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學教程》-第一章課件_第1頁
《寫作學教程》-第一章課件_第2頁
《寫作學教程》-第一章課件_第3頁
《寫作學教程》-第一章課件_第4頁
《寫作學教程》-第一章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寫作學教程》段軒如主編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通用教材第一章寫作活動中的客體WRITINGCOURSEWRITINGCOURSE“一般認為作品總得有一個直接或間接地導源于現實事物的主題——總會涉及、表現、反映某種客觀狀態或者與此有關的東西。這第三個要素便可以認為是由人物和行動、思想和感情、物質和時間或者超越感覺的本質所構成,常常用‘自然’這個通用詞來表示,我們卻不妨換用一個含義更廣的中性詞——世界。”——艾布拉姆斯《鏡與燈》一、寫作活動中的客體1.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說,與作者生存、生活有關的所有一切都應當看作是寫作活動的客體。2.意義:客體(世界)是寫作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從事寫作的最基本的條件,是寫作的起點,是文章的血肉,也是觸發作者的寫作動機以及深入立意的重要基礎。3.特點:因為寫作的形態和目的不同,各種寫作活動的客體也就有所區別。WRITINGCOURSE目錄文學寫作活動中的客體應用寫作中的客體寫作活動中的讀者把握客體的途徑WRITINGCOURSE第一節文學寫作活動中的客體WRITINGCOURSEWRITINGCOURSE“作為缺點較多的人物的模特兒,被寫入一部小說里,這人總以為是晦氣的。殊不知這并非大晦氣,因為世間實在還有寫不進小說里去的人。倘寫進去,而又逼真,這小說便被毀壞。譬如畫家,他畫蛇,畫鱷魚,畫龜,畫果子殼,畫字紙簍,畫垃圾堆,但沒有誰畫毛毛蟲,畫癩頭瘡,畫鼻涕,畫大便,就是一樣的道理。”——魯迅文學寫作必須有取舍!二、文學客體的特點(一)獨特性1.含義:作為寫作對象的人/事應有個性特征2.理解:①事物不是為獨特而獨特,在這獨特的基礎上,要表達某一特別的含義。也就是說,事物本身外在的獨特特征并不是決定我們選擇它的主要因素,關鍵要看該事物能否反映我們某種獨到的見解、思想、心理或情緒。WRITINGCOURSEWRITINGCOURSE

