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檢測 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展歷程測試題_第1頁
課時檢測 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展歷程測試題_第2頁
課時檢測 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展歷程測試題_第3頁
課時檢測 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展歷程測試題_第4頁
課時檢測 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展歷程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檢測(三十二)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展歷程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2019·海門一模)中世紀的基督教自然神學認為:憑靠人的理性從各種自然現象通過類比而推知上帝的存在及其某些屬性。包括牛頓在內的許多科學家都堅信這種中世紀的神學觀。據此推斷()A、基督教神學有利于近代科學的發展B、近代科學建立的途徑是神學啟示C、近代科學注重采用實驗的研究方法D、近代科學強化了天主教會的權威解析:選A據材料“憑靠人的理性從各種自然現象通過類比而推知上帝的存在及其某些屬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的理性”有利于近代科學的探索和發展,故A項正確;近代科學建立的途徑是科學家的探索,不是神學啟示,故B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近代科學實驗的研究方法,故C項錯誤;近代科學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天主教會的權威,故D項錯誤。2、(2019·鹽城期中)伏爾泰聲稱《牛頓哲學原理》一書不是為聰明人設計的,而是為無知的平民階層設計的。“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的故事,便是出自伏爾泰的手筆。伏爾泰此舉主要意在()A、借用牛頓學說推動思想解放B、貶低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作用C、推動文藝復興運動走向高潮D、啟發平民探尋自然科學的奧秘解析:選A根據材料可知,伏爾泰以故事的形式來闡釋牛頓思想、描述牛頓所遵循的科學方法,把牛頓思想通俗化,實質是借牛頓學說推動思想解放,A項正確。3、“(它)是經典力學的第一部經典著作,也是人類掌握的第一個完整的科學的宇宙論和科學理論體系,其影響所及遍布經典自然科學的所有領域。”這里的“它”指的是()A、使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取得革命性進步B、用數學方法精確描述了宇宙運行規律C、說明生物物種是由簡單的物種發展演化而來的D、深刻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解析:選B“(它)是經典力學的第一部經典著作”指的是1687年牛頓發表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經典力學包括牛頓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用數學方法精確描述了宇宙運行規律,故B項正確。4、2016年6月16日凌晨,LIGO合作組宣布探測到了一個引力波信號,引起了物理學界的沸騰。按照專家的解釋,引力波就是“彎曲時空的彎曲曲率的周期性變化向外的輻射,并不是從物體的質量中輻射出來的波”。根據這個定義,下列科學理論中與之有關的是()A、經典力學 B、相對論C、量子論 D、進化論解析:選B引力波不能夠存在于牛頓的經典引力理論當中,因為牛頓的經典理論假設物質的相互作用傳播速度是無限的,故A項錯誤;引力波是指時空彎曲中的漣漪,通過波的形式從輻射源向外傳播,這種波以引力輻射的形式傳輸能量,在1916年,愛因斯坦基于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故B項正確;量子論的研究是深入到物體的微觀領域,故C項錯誤;進化論是生物學領域的科學理論,故D項錯誤。5、在相對論創立之初,反對之聲不絕于耳,愛因斯坦也因此遭受過無數的責難與屈辱。這主要是因為相對論()A、創立者聲名不顯 B、超越多數人認知C、沒有形成系統性 D、與經典力學相悖解析:選B相對論提出相對性原理,改變了經典力學下人們的認知,故B項正確。6、(2019·南京調研)有一位物理學家提出關于原子結構的新理論后,有人當即宣稱:“如果這些要用量子力學才能解釋的話,那么我情愿不予解釋。”即使是愛因斯坦,最初也覺得完全接受這一理論太勉強了。