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XX/TXXXX—XXXX
典型重金屬污染地塊風險管控技術指南
1范圍
本指南適用于廣西工礦企業用地砷、鎘、鉛、銻等典型重金屬污染土壤風險管控。
2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條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指南。
GB3838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5085.3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浸出毒性鑒別
GB8978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
GB16297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GB18598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
GB30770錫、銻、汞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18599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
GB36600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
GB50014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50026工程測量規范
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
GB50869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技術規范
GB/T14848地下水質量標準
HJ25.1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技術導則
HJ25.2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測技術導則
HJ25.3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技術導則
HJ25.4建設用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
HJ25.5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
HJ493水質采樣樣品的保存和管理技術規定
HJ557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蕩法
HJ682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術語
HJ/T20工業固體廢棄物采樣制樣技術規范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
HJ/T164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HJ/T299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CJJ113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防滲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T/CAEPI污染地塊勘探技術指南
TD/T1036土地復墾質量控制標準
1
DBXX/TXXXX—XXXX
17J008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
3術語和定義
3.1高浸出風險污染土壤(contaminatedsoilofhighleachingrisk)
按照HJ557規定方法進行浸出試驗而獲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污染物的濃度超過GB
8978第一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銻參照GB30770表2中限值)。
3.2低浸出風險污染土壤(contaminatedsoiloflowleachingrisk)
按照HJ557規定方法進行浸出試驗而獲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種污染物的濃度均未超過(含等于)
