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之環評技術導則與標準考試黑金考題(附答案)_第1頁
2024年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之環評技術導則與標準考試黑金考題(附答案)_第2頁
2024年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之環評技術導則與標準考試黑金考題(附答案)_第3頁
2024年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之環評技術導則與標準考試黑金考題(附答案)_第4頁
2024年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之環評技術導則與標準考試黑金考題(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編號:_________________地區: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編號:_________________地區: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密封線 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重點試題精編注意事項:1.全卷采用機器閱卷,請考生注意書寫規范;考試時間為120分鐘。2.在作答前,考生請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準考證號涂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定位置。

3.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卡上與題目對應的答題區域內規范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

1、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社區醫療、衛生院建設項目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的項目類別是()。A.Ⅰ類B.Ⅱ類C.Ⅲ類D.Ⅳ類

2、(2018年)根據《聲環境質量標準》,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域中,需要維護住宅安靜的區域屬于()。A.0類聲環境功能區B.1類聲環境功能區C.2類聲環境功能區D.3類聲環境功能區

3、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生態影響類》,“工程調查”的內容不包括()。A.工程總投資B.工程環境保護投資C.水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D.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時間

4、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工程分析時段應涵蓋工程全過程,以()為調查分析的重點。A.勘察期和施工期B.施工期和運營期C.運營期和退役期D.勘察期和運營期

5、河流混合過程段預測范圍內的河段可以分為三段,除了()。A.充分混合段B.混合過程段C.排污口上游河段D.排污口下游河段

6、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預測和評價的環境因子應包括反映()。A.評價區一般質量狀況的常規因子B.建設項目特征的特性因子C.評價區一般質量狀況的常規因子和建設項目特征的特性因子D.評價區質量狀況的特性因子和建設項目的常規因子

7、環境標準體系不包括()。A.國家環境標準B.地方環境標準C.環境保護部標準D.環境基礎標準

8、開發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實施方案基本內容中不包括()。A.開發區規劃簡介B.開發區及其周邊地區的環境狀況C.規劃方案分析圖D.開發活動環境影響識別和評價因子選擇

9、某新建項目地下水評價工作等級為二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符合地下水環境現狀監測頻率要求的是()。A.若有近3年內至少一個連續水文年的枯、豐水期水位、水質監測資料,不需補充監測B.若有近3年內至少一個連續水文年的枯、豐水期水位、水質監測資料,應在評價期內至少進行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質監測C.若有近3年內每年一次枯水期水位、水質監測資料,不需補充監測D.若有近3年內每年一次豐水期水位、水質監測資料,不需補充監測

10、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面水環境》,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為180m3/s,河流斷面形狀近似矩形,河寬55m,水深7m,在取樣斷面上應取()水樣。A.6個B.5個C.4個D.2個

11、(2021年真題)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關于污染控制措施有效性分析與方案比選內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達標區建設項目,應綜合考慮成本和治理效果,選擇最佳可行技術方案B.達標區建設項目,保證大氣污染物能夠達標排放,并使環境影響可以接受C.不達標區建設項目,應綜合考慮成本和治理效果,選擇最優方案D.不達標區建設項目,要保證大氣污染物達到最低排放強度和排放濃度,并使環境影響可以接受

12、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關于地下水環境影響識別的說法,錯誤的是()。A.地下水污染特征因子應根據建設項目液體物料成分等進行識別B.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應根據建設項目的地下水環境敏感特征進行識別C.地下水環境影響應根據建設項目建設期和運營期兩個階段的工程特征進行識別D.對于隨著生產運行時間推移對地下水環境影響有可能加劇的建設項目,應按運營期的變化特征分為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別進行環境影響識別

1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環境風險事故情形設定的內容不包括()。A.環境風險措施B.環境風險類型C.環境危險單元D.環境危險物質

14、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一般()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執行。A.GB14554—96;優于B.GB14554—93;優于C.GB14554—96;后于D.GB14554—93;后于

15、某改擴建工程項目位于重要生態敏感區,在其原廠界范圍內6km2,新增占用陸地面積8km2,新增占用水域面積7km2,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該項目生態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A.一級B.二級C.三級D.四級

16、(2017年)某工業企業所在區域噪聲背景值為55dB(A),技改前全廠噪聲源對廠界噪聲貢獻值為62dB(A),技改后全廠噪聲源對廠界噪聲貢獻值為61dB(A),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技改后該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值為()A.61dB(A)B.62dB(A)C.63dB(A)D.約65dB(A)

17、某河流化學需氧量濃度為20mg/L,氨氮濃度為1.5mg/L,該河流水質能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規定的()類水質要求。A.ⅡB.ⅢC.ⅣD.V

18、已知某聲源最大幾何尺寸為D,A聲功率級為LAW,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若按公式LA(r)=LAW-20lg(r)-8計算距聲源中心r處的A聲級LA(r),必須滿足的條件是()。A.處于自由聲場的無指向性聲源、r>2DB.處于自由聲場的無指向性聲源、r>DC.處于半自由聲場的無指向性聲源、r>2D.處于半自由聲場的無指向性聲源、r>D

19、根據《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的規定,地下水監測因子應根據填埋廢物特性由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確定,下列不屬于常規測定項目的是()。A.大腸桿菌總數B.濁度C.pH值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0、(2019年真題)根據《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關于排氣筒高度及排放速率的有關規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排氣筒高度必須高出周圍200米半徑范圍的建筑5米以上B.排氣筒高度應高出周圍200米半徑范圍的建筑3米以上不能達到該要求的排氣筒,應按其高度對應的表列排放速率標準值嚴格50%執行C.新污染源的排氣筒一般不應低于15米D.若新污染源的排氣筒必須低于15米時,其排放速率標準值按外推計算結果

