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2024年中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5_第1頁
浙江省紹興市2024年中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5_第2頁
浙江省紹興市2024年中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5_第3頁
浙江省紹興市2024年中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5_第4頁
浙江省紹興市2024年中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2024年中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閱卷人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得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進入12月,城市變得更A____。馬路兩邊的銀杏樹金燦燦的,景區的楓葉也更紅了。為什么天氣一冷樹葉就會變色?這是因為樹葉的細胞里含有多種色素,比如葉綠素(綠色)、胡蘿卜素(橙色、紅色或黃色)、葉黃素(黃色)等。在冬天來臨之前的生長季節里,新葉綠素不斷代替老葉綠素,使葉綠素在葉片中始終占絕對優勢,遮蓋了其他色素。①____,葉綠素受低溫影響成長停滯,原有的葉綠素又逐漸老化,而葉黃素這時卻B____,沒有遭到破壞,相比之下,綠色減退,黃色加濃,大部分植物的綠色衣衫換成了黃色。楓葉變紅色則是它們C____,在為過冬做準備。當冬天到來之前,為了御寒,這些植物會將體內一些復雜的有機物轉化成糖分,細胞液里的糖分增加后,細胞間隙里的溶液就不易結冰,這就增強了植物的抗寒能力。當糖分增多后,植物葉子里的②____。而花青素正是使植物葉子呈紅色的主要成分。楓樹在秋天里葉子中的花青素增多,便出現了“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現象。這也正是③____的原因。為了抵抗寒冷,蔬菜也會啟動“防凍保護模式”,用糖水冰點低來保護自己。以青菜為例,它身體里的淀粉會降解,變成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葡萄糖則易溶于水,青菜的細胞液中有了適量的糖分后能增加自身的抗凍性,不易被凍壞,所以,一些青菜在霜打以后口感更好,而且容易煮軟。1.依次填入文中ABC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項是()A.五彩繽紛依然如故未雨綢繆B.美輪美奐依然如故防患未然C.美輪美奐一成不變未雨綢繆D.五彩繽紛一成不變防患未然2.請在文中①②③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卷人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1分)得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不知你注意到沒有,現在的微信聊天,已經發展出了一套相當精妙的、基于文字和符號的社交禮儀。比如,用微信時,句子結尾用不用句號大有講究。別人請你幫個忙,你回一句“好的”或“好的。”,有沒有這個句號,語氣和意味大不一樣。為什么呢?我們知道,句號表示一句話的結束,新的一句話的開始。但微信通常是一句一句發送的,你寫完一句話不用句號直接發送了,對方完全能明白。①也就是說,②微信已經不需要句號的“分隔開兩句話”這個功能,③“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也已經讓人們適應了。④在這種情況下,⑤你在句末加一個句號,⑥就刻意像是在告訴對方“我說完了”。這個語氣是生硬的!如果前面是“好、可以、同意”之類的正面詞匯,句號立即就讓這句話產生消極抵抗的意味。還有,現在年輕人一般都不用“微笑”這個表情。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個表情本來表示開心、微笑,但忽然之間,年輕人用它來表示“呵呵”的心情,含有一種嘲諷的意味。試想,聊得興起時對方突然發一個微笑表情過來,你是越看越不舒服,簡直就是皮笑肉不笑。如今在微信中你想表達像生活中的那種微笑,要表達出真誠、友好,請使用“齜牙”;如果你真的笑出了聲,現有表情已不足以表達,你最好直接用文字告訴對方“我笑出聲了”。另外,現在微信語言中還有一個趨勢,人們總想用更強烈的詞匯表達同樣的意思,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叫作“形容詞貶值”。大家都用一個詞,那這個詞就不足以表達我此刻的心情了,必須用一個更夸張的詞,這樣原來那個詞就貶值了,它的表達效果就下降了,甚至意思走向了反面。比如,看完一場明星演唱會,用微信跟朋友形容現場人很多,你會用什么詞呢?“很多”“特多”,都太平淡、太土氣了,年輕人會用“巨多”“狂多”“暴多”這樣的詞,而且這里的形容詞一直在換。4.文中標有①—⑥序號的句中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標出原句序號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語句與上下文的銜接流暢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請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解釋“形容詞貶值”的現象,要求表達簡潔明了,不超過60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四段中加點的“我們”和“大家”都指一定范圍內所有的人,但在文中表意有差別,請作簡要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卷人三、現代文閱讀(24分)得分現代文閱讀I點贊故宮“款待”未成年人故宮博物院宣布好消息,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據報道:故宮原來規定6歲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兒童,以及每周二統一預約的中小學生免費;現在未成年人門票(含珍寶館、鐘表館)全免費,試行期間將不斷完善票務服務管理體系。博物館是自然世界、人類社會、人文歷史、科技未來的精華聚集地,是觸發好奇心、探索欲的地方。如果說教科書是凝固的博物館,那么博物館就是生動的教科書,它是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最好的公共場所。故宮“款待”未成年人,讓更多未成年人入院參觀,經濟收入是少了點,但人文和教育賦能的價值大無邊,公眾應該豎起兩個大拇指為之點贊!