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第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課時練習題及章末檢測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22年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第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課時練習題及章末檢測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22年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第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課時練習題及章末檢測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22年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第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課時練習題及章末檢測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22年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第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課時練習題及章末檢測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1節生態系統的結構...................................................1

第2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8

第3節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15

第4節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24

第5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30

第3章綜合檢測..........................................................35

第1節生態系統的結構

基礎鞏固

L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敘述,正確的是()

A.所有的異養生物都是分解者

B.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C.分解者對于植物的傳粉和種子的傳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D.分解者僅包括細菌和真菌,能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

|答案:|B

解析:|異養生物包括消費者和分解者,A項錯誤。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是動物;微

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細菌是生產者,B項正確。消費者對于植物的傳粉和種子的

傳播等具有重要作用,C項錯誤。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腐食性動物如蚯蚓也屬于分解

者,D項錯誤。

2.下列屬于食物鏈(網)的特征的是()

A.各種動物所處的營養級是固定不變的

B.食物鏈的環節數是無限的

C.一種生物可能屬于不同營養級

D.食物網中的生物之間都是捕食關系

|答案:|c

解析:|各種動物所處的營養級并不是一成不變的,A項錯誤。在食物鏈中,由于能量在流動過程

中逐級遞減,所以食物鏈的環節數不可能是無限的,一般不會超過5個營養級,B項錯誤。一種

生物可能捕食幾種生物,也可能被多種生物捕食,所以一種生物可能處于不同營養級,C項正

確。食物網中的生物之間除了捕食關系外,還存在種間競爭關系,D項錯誤。

3.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A.自養生物都屬于生產者,都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B.動物都是消費者,其中植食性動物屬于初級消費者

C.分解者都是異養生物,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是指陽光、水分、空氣、細菌等

|答案:|c

|解析:|自養生物都屬于生產者,但不一定都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細菌不可以進行光合作

用,其進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A項錯誤。動物不一定都是消費者,如蚯蚓屬于分解者,植食性

動物屬于初級消費者,B項錯誤。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屬于異養生物,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

成分,它們能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C項正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主要包括陽光、水、空

氣、無機鹽等,細菌是生物,不屬于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D項錯誤。

4.生態系統中,連接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的兩個重要成分是()

A.生產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B.消費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C.生產者和消費者

D.生產者和分解者

I答案:D

畫3生產者能將非生物環境中的無機物轉化為體內的有機物。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和動

物的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到非生物環境中。

5.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寫道“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形象地描繪

了一幅農業豐收景象。這句詞中隱含了農田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該食物鏈是()

A.蛇一蛙一鷹

B.稻f蛇一鷹

C.稻一害蟲一蛙

D.害蟲一蛙一蛇一細菌

|答案:|c

6.下圖是某生態系統中幾種生物組成的食物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蝗蟲一?青蛙一?蛇

I章----鼠X---AI鷹

?

A.草屬于第一營養級

B.青蛙是初級消費者

C.蛇只屬于第三營養級

D.該食物網有2條食物鏈

|答案中

廨而該食物網有4條食物鏈,草是生產者,屬于第一營養級;青蛙是次級消費者,屬于第三營

養級;蛇屬于第三、第四營養級。

7.右圖為某森林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組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狐貍

蜘I蛛/一?慶喜鵲

松毛蟲松鼠

\/

、植物/

A.圖中共有2條食物鏈,灰喜鵲和蜘蛛具有捕食和種間競爭的關系

B.處于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有蜘蛛、灰喜鵲和狐貍

C.大量獵捕灰喜鵲會導致狐貍的數量大幅下降

D.圖中的各種生物在生態學上可以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答案:|B

甌]題圖食物網中共含有3條食物鏈,分別是植物一松毛蟲一蜘蛛一灰喜鵲一狐貍、植物一

松毛蟲一灰喜鵲一狐貍、植物一松鼠一狐貍,其中灰喜鵲與蜘蛛具有捕食和種間競爭的關系,A

項錯誤。處于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有蜘蛛、灰喜鵲和狐貍,B項正確。大量獵捕灰喜鵲后,狐貍

還可以以松鼠為食,所以狐貍的數量不會大幅下降,C項錯誤。圖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不能

構成一個生態系統,D項錯誤。

8.下圖是某農業生態系統模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I生活垃圾I蚯蚓卜干麻1

I蚓糞、殘渣I

I有?肥||動凝同

-I?田I

(1)蚯蚓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來自生活垃圾中的(填“有機物”或“無機物”)。生

活垃圾中的細菌和真菌屬于分解者,在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2)根據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處理生活垃圾,通常需要考慮3個方面

