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利工程地質實習報告實習地點:玉山縣雙明鎮實習日期:2012.5.21.—實習班級:水利水電工程〔6〕班實習姓名:陳中明〔2010101938〕指導教師:楊普濟、唐春前言常言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而實習正是理論知識與實地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從理論到實際,用哲學的觀點來看,這是一次飛躍。我們有了理論知識,并不等于我們可以很高的分析實際眼前的問題,只有把學到的理論應驗于實地,用理論來知道實踐,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學。這種從理論上的認識到真正親臨現場去分析問題,就是一次飛躍。因此,應該把實習看成是從理論到實際的過程,把自己對每一種地貌類型的認識看成是自己在認識論上的一次飛躍。通過一周的實習,使我們進一步穩固課堂上所學的水利工程地質學根底理論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和判斷各種地質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我們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鍛煉我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地質精神。樹立熱愛專業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水利工程地質學是地質學的一個應用學科分支,是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根底課,是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前必修的一門課程。地質學不僅是一門科學理論知識,同時也具有廣泛的實際意義。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自然科學。無論是進行地質研究還是地質知識應用幾乎都離不開野外地質觀察。通過野外地質觀察和取樣,獲取地質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和實物材料,經室內進一步研究,進而最終獲得地質知識。這次實習無疑穩固了水利工程地質學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習的質量與熱誠,讓我們能夠學以致用,能夠用書本的知識來解決實際上的一些問題,提高同學們的野外作業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根本要領和考察方法。本次實習是以獲得地質現象的感性認識,培養我們野外綜合觀察能力,地質思維能力,野外地質工作根本能力,啟發創新意識為目標的地質啟蒙教學實踐。一、實習概況 1.時間:2012年5月21日—2012年5月25日2.區域:江西省玉山縣七一水庫一帶 3.地點:〔1〕主壩、副壩、溢洪道 〔2〕少華山,河谷地帶〔不良地質現象〕 〔3〕天梁風景區4.實習目的:學會對工程地質的根本判別方法,了解斷層、巖層,了解巖石種類及其物理性質,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學會用地質羅盤測量巖層的產狀,野外勘察、繪制地層剖面圖、分析巖層之間的關系,識別各種地質作用和地質現象。5.實習要求:①認識溢洪道、副壩的結構和重要性。②認識節理構造,學會用羅盤測節理的走向。③認識石灰巖的特征。=4\*GB3④認識早、中石炭世〔C1、C2〕巖層巖性特征。=5\*GB3⑤認識節理、斷層構造學會運用野外識別標志判斷正、逆斷層,觀察其特征。=6\*GB3⑥了解坡積物的特征,產生的機理以及工程性質。=7\*GB3⑦認識河谷地貌,觀察其特征。=8\*GB3⑧認識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9\*GB3⑨學會用羅盤測量河谷底部及兩側階地巖層的產狀要素。=9\*GB3⑨認識巖溶〔喀斯特〕現象。=10\*GB3⑩觀察護坡工程,了解其道路工程中的作用。6.實習準備:外業工作:實習開始首先由教師介紹實習地區的地質概要,布置實習內容及地質路線的具體安排,結合邊講課、邊實習的現場教學方法,采取循序漸進的步驟,緊密結合實地、實物進行教學實習,逐步培養同學的獨立工作能力,為此,實習期間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以教師多講解,同學觀察認識為主階段;教師少講解,多提出問題,同學多思考的獨立工作階段;以同學觀察分析為主,教師答疑小結,獨立工作的階段。外業工作有如下幾方面的主要內容。7.實習路線:路線一:山清湖賓館——七一水庫管理局——主壩左岸路線二:山清湖賓館——溢洪道——副壩——雞公山路線三:山清湖賓館——溢洪道右岸——河谷地帶路線四:山清湖賓館——主壩右岸——洞口〔天梁風景區〕8.