GB8978第一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銻參照GB30770表2中限值)。
3.3再開發利用地塊(landplannedforredevelopment)
再開發利用地塊是指根據土地利用規劃,未來使用功能包括GB36600中建設用地劃分類別的地塊。
3.4暫不開發利用地塊(landnotplannedfordevelopmentcurrently)
暫不開發利用地塊是指現階段暫不開發利用或現階段不具備治理修復條件的地塊。
3.5不再開發利用地塊(landplannedforecologicalrestoration)
不再開發類型是指未來不再開發利用,以土地復墾和生態恢復為主的地塊,如地塊類型是不再開采
的礦區、歷史遺留的砒霜廠地塊等。
4工作流程
廣西工礦企業用地典型重金屬污染土壤風險管控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
2
DBXX/TXXXX—XXXX
圖1工礦企業用地典型重金屬污染土壤風險管控流程圖
4.1收集地塊的規劃資料,根據地塊規劃用途和未來使用功能,將地塊分為再開發利用、暫不開發利用
和不再開發利用三種類型。為更加科學的制定風險管控目標,篩選風險管控技術,需對不同類型的地塊
提出有針對性的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技術要求。有色金屬行業疑似污染區域參考附錄A。
4.2再開發利用地塊和暫不開發利用地塊的環境調查與監測、風險評估和風險管控工作按照HJ25.1、
HJ25.2、HJ25.3、HJ25.5等標準及相關技術要求執行;
4.3不再開發利用地塊,環境調查參照章節5執行,風險評估參照章節6執行,風險管控參照章節7執行。
5環境調查
5.1調查內容
對不再開發利用地塊開展調查對象包括:污染源、污染物遷移途徑和污染受體。
5.1.1污染源調查:應通過資料收集分析、人員訪談、現場踏勘等形式,獲取調查地塊水文地質特征、
土地利用現狀、可能產生污染物料的生產和貯存等基本信息,識別和判斷潛在的污染源。
3
DBXX/TXXXX—XXXX
5.1.2污染物遷移途徑分析:應在污染源調查結束后,識別污染物遷移途徑。
5.1.3污染受體調查:根據污染物遷移途徑,識別可能的污染受體,包括地塊內流經的或匯集的地表水、
下游農用地、農產品、地下水等。
5.1.4采樣監測:根據HJ25.1和HJ25.2等現行技術導則對污染源、污染受體布設監測點位。
5.2監測點布設
5.2.1對污染源應按照疑似污染程度篩選不少于2個布點區域,每個布點區域原則上至少設置2個土壤采
樣點,布點位置應優先選擇布點區域內生產設施、罐槽、污染泄漏點等疑似污染源所在位置;每個采樣
點應采集0m~0.5m表層土壤樣品,0.5m以下深層土壤樣品建議0.5m~6m土壤采樣間隔不超過2m;采
樣應避免造成安全隱患和二次污染;
5.2.2根據污染物遷移途徑分析和污染受體調查結論,對可能的受體布點采樣,監測點位的數量與采樣
深度應根據現場踏勘確定的受體類型、污染類型、不同使用功能區域等信息確定。
5.3樣品采集及其他過程
樣品采集、樣品分析和其他過程的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技術要求按照HJ25.1、HJ25.2等相關要求
進行。
6風險評估
根據土壤污染鉆孔調查和監測結果,考慮高浸出風險污染土壤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的影響,參照
附錄B對高浸出風險污染土壤開展土壤重金屬水體生態風險評估。包括經地表水暴露途徑的水體生態風
險評估和經地下水暴露途徑的水體生態風險評估。經生態風險評估計算后,采用水體危害熵對土壤浸出
的風險進行評價:
水體危害熵=風險評估計算的土壤浸出到達地表水濃度/地表水III類標準(或當地地表水用途對應水
質要求);
當計算得到水體危害熵>1時,說明土壤具有浸出風險;
當水體危害熵≤1時,說明土壤不具有浸出風險。
7風險管控
7.1篩選風險管控措施
結合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結果,對有浸出風險的土壤開展進一步的風險管控。風險管控需結合地塊
污染特征和土壤特性等,選擇適合的風險管控模式,從技術成熟度、適合的目標污染物和土壤類型、管
控效果、時間和成本等方面分析各管控措施的技術優缺點和工程應用的實用性。通過比較分析,提出風
險管控措施。對于有浸出風險的土壤經過固化/穩定化技術處理后,進行阻隔填埋。對于沒有浸出風險
的土壤進行原址阻隔。
7.1.1固化/穩定化技術要求
7.1.1.1可采用實驗室小試確定不同固化/穩定化藥劑的修復效果及其能否滿足地塊特定性能參數的
需要,比對各藥劑的成本與操作難易度,明確各種處理方法所得到的固化產物其機械強度隨時間變化特
征,評估固化/穩定化產物的理化特性、均勻程度、體積變化以及長期性能。
4
DBXX/TXXXX—XXXX
