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青春是一首詩——六月,跟著潘洗塵看海去1983年,正在讀大一、年僅十九歲的潘洗塵創作了《六月,我們看海去》,這首被他稱為“青春囈語”的詩,將潘洗塵帶入了詩壇。這首詩,首發在《中國青年報》,刊發不久即在大學校園里廣泛傳誦。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里,這首詩,先后被《讀者文摘》、《古今中外名言詩文匯編——中學生早讀課本》、蘇教版高中《語文讀本》等數百余種報刊、書籍轉載和收錄。2024年,被編入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向青春舉杯”專題,正式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三十年后的今天,面對同樣追逐夢想、憧憬未來的青春學子,我們該如何引導他們讀這首詩呢?我們要帶領學生從詩中讀出什么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9月初,在教學這首詩時,我是這樣帶著高一的學生走進潘洗塵、走進《六月,我們看海去》的:
一、教什么、學什么
教什么、學什么,這是課堂教學的定位問題。我認為這首詩的教學,主要是達成三個目標:一是內容層面,即這首詩寫什么,想告訴我們什么;二是形式層面,即把握這首詩獨特的“宣敘調性”;三是情感層面,即感受激情多彩的青春,在歌唱青春的旋律中,編織夢想,實現精神的成長與人格的豐盈。
1.內容層面,探究本詩的內容與詩人的情感。
2024年,《核詩歌小雜志》主編王西平曾經采訪潘洗塵,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您的《六月,我們看海去》一直被譽為八十年代校園詩歌的經典,可是好多人始終不明白它成為經典的理由。對于這樣的疑惑,有什么看法呢?這首詩一向被認作您的代表作,那么您認為它到底“代表”了您的什么?
潘洗塵是這樣回答的:
《六月,我們看海去》嚴格上說是我正式發表的第一首詩歌,對于這首自己十九歲時的青春囈語,人們在當下對其有任何的評價甚至質疑,都應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更何況我一直認為一首詩一旦發表,其實和作者就再也關系不大了。如果硬要說《六月,我們看海去》是我的代表作,我想說她也只能代表我曾年輕過并對自己的人生也曾積極樂觀過而已。
在潘洗塵看來,《六月,我們看海去》僅是他自己十九歲時的青春囈語,只代表了自己的青春和那些與青春有關的東西,代表了積極樂觀的青春人生。
詩評家謝冕是這樣評價《六月,我們看海去》的:“這是一首具有典型性的詩作??春4硪环N愿望。在那個時代是一種追求和渴望自由的象征。海是在遙遠的地方,看海需要跨越廣漠的大陸,要經歷艱難的跋涉。這就出現了本詩開宗明義的經典性句子——看海去?搖看海去?搖沒有駝鈴?搖我們也要去遠方——這詩句充盈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那種浪漫主義的理想精神?!覀兪且蝗簴|奔西闖狂妄自信的哥倫布啊,我們相信自己的腳步就像相信天空。’尋找新大陸,用自己的自信而堅實的腳印,這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絢麗。那種對未來的熱烈憧憬,那種滿懷信心的等待和爭取,都激起我們對于偉大的八十年代的深情懷念。那時他還有關于土地和愛情的歌唱,都一樣地充滿這種期待和追求?!?/p>
正如潘洗塵自己所說的那樣:這首詩以“看海”為線索,“?!睂儆?0年代一個“公共象征”。海容納著學子們走向新生的憧憬和接受驚濤駭浪洗禮的渴望。這首詩通過“憧憬——活力——自信——探索”這樣四個層面,反映一代學子積極蓬勃、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雖然不乏淡淡的憂傷,但總體上充滿對未來的憧憬。
2.形式層面,理解與掌握這首詩獨特的“宣敘調性”。
何為“宣敘調性”?用詩人潘洗塵的話,是這樣定義的:在80年代那個如歌似火的年代,不少大學生都沉浸在一種宣敘調里——以眾多復沓的短語,綴聯成綿長句型,在回環往復的急驟節奏中,宣泄著青春的意緒。這種新型的詠嘆,當時被稱為“宣敘調性”。
《六月,我們看海去》的宣敘調性,典型地表現在以下四處:
首先,是強烈的音樂節奏。本詩多用省略標點的斷句,組合成長句,在重復與變化相交錯的旋律中,達到急促的火爆效果。如: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另外,還有大量疊字、疊詞的使用,大大凸顯了詩歌的音樂之美。
