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新高三開學摸底考試卷(新高考Ⅰ卷專用)02語文(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創作并不是為細節而細節。細節的存在是因為細節具有提升作品品格的功能。人們也許會忘記作品的情節、人物,但會因一個典型細節而記住作品。細節的存在使人物形象的刻畫更為鮮活。這也是人們對細節意義的普遍性認知?!缎《诮Y婚》中的二諸葛、三仙姑等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這與趙樹理善于捕捉并使用細節分不開。細節在某種條件下也往往會影響作品的結構?;蛘哒f,作者會設計一種類似于“中樞”意義的細節,并圍繞這一細節來展開作品。劉慈欣的《鄉村教師》中的鄉村教師讓孩子們背誦牛頓定律的細節是整個小說結構的重心。這種“宇宙巧合”的細節使人類與宇宙中的碳基聯邦發生了奇異的聯系,進而產生了拯救太陽系的功用。在很多情況下,細節會改變作品的藝術境界,使作品的品格發生變化。當然,這種變化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衡量的標準就在于對細節的使用是否合適。有一種情況是,由于細節的出現對作品中的社會背景、人物命運等形成某種暗示或隱喻。茅盾的《子夜》中描寫吳老爺子從傳統的鄉下進入當時燈紅酒綠的上海,立刻就暈了過去。這個細節充滿了象征意味,隱喻當時的中國社會也將面臨像吳老爺子一樣的命運??梢姡毠澥棺髌纷兊醚怙枬M、氣韻生動,具有真實的力量和超越真實的靈動性。盡管并不是所有的優秀作家都重視細節描寫,但長于細節描寫的作家一定是優秀的。他們具有營造細節的天賦、才華,以及準確運用細節提升作品品格的卓越能力。作家首先要有藝術的敏感度。就是說作家對萬物所蘊含的藝術可能性要有敏銳的鑒別力、感受力。如果作家沒有這種敏銳性,對萬事萬物持冷漠、麻木、僵硬的態度,就難以發現藝術的細節。作家其次要有對生活的熟悉度。不熟悉、不了解生活,不知道人們是怎樣度過每一天的,就難以表現出活色生香、充滿人間氣息的生活。而細節正隱藏在這樣的生活中。細節可能是作家捻斷數根須后創造的,但最好的狀態是在熟悉描寫對象之后的從心所欲不逾矩,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作家還要有表達的準確度。有的人認識到了細節的重要性,喜歡描寫細節,但可能這些細節或者冗雜多余,或者與作品需要的藝術情境不符,或者張冠李戴,與人物的性格、精神品格相悖。這樣的細節描寫就是不妥的,甚至是失敗的。細節的準確度除了要體現人物的性格、價值觀之外,還要體現其生存的社會環境,包括經濟的、文化的與倫理的……只有準確的細節才能點石成金、錦上添花,使作品的品格得到升華,藝術的魅力得到強化。(摘編自杜學文《細節,無所不在又意味深長》)材料二:細節可以揭示出小說的秘密。小說是時間的藝術,如何在時間之流中呈現一定密度和頻次的細節,是小說藝術成敗的關鍵要素。在這里,所謂密度是指一個細節單元的體量,頻次主要是指相同或相似細節出現的頻率。一般而言,小說中的細節描寫越豐富越好,但這并不等于無原則的堆砌和羅列細節。匈牙利哲學家盧卡奇從其倡導的“總體性”出發,認為細節應該是情節之中的細節,應該是為了塑造人物、書寫命運而存在,否則就是“細節肥大癥”。所謂“肥大”不僅是細節的“量”的問題,還指細節所承擔的功能及其藝術效果。就人物塑造而言,作家常常采取外貌、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來塑造人物,但如果沒有抓住人物性格的關鍵特征,再多的細節也無法掩飾人物形象的模糊和空洞?!凹毠澐蚀蟀Y”不僅是寫作技巧問題,還是以何種姿態來面對人、書寫人的寫作倫理問題。很多推理小說的細節描寫極其嚴密和精細,但很少能塑造出光彩動人的人物形象,根本原因還是沒有把人物作為統率故事、細節的靈魂。小說往往通過“細節的洪流”來成就別樣的小說藝術。所謂“細節的洪流”,是說“眾多細節不再是懸念或者宏大敘事拋棄的多余之物,相反這是一種歷史存在”??