7.1.1.2小試完成后,選擇綜合效果最佳的技術方案進行現場中試,驗證實驗室小試所確定的性能
參數的實際效果以及大規模施工時產出的固化/穩定化產物性能是否能夠保持一致。原位修復要確保修
復單元邊界的重合程度能夠使粘合劑充分覆蓋目標區域,評估不同空間區域內修復效果的變化情況和混
合過程是否存在污染土壤與粘合劑分離的情況等。異位修復要確保現場前處理的土壤均勻程度與小試期
間土壤的均勻程度保持一致。
7.1.1.3經固化/穩定化處理后,地塊水體危害熵小于1。
7.1.2阻隔填埋技術要求
阻隔填埋技術要求參照GB18598、GB18599等相關規定執行。
7.1.3原址阻隔技術要求
7.1.3.1應對沒有浸出風險的土壤進行原址阻隔。對地塊進行地貌重塑、削坡,形成臺階、坡面和
排水系統,使坡面便于下一步隔離層施工,并使堆體保持穩定,不產生滑坡現象。
7.1.3.2封場覆蓋系統堆體頂面坡度不應小于5%;當邊坡坡度大于10%時宜采用臺階式收坡,臺階
間邊坡坡度不宜大于1:3,臺階寬度不宜小于2m,高差不宜大于5m。
7.1.3.3封場表面自下而上第一層為阻隔層,可覆粘土亦可用人工隔離材料,防止雨水滲入污染地
塊內;第二層為覆蓋層,覆蓋天然土壤。
7.1.4雨水導排
按照GB50014要求,計算雨水導排相關施工參數。
7.1.5二次污染防治要求
風險管控的每個工作環節都應盡量減少其對環境的影響,遵照國家和廣西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環境保
護的相關規定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避免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重點包括:
a)杜絕危險廢物清挖、轉運過程中的逸散、遺漏;
b)控制固、液、氣態污染物的無組織排放;
c)執行廢物減量化、最小化要求;
d)盡量減少運輸活動;
e)做好地塊內廢水的達標處理;
f)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設備、設施應及時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8風險管控制度控制要求
8.1工作目標
通過禁止地塊開發利用、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地塊內活動、定時公開地塊信息等方式降低人群接觸污
染物的潛在風險,有效降低風險管控工程不確定性帶來的長期風險。
8.2信息公開
a)通過公告的方式提供有關地塊的使用歷史、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狀況、風險管控工程概況、風險
管控的措施等相關信息,幫助公眾了解污染地塊的具體情況,杜絕風險管控工程遭受破壞;
b)信息公開的手段主要有:設立風險標識牌和定期發布監測公告等方式。
5
DBXX/TXXXX—XXXX
9后續管理要求
實施風險管控地塊應根據實際情況,按照國家規定開展后續管理。應結合地塊污染特征和地塊所處
環境條件,有針對性地制定風險管控后續監測計劃。相關技術要求按照HJ25.2、HJ25.3、HJ25.4等相
關技術規定執行。
6
DBXX/TXXXX—XXXX
A
A
附錄A
(規范性)
有色金屬行業疑似污染區域劃分
表A.1有色金屬行業疑似污染區域劃分參照表
行業類型有色金屬行業疑似污染區域及其污染源
采選行業
窿口:爆破及挖掘工作
采礦業
固廢儲存區
生產區:破碎、研磨、浮選
選礦業固廢儲存區
廢水處理區
冶煉行業
備料區:分為原料車間及預處理車間
冶煉區:包括熔煉車間、精煉車間、電解區、以及煙氣收集,包括熔煉爐、吹煉爐、陽極爐,產生
水淬渣、轉爐渣、陽極泥以及煙氣。
銅冶煉
制酸系統區:凈化、收塵煙氣,產生污酸、鉛濾餅、砷濾餅、石膏
廢水處理系統:產生中和渣
危廢區:儲存鉛濾餅、砷濾餅
原料區
冶煉區:包括焙燒車間、浸出車間、壓濾車間、電解車間,產生冶煉渣、水處理污泥、浸出渣、銅
鋅冶煉鎘渣、鈷鎳渣、鉛銀渣、酸性廢水
回收系統區:銅鎘渣、鈷鎳渣、鉛銀渣
危廢區:堆存廢水處理渣及硫化渣
原料區
冶煉區:包括鼓風爐(富氧熔煉爐)、精煉車間、電解車間、制酸車間,產生冶煉渣、水淬渣、污
鉛冶煉
酸
廢水處理:產生廢水處理渣
原料區
銻冶煉冶煉區:包括鼓風爐熔煉(還原熔煉)、產生熔煉渣、水淬渣、脫硫渣、砷堿渣
固廢區:水淬渣、脫硫渣、砷堿渣堆放
7
DBXX/TXXXX—XXXX
B
B
附錄B
(規范性)
土壤重金屬水體生態風險評估
考慮污染物特點,本標準不考慮揮發性物質的暴露途徑,只考慮污染物經水體遷移對生態敏感受體
的暴露評估模型。
B.1經地表水的暴露途徑
B.1.1暴露量計算公式
對于堆積于地表的污染源,例如廢渣,沒有防護措施的污染土壤等,降雨淋濾會形成地表徑流而造
成污染向敏感地表水體的遷移,暴露量采用以下公式(B.1)、(B.2)和(B.3)計算:
K