實習主要內容:①實習地區不同地質時代地層的巖石性質和特征,地層的接觸關系,風化情況和工程特性等。②主要的地質構造現象:如褶皺、斷層、節理等。測定巖層的產狀、確定褶皺的類型,研究斷層和節理的性質、分布及發育規律等。③第四紀沉積層的成因、巖性及分布;本區的地貌特征〔山形,階地、河曲等〕,查明河谷縱、橫剖面情況,研究河谷階地及其性質,以及新構造運動的特征等。④物理地質現象:如喀斯特、滑坡、沖溝、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條件和發育規律,以及對工程建筑的影響等。⑤水文地質:通過井、泉的調查,了解本區不同巖層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查明地下水補給、運動和排泄條件,以及地下水與河水的水力聯系的關系等。=6\*GB3⑥地質點的觀測與描述::地質點的選擇、位置確實定、地層時代、巖性特征、產狀要素的測定、地質構造特征、地質現象觀察、地質圖的使用,繪示意剖面圖及素描圖,標本的采集及記錄描述等9.工程地質條件分析與問題評價:結合實習地區的建筑物進行參觀;對工程地質條件進行觀測、分析與評價。主要有:①水庫區的工程地質條件與問題;②壩〔閘〕兩岸及河床的工程地質條件與問題;③引水隧洞及泄水建筑的工程地質條件與問題;④電站、廠房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與問題;10.內業工作:為了進一步穩固與提高野外實習效果,對收集的實際地質資料,應及時進行分析整理,以便得到全面系統的深入認識。配合外業主要有以下內業工作安排:①野外資料的整理和分析:記錄及標本的整理,地質現象的分析,工程地質問題的討論;節理統計圖、實測地質剖面圖、地層柱狀圖的繪制;②區域地質概要及有關資料的閱讀;③勘測及試驗工作的有關資料;④參觀水工等建筑物時記錄的有關單位介紹的資料的整理;⑤按時完成實習作業及階段小結,做好實習總結報告。二、實習區域概述:地理位置:玉山縣七一水庫位于縣城東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18度16分,北緯28度49分。東為少華棠梨山、茗塢村、東坑村,南與雙明鄉徐村毗鄰,西為陶家山,北鄰紫湖鄉。氣候特點:實習地區為低山區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上游接近北部懷玉山,三清山區,低濕多霧,晝夜溫差大,高山氣候較突出。中游一帶氣候溫涼濕潤,下游與中部平原丘陵區相接,氣候溫和,光熱充足。降水以亞熱帶鋒面氣旋雨為主,為典型的江南梅雨。地形地貌:七一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東北高,西南低,山區性氣候顯著。庫區地質:老虎灘以上為奧陶紀、志留紀不透水巖石組成,其下分水嶺兩側雖有卡斯特〔石灰巖〕現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頁巖截斷聯系,成為庫水向鄰谷滲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庫水位。金沙溪源于三清山東北麓平家源,屬于山溪性河流,中游兩岸崇山峻嶺,上、溪流縱橫,坡陡流急,河床多為卵石和砂,少數河段有巖石出露,河床較穩定,為峽谷河道,少有開闊的河谷灘地。壩址以下河床較平緩,兩岸廣有開闊平原,是玉山主要糧食地區之一。四、七一水庫根本情況介紹:玉山縣七一水庫位于縣城東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18度16分,北緯28度49分。東為少華鄉棠梨山、茗塢村、東坑村,南與雙明鄉大徐村毗鄰,西為陶家山,北臨紫湖鄉。實習地區為低山區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上游接近北部懷玉山,三清山區,低濕多霧,晝夜溫差大,高山氣候較突出。中游一帶氣候溫涼濕潤,下游與中部平原丘陵區相接,氣候溫和,光熱充足。降水以亞熱帶鋒面氣旋雨為主,為典型的江南梅雨。七一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東北高,西南低,山區性氣候顯著。庫區地質:老虎灘以上為奧陶紀、志留紀不透水巖石組成,其下分水嶺兩側雖有卡斯特〔石灰巖〕現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頁巖截斷聯系,成為庫水向鄰谷滲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庫水位。金沙溪源于三清山東北麓平家源,屬于山溪性河流,上、中游兩岸崇山峻嶺,溪流縱橫,坡陡流急,河床多為卵石和砂,少數河段有巖石出露,河床較穩定,為峽谷河道,少有開闊的河谷灘地。壩址以下河床較平緩,兩岸廣有開闊平原,是玉山主要糧食地區之一。七一水庫管理局坐落棠梨山腳,具體管理水庫運行、生產、經營和職工生活。五、實習地區工程地質條件〔1〕主壩地條件壩址處于西峽谷最后段兩岸地形較對稱,且覆蓋物不厚。