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0撒哈拉以南非洲、歐洲西部、極地地區(專項練習)(原卷版+解析)_第1頁
專題10撒哈拉以南非洲、歐洲西部、極地地區(專項練習)(原卷版+解析)_第2頁
專題10撒哈拉以南非洲、歐洲西部、極地地區(專項練習)(原卷版+解析)_第3頁
專題10撒哈拉以南非洲、歐洲西部、極地地區(專項練習)(原卷版+解析)_第4頁
專題10撒哈拉以南非洲、歐洲西部、極地地區(專項練習)(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0撒哈拉以南非洲、歐洲西部和極地地區專項練習一、選擇題1.(2021·山東東營·中考真題)關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敘述,正確的是()A.地形復雜多樣,以山地為主 B.熱帶沙漠氣候廣布,旱災嚴重C.黑種人的故鄉,人口增長快 D.大量進口礦產資源,發展民族工業2.(2021·黑龍江·中考真題)在東非高原上每年有大規模野生動物逐草遷徙,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A.全年干旱 B.降水分干濕季 C.夏季多雨 D.全年濕潤(2021·湖南邵陽·中考真題)東非高原上的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位于赤道附近,山頂終年積雪,以“赤道雪峰”。聞名世界。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乞力馬扎羅山山頂終年積雪的原因是()A.緯度高 B.海拔高 C.距海近 D.緯度低4.有關東非高原的說法,正確的是()A.雨林茂密 B.沙漠廣闊 C.斑馬成群 D.雪峰連綿(2021·山東聊城·中考真題)讀非洲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5.影響非洲氣候類型大致以赤道為軸對稱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6.去過非洲的小明向同學講述其所見,正確的是()A.甲地小橋流水 B.乙地森林茂密 C.丙地河網稠密 D.丁地袋鼠成群7.(2021·甘肅臨洮·二模)某旅行社推出一款最新旅游產品“體驗野性非洲”,圖為旅游路線圖。據圖分析游客在旅行過程中可能看到()A.在①地可以看到成片的水稻,低山丘陵種植這茶樹。B.在②地可以看到沙漠廣布、成群的駝隊。C.在③地可以看到幽深陡峻的峽灣風光。D.在④地可以看到冰川廣布、雪山連綿。8.(2021·內蒙古扎蘭屯·一模)下圖反映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對外貿易特點,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制造業發達,從事制造業的人口眾多B.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C.許多國家對外貿易的出口是以工業制成品為主D.糧食產量高,出口量大9.(2021·重慶墊江·中考真題)下列旅游活動中,應選擇去法國的是()A.乘船游覽峽灣,觀賞午夜太陽 B.在音樂之都維也納欣賞音樂C.游水域威尼斯,參觀龐貝古城 D.登埃菲爾鐵塔,觀賞凱旋門10.(2021·黑龍江大慶·中考真題)關于歐洲西部的敘述,正確的是()①工業布局稀疏②北臨北冰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地中海③盧浮宮博物館位于法國巴黎④發達國家集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1·內蒙古鄂爾多斯·中考真題)圖為歐洲西部簡圖和東南亞局部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根據四地的氣候特點判斷,下列敘述符合事實的是()A.①地適合發展畜牧業 B.②地河流有結冰期C.③地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 D.④地盛產椰子和蘋果12.橄欖是亞熱帶常綠喬木,喜溫畏寒,喜光怕漬澇。圖中最適合種植橄欖的地區是()A.① B.② C.③ D.④(2021·寧夏·中考真題)暑假,某同學隨父母開啟了歐洲之旅。下圖為“歐洲西部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歐洲西部旅游資源豐富,下列旅行計劃正確的是()A.去甲處的海灘享受日光浴 B.去乙處參觀盧浮宮博物館C.去丙處攀登冰雪皚皚的山峰 D.去丁處欣賞幽深曲折的峽灣14.該同學在旅行中的見聞,可信的是()A.人種以黃種人為主 B.米飯是餐桌上的主食 C.國家眾多,人口稀少 D.許多城市沿河流分布(2021·山東青島·中考真題)歐洲某區域,大致位于北緯53°~55°、東經8°~12°,平均海拔約15米。如表示意該區域某地的氣候資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氣溫(°C)0.51.13.77.312.215.516.816.613.59.75.11.9降水溫(mm)61.041.056.051.057.074.082.070.070.063.071.072.015.該區域主要氣候類型是()A.溫帶季風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地中海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16.該區域發展的主要農業生產部門是()A.種植業 B.乳畜業 C.漁業 D.林業(2021·湖北隨州·中考真題)孵化于馬尾藻海的鰻魚,漂洋過海到達圖1中甲地西部海域,然后進入甲地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馬尾藻海,產卵后死亡。近年來,天然鰻魚數量大幅減少,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下圖1為鰻魚活動范圍示意圖,圖2為甲地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7.鰻魚從馬尾藻海西南部遷往甲地河流的過程中,必須經過的大洋是()A.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18.