在很大程度上,未成年人其實“住在成人身軀里”,成年人對了,未成年人才會對。在工業化時代,需要大規模標準化的人才,教育培養人才也是標準化統一化;但是在數字化時代,需要大規模個性化的人才,教育就得“有教無類”,不能再是“一刀切”,而需要給每個未成年人“個性賦能”和“按需賦權”。學校的教育,習慣于一刀切的“標準化”,而課余的比如“博物館教育”,那就不會也不可能是“標準化教育”,千姿百態的博物館館藏,能觸發孩子們不同的興趣,只要成年人引導正確,那么未成年人就會產生你想象不到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博物館絕不僅僅只是提供“知識”。遙想20世紀20年代初,愛因斯坦在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后,首次到訪美國,有記者問他聲速是多少,愛因斯坦拒絕回答,他說,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書中查到答案。僅僅考察一個人的“知識儲備”,這是最簡單的,也是最愚蠢的。所以愛因斯坦接著說:“大學教育的價值,不在于記住多少事實,而是要訓練大腦會思考。”這還真是說到點子上了。“我沒有特殊的天賦,我只是極度好奇。”愛因斯坦始終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只是基礎,智慧才是力量,而想象力就是杠桿。把教育等同于知識,并局限在知識上,是過去的落后的教育;今天我們需要的是“大教育”,是更為廣博的教育,比如像“博物館教育”那樣能夠激發孩子們想象力、創造力的教育。我們的輝煌的故宮博物院,而今免費“款待”未成年人,最值得點贊的就是讓未成年人自由馳騁在歷史文化的汪洋大海里——希冀孩子們最終能夠愛上人文、超越教育、成就人生。(選自《杭州日報》,有刪改)7.下列對“博物館教育”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博物館是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最好的公共場所,所有博物館必須免費開放。B.由于缺少“博物館教育”,在工業化時代,培養人才只能是標準化統一化。C.“博物館教育”不同于標準化教育,它的任務是培養大規模的個性化人才。D.利用千姿百態的博物館館藏進行教育,能夠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8.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故宮博物院對未成年人全免費開放,具有非常大的人文和教育賦能的價值。B.“住在成人身軀里”的意思是指未成年人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成年人的影響。C.講述愛因斯坦的故事,是為了證明“博物館能夠提供大量的知識”這個觀點。D.最后一段與文章標題遙相呼應,點明最值得“點贊”之處,并提出殷切希望。9.故宮博物院的免費政策有哪些值得點贊之處?請根據文意歸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代文閱讀Ⅱ江州尋陶潛錢紅莉我心里只有陶潛。別人在陶潛的田園詩里讀出了閑適恬淡,我讀出的唯有困苦憂懼——年歲愈長,愈甚。終于來到柴桑,是陶淵明紀念館。解說大姐一身紫絲絨,臉盤豐盈,正大仙容的氣質。她大約不知眼前這班人皆操持文學這一行當,且大方自信地引領我們進進出出。我像個游魂漠漠然四處晃蕩。院中翠竹修篁,灑下濃蔭一地。荷池干涸,蓮蓬枯如青銅。秋風徐徐,陰影處頗有寒意。最后一爿小屋內,玻璃長柜里陳列一幀陶潛山居圖卷,大姐熱情招呼眾人來看。她指這里,復指那里,仿佛我們手持《輞川集》去終南山尋訪王維遺蹤那么珍重。末了,進入忘我之境的她,滔滔迭迭大段背誦《歸去來兮辭》,抑揚頓挫,有音韻之美,令獨自面墻而立審視陶潛一生行旅圖的我忽然哽咽,淚水大顆大顆往下滾……慌忙摸出墨鏡,狼狽而窘迫,仿佛聽聞別人的譏諷:這人莫非有病,室內戴墨鏡?此時此刻,我似與陶潛心意相通,體恤著他精神上的困苦、憤激。這首詞賦,也是他的精神自況,千年之后的我們來讀它,也是溫習著他清潔的人格。故歐陽修才要說,《歸去來兮辭》是東晉唯一文章。詩賦文章向來是一個人的靈魂自傳,映照出的,正是他的心性、骨骼。一直覺得,陶潛是天下文人中第一等真人,他守住了知識分子的個體尊嚴——豈止不折腰?我最佩服的,是他的惝然自若,你看《歸去來兮辭》小序寫得何等坦誠: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如此磊落坦蕩,卻無寒酸相,徹底超脫于主流俗世之外,大多文人,一貫擅長半遮半掩,早早丟失掉安身立命的“趨真”精神。現實里,我給予一個人最壞的評價,無非是——文假,人更假。時間之河順流而下,一路至晉、隋、唐到宋,有了一個蘇軾,一貶再貶,何等困苦受辱,怎么就不曾崩潰過?他謫居黃州時,便早早找到了精神支柱陶潛啊。蘇軾生命中的這一段,雖說早前于史料中厘清過脈絡,但直至真正佇立江畔眺望對岸黃岡,我方才恍然有悟:黃州、江州兩地何等之近!黃州當地政府也曾辟了一片東坡荒地給蘇軾,讓他自耕自食。東游西逛排遣苦悶的蘇軾,日日飲酒遲歸,時不時乘扁舟一葉,過江到訪廬山東林寺、西林寺,而此地正是陶潛故鄉,蘇軾一下抓住了靈魂知音。日后,為了向這位東晉第一人致敬,他自黃州、惠州、儋州,一路書寫“和陶詩”不輟。或許,蘇軾不折不曲隨遇而安的性格,正是為陶潛精神所滋養著的。《赤壁賦》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攜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的宇宙觀,不正呼應著《歸去來兮辭》中天地自然的和諧嗎?二人性情迥異,陶潛的困苦皆藏于詩文的肌理中,不深拓,看不見,蘇軾外露些,但兩人終究殊途同歸了,皆走向了“懷良辰以孤往”之境,也是“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的向內求索。一個文人豈能種好地?難免窘迫,內外交困。但看他的田園詩中絲毫不見怨尤,孜孜白描天地自然之美。偶爾的一次低落情緒,見《乞食》詩。長期營養不良的他,大約罹患低血糖癥吧。一日餓得心慌,他敲了陌生人家的門。人一看是大詩人,欣然開門納客,恭敬招待。末了,他又添愧疚,悵惘一聲,我不能像韓信那樣報答一飯之恩了。何等自責啊。世間官場,只要肯彎腰,周旋之,鉆營之,何愁不可騰達飛黃?豈止報答不了陌生人一飯之恩,甚或妻兒,也不會跟著受苦。你說一個人為了不違逆自己心性,執意溺陷于世俗窘境之中,要付出多少孤勇?他的嗜酒成癮,正是排遣精神困苦的根源吧。人非神佛,除了孤勇,矛盾,想必也是有的。高蹈出塵之余,該有多少困頓掙扎?一個有人格的人,也是千瘡百孔的人。主流俗世的失敗,正是他的勛章。中國的詩歌史,三篇辭賦不能繞過去。屈原的《楚辭》,憤慨激烈。陶潛的《歸去來兮辭》,轉為沖淡平和。蘇軾的《赤壁賦》,徹底明心通透。這三人的詩文內核中,有一種共通的東西,那就是知識分子的溫暖心腸,以及不曾折曲的氣節。近年,我讀魯迅古體詩,也讀出了屈陶蘇的影子。10.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陶淵明紀念館“四處晃蕩”時,作者探尋遺跡,渴望走近陶潛,院中景物的涼意與其內心的“漠漠然”相契合。