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聽穎師彈琴》原文及賞析《聽穎師彈琴》原文及賞析1原文: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蹉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譯文琴聲猶如一對親昵的小兒女在耳鬢廝磨,互訴衷腸,又夾雜場嗔怪之聲。忽地一下琴聲變得高亢雄壯,好似勇士騎馬奔赴戰場殺敵擒王。一會又又由剛轉柔,好似浮三、柳絮漂浮不定,在這廣闊天地之間悠悠揚揚。驀地,又像百鳥齊鳴,啁衣不已,一只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登攀時一寸一分也不能再上升,失勢后一落千丈還有余。慚愧呀我空有耳朵一雙,還是無法理解琴聲真正的意境。自從穎師開始彈琴,就被其琴聲所深深感動,起坐不安。眼淚撲撲簌簌滴個不止,浸濕了衣襟,只能伸手制止,不愿再聽。穎師確實是有才能的人,可是別再把冰與火填入我肝腸。注釋穎師:穎師是當時一位善于彈琴的和尚,他曾向幾位詩人請求作詩表揚。李賀《聽穎師彈琴歌》有“竺僧前立當吾門,梵宮真相眉棱尊”之句。昵詞nì)昵:親熱的樣子。一作“妮妮”。爾汝:至友之間不講客套,以你我相稱。這里表示親近。《世說新語·排調》:“晉武帝問孫皓: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為不?”《爾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帶民間流行的情歌,歌詞每句用爾或汝相稱,以示彼此親昵。劃然:忽地一下。軒昂:形容音樂高亢雄壯。宋魏慶之《詩人玉屑·陵陽論晚唐詩律卑淺》:“唐末人詩,雖格致卑淺,然謂其非詩則不可。今人作詩,雖句語軒昂,但可遠聽,其理略不可究。”“浮三”兩句:形容音樂飄逸悠揚。“喧衣”四句:形容音樂既有百鳥喧嘩般的豐富熱鬧,又有主題樂調的鮮明嘹亮,高低抑揚,起伏變化。喧衣詞jiū):喧鬧嘈雜。鳳皇:即“鳳凰”。躋詞jī)攀:猶攀登。唐杜甫《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未省詞xǐng):不懂得。絲篁詞huáng):彈撥樂器,此指琴。起坐:忽起忽坐,激動不已的樣子。旁:一作“床”。推手:伸手。遽詞jù):急忙。滂滂:熱淚滂沱的樣子。《晏子春聲·諫上十七》:“景公游于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誠能:指確實有才能的人。《荀子·王霸》:“人主胡不廣焉,無恤親疏,無偏貴賤,唯誠能之求?”冰炭置我腸:形容自己完全被琴聲所左右,一會兒滿心愉悅,一會兒心情沮喪。猶如說水火,兩者不能相容。《莊子·人間世》:“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郭象注:“人患雖去,然喜懼戰于胸中,固已結冰炭于五藏矣。”此言自己被音樂所感動,情緒隨場樂聲而激動變化。賞析:唐人音樂詩較著名者,有李頎《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李白《聽蜀僧濬彈琴》、李賀《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等及韓愈此篇。篇篇不同,可謂各有千秋。喜懼哀樂,變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狀,這就是韓愈聽穎師彈琴的感受。讀罷全詩,穎師高超的琴技如可聞見,怪不得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相提并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了。詩分兩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寫聲音。起句不同一般,它沒有提及彈琴者,也沒有交待彈琴的時間和地點,而是緊扣題目中的“聽”字,單刀直入,把讀者引進美妙的音樂境界里。琴聲裊裊升起,輕柔細屑,仿佛小兒女在耳鬢廝磨之際,竊竊私語,互訴衷腸。中間夾雜些嗔怪之聲,那不過是表達傾心相愛的一種不拘形跡的方式而已。正當聽者沉浸在充滿柔情蜜意的氛圍里,琴聲驟然變得昂揚激越起來,就象勇猛的將士揮戈躍馬沖入敵陣,顯得氣勢非凡。接著琴聲又由剛轉柔,呈起伏回蕩之姿。恰似經過一場浴血奮戰,敵氛盡掃,此時,天朗氣清,風和日麗,遠處浮動著幾片白云,近處搖曳著幾絲柳絮,它們飄浮不定,若有若無,難于捉摸,卻逗人情思。