結合圖1和圖2,下列關于甲地河流的水文特征說法錯誤的是()A.無結冰期 B.水流平穩 C.夏汛冬枯 D.水量豐富19.(2021·山東泰安·中考真題)歐洲人以牛羊肉和乳產品為主要食物,餐桌上常見牛排、羊腿、奶油、奶酪等食品。讀歐洲西部居民飲食結構與自然環境因果關系圖,據圖判斷放在③處最合適的卡片是()B.C. D.(2021·河北·中考真題)下圖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地形、河流、鐵路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0.半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河流眾多,短小湍急,因此半島上()A.熱量充沛 B.光照充足 C.水能豐富 D.耕地廣大21.半島上的鐵路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區,主要影響因素是()A.氣候 B.地形 C.河流 D.土壤22.(2021·遼寧丹東·中考真題)讀北極地區圖,關于北極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A.全部位于北極圈以北B.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C.偶爾會有企鵝光臨黃河站D.從北極上空看,地球按逆時針方向旋轉(2021·山東濟南·中考真題)每年,我國科考隊員都要赴南極考察。考察結束后,大部分科考隊員返回國內,留下少數隊員維持站區的正常運轉和開展部分考察工作,等待下一批科考隊員前來交接,這個過程被待為“越冬”。下圖是南極地區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3.關于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站說法正確的是()A.在建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 B.昆侖站緯度最低C.均位于南極圈以內 D.均位于南極大陸的邊緣24.關于在中山站“越冬”描述正確的是()A.越冬期從11月持續到次年3月 B.越冬期即使在深夜也是陽光萬丈C.越冬隊員要忍受極夜的漫長 D.越冬隊員要戴好面罩以防曬傷25.(2020·內蒙古興安盟·中考真題)讀極地地區示意圖(下圖)判斷,下列關于兩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兩地區都有豐富的礦產資源B.右圖地區建立科考站一般選擇在2月進行C.右圖地區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別是南美洲、亞洲、歐洲D.右圖地區自然環境具有酷寒、干燥、烈風的特點(2021·湖南益陽·中考真題)近年來,“南極旅游”在我國興起。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我國南極長城科考站的科考隊員要迎接近2000名中國游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6.我國游客選擇11月至次年2月到南極旅游是因為南極地區此時()A.處于暖季 B.紫外線最弱 C.風力小 D.降水較多27.“南極旅游”在我國興起的原因不包括()A.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提高 B.南極自然景觀獨特C.科技發展,交通條件改善 D.促進南極地區的經濟發展(2021·遼寧本溪·中考真題)極地科考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征。2020年4月24號,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首次“雙龍探極”考察任務圓滿完成.讀南極地區簡圖,完成下面小題。28.南極地區是自然資源的“大倉庫”,南極洲陸地上最豐富的自然資源是()A.煤鐵資源 B.油氣資源 C.森林資源 D.固體淡水資源29.南極地區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凈土,許多國家在這里進行科學考察,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大力發展種植業,解決糧食問題 B.大規模獵捕鯨魚,豐富食物來源C.研究南極冰川,分析全球氣候變化 D.利用南極廣闊的空間,進行核試驗30.(2021·遼寧營口·中考真題)讀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示意圖,下列關于極地地區說法正確的是()A.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是企鵝,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是熊B.北極地區中心是陸地,南極地區中心是海洋C.南極地區大陸性氣候分布廣D.長城站無極晝極夜現象二、解答題31.(2021·遼寧丹東·中考真題)非洲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中國在基建、能源、農業及制造業等諸多領域與非洲國家開展廣泛合作,幫助非洲國家擺脫貧困,走向繁榮。讀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圖1)和加納進出口產品比例圖(圖2),回答下列問題。(1)人口問題是非洲貧困的根源之一,這里突出的人口問題是_____。(2)非洲北部地區居民大多數為阿拉伯人,通用語言是_____語。這里的資源種類表現為“一多一少”,“多”指的是_____資源,“少”指的是_____資源。(3)讀圖1,概括非洲氣候類型的分布特點:_____。非洲分布著廣袤的熱帶草原,如果濕季降水偏少,這里就會發生_____(填氣象災害名稱)。下列四幅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表示甲地氣候的是(_____)。A.B.C.D.(4)撒哈拉以南非洲以_____種人為主,當地居民就地取材建造的傳統民居如下面四幅圖中的(_____)。A.B.C.D.