B.解說大姐的著裝、氣質與陶潛紀念館似有些格格不入,后來她滔滔迭迭、抑揚頓挫的背誦卻讓我哽咽、淚流滿面。C.精神的困苦憤激和人格的清潔都在《歸去來兮辭》中得以體現,作者借歐陽修的評價來表達對陶潛的欽佩之情。D.《江州尋陶潛》從陶淵明紀念館“尋”起,又“尋”及陶潛的文學作品、仕宦遭際、生活處境和他內在的精神思想。11.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頭寫“我的心里只有陶潛”,簡約之中表達出的作者的喜愛與敬佩之情,正是文章的情感主線。B.文中兩處畫線句都使用了比喻,前句表現講解大姐的熱情投入,后句表達作者對主流俗世的批評。C.作者在文中將陶潛和大多數文人對比,也與魯迅類比,都是為了深入透徹地探究陶潛的精神世界。D.本文綜合采用描寫、敘述、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將歷史與文學、理性與感性巧妙地結合。12.作者在陶潛的作品里讀出了哪兩方面的“困苦憂懼”?請結合文本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著重寫作者在江州尋訪陶潛,卻為何用大量篇幅寫蘇軾?請結合文本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卷人四、古代詩文閱讀(20分)得分文言文閱讀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建安五年,策薨,權統事。瑜將兵赴喪,遂留吳。十三年春,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荊州,劉琮舉眾降,曹公得其水軍,船步兵數十萬,將士聞之皆恐。權延見群下,問以計策。議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漢相,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請為將軍籌之: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場,又能與我校勝負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且舍鞍馬,仗舟揖,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三萬人,保為將軍破之。”權曰:“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于當陽,遂共圖計,遣諸葛亮詣權。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節選自《三國志·周瑜傳》,有刪改)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薨,死的別稱,周代稱諸侯之死為“薨”,漢以后也用以稱封侯者和高官之死。B.延,引進、迎候,與《桃花源記》中“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的“延”詞義不同。C.中國,古代專指中原地區,與《出師表》中“北定中原”的“中原”含義相同。D.逆,迎擊、迎戰,與《唐雎不辱使命》中“而君逆寡人者”的“逆”詞義不同。1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周瑜認為孫權不應該投降曹操的原因有哪些?請分點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詩歌閱讀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客至南宋·陸游官閑身自得,客至眼殊明。靜算棋生死,閑分酒濁清。悠然劇談罷,偶爾小詩成。但恨桑麻事,無人與共評。17.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兩首詩都以第一人稱敘事抒情,信筆寫來,語言親切自然,平白如話,質樸流暢。B.杜詩頸聯為“轉”,描寫主人待客之簡;陸詩頷聯為“轉”,寫出賓主相處之歡。C.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手法,杜詩主要寫前后行為的對比,陸詩主要寫心情的對比。D.兩首詩都有富于情趣的細節描寫,極具畫面感,這表現了主人待客的興味和意境。18.同是客至,兩位詩人分別是怎樣招待客人的?除客至之喜,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2),,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3)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禮記》二則)(4)小明剛剛拍攝了一張杭州錢塘江潮的照片打算發朋友圈,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詩句,請你推薦一句帶有“潮”字的名句:“,。”閱卷人五、名著閱讀(6分)得分20.名著閱讀(1)《紅星照耀中國》實際寫了兩個層面的事實,請你寫出這兩個事實。(2)本書涉及多方面內容,有許多地方值得探究,請你從下面的專題中選擇一個,擬定探究的具體內容。專題一:領袖人物和紅軍將領的革命之路專題二:關于長征專題三:信仰與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卷人六、寫作部分(50分)得分21.圍繞“校園一景”,寫一個景物描寫片段。要求:抓住景物特征,按一定順序,融入情感。120字以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春節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你家鄉的拜年習俗是怎樣的?你有過記憶深刻的拜年經歷嗎?對這種習俗你有什么看法嗎?寫一篇文章,可以詳細介紹家鄉的拜年習俗,可以記敘記憶深刻的拜年經歷,可以談談你對拜年習俗的看法。要求:題目自擬,文體自選,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現真實校名、姓名、地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①可當天氣變冷后;②花青素卻容易形成了;③霜打的青菜分外甜3.先用“為什么天氣一冷樹葉就會變色”設問,一問一答,使行文富于變化;承上啟下,提醒讀者注意,產生閱讀期待,引發人們對天氣一冷樹葉就會變色的思考和追問。【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成語的理解與運用,首先要把握成語的準確含義,再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分析與判斷。成語的誤用一般容易出現幾種情況:色彩不當、輕重不分、詞義不明、謙敬誤用、語境不和等等。