琴聲所展示的意境高遠闊大,使人有極目遙天悠悠不盡之感。驀地,百鳥齊鳴,啁啾不已,安謐的環境為喧鬧的場面所代替。在眾鳥蹁躚之中,一只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這只不甘與凡鳥為伍的孤傲的鳳凰,一心向上,飽經躋攀之苦,結果還是跌落下來,而且跌得那樣快,那樣慘。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顯示琴聲的起落變化外,似乎還另有寄托。聯系后面的“濕衣淚滂滂”等句,它很可能包含著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慨嘆。他曾幾次上奏章剖析政事得失,希望當局能有所警醒,從而革除弊端,勵精圖治,結果屢遭貶斥,心中不免有憤激不平之感。“濕衣”句與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頗相類似,只是后者表達得比較直接,比較顯豁罷了。后八句寫自己聽琴的感受和反應,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美動聽。“嗟余”二句是自謙之辭,申明自己不懂音樂,未能深諳其中的奧妙。盡管如此,還是被穎師的琴聲所深深感動,先是起坐不安,繼而淚雨滂沱,浸濕了衣襟,猶自撲撲簌簌滴個不止。這種感情上的強烈刺激,實在叫人無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不忍卒聽。末二句進一步渲染穎師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爐,但穎師的琴聲一會兒把人引進歡樂的天堂,一會兒又把人擲入悲苦的地獄,就好比同時把冰炭投入聽者的胸中,使人經受不了這種感情上的劇烈波動。全篇詩情起伏如錢塘江潮,波濤洶涌,層見迭出,變化無窮。上聯與下聯,甚至上句與下句,都有較大的起落變化,例如首聯“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寫柔細的琴聲,充滿和樂的色調,中間著一“怨”字,便覺波浪陡起,姿態橫生,親昵的意味反倒更濃,也更加富有生活氣息。又如首聯比以兒女之情,次聯擬以英雄氣概,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柔一剛,構成懸殊的形勢。第三聯要再作起落變化,即由剛轉柔,就很容易與第一聯交叉重疊。詩人在實現這一起伏轉折的同時,開辟了另一個新的境界,它高遠闊大、安謐清醇,與首聯的卿卿我我、充滿私情形成鮮明的`比照,它所顯示的聲音也與首聯不一樣,一者(首聯)輕柔細屑,純屬指聲;一者(三聯)宛轉悠揚,是所謂泛聲。盡管兩者都比較輕柔,卻又各有特色,準確地反映了琴聲高低疾徐的變化。清人方東樹說韓愈寫詩“用法變化而深嚴”(《昭昧詹言》),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歷來寫樂曲的詩,大都利用人類五官通感的生理機能,致力于把比較難于捕捉的聲音轉化為比較容易感受的視覺形象。這首詩摹寫聲音精細入微,形象鮮明,卻不粘皮著肉,故而顯得高雅、空靈、醇厚。突出的表現是:在摹寫聲音節奏的同時,十分注意發掘含蘊其中的情志。好的琴聲既可悅耳,又可賞心,可以移情動志。好的琴聲,也不只可以繪聲,而且可以“繪情”、“繪志”,把琴聲所表達的情境,一一描摹出來。詩歌在摹寫聲音的同時,或示之以兒女柔情,或擬之以英雄壯志,或充滿對自然的眷戀,或寓有超凡脫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無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韓愈是一位極富創造性的文學巨匠。他寫作詩文,能夠擺脫拘束,自辟蹊徑。這首詩無論造境或遣詞造語都有獨到之處。以造境言,它為讀者展示了兩個大的境界:一是曲中的境界,即由樂曲的聲音和節奏所構成的情境;一是曲外的境界,即樂曲聲在聽者(詩人自己)身上得到的反響。兩者亦分亦合,猶如影之與形。從而使整個詩歌的意境顯得深閎雋永,饒有情致。以遣詞造語論,不少詩句新奇妥帖,揉磨入細,感染力極強。例如開頭兩句押細聲韻,其中的“女”、“語”和“爾”、“汝”聲音相近,讀起來有些繞口。這種奇特的音韻安排,恰恰適合于表現小兒女之間那種糾結的情態。后面寫昂揚激越的琴聲則改用洪聲韻的“昂”、“場”、“揚”、“凰”等,這些都精確地表現了彈者的情感和聽者的印象。