(5)讀圖2,在加納的出口產品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_____;在進口產品中,工業制成品(包括交通設備與機械、雜貨物品及化學物品)所占的比例是_____,加納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這些年加納水土流失嚴重,利用圖中信息分析原因:_____。(6)非洲旅游資源豐富,在這里欣賞不到的景觀是()。A.茂密的雨林 B.無垠的草原C.浩瀚的沙漠 D.峽灣風光(7)東非大裂谷被稱為“地球表面最大的疤痕”,預測未來這里會形成新的海洋,由此推斷東非大裂谷位于板塊的_____(填“張裂”或“擠壓”)地帶。(8)非洲國家20世紀90年代開始引進中國的雜交水稻種植技術,糧食增產效果十分明顯。中國與非洲各國的互助合作在國際上通常被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非洲各國努力擺脫過于依賴初級農礦產品出口的情況,利用本國資源發展民族經濟。讀圖1,南非發展機械工業的有利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32.(2020·山東濟南·中考真題)結合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小明酷愛地理,2019年初夏之際,他決定跟著課本去旅行,驗證課本知識,感悟身邊地理。小明從羅馬出發,一路向北向西,先后駐足多個國家。左圖是冰島示意圖,右圖是歐洲西部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以下是小明的日志節選。(1)日志:6月6日,飛抵羅馬,漫步在地中海沿岸,感受陽光沙灘的火熱。下列四幅圖中能反映當地氣候特點的是()。(2)日志:6月15日,徜徉在萊茵河畔。萊茵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是歐洲的大動脈。小明畫了一幅關系圖,分析萊茵河的航運價值。請補充完整。(3)日志:6月22日,來到冰島,感受這里的“冰火兩重天”。根據圖文資料,解釋“冰火兩重天”的地理含義及原因。33.(2021·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雙龍”探極,彰顯實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9年10月,我國自主建造的極地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與“雪龍”號相互配合,形成雙船作業模式,對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相繼在南極地區建立了四個科學考察站。2009年2月,我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昆侖站正式開站。材料二材料三:南極地區顯著的氣候特征是嚴寒、干燥、烈風。1960年8月,科學家在蘇聯東方站曾測得-88.3℃的極端最低氣溫,在這樣低的溫度下,將一杯熱水向空中潑灑,水還沒落到地面就被凍成了冰粒。除了嚴寒之外,南極地區還被稱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極地區也被稱為地球上的“風庫”,年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最大風速可達100米/秒。(1)由材料一可知,我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是________。(2)由材料二可知,沒有極晝極夜現象的考察站是________;南極地區的主要礦產資源有:________、鐵、石油。(3)由材料三可知,南極地區顯著的氣候特征是嚴寒、________、________;南極地區被稱為“________”和“________”。(4)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是________。34.(2021·山東泰安·中考真題)神奇大陸蘊希望非洲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文化獨特又極具活力,但經濟發展一直“相對滯后”;南極大陸是我們這個星球上唯一一塊“待開墾的處女地”。這些神奇美麗的土地,充滿著神秘色彩和無限生機,潛力巨大。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撒哈拉以南非洲豐富的礦產資源可為經濟發展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由圖甲可以看出,本區礦產資源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廣泛的茅草屋(右圖)是這里典型的民居形式,談談這種民居與當地氣候的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撒哈拉以南非洲許多國家的經濟多以出口________________為主,進口工業制成品,這種經濟在國際貿易中往往處于不利地位。(3)為促進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中國以大國形象的責任擔當,為其提供資金、技術與建設援助,給這塊大陸經濟的崛起帶來了希望,這種合作被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南極洲是自然資源的“大倉庫”,除圖乙中列出的資源外,請再舉一例南極洲的資源。________________。圖乙中A點的經緯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5)放眼未來,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南極洲的科學研究及利用價值無可替代,然而兩地的自然景觀(如圖)差異巨大,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專題10撒哈拉以南非洲、歐洲西部和極地地區專項練習一、選擇題1.(2021·山東東營·中考真題)關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敘述,正確的是()A.地形復雜多樣,以山地為主 B.熱帶沙漠氣候廣布,旱災嚴重C.黑種人的故鄉,人口增長快 D.