(2)本題考查補寫。解答此題首先要把握內容上的前后聯系,其次要注意語句在結構上的一致性,最后還要注意是否有字數上的限制。

(3)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從修辭、語句中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描寫的角度、句式特點等幾個角度考慮。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對作者情感內容的闡述。1.A處:五彩繽紛:形容色彩繁多艷麗。美輪美奐:形容房屋等建筑高大眾多,富麗堂皇。根據語境“馬路兩邊的銀杏樹金燦燦的,景區的楓葉也更紅了”可知,此處寫到了城市不同地方景物的色彩,應使用“五彩繽紛”;B處:依然如故:仍舊像從前一樣。一成不變:一經形成,不再改變。指守舊不變或固守成規。根據語境“原有的葉綠素又逐漸老化,而葉黃素這時卻B”可知,“卻”表示意思的轉折,前文說的“葉綠素又逐漸老化”那么下文“葉黃素”應該是和之前一樣,故應使用“依然如故”:C處未雨綢繆: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防患未然:在事故、災害發生之前做好防范準備。根據語境“楓葉變紅色則是它們C,在為過冬做準備”可知,秋天的楓葉在為冬天做準備,體現的是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應使用“未雨綢繆”;

故答案為:A2.本題考查句子補寫。根據語境“在冬天來臨之前的生長季節里,新葉綠素不斷代替老葉綠素,使葉綠素在葉片中始終占絕對優勢,遮蓋了其他色素”葉綠素受低溫影響成長停滯,原有的葉綠素又逐漸老化”可知,兩個句子應屬于不同的天氣狀況下葉綠素的生長狀況,結合后句“葉綠素受低溫影響成長停滯”可知,此處可填:可當天氣變冷后(或但隨著氣溫的下降);根據語境“而花青素正是使植物葉子呈紅色的主要成分。楓樹在秋天里葉子中的花青素增多,便出現了‘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現象”可知,②處的內容應和“花青素”有關,葉子中的花青素增多,就會出現“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現象說明此處應是葉子中的花青素比之前更容易形成,據此可填寫為:花青素卻容易形成了;根據語境“為了抵抗寒冷,蔬菜也會啟動“防凍保護模式’,用糖水冰點低來保護自己。以青菜為例,它身體里的淀粉會降解,變成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可知,冬天蔬菜會啟動“防凍保護模式”,主要就是通過降解淀粉,變成糖類來實現,所以冬天受凍的蔬菜會更甜。