CCexpL············(B.1)
0
ux
qC
Cs···············(B.2)
0Qq
k
uR2/3I1/2·············(B.3)
xn
公式(B.1)、(B.2)和(B.3)中:
C:地表水體的暴露濃度(mg/L);
C0:污染場地釋放的污染濃度(mg/L);
K:污染物衰減速度常數(1/d);主要考慮污染遷移過程中的吸附等;
ux:斷面平均速度(m/d),根據曼寧公式計算;
L:污染源到地表水體的遷移距離(m);
Q:場地降雨徑流量(m3/d);
q:污染源的降雨淋濾污染水量(m3/d);
Cs:污染源浸出濃度(mg/L);可以取場地最大浸出濃度;
k:單位變換系數,k=8.64*104;
n:流下斷面粗糙系數(s/m1/3);
R:流下斷面水力半徑(m),是流體截面積與濕周長的比值;
I:流下斷面平均坡度;
8
DBXX/TXXXX—XXXX
B.1.2算例和主要計算參數
經地表水的暴露途徑主要考慮地表污染源。這種情形下,污染遷移主要受污染規模,強度,地形地
貌以及污染源與敏感地表水體的距離等影響。這里根據以下算例進行說明,同時列舉主要計算參數。
圖B.1污染源與敏感地表水體平面圖圖B.2污染源與敏感地表水體剖面圖
主要參數:
a)K:污染物衰減速度常數(1/d)
主要考慮污染遷移過程中的吸附等原因造成的污染濃度衰減,應根據實際數據設定;根據污染物種
類以及徑流途徑的土質,建議值如下:
鎘(Cd):裸巖10~15;砂土20~30;粉土800~1000;粘土(腐殖質土)1500~1800;
砷(As):裸巖50~75;砂土100~150;粉土200~300;粘土(腐殖質土)400~600;
鋅(Zn):裸巖50~75;砂土100~150;粉土200~300;粘土(腐殖質土)400~600;
其他污染物可以參考性質相近的物質設定。
b)q:污染源的降雨淋濾污染水量(m3/d)
污染源面積與降雨量之積,是污染源釋放污染物總量。降雨強度建議根據當地日最大降雨量設定;
具體設定方法為取以下數值的較高值:
1)計算當地復數年(例如20年以上)的日最大降雨量的平均值;
2)計算當地復數年(例如20年以上)的日最大降雨量的中間值。
c)Q:場地降雨徑流量(m3/d)
包含污染源的場地面積與降雨量之積,是污染場地接受的承載污染物的降雨徑流量。降雨強度的設
定方法與計算q的方法相同。場地面積根據匯水地形計算。匯水地形難以識別時,建議簡易計算,以污
9
DBXX/TXXXX—XXXX
染源寬度與到地表水體的長度之積為場地集水面積。
圖B.3根據匯水地形計算場地面積圖B.4簡易計算場地面積
d)n:流下斷面粗糙系數:
根據實際地形地貌,表層植被等條件,查文獻數值來設定。代表性的粗糙系數如下:
1)山區河流:
河底有礫石,卵石間有孤石:0.03~0.05;
河底有卵石和孤石:0.04~0.07。
2)平原小河流:
清潔,順直,無沙灘和深潭:0.025~0.03;
清潔,彎曲,有沙灘和深潭:0.033~0.04;
清潔,彎曲,有較多石塊:0.045~0.06;
流動慢,多草,有深潭:0.05~0.08;
多雜草,多深潭或林木灘地過洪:0.075~0.15。
e)I:流下斷面平均坡度:
建議根據實際地形計算,按圖B.2取L和H數值:I=H/L。
f)R:流下斷面水力半徑(m):
是流體截面積與濕周長的比值,應該根據實際地形計算。地形復雜計算困難時,可以采用公式(B.4)、
(B.5)和(B.6)計算:假定流體截面為半徑為r的半圓形,根據模式圖(B.3),
r2/2r
R··············(B.4)
r2
考慮流量Q與流速ux(公式B.3)的關系,得到以下公式:
10
DBXX/TXXXX—XXXX
2/3
kr1/212
QIr··········(B.5)
n22
即:
3/8
Qn
r0.014·············(B.6)
I
圖B.5地表徑流計算模式圖
B.1.3可接受的場地風險控制值
以敏感地表水體的暴露濃度低于地表水三類標準為可接受風險值為目標,采用以下公式(B.7)計算可
接受的場地風險控制值。
QqK
CCexpL··········(B.7)
ts3
qux
公式(B.7)中:
Ct:污染源修復目標濃度(mg/L);
Cs3:地表水體可接受的暴露濃度(mg/L),設為地表水3類標準;
K,ux,L,Q和q與上述公式(B.1)~(B.6)相同。
B.2經地下水的暴露途徑
B.2.1暴露量計算公式
對于地表以下污染源,例如填埋廢渣,污染土壤等,降雨滲透時造成地下水污染,產生污染向下游
方向遷移,最終到達敏感地表水體。考慮山區地形較陡,對流彌散占優勢,忽略分子擴散的影響。根據
半無限一維對流彌散方程的解析解,暴露量采用公式(B.8)計算:
CRnLutuLRnLut
Cserfcdexexpxerfcdex··(B.8)
22nRDtnD2nRDt
edeed
11
DBXX/TXXXX—XXXX
uxKdarI··············(B.9)
DaLux···············(B.10)
2.414