組成巖石為下石炭紀砂礫巖與紫紅色泥質砂質頁巖互層及中石炭紀砂礫巖,石英砂巖與泥質,炭質頁巖為互層出現。其中砂礫巖,礫巖為硅質膠結,性堅硬,力學性佳,而下中石炭紀之頁巖性軟,劈理發育,巖石多呈片狀剝落。露于地表之頁巖性更差,在河床及河漫灘部位之壩基址由5—7米之砂卵礫石組成,左岸面地段上部為粘土及砂卵礫石充填粘土,下部為砂礫石層,為該壩段的主要持力層。〔2〕壩基地質構造雖有喀斯特現象,然巖石之抗壓強度能滿足土壩要求。同時,地層中無軟弱夾層,而巖基之頁巖,也因其與堅硬砂巖互層,被砂巖所阻,且傾向上游,風化層較薄,壓縮系數少,不會形成軟弱滑動面。因此,主壩根底是穩定的。〔3〕副壩地質條件壩址地層因F逆掩斷層影響,使之倒超復在中石炭系地層之上,地基組成巖石,主要為志留系灰白,微紅色砂巖,粉砂巖,頁巖及中石炭系砂礫巖,頁巖,局部壩段落于2-3米厚有淤泥粘土層土。壩基和壩肩巖性軟弱,風化破碎極為嚴重,風化層厚,力學性差。在構造上,位于倒轉向斜南翼中,次一級為背斜之轉折端稍偏南翼,巖層傾向下游,壩址落在F在逆掩層上段,且沿埡口有斷層通過,并延伸至庫內少華山左側。五、實習總體過程實習第一天5月21日那天一大早就起床踏上了去玉山的旅途,經過近五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收拾了一下行李便出去熟悉了一下當地情況。第一映像就是:人不是很多,但是總覺得安靜不下來。中午吃了頓大鍋飯就將就睡了。下午三點就開始了工程地質實習的第一站—七一水庫,沒一會兒我們就到達了壩址,站在那不知道有多少級臺階面前,我就蒙了。唐老師在出發前說過誰打破了一分鐘登上壩頂的記錄就直接給90分。我大概爬到一半的時候就有點難受了。在第二個馬道時老師讓我們停下,讓我們拿出羅盤,老師是要教我們怎么使用羅盤來測巖層產狀。測量方法按我理解是這樣:測量某物體的方位,再定點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測量觀察點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測量時翻開羅盤蓋,放松制動螺絲,讓磁針自由轉動。當被測量的物體較高大時,把羅盤放在胸前,羅盤的長水準器對準被測物體,然后轉動反光鏡,使物體及長瞄準器都映入反光鏡,并且使物體、長瞄準器上的短瞄準器的尖及反光鏡的中線位于一條直線上,同時保持羅盤水平〔圓水準器的氣泡居中〕,當磁針停止擺動時,即可直接讀出磁針所指圓刻度盤上的讀數,也可按下制動螺絲再讀數。測量巖層產狀要素,巖層產狀要素包括巖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延伸方向。巖層傾向是巖層面上的傾斜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傾角是傾斜線與水平面的夾角。測量巖層走向時,將羅盤的長邊(與羅盤上標有N—S相平行的邊)的一條棱線與層面緊貼,見圖1,然后緩慢轉動羅盤(注意:在轉動過程中,羅盤緊靠層面的那條棱的任何一點都不能離開層面〕。使圓水準器的氣泡居中,磁針停止擺動,這時讀出磁針所指的讀數即為巖層之走向。讀北針或南針都可以,因為巖層走向是朝向兩個方向延伸的,相差180°。測量巖層的傾向時,羅盤如圖1放置,將羅盤南端〔標有S〕的一條棱緊靠巖層面,這時長瞄準器指向與巖層的傾向一致,并轉動羅盤,轉動方法及原那么同上。當羅盤水平、磁針不擺動時,就可讀數。如圖1放置羅盤,應讀磁北針所指的讀數。當測量完傾向后,不要讓羅盤離開巖層面,馬上把羅盤轉90°,〔羅盤直立〕,如圖1放置,使羅盤的長邊緊靠巖層面,并與傾斜線重合,然后轉動羅盤底面的手把,使測斜器上的水準器〔長水準器〕氣泡居中,這時測斜器上的游標所指半圓刻度盤的讀數即為傾角。在測量地層產狀時,一般只需測量地層的傾向和傾角,而走向可通過傾向的數字加或減90°得到測量傾向和傾角時,必須先測傾向,后測傾角。假設被測量的巖層外表凹凸不平,可把記錄本平放在巖層面上當作層面,以便提高測量提高測量的準確和代表性,如果巖層出露很不完整時,這時要找巖層的斷面,找到屬于同一層面的三個點〔一般在兩個相交的斷面易找到〕,再用記錄把這三個點連成一平面〔相當于巖層面〕,這時測量記錄本的平面即可。圖1巖層產狀的測定方法當場老師就讓我們測一下我們所處的層面的產狀,當時測得結果是走向:251,248,傾向:157,154,傾角:63,18。接著老師帶我們來到大壩右岸的一塊紫紅色巖石區讓我們看看,那是典型的頁巖。頁巖:是一種沉積巖,成分復雜,但都具有薄頁狀或薄片層狀的節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積經壓力和溫度形成的巖石,但其中混雜有石英、長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學物質,根據其混入物的成分,可分為:鈣質頁巖、鐵質頁巖、硅質頁巖、炭質頁巖、黑色頁巖、油母頁巖等其中鐵質頁巖可能成為鐵礦石,油母頁巖可以提煉石油,黑色頁巖可以作為石油的指示地層。頁巖形成于靜水的環境中,泥沙經過長時間的沉積,所以經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帶,在海洋大陸架中也有頁巖的形成,頁巖中也經常包含有古代動植物的化石。