故答案為:①可當天氣變冷后;②花青素卻容易形成了;③霜打的青菜分外甜3.本題考查賞析修辭的表達效果。首先畫線句“為什么天氣一冷樹葉就會變色”提出問題,可以吸引讀者閱讀興趣,引發讀者思考,“這是因為樹葉的細胞里含有多種色素,比如葉綠素(綠色)、胡蘿卜素(橙色、紅色或黃色)、葉黃素(黃色)等”具體回答了前文的提問,通過先提問后回答的方式,讀者能更明確地記住樹葉變色與樹葉細胞中多種色素的關聯。使得句子在表達上更富有層次感和節奏感。根據第一段“進入12月,城市變得更A。馬路兩邊的銀杏樹金燦燦的,景區的楓葉也更紅了”可知,語段講到進入冬天樹葉就會變色,而畫線句正好提出相關疑問,后文并進行了解答,所以畫線句還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能更好地讓讀者產生閱讀期待。

故答案為:先用“為什么天氣一冷樹葉就會變色”設問,一問一答,使行文富于變化;承上啟下,提醒讀者注意,產生閱讀期待,引發人們對天氣一冷樹葉就會變色的思考和追問。【答案】4.語句③,改為:示例一:人們也已經適應了“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示例二:“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人們也已經適應了。示例三:“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也已經被人們適應了。語句⑥,改為:就像是在刻意告訴對方“我說完了”。5.因為人們總想用更強烈的詞匯表達同樣的意思,所以喜歡使用更夸張的詞,導致大家都用的詞表達效果下降。6.第四段中的“我們”帶有作者和讀者交流的意味,營造了對話感。“大家”表示一種普遍現象。【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來說,一看語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對不對,三看修辭妥不妥。要想快速而準確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時多閱讀,增強語感外,還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語感審讀法、枝干梳理法、邏輯分析法。

(2)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

(3)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4.本題考查病句辨析與修改。不合邏輯。“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是不具備主觀意志的存在,不可能有能力主動去讓“人們”適應,故應將“人們”作為主語,或改成被動格式。如:人們也已經適應了“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人們也已經適應了;“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也已經被人們適應了。⑥句語序不當,“刻意告訴對方……”是作者猜想的內容,故應放在“像是在”后面。

故答案為:語句③,改為:示例一:人們也已經適應了“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

示例二:“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人們也已經適應了。

示例三:“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也已經被人們適應了。語句⑥,改為:就像是在刻意告訴對方“我說完了”。5.本題考查提煉與概括。試題要求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解釋“形容詞貶值”的現象。根據原文可以看出“大家都用一個詞,那這個詞就不足以表達我此刻的心情了”是原因,“這樣原來那個詞就貶值了,甚至意思走向了反面”是結果,也就是說對于同一件事情,當大家所使用的詞情感表現力越來越強烈的時候,原先我們常使用的詞可能相對的表達效果就會下降(貶值)。因此,可以用包含因果關系的連詞如“因為……所以”……是因為……”等,將前面兩部分銜接起來。

故答案為:因為人們總想用更強烈的詞匯表達同樣的意思,所以喜歡使用更夸張的詞,導致大家都用的詞表達效果下降。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語段中“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叫作‘形容詞貶值’”是對前文“人們總想用更強烈的詞匯表達同樣的意思”的進一步解讀和概念解釋。這里其實刪去“我們”,只說“可以把這種現象叫作‘形容詞貶值’”“也完全能表達同樣的意思。而作者在這里用“我們”,其實是包括了自己與讀者,意圖通過對話的形式,拉進與讀者的距離,讓概念更容易被讀者所接受。“大家都用一個詞,那這個詞就不足以表達我此刻的心情了“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所有人都用一個詞語的時候,這個詞就不能夠表達出與原先一樣強烈的情感了。可見這里的“大家”是所有人的意思。

故答案為:第四段中的“我們”帶有作者和讀者交流的意味,營造了對話感。“大家”表示一種普遍現象。【答案】7.D8.C9.①故宮博物院的免費政策能讓更多未成年人入院參觀,產生很大的人文和教育賦能的價值;②“博物館教育”能夠激發孩子們想象力、創造力,故宮博物院的免費政策能讓未成年人自由馳騁在歷史文化的汪洋大海里。【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2)(3)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7.A.有誤,“最好的”“必須免費開放”都太絕對;

