝通與協調,共同應對風險。5.3.5風險監測與預警建立風險監測與預警機制,及時發覺潛在風險,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風險。第6章土地流轉金融支持6.1金融產品與服務農村土地流轉項目在金融產品與服務方面得到了金融機構的廣泛關注與支持。以下為金融機構為土地流轉項目提供的各類金融產品與服務:6.1.1貸款類產品(1)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以農村土地經營權作為抵押,為流轉雙方提供貸款支持。(2)農村土地流轉合同抵押貸款:以流轉合同作為抵押,為流轉雙方提供貸款支持。(3)農村土地流轉項目貸款:針對土地流轉項目的特點,為項目實施主體提供專項貸款。6.1.2保險類產品(1)農村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為流轉雙方提供履約風險保障。(2)農村土地流轉項目風險保險:針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提供保險保障。6.1.3基金類產品設立農村土地流轉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為土地流轉項目提供資金支持。6.2融資渠道拓展為滿足農村土地流轉項目的資金需求,各方積極拓展以下融資渠道:6.2.1銀行信貸加強與商業銀行的合作,爭取信貸額度,為土地流轉項目提供資金支持。6.2.2證券市場通過發行企業債券、股票等方式,在證券市場籌集資金。6.2.3產業基金引入產業基金,發揮引導基金的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土地流轉項目。6.2.4互聯網融資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股權眾籌、債權眾籌等融資方式,為土地流轉項目籌集資金。6.3金融政策利用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金融政策,為土地流轉項目提供政策支持:6.3.1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依據國家相關政策,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的開展。6.3.2農村土地流轉保險政策利用政策性農業保險政策,為土地流轉項目提供保險保障。6.3.3農村金融改革政策積極參與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爭取政策支持,降低融資成本。6.3.4農村土地流轉稅收優惠政策依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降低項目運營成本。第7章土地流轉與農業產業發展7.1產業定位與發展規劃7.1.1產業定位在土地流轉背景下,農業產業發展應立足于當地資源優勢,明確產業定位。根據我國農業產業發展趨勢,結合區域實際情況,重點發展以下幾個方向:(1)糧食產業: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的糧食產業。(2)特色優勢產業:發揮地區特色,發展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如蔬菜、水果、茶葉、中藥材等。(3)畜牧產業:優化畜牧業結構,提高產品質量,發展綠色、生態、高效的畜牧業。(4)休閑農業:利用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業資源,發展休閑農業,促進農村產業融合。7.1.2發展規劃(1)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產業發展目標、方向和重點。(2)優化產業布局,實現區域產業協同發展。(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產業支撐能力。(4)推動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5)建立健全產業服務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7.2產業鏈整合與創新7.2.1產業鏈整合(1)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實現產業鏈條緊密相連。(2)推動產業鏈向兩端延伸,提高產業附加值。(3)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帶動產業鏈發展。(4)加強產業協同,提高產業鏈整體競爭力。7.2.2產業鏈創新(1)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提高產品品質和附加值。(2)發展新型產業業態,如農產品電商、農業大數據等。(3)摸索產業融合新模式,如農業與文化、旅游、教育等產業的融合。(4)加強產業人才培養,為產業鏈創新提供人才支持。7.3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7.3.1產業扶貧(1)發揮產業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助力貧困地區脫貧致富。(2)結合當地實際,發展特色產業,提高貧困地區農民收入。(3)加大產業扶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7.3.2鄉村振興(1)以產業發展為核心,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2)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3)發揮農村產業優勢,促進農村產業融合,提高農民收入。(4)加強鄉村治理,提高農村基層治理能力,為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障。第8章土地流轉與農民權益保障8.1農民權益保障政策為了保證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的合法權益,我國制定了一系列農民權益保障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益(1)維護農民土地承包權,保證土地流轉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權性質和農民土地承包權。(2)保障農民對土地流轉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3)規范土地流轉合同,明確流轉雙方的權利義務,保護農民合法權益。(二)保障農民收益分配權益(1)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收益分配機制,保證農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獲得合理收益。