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考研《中藥學》藥物各論_第1頁
17考研《中藥學》藥物各論_第2頁
17考研《中藥學》藥物各論_第3頁
17考研《中藥學》藥物各論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第1章解表藥

藥名藥性功效應用用法用■使用注意

①風寒感冒(表實無汗);煎服,本品發汗宜肺力強,凡表

辛、微苦,溫。歸肺、膀2-9g.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②咳嗽氣喘;發汗解表宜生用,止虛自汗、陰虛盜汗及肺腎

胱經

③風水水腫咳平喘多炙用虛喘者均當慎用

①風寒感冒(有汗無汗均可);煎服,<)本品辛是助熱,易傷陰動血,凡外

辛、甘,溫。歸心、肺、3-9g3

桂枝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②寒凝血滯諸痛證;感熱病、陰虛火旺、以熱妄行等證均當忌用。孕

膀胱經

③痰飲、蓄水證;④心悸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①風寒感冒;②脾胃氣滯,胸悶嘔吐:

解表散寒,行氣寬中,解魚蟹毒,安

紫蘇葉辛,溫。歸肺、脾經③魚蟹中毒而致腹痛吐瀉;煎服,不宜久煎

胎5-9g,

④胎動不安,梅核氣

①風寒感冒;②脾胃寒證;

煎服,或搗汁本品助火傷陰,故熱盛及

生姜辛,溫。歸肺、脾、胃經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③胃寒嘔吐(嘔家圣藥);④肺寒咳嗽;⑤3-9g,

服陰虛內熱者忌服

生半夏、生南星及魚蟹中毒

煎服,用于發月具,量不宜過大,且不宜久

辛,微溫。歸肺、脾、胃①風寒感冒(夏月麻黃);3-9g?

香需發汗解表,化濕和中,利水消腫煎;用于利水消腫,」*宜稍大,且須濃煎。本品

經②水腫腳氣

辛溫發汗之力較強,1更虛有汗及暑熱證當忌服

①外感表證(外感風寒風熱均可用);

煎服,不宜久煎。發表透疹消瘡宜生用;

荊芥辛,微溫。歸肺、肝經祛風解表,透疹消瘡,止血②麻疹不透、風疹瘙癢;4.5-9g,

止血宜炒用。荊芥穗更長于祛風

③瘡瘍初起兼有表證;④吐覷下血

①外感表證(外感風寒濕熱均可用);②風

辛、甘,微溫。歸膀胱、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本品藥性偏溫,陰血虧虛、

防風疹瘙癢;③風濕痹痛(風濕痹痛常用藥);煎服

肝、脾經(疏散外風、平息內風)4.5-9g熱病動風者不宜使用

④破傷風證;⑤脾虛泄瀉

①風寒感冒;煎服,3-9g.本品辛*早溫燥之性較烈,故陰血虧

辛、苦,溫。歸膀胱、腎②風寒"痹'(上半身風寒濕痹、肩背肢節疼

羌活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虛者慎用。用量多,易致嘔吐,脾胃虛弱者不宜

經1

痛者尤為多用)服

①風寒感冒;②頭痛,牙痛,風濕痹痛(陽

辛,溫。歸肺、胃、大腸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燥濕煎服,外用適本品辛香溫燥,陰虛血熱

白芷明頭痛);③鼻淵;④帶下證;⑤瘡癰腫毒;3-9g,

經止帶,消腫排膿量者忌服

⑥皮膚風濕瘙癢

①風寒感冒;煎服,散劑每次服。陰虛陽亢頭痛,

辛,溫。有小毒。歸肺、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溫肺②頭痛:牙輸,風濕痹痛(少陰頭痛):③l-3g;0.5-lg

細辛肺燥傷陰干咳者忌用。用量不宜過大(辛不過錢)。

腎、心經化飲

鼻淵;④肺寒咳喘反藜蘆

①風寒感冒,巔頂疼痛;煎服,。本品辛脫香燥,凡陰血虧虛、肝陽

藁本辛,溫。歸膀胱經祛風散寒,除濕止痛3-9g

②風寒濕痹上亢、火熱內盛之頭力雷者忌服。

辛、苦,溫。有毒。歸肺①風寒感冒;②鼻淵(治鼻淵要藥);③風煎服,或入丸血虛頭痛不宜服用。

蒼耳子發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痛3-9g?

經濕痹痛;④風疹瘙癢、疥癬麻風散過量服用易致中毒

煎服,;本品有

①風寒感冒;②鼻塞,鼻淵(治鼻淵頭痛、3-9g

辛夷辛,溫。歸肺、胃經發散風寒,通鼻竅毛,易刺激喉嚨,入鼻病因于陰虛火旺者忌服

鼻塞流涕要藥)

湯劑宜用紗布包煎。

赤砂小醫-17考研《中藥學》藥物各論筆記。

為往圣繼絕學!

