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能力評價市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賽特等獎課件_第1頁
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能力評價市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賽特等獎課件_第2頁
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能力評價市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賽特等獎課件_第3頁
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能力評價市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賽特等獎課件_第4頁
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能力評價市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賽特等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課程背景下

語文能力評價顧之川

(蕪湖,-4-7)第1頁一、素質教育與評價“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氣氛中,我們不敢在公開場所談‘升學率’,總怕被扣上‘應試教育’帽子。可是,不抓‘升學率’,在當地就很沒‘面子’。這是一個長久以來令人迷惑問題。”(一位校長如是說)第2頁需要厘清幾個概念素質教育應試教育升學率考試第3頁素質教育需要考試素質教育是塑造品質、培養能力教育。以人為本還是以考為本。素質教育雖不以考試為目標,但并不排斥考試。相反,素質教育是能夠包容而且需要有考試教育。第4頁素質教育與高考1.高考是對基礎教育文化素質教育結果進行評價,既不是對素質教育全方面評價,也不可能取代素質教育作用。2.高考評價之所以含有權威性,是因為它和錄用相聯絡,所以高考科學性就顯得非常主要。科學錄用要依靠科學評價,這是高考重視考試內容與形式改革原因之一。3.高考評價含有普遍性、客觀性。因為高考取得是應試者全樣本,所以其數據結論就含有真實客觀性質,含有反應問題實質性質,含有其它評價方法無法取代認識意義和指導作用。基礎教育應該充分利用高考評價作用,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第5頁應試教育性質:片面追求升學率教育特征:以犧牲學生身心健康為代價換取升學率方法:“滿堂灌”、“題海戰術”第6頁現實狀況——學生:我們天天早上不到5點就起床,作業多得白天做不完,只能在晚上10點下了自習以后在被窩里打著手電做,基本天天都要到深夜11點才能睡覺,睡不到6小時。希望關注一下我們,我們不想再打這場畸形“戰役”了!第7頁現實狀況——教師:每星期上26節課,早上5點35分起床,5點55分領學生跑操,6點15分上早自習,晚上8點10分放學,普通9點還要呆在教室里。學生就更苦了。再這么下去,老師受不了,學生更受不了!第8頁教育不能太功利孩子們苦得沒道理沒價值。當前學生這種“苦學”狀態,一沒有道理,因為已經超出了青少年身心所能承受范圍;二沒有價值,因為這種“苦學”極難造就出大批有創造性人才,相反,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獨立生活能力不足,卻已成為我國學生普遍存在問題,這既不符合國家期待,也不符合教育宗旨。而且,在這種超負荷運轉下,老師們也普遍存在職業倦怠現象,嚴重窒息了他們創造活力。