21、(2017年)根據《聲環境質量標準》,下列交通線路,需在其兩側一定距離內劃定4a類聲環境功能區的是()。A.三級公路B.城市支路C.內河航道D.鐵路干線

22、根據工程建設過程,不屬于驗收調查時段的是()。A.工程前期B.施工期C.試運行期D.服務期滿后

23、(2015年)根據《地下水質量標準》,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學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并適用于各種用途的地下水質量分別是()A.I類B.II類C.III類D.IV類

24、地表水環境現狀調查因子應()評價因子。A.大于B.等于C.不少于D.少于

25、根據《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危險廢物焚燒廠可能建設在()。A.地表水環境質量Ⅰ類功能區B.環境空氣質量一類功能區C.環境空氣質量二類功能區D.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功能區

26、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面水環境》,確定河流水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范圍可不考慮()。A.河流規模B.污染物類別C.污水排放量D.河流水質要求

27、在聲環境預測過程中遇到的聲源往往是復雜的,需根據()形式簡化處理。A.聲源的地理位置B.聲源的性質C.聲源的空間分布D.設備的型號、種類

28、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境》,一般情況下,評價等級為一級的河流水質現狀調查時期應是()。A.枯水期B.平水期C.平水期和枯水期D.豐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29、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關于PM2.5年平均濃度值數據有效性的說法,正確的是()。A.每年至少有60個日平均濃度值B.每年至少有144個日平均濃度值C.每年至少有251個日平均濃度值D.每年至少有324個日平均濃度值

30、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生態影響類》,風電廠建設項目生態影響調查的內容不包括()。A.工程占地情況B.工程影響區域內的水利設施狀況C.工程影響區域內的農作物耕作制度D.工程影響區域內的水土流失現狀

31、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下列適用于該標準的是()。A.土壤風險評價、生態風險評價B.人體健康風險評價、核與輻射類建設項目的環境風險評價C.涉及有毒有害危險物質生產、使用、儲存(不包括使用管線輸運)的建設項目可能發生的突發性事故(包括人為破壞及自然災害引發的事故)的環境風險評價D.涉及易燃易爆危險物質生產、使用、儲存(包括使用管線輸運)的建設項目可能發生的突發性事故(不包括人為破壞及自然災害引發的事故)的環境風險評價

32、某企業污水經處理后直接排入水域功能為Ⅳ類的河流,根據《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該企業污水排放至少應達到()標準。A.一級B.二級C.三級D.四級

33、下列裝置適用《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是()。A.煉鐵高爐B.煉焦爐C.生活垃圾焚燒爐D.燃氣導熱油爐

34、根據《聲環境質量標準》,文教區執行的突發噪聲限值是()。A.夜間55dB(A)B.夜間60dB(A)C.晝間65dB(A)D.晝間70dB(A)

35、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若按聲源種類劃分,聲環境影響評價類別分為()。A.穩態聲源和突發聲源的聲環境影響評價B.固定聲源和流動聲源的聲環境影響評價C.現有聲源和新增聲源的聲環境影響評價D.高噪聲源和低噪聲源的聲環境影響評價

36、現狀調查內容與要求:建設項目土壤環境現狀調查階段,主要收集的資料不包括()。A.土地利用現狀圖B.土壤類型分布圖C.土地利用歷史情況D.土地生產力情況

37、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一地面水環境》,一般情況,海灣三級評價應調查評價工作期間的()。A.大潮期和小潮期B.小潮期C.大潮期D.枯水期

38、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環境影響評價方法的選取應采用()。A.定量評價B.定性評價C.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以量化評價為主D.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以定性評價為主

39、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按評價對象,聲環境影響評價類別可分為()。A.固定聲源和流動聲源的聲環境影響評價B.穩態聲源和突發聲源的聲環境影響評價C.建設項目聲源對戶外環境和室內環境影響評價D.建設項目聲源對外環境和外環境聲源對需要安靜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

40、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關于大氣污染源調查內容的說法,錯誤的是()。A.對改、擴建項目應給出現有工程排放量、擴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現有工程經改造后的污染物預測削減量,并計算最終排放量B.現有工程在大約75%生產負荷下,按分廠或車間逐一統計各有組織排放源和無組織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C.對于毒性較大的污染物,應估算其非正常排放量D.對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應給出周期性排放系數

41、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面水環境》,水深>10m且分層期>()的湖泊、水庫可視為分層湖庫。A.20dB.30dC.35dD.40d

42、位于一般區域的某攔河閘項目回水范圍為6.5km2,可明顯改變上、下游水文情勢,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該項目生態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A.一級B.二級C.三級D.可做生態影響分析

43、對于保證率日平均質量濃度Cm中序數m的計算方式正確的是()。A.m=1+(n+1)pB.m=1-(n+1)pC.m=1+(n-1)pD.m=1-(n-1)p

44、(2019年)根據《聲環境質量標準》,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執行的夜間突發噪聲限值是()。A.夜間50dB.夜間65dBC.晝間60dBD.晝間75dB

45、工業污水生產周期在8h以內的,每()采樣一次。A.2hB.4hC.5hD.6h

46、對環境質量標準的實施監督,一般為()以相應標準進行質量評定。對排放標準的實施監督,往往采用抽樣測試檢查制度,對排污單位的排污行為以相應標準進行判定。A.臨時采樣點B.固定采樣點位、固定頻率的例行監測C.固定頻率檢測D.固定采樣點定位

47、《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規定,最高允許排放速率是指一定高度的排氣筒任何()排放污染物的質量不得超過的限值。A.0.5hB.1hC.2hD.4h

48、以下噪聲源適用《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的是()。A.學校廣播喇叭B.商場廣播喇叭C.機車風笛D.工廠廣播喇叭

49、根據《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鐵路干線兩側環境振動標準值是()。A.晝間75dB,夜間72dB.晝間75dB,夜間75dBC.晝間80dB,夜間77dBD.晝間80dB,夜間80dB