I2

藥名藥性功效應用用法用■使用注意

①風寒感冒;②陰盛格陽;

蔥白辛,溫。歸肺、胃經發汗解表,散寒通陽,解毒散結煎服,3-9g.外用適量

③下乳,瘡癰腫毒

①風熱感冒,溫病初起;②風熱頭痛,且赤煎服,3-6g;宣后下。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多淚,咽喉腫痛:③麻疹不透,風疹瘙癢:薄荷葉長于發汗解本品芳香辛散,發汗耗氣,

薄荷辛,涼。歸肺、肝經

肝行氣④肝郁氣滯,胸悶脅痛:表,薄荷梗偏于行氣故體虛多汗者不宜使用

⑤夏令感受暑濕穢濁之氣,腹脹吐瀉和中

①風熱感冒,溫病初起;煎服,6-12g.炒用可

疏散風熱,宜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本品性寒,滑腸通便,氣

牛芳子辛、苦,寒。歸肺、胃經②麻疹不透,風疹瘙癢;使其苦寒及滑腸之

毒消腫虛便濾者慎用

③癰腫瘡毒,丹毒,癢腮,喉痹性略減

①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咽痛喑啞;

疏散風熱,利咽開音,透疹,明目退煎服,3-6g,或單味研末沖服。一般用量宜小;

蟬蛻甘,寒。歸肺、肝經②麻疹不透,風疹瘙癢;③目赤翳障;

翳,息風止痙止痙則需大量。《名醫別錄》孕婦慎用

④急慢驚風,破傷風證;⑤小兒夜啼

①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葉蜜

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②肺熱咳嗽、燥熱咳嗽;

桑葉甘、苦,寒。歸肺、肝經制能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

肝明目③肝陽上亢眩暈;④目赤昏花;

桑葉

⑤血熱妄行之咳血、吐血、血

①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辛、甘、苦,微寒。歸肝、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②肝陽眩暈,肝風實證;煎服,5-9g.疏散風熱用黃菊花,平肝、清肝明

菊花

肺經熱解毒③目赤昏花(風熱目赤、肝熱目赤均可朋目用白菊花,清熱解毒用野菊花

④瘡癰腫毒

①風熱感冒,頭昏頭痛(偏于清利頭目、疏

辛、苦,微寒。膀胱、肝、

蔓荊子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祛風止痛散頭面之邪);煎服5-9g

胃經

②目赤腫痛,耳鳴耳聾;③風濕痹痛

①表證發熱,少陽證(少陽證要藥);

煎服,3-9g.解表退柴胡其性升散,古人脊'柴

(常用配伍:柴胡配黃苓)

苦、辛,微寒。歸肝、膽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截熱生用,量稍重。疏胡劫肝陰”之說,陰虛陽

柴胡②肝郁氣滯;

經肝解郁醋炙,升陽生亢,肝風內動,陰虛火旺

是③氣虛下陷,臟器脫垂;

用或酒炙,量稍輕及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④瘧疾寒熱常用藥

①外感表證(外感風熱夾濕陽明頭痛);②

煎服,3-9g.發表透

辛,微甘,微寒。歸肺、麻疹不透;麻疹已透,陰虛火旺,以

升麻解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疹、清熱解毒宜生

脾、胃、大腸經③齒痛口瘡,咽喉腫痛,溫毒發斑;及陰虛陽亢者,均當忌用

用,升陽舉陷宜炙用

④氣虛下陷,臟器脫垂,崩漏下血

①表證發熱,項背強痛;②麻疹不透;③熱

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煎服,9-15go解肌退熱、透疹、生津生用,升陽

葛根甘、辛,涼?歸脾、胃經病口渴,陰虛消渴;

瀉止瀉煨用

④熱泄熱痢,脾虛泄瀉;⑤高血壓

淡豆豉苦、辛,涼。歸肺、胃經解表,除煩,宣發郁熱①外感表證;②熱病煩悶煎服,6-12g.

①風熱感冒;②麻疹不透;煎服,3-9g.外用適

浮萍辛,寒。歸肺、膀胱經發汗解表,透疹止癢,利尿消腫表虛自汗者不宜使用。

②風疹瘙癢;④水腫尿少量,煎湯浸洗。

赤砂小醫-17考研《中藥學》藥物各論筆記。

為往圣繼絕學!