B.有誤,“只能是標準化統一”曲解原文意思,原文是“在工業化時代,需要大規模標準化的人才,教育培養人才也是標準化統一化”;

C.有誤,曲解原文,原文是“但是在數字化時代,需要大規模個性化的人才”;

D.正確。

故答案為:D8.ABD.正確;

C.有誤,講述愛因斯坦的故事,是為說明“大學教育的價值……是要訓練大腦會思考”“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故答案為:C9.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概括。聯系“故宮‘款待’未成年人,讓更多未成年人入院參觀,經濟收入是少了點,但人文和教育賦能的價值大無邊,公眾應該豎起兩個大拇指為之點贊”可概括為:故宮博物院的免費政策能讓更多未成年人入院參觀,產生很大的人文和教育賦能的價值。聯系“千姿百態的博物館館藏,能觸發孩子們不同的興趣,只要成年人引導正確,那么未成年人就會產生你想象不到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最值得點贊的就是讓未成年人自由馳騁在歷史文化的汪洋大海里——希冀孩子們最終能夠愛上人文、超越教育、成就人生”可概括。

故答案為:①故宮博物院的免費政策能讓更多未成年人入院參觀,產生很大的人文和教育賦能的價值;②“博物館教育”能夠激發孩子們想象力、創造力,故宮博物院的免費政策能讓未成年人自由馳騁在歷史文化的汪洋大海里。【答案】10.B11.B12.①經濟生活的窘迫艱難。作者在《歸去來兮辭》序文中讀出他生活的艱難困苦,在他的詩句中可以看出不善耕種而有的窘迫交困。②內心精神的困頓掙扎。世俗官場中的失敗與不折不曲、守住名節的艱難;想要超脫世俗“不違逆自己心性”,而又不得不面對現實生活的矛盾困苦。13.①像蘇軾這樣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知名度很高的人都要向陶潛致敬,這樣寫可以襯托出陶潛的可敬之處。②蘇軾不折不曲、隨遇而安的性格,正是陶潛沖淡平和精神所滋養著的。③蘇軾、陶潛、屈原三人的詩文內核中,有一種共通的東西,那就是知識分子的溫暖心腸,以及不曾折曲的氣節。【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2)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從修辭、語句中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描寫的角度、句式特點等幾個角度考慮。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對作者情感內容的闡述。

(3)本題考查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時,需根據文章內容以及主旨思想作答。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主題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題往往是作者對人和事物的情感態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慮,從重點語段、語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10.ACD.正確。

B.“她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朗誦讓我激動得淚流滿面”錯誤,讓作者“激動得淚流滿面”的主要是陶潛作品內容和陶潛的思想精神。

故答案為:B11.ACD.錯誤。

B.“都使用了比喻”錯誤,第一處劃線句不是比喻,是類比。

故答案為:B12.“《歸去來兮辭》小序寫得何等坦誠: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作者在《歸去來兮辭》序文中讀出他生活的艱難困苦,無以養家;“一個文人豈能種好地?難免窘迫,內外交困”“《乞食》詩。長期營養不良的他,大約罹患低血糖癥吧。一日餓得心慌,他敲了陌生人家的門。人一看是大詩人,欣然開門納客,恭敬招待。末了,他又添愧疚”,在他的詩句中看出不善耕種而有的窘迫交困。內心精神的困頓掙扎。“一個人為了不違逆自己心性,執意溺陷于世俗窘境之中,要付出多少孤勇?他的嗜酒成癮,正是排遣精神困苦的根源吧。人非神佛,除了孤勇,矛盾,想必也是有的”“高蹈出塵之余,該有多少困頓掙扎?一個有人格的人,也是千瘡百孔的人。主流俗世的失敗,正是他的勛章”。

故答案為:①經濟生活的窘迫艱難。作者在《歸去來兮辭》序文中讀出他生活的艱難困苦,在他的詩句中可以看出不善耕種而有的窘迫交困。②內心精神的困頓掙扎。世俗官場中的失敗與不折不曲、守住名節的艱難;想要超脫世俗“不違逆自己心性”,而又不得不面對現實生活的矛盾困苦。13.文中有“蘇軾不折不曲隨遇而安的性格,正是為陶潛精神所滋養著的”“陶潛的《歸去來兮辭》,轉為沖淡平和”,借寫蘇軾不折不曲、隨遇而安的性格,寫出陶潛沖淡平和的精神。文中有“二人性情迥異,陶潛的困苦皆藏于詩文的肌理中,不深拓,看不見,蘇軾外露些”,借蘇軾的困苦外露的性情,寫陶潛的困苦藏于詩文肌理之中。“兩人終究殊途同歸了,皆走向了‘懷良辰以孤往’之境,也是‘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的向內求索”“屈原的《楚辭》,憤慨激烈。陶潛的《歸去來兮辭》,轉為沖淡平和。蘇軾的《赤壁賦》,徹底明心通透。這三人的詩文內核中,有一種共通的東西,那就是知識分子的溫暖心腸,以及不曾折曲的氣節”,借蘇軾的《赤壁賦》寫出了由屈原到陶潛一脈相承、向內求索的詩文內核。