其次,是巧妙組接。飄蕩的長發與《藍色的多瑙河》組接,這是視覺與聽覺的組接;眺望遠方與眺望六月組接,這是空間與時間的組接;小雨拍打與外婆叮囑組接,這是觸覺與聽覺的組接;海天蒼茫與心靈空曠組接,這是內外宇宙的組接。還有拈連和回環往復的使用,都使本詩的音樂性分外豐盈。
再者,是“ang”韻一押到底?!癮ng”韻母發聲為后鼻部位,聲音洪亮,故讀來滿口高亢、鏗鏘有力。
最后,是說唱味道濃。由于采用簡短口語,配合快速節奏,故帶有某種布魯斯式的情調,展現說話中的“音符運動”,或歌唱中的講話效果。
3.情感層面,感受青春,實現成長。
在把握了詩歌內容與詩人情感后,在誦讀與品味中,讓同是處于青春涌動期的高中生,去感受激情多彩的青春,使他們在歌唱青春的旋律中,編織夢想,實現精神的成長與人格的豐盈。
二、怎么教、怎么學
教學這首詩,要達成上述三個目標,應該以朗讀為基本手段,以問題為導引,透過文字表面,逐步深入,最終把握本詩的內容與詩人的情感,掌握本詩獨特的外在形式;從而在誦讀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
1.在誦讀中品味。
首先,開宗明義,明確朗讀是學習、理解詩歌的基本手段,也是解讀詩歌的有效途徑。
接著,簡單介紹詩人潘洗塵,突出其寫這首詩時正在讀大學一年級,年僅19歲,正和在座的高中生們年齡相仿這一特點,以激起學生的崇拜之情,從而激發學生迫切想要誦讀本詩的熱情。
然后,學生自由誦讀,教師指名朗讀,之后教師針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開展誦讀指導,如斷句停頓、輕重緩急等。在反復誦讀中,帶領學生品味詩歌,把握詩歌的主旨和詩人的情感。
2.問題導引,步步深入。
在文本解讀階段,設計一連串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引,帶領學生透過文字表面,逐步深入。
①詩人為何要看海去?
明確:原因有三:生長在北方、不安于現狀、向往期待未知世界
(可從這些詩句中看出:“盡管生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響”、“我們我們我們就是不愿意停留在生活的坐標軸上”、“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六月是我們的季節很久我們就期待我們期待了很久”)
②大海是怎樣的?
明確:浩瀚、壯闊、遙遠
③為何要在“六月”去看海?
明確:六月不單是一個季節,也是青春的代名詞。
④以詩人為代表的“我們”是一群怎樣的人?
明確:“我們”是一群“青春、有活力、自信、敢想敢闖”的年輕人。
(從這些句子中可感覺到:“我們年輕”、“風風火火”、“精力旺盛”、“歡歡樂樂匆匆忙忙”、“相信自己的腳步就象相信天空”、“東奔西闖狂妄自信”)
⑤大海象征什么?
明確:大海象征理想,象征光明的所在。
⑥看海去其實是表示?
明確:“看海去”表示一種探索精神。
⑦題目什么句子?表達什么?
明確:題目是祈使句,表達青春的呼喚。
這一階段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我們以問題為導引,在師生互動、生生交流、生本碰撞中,逐步深入,教師作適時點撥,及時介紹相關背景,適當拓展延伸。
3.激發創作,鼓勵嘗試。
青春是一首詩,十八九歲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療健康數據隱私保護協議(GDPRCCPA合規)
- 影視項目場次牌租賃及配套服務合同
- 網絡文學作品有聲化改編權許可及衍生品授權與推廣合同
- 校招員工面試題目及答案
- 工業模具加工質量驗收及后續維護合同補充
- 創業項目法律風險防范顧問協議
- 造口護理知識
- 大數據分析驅動的物流倉儲運營優化合同
- 婚后電子產品共有權分割及維護協議
- 新能源企業ESG債券發行風險防控法律支持協議
- 融合終端微應用開發設計規范-版本
- 《狼王夢》讀書分享PPT
- 電力市場交易模式
- 婦科門診護理質量控制管理考核標準
- 秋收起義-完整版課件
- 朝陽區編制外崗位應聘人員報名表
-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質量驗收項目缺陷判定記錄
- 人教版一年級起點小學二年級英語下冊全套教案
- T-CCIAT 0043-2022 建筑工程滲漏治理技術規程
- 供貨、安裝、調試、驗收方案
- 電氣設備-開篇緒論匯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