提出這個新理論的科學家是()A、伽利略 B、牛頓C、普朗克 D、玻爾解析:選D伽利略和牛頓對物理學的研究關注的是宏觀領域,故A、B兩項錯誤;普朗克發現了熱輻射過程中的能量分布規律,提出了著名的量子概念,不是提出關于原子結構的新理論,故C項錯誤;玻爾關于原子結構的新理論出臺后,并不受到物理學家的歡迎,故D項正確。7、(2019·蘇州調研)“(它)是一門奇妙的理論,提供了精確一致地解決關于原子、激光、X射線、超導性以及其他無數事情的能力,幾乎完全使古老的經典物理理論失去了光彩。”這一理論()A、為近代科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B、彌補了對微觀世界認識的不足C、打破了神學對人們的思想禁錮D、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解析:選B經典物理理論標志近代科學的形成,與材料中“使古老的經典物理理論失去了光彩”不符,故A項錯誤;對微觀世界認識,與材料中“精確一致地解決關于原子、激光、X射線、超導性”相符,故B項正確;經典物理等打破了神學禁錮,與材料中“完全使古老的經典物理理論失去了光彩”不符,故C項錯誤;D項應該是相對論,與材料中“精確一致地解決關于原子、激光、X射線、超導性”不符,故D項錯誤。8、英國物理學家秦斯說:“物質的基本粒子其運動不像是鐵道上平滑走過的火車,而像是田野中跳躍的袋鼠。”該理論()A、沖破宗教神學束縛 B、揭示宇宙運行規律C、顛覆經典力學體系 D、深化微觀世界認識解析:選D量子力學主要研究物質運動微觀領域的狀況,材料中“物質的基本粒子其運動”顯然是微觀領域的運動研究,故D項正確。A項是進化論,B項是相對論,C項中顛覆說法絕對。9、“什么是生命的法則?他開始思考所有生命為求生而奮斗的背后動力:物種要想在其生存的環境中興盛就得進化,否則就得滅亡。”他的這一理論()A、標志著人文精神的重新覺醒B、否定了基督教神學的創世說C、為啟蒙運動提供了思想武器D、科學回答了時空的本質屬性解析:選C依據材料“物種要想在其生存的環境中興盛就得進化”,推斷這一理論是進化論。人文精神強調人的價值,與進化論無關,故A項錯誤;生物進化論只是有力挑戰了封建神學創世說,基督教神學的創世說仍然存在,故B項錯誤;進化論解釋自然界的規律,推動啟蒙思想家思考人類社會的規律,為啟蒙運動提供了思想武器,故C項正確;D項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故D項錯誤。10、蒸汽機剛出現時工藝水平很差,制造和維修存在很大問題,到處找不到合格的機械師,就連瓦特也不是每次都能修好機器。因此到1830年,1/3的棉紡織廠還以水為動力,直到機械學科出現,這一狀況才有所緩解。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瓦特蒸汽機的效率較低 B、科技理論發展較為滯后C、工人階級對機器的抵制 D、科學研究缺乏社會認同解析:選B蒸汽機剛出現時工藝水平很差是由于發明者瓦特是一位熟練的工匠而不是科學家,此時科技理論發展較為滯后,科學與技術尚未緊密結合,瓦特蒸汽機以機械動力取代自然動力,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故A項錯誤,B項正確;工人階級對機器的抵制不符合題意,故C項錯誤;此時科技理論發展較為滯后并非科學研究缺乏社會認同,故D項錯誤。11、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評論道:近代某科學家將天體、地球聯系在一起,并放到整個宇宙體系中進行研究;開創性地提出整個宇宙中的物體都遵守的一個定律,并運用數學推理予以證明。該科學家()A、提出自由落體定律B、發現熱輻射中的能量分布規律C、揭示時空本質屬性D、系統說明了自然界的力學現象解析:選D根據題干中“天體”“地球”“定律”“數學推理”等信息,可以判斷出這是經典力學體系。經典力學體系完成了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史上的第一次理論大綜合,對自然界的力學現象做出了系統的、合理的說明,答案為D項。12、下表選項中,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20世紀初,西方現實主義文學日趨衰落現代文學呈現多元化特征B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舉行世界多極化格局出現C《物種起源》一發表,達爾文就遭到來自宗教界的猛烈批評生物進化論沖擊了封建神學D1983年,中國成功研制出第一臺每秒運算速度上億次的計算機中國計算機研制技術已經領先世界解析:選C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論從史出的推理能力。A、B兩項所犯的錯誤是邏輯不通,從A項史實不能得出“多元化特征”這一結論;B項史實是多極化趨勢出現的表現之一,但作為孤立的事件本身,并不能得出“多極化格局出現”這一結論,同時,這一結論本身說法也錯誤;C項史實可以說明對應的結論,因為宗教界批評達爾文,可以說明進化論挑戰了封建神學的創世說,C項正確;僅從D項史實不能說明中國領先世界,因為沒有可比性。