ǚ蚩ǖ摹蹲冃斡洝酚么罅考毠澗毜孛枋隽烁窭锔郀栕兂杉紫x之后的各種變化和感受,細節不為情節發展而設置,卻有力地表現了主人公艱難的生存境遇和體驗?!凹毠澋暮榱鳌本褪切≌f的主體,細節本身具有了自足性。如果沒有這些“細節的洪流”,讀者無法“原諒”一位不交待格里高爾“為何變”“如何變”的作者。小說藝術常常通過調節相同或相似細節的出現頻次來實現不同的藝術效果。美國文學評論家米勒在《小說與重復》中寫道:“對一部小說的闡釋,在一定程度上要通過注意諸如此類重復出現的現象來完成?!崩斫饬诉@種“重復”與“頻次”,也就拿到了打開小說藝術的鑰匙。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奧雷里亞諾上校反復制作又銷毀小金魚的細節,似乎在象征著人類永不停息地勞作、永不停息地抗爭,但這種抗爭又是徒勞的。這個多頻次的細節描寫實現了制造懸念、推進敘事、前后呼應的效果。(摘編自李曉禺《細節揭示出小說的秘密》)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細節存在的意義在于提升作品的品格,最終讓讀者能夠因某個典型細節記住作品。B.真正優秀的作家一定善于捕捉并使用細節,從而使作品變得血肉飽滿、氣韻生動。C.很多推理小說犯了“細節肥大癥”,雖然細節極其嚴密精細,人物形象卻并不鮮明。D.小說中運用多頻次的細節描寫,能實現制造懸念、推進敘事、前后呼應的藝術效果。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是否合適地使用細節,是衡量作品品格朝著積極方向還是消極方向發生變化的標準。B.作家認識到了細節的重要性并對細節描寫感興趣,就能夠使細節描寫既妥當又成功。C.細節可以揭示出小說的秘密,關鍵要合理安排小說細節的密度,調節細節出現的頻次。D.“細節的洪流”是《變形記》的主體,細節本身具有了自足性,不為情節發展而設置。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A.《紅樓夢》前八十回中林黛玉一共哭了37次,對這些“哭泣”細節的描寫,凸顯了林黛玉的性格特征。B.在《本巴》中,劉亮程把草木在風中“搖晃”的細節寫成受到贊美之后的陶醉,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效果。C.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用數十萬字描寫一天內發生的事情,充溢其間的細節包括情緒、想象和無意識碎片等。D.《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前后多次說“別鬧出什么亂子”,小說通過這一細節描寫強化了人物形象。4.根據材料一內容,結合下面的圖畫,下列對小說《祝?!分嘘P于祥林嫂的細節描寫解讀不恰當的一項是(4分)A.雪花滿天飛舞的細節描寫揭示了祥林嫂居無定所的生活狀態。B.熱鬧的祝福場景細節與祥林嫂此時的悲慘處境形成鮮明的對比。C.手中的竹竿、籃中的破碗等細節透露出祥林嫂不幸的命運遭遇。D.對祥林嫂眼神的細節描寫升華了作品品格,增強了藝術感染力。5.《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有多處有關“風雪”的細節描寫,顯示出作者營造細節的能力,請結合材料內容簡要分析。(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巖[注]何其芳①我是從山之國來的,讓我向你們講一個山間的故事。那么你對于山很有情感嗎?不要問我,你簡直敲到我悲哀的毽子上了,我只記得從小起我的屋前屋后都是山,裝飾得童年的天地非常狹小,每每相反地想起平沙列萬幕,但總想象不出那樣的生活該是如何一個曠野,竟愁我的翅膀將永遠飛不過那些嶺嶂。如今則另是一種寂寞,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頗起哀思于這個比興,若說是懷鄉倒未必,我的思想空靈得并不歸落于實地,只是,我真想再看一看我那屋前屋后的山啊,蒼蒼的樹林如同一個池塘,該照見我的靈魂十分憔悴吧。