另外,五言和七言交錯運用,以與琴聲的疾徐斷續相協調,也大大增強了詩句的表現力。如此等等,清楚地表明,詩人匠心獨運,不拘繩墨,卻又無不文從字順,各司其職。所謂“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其實也是韓愈詩歌語言的一大特色。《聽穎師彈琴》原文及賞析2《聽穎師彈琴》唐代韓愈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皇。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譯文猶如一對親昵的小兒女輕言細語,卿卿我我聚兩個俏冤家暗敘哀曲。豪放得如風展旗是誰正高歌引吭,有勇士似電掣馬揮長劍殺敵擒王。又轉成浮云依依柳絮起無根無蒂,沒奈何圓天茫茫道路迷宕東宕西。嘰嘰啾啾分明是煙霞中羽光翻浪,影影綽綽兀立在喬木上百鳳朝凰。峭壁懸崖壓人來寸步都攀援難上,黑壑深淵崩石下千丈猶轟隆傳響。慚愧呀我空有耳朵一雙,對音樂太外行不懂欣賞。聽了你這琴聲忽柔忽剛,振人起強人坐令人低昂。倉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擋,淚潮呀早已經洶涌盈眶。穎師傅好功夫實非尋常,別再把冰與火填我胸膛。注釋⑴穎師:穎師是當時一位善于彈琴的和尚,他曾向幾位詩人請求作詩表揚。李賀《聽穎師彈琴歌》有“竺僧前立當吾門,梵宮真相眉棱尊”之句。⑵昵(nì)昵:親熱的樣子。一作“妮妮”。⑶爾汝:至友之間不講客套,以你我相稱。這里表示親近。《世說新語·排調》:“晉武帝問孫皓: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為不?”《爾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帶民間流行的情歌,歌詞每句用爾或汝相稱,以示彼此親昵。⑷劃然:忽地一下。軒昂:形容音樂高亢雄壯。宋魏慶之《詩人玉屑·陵陽論晚唐詩律卑淺》:“唐末人詩,雖格致卑淺,然謂其非詩則不可。今人作詩,雖句語軒昂,但可遠聽,其理略不可究。”⑸“浮云”兩句:形容音樂飄逸悠揚。⑹“喧啾”四句:形容音樂既有百鳥喧嘩般的豐富熱鬧,又有主題樂調的鮮明嘹亮,高低抑揚,起伏變化。喧啾(jiū):喧鬧嘈雜。鳳皇:即“鳳凰”。躋(jī)攀:猶攀登。唐杜甫《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⑺未省(xǐng):不懂得。絲篁(huáng):彈撥樂器,此指琴。⑻起坐:忽起忽坐,激動不已的樣子。旁:一作“床”。⑼推手:伸手。遽(jù):急忙。⑽滂滂:熱淚滂沱的樣子。《晏子春秋·諫上十七》:“景公游于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⑾誠能:指確實有才能的人。《荀子·王霸》:“人主胡不廣焉,無恤親疏,無偏貴賤,唯誠能之求?”⑿冰炭置我腸:形容自己完全被琴聲所左右,一會兒滿心愉悅,一會兒心情沮喪。猶如說水火,兩者不能相容。《莊子·人間世》:“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郭象注:“人患雖去,然喜懼戰于胸中,固已結冰炭于五藏矣。”此言自己被音樂所感動,情緒隨著樂聲而激動變化。全文賞析唐人音樂詩較著名者,有李頎《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李白《聽蜀僧濬彈琴》、李賀《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等及韓愈此篇。篇篇不同,可謂各有千秋。喜懼哀樂,變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狀,這就是韓愈聽穎師彈琴的感受。讀罷全詩,穎師高超的琴技如可聞見,怪不得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相提并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了。詩分兩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寫聲音。起句不同一般,它沒有提及彈琴者,也沒有交待彈琴的時間和地點,而是緊扣題目中的“聽”字,單刀直入,把讀者引進美妙的音樂境界里。琴聲裊裊升起,輕柔細屑,仿佛小兒女在耳鬢廝磨之際,竊竊私語,互訴衷腸。中間夾雜些嗔怪之聲,那不過是表達傾心相愛的一種不拘形跡的方式而已。正當聽者沉浸在充滿柔情蜜意的氛圍里,琴聲驟然變得昂揚激越起來,就象勇猛的'將士揮戈躍馬沖入敵陣,顯得氣勢非凡。