13

第2章清熱藥

藥名藥性功效應用用法用■使用注意

①溫熱病氣分實熱證(清瀉肺胃氣分實熱要

生石青煎服,

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藥:常與知母相須為用-白虎湯);②肺熱喘15-60H,脾胃虛寒及陰虛內熱者

石膏甘、辛,大寒。歸肺、胃經宜先煎。煨石膏適量

燃用:斂瘡生肌,收濕,止血咳證;③胃火牙痛、頭痛,實熱消渴;④潰忌用

外用,研末撒敷患處

瘍不斂,濕疹瘙癢,水火燙傷,外傷出血

①熱病煩渴(清瀉肺胃氣分實熱要藥:常與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本品性寒質潤,有滑腸

苦、甘,寒。歸肺、胃、腎石膏相須為用-白虎湯);

知母(上清肺,中涼胃,下瀉腎火)煎服作用,脾虛便清者不宜

經②肺熱咳嗽;③骨蒸潮熱;6-12g

(清實熱、退虛熱均可)

④內熱消渴;⑤腸燥便秘ffl

①熱病煩渴;②胃熱嘔啰:

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止嘔,煎服,干品

蘆根甘,寒。歸肺、胃經③肺熱咳嗽,肺癰吐膿;15-30g;脾胃虛寒者忌服

利尿鮮品加倍,或搗汁用

④熱淋澀痛

煎服,。反烏頭。【孕婦忌用:以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歸肺、胃①熱病煩渴;②肺熱燥咳;10-15g

天花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消腫排膿針劑肌注,能使胎盤絨毛膜滋養細胞變性壞死而

③內熱消渴;④瘡瘍腫毒

經引起流產】

①熱病煩渴;

淡竹葉甘、淡,寒。歸心胃小腸經清熱瀉火,除煩,利尿煎服,。

②口瘡尿赤、熱淋澀痛&9g

①熱病心煩(熱病心煩、躁擾不寧要藥);

煎服,外用生品適量,研末調敷。本品

桅子苦,寒。歸心、肺、三焦經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②濕熱黃疸;③血淋澀痛:④血熱吐融;⑤5-10g.

苦寒傷胃,脾虛便澹煮丕宜用

目赤腫痛;⑥火毒瘡瘍

①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目珠夜痛;②癟病,煎服,9-15g.或熬膏

夏枯草辛、苦,寒。歸肝、膽經清熱瀉火,明目,散結消腫脾胃虛弱者慎用

痿瘤;③乳癰腫痛服

甘、苦、咸,微寒。歸肝、①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目暗不明;②頭痛,煎服,用于

決明子清熱明目,潤腸通便10-15g;氣虛便淹者不宜用

大腸經眩暈;③腸燥便秘潤腸通便,不宜久煎

①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眼生翳膜;②肝虛

密藤花甘,微寒。歸肝、膽經清熱瀉火,清肝養血,明目退蟠煎服,

目暗、視物昏花5-10g.

①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黃疽煎服,3-10go清熱多

苦,寒。歸肺、膽、脾、胃、瀉痢(清中上焦濕熱);生用,安胎多炒用,本品苦寒傷胃,脾胃虛

黃尊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②肺熱咳嗽,高熱血嬴③血熱吐解;④癰

大腸、小腸經清上焦熱可酒炙,止寒者不宜使用

腫瘡毒;⑤胎動不安血可炒炭

①濕熱痞滿,嘔吐吞酸(清中焦濕熱);本品大苦大寒,過服久

②濕熱瀉痢(治瀉痢要藥);服易傷脾胃,脾胃虛寒

苦,寒。歸心、脾、胃、膽、煎服,外用適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③高熱神昏,心煩不寐,血熱吐回;④癰腫2-5g.者耳田.

大腸經量苦融易區陰津,陰虛津

疥瘡,目赤牙痛,⑤消渴;

⑥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傷者慎用

赤砂小醫-17考研《中藥學》藥物各論筆記。

為往圣繼絕學!

|4

藥名藥性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①濕熱帶下,熱淋澀痛(清下焦濕熱);

苦,寒。歸腎、膀胱、大腸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除骨蒸②濕熱瀉痢,黃疸;③濕熱腳氣,痿證;④

黃柏煎服,外用適量

經(清實熱、退虛熱均可)骨蒸勞熱,盜汗,遺精;3-12g.

⑤瘡瘍腫毒,濕疹瘙癢

①濕熱黃疸,陰腫陰癢,帶下,濕疹瘙癢(常

治下焦濕熱-龍膽瀉肝湯);脾胃虛寒者不宜用,陰

苦,寒。歸肝、膽經清熱燥濕,瀉肝膽火煎服,

*111②肝火頭痛,目赤耳聾,脅痛口苦;③驚風3-6g.虛津傷者慎用

抽搐

苦、澀,寒。歸肝、膽、大①濕熱瀉痢,帶下陰癢;煎服,外用適

秦皮清熱燥濕,收澀止痢,止帶明目6-12g.脾胃虛寒者忌用。

腸經②肝熱目赤腫痛,目生翳膜量,煎洗患處。

①濕熱瀉痢,便血,黃疽:

苦,寒。歸心、肝、胃、大②濕熱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