然而要緊的是開始我的故事。凡文章最難于一個開始,我怎樣能在你們面前繪出我這故事的背景呢?我怎樣能使你們了解我對于這背景所起的情感的波動呢?②我勸你們坐一次火車,到五岳歸來不看山的東岳去。那雖頗與我家鄉的山不同,平地起一個孤獨之感,但我很稱賞那絕頂上的舍身巖,說不準哪一天我還要再爬上去,在落日的光輝里和自己的影子躑躅一會,那時宇宙算得什么呢?泰山等于鴻毛了。其次我喜歡坐在對松亭里看巖半腰的松樹,山風吹得它們永遠長不大。③是呵,巖半腰的松樹,山風吹得你永遠長不大,你在我想象里孤立得很,是什么時候一只飛鳥打這兒過,無意間嘴里掉下一粒種子,遂倔強地長起來了,卻為鴉雀們所棄,不來借一枝之巢棲,老鷹在藍天里盤旋又盤旋,最后也情愿止于黑色的巖石,作哲學家的冥想。但不要抖索,如果落了一根針葉總是個損失,我這故事的主人公將在你腳下出現。問他吧,你這與危險共嬉戲者,我看你是先以一繩系住腰,再系其一端于樹上,然后附巖而下,你有什么理由輕視你的生命呢?你驕傲地向半空中揮起鐮刀,青草從你手腕間紛紛下落沒有一點聲音……我看他殊無回答的工夫,讓我老老實實地告訴你們,他乃一無父無母的孩子,就養于其叔父,始而牧豬,繼而放牛,許多無辜的撻責創傷了他的心,于是極端的苦辛遂潛匿于一個無語的靈魂。④那么他勇敢地向絕巖奪取的乃不過供牲口齒間之一啖而已。⑤這道理我無法說明,大概你又是個江南人,忘不掉芳草連綿千里的境界,我且引你上巖頂去指點與你看啊,群山起伏,高高下下都是田畝,哪里有讓你牽牛兒來吃草之地呢?⑥但是我不愿再往前走了,亂石累累,我懷疑你是個誘敵深入的向導,我才不愿迷入你的陣圖中,但是,我耳邊已隱隱有金鼓殺伐之聲,唉,老丈,你引我從哪個方向出去呢?不要亂想,此乃一個廢圮的寨子,昔日土人筑之以避白蓮教者,我們且擇一塊石頭坐下,風吹得我們的衣袖單薄了。我很不喜人類之中有所謂戰爭,然于異國中古時的騎士與城堡則常起一種浪漫的懷想,至于此壘亂石以為城,我卻嫌太草率了,雖是避難也不應如此,并且,我看你們這地方山勢險惡,民風一定剽悍,令我悲哀之至。不,這實在是一個山間的桃源,我想桃源避秦人既然娶妻生子,總不免也會有些小小的不幸。說人生有什么巨大的悲慟大概是戲劇家的夸張,只是永遠被一些小小的不幸纏繞得苦,然而我的意思是說天上未必勝過人間,我且再指點那巖后的山坡與你看呵,白楊多悲風,但見丘與墳,而它們一個個都綠得那樣沉默。⑦還是向前走好了,人生就譬如走路,我的一個朋友曾說過,舉起步子就忘記是在走,至于此巖上之所有我從此一口氣告訴你們,剛才問答得殊不稱意。這是頹墻,這是碎瓦,都瑣瑣不足為外人道,但我卻頗滿意于這荒涼,說不準哪一天謝絕人世,歸結茅屋于此,最后這是干涸的水池,那立于巖尾的木架則是轱轆,塘水上山的道路,它朽腐的身軀仍是一個誘惑,會使你失足落下絕巖如一根草,唉,不要提它,我這故事的主人公就苦無工夫來這巖上游玩,常遙望那轱轆而心喜,大概我這故事將有一個悲傷的結局了,但是你瞧,他已牽牛到塘邊飲水去了,我們也下巖去吧。⑧我們也到塘邊去吧。偃鼠飲河,不過滿腹,然而此水毫無流動之致,令我憂愁。小人物呵你立在遙遙的對岸,手中之繩牽得牲口微微喘息。我想起一個故事了,夏夜的塘邊,一個過路人坐下濯足,突然被緊握于一只水中之手,力往下拽,此人大概頗有幾分膽量,乃自言自語道,天氣真熱,我脫了衣裳下去游泳一會兒吧,于是遂兔脫而鳥遁了。小人物呵你一定沒有聽見,我不過惆悵于我幼時的怯弱而已,那時我不敢走夜路,為的怕鬼物在巖邊水邊幻作一條路來誘引我,直至如今仍無力正視人生之陰影方面,雖說我自信是個徹底懷疑者,人世的羈絆未必能限制我,但從無逸軌的行為,一只飛蛾之死就使我心動。唉,暮色竟涂上了我思想的領域,我感覺到人在天地之間孤獨得很,目睹同類匍匐將入于井而無從救援,正如對一個書中人物之愛莫能助。無父無母的孩子呵風吹得這黃昏凄冷了,回家去吧,我殊不愿再饒舌,我希望就合上了眼睛就永遠張不開,做一個算命的盲人給你一句預言:巖邊水邊切要留心。⑨我這故事是完了,但誰也不會饜足,我并不說人生是無結構的,因為就我所知,實事之像故事乃有過于向壁虛構者,并且我自己起初也擬有一點穿插,大概是關于一位無兒無女的瘋了的老太太,最后塘水一段乃為她而描寫,但是,我的筆啊,你若在我手中變成樂器,那倒會有一番嘈嘈切切錯雜彈吧,不過那時你們必又說道,你的樂器準是龍門之桐且燒焦了尾的,是以有北鄙之音凄且厲,其能久乎,可不是嗎,你聽你聽,我的弦斷了。