50、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下列情景組合中,應確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為重點防滲區的是()。A.污染物為重金屬+天然包氣帶防污性能為“強”+污染控制難易程度為“易”B.污染物為重金屬+天然包氣帶防污性能為“中”+污染控制難易程度為“難”C.污染物為氨氮+天然包氣帶防污性能為““弱””+污染控制難易程度為“難”D.污染物為氨氮+天然包氣帶防污性能為“強”+污染控制難易程度為“易”二、多選題

51、《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規定的環境影響評價原則不包括()。A.依法評價B.早期介入C.科學評價D.突出重點

52、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下列區域中,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分級屬于較敏感的是()。A.溫泉水地下水資源保護區B.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C.備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D.規劃的集中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

53、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二級評價項目,對地下水水質、水量應采用()進行影響預測和評價。A.數值法B.數值法或解析法C.時序分析D.趨勢外推

54、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技術規范—生態影響類》,關于生態影響調查中的現場勘察,說法正確的是()。A.如文件資料翔實,驗收調查可不開展現場勘察B.只選擇項目涉及的區域與對象進行勘察C.現場勘察的調查內容、位置、因子原則上與環評文件一致D.如環評未開展樣方調查,現場勘察不再需要開展樣方調查

55、根據《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某煤矸石貯存場(煤矸石含硫量大于2%)的大氣污染控制項目是()。A.TSP、PM10B.TSP、SO2C.CO、SO2D.NO2、SO2

56、水文情勢調查:水污染影響型建設項目開展與水質調查同步進行的水文測量,原則上可只在()內進行。在水文測量的時間、頻次和斷面與水質調查不完全相同時,應保證滿足水環境預測所需的水文特征值及環境水力學參數的要求。A.豐水期和平水期B.枯水期和冰封期C.豐水期和枯水期D.一個時期(水期)

57、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環境風險評價中的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預測概率不為零的事故中()的事故。A.發生概率最大B.安全隱患最大C.造成財產損失最大D.對環境(或健康)危害最嚴重

58、下列污染物中,排放管理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的是()。A.水泥窖排放的氦氧化物B.火電廠輸煤系統排放的顆粒物C.鉛冶煉裝置排放的鉛及其化合物D.石化企業工藝加熱爐排放的顆粒物

59、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分析內容的是()。A.工程基本數據B.污染影響因素分析C.交通運輸D.重大危險源分析

60、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關于生態現狀調查要求的說法,錯誤的是()。A.三級評價可充分借鑒已有資料進行說明B.特殊生態敏感區的生態現狀調查應做專題調查C.生態現狀調查的范圍應不小于評價工作范圍D.一級評價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樣性調查可依據已有資料推斷

61、下列裝置適用《工業爐窯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是()。A.煉鐵高爐B.煉焦爐C.生活垃圾焚燒爐D.燃氣導熱油爐

62、根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試行)》,針對規劃可能涉及的環境問題、敏感環境要素以及主要制約因素,確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環境目標的依據是()。A.公眾參與的意見B.有關的環境影響保護政策、法規和標準C.環境影響減緩措施D.環境影響預測結論

63、(2019年)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境》(HJ2.3-2018),河流不利枯水條件下,河流設計水文條件宜采用()保證率最枯月流量。A.75%B.90%C.95%D.98%

64、某湖泊平均水深8m,最大水深12m,最小水深5m,水面面積30km2,其水域規模為()。A.一般水庫B.大水庫C.中水庫D.小水庫

65、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環境風險事故情形設定的內容不包括()。A.環境風險措施B.環境風險類型C.環境危險單元D.環境危險物質

66、對于交通噪聲,一般以()為評價量。A.聲功率級B.A聲級C.等效連續A聲級D.A計權聲功率級

67、(2018年)根據《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關于土壤環境質量分類和標準分級的說法,錯誤的是()。A.果園土壤執行二級標準B.礦產附近蔬菜地土壤執行三級標準C.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土壤執行一級標準D.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有重金屬背景含量高的除外)土壤執行一級標準

68、某擬建工程的建設會影響到世界自然遺產地,工程占地僅為0.8km2,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一生態影響》,此工程的生態影響工作等級為()。A.一級B.二級C.三級D.四級

69、根據《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1類聲功能區夜間偶發噪聲的最大聲級為()dB。A.45B.50C.60D.70

70、某建設項目聲環境評價工作等級為二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關于該項目聲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基本要求的說法,錯誤的是()。A.噪聲預測應覆蓋評價范圍內全部敏感目標,給出各敏感目標處的預測值B.在缺少聲源源強資料時,通過類比測量取得源強數據,并給出類比測量的條件C.評價范圍內代表性敏感目標的聲環境質量現狀需實測,不能利用已有監測資料D.應給出防治措施的最終降噪效果和達標分析

71、《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中,環境風險分為()3種類型。A.火災、爆炸、中毒B.爆炸、惡臭、中毒C.火災、泄漏、惡臭D.爆炸、泄漏、火災

72、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的直徑或邊長一般不應小于()km。A.2B.4C.5D.6

73、(2014年)下列關于環境標準體系的說法正確的是()。A.環境標準體系由國家環境標準和地方環境標準構成B.國家環境標準由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兩類構成C.國家環境標準由水、氣、土壤環境要素標準構成D.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由行業性排放標準和綜合性排放標準構成

74、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關于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方法的說法,錯誤的是()。A.景觀生態學法可定量分析生境格局變化B.類比分析法可定性預測生態問題的發展趨勢C.列表清單法可定量預測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D.圖形疊置法可定量分析地下水下降對植被的影響

75、根據《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關于施工場界噪聲測點布置的說法,正確的是()。A.測點應設在施工場界處B.在噪聲敏感建筑物室內測量時,測點應設在室內靠窗口處C.當場界無法測量到聲源的實際排放時,測點可設在噪聲敏感建筑物外1m處D.場界外無噪聲敏感建筑物時,測點應設在場界外1m,高于場圍墻0.5m以上位置

