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十八單元戰爭與文化交鋒
第68講古代和近代戰爭與文化交鋒
(亞歷山大遠征和蒙古西征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丁美洲文化的表現和特
征;拿破侖戰爭對歐洲文化的影響;歐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目的、表現和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
f1
課程標準命題點考題取樣核心素養解讀
古代戰爭與地域1.從史料實證和時空觀念的角度
2023廣東T11
文化的演變了解亞歷山大遠征、蒙古西
征、美國獨立戰爭、拉丁美洲
民族獨立運動以及拿破侖戰爭
了解亞歷山大遠征、蒙
的相關史實。
古西征、美國獨立戰
2.從唯物史觀和史料實證的角度
爭、拉丁美洲民族獨立2022遼寧T7;
認識戰爭與文化發展的關系,
運動、拿破侖戰爭的主近代戰爭與西方2021北京T13;
理解古代和近代戰爭在文化碰
要史實,理解戰爭對文文化的擴張2020全國卷IT28;
撞中的作用。
化的影響。2020.1浙江T8、T29
3.從史料實證的角度認識歐洲殖
民者文化侵略的危害以及殖民
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態度,認
識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1.分析:本講知識在高考中考查較少,側重考查戰爭背景下西方文化的擴張。
2.預測:亞歷山大遠征與蒙古西征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美國的權力制衡
命題分析預測
原則、拿破侖戰爭對歐洲封建秩序的沖擊、西學傳播與中國近代經濟的關系
等可能成為考查的熱點。
知識點一古代戰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
1.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
(1)亞歷山大遠征
①過程: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入侵波斯,歷經10年征戰,滅亡了波斯帝國,征服了從
小亞細亞到印度河流域的廣大地區。
②影響:被征服地區固有的文化發展進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斷;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
(2)“希臘化時代”
①“希臘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帝國逐漸分裂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國和馬其頓王
國三個主要國家,這些區域被統稱為國三希臘化世界”。
②“希臘化時代":從「2]亞歷山大遠征到羅馬最終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間大約300年。
③文化的發展
希臘人和[3]馬其頓人逐漸融合。
民族交融的加強
試演以希臘文化為主導,融合埃及和西亞文化。
文化中心的東移亞歷山大城、安條克和帕加馬等成為新的希臘文化中心。
學者們系統整理和研究了《[4]荷馬史詩》和古典希臘的悲劇、史學、地理學
作品。
文學、科技的發展
如歐幾里得編寫了《幾何原本》;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學定理;埃拉托斯
提尼精確計算了地球周長。
西亞、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臘化世界保持長期影響。
傳統文化的保留
在廣大鄉村地區,農民仍保持原有的語言、宗教和風俗:
“希臘化時代”文化的特征
(1)波及范圍廣。這一時期,希臘文化與古埃及、古西亞、古印度等地區的文化都發生了不同層次的交
流。
(2)涉及領域廣泛。政治、宗教、文學、建筑、科技以及哲學等,都呈現出希臘化特征。
(3)交互影響明顯。希臘文化在對其他地區文化產生影響的同時,也受到了其他地區文化的影響。
2.蒙古西征與東西方交流
1219年第一次西征,[5]成吉思汗發動,滅掉花剌子模國,直抵黑海北岸。
第二次西征,征服今[6]俄羅斯、烏克蘭地區的諸多公國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國、匈牙利
過程
和巴爾干半島。
13世紀中葉第=次西征,以西亞地區為目標,攻占巴格達。一
(1)給被征服地區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破壞,但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的交流。
①第二次西征后,兩位歐洲傳教士到達漠北與蒙古進行交涉,他們撰寫的出使報告流傳至今。
②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7]馬可?波羅行紀》,對歐洲航海、探險活動產生了很大影
響。
影響③畏兀兒人列班?掃馬經由耶路撒冷到歐洲訪問,見到了教皇和英、法國王。
(2)引發了較大規模的民族遷徙。
①西征的蒙古軍隊在14世紀后逐漸與當地居民融合。
②大批移民自西東遷,進入中國中原地區,他們被稱為“色目人”。
(3)蒙古西征使亞歐內陸的民族分布產生了變化,一些被征服地區的文化面貌有所改變。
知識點二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
1.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丁美洲文化
(1)美國文化
①來自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和當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
土地上。
背景
②歐洲人排斥和壓迫印第安人和黑人等。
③歐洲人不斷開拓殖民地。
特征各種文化相互融合與混合,形成了美國文化的多元特征。
獨立戰
①北美居民在種族、血統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樣性。
爭前
②英語發展為美式英語。
表現③飲食文化、藝術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
④地方自治、勤儉務實、重視教育和創造精神等成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
⑤“[8]美利堅人”成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稱。
局限白人對黑人、印第安人的種族歧視和文化優越感根深蒂固。