大量進口礦產資源,發展民族工業【答案】C【詳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較為平坦,A錯誤;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北非撒哈拉地區,B錯誤;是黑種人的故鄉,人口增長快,C正確;礦產資源豐富,以出口礦產資源等原材料為主,經濟發展水平低,D錯誤。故選C。2.(2021·黑龍江·中考真題)在東非高原上每年有大規模野生動物逐草遷徙,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A.全年干旱 B.降水分干濕季 C.夏季多雨 D.全年濕潤【答案】B【詳解】非洲的熱帶草原氣候面積跨赤道南北,赤道南北季節相反;東非高原上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氣候特點為全年高溫,降水一年分干濕兩季,若北半球處于濕季時,水草肥美,野生動物在此生活當北半球到了干季,南半球開始進入濕季;野生動物開始遷徙,它們逐草生活;降水的季節差異時引起東非野生動物大規模遷徙的根本原因。故選B。(2021·湖南邵陽·中考真題)東非高原上的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位于赤道附近,山頂終年積雪,以“赤道雪峰”。聞名世界。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乞力馬扎羅山山頂終年積雪的原因是()A.緯度高 B.海拔高 C.距海近 D.緯度低4.有關東非高原的說法,正確的是()A.雨林茂密 B.沙漠廣闊 C.斑馬成群 D.雪峰連綿【答案】3.B4.C【詳解】3.乞力馬扎羅山位于赤道附近,緯度低,山麓地區氣溫高不利于積雪保存,AB錯誤。距海遠近與積雪多少關系較小,C錯誤。乞力馬扎羅山海拔高,山頂氣溫低,山頂終年積雪,B正確。4.東非高原為熱帶草原氣候,氣溫高,動物較多,C正確。ABD錯誤。(2021·山東聊城·中考真題)讀非洲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5.影響非洲氣候類型大致以赤道為軸對稱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6.去過非洲的小明向同學講述其所見,正確的是()A.甲地小橋流水 B.乙地森林茂密 C.丙地河網稠密 D.丁地袋鼠成群【答案】5.A6.B【詳解】5.讀圖可知,非洲中部被赤道穿過,絕大部分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受緯度位置的影響,非洲的氣候以熱帶為主,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故根據題意選A。6.讀圖可知,圖中甲是熱帶沙漠氣候,不可能有小橋流水,A不正確;乙地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所以森林茂密,B正確;丙地屬于熱帶草原氣候,氣候較為干旱所以河網稠密C不正確;袋鼠是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所以D不正確。根據題意選B。7.(2021·甘肅臨洮·二模)某旅行社推出一款最新旅游產品“體驗野性非洲”,圖為旅游路線圖。據圖分析游客在旅行過程中可能看到()A.在①地可以看到成片的水稻,低山丘陵種植這茶樹。B.在②地可以看到沙漠廣布、成群的駝隊。C.在③地可以看到幽深陡峻的峽灣風光。D.在④地可以看到冰川廣布、雪山連綿。【答案】B【詳解】讀圖可知,①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水稻和茶樹喜歡雨水充足,該地不適宜水稻和茶樹種植,A錯誤;②是熱帶沙漠氣候,撒哈拉沙漠就位于這里,在②地可以看到沙漠廣布、成群的駝隊,B正確;峽灣風光位于挪威,③地是熱帶雨林氣候,赤道穿過沒有峽灣風光,C錯誤;④是熱帶草原氣候,是動植物王國,D錯誤。選B。8.(2021·內蒙古扎蘭屯·一模)下圖反映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對外貿易特點,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制造業發達,從事制造業的人口眾多B.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C.許多國家對外貿易的出口是以工業制成品為主D.糧食產量高,出口量大【答案】B【詳解】長期的殖民統治,使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大洲,非洲國家在政治上取得獨立以后,民族經濟取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但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基礎仍很薄弱,片面發展一種或幾種面向出口的農礦初級產品,成為發達國家的原料供應地和工業品市場,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AC錯誤,B正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農牧業生產落后,農產品產量很低,糧食產量的增長速度遠低于人口增長速度,因此糧食供應不足成為撒哈拉以南非洲普遍遇到的問題,D錯誤。故選B。9.(2021·重慶墊江·中考真題)下列旅游活動中,應選擇去法國的是()A.乘船游覽峽灣,觀賞午夜太陽 B.在音樂之都維也納欣賞音樂C.游水域威尼斯,參觀龐貝古城 D.登埃菲爾鐵塔,觀賞凱旋門【答案】D【詳解】乘船游覽峽灣,觀看午夜的太陽應去挪威,不A符合題意。在音樂之都維也納欣賞音樂應去奧地利,故B不符合題意。游水城威尼斯,參觀龐貝古城應去意大利,故C不符合題意。登埃菲爾鐵塔,觀賞凱旋門]應去法國,故D符合題意。故選D。10.(2021·黑龍江大慶·中考真題)關于歐洲西部的敘述,正確的是()①工業布局稀疏②北臨北冰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地中海③盧浮宮博物館位于法國巴黎④發達國家集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詳解】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目前也是世界工業發達的地區之一,工業中心多,是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密集地帶,發達國家集中,①錯、④正確;歐洲西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②錯;盧浮宮博物館位于法國巴黎,③正確。