76、根據《聲環境質量標準》,關于1類聲環境功能區環境噪聲限值的說法,正確的是()。A.晝間等效聲級限值為60dB(A)B.夜間等效聲級限值為45dB(A)C.晝間最大聲級限值為70dB(A)D.夜間最大聲級限值為55dB(A)

77、規劃分析需要對多個規劃方案具體內容的解析和初步評估,下列不屬于規劃分析常用方法的是()。A.專家咨詢法B.類比分析法C.矩陣法D.網絡法

78、根據《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文教區晝間和夜間每日發生幾次的沖擊振動,其鉛垂向Z振級最大值分別不得超過()dB。A.80、77B.80、70C.73、70D.70、67

79、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2.1-2016),對存在較大潛在人群健康風險的建設項目環境管理與監測計劃不包括()。A.污染源監測計劃B.環境質量監測計劃C.環境跟蹤監測計劃D.監督性監測計劃

80、進行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應從建設項目產生的正負兩方面環境影響,以()的方式,估算建設項目所引起環境影響的經濟價值,并將其納入建設項目的費用—效益分析中,作為判斷建設項目環境可行性的依據之一。A.定性B.定量C.定性與定量結合D.定性與半定量結合

81、建設項目地下水環境的二級評價范圍為()。A.大于20km2B.小于6km2C.6~20km2D.20km2

82、根據《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下列地區中,可考慮作為集中式危險廢物焚燒設施備選場址的是()。A.商業區B.居民區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地區C.GB3095中規定的環境空氣質量一類功能區D.GB3838中規定的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功能區

83、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生態影響類》,關于生態影響調查中的現場勘察,說法錯誤的是()。A.通過現場勘察核實所收集文件資料的準確性B.能全面覆蓋項目建設所涉及區域的,勘察區域與勘察對象應基本能覆蓋建設項目所涉及區域的80%以上C.對于建設項目涉及的范圍較大、無法全部覆蓋的,可根據隨機性和典型性的原則,選擇有代表性的區域與對象進行重點現場勘察D.為了定量了解項目建設前后對周圍生態所產生的影響,必須進行植物樣方調查

84、地面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劃分的條件有()個。A.4B.3C.5D.2

85、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農業用水和魚蝦類越冬場分別屬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區的()。A.Ⅴ類和Ⅱ類B.Ⅳ類和Ⅱ類C.Ⅴ類和Ⅲ類D.Ⅳ和Ⅲ類

86、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下列地下水水質指標中,需要現場測定的是()。A.pH值B.色(度)C.渾濁度D.總硬度

87、已知某聲源最大幾何尺寸為D,A聲功率級為LAW,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若按公式LA(r)=LAW-20lg(r)-8計算距聲源中心r處的A聲級LA(r),必須滿足的條件是()。A.處于自由聲場的無指向性聲源、r>2DB.處于自由聲場的無指向性聲源、r>DC.處于半自由聲場的無指向性聲源、r>2D.處于半自由聲場的無指向性聲源、r>D

88、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工程分析中污染源源強核算內容不包括()。A.有組織排放的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強度B.無組織排放的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強度C.事故狀況下的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強度D.非正常工況下的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強度

89、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下列污染物中,屬于環境空氣污染物基本項目類別的是()。A.PM10B.TSPC.NOxD.氟化物

90、根據《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關于監測的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當爐窯達不到或超過設計能力時,在最大生產能力的熱負荷下測定B.當爐窯達不到或超過設計能力時,在燃料量較大的穩定加溫階段進行測定C.無組織排放煙塵及生產性粉塵監測點,設置在工業爐窯所在廠房門窗排放口處D.若工業爐窯露天設置,監測點應選在距煙(粉)塵排放源5m,最低高度1.2m處任意點

91、()提供了一定時期內衡量環境優劣程度質的標準。A.國家環境質量標準B.國家地方標準C.國家環境監測方法標準D.國家環境標準樣品標準

92、一級評價項目的大氣質量現狀監測,每期監測時間至少應取得有季節代表性的()的有效數據。A.4天B.5天C.6天D.7天

93、(2014年)根據《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下列關于結構傳播固定設備室內噪聲排放限值的說法,正確的是()。A.限值不區分房間類型B.限值不區分房間所處聲環境功能區C.限值包括等效聲級和倍頻帶聲壓級D.非穩態噪聲最大聲級允許超過限值10dB(A)

94、在實行總量控制區域的建設項目,在確定排污單位應執行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同時,還應確定排污單位應執行的()。A.污染物數量B.污染物排放濃度C.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D.污染物排放的種類

95、根據《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企業中載有氣態VOCs物料、液態VOCs物料的設備與管線組件的密封點有()個,應開展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工作。A.100個B.1000個C.2000個D.500個

96、二級評價中建設項目所處聲環境功能區為GB3096規定的()類、2類地區。A.0B.1C.3D.4

97、(2018年)根據《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確定生活垃圾焚燒廠廠址的位置及其與周圍人群距離的依據是()。A.可行性研究報告結論B.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結論C.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技術評估報告結論D.當地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出具的確認函

98、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地下水現狀監測層位應包括()。A.潛水含水層B.具有飲用水開發利用價值的含水層C.可能受建設項目影響的含水層D.承壓水層

99、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關于區域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說法正確的是()。A.農村地區執行一級標準B.一般工業區執行二級標準C.一般工業區執行三級標準D.風景名勝區執行二級標準

100、某改擴建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三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該項目大氣污染源調查內容可不包括()。A.項目現有污染源調查B.項目新增污染源調查C.項目削減污染源調查D.評價范圍內與該項目排放污染物有關的替代污染源調查

參考答案與解析

1、答案:D本題解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附錄A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行業分類表可知,社區醫療、衛生院(所、站)、血站、急救中心等其他衛生機構的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的項目類別為報告表Ⅳ類。