背景獨立戰爭的推動;1787年聯邦憲法的頒布;聯邦制共和國的建立;啟蒙思想的影響。
:9]權力制衡原則成為美國政治文化的組成部分:自由女神像成為美國文化的重要
獨立戰表現
符號之一。
爭后
發展種植園經濟和繼續實行奴隸制,是與美利堅主流文化相違背的,是美國歷史上黑
局限
暗的一面。
(2)拉丁美洲文化
飛班牙和葡萄牙控制著美國以南的廣大美洲地區;歐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種族
背景
'融合,形成等級分明的“[10]混血社會"O
特征及化跖討生酢常明顯。
拉丁美洲
①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是這一地區的主要語言。
獨立前
②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為主體,天主教成為主要宗教。
表現
③[11]拉丁舞成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
④在偏遠的內陸地區,印第安人保留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
①除海地獨立由黑人領導外,[12]土生白人成為革命的主要領導者。
背景②西屬拉丁美洲獨立后,建立了15個共和國。
拉丁美洲③1889年巴西建立共和國。
獨立后取消了奴隸貿易和奴隸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和強制勞役,但對黑人與印第安人
表現的種族壓迫與歧視仍存在;[13]考迪羅獨裁權力形成,成為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
特征之一。
2.拿破侖戰爭后歐洲文化的重構
(1)背景
①17—18世紀,歐洲的大多數國家仍處于封建統治之下。
②拿破侖廢除封建貴族特權,推行《「14]拿破侖法典》,傳播啟蒙思想。
③在反抗法國征服的斗爭中,歐洲各地出現了不斷高漲的民主意識和民族獨立要求。
(2)主要內容:封建、專制成為眾矢之的,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越來越成為歐洲的普遍訴求。
(3)具體表現
①俄國:1825年12月,“十二月黨人”發動試圖推翻[15]沙皇專制制度和農奴制的武裝起義,在俄
國傳播了革命的主張。
②波蘭:1830年11月,在華沙發動爭取民族獨立的起義,進一步推動了波蘭的民族解放斗爭。
③德意志:普魯士進行并不徹底的廢除[16]農奴制改革;1848年,奧地利和普魯士等地發生革命,要
求建立統一的獨立國家、制定憲法。
3.歐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目的:殖民國家向被殖民地區輸出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滅被殖民地區
的文化,淡化其民族意識,達到殖民目的。
(2)影響: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來文化,但也努力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現
出新的多樣性。
(3)表現
中國鴉片戰爭后,出現向西方學習的思潮。
①英國把英語、法律體系、政府體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
印度②印度上層精英提出了“印度人的印度”口號。
③印度傳統文化頑強地保留下來。
獨立后實行君主立憲制,伊斯蘭教仍是埃及的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也得以
埃及
保留。
西方文化侵略的特點
(1)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殖民國家通過向被殖民地區輸出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及基督教等,改造
甚至消滅后者的文化,淡化其民族意識,達到殖民目的。
(2)侵略渠道具有多樣性。殖民國家通過制度、教育、宗教等多種方式進行侵略。
(3)具有較強的隱蔽性。文化侵略不像武力侵略那樣明顯,它可以在文化交流中潛移默化地完成,對本
土傳統文化的破壞更易被忽視。
(4)具有廣泛性和全球性。西方文化侵略是伴隨著其殖民活動進行的,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許多國
家都深受其害,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接受了其先進文化的熏陶,這有利于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
出g1攸利謫司
情境1"希臘化時代”
遠征之時,亞歷山大就抱有一種把“已知人類居住世界”聯合為一體,建立大同社會的愿望。他不僅
隨軍帶有專家學者,而且還資助他們進行科學研究工作。亞歷山大的所作所為無疑加深了東西方之間的了
解。
——摘編自楊俊明《古代帝國與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傳播》
根據材料分析“希臘化時代”的主要特征。
答案對被征服地區強制推行希臘文化;希臘化過程中伴有民族交融;希臘化推動科學發展,推動東西方
文化交流。
情境2蒙古西征
成吉思汗統領大軍出發親征花剌子模,此外,還有金國、西夏新歸附的契丹軍、漢軍、河西軍以及大
批能工巧匠……一些歐洲人,都曾作為傳教士或者外交使節去過中國,如果沒有蒙古的和平環境,他們的
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國和波斯的繪畫彼此相識并交流。
——摘編自馬婷《蒙古西征與中西文化交流》
根據材料概括蒙古帝國時期推動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方式。
答案前期以戰爭方式為主,注重技術交流,如把技術工匠帶往蒙古;后期以和平方式為主,注重中西方
文化交流,如歐洲傳教士來到中國、中西繪畫交流等。
情境3中國杭州市景圖
上圖是14世紀歐洲畫家根據《馬可?波羅行紀》創作的中國杭州市景圖。你認為應如何看待其歷史價
值?
答案雖不能斷定是否真實地反映了14世紀的杭州市景,但它是歐洲人對中國印象的體現,因此可
以作為研究當時歐洲人中國觀的一手史料。
情境4美國的政治文化
自由女神像左手握著《獨立宣言》,其中有如下內容:“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
那邊被賦予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變成是損害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
有權改變它或廢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它展示出美國哪些政治文化內容?