③④正確,故選C。(2021·內蒙古鄂爾多斯·中考真題)圖為歐洲西部簡圖和東南亞局部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根據四地的氣候特點判斷,下列敘述符合事實的是()A.①地適合發展畜牧業 B.②地河流有結冰期C.③地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 D.④地盛產椰子和蘋果12.橄欖是亞熱帶常綠喬木,喜溫畏寒,喜光怕漬澇。圖中最適合種植橄欖的地區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1.A12.B【詳解】11.①地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適合發展畜牧業,故A正確。②地法國河流無結冰期,故B錯誤。③中南半島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故C錯誤。④馬來群島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主,盛產椰子和橡膠等,蘋果屬于溫帶水果,故D錯誤。故選A。12.橄欖是亞熱帶常綠喬木,喜溫畏寒,喜光怕漬澇,圖中最適合種植橄欖的是②地中海沿岸,這里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適合橄欖生長,故選B。(2021·寧夏·中考真題)暑假,某同學隨父母開啟了歐洲之旅。下圖為“歐洲西部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歐洲西部旅游資源豐富,下列旅行計劃正確的是()A.去甲處的海灘享受日光浴 B.去乙處參觀盧浮宮博物館C.去丙處攀登冰雪皚皚的山峰 D.去丁處欣賞幽深曲折的峽灣14.該同學在旅行中的見聞,可信的是()A.人種以黃種人為主 B.米飯是餐桌上的主食 C.國家眾多,人口稀少 D.許多城市沿河流分布【答案】13.C14.D【詳解】13.本題考查歐洲西部的旅游資源。讀圖,甲處是于歐洲西部的挪威,去甲處可以欣賞幽深曲折的峽灣,故A錯誤。乙為英國的倫敦,應該去法國參觀盧浮宮博物館,故B錯誤。丙處為歐洲西部的阿爾卑斯山,去丙處可以攀登冰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峰,故C正確。丁處位于法國的南部,屬于地中海氣候,這里夏季降水較少,光照充足,可以到丁處的海灘享受日光浴,故D錯誤。故選C。14.本題考查歐洲西部的地理概況。歐洲西部的人種以白種人為主,故A錯誤。當地的農業以畜牧業為主,歐洲人以牛羊肉和乳產品為主要食物,他們的餐桌上常見牛排、羊腿、奶油、奶酪等食品,故B錯誤。歐洲西部國家眾多,人口稠密,故C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歐洲西部的許多城市沿河流分布,這里是水源充足,水運便利,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故D正確。故選D。(2021·山東青島·中考真題)歐洲某區域,大致位于北緯53°~55°、東經8°~12°,平均海拔約15米。如表示意該區域某地的氣候資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氣溫(°C)0.51.13.77.312.215.516.816.613.59.75.11.9降水溫(mm)61.041.056.051.057.074.082.070.070.063.071.072.015.該區域主要氣候類型是()A.溫帶季風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地中海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16.該區域發展的主要農業生產部門是()A.種植業 B.乳畜業 C.漁業 D.林業【答案】15.B16.B【詳解】15.從材料及表中數據可知,該地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全年溫暖濕潤,該氣候類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故選B。16.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最為典型,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為主,全年溫暖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適宜多汁牧草的生長,畜牧業發達。故選B。(2021·湖北隨州·中考真題)孵化于馬尾藻海的鰻魚,漂洋過海到達圖1中甲地西部海域,然后進入甲地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馬尾藻海,產卵后死亡。近年來,天然鰻魚數量大幅減少,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下圖1為鰻魚活動范圍示意圖,圖2為甲地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7.鰻魚從馬尾藻海西南部遷往甲地河流的過程中,必須經過的大洋是()A.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18.結合圖1和圖2,下列關于甲地河流的水文特征說法錯誤的是()A.無結冰期 B.水流平穩 C.夏汛冬枯 D.水量豐富【答案】17.B18.C【詳解】17.馬尾藻海位于北美洲東部,甲地位于歐洲西部,兩者之間是大西洋,鰻魚從馬尾藻海西南部遷往甲地河流的過程中,必須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B正確,ACD錯誤;故選C。18.