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昆明的雨》教案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1頁
第17課《昆明的雨》教案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2頁
第17課《昆明的雨》教案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3頁
第17課《昆明的雨》教案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4頁
第17課《昆明的雨》教案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品讀形散神聚的魅力—《昆明的雨》教案教學目標1、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概括文中昆明的雨的特點。2、說出課文敘寫景、事、物的線索,品味文章平和自然而又富有韻味的語言。3、體會作者對往昔的懷念之情。教學重難點說出課文敘寫景、事、物的線索,品味文章平和自然而又富有韻味的語言。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自主預習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教學過程一、創設詩詞情境,激情導入新課師:雨是最尋常的,但又不尋常。何以見得?請看黑板,一起讀:(生: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在張志和的心中,雨是可以讓人流連忘返、沉醉其中的。(生: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在陸游的眼中,雨是可以激發豪情壯志的。(生: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蘇軾的筆下,雨又是奇妙神奇的。你看,同樣都是雨,在不同詩人筆下卻各有各的獨特體驗。因而,雨也就成了文人騷客們的筆下寵兒。今天,我們這節課也跟雨有關,一篇寫雨的抒情散文,一起齊讀課題!(生:《昆明的雨》)作者是?(生:汪曾祺。)(多媒體展示課題和作者)二、尋找感情線索,品讀形散神聚

1、檢查預習,自主突破。作者簡介: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等。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讀讀寫寫:鮮腴(yú)

雞樅(zōng)

綠釉(yòu)密匝(z?。┰?/p>

乍(zhà)

辟邪(bìxié)籬笆(líba)

格調(diào)

吆喝(yāohe)

暮(mù)年

2、自由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感情。?文章中哪句話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為什么?我想念昆明的雨。因為,獨立成段,有強調作用;出現了兩次,第一次在第一自然段,點明中心,第二次在第二自然段,深化主題。貫穿了全文,是課文的抒情線索。3、師生共同合作,補充寫作背景。因為,汪曾祺在西南聯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這在他一生中是一個重要時期。在昆明,他不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結識了許多師長和朋友,開始走上文學創作之路,還結識了后來與他相知相愛的施松卿。對于有著強烈家鄉情結的作者來說,昆明無異于是他的第二故鄉。汪曾祺老先生在73歲生日時曾作詩一首:“往事回思如細雨,舊書重讀似春潮。白發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憶兒時?!蓖砟晖粼鞯脑娢臅嬛校搽S處可見他對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牽夢繞的懷念之情三、品讀語段語句,感受昆明之美1、跳讀課文段落,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昆明雨季典型特點的是哪一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第5自然段)

2、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圈點批注,并通過朗讀加以品味。例:舊日昆明人家門頭上用以辟邪的多是這樣一些東西:一面小鏡子,周圍畫著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個洞,用麻線穿了,掛在釘子上。品析:風情美,給人身臨其境的感受,彰顯了昆明的地域風情。同時也說明昆明仙人掌很多,很受人喜愛。喜歡的段落或句子:(1)青頭菌比牛肝菌略貴。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的,格調比牛肝菌高。品析:“格調”原指人或藝術品的品格或風格,此處指炒熟后的青頭菌的誘人色澤(鮮香品味)。(2)可是下點功夫,把草莖松毛擇凈,撕成蟹腿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舌:這東西這么好吃!品析:美在美食?!皬埬拷Y舌”原指睜大眼睛說不出話,這里寫出了干巴菌味道好的令人吃驚。表現出昆明的雨季對植物的滋養,表達了作者的驚嘆之情。(3)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喝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品析:美在人情(柔情),運用人物的外貌、語言描寫(細節描寫),用賣花女孩的嬌美情態襯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發了作者對昆明的懷念、喜愛之情。(4)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品析:房東送給“我”的緬桂花讓“我”心有感動,表現出房東的熱情善良,表達出作者對緬桂花的喜愛,對昆明人和昆明雨季的懷念和感動。(5)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嚴嚴的。品析:“爬”“遮”等動詞,把木香擬人化,生動形象的表現出木香的茂盛,表現了作者贊嘆之情。以上都是細節描寫,于細微處見真情(因愛之深記得清楚,因思之切寫得細膩)小結:作者汪曾祺的老師沈從文先生曾經說:“寫作要貼著人寫。”我想,作者是深切的做到這一點的。不管是寫記憶中昆明雨季的肥大的仙人掌、好吃與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楊梅,還是寫賣楊梅的苗族女孩、賣緬桂花的房東母女,無一不躍然紙上,如沐春風。作者用“我想念昆明的雨”這樣一條線索將這些零散的素材聚攏起來,鮮活、立體地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昆明的雨季。四、課堂拓展延伸,暢談閱讀感受1、課后拓展延伸?!袄ッ鞯挠辍庇|發了作者對第二故鄉的思念,也請你用一句話說說閱讀《昆明的雨》后所產生的聯想。例:閱讀《昆明的雨》,我聯想到了棋子灣的木棉樹。