基礎教育應試化傾向太嚴重了。教育不應該太功利,升學應是教育一個自然結果,而不應像現在這么,犧牲了學生全方面發展,換來一部分人上大學,而另一部分卻被無情地淘汰。所以,素質教育非搞不可。第9頁應試教育存在原因:1.高考牽引力。高考制度改革一直在不停推進中,各省紛紛出臺辦法,加強了對學生綜合能力評價,不過,應試教育并沒有所以而得到遏制。2.文化推進力。東方儒家文化圈以重視教育著名,家長對孩子責任靠近無限責任,為了應付升學競爭,為了“理想前途”,家長們在苦口婆心之外,不惜使用強迫伎倆,拔苗助長取代了思維發展規律。3.教育行政部門政績觀。升學率就像經濟領域GDP,讓許多地方領導陶醉,使得遏制片面追求升學率辦法極難在一市一縣一校施行,素質教育普遍面臨尷尬局面。第10頁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德育方面,要養成待人接物和對待工作良好習慣;智育方面,要養成尋求知識和熟習技能良好習慣;體育方面,要養成保護健康和促進健康好習慣。(葉圣陶,1979)第11頁教育類似農業:呂叔湘:“教育性質類似農業,而絕對不像工業。”葉圣陶:“辦教育決不類似辦工業,因為受教育人絕對不是工業原料。”他把學生比作植物,把教師比作種植家。他認為,有些植物之所以不能很好生長,一是與遺傳或環境相關,二是種植家扼殺了植物生長可能性。第12頁豐子愷漫畫《教育》:葉圣陶《子愷畫》:《教育》畫是一個工匠在做泥人,他板著臉,把一團一團泥使勁往模子里按,按出來是一式一樣泥人。是不是還有些人在認真地做這個工匠那樣工作呢?直到現在,還值得我們深刻反省。受教育人決非沒有生命泥團,誰要是像那個師傅只管把他們往模子里按,他失敗是必定無疑。第13頁葉圣陶論考試:學校為何要考試?無非是為了檢驗學生學習成績怎樣。從這個角度來看,學校只要“有個期終考試,或者加個期中考試,就夠了。(《考試》)考試是檢驗學習成效一個伎倆,不是學習最終目標。作為一個教學活動,考試應該和課堂提問、課外練習一樣,在“活潑,平靜,沒拘束,不擔心”情況下進行。但因為老師重視,家長督促,致使考試和分數成了學生最看重事。于是就產生“為考試而學習”怪口號。這么一來,學生就會壓力很大,就會把所學知識看成敲門磚,一出考場就完全忘記。另外,這種情況還可能誘使學生在考場上作弊。(《再談考試》)第14頁葉圣陶《學習不光為了高考》:莫非學生進中學就是為了考大學?莫非國家辦中學就是為了給大學供給投考者?假如學生進中學就是為了考大學,極小一部分考進大學去了,極大多數沒考上不都成了廢品嗎?持這種想法不但是落榜學生,還有家長、老師和教育行政人員。所以中學為何要辦,中學生為何要學,教師為何要教,這都是應該認真考慮問題。第15頁朱清時比喻:小時候,農民種地不施化肥,畝產四五百斤。以后施化肥,畝產提升到五六百斤。施過兩三遍化肥后,田地畝產就極難再提升上去了。而且,因為施肥過分,土壤板結,也不能種稻子了。四川最好水稻畝產五百斤就差不多了,施化肥短期能夠增產一二百斤,不過長久下來,那土壤就要弄壞了。第16頁不要讓滿分摧殘孩子創新能力陳省身為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題詞:不要考100分朱清時:少年班學生做學問,重在掌握精華要義,考個七八十分就能夠了。不要為了考100分在細枝末節上浪費時間。不要為了這一二十分,摧殘了孩子創新能力,浪費聰明才智,讓人格、道德扭曲僵化,讓他們淪為考試機器。第17頁楊福家:什么叫學問?就是學習問問題,而不是學習答問題。假如一個學生能夠知道怎樣去提問題,知道怎么學習知識,就等于給了他一把鑰匙,他就能夠自己去打開各式各樣大門。第18頁二八定律(巴萊多定律):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主要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社會約80%財富集中在20%人手里,而80%人只擁有20%社會財富。這種統計不平衡性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第19頁中國人民大學附中校長劉彭芝:我們要正確地認識高考。素質教育不是不要高考成績,高考成績好也不是應試教育結果。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抓高考,這是實踐“三個代表”主要思想詳細表達。經過高考進入自己理想大學,是每個高中生夢寐以求,代表了廣大考生及其家長最根本利益。所以,抓好高考,就是為國育才,就是造福于民,這是功在千秋大事。第20頁二、新課改與評價制度改革從科舉制誕生到現在,考試已經有1400多年歷史,世界各國無一不用考試來區分人才、選拔人才,所以考試是人類文化遺產,也是中國人創舉。統一考試反應了社會進步,它是社會公正、公平表達,也是一個高效率機制。

第21頁學校應實施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統計相結合綜合評價方式;學校應依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重視過程評價標準,綜合利用觀察、交流、測驗、實際操作、作品展示、自評與互評等各種方式,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成長統計手冊,全方面反應學生成長歷程。新課程評價觀:第22頁語文能力評價基本標準:1.評價根本目標是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方面提升。2.評價應以課程目標為基準,面向全體學生。3.評價應充分發揮診療、激勵和發展功效。4.提倡評價主體多元化。5.評價應注意必修課和選修課聯絡與區分。6.評價應依據不一樣情況綜合采取不一樣方式。(《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第23頁高考改革標準1.有利于高校選拔合格新生2.有利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3.有利于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4.有利于高考本身公平、公正和安全第24頁高考改革路線圖:1.高中課改為高考改革帶來機遇。2.多元評價: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分離。3.研究型大學增加面試。4.分類考試、多元錄用:逐步放開專科、尤其是高職招生,最終目標將是不經過考試,實現“想上就能上”。

第25頁新課程與新高考山東、廣東、海南、寧夏4省區+江蘇5省區+福建、浙江、安徽、天津、遼寧10省市區+湖南、北京、陜西、吉林、黑龍江第26頁山東“考試新政”——中考:從秋季開學起,初一學生實施學業考試,年開啟全新高中招生制度,即:以初中學業考試取代升學考試;以綜合素質評價為依據錄用新生取代單純以中考成績為依據錄用新生;將普通高中尤其是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半數以上分配到初中學校,同時繼續推行各種方式錄用新生。這么,就把過去中考只看一次性成績變成對初中三年成績評價;把過去學業成績考評為主變成對學生德、智、體、美等各個方面考評,改變“一考定終生”弊端。

第27頁山東“考試新政”——高考:為了阻止各地對高考升學率惡性競爭,山東要求高考后省招考院不得將考生個人成績提供給各市地教育部門,禁止相關高考錄用數量考評、獎勵與公布,從根本上處理各地存在炒作升學率問題。第28頁三、語文能力評價語文《考試綱領》:語言文字利用當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第29頁高校自主招生我國當前有68所()研究型高校經過自主考試選拔超常學生。直接錄用(僅限于國際比賽中優勝者)自主招生(文化課筆試+專業課筆試+面試)成績合格后簽署協議,考生仍需參加高考,可低于學校錄用分數線30分錄用。第30頁自主招生啟示自主考試要求考生:1.含有超常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具備個性才能和發展潛質;3.在文學、藝術、體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4.綜合素質名列前茅。試題靈活,跨度大,重在考查學生綜合素質和思維品質。