答案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反抗權威,人民主權。
情境5墨西哥文化
位于墨西哥城塔庫巴街的三文化廣場,包括阿茲特克大祭壇、圣地亞哥?特拉爾特洛爾科大教堂和20
世紀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廈,分別代表了古代的阿茲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時期文化和墨西哥
現代文化。
根據材料指出現代墨西哥文化的特征。
答案現代墨西哥文化具有多元性。
概念
考迪羅
考迪羅亦稱考迪羅主義、考迪羅制度,原意是首領、頭領。考迪羅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軍閥、大地主
和天主教會三位一體的本土化獨裁制度。拉美地區的大多數國家在19世紀20年代獨立后至20世紀初期盛
行考迪羅。考迪羅在經濟上依靠大地產主、大莊園主,在政治上依靠軍人專政來維持其政治統治。對外投
靠外國勢力,對內殘酷鎮壓人民反抗。
情境6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幾年之后,這位偉大、聰明的人物瘋狂了……使得一百萬人的生命毀滅在戰場上,激起整個歐洲來反
對法國……二十年勝利的果實被剝奪一空。
——摘編自梯也爾《執政府和帝國的歷史》
梯也爾所言“二十年勝利的果實被剝奪一空”是否符合史實?結合所學知識闡明理由。
答案不符合。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并沒有因拿破侖帝國的覆滅而消失,如《拿破侖法典》傳播了啟蒙思
想,受到各國革命者的歡迎;對法國乃至歐洲許多國家的法律制度產生重大影響。
概念
文化侵略
文化侵略是與經濟、政治侵略相平行的一種侵略方式,是強勢國家(或者民族)為了達到同化、控制
他國(或者民族)的目的,而采取的對他國(或者民族)進行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的行為。
探究1古代戰爭對地域文化的影響
材料一從亞歷山大遠征到公元前30年羅馬最終征服托勒密埃及,這一時期被西方學者稱為“希臘化時
代”。在這段時間里,希臘文化隨著希臘人的足跡擴散開來,同時與東方諸文明進行了深刻的融合……就
是“希臘化文化”。在希臘化世界中,由于統治者為希臘人,希臘文成為當時各地通用的官方語言。……
基督教在公元1世紀末已經演變成獨具特色的新宗教,它確定希臘語為宗教語言,還吸收了希臘哲學某些
流派的思想。
——摘編自馬克強主編《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294年,蒙古人在波斯所建立的伊利汗國為擺脫財政危機,開始用雕版印刷紙幣。到了14世
紀,印刷術便由波斯傳入了歐洲。蒙古西征有一定的破壞性,蒙古人對當地的居民進行搶掠,對城市進行
破壞,但同時這些行為也是對封建制度的打擊和摧毀。隨著蒙古人的西征,歐洲人對神學所宣傳的觀點產
生了質疑,他們一定程度上沖破了神學的控制,開始獨立思考。蒙古西征使得絲綢之路再度復興,為歐洲
人去往東方打開了大門,曾到過東方的歐洲人以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告訴歐洲人在東方有一個人口
眾多、美麗富饒的大帝國。
——摘編自宋鑫秀《蒙古西征對當時世界的統治及影響分析》
材料主旨材近¥述了¥臘文化的影響。材料三主要闡述了蒙古西征的影響「
思考:
(1)根據材料一,概括希臘文化在世界文明發展中的作用。
試答:打破了歷史上東西方各自發展的狀態,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傳播了先進的語言文
字;基督教吸收了希臘哲學某些流派的思想。
(2)根據材料二,概述蒙古西征對歐洲近代社會的影響。
試答:使中國的印刷術傳入歐洲;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推動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和新航路的開
辟。
唯物史觀——亞歷山大的政策對“希臘化時代”的影響
(1)亞歷山大的政策為“希臘化時代”奠定了政治基礎。亞歷山大在波斯實行的特殊的君主專制政體既
承襲了東方體制,又引入了希臘的民主。
(2)亞歷山大的政策為“希臘化時代”奠定了經濟基礎。
①打通了亞歐大陸的交通,打破了東西方長期獨立或隔離的狀態,為東西方經濟的交流創造了條件,溝通
了希臘和埃及、西亞、中亞甚至印度的商業貿易。
②建立了許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臘化文明城市,隨遠征而來的希臘人紛紛涌入這些東方城市,成為溝通
希臘文明與東方文明的橋梁,成為孕育希臘化文明的沃土。
(3)亞歷山大的政策為“希臘化時代”奠定了文化基礎。亞歷山大鼓勵文化發展,積極興建文化設施的
策略成為聯結東西方民族的紐帶,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與發展。
(4)破壞性:對被征服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引發文化沖突,造成被征服地區文化斷裂。
唯物史觀一一蒙古西征對不同地域文化的影響
(1)對中亞和西亞的影響
①中亞、西亞文明受到戰爭的沉重打擊。
②一批蒙古人(主要是軍隊)移居至此,致使該地區受到了蒙古文化的影響,但他們的后裔逐漸被當地的
文化和民族同化。
(2)對中國的影響
①大批中亞、西亞移民來華,成為“色目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元朝滅亡后,這些移民的后裔大部分與漢
人融合。
②基督教、伊斯蘭教在中國得到更大范圍的傳播。