故答案為:①像蘇軾這樣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知名度很高的人都要向陶潛致敬,這樣寫可以襯托出陶潛的可敬之處。②蘇軾不折不曲、隨遇而安的性格,正是陶潛沖淡平和精神所滋養著的。③蘇軾、陶潛、屈原三人的詩文內核中,有一種共通的東西,那就是知識分子的溫暖心腸,以及不曾折曲的氣節。【答案】14.B15.①這時曹操軍隊的士兵已經發生了疾病,剛剛一交戰,曹軍就失敗后退,撤(帶)軍到長江北岸駐扎。②不久,煙火遮滿天空,曹軍燒死淹死的人馬很多,軍隊于是敗退。16.①曹操雖然名義上是漢相,其實是漢賊,人人得而誅之。②孫權神武雄才,割據江東,應當為漢家除殘去穢。③北方未安定,曹操有后患。④中原士兵不擅水戰。⑤中原士兵不習水土,必生疾病。【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考題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所學過的課文,根據上下文做出判斷。

(2)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

(3)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找出相關的語句做出具體的分析即可。

【參考譯文】周瑜,字公瑾,是廬江郡舒縣人。建安五年,孫策去世,孫權統領事務。周瑜率領軍隊趕赴喪禮,于是留在了吳地。建安十三年春天,孫權征討江夏,周瑜擔任前部大督。這一年九月,曹操進入荊州,劉琮帶著眾人投降,曹操得到了他的水軍,船只步兵幾十萬,將士們聽說后都很害怕。孫權召見群臣,詢問應對的計策。議論的人都說:“曹操,是豺虎一樣的人。然而他假托漢朝丞相的名義,挾持天子來征討四方,動不動就用朝廷的名義說話,現在抗拒他,事情會更加不順。而且從勢力的大小強弱來說,又不能相提并論。我認為最好的辦法不如迎接他。”周瑜說:“不是這樣。曹操雖然假托漢朝丞相的名義,實際上是漢朝的賊臣。將軍憑著神武雄才,又依仗著父兄的功業,割據江東,土地方圓幾千里,軍隊精良足夠使用,英雄樂意效力,應當橫行天下,為漢朝除去奸邪污穢。何況曹操自己來送死,怎么可以去迎接他呢?請讓我為將軍籌劃:如今假使北方已經安定,曹操沒有內憂,能夠長久相持,來爭奪疆場,又能夠和我們在船艦上較量勝負,可以嗎?現在北方既沒有安定,加上馬超、韓遂還在關西,成為曹操的后患。而且舍棄騎兵,依靠戰船,和吳越爭高下,本來就不是中原軍隊所擅長的。驅使中原的士兵眾人長途跋涉到江湖之間,不熟悉水土,一定會生病。這幾點,是用兵的憂患,而曹操都冒險去做。將軍擒獲曹操,應當就在今天。我請求得到三萬精兵,保證為將軍打敗他。”孫權說:“您說應當攻擊,很合我的心意,這是上天把您授予給我啊。”當時劉備被曹操打敗,想要率領軍隊向南渡過長江。和魯肅在當陽相遇,于是一起謀劃計策,派遣諸葛亮去拜見孫權。孫權于是派遣周瑜和程普等人與劉備合力迎擊曹操,在赤壁相遇。當時曹操的軍隊已經有疾病,剛一交戰,曹操的軍隊就敗退,退到江北駐扎。周瑜等人在南岸。周瑜的部將黃蓋說:“觀察曹操軍隊的船艦,首尾相連,可以用火攻讓他們逃走。”黃蓋放出各條船只,同時點火。當時風勢很猛,大火全部蔓延燒到岸上的營帳。不一會兒,煙火滿天,人馬被燒死淹死的很多,曹操的軍隊于是敗退。劉備和周瑜等人又一起追擊。曹操留下曹仁等人守衛江陵城,自己徑直向北回去了。14.ACD.正確。

B.“權延見群下,問以計策”意為:孫權召見眾屬下,詢問計策。延:召集、邀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意為:其他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中。延:邀請。兩句話中的“延”詞義相同;

故答案為:B15.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①時:這時;初:剛;引次:撤退。②頃之:不久;張:布滿;甚眾:非常多;遂:于是。