成時雨正凄其。(選自何其芳散文集《畫夢錄》,有刪改)[注]本文作于20世紀30年代。面對動蕩的社會現實以及自己屢遭打擊的生活經歷,作者創作了《畫夢錄》。本文采用獨白的行文方式,主要以作者的意識進行表情達意。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①段中引用“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這兩句詩,抒發“我”對前途的擔憂,點明寂寞、哀愁的原因。B.第⑥段中引用“白楊多悲風,但見丘與墳”這兩句詩,實寫巖后山坡的凄涼景象,隱含對時局的憂慮。C.“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這句話原意是欲望有限,極易滿足;在第⑧段這句話指“我”對塘水毫無流動之致的憂愁。D.第⑨段中“嘈嘈切切錯雜彈”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詩句,以說明樂聲像琵琶女彈奏琵琶時的變化和優美。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①段中將“蒼蒼的樹林”喻為“池塘”,比喻新奇,且與后文想象契合;說它照見“我的靈魂”,想象新穎。B.第③段描寫巖半腰間孤立、倔強、為山風吹得長不大的松樹,烘托山巖的險峻,交代故事主人公的出場環境。C.第⑧段插敘“我”想起的一個故事,意在提醒那個無父無母的孩子注意安全,也含蓄地表達了超脫塵世的渴望。D.文章末段說“實事之像故事乃有過于向壁虛構者”,這表明上文所述這個“山間的故事”是現實世界的折射。8.文中的“我”是一個具有怎樣思想性格的形象?通讀全文,請簡要概括。(5分)9.有評論指出,何其芳的散文是“詩人的散文”,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極具詩性美。請以《巖》為例,簡要評說。(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材料一周之世官大者史。史之外無有語言焉;史之外無有文字焉;史之外無人倫品目焉。史存而周存,史亡而周亡。殷紂時,其史尹摯抱籍以歸于周;周之初,始為是官者,佚是。周公、召公、太公,既勞周室,改質家躋于文家,置太史。夏之亡也,孔子曰:“文獻杞不足征?!眰氖分鲆?。殷之亡,曰:“文獻宋不足征?!眰笫分鲆病V苤畺|也,孔子曰:“天子失官?!眰苤吠鲆?。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選自龔自珍《古史鉤沉論二》)材料二史之尊,非其職語言、司謗譽之謂,尊其心也。心何如而尊?善入。何者善入?天下山川形勢,人心風氣,土所宜,姓所貴,皆知之;國之祖宗之令,下逮吏胥之所守,皆知之。其于言禮、言兵、言政、言獄、言掌故、言文體、言人賢否,如其言家事,可為入矣。又如何而尊?善出。何者善出?天下山川形勢,人心風氣,土所宜,姓所貴,國之祖宗之令,下逮吏胥之所守,皆有聯事焉,皆非所專官。其于言禮、言兵、言政、言獄、言掌故、言文體、言人賢否,如優人在堂下,號咣舞歌,哀樂萬千,堂上觀者,肅然踞坐,眄瞇而指點焉,可謂出矣。不善入者,非實錄,垣外之耳,烏能治堂而皇之中之優也耶?則史之言,必有余囈。不善出者必無高情至論,優人哀樂萬千。手口沸羹,彼豈復能自言其哀樂也耶?則史之言,必有余喘。是故欲為史,若為史之別子也者,毋囈毋喘。自尊其心。心尊,則其官尊矣,心尊,則其言尊矣。官尊言尊,則其人亦尊矣。尊之之所歸宿如何?曰:乃又有所大出入焉。何者大出入?曰: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此非我所聞,乃劉向、班固之所聞。向、固有征乎?我征之曰:古有柱下史老聃,卒為道家大宗,我無征也歟哉?(選自龔自珍《定盒文集·續集》)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選出正確的序號。