莊子行于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莊子·山木》WRITINGCOURSE“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躁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史鐵生《秋天的懷念》二、文學客體的特點(一)獨特性2.理解:②事物的獨特性并不僅僅是指孤立的某一突出特征,不僅僅是個別偶然的現象,而是要通過這一特征反映出一種深刻的普遍性,通過這一個“個別現象”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和主流。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學活動中的客體是要有獨特性的,同時也是要有整體性或者說普遍性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典型性。WRITINGCOURSEWRITINGCOURSE以小見大的經典之作二、文學客體的特點(二)主觀性1.含義:文學寫作客體浸透了主體的主觀意志和情緒色彩,自覺不自覺地發生了變化。對于文學寫作而言,客體主觀化是不可避免的。2.原因:①所有的文章都是從作者的頭腦中和心靈中流露出來的,這就不免帶有個人的印記。作者把客觀世界和自己的內心活動進行復雜的“化合”,其中客觀的物象和主觀的體驗相互交織,彼此作用。客觀世界經過作者的想象、加工、創造、變形,已經不同于現實世界,而是藝術的世界了。WRITINGCOURSEWRITINGCOURSE“我作為詩人而做的事情只不過是:把這樣的直觀和印象在心里藝術地加以琢磨而使其完成,用生動的描寫表現出來,能使別人讀或聽我所描寫的東西而受到同樣的印象……作為詩人,我的方式并不是企圖要體現某種抽象的東西。我把一些印象接受到內心里,而這些印象是感性的、生動的、可喜愛的、豐富多彩的,正如我的活躍的想象力所提供給我的那樣。”——歌德《歌德談話錄》WRITINGCOURSE俞平伯朱自清WRITINGCOURSE“時有小小的艇子急忙忙打槳,向燈影的密流里橫沖直撞。冷靜孤獨的油燈映見黯淡久的畫船頭上,秦淮河姑娘們的靚妝。茉莉的香,白蘭花的香,脂粉的香,紗衣裳的香……微波泛濫出甜的暗香,隨著她們那些船兒蕩,隨著我們這船兒蕩,隨著大大小小一切的船兒蕩。有的互相笑語,有的默然不響,有的襯著胡琴亮著嗓子唱。一個,三兩個,五六七個,比肩坐在船頭的兩旁,也無非多添些淡薄的影兒葬在我們的心上——太過火了,不至于罷,早消失在我們的眼皮上。誰都是這樣急忙忙的打著槳,誰都是這樣向燈影的密流里沖著撞;又何況久沉淪的她們,又何況飄泊慣的我們倆。”——俞平伯《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WRITINGCOURSE“我們坐在艙前,因了那隆起的頂棚,仿佛總是昂著首向前走著似的;于是飄飄然如御風而行的我們,看著那些自在的灣泊著的船,船里走馬燈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遠了,又像在霧里看花,盡朦朦朧朧的。這時我們已過了利涉橋,望見東關頭了。沿路聽見斷續的歌聲:有從沿河的妓樓飄來的,有從河上船里度來的。我們明知那些歌聲,只是些因襲的言詞,從生澀的歌喉里機械的發出來的;但它們經了夏夜的微風的吹漾和水波的搖拂,裊娜著到我們耳邊的時候,已經不單是她們的歌聲,而混著微風和河水的密語了。于是我們不得不被牽惹著,震撼著,相與浮沉于這歌聲里了。”——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二、文學客體的特點(二)主觀性2.原因:②文學創作要進行想象和創造。對于文學寫作而言,想象和創造是必然的。經過神思的世界必定包含了作者對世界的理解和領悟。3.主觀性與客觀性:主觀總是在客觀之上的主觀,無論客體如何主觀化與情緒化,都要以客體的基本特征為基礎,即便人的幻想也是要以現實為基礎的。文學寫作的客體肯定要受客觀現實的制約,必然要帶有客觀性。WRITINGCOURSEWRITINGCOURSE“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劉勰《文心雕龍》WRITINGCOURSE“攫住某些外在場景或行為的情感,事實上把意象帶進了頭腦;而那個旋渦(中心)又去掉枝葉,只剩那些本質的、或主要的或戲劇性的特點,于是意象仿佛那外部的原物似的出現了。”——陳植鍔《詩歌意象論》二、文學客體的特點(三)審美性1.含義:所謂客體的審美屬性,通俗地說就是能夠給人以人格提升和精神塑造的屬性。2.與主體審美的關系:客體的審美屬性離不開主體的審美態度與審美活動,它需要客體與主體的相互作用才能產生和存在。WRITINGCOURSE二、文學客體的特點(三)審美性3.內容:①正確*含義:客體應該有利于正確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

*要求:a.主體首先要開闊視野,通觀全局,以發現生活的真諦。客體也要有能夠擔此重任的客觀屬性;b.透過現象看本質,尋找能夠反映本質的那些層面;c.分清主流和支流,不能主次不分,黑白顛倒。WRITINGCOURSE二、文學客體的特點(三)審美性3.內容:②新穎*含義:主要指的是新事物、新變化、新現象。*意義:只有運用新穎的客體才能表達新穎的思想和獨特的感受。

*要求:a.及時掌握新出現的情況,抓住別人沒有寫過的材料、沒有注意到的事情;b.對習見的事物重新開掘,用逆向思維選材。WRITINGCOURSEWRITINGCOURSE

“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大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走上前來問:“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的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抱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眼前,故此記念。”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爺,別人說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吳敬梓《儒林外史》WRITINGCOURSE