故答案為:①這時曹操軍隊的士兵已經發生了疾病,剛剛一交戰,曹軍就失敗后退,撤(帶)軍到長江北岸駐扎。②不久,煙火遮滿天空,曹軍燒死淹死的人馬很多,軍隊于是敗退。1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概括。結合“瑜日:‘不然。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可知,孫權認為曹操是漢賊,雖托名漢相,實則為漢賊,不應向其投降。結合“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干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可知,孫權有實力,地域廣闊,兵精且足用,有能力對抗曹操;結合“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可知,北方未安定,曹操有后患;結合“且舍鞍馬,仗舟揖,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可知,孫權認為中原士兵不擅水戰。

故答案為:①曹操雖然名義上是漢相,其實是漢賊,人人得而誅之。②孫權神武雄才,割據江東,應當為漢家除殘去穢。③北方未安定,曹操有后患。④中原士兵不擅水戰。⑤中原士兵不習水土,必生疾病。【答案】17.B18.①杜甫是灑掃庭院,開門迎客,設酒招待;陸游則擺棋,設酒,暢談,作詩。②杜詩還寫了內心的孤獨與生活的困苦;陸詩還寫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孤獨落寞。【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作答,如從詩歌遣詞用句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從修辭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作答時只要抓住其中的一個方面的特點完成作答即可。

(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作答,如從詩歌遣詞用句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從修辭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作答時只要抓住其中的一個方面的特點完成作答即可。17.ACD.正確;

B.有誤,“陸詩則頷聯為‘轉”錯,陸詩“轉”在尾聯“但恨桑麻事,無人與共評”,前三聯表達一種

身為閑官的輕松,尾聯又傳達出一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孤獨落寞。

故答案為:B18.本題考查詩歌比較。結合“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隔籬呼取盡余杯”可知杜甫是灑掃庭院,開門迎客,設酒招待;結合“靜算棋生死,閑分酒濁清。悠然劇談罷,偶爾小詩成”可知陸游則擺棋,設酒,暢談,作詩。杜詩“盤饗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菜肴很簡單,買不起高貴的酒,只好用家釀的陳酒,可知杜詩還寫了生活無著的困苦。陸詩尾聯“但恨桑麻事,無人與共評”,無人與陸游評說。

故答案為:①杜甫是灑掃庭院,開門迎客,設酒招待;陸游則擺棋,設酒,暢談,作詩。②杜詩還寫了內心的孤獨與生活的困苦;陸詩還寫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孤獨落寞。19.【答案】(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3)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解析】【分析】詩文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不能寫錯別字。此題中容易寫錯的字有:化、麾、翻

故答案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20.【答案】(1)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訪“紅色中國”的過程;二是“紅色中國”的歷史、現狀和未來。(2)專題一:領袖人物和紅軍將領的革命之路。外貌形象與言談舉止;出身與家庭;童年的經歷;受教育情況;參加革命的起因;參加革命后的經歷。專題二:關于長征。長征的起因;長征的路線;長征中面臨的困難;長征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長征的歷史價值。專題三:信仰與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信仰;長征精神的內涵;當代青年如何傳承長征精神。【解析】【分析】(1)本題考直名著主要內容概括的能力。依據作者采訪的情況看:1936年6月,埃德加·斯諾冒著生命危險,穿越重重封鎖,深入保安,深入根據地,深入西方媒體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實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生活經歷和革命精神。采訪于1936年10月。后來,他根據采訪和考察得來的第一手資料,寫成了《紅星照耀中國》。當時為了在國民黨統治區出版方便,曾易名為《西行漫記》。此書一問世便引起轟動,1937年在倫敦首次出版,幾個星期內就加印了5次,銷售10萬冊以上。所以,一個事實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訪“紅色中國”的過程。依據書中內容情況看:他還搜集到大量有關長征的第一手資料,并在作品中描述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經過,向全世界全面報道了這一舉世無雙的軍事壯舉。此外,他還深人紅軍戰士和根據地老百姓之中,對共產黨的基本政策、軍事策略,紅軍戰土的生活,以及陜北根據地的社會制度、貨幣政策、工業和教育等情況做了廣泛的調查,為全世界解答了“紅軍沒有任何大工業基地,沒有大炮,沒有毒氣,沒有飛機,沒有金錢,也沒現代技術,他們是怎樣生存下來并擴大了自己的隊伍”的疑問。《紅星照耀中國》的意義,還在于書中不僅記錄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資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紅色中國”產生、發展的原因,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做了客觀的評價。作者從多個方面展示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而艱苦奮斗和犧牲奉獻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種種歪曲、丑化共產黨的謠言。

(2)本題考查專題探究設計的能力。領袖人物和紅軍將領的革命之路。這是主要從人物人生經歷和形象方面探究。應抓住主要人物進行探究即可。關于長征。可以從長征的起因;長征途中發生的重大的事件;長征中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克服的經過;長征勝利的深遠影響;長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探究。信仰與精神。可從以“信仰的力量和影響”為主題,開展:結合毛澤東等主要人物的事跡,探究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信仰是什么;長征精神的具體內涵是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