結合圖1和圖2可知,甲地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多雨,受雨水補給的影響,河流水量大,水流平穩,最冷月均溫高于0℃,河流無結冰期,ABD說法正確;終年溫和濕潤,河流徑流季節變化小,無明顯汛期,C說法錯誤;C符合題意,故選C。19.(2021·山東泰安·中考真題)歐洲人以牛羊肉和乳產品為主要食物,餐桌上常見牛排、羊腿、奶油、奶酪等食品。讀歐洲西部居民飲食結構與自然環境因果關系圖,據圖判斷放在③處最合適的卡片是()B.C. D.【答案】B【詳解】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故①為D溫帶海洋性氣候廣布;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冬暖夏涼,年溫差小,全年雨季,冬雨較多,配合平原為主的地形,適宜牧草生長,草場廣布,進而為畜牧業發展提供條件,故②為A地形以平原為主,③為B草場廣布、牧草多汁,④為C畜牧業發達。故本題選B。(2021·河北·中考真題)下圖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地形、河流、鐵路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0.半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河流眾多,短小湍急,因此半島上()A.熱量充沛 B.光照充足 C.水能豐富 D.耕地廣大21.半島上的鐵路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區,主要影響因素是()A.氣候 B.地形 C.河流 D.土壤【答案】20.C21.B【詳解】20.讀圖中該島的位置可知,北極圈穿過該島,所以所處的緯度高,熱量和光照不充足,半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河流眾多,短小流急,因此半島上耕地面積小,水資源豐富。故正確的是C。21.沿海平原地區地勢低平,地形平坦,城市和人口集中,所以鐵路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區,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故選B。22.(2021·遼寧丹東·中考真題)讀北極地區圖,關于北極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A.全部位于北極圈以北B.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C.偶爾會有企鵝光臨黃河站D.從北極上空看,地球按逆時針方向旋轉【答案】D【詳解】北極地區主要指北極圈以北的區域,包括北冰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及一些島嶼;故A不正確;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是南極洲,故B不正確;黃河站在北極地區,企鵝是生活在南極地區的動物,故C不正確;從北極上空看,地球按逆時針方向旋轉,D正確。根據題意選D。(2021·山東濟南·中考真題)每年,我國科考隊員都要赴南極考察。考察結束后,大部分科考隊員返回國內,留下少數隊員維持站區的正常運轉和開展部分考察工作,等待下一批科考隊員前來交接,這個過程被待為“越冬”。下圖是南極地區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3.關于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站說法正確的是()A.在建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 B.昆侖站緯度最低C.均位于南極圈以內 D.均位于南極大陸的邊緣24.關于在中山站“越冬”描述正確的是()A.越冬期從11月持續到次年3月 B.越冬期即使在深夜也是陽光萬丈C.越冬隊員要忍受極夜的漫長 D.越冬隊員要戴好面罩以防曬傷【答案】23.A24.C【解析】23.讀圖分析可知:在建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A正確。長城站緯度最低,B錯誤。長城站位于南極圈以外,C錯誤。昆侖站和泰山站位于南極大陸的內陸地區,D錯誤。故選A。24.從11月持續到次年3月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此時合適南極科考。考察結束后的過程被稱為“越冬”,此時南極地區氣溫很低,有極夜現象,越冬隊員要忍受極夜的漫長,C正確。故選C。25.(2020·內蒙古興安盟·中考真題)讀極地地區示意圖(下圖)判斷,下列關于兩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兩地區都有豐富的礦產資源B.右圖地區建立科考站一般選擇在2月進行C.右圖地區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別是南美洲、亞洲、歐洲D.右圖地區自然環境具有酷寒、干燥、烈風的特點【答案】A【詳解】南極地區與北極地區都有豐富的礦產資源,A對;由圖是北極地區,建立科考站一般選擇在7月進行,B錯;右圖地區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別是北美洲、亞洲、歐洲,C錯;右圖是北極地區,酷寒、干燥、烈風是南極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點,D錯;依據題意,故選A。(2021·湖南益陽·中考真題)近年來,“南極旅游”在我國興起。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我國南極長城科考站的科考隊員要迎接近2000名中國游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6.我國游客選擇11月至次年2月到南極旅游是因為南極地區此時()A.處于暖季 B.紫外線最弱 C.風力小 D.降水較多27.“南極旅游”在我國興起的原因不包括()A.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提高 B.南極自然景觀獨特C.科技發展,交通條件改善 D.促進南極地區的經濟發展【答案】26.A27.D【詳解】26.