13、工業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高科技戰略計劃,主要是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后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回顧科技創新歷程,對下圖理解正確的是()A、工業1.0(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創了蒸汽時代,世界市場雛形出現B、工業2.0(第二次工業革命)采用流水線模式,人們普贊工業王國C、工業3.0(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創信息化時代,知識經濟初顯端倪D、工業4.0(第四次工業革命)產生了第三產業,改變生產經營方式解析:選C世界市場的雛形出現在新航路開辟之后而非蒸汽時代,故A項錯誤;材料所提及的“流水線模式”肇始于1870年,第二次工業革命雖然出現,但壟斷組織的出現也使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與沖突進一步激化,并不是選項中那種“普贊”的情況,故B項錯誤;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創了信息化時代,使得知識經濟初顯端倪,符合史實,故C項正確;現代意義上的第三產業產生于工業革命期間而非第四次工業革命期間,故D項錯誤。14、1907年,德國將軍弗里希說:“戰爭是具有頭等重要性的生物必需,是人類生活中不能省卻的一個定期性因素,假如沒有戰爭,這將會排除種族的所有進步,并進而使所有真正的文明消亡。”這種觀點()A、說明了戰爭對人類進化的科學作用B、片面地運用進化論解讀人類社會進程C、有力挑戰了天主教宣揚的封建神學D、體現出法西斯所宣揚的民族主義觀念解析:選B材料“假如沒有戰爭,這將會排除種族的所有進步,并進而使所有真正的文明消亡”體現了弗里希片面地運用進化論解讀人類社會進程,故B項正確。15、21世紀,人們通過臉書、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維基百科等工具進行通信和獲取信息,通過“優步”共享汽車,通過“奈飛”共享影視節目,大數據技術將促使商品的生產與供應變得更加合理。這說明()A、人們日常生活過度依賴網絡技術B、技術革命改變社會經濟結構C、信息技術影響人們生產生活方式D、知識經濟推動全球同步發展解析:選C材料反映的是互聯網技術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信息技術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商品的生產與供應變得更加合理”,故C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5分)16、促進科學與人文融會貫通、協調發展是人類社會的重大問題。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描繪自然的渴望使他們盡可能近距離地觀察自然。同時,對于透視畫法以及對于人體解剖學的精確比例的“科學”研究也導向對自然的新的洞察。……對于16世紀和17世紀的科學進展而言,數學的發展……被視為理解事物本質的關鍵。在達·芬奇看來,上帝是通過幾何學來創世的,因此自然也就可以內在地被數學化。——[美]斯皮瓦格爾《西方文明簡史》材料二啟蒙運動的先驅很多都參與了17世紀的科學革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英國數學家艾薩克·牛頓的發現為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牛頓的研究都是基于嚴謹的科學觀察和人類理性,而不是上帝的指示,他的研究獲得了各方的贊譽。——[美]弗蘭克·薩克雷等主編《世界大歷史1689~1799》材料三在戰爭時期,應用科學給人們相互毒害和相互殘殺的手段。在和平時期……它沒有使我們從必須完成的單調的勞動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為機器的奴隸……你們只懂得應用科學本身是不夠的。關心人的本身,應當始終成為一切技術上奮斗的主要目標……用以保證我們科學思想的成果會造福于人類,而不致成為禍害。——愛因斯坦(1931年2月16日)請回答:(1)文藝復興時期,近代自然科學處于起源階段。據材料一,概括這一時期“科學進展”的主要表現。(2分)(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二中“牛頓的發現”為什么能“為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4分)(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多角度論述“科學與人文的共生”這一主題。(要求:論述角度多重,層次分明;注重史論結合;行文流暢;280字左右。)(9分)解析:第(1)問,據材料一中第二個省略號分層概括即可。第(2)問,據材料二中“牛頓的研究……不是上帝的指示”“牛頓的研究都是基于嚴謹的科學觀察和人類理性”并結合所學分析原因。第(3)問,注意緊扣“科學與人文的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