③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躍,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了解有明顯進步。
(3)對近代歐洲的影響
①摧毀或動搖了歐洲教皇統治的經濟基礎,尤其是蒙古對被征服地區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讓歐洲人
開始質疑教會的觀點和主張,推動了歐洲的文藝復興。
②推動中國科技的傳播,如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等傳播到歐洲I,改變了歐洲社會,成為近代歐洲崛起的
奠基石。
(教師尊享?素養聚焦)
歷史解釋——戰爭與人類文化的初步融合
(1)希波戰爭與東西方文化交流
①希波戰爭的爆發促進西方文化對東方文化的吸收,使世界文明發展的格局逐漸形成東西方并立共存之
勢。
②希臘人的視野得到進一步擴大,一些波斯物種傳入希臘世界,泰勒斯、希羅多德、柏拉圖等學者前往埃
及學習。
(2)亞歷山大遠征與東西方文化交流
①亞歷山大建立的龐大帝國包括了當時地中海世界的主要文明,打通了亞歐大陸的交通,拓展了文明交流
的空間,東西方文明在此碰撞、融合。
②地中海世界的文明中心也發生了轉移,雅典只是文學與哲學意義上的中心,亞歷山大里亞等成為新的文
化中心。
歷史解釋——中古時期的戰爭與人類文化的進一步融合
(1)阿拉伯人的擴張與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繁盛:阿拉伯帝國的崛起不僅有力地促進了阿拉伯一伊斯蘭世
界內部各地區間的往來與文化交流,而且還使東西方各國間的交往和文化交流達到了空前繁盛的狀態。隨
著航海技術的進步,海上絲綢之路因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進入了大發展時期,這為東西方貿易往來與文化交
流開辟了更廣闊的渠道。
(2)十字軍東征、蒙古西征與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新時代:十字軍東征打開了西方與拜占庭帝國、阿拉伯
帝國交往的大門,同時也打開了西方與中國直接交往的大門,而橫跨亞歐大陸的蒙古帝國的出現將自波羅
的海至太平洋,自西伯利亞到波斯灣的廣大地區統一起來,空前加強了亞歐大陸各文化圈的聯系。西方的
天主教向東傳播,東方的香料、甘蔗、絲綢、棉花、技術發明則向西傳播,阿拉伯文化及其保存的古典希
臘文化與羅馬文化也進入西方,促進了西方文化的復興和繁榮。
探究2近代戰爭與文化的重構
材料拿破侖執政后所發動的一系列戰爭促進了革命原則在整個歐洲的傳播。隨著拿破侖的征服行動,革
命精神如同另一支鐵騎沖擊著大多數國家封建主義的最后堡壘,促使它們直接或者間接進行體制變革。對
被占領國家的爭奪和壓迫使歐洲人民很快放棄了對拿破侖的幻想,民族主義以一種反對法國霸權和帝國主
義侵略的形式在拿破侖所占領的歐洲興起。
——摘編自張旭鵬《西方文明簡史》
材料主旨材料主要論述了拿破侖戰爭對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思考:根據材料,指由拿破侖戰事對歐洲各國的枳極影響。
試答:傳播了法國大革命的精神和原則;沖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秩序;推動了歐洲各國實行資產階級性
質的改革和革命運動;引起了歐洲人民的反抗,促進了民族主義的興起。
唯物史觀一一拿破侖戰爭后歐洲政治文化出現的新因素
(1)政治制度:沖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秩序,推動了歐洲各國實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或革命;歐洲國
家開始不同程度地爭取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度的斗爭。
(2)政治觀念: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觀念在歐洲大陸廣泛傳播;民族民主意識的空前覺醒,反對
專制制度,爭取民族獨立,要求實現國家統一。
(3)階級力量:新興的工業資產階級力量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日益強大,要求進一步掃除資本主義發
展的障礙。
歷史解釋——西方文化的擴張與非歐洲民族傳統文化的近代化轉型
(1)近代西方文化沖擊下的亞洲文化
①印度傳統文化的變異與印英復合型文化的產生:隨著西方殖民勢力的侵入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殖民
霸權的建立,西方文化的影響日益加深,使得印度傳統文化發生變異,并且在與西方文化的沖突和交融中
逐漸產生了印英復合型文化。
②中國傳統文化的近代化轉型:中國傳統文化在西方文化強力沖擊下發生崩潰和裂變,不得不在應對內外
挑戰的過程中逐漸地進行整合與轉換。
③走向近代化的日本文化:日本文化深受中華文化影響,是儒教文化圈的一部分。隨著近代以后的西人入
侵和西學東漸,日本被迫放棄閉關自守政策,主動開始從傳統社會走向近代社會,民族文化也隨之向近代
化轉變。
④近代伊斯蘭文化的發展:19世紀,西方殖民強國完成了對廣大伊斯蘭地區的控制。西方的生產方式、政
治思想和文化觀念給伊斯蘭傳統文化以巨大沖擊。
(2)苦難中成長的非洲文化:隨著殖民者在非洲的入侵,非洲文化遭受摧殘;同時,西方文化也為非洲
文化注入科學因素,促使非洲傳統社會朝現代社會變軌。19世紀產生的民族主義思潮和20世紀的民族獨
立運動本質上就是非洲文化的革新在社會政治經濟領域的反映。
(3)異軍突起的近代美洲文化:西方殖民者在征服美洲的過程中把歐洲基督教文化移植到美洲。通過文