南極地區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2月,它是南極的極晝時間,氣溫相對高些,也就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故選A。27.我國近年興起南極旅游熱,主要有南極獨特的景觀,還有我國經濟的發展及科技發展,居民收入提高;科技發展、交通條件的改善;南極地區沒有人長期居住,也沒有經濟的發展,故選D。(2021·遼寧本溪·中考真題)極地科考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征。2020年4月24號,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首次“雙龍探極”考察任務圓滿完成.讀南極地區簡圖,完成下面小題。28.南極地區是自然資源的“大倉庫”,南極洲陸地上最豐富的自然資源是()A.煤鐵資源 B.油氣資源 C.森林資源 D.固體淡水資源29.南極地區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凈土,許多國家在這里進行科學考察,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大力發展種植業,解決糧食問題 B.大規模獵捕鯨魚,豐富食物來源C.研究南極冰川,分析全球氣候變化 D.利用南極廣闊的空間,進行核試驗【答案】28.D29.C【詳解】28.南極地區雖然氣候雖然,但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其中最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固體淡水資源,約占了球上淡水的三分之二,故選D。29.南極是地球最后一塊凈土,許多國家在南極只進行和科考察,大力發展種植業、大規模獵捕鯨魚和進行核試驗都是錯誤的做法,只有研究南極冰川,分析全球氣候變化是正確的做法,故選C。30.(2021·遼寧營口·中考真題)讀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示意圖,下列關于極地地區說法正確的是()A.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是企鵝,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是熊B.北極地區中心是陸地,南極地區中心是海洋C.南極地區大陸性氣候分布廣D.長城站無極晝極夜現象【答案】D【詳解】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是北極熊,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是企鵝,故A錯誤。北極地區中心是海洋,南極地區中心是陸地,故B錯誤。南極地區屬于寒帶冰原氣候,故C錯誤。長城站位于南溫帶,無極晝極夜現象,故D正確。故選D。二、解答題31.(2021·遼寧丹東·中考真題)非洲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中國在基建、能源、農業及制造業等諸多領域與非洲國家開展廣泛合作,幫助非洲國家擺脫貧困,走向繁榮。讀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圖1)和加納進出口產品比例圖(圖2),回答下列問題。(1)人口問題是非洲貧困的根源之一,這里突出的人口問題是_____。(2)非洲北部地區居民大多數為阿拉伯人,通用語言是_____語。這里的資源種類表現為“一多一少”,“多”指的是_____資源,“少”指的是_____資源。(3)讀圖1,概括非洲氣候類型的分布特點:_____。非洲分布著廣袤的熱帶草原,如果濕季降水偏少,這里就會發生_____(填氣象災害名稱)。下列四幅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表示甲地氣候的是(_____)。A.B.C.D.(4)撒哈拉以南非洲以_____種人為主,當地居民就地取材建造的傳統民居如下面四幅圖中的(_____)。A.B.C.D.(5)讀圖2,在加納的出口產品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_____;在進口產品中,工業制成品(包括交通設備與機械、雜貨物品及化學物品)所占的比例是_____,加納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這些年加納水土流失嚴重,利用圖中信息分析原因:_____。(6)非洲旅游資源豐富,在這里欣賞不到的景觀是()。A.茂密的雨林 B.無垠的草原C.浩瀚的沙漠 D.峽灣風光(7)東非大裂谷被稱為“地球表面最大的疤痕”,預測未來這里會形成新的海洋,由此推斷東非大裂谷位于板塊的_____(填“張裂”或“擠壓”)地帶。(8)非洲國家20世紀90年代開始引進中國的雜交水稻種植技術,糧食增產效果十分明顯。中國與非洲各國的互助合作在國際上通常被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非洲各國努力擺脫過于依賴初級農礦產品出口的情況,利用本國資源發展民族經濟。讀圖1,南非發展機械工業的有利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答案】(1)人口增長快(2)阿拉伯石油淡水(3)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旱災C(4)黑D(5)可可大該國家出口木材較多,有濫伐森林現象(6)D(7)張裂(8)南南合作(9)交通運輸便利【詳解】本題以非洲為材料,考查非洲突出的人口問題、人種、資源、氣候類型、經濟、國際合作等知識點,考查學生對非洲這一區域地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1)人口問題是非洲貧困的根源之一,這里突出的人口問題是人口增長快。(2)非洲北部地區居民大多數為阿拉伯人,通用語言是阿拉伯語。這里的資源種類表現為“一多一少”,“多”指的是石油資源,“少”指的是淡水資源,該地區主要屬于熱帶沙漠氣候。(3)讀圖1可得,非洲氣候類型的分布特點是: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非洲分布著廣袤的熱帶草原,如果濕季降水偏少,這里就會發生旱災。