有時也有動物的足跡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跡都可能在頁巖中保存下來。由黏土物質硬化形成的微小顆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為明顯的巖層。粘土巖的一種。成分復雜,除粘土礦物〔如高嶺石、蒙脫石、水云母、拜來石等〕外,還含有許多碎屑礦物〔如石英、長石、云母等〕和自生礦物〔如鐵、鋁、錳的氧化物與氫氧化物等〕。具頁狀或薄片狀層理。用硬物擊打易裂成碎片。是由粘土物質經壓實作用、脫水作用、重結晶作用后形成。由極細的粘土、泥質,經過緊壓固結、脫水、重結晶后形成的,具有薄頁狀層理構造的粘土巖,稱為頁巖。〔頁理是鱗片狀的粘土礦物在壓緊過程中,平行排列而成的〕頁巖致密,硬度低,外表光澤暗淡。含有機質的呈灰黑。含鐵的呈褐紅、棕紅等色,還有黃色、綠色等多種顏色。頁巖抗風化力弱,在地形上常形成低山低谷。頁巖不透水,往往成為不透水層或隔水層。它遇水易軟化的粘土礦物,易崩塌,是節理裂隙極其發育的一種礦物。這里有很顯著的復層現象,砂頁巖復層,即一層砂巖一層頁巖,力學性質弱,所以不宜建工程,建時,必須做支護,因為他易掉塊,一定要邊開挖邊支護,甚至超前支護,以保平安。此水庫為平穩逆斷層兩岸層性相同,右岸低左岸高壩肩巖性早石炭:紫紅色的頁巖砂巖礫巖;中石炭;灰,白色;二疊:石灰巖;白堊紀:凝灰巖,石灰質角礫巖,黏土炭。大壩中間有一間大斷裂:F-17,左右壩肩有一百多條斷裂右壩肩為向斜構造。然后老師帶著我們來到右肩一處巖層處,讓我們觀察,上面是砂巖,下面是頁巖,但有明顯的錯斷,老師告訴我們這是斷層,斷面的巖石有火燒得感覺。在老師帶著我們看完這些構造和產狀后,老師就給我布下任務,并且讓我們自己按組獨立完成,任務如下:=1\*GB3①觀察右岸巖石的巖性、層理、構造,繪制其玫瑰花圖=2\*GB3②找出褶皺構造,并繪制出剖面圖=3\*GB3③找出斷層并繪制圖形根據老師交給我們的任務,和我們的課本所學知識,我和組員們展開討論并齊心協力測數據畫圖,完成了老師交給我們的任務,以下是我們組完成的任務結果:=1\*GB3①七一水庫庫區左岸村莊附近的巖體,其高陡切坡地段的節理產狀對邊坡的穩定性至關重要。由于頁巖、砂巖巖性破碎凌亂頁巖松軟,以及節理的發育,也是村莊附近的巖體經常發生塌落的主要原因對節理裂隙的分析評價,詳見圖(七一水庫庫區左岸巖體走向玫瑰花圖)=2\*GB3②在地殼中,成層巖石呈褶曲形態是普遍存在的,而絕對保持巖層形成時的水平狀態幾乎是沒有的,這是褶皺構造的一種普遍的共性.在實習區七一水庫庫區左岸的就出現了褶皺.(同時出現背斜和向斜)詳見圖〔1—4〕在一般情況下,背斜在空間的分布并不是單個而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彼此共生,互相聯系的。=3\*GB3③巖層或巖體在斷裂形變時沿斷裂兩側發生顯著位移的斷裂構造稱為斷層。在實習地區七一水庫庫區出現了大量正斷層,和逆斷層,在七一水庫庫區左右岸均出現了斷層,有明顯擦痕,左右岸兩背斜之間,也出現了一條大的斷層,逢溝必斷,詳見圖現如圖,圖在七一水庫庫右岸斷層面圖右岸一條斷裂帶,左岸上二條。首先七一水庫庫右岸斷層面圖:由兩面三刀條斷層組成,其大局部發生在石炭紀,判別斷層的根據是在上文已作詳細論述。從圖可看到,斷層外有牽引褶皺,出現通過牽引褶皺的位移方向判斷體盤位移方向,可知第一條為逆斷層,第二條正斷層:假設有分路建設在該地段時,由于地區的斷層與地面近于垂直,所以沒什么大的危害,當然路橫穿斷層破碎帶時,那么應做地基處理。實習第二天5月22日我們走至河漫灘地帶,楊老師停下來為我們講解了一下什么叫河漫灘,即平水期不被淹沒、洪水期可能被淹沒的平坦的谷底局部。平原區寬闊的河漫灘亦稱泛濫平原。一般高出河面數米,較低的河漫灘可被常年洪水淹沒,較高的河漫灘只在特大洪水時才被淹沒。山地河谷的河漫灘比高一般較大。河漫灘的形成是河床不斷側向移動和河水周期性泛濫的結果。在河流作用下,河床常常一岸受到側蝕,另一岸發生堆積,于是河床不斷發生位移。受到堆積的一岸,由河床堆積物形成邊灘,隨著河床的側移,邊灘不斷擴大。洪水期間,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灘面,由于水深變淺,流速減慢,便將懸移的細粒物質沉積下來,在灘面上留下一層細粒沉積。河漫灘就是這樣形成的,其上部由洪水泛濫時沉積下來的細粒物質組成,下部由河床側向移動過程中沉積下來的粗粒物質組成。這種下粗上細的沉積物結構,稱二元相結構。上部的細粒物質稱河漫灘相沉積,多為亞砂土或亞粘土;下部的粗粒物質稱河床相沉積,多為砂、礫。有些坡陡流急的山區河流,侵蝕作用較強,河床兩側常常沒有沉積物保存,只有狹窄的石質漫灘,或者只有粗大的礫石組成的漫灘。一般只在寬闊的河谷或平原地區的河漫灘,才有較厚的二元相沉積。河漫灘的地面大多比擬平緩。在平原區比擬順直的河床兩側,常有自然堤發育,堤外地勢一般比擬低洼。在彎曲河床的兩側常有迂回扇發育,地面出現鬃崗與崗間洼地相間分布的現象。在河曲發育的河漫灘上,由于河流裁彎取直,還可能留下許多牛軛湖或廢棄河道。還告訴我們七一水庫有個國內數一數二的水庫調洪系統,用于發洪水時期和處險加固時期。