的因素,即o

(3)有機肥在土壤中經分解、轉化可產生NOg,通常植物根系對NO3的吸收是通過運

輸完成的。

整口(1)有機物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

(2)待分解垃圾的性質,引進的分解者的生物種類,處理環境的理化條件

(3)主動

9.圖1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之間的關系,圖2為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情況。

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營養功能的角度來填寫組成成分:B為,C為。

(2)圖]中的B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是聯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的兩大“橋梁”。(填字母)

(4)圖2所示生態系統中共有條食物鏈。

(5)要使圖2的生態系統完整,還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6)鷹占有個營養級,請寫出鷹作為最高營養級的一條食物鏈:。

(7)鷹和蛇的關系是,若蛇絕種,鷹的數量可能

蓬](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2)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3)DB

(4)8

(5)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6)4植物一植食性昆蟲一食蟲昆蟲一蛙一蛇一鷹(或植物一植食性昆蟲一食蟲昆蟲一食蟲

鳥一蛇一鷹)

(7)捕食和種間競爭增多

函國(1)非生物環境和生產者之間的物質聯系是雙向的,因此圖1中A是消費者,B是分解

者,C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D是生產者。(2)分解者主要是指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3)

生產者和分解者是聯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的兩大“橋梁”,是生態系統中必不可少的組成

成分。(4)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以不能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生物為終點,圖2中的植物是各

條食物鏈的起點,共有8條食物鏈。(5)該食物網中只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一個完整的生態系

統還應有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6)在不同食物鏈中鷹占有4個營養級,其中鷹占

最高營養級的食物鏈是最長的食物鏈。(7)蛇和鷹存在捕食關系;當都以食蟲鳥或鼠為食時,

兩者是種間競爭關系。若蛇絕種,鷹會以鼠、食蟲鳥為食,鷹的營養級降低,食物增多,數量也

增力口。

能力提升

1.下列有關右圖的敘述,錯誤的是()

A.若該圖表示生態系統的四種組成成分,則應加上由丁到甲的箭頭,即可確定甲是生產者,乙

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B.若該圖表示食物網,則該食物網中共有3條食物鏈

C.若該圖表示一個群落,則丁為分解者

D.若甲為生產者,則甲一定是自養型生物

I答案:B

|解析:|若該圖表示食物網,則該食物網中共有4條食物鏈。

2.下圖表示某湖泊的食物網,其中魚a、魚b為兩種小型土著魚,若引入一種以中小型魚類為

食的妒魚,將出現的情況是()

A.魚a與魚b間的種間競爭將會減弱

B.土著魚在與妒魚的種間競爭中處于劣勢

C.浮游動物總量銳減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總量急升后再銳減

I答案:k

解析:|妒魚以魚a和魚b為食,則引入妒魚后,魚a、魚b兩種土著魚的數量將減少,小型浮游

動物增多,魚a和魚b之間的種間競爭減弱,A項正確。妒魚和土著魚為捕食關系,不存在種間

競爭關系,B項錯誤。妒魚引入后會導致土著魚先減少后增加,間接導致浮游動物先增加后減

少,C項錯誤。由以上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變化為先減少后增加,D項錯誤。

3.某細菌細胞內發生下列反應:壓S+(:02一$+壓0+(。120)。據此判斷,該生物屬于生態系統中的

()

A.生產者B.消費者

C.分解者I).無法判斷

I答案:k

解析:|由題干中的化學反應式可知,該細菌能利用H2s和CO2合成有機物(CHQ),屬于自養生物,

為生產者。

4.為了弄清某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組成,生物研究小組調查并統計了該生態系統中多種生

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構成食物關系)。表中甲為該草原生態系統的

生產者。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被捕食者

捕食者

甲乙丙T戊已

乙+

丙++

T+

戊++

己+

A.表中未列出的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是分解者

B.該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包含5條食物鏈,庚所處的營養級最高

C.甲不能固定太陽能

D.乙和丙同時具有捕食和種間競爭的關系

I答案:b

畫3題中表格未列出的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A項錯誤。根

據表格可推出該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如下圖所示。

該食物網共包含4條食物鏈,庚所處的營養級最高,B項錯誤。甲是生產者,能進行光合作用固

定太陽能,C項錯誤。由食物網可知,丙捕食乙,同時兩者都以甲為食,所以乙和丙同時具有捕

食和種間競爭的關系,D項正確。

5.某島嶼居民與該島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鷹構成的食物網如右圖所示。某個時期,當地居