2、答案:C本題解析:暫無解析

3、答案:C本題解析:導則6.2原文,ABD均為導則原文,AB屬于工程概況的內容,D屬于工程建設過程的內容。故選C

4、答案:B本題解析:工程分析時段應涵蓋勘察期、施工期、運營期和退役期,以施工期和運營期為調查分析的重點。

5、答案:D本題解析:河流混合過程段預測范圍內的河段可以分為充分混合段、混合過程段和排污口上游河段。

6、答案:C本題解析:預測和評價的環境因子應包括反映評價區一般質量狀況的常規因子和反映建設項目特征的特性因子兩類。

7、答案:D本題解析:環境標準分為國家環境標準、地方環境標準和環境保護部標準。

8、答案:C本題解析:開發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實施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內容:①開發區規劃簡介。②開發區及其周邊地區的環境狀況。③規劃方案初步分析。④開發活動環境影響識別和評價因子選擇。⑤評價范圍和評價標準(指標)。⑥評價專題設置和實施方案。

9、答案:A本題解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評價工作等級為二級的建設項目,若掌握近3年內至少一個連續水文年的枯、豐水期地下水水位動態監測資料,評價期可不再開展地下水水位現狀監測;若無上述資料,應依據導則要求開展水位監測。

10、答案:A本題解析:從“平水期平均流量為180m3/s”可判斷此河為大河。從“河寬55m”可判斷河寬>50m,應設3條取樣垂線。從“水深7m”可判斷水深>5m,則在每條垂線上的水面下0.5m水深處及在距河底0.5m處,各取樣1個,故取6個水樣。

11、答案:C本題解析:(2)不達標區建設項目選擇大氣污染治理設施、預防措施或多方案比選時,應優先考慮治理效果,結合達標規劃和替代源削減方案的實施情況,在只考慮環境因素的前提下選擇最優技術方案,保證大氣污染物達到最低排放強度和排放濃度,并使環境影響可以接受。

12、答案:C本題解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的規定,地下水影響識別的基本要求是:①地下水環境影響的識別應在初步工程分析和確定地下水環境保護目標的基礎上進行,根據建設項目建設期、運營期和服務期滿后三個階段的工程特征,識別其正常狀況和非正常狀況下的地下水環境影響。②對于隨著生產運行時間推移對地下水環境影響有可能加劇的建設項目,還應按運營期的變化特征分為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別進行環境影響識別。識別方法是:①根據附錄A,識別建設項目所屬的行業類別。②根據建設項目的地下水環境敏感特征,識別建設項目的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識別內容是:①識別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裝置和設施(位置、規模、材質等)及建設項目在建設期、運營期、服務期滿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徑。②識別建設項目可能導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特征因子應根據建設項目污廢水成分(可參照HJ/T2.3)、液體物料成分、固廢浸出液成分等確定。C項,少了服務期滿后的階段。

13、答案:A本題解析:1.風險事故情形設定內容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選擇對環境影響較大并具有代表性的事故類型,設定風險事故情形。風險事故情形設定內容應包括環境風險類型、風險源、危險單元、危險物質和影響途徑等。

14、答案:B本題解析:根據《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規定,在我國現有的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中,按照綜合性排放標準與行業性排放標準不交叉執行的原則,有專項排放標準的執行相應的專項排放標準,其他大氣污染物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屬于行業性標準,行業性標準優于綜合性標準執行。

15、答案:B本題解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規定,依據影響區域的生態敏感性和評價項目的工程占地(水域)范圍,包括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將生態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劃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見表。改擴建項目的工程占地范圍以新增占地(含水域)面積或長度計算,本題中,重要生態敏感區,新增占用面積8+7=15(km2)<20km2,評價工作屬于二級。

16、答案:A本題解析:請注意排放標準的評價量是本企業貢獻值,里面建了什么項目就是本企業內所有內容的貢獻值,其余是干擾項

17、答案:C本題解析: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規定,基本項目中的常用項目標準限值如表所示。

18、答案:C本題解析:公式LA(r)=LAW-20lg(r)-8適用于半自由聲場點聲源的預測,當聲源中心到預測點之間的距離超過聲源最大幾何尺寸2倍,即r>2D時,該聲源可近似為點聲源。

19、答案:D本題解析:根據《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8—2001)規定,地下水監測因子應根據填埋廢物特性由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確定,必須具有代表性,能表示廢物特性的參數。常規測定項目為:濁度,pH值,可溶性固體,氯化物,硝酸鹽(以N計),亞硝酸鹽(以N計),氨氮,大腸桿菌總數。

20、答案:C本題解析:1.排氣筒高度須遵守表3-25中列出的排放速率標準值,還應高出周圍200米半徑范圍的建筑5米以上,達不到該要求的排氣筒,應按其高度對應的表列排放速率標準值嚴格50%執行。4.新污染源的排氣筒一般不應低于15米。若新污染源的排氣筒必須低于15米時,其排放速率標準值按外推計算結果再嚴格50%執行。

21、答案:C本題解析:暫無解析

22、答案:D本題解析:根據工程建設過程,驗收調查時段一般分為工程前期、施工期、試運行期三個時段。

23、答案:C本題解析:標準原文,第三類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濱海風景旅游區。

24、答案:C本題解析:暫無解析

25、答案:A本題解析:從“平水期平均流量為180m3/s”可判斷此河為大河。從“河寬55m”可判斷河寬>50m,應設3條取樣垂線。從“水深7m”可判斷水深>5m,則在每條垂線上的水面下0.5m水深處及在距河底0.5m處,各取樣1個,故取6個水樣。