然后是一段崎嶇的山路的跋涉,奧特曼前面開路,我們穿過橘子園,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了溢洪道河道,老師帶我們來這里是為了讓我們看一個滑坡體,斜坡產生滑動之后,形成環狀后壁、臺階、垅狀前緣等特殊的滑坡地貌,外表看去很象一只倒扣過來的貝殼。講完后,我們邊走邊談,在老師的帶著下,我們穿過草叢、樹林來到了雞公山的一處特別的滑坡處。滑坡的發生通常分為三個階段:一是醞釀階段或蠕動變形階段。首先山坡上部出現裂縫,接著裂縫下側的土體發生緩慢位移,每月僅數厘米。這一階段歷時較長,有的達數年、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常常伴隨出現各種異常現象,如地下水增多、山坡坡腳土體變形,以及出現震感和響聲等。二是突變階段或劇烈滑動階段。當軟弱巖層被完全剪斷,滑動面或滑動帶形成之后,位移速度加快,一般每小時數米至數百米,有時可達數千米,在少數情況下甚至發生急劇快速的滑動。在突變之前,常見泉水變濁,坡腳局部坍塌或掉落土塊。三是剩余變形或漸趨穩定階段。這是在突變階段之后發生的,位移速度減慢,各塊間變形逐步停止,滑帶在壓密下排水而固結,地表無裂縫、沉陷發生,最后完全穩定下來。也有的科學工作者將滑坡的發生劃分為六個或四個階段,對于最后兩個階段〔劇烈滑坡和穩定壓密〕,不同的劃分大同小異,主要差異在于對蠕動變形階段的劃分。劃分四個階段的人把蠕動變形階段分為蠕動擠壓和滑動兩個階段,在蠕動擠壓階段,滑體只有蠕動變形并受到擠壓,沒有明顯移動,而滑動階段滑體已有明顯位移,滑體上裂縫縱橫交錯,滑舌出水并發生坍塌。為了正確地識別滑坡,判定斜坡上有沒有滑坡的存在,首先需要知道組成滑坡的不同要素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和位置。一個發育比擬典型的滑坡,通常由滑坡體、滑動面、滑坡裂縫、滑坡壁、滑坡臺階、滑坡臺階、滑坡舌、滑坡鼓丘等要素所組成。滑坡體斜坡邊緣與山體〔母體〕脫離并且向下滑動的那局部土石體,稱為滑坡體,或簡稱滑體。滑坡體上的土石松動破碎,外表起伏不平,裂縫縱橫,有些洼地積水成沼澤,長著喜水植物。不同滑坡體的體積差異很大,小型滑坡只有十幾到幾十立方米,大型滑坡體可達幾百萬至幾千萬立方米,特大型的甚至可達幾億立方米或更大。滑坡周界滑坡體與其緊挨著的周圍不動土石體〔母體〕的分界線,稱為滑坡周界,有些滑坡周界明顯,有的周界很不明顯。只要確定了滑坡周界,滑坡的范圍也就圈定了。滑坡壁滑坡體后部與母體脫離開的分界面露出在外面的局部,在平面上多呈圈椅狀或其它形狀,其高度視滑動量與滑體大小而定,從數米至數百米不等。陡度多在30°-70°間,似壁狀,稱滑坡壁或滑坡后壁。一般在新的滑坡壁上,都可以找到滑動擦痕,擦痕的方向即表示滑體滑動的方向。滑坡臺階由于滑坡體上下各段各塊的滑動時間、滑動速度常常不一致,在滑坡體外表往往形成一些錯臺、陡壁,這種微小的地貌稱為滑坡臺階或臺坎,而寬大平緩的臺面那么稱做滑坡平臺或滑坡臺地。滑動面、滑動帶和滑坡床在滑坡體移動時,它與不動體〔母體〕之間形成一個界面并沿其下滑,這個面就叫做滑動面,簡稱滑面。滑動面以上揉皺的、厚數厘米至數米的擾動地帶,稱為滑動帶,簡稱滑帶。滑動面以下的不動體〔母體〕,叫做滑坡床。有些滑坡并沒有明顯的滑動面,在滑坡床之上就是軟塑狀的滑動帶。滑坡舌滑坡體前面延伸至溝塹或河谷中的那局部舌狀滑體,稱為滑坡舌,也叫做滑坡前緣、滑坡頭部或滑坡鼓丘。在河谷中的滑坡舌,往往被河水沖刷而僅僅殘留下一些孤石。稱做滑坡鼓丘時,常常是由于滑坡體向前滑動過程中受到阻礙而形成了隆起的小丘。主滑線滑坡體滑動速度最快的縱向線叫做主滑線,也叫滑坡軸。主滑線代表著一個滑坡整體滑動的方向,它位于滑坡體上推力最大、滑坡床凹槽最深的縱斷面上,是滑坡體最厚的局部。主滑線或為直線,或為曲線、折線,主要取決于滑坡床頂面的形狀。滑坡裂縫滑坡在滑動之前和在滑動過程中,由于受力狀況不同,滑動速度不同,會產生許許多多裂縫,這些裂縫一般可以分為四種:一是拉張裂縫,分布于滑坡體上部的地面,因滑坡體向下滑動或蠕動,產生拉張作用,形成假設干條長十多米到數百米的張口裂縫;多呈弧形,其方向與滑坡壁大致吻合或平行,位于最外面的一條拉張裂縫,即與滑坡壁重合的一條,通常稱為主裂縫;二是剪切裂縫,分布于滑坡體中下部的兩側,由于滑坡體和相鄰的不動土石體之間相對位移產生剪切作用,或者由于滑坡體中央局部比兩側滑動更快而產生剪切作用,因而形成大體上與滑動方向平行的裂縫。在這些裂縫的兩那么,還常常派生出羽毛狀平行排列的次一線裂縫。有時,由于擠壓和擾動,沿著剪切裂縫常形成細長的土堆;三是鼓張〔隆張〕裂縫,當滑坡體向前方滑動時,因為受到阻礙或上部滑動比下部為快,土石體就會產生隆起并開裂形成張開的裂縫,鼓張裂縫的方向與滑動方向或垂直或平行;四是扇形張裂縫,分布在滑坡體中下部,尤以滑坡舌部為多,因滑坡體下部向兩側擴散而形成,它們也屬于張開的裂縫。這些裂縫的方向,在滑坡體中部大致與滑坡滑動方向平行或成銳角相交,在滑坡舌部那么呈放射狀,所以稱為扇形張裂縫或放射狀裂縫。封閉洼地滑坡體向前滑動后,與滑坡壁之間拉開成溝槽或陷落成洼地,從而形成四周高、中間低的封閉洼地。封閉洼地中如果因滑坡壁地下水在此出露,或地表水在此聚集,形成濕地或水塘,就稱為滑坡湖。