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9古詩三首五年級下冊
第四單元
精讀引領課課時建議:3課時清明節快到了,五年級要舉行“重溫英雄故事,緬懷革命先烈”活動。為了學習英雄,宣傳英雄,這節課起,我們將走進第四單元的學習,重溫那一個個飽含情與義的英雄故事,通過言行及神態描寫,去細細品味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刻體會“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含義。本單元核心任務第一課時從古至今,每一個深愛自己國家的人,都永遠將國家興衰當成自己的責任。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學習一組古詩,在字里行間去尋找藏在詩句中的家國情懷,去體會那心系國家的赤子之心,感受詩人對民族的熱愛,對國家的忠誠,對百姓的憂思……學完后,我們會舉行愛國詩詞朗誦比賽,評選出朗誦小達人。任務一:引入詩句,明晰題材。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有的描寫了惡劣的邊塞環境,有的展示了激烈的戰爭場面,有的刻畫了英勇的戍邊戰士,這樣的詩就是邊塞詩。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擅長寫七言絕句,人稱“七絕圣手”。其詩多寫當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了解作者任務二:結合預習單,把詩讀正確、讀通順,初步了解古詩大意。從軍行【唐】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自由朗讀古詩,嘗試讀正確,讀通順。借助注釋,理解詩意。從軍行【唐】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長云:層層濃云。雪山:指祁連山,山上終年積雪。穿:磨破。金甲:金屬制作的鎧甲。請你說說古詩大意。從軍行【唐】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讀出節奏任務三:細讀古詩,想象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詩的前兩句描繪了邊塞的遼闊景象,通過青海湖、長云、雪山、孤城、玉門關等景物,勾勒出戍邊將士戰斗、生活的典型環境;同時開闊、蕭索的景色描寫,也從側面反映出將士戍邊生活的孤寂和艱苦。玉門關歷來都是軍事重地,但在詩歌中,玉門關不僅是一個現實中邊關哨卡的名字,更是一種文化符號。詩人多借“玉門關”來抒發自己對故鄉、邊塞、安定和漂泊等的感悟。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透過“暗”“孤”,你體會到了什么?“暗”字表現了云塊的廣大、云層的厚重,從而隱喻邊疆生活的艱辛和戰場拼殺的兇險,也寫出了將士們遠離家鄉,遠離親人,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時暗淡的心情。“孤”字寫出了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透過這兩個字,讓我們感受到邊塞氣候的惡劣,環境的艱苦,將士對家人的思念。有感情地朗讀前兩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黃沙百戰穿金甲”采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斗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邊塞黃沙漫天,將士們英勇搏殺,渾然不顧鎧甲被磨破或被刀劍刺破,依然勇往直前。表現了他們立誓破敵、保衛國家的意志和豪情。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當他們想到兩鬢斑白的雙親、呼喚父親的兒女、留守家園的妻子,他們不想回家嗎?為什么“終不還”?刀光劍影,九死一生,戰士們為了保家衛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沒有國哪有家,即使環境再惡劣,他們依然不會動搖他們的誓言:不破樓蘭終不還!有感情地朗讀三四句。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思考:詩人一開始寫邊塞風光,僅僅是為了寫景嗎?這對表現戍邊將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通過境界壯闊、環境惡劣的環境描寫,渲染了戰爭氣氛,襯托出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和戍邊將士不畏艱難、守衛邊疆的豪情壯志,也表達了詩人深深的愛國情懷。背誦并默寫《從軍行》。任務四:拓展閱讀《從軍行》(楊炯),體會詩人的情感。從軍行【唐】楊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結合注釋和譯文,思考:哪些句子敘述了激烈的戰爭場面?哪些句子抒發了詩人的情感?“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寫出了激烈的戰斗場面。詩人沒有從正面進行描寫,而是通過景物進行烘托。以象征軍隊的“旗”和“鼓”,表現出征將士冒雪同敵人搏斗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直接抒發詩人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他寧愿馳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愿做置身書齋的書生。從軍行【唐】楊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課堂總結《從軍行》形象而真實地反映了唐代戍邊將士生活環境的艱苦和決心打敗進攻之敵的英雄氣概,充滿了愛國熱情和樂觀精神。詩人王昌齡作的組詩《從軍行》共有七首,我們學習的是第四首。課下可以搜集他的其他詩作,還可以整理其他詩人的邊塞詩,背誦下來,準備參加愛國詩詞朗誦比賽。第二課時“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在許多文人的眼中是凄涼的,蕭條的,悲苦的,傷感的。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面對秋夜,迎著涼風,他又會想些什么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走進南宋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走進陸游的內心,去體會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情感。任務一:結合預習單,鞏固生字新詞,把詩讀正確、讀通順,初步了解古詩大意。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自由朗讀古詩,嘗試讀正確、讀通順。請注意紅色文字的讀音。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讀題目,了解題意。將曉:天快要亮。籬門:竹籬的門。