“我在離開這世界頃刻間還舍不得一根燈草,是為我自己嗎?我為的是全家,不是為我一個人,我為的是以后,為的是世上已經沒有我的將來。我臨去時心中已經沒有了自己,只有全家。我可以沒有生命,但是全家不應該浪費一根燈草。燈草不值錢,可是那時候除了貴重的蠟燭以外就只有燈草照明。兩根燈草是一根燈草加一倍。又不念書,又不縫衣,只要屋里不黑暗,一根燈草就夠亮了,何必加一倍耗費呢?對活人,點一根燈草已經是光明。對死人,點一百根燈草也照不開黑暗。我為什么臨死還要爭燈草多少呢?我為的是活下去的子孫后代,不是為自己呀!”——金克木《兩根燈草》二、文學客體的特點(三)審美性3.內容:③積極向上*含義:事物本身應能夠體現一種新的符合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的傾向。*要求:主體應該牢記一個事實“文章是寫給別人看的”。把什么樣的思想傳遞給別人,本身就是一種引導。列寧提出,要選擇政治上重要的、為大眾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問題的主題。這也應當成為一切文章寫作選擇主題的基本原則。WRITINGCOURSE第二節應用寫作中的客體WRITINGCOURSE三、應用寫作客體的特征(一)客觀性1.含義:必須忠于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并以此為基礎。2.要求:①腳踏實地,細心調研,獲得確切真實的材料,客觀、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②采取樸素的陳述事實的方法,忠實地記錄所有人、事、物(具體、細節的真實)。3.客觀性與主觀性:盡管應用寫作強調客體的客觀性,但沒有主觀性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任何寫作都是人的一種意識活動,所謂“用事實說話”就是通過對事實的客觀描述,潛在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傾向。WRITINGCOURSE三、應用寫作客體的特征WRITINGCOURSE(二)時效性1.含義:應用寫作應關注新近出現的新事物、情況以及形象等。一般是局限于當下,事情發生時間與寫作和發表時間之間距離越短越好。2.原因:應用寫作的目的性與實用性。3.要求:密切關注現實,提高搜集材料的效率,速戰速決。WRITINGCOURSE

“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者,一章無補。”

——王充《論衡·自紀》“如果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新聞界普遍認為,最沒有生命的事物莫過于昨天的報紙的話,那么,今天的看法就是:最沒有生命的事物莫過于幾個小時以前發生的新聞了。”——羅伯特·賴斯特第三節寫作活動中的讀者WRITINGCOURSEWRITINGCOURSE

“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說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眾嗎?……做宣傳工作的人,對于自己的宣傳對象沒有調查,沒有研究,沒有分析,亂講一頓,是萬萬不行的。”——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寫作必須看對象!四、寫作活動中的讀者WRITINGCOURSE(一)讀者是作品效果的檢驗者1.原因:讀者是寫作活動中重要的參與要素與環節;沒有讀者的參與,作品僅僅是一份文本,不能產生任何效果。2.要求:無論是不同的文章類型,還是同一類型文章的不同文體,在寫作時都必須須針對不同的閱讀群體,從內容到形式上都顧及主要閱讀群體的閱讀習慣。四、寫作活動中的讀者WRITINGCOURSE(二)作者心目中存在“理想的讀者”1.原因:寫作的過程也是期待交流、溝通,渴望理解的表現。最理想的文學活動,尤其是就寫作者與讀者的交流與溝通這一環節而言,應該是彼此能夠對話、交流,最好是心有靈犀(接受理論)。2.意義:影響作品的構思和行文。作者根據心目中讀者的定位,調整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安排,增強寫作的針對性和目的性。WRITINGCOURSE

“我這本書只預備給一些‘本身已離開了學校,或始終就無從接近學校,還認識些中國文字,置身于文學理論、文學批評以及說謊造謠消息所達不到的那種職務上,在那個社會里生活,而且極關心全個民族在空間與時間下所有的好處與壞處’的人去看。他們真知道當前農村是什么,想知道過去農村是什么,他們必也愿意從這本書上同時還知道點世界一小角隅的農村與軍人。”——沈從文《抽象的抒情》四、寫作活動中的讀者WRITINGCOURSE(三)讀者對于作品內容心存期待1.表現:①讀者希望看到接近自己的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步伐的作品;②讀者希望看到深刻的、能給人啟迪、發人深省的作品。2.啟示:①在內容上,寫作應該關注現實生活實際,表達出大多數讀者的現實生存狀態和思想狀況,反映大眾心聲;②在形式上,寫作應該注意表達方式,使大眾理解并接受。第四節把握客體的途徑WRITINGCOURSE五、把握客體的途徑WRITINGCOURSE(一)觀察1.含義:是充分運用五官全面、深入、細致地感知外在事物的活動。2.要求-選擇觀察點:①方位觀察點-要求在觀察之初先選擇好觀察的角度,“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②心理觀察點-在觀察過程中要持有一種相對穩定的心態或情緒,因為主體的心態和心緒影響著主體對觀察對象的認知。WRITINGCOURSE