滑坡體有三大要素,即切割面、臨空面、滑坡面,而產生滑坡的主要條件:一是地質條件與地貌條件;二是內外營力(動力)和人為作用的影響。第一個條件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1)巖土類型:巖土體是產生滑坡的物質根底。一般說,各類巖、土都有可能構成滑坡體,其中結構松散,抗剪強度和抗風化能力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質能發生變化的巖、土,如松散覆蓋層、黃土、紅粘土、頁巖、泥巖、煤系地層、凝灰巖、片巖、板巖、千枚巖等及軟硬相間的巖層所構成的斜坡易發生滑坡。(2)地質構造條件:組成斜坡的巖、土體只有被各種構造面切割別離成不連續狀態時,才有可能向下滑動的條件。同時、構造面又為降雨等水流進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種節理、裂隙、層面、斷層發育的斜坡、特別是當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傾角構造面及順坡緩傾的構造面發育時,最易發生滑坡。(3)地形地貌條件:只有處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備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發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庫)、海、溝的斜坡,前緣開闊的山坡、鐵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邊坡等都是易發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緩上陡、上部成環狀的坡形是產生滑坡的有利地形。(4)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活動,在滑坡形成中起著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軟化巖、土,降低巖、土體的強度,產生動水壓力和孔隙水壓力,潛蝕巖、土,增大巖、土容重,對透水巖層產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對滑面(帶)的軟化作用和降低強度的作用最突出。就第二個條件而言,在現今地殼運動的地區和人類工程活動的頻繁地區是滑坡多發區,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產生滑坡的根本條件發生變化,從而誘發滑坡。主要的誘發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沖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體對斜坡坡腳的不斷沖刷;不合理的人類工程活動,如開挖坡腳、坡體上部堆載、爆破、水庫蓄(泄)水、礦山開采等都可誘發滑坡,還有如海嘯、風暴潮、凍融等作用也可誘發滑坡。樹根草根可以扎到的地方叫耕作土,然后老師讓我們研究七一水庫溢洪道河道右岸滑坡并畫出其示意圖。然后記錄分析:〔1〕 描述礫徑、砂徑,并測算含量;〔2〕 是否磨圓〔原因是河流還是風化〕;〔3〕 下面是否還有砂層;〔4〕 巖性;〔5〕 風化帶要找出并分析;我們幾個觀測的結果是:〔1〕 各種直徑的都有,以30——40mm的居多;〔2〕 是磨圓的,我們猜想是河流的作用;〔3〕 還有砂層;〔4〕 礫質粘土,石灰巖;〔5〕 風化帶在下方和兩側;根據所測的數據和記錄的結果我們繪制了其剖面圖。溢洪道右岸處的滑坡剖面圖后來老師告訴我們這個滑坡體是由河床的切割、沉降作用形成的,我們走至對岸,站在臨空面,可以看到這個滑坡體它的最底部是黏土巖,切割面的兩側巖體分別是砂巖、礫巖與黏土巖,滑坡體底部的黏土層經過長期的流水沖刷產生滲漏,這樣就使底部的黏土層的力學性質減弱,當黏土層的力學性質無法支撐其上部的巖體就產生了滑坡。再次觀察這個滑坡體時,發現它是一個前寬后窄的滑坡體,因為粘土巖遇水易軟化。接著,老師帶我們來到一片凝灰巖群處,這里到處可見凝灰巖,凝灰巖:是一種火山碎屑巖,其組成的火山碎屑物質有50%以上的顆粒直徑小于2毫米,成分主要是火山灰,外貌疏松多孔,粗糙,有層理,顏色多樣,有黑色、紫色、紅色、白色、淡綠色等,根據其含有的火山碎屑成分,可以分為:晶屑凝灰巖;玻屑凝灰巖;巖屑凝灰巖。凝灰巖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也可以作為制造水泥的原料和提取鉀肥的原料,火山凝灰巖簡稱。一種壓實固結的火山碎屑巖,在顏色和形態上有點像混凝土。主要由粒徑小于2毫米的晶屑、巖屑及玻屑組成。碎屑物質小于50%,分選很差,填隙物是更細的火山微塵。質軟多孔隙。按火山碎屑物的物態可以進一步細分為:玻屑凝灰巖、晶屑凝灰巖、巖屑凝灰巖及混合型凝灰巖。玻屑凝灰巖一般在時代較新的尚未受強烈變動的地層中容易保存下來,其蝕變作用多從脫玻化開始,常見的產物是膨潤土及漂白土。可作建筑材料與水泥原料。