26、答案:B本題解析:建設項目環境現狀調查范圍的確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則:①應能包括建設項目對周圍地面水環境影響較顯著的區域。在此區域內進行的調查,能全面說明與地面水環境相聯系的環境基本狀況,并能充分滿足環境影響預測的要求。②在確定某項具體工程的地面水環境調查范圍時,應盡量按照將來污染物排放進入天然水體后可能的達到水域功能質量標準要求的范圍、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納水域的特點以及評價等級的高低來決定。③河流水環境現狀調查的范圍,需要考慮污水排放量大小、河流規模來確定排放口下游應調查的河段長度。④湖泊、水庫以及海灣水環境現狀調查范圍,需要考慮污水排放量的大小來確定調查半徑或調查面積(以排污口為圓心,以調查半徑為半徑)。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境》(HJ2.3—2018),建設項目環境現狀調查范圍的確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則:①應覆蓋評價范圍,以平面圖方式表示,并明確起、止斷面的位置及涉及范圍。②對于水污染影響型建設項目,除覆蓋評價范圍外,受納水體為河流時,在不受回水影響的河流段,排放口上游調查范圍宜不小于500m,受回水影響河段的上游調查范圍原則上與下游調查的河段長度相等;受納水體為湖庫時,以排放口為圓心,調查半徑在評價范圍基礎上外延20%~50%。③對于水文要素影響型建設項目,受影響水體為河流、湖庫時,除覆蓋評價范圍外,一級、二級評價時,還應包括庫區及支流回水影響區、壩下至下一個梯級或河口、受水區、退水影響區。④對于水污染影響型建設項目,建設項目排放污染物中包括氮、磷或有毒污染物且受納水體為湖泊、水庫時,一級評價的調查范圍應包括整個湖泊、水庫,二級、三級A評價時,調查范圍應包括排放口所在水環境功能區、水功能區或湖(庫)灣區。⑤受納或受影響水體為入海河口及近岸海域時,調查范圍依據(GB/T19485)要求執行。

27、答案:C本題解析:在聲環境影響評價中,需要根據靠近聲源某一位置(參考位置)處的已知聲級來計算距聲源較遠處預測點的聲級。在預測前需根據聲源與預測點之間空間分布形式對聲源簡化成三類聲源,包括:點聲源、線聲源和面聲源。

28、答案:D本題解析:根據現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境》(HJ2.3—2018)規定,評價時期有表確定。

29、答案:D本題解析:任何情況下,有效的污染物濃度數據均應符表合表中的最低要求,否則應視為無效數據。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污染物濃度數據有效性的最低要求,PM2.5每年至少有324個日平均濃度值。

30、答案:C本題解析: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生態影響類》(HJ/T394—2007),生態影響調查的內容根據建設項目的特點設置,一般包括:①工程沿線生態狀況,珍稀動植物和水生生物的種類、保護級別和分布狀況、魚類三場分布等;②工程占地情況調查,包括臨時占地、永久占地,列表說明占地位置、用途、類型、面積、取棄土量(取棄土場)及生態恢復情況等;③工程影響區域內水土流失現狀、成因、類型,所采取的水土保持、綠化及措施的實施效果等;④工程影響區域內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源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世界遺產地等生態敏感目標和人文景觀的分布狀況,明確其與工程影響范圍的相對位置關系、保護區級別、保護物種及保護范圍等,提供適當比例的保護區位置圖,注明工程相對位置、保護區位置和邊界;⑤工程影響區域內植被類型、數量、覆蓋率的變化情況;⑥工程影響區域內不良地質地段分布狀況及工程采取的防護措施;⑦工程影響區域內水利設施、農業灌溉系統分布狀況及工程采取的保護措施;⑧建設項目建設及運行改變周圍水系情況時,應做水文情勢調查,必要時須進行水生生態調查;⑨如需進行植物樣方、水生生態、土壤調查,應明確調查范圍、位置、因子、頻次,并提供調查點位圖;⑩上述內容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增減。

31、答案:D本題解析:本標準規定了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的一般性原則、內容、程序和方法。本標準適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險物質生產、使用、儲存(包括使用管線輸運)的建設項目可能發生的突發性事故(不包括人為破壞及自然災害引發的事故)的環境風險評價。本標準不適用于生態風險評價及核與輻射類建設項目的環境風險評價。

32、答案:B本題解析:《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標準分級:①排入GB3838—2002中Ⅲ類水域(劃定的保護區和游泳區除外)和排入GB3097—1997中二類海域的污水,執行一級標準;②排入GB3838—2002中Ⅳ、Ⅴ類水域和排入GB3097—1997中三類海域的污水,執行二級標準;③排入設置二級污水處理廠的城鎮排水系統的污水,執行三級標準;④排入未設置二級污水處理廠的城鎮排水系統的污水,必須根據排水系統出水受納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別執行“①”和“②”的規定;⑤GB3838—2002中Ⅰ、Ⅱ類水域和Ⅲ類水域中劃定的保護區,GB3097—1997中一類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現有排污口按水體功能要求,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以保證受納水體水質符合規定用途的水質標準。

33、答案:A本題解析:《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9078—1996)適用于除煉焦爐、焚燒爐、水泥工業以外使用固體、液體、氣體燃料和電加熱的工業爐窯的管理,以及工業爐窯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設計、竣工驗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34、答案:B本題解析:根據《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文教區屬于1類聲環境功能區,其環境噪聲限值為晝間55dB(A)、夜間45dB(A)。各類聲環境功能區夜間突發噪聲,其最大聲級超過環境噪聲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因此,文教區夜間突發噪聲限值為45+15=60[dB(A)]。

35、答案:B本題解析:導則4.2.2,按聲源種類劃分,可分為固定聲源和流動聲源的環境影響評價

36、答案:D本題解析:暫無解析

37、答案:A本題解析:海灣的一、二、三級評價都應調查大潮期和小潮期。

38、答案:C本題解析:環境影響評價采用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應以量化評價為主。

39、答案:D本題解析:導則4.2.1原文,按評價對象劃分,可分為建設項目聲源對外環境的環境影響評價和外環境聲源對需要安靜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D)。