aL0.83lgL···········(B.11)
公式(B.8)、(B.9)、(B.10)和(B.11)中:
C:地下水體的暴露濃度(mg/L);
Cs:污染源浸出濃度(mg/L);
ux:地下水達西流速(m/d);
ne:含水層有效空隙率,可以采用給水度;
L:遷移距離(m);
t:遷移時間(d);
D:機械彌散系數(m2/d);
Rd:污染物阻滯因子;
Kdar:地層平均透水系數(m/d);
I:地下水梯度;
aL:縱向彌散度(m);
erfc(x):余誤差函數。
B.2.2算例和主要計算參數
經地下水的暴露途徑主要考慮地下污染源。這種情形下,污染遷移主要受污染強度,水文地質條件
以及污染源與敏感地表水體的距離等影響。這里根據以下算例進行說明,同時列舉主要計算參數。
12
DBXX/TXXXX—XXXX
圖B.6污染源與敏感地表水體剖面圖圖B.7污染源與敏感地表水體平面圖
主要參數:
a)Kdar:地層透水系數
根據實際土樣通過室內透水試驗,或在現場單孔抽水試驗確定。也可以查文獻數值來設定。代表性
的透水系數如下,如果污染源無穩定地下水位,則判斷為包氣帶的不飽和地下水,透水系數可以采用經
驗值的50%。
表B.1各種土的滲透系數經驗值
土質類別K(cm/s)土質類別K(cm/s)
粗礫1~0.5黃土(砂質)1e-3~1e-4
砂質礫0.1~0.01黃土(泥質)1e-5~1e-6
粗砂5e-2~1e-2黏壤土1e-4~1e-6
細砂5e-3~1e-3淤泥土1e-6~1e-7
黏質砂2e-3~1e-4黏土1e-6~1e-8
沙壤土1e-3~1e-4均勻肥黏土1e-8~1e-10
表B.2巖石和巖體的滲透系數
巖塊K(實驗室測定,cm/s)巖體K(現場測定,cm/s)
砂巖(白堊復理層)1e-8~1e-10脈狀混合巖3.3E-3
粉巖(白堊復理層)1e-8~1e-9綠泥石化脈狀頁巖0.7e-2
花崗巖2e-10~5e-11片麻巖1.2e-3~1.9e-3
13
DBXX/TXXXX—XXXX
板巖1.6e-10~7e-11偉晶花崗巖0.6e-3
角礫巖4.60E-10褐煤層1.7e-2~2.39e-2
方解巖9.3e-8~7e-10砂巖1e-2
灰巖1.2e-7~7e-10泥巖1e-4
白云巖1.2e-8~4.6e-9鱗狀片巖1e-2~1e-4
砂巖1.2e-5~1.6e-7
1個呂榮單位裂隙寬
砂泥巖2e-6~6e-7
度0.1mm間距1m和0.8e-4
細粒砂巖2e-7
不透水巖塊的巖體
蝕變花崗巖0.6e-5~1.5e-5
表B.3各種巖土的給水度μ
巖土類別滲透系數K(cm/s)孔隙率n給水度μ資料來源
礫2400.3710.354
粗礫1600.4310.338
砂礫0.760.3270.251
砂礫0.170.2650.182
瑞士工學研
砂礫7.2e-20.3350.161
究所
中粗砂4.8e-20.3940.18
含黏土的砂1.1e-40.3970.0052
含黏土1%的砂礫2.3e-50.3940.0036
含黏土16%的砂礫2.5e-60.3420.0021
重粉質壤土
2e-40.4420.007
d50=0.02mm
中細砂d50=0.2mm1.7e-3~6.1e-40.438~0.3920.074~0.039
粗礫d50=5mm6130.3920.36南京水利科
砂礫石料2.4e-30.3020.078學研究院
砂礫石料1.1e-10.2640.096
砂礫石料1150.3060.22
砂礫石料0.250.4420.3
14
DBXX/TXXXX—XXXX
b)ne:含水層有效空隙率,可以采用給水度的經驗值;
c)I:地下水梯度:
可以簡單地取斷面上下游的地下水頭差(H,無地下水時可以取地形標高差)。地下水滲透路徑長
度為L,則I=H/L;
d)Rd:污染物阻滯因子;
主要考慮污染遷移過程中的吸附等原因造成的污染濃度衰減,應根據試驗測定土的分配系數Kp以
及物理性質(干密度和有效空隙率),根據以下公式設定;
d
Rd1Kp···············(B.12)
ne
根據以往文獻,不同污染物種類以及徑流途徑土質的建議值如下:
鎘(Cd):砂土20~30;粉土800~1000;粘土1500~1800;
砷(As):砂土100~150;粉土200~300;粘土400~600;
鋅(Zn):同砷;
其他污染物可以參考性質相近的物質設定。
B.2.3可接受的場地風險控制值
以敏感地表水體的暴露濃度低于地表水三類標準為可接受風險值,目標采用以下公式(B.13)計算可
接受的場地風險控制值。
1
RnLutuLRnLut
dexxdex
Ct2Cs3erfcexperfc····(B.13)
2nRDtnD2nRDt
edeed
公式(B.13)中:
Ct:污染源修復目標濃度(mg/L);
Cs3:地表水體可接受的暴露濃度(mg/L),設為地表水3類標準;
ne,L,ux,D,t和Rd與上述公式(8)~(12)相同。
15
DBXX/TXXXX—XXXX
C
C
附錄C
(資料性)
常用固化/穩定化藥劑
表C.1常用固化/穩定化藥劑參照表
序號主要物質作用機理