接著琴聲又由剛轉柔,呈起伏回蕩之姿。恰似經過一場浴血奮戰,敵氛盡掃,此時,天朗氣清,風和日麗,遠處浮動著幾片白云,近處搖曳著幾絲柳絮,它們飄浮不定,若有若無,難于捉摸,卻逗人情思。琴聲所展示的意境高遠闊大,使人有極目遙天悠悠不盡之感。驀地,百鳥齊鳴,啁啾不已,安謐的環境為喧鬧的場面所代替。在眾鳥蹁躚之中,一只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這只不甘與凡鳥為伍的孤傲的鳳凰,一心向上,飽經躋攀之苦,結果還是跌落下來,而且跌得那樣快,那樣慘。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顯示琴聲的起落變化外,似乎還另有寄托。聯系后面的“濕衣淚滂滂”等句,它很可能包含著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慨嘆。他曾幾次上奏章剖析政事得失,希望當局能有所警醒,從而革除弊端,勵精圖治,結果屢遭貶斥,心中不免有憤激不平之感。“濕衣”句與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頗相類似,只是后者表達得比較直接,比較顯豁罷了。后八句寫自己聽琴的感受和反應,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美動聽。“嗟余”二句是自謙之辭,申明自己不懂音樂,未能深諳其中的奧妙。盡管如此,還是被穎師的琴聲所深深感動,先是起坐不安,繼而淚雨滂沱,浸濕了衣襟,猶自撲撲簌簌滴個不止。這種感情上的強烈刺激,實在叫人無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不忍卒聽。末二句進一步渲染穎師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爐,但穎師的琴聲一會兒把人引進歡樂的天堂,一會兒又把人擲入悲苦的地獄,就好比同時把冰炭投入聽者的胸中,使人經受不了這種感情上的劇烈波動。全篇詩情起伏如錢塘江潮,波濤洶涌,層見迭出,變化無窮。上聯與下聯,甚至上句與下句,都有較大的起落變化,例如首聯“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寫柔細的琴聲,充滿和樂的色調,中間著一“怨”字,便覺波浪陡起,姿態橫生,親昵的意味反倒更濃,也更加富有生活氣息。又如首聯比以兒女之情,次聯擬以英雄氣概,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柔一剛,構成懸殊的形勢。第三聯要再作起落變化,即由剛轉柔,就很容易與第一聯交叉重疊。詩人在實現這一起伏轉折的同時,開辟了另一個新的境界,它高遠闊大、安謐清醇,與首聯的卿卿我我、充滿私情形成鮮明的比照,它所顯示的聲音也與首聯不一樣,一者(首聯)輕柔細屑,純屬指聲;一者(三聯)宛轉悠揚,是所謂泛聲。盡管兩者都比較輕柔,卻又各有特色,準確地反映了琴聲高低疾徐的變化。清人方東樹說韓愈寫詩“用法變化而深嚴”(《昭昧詹言》),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歷來寫樂曲的詩,大都利用人類五官通感的生理機能,致力于把比較難于捕捉的聲音轉化為比較容易感受的視覺形象。這首詩摹寫聲音精細入微,形象鮮明,卻不粘皮著肉,故而顯得高雅、空靈、醇厚。突出的表現是:在摹寫聲音節奏的同時,十分注意發掘含蘊其中的情志。好的琴聲既可悅耳,又可賞心,可以移情動志。好的琴聲,也不只可以繪聲,而且可以“繪情”、“繪志”,把琴聲所表達的情境,一一描摹出來。詩歌在摹寫聲音的同時,或示之以兒女柔情,或擬之以英雄壯志,或充滿對自然的眷戀,或寓有超凡脫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無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韓愈是一位極富創造性的文學巨匠。他寫作詩文,能夠擺脫拘束,自辟蹊徑。這首詩無論造境或遣詞造語都有獨到之處。以造境言,它為讀者展示了兩個大的境界:一是曲中的境界,即由樂曲的聲音和節奏所構成的情境;一是曲外的境界,即樂曲聲在聽者(詩人自己)身上得到的反響。兩者亦分亦合,猶如影之與形。從而使整個詩歌的意境顯得深閎雋永,饒有情致。以遣詞造語論,不少詩句新奇妥帖,揉磨入細,感染力極強。例如開頭兩句押細聲韻,其中的“女”、“語”和“爾”、“汝”聲音相近,讀起來有些繞口。這種奇特的音韻安排,恰恰適合于表現小兒女之間那種纏綿糾結的情態。