(3分)湮塞A人之教B必先去C其史D夷人之祖E宗F必G先H去I其史。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隳,指毀壞,與《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隳”中“隳”的意義不相同。B.逮,“到、及”的意思,與《陳情表》“逮奉圣朝”中“逮”的詞義相同。C.垣,本文是墻的意思,與《詩經》中“乘彼垝垣”中的“垣”用法相同。D.歸宿,指人或事物的最終著落、結局,與現在所說的“歸宿”意義一樣。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所有文書典籍都屬于歷史范疇,龔自珍不獨視六經為史,在這一基礎上他提出“滅國必先去史”的論斷。B.作者比喻“不善出者”為“余囈”,即癡人說夢;比喻“不善入者”為“余喘”,即心迷目眩、喘息不暇,醒目警世。C.作者認為史官是掌握國家的文獻典籍和執行褒貶人事的職權的人,就應該是社會的喉舌和社會現實的代言人。D.作者以老子為周室史官,熟知古今成敗治亂,卒為道家宗主,作“出史之道”之證,加深了“史”與“道”的關系的論述。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每小題4分)(1)周公、召公、太公,既勞周室,改質家躋于文家,置太史。(2)是故欲為史,若為史之別子也者,毋囈毋喘。14.從材料二看,合格的史官應做到哪幾點?(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念奴嬌·淮上雪①王以寧天工何意,碎瓊珰五佩,書空②千尺。箬笠蓑翁扁舟下,淮口煙林如織。飛觀嶙峋,子亭突兀,影浸澄淮碧。綸巾鶴氅,是誰獨笑攜策?遙想易水燕山,有人方醉賞,六花③如席。云重天低酣歌罷,膽壯乾坤猶窄。射雉歸來,鐵鱗十萬,踏碎千山白。紫簫聲斷,喚回春滿南陌?!咀ⅰ竣俅嗽~作于宋徽宗宜和六年(1124年),詞人任職于淮南發運司。②書空:形容雪在空中飛舞如書寫字畫。③六花:指雪花。李白《北風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15.下列對這首詞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上闕前三句寫雪,以“天工何意”發問起勢,再寫雪之晶瑩與盛大,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B.大雪中煙林如織,淮水澄碧,亭臺樓觀倒映水中,漁翁與詞人點綴其間,動靜相映,富有情趣。C.“易水”“燕山”既是現實地名,也是文化符號,使“遙想”的內涵更豐富,情感更深沉蘊藉。D.下闋刻畫了縱橫疆場的將領形象,“踏碎千山白”與岳飛《滿江紅》“踏破賀蘭山缺”異曲同工。16.這首詞體現了作者豪邁奔放的創作風格,請對此作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詩解》“戍既久,室家相望之情極矣”,評價的是高適《燕歌行》中的詩句“,”。(2)世人詠七夕,往往以牽牛、織女聚少離多為恨,秦觀《鵲橋仙》“,”,則翻出新意,立意高遠。(3)小剛拍攝了一張遠山飄云、鳥兒歸巢的照片,老師說配上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名句,更富韻味。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不知你注意到沒有,現在的微信聊天,已經發展出了一套相當精妙的、基于文字和符號的社交禮儀。比如,用微信時,句子結尾用不用句號大有講究。別人請你幫個忙,你回一句“好的”或“好的。”有沒有這個句號,A。為什么呢?我們知道,句號表示一句話的結束,新一句話的開始。但微信通常是一句一句發送的,你寫完一句話不用句號直接發送了,對方完全能明白。①也就是說,②微信已經不需要句號的“分隔開兩句話”這個功能,③“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也已經讓人們適應了。④在這種情況下,⑤你在句末加一個句號,⑥就刻意像是在告訴對方“我說完了”。這個語氣是生硬的!如果前面是以“好、可以、同意”之類的正面詞匯,句號立即就讓這句話產生消極抵抗的意味。還有,現在年輕人一般都不用“微笑”這個表情。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個表情本來表示開心、微笑,但忽然之間,年輕人用它來表示“呵呵”的心情,含有一種嘲諷的意味。試想,聊得興起時對方突然發一個微笑表情過來,你是越看越不舒服,簡直就是(