迎涼有感:面對涼風,有所感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借助注釋,理解詩意。仞:長度單位。“五千仞”形容很高。摩天:碰到天,形容極高。遺民:指在金統治地區的原宋朝百姓。請你說說古詩大意。讀出節奏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任務二:細讀古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萬里”和“五千仞”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入”和“上”兩個動詞的運用,讓人感到黃河、華山不僅氣勢雄偉,而且富有生氣。黃河和華山這兩處景物,代表著北方的壯麗河山。壯麗的河山,如今都被金人占去,這一切怎能不令人悲痛嘆息?表達了詩人的悲國之情。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詩的后兩句筆鋒一轉,由北方的景物聯想到那些在金統治地區的原宋朝百姓,不禁發出一聲喟嘆。“淚盡”,眼淚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慘、痛苦。“又”說明企盼南宋朝廷收復失地卻年年失望,讀來令人心生酸楚。詩人以遺民的視角寫他們南望,實際上是借在金統治地區的原宋朝百姓之口表達自己失望而尚未絕望的心情,因而使得這首詩所表達的愛國之情更為厚重、深沉。遺民之淚。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思考】詩中的“淚”是誰的淚?詩人內心什么感受?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其二)【宋】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拓展閱讀作者晚年境遇困頓,身體衰弱,但并沒有哀傷自己,而是想著從軍奔赴邊疆,跨戰馬,抗擊敵人。表達了詩人希望用實際行動來報效國家的愛國熱情和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再次朗讀古詩,你體會到了詩人的什么情感?詩人通過描寫深秋早起的感想,表現出他悲傷不已、念念不忘國事的情懷,表達了他對在金統治地區的原宋朝百姓的深切同情,體現了他那顆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心。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背誦并默寫古詩。課堂總結陸游最終帶著滿腔的遺憾離開了人世,但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情懷、對祖國無限的熱愛,透過這一字一句,永遠印在了我們心頭。古人尚且如此,我們又怎能不對祖國懷有深厚的感情呢?繼續搜集愛國的詩詞,理解并背誦,準備參加朗誦會。第三課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中國人歷來都把國家的興亡與自身的榮辱結合在一起。這節課,讓我們走近愛國詩人杜甫,走進他的內心,感受他的情懷。任務一:結合預習單,把詩讀正確、讀通順,了解古詩大意。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自由朗讀古詩,嘗試讀正確、讀通順。請注意紅色文字的讀音。讀題目,了解題意。聞:聽到。官軍:朝廷的軍隊。收:收復。河南河北:黃河的南北兩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詩中的古今異義詞根據注釋,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了解古詩大意。涕淚:這里專指眼淚。漫卷:隨意地卷起來,指興奮得不能讀書了。縱酒:縱情喝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請說說古詩大意。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讀好節奏任務二:走進詩人內心,體會表達的情感。本詩創作于公元763年,杜甫當時正流落在四川。當他忽然聽到河南、河北一帶相繼收復的消息后,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寫下了這首詩。再讀古詩,找出最能體現詩人當時心情的詞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喜欲狂這首詩的背后有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由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的一場政治叛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讓原本繁華安定的國家變得岌岌可危,也使無數百姓背井離鄉,逃離了家園。補充資料杜甫也被迫離開洛陽,夜宿曉行,所經之處,哀鴻遍野,民不聊生。正如他在《春望》中所言:春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正是因為詩人目睹國家淪陷,城池殘破,人民顛沛流離,所以當延續七年多的安史之亂終于結束、詩人喜聞薊北收復的時候才“喜欲狂”。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劍外忽傳收薊北”,點出了寫作的緣由。“忽傳”寫出了捷報到來的突然,因此詩人驚喜莫名,以至于剛一聽到便涕淚如雨。【思考】“初聞涕淚滿衣裳”,這是怎樣的淚呢?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書是詩人最珍愛的物品,如今卻毫不在意地卷起,“漫卷”二字形象地表現出了詩人的激動心情,而“喜欲狂”更是直抒胸臆,把感情推進到一個更熱烈的層次上。從“漫卷”二字,你體會到了什么?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詩人對“喜欲狂”作了進一步的描寫:大白天便開始縱情飲酒高歌,想著正好能攜這大好春光一同返鄉。
“放歌”“縱酒”,正是詩人欣喜若狂的心情的具體寫照。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是詩人想象的返鄉路上的情景。路途遙遠,但在歸心似箭的詩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效編寫測試用例的方法及試題及答案
- 財務成本管理與邏輯思維的實戰試題及答案
- 軟件設計師的個人成長與職業晉升路徑試題及答案
- 2025年VFP考試潮流試題及答案
- Web考試綜合技能試題及答案展望
- 2025年計算機二級C語言考試資源整合試題及答案
- 財務邏輯與推理方法的結合試題及答案
- 財務成本分析的邏輯框架試題及答案
- 如何應對計算機二級VFP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VFP考試備考的秘密試題及答案
- 預防盜竊主題班會
- 《壓力性尿失禁》課件
- 心理健康實訓室建設
- 《財務會計》匯報說課
- 2022上海虹口區初三二模英語試卷及答案
- 化工廠消防安全培訓課件
- 液化石油氣汽車槽車安全管理規定
- 預防野生菌中毒主題班會集合6篇
- esd術患者的護理查房
- 安全管理應急預案之應急預案編制格式和要求
- 鉆孔壓水試驗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