化的碰撞與融合,逐漸形成了新的文化體系,它以歐洲文化為主體,同時夾雜著美洲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
人文化成分。包括獨特的美國文化和混合的拉丁美洲文化。
(4)融入世界的大洋洲文化:隨著歐洲人對大洋洲移民的增加,歐洲教會勢力特別是英國的天主教、新
教勢力進入大洋洲。19世紀時,大洋洲大陸的土著文化逐漸融入西方文化。20世紀時,大洋洲多民族文化
發展的特點開始顯露,大洋洲文化進入快速發展時代。
(-----------------------------------------;ware<--------------------------------------------------------
命題點1古代戰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
1.[2023.1浙江]亞歷山大的遠征,開啟了大約300年的“希臘化時代”。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多個新的希
臘文化中心,其中某一中心有專門收藏文化珍品的繆斯宮-----般認為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該
中心位于(D)
A.①13地C.③D.@
解析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嗦托在埃及亞歷山大城創建了亞歷山大博學園,該博學園有圖書館、動
植物園,還有專門收藏文化珍品的繆斯宮,繆斯宮后來被稱為“亞歷山大博物館”,一般認為這是人類歷
史上最早的博物館,D項正確。
命題變式
2.[2023浙江寧波十校聯考]有學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時,卻也摧毀或動搖了歐洲教皇統治
的經濟基礎,蒙古對征服區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讓歐洲人逐漸質疑教會的觀點和主張。這說明蒙古
西征(C)
A.客觀上加強了文化交流B.引發了民族遷徙
C.客觀上促進了思想解放D.引發了宗教改革
解析由“摧毀或動搖了歐洲教皇統治的經濟基礎”可知,蒙古西征沖擊了歐洲教會的統治;由“讓歐洲
人逐漸質疑教會的觀點和主張”可知,蒙古西征有利于打破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綜上可知,蒙古西征
促進了思想解放,故C項正確。材料主旨是蒙古西征對歐洲單方面的影響,而文化交流是相互的,排除A
項;材料沒有涉及民族遷徙,排除B項;蒙古西征發生于13世紀,而宗教改革開始于16世紀,排除D
項。
命題點2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
3.[2021北京]1829—1841年,俄國詩人萊蒙托夫創作了一系列關于1812年俄法戰爭和拿破侖的詩。詩中
既贊頌俄國士兵“以身相許為祖國報效",又將拿破侖描繪成傳播自由的“蓋世英雄”。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A)
①萊蒙托夫的詩蘊含著俄國民族主義情感
②俄法戰爭成為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導火線
③萊蒙托夫認同拿破侖傳播的大革命精神
④萊蒙托夫的作品屬于現代主義文學著作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解析據材料“詩中既贊頌俄國士兵'以身相許為祖國報效'”可知,萊蒙托夫的詩蘊含著俄國民族主義
情感;據材料“又將拿破侖描繪成傳播自由的‘蓋世英雄'”可知,萊蒙托夫認同拿破侖傳播的大革命精
神,故①③正確。因此,答案為A項。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導火線是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而不是俄法戰
爭,故②錯誤;現代主義文學產生于20世紀早期,故④錯誤,B、C、D三項均排除。
4.[2022遼寧]戊戌變法期間,德國獲悉《京師大學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習12人、德文教習1人的計
劃后,德國公使照會總理衙門,稱這將會“損害中國的獨立并使個別國家施加占優勢的和不合理的影
響”,要求增加德文教習名額。這一要求的實質是為了(D)
A.緩和德英關系B.推廣德語教育
C.維護中國權益D.爭取在華利益
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擔心損害中國的獨立并非德國公使的真實想法,其真實目的是爭取德國在華利
益,材料中防范“個別國家施加占優勢的和不合理的影響”也從側面體現了列強在爭奪在華利益方面的矛
盾,故D項正確。這一要求的實質是加緊與英國在華利益的爭奪,而不是為了緩和德英關系,故A項排
除;推廣德語教育并非這一要求的實質,故B項排除;維護中國權益是德國的借口,其提出這一要求的實
質還是維護自己的在華利益,故C項排除。
命題變式
5」2023河北邯鄲一模]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曾這樣描述拉美文化:“加勒比的歷史充滿了魔幻的色彩,
這種魔幻現實色彩是黑奴從他們的非洲老家帶來的,但也是瑞典的、荷蘭的、英國的海盜們帶來的。在加
勒比地區集中了各色人等和各種截然不同的事物。這在世界其他地區是見不到的。”馬爾克斯意在強調近
現代拉美文化(A)
A.具有多元性和獨特性
B.已丟失印第安文化元素
C.移植了殖民者的風俗
D.促進了不同種族的交融
解析材料”是黑奴從他們的非洲老家帶來的,但也是瑞典的、荷蘭的、英國的海盜們帶來的”體現了多
元性,材料“在世界其他地區是見不到的”體現了獨特性,綜上可知,近現代拉美文化具有多元性和獨特