第31頁北京大學語文試題:一、基礎(20分)1.寫兩個成語,然后曲解,6分。2.修改病句:6分(1)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2)素胚胎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3.對聯:博雅塔前人博雅(博雅塔為北大一風景),8分第32頁北京大學語文題:二、古文翻譯(20分)三、當代文閱讀(20分)四、作文(40分)有腐敗分子認為:腐敗,是一個人人難免“普遍本性”,它有利于刺激消費、促進感情,有利于經濟增加,無害于友好社會。請你寫一篇文章,駁斥“腐敗無害論”觀點,要求最少有5處正確引用古詩文,題目自擬,800字左右。(引導積累)。

第33頁北京大學語文題:

一、基礎知識

一首流行網絡歌曲《全世界都在笑中國傻》

,用《中國話》曲調,歌詞則經過了重新改編:歷史長河向前淌/岸上睡著一只羊/河里漂著一條狼/狼要拿羊當口糧/羊要認狼當爹娘/羊要救狼,狼要吃羊/不知是那羊救狼/還是狼吃羊。要求:1.請找出全部押韻字,并用最少四個造一個單句。2.請找出全部動詞,并用其中筆畫最少兩個寫一句適合大學校園口號。

第34頁北京大學語文題:二、當代文閱讀:《瞬間永恒》,要求分析關鍵句和敘述題。

三、古文標點翻譯:《淮南子》(原文無標點)

四、作文題,是由林庚先生誕辰100周年文章,引出4個詞:“盛唐氣象”、“少年精神”、“布衣情懷”、“建安風骨”,考生從中選擇一個詞來寫一篇600~800字詩情畫意且富含哲理散文。第35頁北京大學部分試題:歷史:“寫出除中國外任意五個國家國慶日以及由來”(20分)政治:“不一樣人士會對香煙有不一樣認識,美術從業者看到是怎樣設計包裝,經濟學家看到是煙草稅怎樣征收等等。要求考生依次說明他們看法,并說出哲學依據”。第36頁清華大學語文題:以下四篇文章摘自一張報紙整個版面。請給這個版面擬一個題目,并說明這么擬題理由(800字以上)《白居易粉絲》《四年前與奧巴馬邂逅》《歷史與記憶》《傳統油畫過時了嗎》(原文約6000字)第37頁:五校聯考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第38頁五校聯考語文題:當代文閱讀:楊叔子《科學與人文》俄蒲寧:《山口》古詩文閱讀:古詩鑒賞、古文標點翻譯作文:電擊治療網癮第39頁上海五高校錯誤導向,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和東華大學等上海六所高校開展自主招生測試中,有四所高校或放棄了對理科生考查語文科目,或干脆要求全部考生僅測試數學和英語兩科。政協委員:“草率、短視,不負責任,與法律抵觸!”第40頁法律依據:《憲法》: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文字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風俗習慣自由;國家推廣全國通用普通話。憲法立法精神就是要保持和發展語言以及由語言所承載文化。而其主要路徑就是語文教育。《通用語言文字法》“支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和科學研究,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范、豐富和發展”。《教育法》:教育應該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異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一切優異結果。《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要提升學生普通話交際能力、漢字書寫能力和語文應用能力。第41頁面試強調綜合利用能力考查強調考生綜合素質綜合分析能力,語言表示能力,臨場發揮能力不在意答案正確是否,而是看你說了什么,是怎么說。第42頁香港大學面試題:中國腐敗問題

應試教育問題

未婚同居問題

股票熱問題建“鳥巢”是不是太浪費材料?賭博是否應該在中國推廣?星巴克該不該進故宮?談談對油價上漲看法。該不該在活動物身上做試驗?急診室收費能不能處理濫用急診服務問題。第43頁香港高校內地招生:錄用方式:“以高考成績為參考、面試成績為標準”。更重視學生英語思維、表示能力、思辨能力、團體合作及未來領導力等綜合素質。第44頁美國大學錄用標準

1.標準考分(SAT/ACT):專業性測試成績在全體考生中比較靠前2.高中成績:A.選課質量,B.平均分數,C.在班級中排名3.論文寫作(要求文字優美,格調鮮明,內容獨到,努力表達出熱情、智力、創造性和寫作水平)4.推薦信函(需對學生態度、能力做出準確評價,對其在團體中主要角色進行定位,與眾不一樣之處)

第45頁美國大學錄用標準5.面試情況(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言語表示能力、臨場應變能力)6.體育藝術專長7.社會實踐(是否參加過社會實踐活動,參加了什么樣實踐,多少個小時,希望從中判斷出學生是否含有同情心,是否含有領導才能)8.先修課程(AdvancedPlace-ment,“大學先修計劃課程”,簡稱AP課程:學了幾門,考試結果怎樣)第46頁美國常春藤學校錄用標準:學習成績占40%綜合素質占40%價值觀占20%第47頁中美高考作文比較美國:就某個話題表示自己看法,利用邏輯推理和詳細事例,證實自己觀點;有條理地組織自己論證與行文;清楚有效地表示,合乎語言規范。中國: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