民大量捕殺鼬,導致島上鼠種群爆發,隨后由鼠疫桿菌引起的鼠疫通過跳蚤傳染給了人類。

回答下列問題。

(1)在該食物網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過條食物鏈傳遞給鷹,鷹所處的營養級

為;兔與人的種間關系是。鼠疫桿菌與人的種間關系

是。

⑵通常情況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對鼠種群數量的影響(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鼬對鼠種群數量的影響;大量捕殺鼬會導致鼠種內競爭(填“增強”

“不變”或“減弱”)。

(3)生長在該島上的蘑菇屬于生態系統的(填“生產者'"消費者”或“分解者”)。

容寺(1)4第三和第四營養級捕食和種間競爭寄生

(2)小于增強

(3)分解者

鯉日(1)在該食物網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過4條食物鏈傳遞給鷹,分別是植物f兔一鷹、植

物一兔一鼬一鷹、植物一鼠一鼬一鷹、植物一鼠一鷹。由4條食物鏈可知,鷹所處的營養級為

第三和第四營養級。人吃兔,說明二者之間存在捕食關系;人和兔都吃植物,說明二者之間存在

種間競爭關系。鼠疫桿菌寄生在人體內。(2)跳蚤在鼠身上的寄生為體表寄生,體表寄生的寄

生物對寄主的數量影響很小,而捕食者對被捕食者的數量影響較大。大量捕殺鼬會導致鼠的種

群密度增大,從而導致鼠種內競爭增強。(3)蘑菇為生態系統的分解者。

第2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基礎鞏固

1.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可以參考如下圖所示的模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能盤儲存

<能量散失

A.研究流經某一種群的能量時,要考慮到能量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方面

B.研究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一般在種群水平上

C.模型中的“能量輸入”就是指捕食者的捕食

D.模型中的“能量散失”主要指通過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答案:|c

畫3研究能量流動時,一般在種群水平上,要考慮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也要考慮

能量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方面。“能量輸入”一般指捕食者同化的能量,“能量散失”主要指

通過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2.在一個生態系統中,某植食性動物同化的能量等于()

A.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B.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減去生產者的呼吸量

C.被植食性動物攝取的植物中所含的能量減去植食性動物糞便中所含的能量

D.用于植食性動物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的能量

|答案:|c

畫3植食性動物以植物為食物,經消化、吸收,真正進入植食性動物體內的能量是食物中的

能量減去糞便中包含的能量,即同化的能量。

3.某草原上的一條食物鏈為草一兔一狼,已知圖中的a代表狼攝入的能量,則下列相關敘述錯

誤的是()

A.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初始來源不只是太陽能

B.6代表狼糞便中的能量,c代表狼同化的能量

C.e中的能量可用于狼的生長、發育和繁殖

D.若狼被大量捕殺,則兔的數量會持續上升

答案:|D

甌]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初始來源不只是太陽能,還有化能合成細菌固定的化學能,A項正確。

6代表狼糞便中的能量,,代表狼同化的能量,B項正確。e中的能量可用于狼的生長、發育和

繁殖,C項正確。在“草一兔一狼”這條食物鏈中,若狼被大量捕殺,則兔因為天敵的減少而增

加,當達到一定數量后,兔又會因食物、種內競爭等因素而減少,所以兔的數量先增加后減少,

最后趨于穩定,D項錯誤。

4.某生態系統中的四種生物構成一條食物鏈a-b-cfd,通過測定得到這四種生物a、b、c、

d所含的有機物總量分別為助、助、,%、屈。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麻一定不是a種群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B.若M<5他則生態系統穩態可能遭到破壞

C.d個體所含的有機物的量應比c個體的少

1).若物大量增加,一般會導致M減少、物增加

答案:|c

淼色食物鏈的起點必定是生產者,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

失一部分,其余用于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這部分能量才是可測量的有機物總量。兩營養

級之間,高營養級所含能量一定少于低營養級所含能量,但兩營養級間生物個體所含的有機物

的量的大小沒有必然規律。一定時間內,,區增加會導致M減少、肱增加。

5.下圖為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呼吸呼吸呼吸

///

呼吸

A.該圖中存在的食物鏈是綠色植物一食草動物一食肉動物一微生物

B.能量在流動過程中隨食物鏈逐級遞減

C.微生物呼吸產生的能量可以再次被綠色植物利用

D.生態系統本身即可維持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不需要外來能量的輸入

I答案:|B

邈臼題圖中存在的食物鏈是綠色植物-食草動物-食肉動物,這里的微生物主要是分解者,

不參與構成食物鏈,A項錯誤。能量在流動過程中隨食物鏈逐級遞減,B項正確。能量在生態系

統中是單向流動的,只能由低營養級流向高營養級,不可逆轉,也不可循環流動,C項錯誤。一

般情況下,任何一個生態系統都需要不斷輸入能量才能維持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D項錯誤。