性,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了近現代拉美文化具有多元性,作為土著文化的印第安文化元素并未丟失,排
除B項;近現代拉美文化受到殖民者文化的影響,并不是移植其風俗,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近現代拉
美文化的特點,不是其影響,排除D項。
命題點2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
1.[2020全國卷I]1876年,英國傳教士在上海創辦的《格致匯編》設有“互相問答”欄目,其中大多問題
是從讀者的興趣、關注點出發的。各類問題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格致匯編》“互相問答”欄目各類問題所占比例
應用科學、各種技術自然常識基礎科學奇異和其他問題
42.5"22.8%17.5%17.2%
據此可知,當時(C)
A.中體西用思想的傳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匯促進維新思想深入發展
C.西學傳播適應了興辦實業的需求
D.崇尚科學成為了社會的主流思潮
解析1876年正處于洋務運動開展與民族資本主義產生時期,這一時期近代企業在中國興辦,近代科技在
中國有較大的需求。《格致匯編》開設的“互相問答”欄目反映了西方科技在中國受到較大關注,這說明
西學傳播適應了當時興辦實業的需要,故C項正確。根據表格內容可知,有關西方科技的問題占大多數,
這說明西方科技在中國得到傳播,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維新思想,B項錯誤。材料體現了當時中國
對科技的需求,但不能體現崇尚科學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潮,故D項錯誤。
2.[2020.1浙江]洋務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國圖志》,在該書序中慨言;百余年來,中國“水陸戰備
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構兵思逞”,“廿余載,事局如故”,“然同、光間福建設局造輪船,隴中
用華匠制槍炮”,“此魏子所謂師其長技以制之也”。這一認識反映了(B)
A.左宗棠、魏源順乎世界之潮流邁出變法第一步
B.“師夷長技以制之”是洋務派自強之道的思想先導
C.中國人學習西方經歷了由器物層次到制度層次的變化
D.以“中體西用”尋求變革,解決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
解析依據材料可知,百余年來中國“水陸戰備少弛”,洋務運動開始改變上述局面。洋務派興辦軍用工
業是“魏子所謂師其長技以制之也”,即左宗棠認為“師夷長技以制之”是洋務派自強之道的思想先導,
故B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他們沒有倡導變法,故A項錯誤;洋務派還停留在學習西方器物的層次,故
C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中體西用”這一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故D項錯誤。
3.[2020.1浙江,15分]一個英雄的成長,離不開榜樣的力量,了解杰出人物的思想、活動,洞悉風云際會
的人類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他(拿破侖)在巴黎軍校……也是整天埋頭讀書。小伙子喜歡斯巴達人的生活方式,對法蘭西紈
綺子弟的揮霍無度極為反感。...在駐防的城市埋頭讀書,以極為靈驗的本能選讀那些將來對他有用的
書:大炮,它的原理和歷史;圍攻術;柏拉圖的《理想國》;波斯、雅典、斯巴達城邦的政體……現在保
存有拿破侖的一整套習字簿,里面有他的筆記從中發現一幅撒克遜七王國的地圖,上面有三個世紀的
國王名單;條目,古代克里特賽跑的種類;條目,小亞細亞希臘要塞的清單。
——摘自[德]埃米爾?路德維希《拿破侖傳》
材料二自1792年后歐洲有戰爭之事,乃引起法國之建設共和。然不久有一蓋世之英雄不但統治法國,
而且為西部歐洲大部分地方之霸主。彼并引入法國革命之改革事業于其治下之國中,而且因合并德國之小
邦及覆滅神圣羅馬帝國之故建他日歐洲一大強國之根基。
——摘自何炳松《歐洲大歷史》
材料三拿破侖逝后,黑茲利特稱他為“現代歷史上最偉大的人”,并在自己新書的序言中這樣寫道:拿
破侖在歐洲“制服了封建國王們,這些國王們原本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拿破侖統治下的法國是“自由
的堡壘,在這座堡壘里,人民可以高舉自由的旗幟對抗封建世襲制度。”
——摘引自[英]阿利斯泰爾?霍恩《拿破侖:文治與武功》
(1)仔細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拿破侖關注希臘的原因,并概括說明古代希臘奧林匹亞競技
會的性質。(5分)
(2)結合所學知識,請列舉相關史實說明材料二中“引入法國革命之改革事業于其治下之國中”的觀
點。(6分)
(3)根據材料三中拿破侖在歐洲”制服了封建國王們”的提示,簡要概括他在這方面的貢獻。(4分)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原因,依據材料“喜歡斯巴達人的生活方式”“埋頭讀書”“波斯、雅典、
斯巴達城邦的政體”“筆記”“國王名單”等并結合所學作答即可。第二小問性質,結合所學即可作答。
第(2)問,首先要理解“引入法國革命之改革事業于其治下之國中”的含義,即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時