40、答案:B本題解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的規定,一級評價項目污染源調查內容包括:有組織及無組織排放源,對于改建、擴建項目還應調查本項目現有污染源。本項目污染源調查包括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其中非正常排放調查內容包括非正常工況、頻次、持續時間和排放量。調查本項目所有擬被替代的污染源(如有),包括被替代污染源名稱、位置、排放污染物及排放量、擬被替代時間等。調查評價范同內與評價項目排放污染物有關的其他在建項目、已批復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擬建項目等污染源。其中污染源排污概況調查包括:①在滿負荷排放下,按分廠或車間逐一統計各有組織排放源和無組織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②對改、擴建項目應給出:現有工程排放量、擴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現有工程經改造后的污染物預測削減量,并按上述3個量計算最終排放量;③對于毒性較大的污染物還應估計其非正常排放量;④對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還應給出周期性排放系數,排放系數取值為0~1,一般可按季節、月份、星期、目、小時等給出周期性排放系數。B項,生產負荷錯誤。

41、答案:B本題解析:水深>10m且分層期較長(如>30d)的湖泊、水庫可視為分層湖(庫)。

42、答案:B本題解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依據影響區域的生態敏感性和評價項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圍,包括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將生態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劃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如下表所示。在礦山開采可能導致礦區土地利用類型明顯改變,或攔河閘壩建設可能明顯改變水文情勢等情況下,評價工作等級應上調一級。根據下表進行確定該生態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三級,但因攔河閘壩建設可明顯改變上、下游水文情勢,故評價工作等級應上調一級,為二級。

43、答案:C本題解析:暫無解析

44、答案:B本題解析:夜間突發噪聲限值不得超過標準限值15dB,二類夜間標準限值為50dB,所以答案為B

45、答案:A本題解析:工業污水生產周期在8h以內的,每2h采樣一次;生產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樣一次。24h不少于2次。最高允許排放濃度按日均值計算。

46、答案:B本題解析:對環境質量標準的實施監督,一般為固定采樣點位、固定頻率的例行監測,以相應標準進行質量評定。對排放標準的實施監督,往往采用抽樣測試檢查制度,對排污單位的排污行為以相應標準進行判定。

47、答案:B本題解析:《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規定,最高允許排放濃度是指設施處理后排氣筒中污染物任何1h濃度平均值不得超過的限值,或指無處理設施排氣筒中污染物任何1h濃度平均值不得超過的限值;最高允許排放速率是指一定高度的排氣筒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質量不得超過的限值。

48、答案:B本題解析:《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規定了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和商業經營活動中可能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設備、設施邊界噪聲排放限值和測量方法。本標準適用于對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的像環境排放噪聲的設備、設施的管理、評價與控制。ACD三項均非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或商業經營活動場所。

49、答案:D本題解析:根據《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GB10070—88),鐵路干線兩側環境鉛垂向Z振級標準值為晝間80dB、夜間80dB,其中,“鐵路干線兩側”是指距每日車流量不少于20列的鐵道外軌30m外兩側的住宅區。

50、答案:B本題解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見表。

51、答案:B本題解析:導則3.1原文,環境影響評價原則,包括依法評價(A)、科學評價(C)、突出重點(D),故選B。考查大標題

52、答案:B本題解析:建設項目的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可分為敏感、較敏感、不敏感三級,分級原則見題24解表。

53、答案:B本題解析:二級評價項目,對地下水水質、水量采用數值法或解析法進行影響預測和評價,對環境水文地質問題進行半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評價,提出切實可行的環境保護措施。

54、答案:C本題解析:生態影響調查中現場勘察的內容包括:①通過現場勘察核實文件資料的準確性,了解項目建設區域的生態背景,評估生態影響的范圍和程度,核查生態保護與恢復措施的落實情況。②現場勘察范圍,全面覆蓋項目建設所涉及的區域,勘察區域與勘察對象應基本能覆蓋建設項目所涉及區域的80%以上;對于建設項目涉及的范圍較大、無法全部覆蓋的,可根據隨機性和典型性的原則,選擇有代表性的區域與對象進行重點現場勘察。③勘察區域與勘察對象的選擇應遵循驗收調查重點確定原則進行。④為了定量了解項目建設前后對周圍生態所產生的影響,必要時需進行植物樣方調查或水生生態影響調查,若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進行此部分調查而工程的影響又較為突出、需定量時,需設置此部分調查內容;原則上與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的調查內容、位置、因子相一致;若工程變更影響位置發生變化時,除在影響范圍內選點進行調查外,還應在未影響區選擇對照點進行調查。

55、答案:B本題解析:根據《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中對于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規定,工業固體廢物的貯存、處置場以顆粒物為控制項目,其中屬于自燃性煤矸石的貯存、處置場,以顆粒物(總懸浮微粒TSP)和二氧化硫為控制項目。

56、答案:D本題解析:暫無解析

57、答案:D本題解析: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預測的概率不為零的事故中,對環境(或健康)危害最嚴重的重大事故。

58、答案:B本題解析:在我國現有的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中,按照綜合性排放標準與行業性排放標準不交叉執行的原則,有專項排放標準的執行相應的專項排放標準,其他大氣污染物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選項A執行《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4915-2013表1和表2中氮氧化物限值;《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表1對火力發電鍋爐及燃汽輪機組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作出規定,并未對輸煤系統排放的煙塵作出規定,因此B適用《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選項C《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6—2010表5,熔煉裝置排放的鉛及其化合物限值。選項D執行《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1-2015表4中工藝加熱爐產生的顆粒物排放限值。

59、答案:D本題解析:工程分析的內容包括工程基本數據、污染影響因素分析、生態影響因素分析、原輔材料、產品、廢物的儲運、交通運輸、公用工程、非正常工況分析、環境保護措施和設施、污染物排放統計匯總等。

60、答案:D本題解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生態現狀調查的范圍應不小于評價工作的范圍,要求包括:①一級評價應給出采樣地樣方實測、遙感等方法測定的生物量、物種多樣性等數據,給出主要生物物種名錄、受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物種等調查資料。②二級評價的生物量和物種多樣性調查可依據已有資料推斷,或實測一定數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樣方予以驗證。③三級評價可充分借鑒已有資料進行說明。④在有敏感生態保護目標(包括特殊生態敏感區和重要生態敏感區)或其他特別保護要求對象時,應做專題調查。

61、答案:A本題解析:標準1,本標準適用于煉焦爐(排除B)、焚燒爐(排除C)、水泥廠以外使用固體、液體、氣體燃料和電加熱的工業爐窯的管理,以及工業爐窯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設計、竣工驗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D燃氣導熱油爐屬于特種鍋爐,不適用本標準。選A.