6.一個天然湖泊中有生產者(浮游植物)、初級消費者(植食性魚類)、次級消費者(肉食性魚類)、

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產者固定的全部能量為a,流入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分解者的

能量依次為枚c、d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apb^-ciB.a>b^d

C.水價dD.apb^Gd

|答案:|B

gg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能量流動的特點為單向流動、逐級

遞減。所以,流入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分解者的能量之和小于生產者固定的全部能量(a)。

7.某生物小組考察一農田生態系統中水稻從播種到稻稈還田的全過程。在稻田分廉期間,農民

拔草、治蟲;然后排水進行擱田(亦稱“烤田”);稻谷收獲之后,部分農民在田里焚燒稻稈。下

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農民拔草、治蟲的目的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水稻

B.擱田時排出的水可能會對水體造成污染

C.焚燒稻稈可實現能量高效利用

D.該農田生態系統中水稻具有的能量最多

答案:|c

鯉引人類研究和調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目的是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

部分;稻田里的農藥等可在擱田時隨水排出,進而對水體造成污染;焚燒稻稈使能量以熱能的

形式散失,不能實現能量高效利用;農田生態系統中的水稻是生產者,具有的能量最多。

8.下.圖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被植食性動物利用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植食

②被植③

植物光④植食性

動物

簫疆、①可利用動動物有機

有機物\⑤不可物積累量

⑥被⑦

、⑧植食性

利用動物呼吸

消耗量

A.①中包含植物的呼吸消耗量

B.②為第二營養級的同化量

C.④用于植食性動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

D.⑤⑥⑦之和為植物有機物積累量

|答案:|c

①是植物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中可利用的能量,所以不含植物的呼吸消耗量;②為植

食性動物攝入的能量,③為第二營養級的同化量;④用于植食性動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流經

該食物鏈的總能量=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植物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中的能量+植物呼

吸消耗的能量,所以①⑤之和為植物有機物積累量,⑤⑥⑦之和小于植物有機物積累量。

9.下圖是某湖泊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定量分析圖解,圖中A、B、C代表三個營養級,數字均為

實際測得的能量值,單位為“X106kJ”。已知該生態系統受到的太陽輻射為118872X106kJ,

但其中有118761X10"kJ的能量未被利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將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值填寫在圖中的方框內,這部分能量是所固定的太陽

能。

(2)能量從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傳遞效率為%,從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

傳遞效率為%。

(3)次級消費者通過異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的能量的百分比是。

答案⑴111.0生產者(或A)

(2)13.520

(3)60%

鯉時(1)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即118872-118761=111(X

1O\J)。(2)能量的傳遞效率等于某一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與上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的比值,

第一營養級A到第二營養級B的傳遞效率為(15.0/111.0)X100%=^13.5%,第二營養級B到第

三營養級C的傳遞效率為(3.0/15.0)X10(W=20%。(3)次級消費者通過異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

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1.8/3.0)X100%=60%o

能力提升

L圖1和圖2表示甲、乙兩個特定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下列有關解釋正確的是()

“牛肉的人

吃玉米的人<54牛

1九I+_____

?]玉米歲|玉米

生態系統甲的能量金字塔生態系統乙的能量金字塔

圖1圖2

A.一個吃玉米的人所獲得的能量一定比一個吃牛肉的人獲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鏈單向流動,傳遞效率隨營養級的升高而逐級遞減

C.若生態系統甲和乙中玉米的能量相同,能量傳遞效率為10%,且甲能養活10000人,則乙能

養活500人

D.人作為第二營養級時,玉米中的能量可能有15%流向人

答案加

亞|雖然人吃玉米時人屬于第二營養級,吃牛肉時人屬于第三營養級,但由于第一營養級的

能量不一定是相同的,所以吃玉米的人獲得的能量不一定比吃牛肉的人獲得的能量多,A項錯

誤。能量傳遞效率在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一般是10%~20猊不會隨營養級的升高而改變,B項錯

誤。生態系統甲和乙中玉米的能量相同,能量傳遞效率為10%,且甲能養活10000人,則乙能養

活1000人,C項錯誤。

2.右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若E生物種群含有的總能量為5.8X109kJ,B生物種群含

有的總能量為L6X108kJ,則理論上A生物種群含有的總能量最多是()

/C

AE-------?B

D

A.4.2X107kJB.2.0X108kJ

C.1.0X108kJD.2.32X108kJ

答案:|B

甌]E為第一營養級,B、C、D均為第二營養級,三者獲得的來自E的總能量最多為5.8X10'

X2O%=11.6X108kJ,再減去B的能量1.6X10skJ,C、D含有的能量為1.0X109kJ,A既可捕食

C,又可捕食D,其獲得的總能量最多為1.OX109X20%=2.OX10xkJ?