期法國的改革影響到其他國家。然后再結合所學從拿破侖改造法國的措施及其影響回答即可,如廢除雇傭
兵制,代之以征兵制,以及編纂《拿破侖法典》等。第(3)問,依據阿利斯泰爾?霍恩的觀點,可以從反
封建的角度回答,如拿破侖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
答案(1)原因:崇拜古希臘英雄;神往亞歷山大等人的輝煌業績;遠大的政治抱負。性質:祭神活動
的重要慶祝形式。(5分)
(2)繼承法國大革命初期傳統,廢除雇傭兵制,代之以征兵制,廣泛動員和征集農民當兵。編纂《拿破
侖法典》,用法律條文將革命時期有利于資產階級的成果確定下來。(6分)
(3)革命原理的傳播者,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4分)
r-----------------------------:練習幫:,練透好題精準分層------------------------------
1.[2024江蘇揚州月考]公元前325年以前,希臘世界有著多樣化的貨幣類型。到公元前300年左右,很多
小亞細亞的城市放棄了自己的錢幣類型,開始仿造“亞歷山大型”錢幣,只是在錢幣反面一般會鑄上各自
城市的象征或保護神。這一轉變本質上體現了(B)
A.亞歷山大權威急劇上升
B.不同文化間的交流
C.希臘集權體制逐漸強化
D.世界貨幣體系形成
解析亞歷山大遠征并在被征服地區推廣希臘文化,希臘化時代下小亞細亞的城市仿造“亞歷山大型”錢
幣體現了其對希臘文化的認同,但它們同時又保留了自身文化特色,這體現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B項正
確;材料無法體現亞歷山大權威上升,排除A項;材料與集權體制強化無關,排除C項;世界貨幣體系形
成于近代,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
2.[2023吉林聯考]在西征時,隨蒙古軍隊西至歐洲的有蒙古人、漢人和其他民族的人。與此同時,也有因
戰爭而東遷的不同民族的人,這種遷徙對當時的人們來說是殘酷的。這種“被迫”的遷徙客觀上
(D)
A.使西方國家依附于蒙古
B.埋下了帝國分裂的隱患
C.導致阿拉伯帝國的衰落
D.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解析戰爭導致的人口遷移,使得不同民族的文化得到傳播,所以這種“被迫”遷徙客觀上促進了中西文
化的交流,D項正確。
3.[2023鄭州期中]蒙古西征時,許多漢族醫生被帶到中亞、西亞和歐洲I,他們將中國的醫術傳到西方。不
少西方醫師也隨蒙古貴族東來,將阿拉伯地區各種醫學要籍流傳到東亞。由此可見,蒙古西征(B)
A.引發了大規模民族遷徙
B.推動了中外醫學交流
C.客觀上促進了思想解放
D.增進了中歐友好關系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蒙古西征期間,中國的醫術傳到西方,同時阿拉伯地區各種醫學要籍也傳到東
亞,這說明蒙古西征推動了中外醫學交流,B項正確;醫生跨地區進行醫學交流,不能視為大規模民族遷
徒,排除A項;材料與思想解放無關,排除C項;蒙古西征是暴力征服,不利于增進中歐友好關系,排除
D項。
4.[2024安徽聯考]在殖民地時期,北美多實行資本主義租佃農場制,南美則多實行封建主義大莊園制和大
地產制。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B)
A.南北美洲存在文化差異
B.宗主國的發展程度不同
C.三角貿易影響程度有別
D.美洲本土文明先后湮滅
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在殖民地時期,南北美洲經濟制度存在差異,這主要是由于宗主國的發展
程度不同,北美宗主國主要是資本主義比較發達的英國,而南美宗主國主要是封建主義濃厚的西班牙和葡
萄牙,這就造成了北美多實行資本主義租佃農場制,南美則多實行封建大莊園制和大地產制,B項正確。
5.[2024河南聯考]1521年,墨西哥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被稱為“新西班牙”。西班牙統治者意圖用其語
言和文化取代土著語言和文化,并把土著語言的使用者并入國家政治經濟體系。但是由于經濟、人口、宗
教等原因,這一時期的語言現實并不符合殖民者的理想情形,印第安語仍為全國80%的人口所使用。這說
明該時期(C)
A.西班牙殖民統治具有隱蔽性
B.傳統觀念制約墨西哥現代化
C.文化多樣性發展仍長期存在
D.經濟差距造成文化隔閡加深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雖然西班牙殖民者用強大的武力征服了墨西哥地區,但其語言使用者仍少于印第安
語使用者,這說明該時期文化多樣性仍然是拉丁美洲文化的發展方向,C項正確。
6.[2024湖南衡陽月考]一位希臘人曾說:“拿破侖的所作所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真相……人民曾認為國王
是地球上的神,認為國王有理由說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做得很好。通過現在這一變化,統治人民更困難
了。”該言論反映拿破侖戰爭后,歐洲(B)
A.民族獨立意識不斷高漲
B.封建和專制思想受到了沖擊
C.各國普遍確立共和政體
D.資產階級啟蒙運動應運而生
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拿破侖戰爭傳播了自由、平等等啟蒙思想,使歐洲人民的民主意識增
強,沖擊了封建和專制思想,B項正確。
7.[2023浙南名校聯考]下圖為某地區近代以來的人口結構圖,與該地區發展狀況符合的有(B)
①拉丁舞成為當地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