一無機藥劑
石灰類材料提高土壤對鎘、鉛、銅、鋅、汞等陽離子的吸附和結合,
1
(主要有石灰、石灰石、白云石等)降低土壤中重金屬有效態含量。
磷酸鹽類材料改變土壤pH和發生化學反應(吸附、離子交換、沉淀)
2
(羥基磷灰石、磷礦粉、磷肥以及骨炭等)等方式降低重金屬生物有效性。
堿性水泥在水化過程中能通過吸附、沉降、離子交換、
水泥類材料
鈍化等多種方式與重金屬發生反應,使重金屬以穩定的
3(硅酸鹽水泥、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
氫氧化物或絡合物的形式停留在水泥水化膠體表面,抑
泥/石灰、水泥/可溶性硅酸鹽等)
制重金屬滲濾。
二有機藥劑
1主要有有機堆肥、畜禽糞便等作用機理復雜,可有效降低土壤有效態重金屬含量。
降低土壤中水溶態和交換態的重金屬含量,抑制重金屬
2腐殖酸
遷移。
三復合藥劑
兩種或多種不同類型材料進行復配
1(如磷酸二氫鈣和碳酸鈣、膨潤土和豬糞、電經優化,復合使用藥劑材料可明顯強于單獨施用的效果。
石渣、過磷酸鈣及菌渣)
16
ICS點擊此處添加ICS號
CCS點擊此處添加CCS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標準
DBXX/TXXXX—XXXX
典型重金屬污染地塊風險管控技術指南
Technicalguidelineonriskmanagementandcontrolofnonferrousmetalindustry
contaminatedsitesbasedonheavymetalleachingrisks
(征求意見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1/04/29)
在提交反饋意見時,請將您知道的相關專利連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發布
DBXX/TXXXX—XXXX
典型重金屬污染地塊風險管控技術指南
1范圍
本指南適用于廣西工礦企業用地砷、鎘、鉛、銻等典型重金屬污染土壤風險管控。
2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條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指南。
GB3838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5085.3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浸出毒性鑒別
GB8978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
GB16297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GB18598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
GB30770錫、銻、汞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18599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
GB36600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
GB50014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部分服役罪犯管理辦法
- 烘焙創業音樂活動方案
- 煙臺景區活動方案
- 燒烤助力高考活動方案
- 胸腔穿刺護理
- 胰島素注射技術課件
- 背部中醫推拿培訓課件
- 智慧電廠建設方案
- 膽脹病中醫課件
- 胃鏡檢查護理常規課件
- 2025至2030中國光電共封裝(CPO)行業投融資風險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 2025年北海市總工會招聘社會化工會工作者題庫帶答案分析
- 高考英語必背688個高頻詞匯清單
- JG/T 202-2007工程管道用聚氨酯、蛭石絕熱材料支吊架
- T/CEMIA 026-2021濕電子化學品技術成熟度等級劃分及定義
- T-SCSTA001-2025《四川省好住房評價標準》
- 訴前調解協議書模板
- 2025統編版(2024)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7課-我們愛分享》教學設計
- 2025-2030中國數據庫軟件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房建項目施工組織設計
- 熱帶作物品種審定規范 葛編制說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