凝灰巖是火山噴出地表,顆粒比擬細〔可以隨風漂移,可距離火山口較遠〕下落地表的火山灰,堆積固結成巖的產物,主要以中酸性為主,大局部出露于晚侏羅系。經過這次實習總結了些爬山路的經驗:1.走上坡路,盡量讓腳后跟吃勁,腳后跟自然就在人的重心上,于是身體的重量就能分配在大小腿乃至腰上,這比用腳前掌爬山要省1/3左右的勁。用腳前掌爬山,等于讓小腿累死而讓大腿閑死。坡路上常會突出塊石頭、石埂之類,要用腳跟踏之。假設坡路較平,也盡量全腳掌著地。走上坡路的第二個竅門是讓每一次邁步換腿時,都須將支撐腿伸直,讓關節嘎噔一下,這樣腿的承重就能分散給腰肌一局部,不要嫌直一下腿麻煩,它能讓人每走一步都有0.3秒的單腿休息。誰要是僅用腳前掌不讓膝蓋繃直一下地爬坡,就等于成心磨練意志。2.可用可不用手幫助時就應該用手。用手能減輕雙腿的重負。爬山時雙手多半是在閑著,早已養精蓄銳,稍微能用上手時,就該前肢著地而用力。為啥四肢腿的動物就比人擅爬山?因為它們平均分配了力量。估計動物看人直立地爬山行路一定覺得奇怪,這是一種雜技的姿式呀。爬山時,只要坡度超過45度,就手腳并用,省勁有效,也沒什么不雅,還算返樸呢。3.爬坡時可以有點外八字。外八字式邁步便于讓腳跟吃重,也減少腳面與小腿的角度而肌腱舒服。我發現老鄉負重上山〔送糞擔水等〕就有些外八字,雖不走得特快,但不停歇,每邁一步膝關節都挺直一下,仿佛一步一頓。4.爬坡時可用手掌壓在大腿下部助力。這樣一是讓手臂和腿形成一個力矩而將臂力轉移到腿上,二是手掌的壓摁有助大腿肌肉的緊湊而得以發力。當摁壓著一只腿提邁另一腿時,會覺得像摁壓著一塊石頭一樣而能借上力。5.高山上要注意野豬,如果山頂上突然有一塊平地,周圍沒有草,可能就是野豬窩,要盡量遠離。然后老師讓我們去側周圍兩岸巖層的產狀并且找到這里的斷層,我們幾個人一組又開始工作了,他們都去測產狀了,我看那邊人滿為患,所以決定到這邊來找斷層,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的被我找到了一個疑似斷層地帶,思考了幾分鐘,勉強能說服自己了,于是我跑過去問老師這是不是斷層,還是那個意味深長的笑,唐老師就問我為什么,這我早料到了,所以我把我的理由跟他說了一遍,比方兩邊巖層層理的走向有角度相交了,有一條大溝從中間穿過等等,然后老師讓我跳到那個溝里觀察裂隙處有什么,我跳下去后發現里面有方解石,沉積巖之裂縫內常有方解石充填而成細脈,在地應力作用強烈地帶常見,說明這里真的有很大可能是斷層,然后在經過對地形的分析,我已經確定了這是斷層,然后老師點點頭,問我這是逆斷層還是正斷層,我說這里巖層風化的太強烈,根本不能靠露出外表的巖性來判斷是正斷層還是逆斷層,老師說對,但讓我往后轉,我看見了水面下的有一大塊砂巖,兩邊都有,但明顯上盤的要低一些,這樣的話,上盤下降,下盤上升,就是正斷層嘛!我開心的把這一結果告訴了老師,終于得到了老師難得的贊同,心里真的很開心呀!老師后來告訴我們,這里是個斷層帶,一共有三個大斷層,形成一個三角區域的斷層帶,我們都佩服的點頭,跟著老師真的學到了不少啊……然后去測巖層產狀的伙伴們回來了,告訴我這里的巖層傾向是140,傾角26。實習第三天5月23日冒著小雨,老師帶著我們來到了七一水庫左岸暨原建筑物,一來我們就發現了該房屋的右邊〔靠近水庫的一邊〕有幾個很明顯的開裂現象。經過楊老師的講解,我們知道這個是我們今天的任務,老師讓我們觀察發現,根據所學的知識,讓我們分析這個建筑物開裂的原因。于是,我和組員進行討論,并進行一系列的觀察,找出了開裂的原因:1.自然地理條件:=1\*GB3①該建筑物在水庫左岸,距離水庫約15m左右,門朝向水庫下游。在房屋的左側是山體,但是山體有個小型滑坡。=2\*GB3②房屋右側有1-2m左右寬的道路,該道路沿至水庫岸邊。=3\*GB3③該房屋所處是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丘陵地帶,雨量較多。2.水文地質條件:=1\*GB3①該處地表水主要是大氣降水補給,只有很少的局部是山體裂隙水滲漏到地面成為地表水。地表水的徑流方向是從房屋的左邊流向水庫中。=2\*GB3②該處的地下水主要山體孔隙潛水和裂隙水,均為無色,無味,透明狀,均流入水庫區內。3.地層巖性條件:根據總體觀測,該建筑物主要處在山體滑坡的殘積土上,主要是松散堆積巖土,多為砂質。房屋地基根本都是人工的回填土。4.地質構造:該處的地質構造有一個小型的山體滑坡,沒有其他地質構造。5.該建筑物的特征:該建筑物為條形結構,高約5m,長約25m,寬約8m。建筑物右邊有5條開裂縫,有2條開裂縫是較大,建筑物外圍為人工回填粉質粘土。6.分析評價:綜合上述觀察,該建筑物右側開裂原因:=1\*GB3①水流侵蝕作用,導致右側的地基侵蝕更為嚴重,從而導致地基分配不均,從而產生裂隙;=2\*GB3②因為大局部地基為人工回填土,經過時間的推移,地基發生不均勻沉降,從而導致墻體開裂;=3\*GB3③由于房屋的開裂處靠近書庫,使開裂處的地下水較多,從而使得地基沉降過多,所以發生開裂。7.處理措施:可以將其撤除,然后對地基進行平整和牢固;或者對開裂處用混凝土補勞并且在房屋周圍做一個擋土墻。完成這個建筑物的評價后,我們又在老師的帶著下來到了七一水庫左岸,老師把我們叫到一起,并給我們布下任務:繪制出左岸的平面圖:經過我們的測量和觀測,我們發現了左岸大斷層,此處判其是否為斷層的根據是在堅硬巖層,“逢溝必斷”的根本原那么位于兩背斜之間,其巖性主要有砂巖,頁巖,礫巖,且有大局部已風化變成土壤。