②獨立戰爭之后考迪羅制度的形成
③華工是中央太平洋鐵路工地主要勞動力
④殖民活動導致當地人口的結構性變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據圖可知,該地區有混血人種、白種人、黑種人、印第安人等,且混血人種是最大族群,說明該地
區是拉丁美洲。拉丁舞是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①正確;拉丁美洲國家獨立后考迪羅制度形成,
這成為獨立戰爭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②正確;在美國,華工是中央太平洋鐵路工地的主要勞
動力,③錯誤;殖民者的入侵改變了拉丁美洲的人口結構,印第安人數量銳減,歐洲白人和非洲黑人數量
激增,出現新的族群,④正確。B項符合題意。
能力練
8.[角度創新]亞歷山大帝國遠及中東、中亞,直到印度河岸,帝國瓦解之后還經歷了為人所稱道的希臘化
時代,可是在中東和西亞,希臘文明并沒有留下多少影響,大約只有一些殘缺的犍陀羅藝術品。這說明
(D)
A.亞歷山大東征破壞性巨大
B.希臘文明落后于東方本土文明
C.文明的交流呼喚和平方式
D.文明的擴張并不具有偉大意義
解析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亞歷山大帝國建立后希臘文化影響范圍廣闊,帝國的瓦解并未使得希臘文化快
速退出被征服范圍,但希臘文化最終未能融入中東和西亞本土文明之中,說明亞歷山大東征開啟的希臘文
明擴張并不具有偉大意義,D項正確。材料中并未敘述亞歷山大東征對中東和西亞地區的破壞,A項錯
誤;希臘文明與東方本土文明是兩種不同的文明形式,依據題干材料無法判斷二者水平高低,B項錯誤;
亞歷山大帝國瓦解后中東和西亞地區進入相對和平的希臘化時代,但希臘文明并沒有在這些地區留下多少
影響,C項材料依據不足。
9.[情境創新/2023湖南邵陽模擬]下表為埃及紙草文獻中的內容,其中記載了一對父子的埃及名字被希臘
名字取代的過程。這種現象可用于說明希臘化時代(C)
兒子使用希臘和埃及雙名,其父僅用埃及名字:馬隆,又名奈克察弗提斯,
公元前119一前118年
派托西里斯之子。
馬隆提到本人和父親名字的改變:狄奧尼修斯之子馬隆,過去名叫派托西里
公元前118—前117年
斯之子奈克察弗提斯。
公元前116—前115年父子均用雙名:馬隆,派托西里斯即狄奧尼修斯之子,又名奈克察弗提斯。
公元前116—前101年父子均只用希臘名字:狄奧尼修斯之子馬隆。
A.文化交融掩蓋民族矛盾B.文明多樣性的增強
C.族群身份認同的復雜性D.人文主義得到發展
解析材料反映了古埃及一對父子的埃及名字被希臘名字取代的過程,解題的重點是對這一過程進行解
讀,具體分析如下:
材料沒有體現民族矛盾,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埃及人對希臘文化的認同,“文明多樣性”與材料主旨
不符,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人文主義的發展情況,排除D項。
10.[2024山東名校聯合檢測]1861年,美國傳教士裨治文在上海出版了中文書籍《大美聯邦志略》(下圖
為該書書頁),后來該書被美國駐北京公使蒲安臣推薦給清政府。該作品(B)
第直色十部都
班八有之處此同4之之
r
盛貓ft加人百之
盤一不51水三有夫有池
-”導
頓抗是中供臨槁砧路者此馨邦益郡
-取
有
,邑狹河克M,建西以往之三邦都於邑
-分鬧火
?要搪
一迫若分力季三鄙陽您中帆處視之道人殿
曰雨多山圖方觸二邦*.有刖路也而
-在包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梯乘客信息安全保護措施考核試卷
- 畜牧業生產性能測定與評價考核試卷
- 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體育課程與教學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熱動專業英語A》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宜興市張渚徐舍教聯盟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3月月考(數學試題文)含解析
- 遼寧稅務高等專科學校《食品法規與標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學2025屆高三一診模擬考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天津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生物學綜合(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牡丹江大學《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延邊市長白山第一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學期第2次月考綜合試題含解析
- 2023年版-腫瘤內科臨床路徑
- 婚育情況登記表
- word精美小升初簡歷歐式模板
-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醫院耳鼻喉進修匯報
- 巖芯鑒定手冊
- DB32-T 3916-2020建筑地基基礎檢測規程-(高清現行)
- 快速排序算法高校試講PPT
- 甘肅歷史與甘肅文化
- 2022年執業醫師證件租賃協議書
- 太上三官寶經(共12頁)
- 高邊坡施工危險源辨識及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