讀圖可得,甲地位于南半球,該地屬于熱帶草原氣候。圖中A圖所示的是熱帶雨林氣候,B圖所示的是熱帶沙漠氣候,C圖所示的是南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D圖所示的是北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故選C。(4)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種人為主,當地居民就地取材建造的傳統民居是D圖所示的茅草屋。(5)讀圖2可得,在加納的出口產品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可可;在進口產品中,工業制成品(包括交通設備與機械、雜貨物品及化學物品)所占的比例大,加納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這些年加納水土流失嚴重,其原因是:該國家出口木材較多,有濫伐森林現象。(6)非洲有茂密的雨林、有無垠的草原、有浩瀚的沙漠等景觀,該大洲無峽灣風光。故選D。(7)東非大裂谷被稱為“地球表面最大的疤痕”,預測未來這里會形成新的海洋,由此推斷東非大裂谷位于板塊的張裂地帶。(8)非洲國家20世紀90年代開始引進中國的雜交水稻種植技術,糧食增產效果十分明顯。中國與非洲各國都屬于發展中國家,其互助合作在國際上通常被稱為“南南合作”。(9)非洲各國努力擺脫過于依賴初級農礦產品出口的情況,利用本國資源發展民族經濟。讀圖1可得,南非發展機械工業的有利條件是是:瀕臨海洋,交通運輸便利。32.(2020·山東濟南·中考真題)結合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小明酷愛地理,2019年初夏之際,他決定跟著課本去旅行,驗證課本知識,感悟身邊地理。小明從羅馬出發,一路向北向西,先后駐足多個國家。左圖是冰島示意圖,右圖是歐洲西部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以下是小明的日志節選。(1)日志:6月6日,飛抵羅馬,漫步在地中海沿岸,感受陽光沙灘的火熱。下列四幅圖中能反映當地氣候特點的是()。(2)日志:6月15日,徜徉在萊茵河畔。萊茵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是歐洲的大動脈。小明畫了一幅關系圖,分析萊茵河的航運價值。請補充完整。(3)日志:6月22日,來到冰島,感受這里的“冰火兩重天”。根據圖文資料,解釋“冰火兩重天”的地理含義及原因。【答案】(1)A(2)①平原②平穩③溫帶海洋性④小⑤無⑥密集(3)緯度高、氣候寒冷,冰原廣布;位于板塊交界處,多火山。【詳解】歐洲西部位于亞歐大陸的西部,西臨大西洋,地形以平原為主,山地分布在南北兩側,這種地形分布特點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導致該地區大部分屬于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的氣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使該地區的畜牧業發達。(1)羅馬位于地中海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6月份正是夏季高溫少雨的氣候特點,與圖A氣候類型相符,故選A。(2)萊茵河流域因地形以平原為主,河道寬闊,水流緩慢,氣候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河流的流量大,水位季節變化小,河網密布,無結冰期;加上工業發達、人口稠密,市場需求量大,運輸量大。(3)冰島因地處高緯度地區,氣候寒冷,同時因位于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多火山、溫泉,所以有“冰火兩重天”的說法。33.(2021·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雙龍”探極,彰顯實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9年10月,我國自主建造的極地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與“雪龍”號相互配合,形成雙船作業模式,對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相繼在南極地區建立了四個科學考察站。2009年2月,我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昆侖站正式開站。材料二材料三:南極地區顯著的氣候特征是嚴寒、干燥、烈風。1960年8月,科學家在蘇聯東方站曾測得-88.3℃的極端最低氣溫,在這樣低的溫度下,將一杯熱水向空中潑灑,水還沒落到地面就被凍成了冰粒。除了嚴寒之外,南極地區還被稱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極地區也被稱為地球上的“風庫”,年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最大風速可達100米/秒。(1)由材料一可知,我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是________。(2)由材料二可知,沒有極晝極夜現象的考察站是________;南極地區的主要礦產資源有:________、鐵、石油。(3)由材料三可知,南極地區顯著的氣候特征是嚴寒、________、________;南極地區被稱為“________”和“________”。(4)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是________。【答案】(1)昆侖站(2)長城站煤(3)干燥烈風(前后順序可顛倒)白色荒漠風庫(前后順序可顛例)(4)企鵝【詳解】本題考查南極地理知識,同時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及圖文分析能力,難度不大。(1)“2009年2月,我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昆侖站正式開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