我們測得數據:走向傾向傾角走向傾向傾角358268472229267359269477116185172877286176802272228317388451357665335528817857801706230121126033055332242168517552561468236316233530583512524343041210280732723741643446961331323502603452752370160803422526435305601728765192898832823878122822130021055751654385355196033075275185731528570191096175165753112117034073277187767016062431336864154748517562280190257416457901803029020065751655059149625714765751657545315397716772342252876833822651554930621650471378035585783930972141048738308475514546851758533724770280190563030060681586429320334441341229220266731638340130473003058七一水庫左岸剖面圖實習第四天5月24日老師帶著我們坐車到了天梁風景區,天梁風景區位于玉山縣西北20.3公里處,距三清山28公里,與三清湖隔路相連。浙贛鐵路、滬瑞高速、景婺黃常高速、320國道轉玉紫旅游公路直達。屬巖溶山水生態型景區,為距今約3億年石灰紀濱海環境形成之碳酸鹽巖漏斗地質景觀。區內奇峰怪石挺拔峻秀,峰林谷地深幽靜寂,石門天梁雄偉壯觀,暗河溶洞神秘莫測,涌泉飛瀑奇奧瑰麗,民間傳說豐富多彩。夢幻山水,如詩如畫,為歷代文人雅士垂青,傳說乾隆皇帝曾到此一游。2005年建成開放,依托悠久的人文歷史和精萃的自然景觀,傾情開發了狀元文化谷、好運通天洞、歸墟深淵探幽、石林叢中尋緣、望湖長廊休閑、會仙茶樓品茗等游覽工程。稱著的有江南罕見的靈霄天梁、歸墟之門懸壁棧道及長達5公里的烏龍洞地下暗河涌泉、江西十大歷史名人宋端明殿大學士汪應辰幼年讀書游玩的仰天崖、猴面山、天池、掬翠石、至尊人橋、花轎洞、象依相親、龍涎隱瀑等景觀,享有“三清旅游第一景,天梁風光醉游人”之贊譽。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天梁和那條暗河。暗河主要是在喀斯特(巖溶)發育中期形成的。它往往有出口而無入口。高溫多雨的熱帶及亞熱帶氣候最有利于暗河的形成。暗河的空間分布受巖性、地質構造和排水基準面的控制。在地層褶皺的軸部、裂隙和斷裂部位、可溶巖同非可溶巖的接觸處和排水基準面附近常發育暗河。暗河有自己的補給、徑流和排泄系統。大的暗河也形成地下河系,主要沿構造破裂面發育。地下河和伏流是巖溶地區重要的水源。暗河的水位、流量不穩定,旱季與雨季流量差數可達10倍或100多倍。有些暗河水流湍急,有跌水,甚至有瀑布,有的可形成地下湖泊。有一局部暗河水流具承壓性。暗河也可發生襲奪改道,使水流集中,河水比降減小。暗河水可用于供水,在一些落差大的地段,可建造地下水電站。而且在冬季,長江之所以不斷流,就在于眾多暗河與地下水的補給。暗河的發育是地殼變遷與氣候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因而暗河特征與暗河發育規律的研究是研究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初中化學課程跨學科實踐活動案例設計與實施研究
- 生物化學(第4版)課件 第10章 基因的遺傳和表達
- 基于脾腎互贊理論從miR-335-LATS1-YAP-β-catenin通路探討補腎健脾方干預失重性OS的機制研究
- 電芯極耳超聲焊接技術及應用
- 《社會財務共享服務實務》課件-領域1任務2-05.票據錄入-費用類票據
- 燈具設計創新
- 健康秋天的果實
- 糖尿病的營養治療與護理
- 腎內科護理教學
- 《網頁設計與制作》課件-第8章Dreamweaver入門
- 中小學家長會期中期末家長會253
- 驅動電機與電機控制器
- 2024年便攜式儲能行業分析報告
- 醫聯體協議書(2024版)
- 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藥傳統技能賽項規程
- 11 《愛蓮說》對比閱讀-2024-2025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
- 動物園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或馴養觀賞可行性研究報告
- 煤礦開掘技術操作規程
- 2023年上海市長寧區高三年級下冊二模英語試卷含詳解
- 肺功能進修總結匯報
- GB/T 3428-2024架空導線用鍍鋅鋼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