2、推薦閱讀鏈接。

汪曾祺的散文,往往通過拾取生活中的瑣細事物,娓娓道來,如話家常,平淡自然,卻饒有趣味。再找幾篇,如《故鄉的食物》《翠湖心影》《我的家鄉》等,細細品讀,體會作者散文的獨特韻味。五、布置課后作業,進行語段仿寫。

學完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仿寫一段《海南的雨》。板書設計昆明的雨

汪曾祺

昆明的雨的特點——豐滿、飽和、旺盛

昆明雨中寄情思

讀寫課堂見精彩——《昆明的雨》教學反思林珊

《昆明的雨》這篇課文是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散文教學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同時也是一篇全新的課文。面對這樣一篇全新的課文,前輩們的解讀并不太多,因此也利于新手教師的創新解讀以及在公開課上的發揮?;谝陨峡剂?,我選擇了這篇《昆明的雨》作為我(坊主)在國培研修期間的公開授課的篇目。在準備公開課的過程中,只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我的心情就是焦慮?!独ッ鞯挠辍肥且黄⑽?,散文自有散文教學的一般套路:激情導入——整體感知——品讀語段——課外拓展——布置作業。因而,在教學環節這塊,教學思路能較早的確定下來并且清晰易操作。但是如何將一篇散文上出語文味、人文味、挖掘其內涵深度就是另一碼事了。這篇散文的授課難點在于此。因此,只能將授課的重點放在品讀語段環節,期望汪曾祺老先生平實自然而又富有韻味的語言能為這堂公開課增加些許的語文味。于是,在2018年11月20日周二上午,我在海口九中(總校)七樓錄播室公開教授了散文《昆明的雨》。過程雖然“痛苦”,但是感覺很有收獲。下面是關于這節課我的一些反思。首先,2018年的國培計劃將研修背景界定在了“核心素養”這個熱門的教育話題上,于是為體現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我根據新課標要求、學期目標和單元目標,確定這篇散文的教學目標為三個: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概括文中昆明的雨的特點。說出課文敘寫景、事、物的線索,品味文章平和自然而又富有韻味的語言。體會作者對往昔的懷念之情。這三個教學目標的設置從邏輯上、從課標要求上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在表達上不夠規范,沒有按照標準的教學目標來表述。養成規范得體的教學目標設置,要從平時的每一節課做起,正是無數的細節才造就了規范嚴謹的課堂。在具體的教學環節部分,我以描寫雨季的詩詞創設情境來導入,讓學生朗讀。這個導入有一個好處就是直接與課文標題“雨”相關,加深學生對雨季的印象,很快的進入這篇散文的情境之中。同時,還能檢驗一下學生古詩文的積累情況。但是這樣的導入也存在一個弊端,就是不夠生動。如果能配以展現雨季景物特點的圖片,以滴滴答答的雨聲作為背景音樂循環播放,可能情景性更強,課堂更生動?!独ッ鞯挠辍肥且黄⑽?,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因而散文教學的突破口在于抓形,也就是抓文眼、抓線索。于是我在整體感知環節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文章中哪句話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問題的設置相對寬泛,重在梳理文章內容。順勢為品讀語段語句環節做鋪墊。在品讀語段語句環節中,我主要引導學生先通過自由朗讀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圈點批注,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互讀互聽加以品味作者情感,同時給出批注示例和展示要求。這一環節主要由學生自主完成,時間設置為8分鐘。展示環節要求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自己選的語句,并展示賞析。因為汪曾祺的這篇文章語言平淡而有味,所以聲情并茂的朗讀來體會其有味的特點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借助朗讀加深品味的深度。但是如能讓學生現場表演賣楊梅小姑娘的叫賣聲,讓學生最大限度的進入情境,欣賞語言的同時體味情感,則在語文味上就能更上一個臺階。但是這一主要環節也存在另外一些小問題,如:1、文本語言平淡富有韻味,但時間有限,只能賞析部分語句,只能部分學生展示自己的批注。2、我在文本解讀、組織課堂方面不夠深入。沒有將富有表現力的幾個句子板書出來供學生自由選擇,且整節課的賞析以修辭手法、描寫方法和富有表現力的重點詞匯為主,其實汪曾祺的語言,他的句式,標點,那些看似平白的話,慢慢讀來都充滿了味道,他有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所以賞析批注不限于修辭,可以慢慢引領學生關注句式、關注標點、關注作家風格等等。3、對學生的評價語較為貧乏。經常說的就是“很好”、“很完整”、“很規范”等。之前參加教學觀摩,前輩們對學生的回答評價都是有理有據,一字一句都落到實處。這是以后我學習和前進的方向。然后,為了更加深刻的體會作者的感情,課堂最后我讓學生以聯想的方式進一步體會文本。并設置好格式:閱讀《昆明的雨》,我聯想到了棋子灣的木棉樹……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