3.下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解,/V代表能量值,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呼吸H散失|

A.第一營養級與第二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M/4X100%

B.牛、羊糞便中的能量屬于草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

C.牛、羊同化的能量用=牛、羊呼吸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

D.適量放牧牛、羊會增大咫與川的比值

I答案:k

腌犯能量由第一營養級傳遞給第二營養級的傳遞效率為第二營養級同化量與第一營養級同

化量的比值,即強/從XI00%A項錯誤。牛、羊糞便中的能量屬于草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B項

正確。同化量=呼吸量+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量,C項正確。適量放牧,會減少因葉片相互

遮擋以及種內競爭而造成的部分牧草死亡等現象,有利于草的生長,因此能增大其對光能的利

用率,增大跳與M的比值,D項正確。

4.右圖為一食物網。若要使丙體重增加x,其食用的動物性食物所占比例為a,至少需要的生產

者量為八那么x與尸的關系可表示為()

A.尸90ax+10xB.y=25cix+5x

C.片20aA+5xD.尸lOaAlOx

答案:|c

碌而由題意“至少”可知,應該按最大傳遞效率為20%計

算,a表示食用動物性食物所占比例,則(1-a)表示直接從甲獲得的能量所占的比例,故有

(1-a)%4-20%+ax4-20%4-20%=y,得y=20ax+5x.

5.下圖表示某魚塘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情況,其中括號內的數字為相應營養級同化的能量,

其中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有1/8來自有機飼料,次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有2/3來自有機飼料。

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有機飼料有機飼料

生產者劭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

J110L、(16),、(7.5),

(1)該魚塘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流經該魚塘生

態系統的總能量包括。

(2)該魚塘生態系統中,第一營養級與第二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第二營養級

與第三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o(保留小數點后一位)

(3)該魚塘生態系統中,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除了流向次級消費者外,其他最終去路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示信息可反映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是。

餐氫(1)食物鏈和食物網(或營養結構)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有機飼料中的能量

⑵12.715.6

(3)流向分解者和呼吸作用消耗

(4)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亞|(1)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以及食物鏈和食物網(或營養結構);流經

該魚塘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包括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有機飼料中的能量。

(2)該魚塘生態系統中,第一營養級與第二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6X(1-1/8)-?110

X100%=^12.7%,第二營養級與第三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7.5X(1-2/3)4-16X100%

*15.6%,

(3)該魚塘生態系統中,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除了流向次級消費者外,其他最終去路有流向

分解者和呼吸作用消耗。

(4)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第3節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基礎鞏固

1.碳循環是生態系統中常見的物質循環類型之一。下列有關碳循環的敘述,錯誤的是()

A.碳在非生物環境中的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和碳酸鹽,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機

B.碳循環的“循環”過程只發生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

C.生態系統的各組成成分都參與碳循環過程

D.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要變成含碳有機物只能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D

甌]碳在非生物環境中的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和碳酸鹽,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含碳

有機物,A項正確。碳循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之間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在生物群落

內部只能沿食物鏈或食物網進行單向流動,B項正確。生態系統中的各組成成分都參與碳循環

過程,C項正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要變成含碳有機物可以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自養細

菌的化能合成作用,D項錯誤。

2.下列關于“溫室效應”的敘述,錯誤的是()

A.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物質

B.溫室效應是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C.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給人類生存帶來威脅

D.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要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開發使用新型能源

畫3溫室效應主要是大量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造成的。

3.在碳循環中,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返回大氣的途徑是()

①動植物的呼吸作用②植物的光合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燒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答案:|D

4.下圖表示a、b、c三個地區森林土壤有機物的分解狀況,則分解者的作用由弱到強依次是

()

=快

:

對含量

機物相

土壤有

b、a

B.c、

b、c

A.a、

c>b

D.a>

a>c

C.b^

分解

解者的

說明分

最少,

含量卻

物相對

中有機

,土壤

最多

給量

葉供

區落

,a地

圖可知

:|由題

|解析

相反

正好

地區

強,c

作用最

()

的是

正確

敘述

相關

下列

式圖,

環的模

中碳循

態系統

圖為生

5.下

消費者

2代表

產者,

表生

A.1代

成分

3所示

作為

可以

中只

系統

生態

菌在

B.細

養級

最高營

鏈中的

是食物

C.3

合成作

表化能

可以代

D.5

要表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