“在就寢之前,我每天晚間都在庭院里散一會兒步。昨天,我站在橋上,仔細靜聽。我聽到了各種各樣的聲音:耳鳴聲和呼吸聲;樹葉的沙沙聲和簌簌聲;蚱蜢的嚓嚓聲,一共四只,棲在庭院的樹上;魚兒在水面上發出細微的宛如接吻一樣的聲響。時而有水珠滴下,發出銀鈴般的脆聲。一枝樹椏被折斷了,是誰折斷的呢?傳來沉重的悶聲……這是什么?走路的聲音嗎?這不是人低聲細語嗎?突然間,又在你的耳邊響起了蚊子的尖叫聲……”——屠格涅夫五、把握客體的途徑WRITINGCOURSE(二)體驗/經歷1.作用:直接刺激寫作動機,并提供了豐厚的寫作素材。它們不僅影響著作者對內容的選擇,還影響著作者的寫作風格,以及作者對體裁的把握。一個人的經歷和體驗還影響著作者對素材開掘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寫作的成敗。2.要求:積淀生活,使之成為豐厚的材料庫。WRITINGCOURSE

“我想,人類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創作的,可惜沒有人記下,也沒有法子記下。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的,為了共同勞作,必需發表意見,才漸漸的練出復雜的聲音來,假如那時大家抬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卻想不到發表,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么,這就是創作;大家也要佩服,應用的,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記號留存了下來,這就是文學;他當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學家,是‘杭育杭育派’。”——魯迅《魯迅全集》WRITINGCOURSE

“沒有寫長篇小說,只是因為我想丟開那枝寫慣黑暗和痛苦的筆,我要歌頌新人新事,但是熟悉新人新事又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我錯就錯在我想寫我自己不熟悉的生活,而自己并沒有充分的時間和適當的條件使不熟悉的變為熟悉,因此我常常寫不出作品,只好在別的事情上消磨光陰。這說明知識分子的改造十分艱巨。我自己應當負全部責任。”——巴金《隨想錄》五、把握客體的途徑WRITINGCOURSE(三)讀書1.作用:在親歷親為的觀察和體驗之外,讀書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獲得寫作素材的另一個重要途徑。讀書還可以使作者借鑒寫作方法,感悟寫作的規律,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襟。2.方法: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②讀書與思考結合;③記讀書筆記,積累資料。五、把握客體的途徑WRITINGCOURSE(四)思考1.作用:思考是體現人類“自由”特性的方式之一,是人類把握事物深層意義、把握事物本質的重要途徑。對于寫作來說,思考的意義在于對觀察、經歷過的事物加以綜合和開掘。讓已有的素材生發新的意義。2.任務:①“辨”-辨別真假美丑;②“悟”-不僅僅是對作者思想觀點的領會,還包括在此基礎上的發揮和創造。WRITINGCOURSE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王國維《人間詞話》五、把握客體的途徑WRITINGCOURSE(五)想象1.含義:從已有事物的表象開始,對經驗記憶進行重新加工、改造和整合,從而形成一種新形象的心理活動。它是一種特殊的感覺能力,是一種有目的的、主動的、具有創造性的藝術思維活動。2.作用:①有助于開闊思路,充實材料a.幫助作者整合對客體的零散認知,補充事實的鏈條中不足和還沒有發現的環節(例-塑造典型);b.幫助作者獲得不可經歷的材料(幻想)。WRITINGCOURSE《桃花源記》主題山水畫《海底兩萬里》主題想象圖五、把握客體的途徑WRITINGCOURSE(五)想象2.作用:②有助于對所感知事物的理解。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想象和聯想能夠引導作者深入現實材料的最深處,發掘隱藏在事實深處的規律,從而突破表象,挖掘本質;③幫助讀者營造意境。想象能夠化概念為形象,化抽象為具體,使作者從平常事物中感悟出一種情趣、哲理或者某種獨特的見解或思想,使讀者在閱讀時動情,受到感化,產生共鳴。WRITINGCOURSE

“無論我們到哪里,天空總在上面。遠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靜默逗人遐思。我們發現一顆星,卻另有一顆星。如果人生是無涯的嵯峨山脈,那么活著就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