(2)規范土地流轉收益使用,主要用于農民社會保障、培訓和就業等方面。(三)保障農民就業權益(1)鼓勵和支持農民在土地流轉后從事二、三產業,提供就業保障。(2)加強農民就業培訓和指導,提高農民就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8.2農民參與機制為保證農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的參與權益,建立健全以下機制:(一)民主決策機制(1)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民主決策制度,充分聽取農民意見,保障農民參與決策的權利。(2)嚴格執行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保證土地流轉決策的民主性和合法性。(二)信息公開機制(1)及時公開土地流轉相關信息,包括流轉面積、流轉價格、流轉期限等,提高透明度。(2)加強對土地流轉合同的管理和監督,保證農民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三)糾紛調處機制(1)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糾紛調處機制,及時解決流轉過程中出現的糾紛。(2)加強對流轉糾紛的調解、仲裁和司法保障,維護農民合法權益。8.3農民培訓與就業為提高農民在土地流轉后的就業能力和競爭力,加強以下方面工作:(一)農民培訓(1)制定農民培訓計劃,針對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和技能需求的農民開展培訓。(2)豐富培訓內容,包括農業技術、二、三產業技能、創業指導等。(二)就業服務(1)加強農民就業信息服務,提供就業崗位信息和職業介紹服務。(2)鼓勵農民參與主導的就業項目,拓寬就業渠道。(3)支持農民創業,提供政策扶持和創業指導服務。第9章土地流轉項目案例解析9.1成功案例分享9.1.1案例一:某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土地流轉項目本項目位于我國某省,涉及耕地面積5000畝。通過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農民參與的模式,成功實現了土地流轉。主要做法如下:(1)政策支持:出臺了一系列土地流轉優惠政策,包括土地流轉補貼、稅收減免等,激發了企業和農民的積極性。(2)企業運作:引入現代農業企業進行項目運作,實現了土地規?;?、集約化經營。(3)農民受益:農民通過土地流轉獲得租金收入,同時企業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實現了農民增收。(4)產業鏈延伸:項目圍繞主導產業,形成了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提升了農業產值。9.1.2案例二:某市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項目本項目位于我國某市,涉及耕地面積3000畝。通過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實現了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主要做法如下:(1)股份合作:農民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實行股份分紅。(2)規模經營:合作社將土地統一流轉給經營主體,實現了土地規?;?、集約化經營。(3)風險共擔:農民參與經營風險共擔,增加了農民收入。(4)政策扶持:提供政策支持,包括貸款貼息、技術培訓等,促進了項目成功實施。9.2失敗案例分析9.2.1案例一:某地農村土地流轉項目因政策不完善導致失敗本項目位于我國某地,涉及耕地面積2000畝。項目失敗原因如下:(1)政策不完善:地方對土地流轉政策支持不足,導致流轉進程緩慢。(2)流轉價格不合理:流轉價格缺乏市場調節,導致農民利益受損。(3)經營主體選擇不當:經營主體缺乏實力和經驗,無法承擔項目風險。9.2.2案例二:某市農村土地流轉項目因操作不規范導致失敗本項目位于我國某市,涉及耕地面積4000畝。項目失敗原因如下:(1)操作不規范:土地流轉過程中,部分環節存在違規操作,導致項目受阻。(2)農民參與度低:農民在項目中的參與度較低,利益分配不均。(3)產業鏈不完善:項目未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導致經營效益低下。9.3經驗與啟示(1)政策支持:土地流轉項目需得到的大力支持,包括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2)市場運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土地流轉中的作用,合理確定流轉價格。(3)經營主體選擇:選擇有實力、有經驗的經營主體,保證項目成功實施。(4)農民參與:保障農民在土地流轉項目中的權益,提高農民參與度和收益。(5)產業鏈完善:圍繞主導產業,打造完整產業鏈,提升農業產值。(6)規范操作:加強土地流轉項目的規范管理,保證項目合規合法。第10章項目實施與監管10.1項目組織與管理項目實施階段是農村土地流轉項目的核心環節,高效的項目組織與管理對于保證項目順利推進具有重要意義。本節主要從組織架構、人員配置、職責分工等方面闡述項目組織與管理。10.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財務分析及投資決策咨詢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臨時安保任務保安員勞動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水果種植基地直供采購合同
- 2025版文化創意產業投資保證金質押擔保合同書
- 2025版城市建筑工地專用鏟車租賃合同書
- 二零二五年保溫材料定制采購合同示范文本
- 二零二五年度鈑金加工綠色生產與銷售合同
- 2025版班主任校園安全教育與培訓資源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KTV裝修工程竣工驗收與結算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Oracle人工智能平臺采購合同
- 醫療廢物的處理及職業防護
- 滴滴出行內部控制案例分析
- 鋼鐵工業廢水治理及回用工程技術規范(HJ 2019-2012)
- 產科特殊用藥觀察和護理
- (完整版)中醫適宜技術課件
- 提高腫瘤治療前TNM分期評估率PDCA
- 患者隱私保護培訓課件1
- 無機房電梯應急預案演練
- 成都市第十二中學川大附中新初一分班英語試卷含答案
- 固定資產報廢申請表(樣本)
- 八年級物理光學測試題含答案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