62、答案:B本題解析:針對規劃可能涉及的環境主題、敏感環境要素以及主要制約因素,按照有關的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和標準擬定或確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環境目標,包括規劃涉及的區域和/或行業的環境保護目標,以及規劃設定的環境目標。

63、答案:B本題解析:暫無解析

64、答案:C本題解析:此題考點有三:①判斷湖泊水深依據平均水深而不是最大水深也不是最小水深;②平均水深10m是個判別點;③小于10m水域面積的基點為5km2,乘以10為一個判別點。

65、答案:A本題解析:1.風險事故情形設定內容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選擇對環境影響較大并具有代表性的事故類型,設定風險事故情形。風險事故情形設定內容應包括環境風險類型、風險源、危險單元、危險物質和影響途徑等。

66、答案:C本題解析:噪聲源評價量可用聲壓級或倍頻帶聲壓級、A聲級、聲功率級、A計權聲功率級,交通噪聲屬于間歇性噪聲應以等效連續A聲級為評價量。

67、答案:B本題解析:暫無解析

68、答案:A本題解析: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屬特殊生態敏感區。特殊生態敏感區的項目,不管工程占地多大,評價等級都為一級。

69、答案:C本題解析:根據《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規定,夜間偶發噪聲的最大聲級超過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限值見表。由表可知,1類聲功能區夜間噪聲排放限值為45dB,同時夜間偶發噪聲的最大聲級超過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因此1類聲功能區夜間偶發噪聲的最大聲級為45+15=60(dB)。

70、答案:C本題解析:導則6.3,綜合考查二級評價的基本要求。ABD均為導則原文,根據導則6.3.2,評價范圍內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標的聲環境質量現狀以實測為主,可適當利用評價范圍內已有的聲環境質量監測資料,并對聲環境質量現狀進行評價。而不是不能利用,故選C。注意“可適當”和題中的“不能”這類詞

71、答案:D本題解析:環境風險根據有毒有害物質放散起因,分為火災、爆炸和泄漏3種類型。

72、答案:C本題解析:評價范圍的直徑或邊長一般不應小于5km。

73、答案:D本題解析: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分為跨行業綜合性排放標準(如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和行業性排放標準(如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合成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等)。綜合性排放標準與行業性排放標準不交叉執行。即有行業性排放標準的執行行業排放標準,沒有行業排放標準的執行綜合排放標準。(行業優先)

74、答案:C本題解析:導則附錄C,考查方法的應用。ABD均正確,附錄

75、答案:C本題解析:考查噪聲測點位置的有關規定。標準5.3.1,測點應設在對噪聲敏感建筑物影響較大、距離較近的位置(A錯誤,并非施工場界處)。標準5.3.3.1,當場界有圍墻且周圍有噪聲敏感建筑物時,測點應設在場界外1m,高于圍墻0.5m以上的位置(D錯誤,并非無噪聲敏感建筑物)。標準5.3.3.2,當場界無法測量到聲源的實際排放時,測點可設在噪聲敏感建筑物戶外1m處的位置(C正確)。標準5.3.3.3,在噪聲敏感建筑物室內測量時,測點設在室內中央、距室內任一反射面0.5m以上、距地面1.2m高度以上(B錯誤,并非設在室內靠窗口處),在受噪聲影響方向的窗戶開啟狀態下測量。故選C

76、答案:B本題解析:各類聲環境功能區晝間、夜間等效聲級限值見表,由表可知,1類聲環境功能區晝間等效聲級限值為55dB(A),夜間等效聲級限值為45dB(A)。

77、答案:D本題解析:規劃分析是通過對多個規劃方案具體內容的解析和初步評估,從規劃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各項要求相協調的角度,篩選出備選的規劃方案,并對其進行不確定性分析,給出可能導致環境影響預測結果和評價結論發生變化的不同情景,為后續的環境影響分析、預測與評價提供基礎。規劃分析的方式和方法主要有:核查表、疊圖分析、矩陣分析、專家咨詢、情景分析、博弈論、類比分析、系統分析等。

78、答案:B本題解析:根據《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GB10070—88),城市各類區域鉛垂向Z振級標準值如表所示。其中,居民、文教區鉛垂向Z振級晝、夜間標準值分別為70dB、67dB,每次沖擊振動的最大值晝、夜間分別不允許超過標準值10dB、3dB,即晝、夜間沖擊振動最大值分別不得超過:70+10=80(dB)、67+3=70(dB)。

79、答案:D本題解析:(4)環境監測計劃應包括污染源監測計劃和環境質量監測計劃,內容包括監測因子、監測網點布設、監測頻次、監測數據采集與處理、采樣分析方法等,明確自行監測計劃內容。d)對存在較大潛在人群健康風險的建設項目,應提出環境跟蹤監測計劃。

80、答案:C本題解析:以建設項目實施后的環境影響預測與環境質量現狀進行比較,從環境影響的正負兩方面,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后果(包括直接和間接影響、不利和有利影響)進行貨幣化經濟損益核算,估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的經濟價值。

81、答案:C本題解析:建設項目地下水環境的評價范圍如表所示。

82、答案:B本題解析:根據《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4—2001),集中式危險廢物焚燒設施備選場址要求包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