后面寫昂揚激越的琴聲則改用洪聲韻的“昂”、“場”、“揚”、“凰”等,這些都精確地表現了彈者的情感和聽者的印象。另外,五言和七言交錯運用,以與琴聲的疾徐斷續相協調,也大大增強了詩句的表現力。如此等等,清楚地表明,詩人匠心獨運,不拘繩墨,卻又無不文從字順,各司其職。所謂“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其實也是韓愈詩歌語言的一大特色。《聽穎師彈琴》原文及賞析3原文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譯文親親昵昵學一對小兒女輕言細語,卿卿我我聚兩個俏冤家暗敘哀曲。多豪放如風展旗是誰正高歌引吭,有勇士似電掣馬揮長劍殺敵擒王。又轉成浮云依依柳絮起無根無蒂,沒奈何圓天茫茫道路迷宕東宕西。嘰嘰啾啾分明是煙霞中羽光翻浪,影影綽綽兀立在喬木上百鳳朝凰。峭壁懸崖壓人來寸步都攀援難上,黑壑深淵崩石下千丈猶轟隆傳響。慚愧呀我空有耳朵一雙,對音樂太外行不懂欣賞。聽了你這琴聲忽柔忽剛,振人起強人坐令人低昂。倉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擋,淚潮呀早已經洶涌盈眶。穎師傅好功夫實非尋常,別再把冰與火填我胸膛。注釋⑴此篇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詩人請求做詩表揚。⑵昵昵:親熱。爾汝:至友之間不講客套,以你我相稱。這里表示親近。《世說新語·排調》:“晉武帝問孫皓: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為不?”爾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帶民間流行的情歌,歌詞每句用爾或汝相稱,以示彼此親昵。⑶劃然:突然。軒昂:形容音樂高亢雄壯。⑷“浮云”兩句:形容音樂飄逸悠揚。⑸“喧啾”四句:形容音樂既有百鳥喧嘩般的豐富熱鬧,又有主題樂調的鮮明嘹亮,高低抑揚,起伏變化。⑹未省(xǐng):不懂得。絲篁:彈撥樂器,此指琴。⑺起坐:忽起忽坐,激動不已的樣子。⑻遽(jù):急忙。⑼冰炭置我腸:形容自己完全被琴聲所左右,一會兒滿心愉悅,一會兒心情沮喪。猶如說水火,兩者不能相容。《莊子·人間世》:“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郭象注:“人患雖去,然喜懼戰于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無人機應用技術3.1.激光雷達原理
- 無人機應用技術2.7.花式表演無人直升機的特點
- 無人機應用技術1.7.無人機高速道路巡檢
- 四川省樂山四校2025年高二化學第二學期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
- 2025屆安徽池州市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預測試題含解析
- 2025屆安徽省蕪湖市四校聯考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聯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國高速一體化智能球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真空開關柜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柔韌性防水涂料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正交試驗設計題目及答案
- 醫院醫療器械臨床試驗項目資料備案清單
- 新疆警察學院面試問題及答案
- 小學三到六年級全冊單詞默寫(素材)-2023-2024學年譯林版(三起)小學英語
- 2024年煙臺藍天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管理學基礎(第3版)全套教學課件
- 干眼門診建設計劃書
- 【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文獻綜述2600字】
- 養老護理員四級理論試題及答案
- 脊柱內鏡技術
- 采購詢價單模板
- 心理測量課件-常見量表介紹與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