)。如今在微信中你想表達像生活中的那種微笑,要表達出真誠、友好,請使用“齜牙”;如果你真的笑出了聲,現有表情已不足以表達,你最好直接用文字告訴對方“我笑出聲了”。另外,現在B,人們總想用更強烈的詞匯表達同樣的意思,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叫作“形容詞貶值”。大家都用一個詞,那這個詞就不足以表達我此刻的心情了,必須用一個更夸張的詞,這樣原來那個詞就貶值了,甚至意思走向了反面。比如,看完一場明星演唱會,用微信跟朋友形容現場人很多,你會用什么詞呢?“很多”“特多”都太平淡、太土氣了,年輕人會用“巨多”“狂多”“暴多”這樣的詞,而且這里的形容詞一直在換。18.將下列俗語填入文中括號內,恰當的一項是(3分)A.五十步笑百步 B.笑口常開 C.皮笑肉不笑 D.笑里藏刀19.文中標有①~⑥序號的句中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標出原句序號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語句與上下文的銜接流暢自然。(2分)20.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21.請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解釋“形容詞貶值”的現象,要求表達簡潔明了,不超過60個字。(5分)22.第四段中加點的“我們”和“大家”都指一定范圍內所有的人,但在文中表意有差別,請作簡要說明。(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有人說,只有懷著一顆空白之心,才能夠獲得想象的靈魂。對此,你是否認同?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以識和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2025屆新高三開學摸底考試卷(新高考Ⅰ卷專用)02語文(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創作并不是為細節而細節。細節的存在是因為細節具有提升作品品格的功能。人們也許會忘記作品的情節、人物,但會因一個典型細節而記住作品。細節的存在使人物形象的刻畫更為鮮活。這也是人們對細節意義的普遍性認知。《小二黑結婚》中的二諸葛、三仙姑等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這與趙樹理善于捕捉并使用細節分不開。細節在某種條件下也往往會影響作品的結構。或者說,作者會設計一種類似于“中樞”意義的細節,并圍繞這一細節來展開作品。劉慈欣的《鄉村教師》中的鄉村教師讓孩子們背誦牛頓定律的細節是整個小說結構的重心。這種“宇宙巧合”的細節使人類與宇宙中的碳基聯邦發生了奇異的聯系,進而產生了拯救太陽系的功用。在很多情況下,細節會改變作品的藝術境界,使作品的品格發生變化。當然,這種變化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衡量的標準就在于對細節的使用是否合適。有一種情況是,由于細節的出現對作品中的社會背景、人物命運等形成某種暗示或隱喻。茅盾的《子夜》中描寫吳老爺子從傳統的鄉下進入當時燈紅酒綠的上海,立刻就暈了過去。這個細節充滿了象征意味,隱喻當時的中國社會也將面臨像吳老爺子一樣的命運??梢姡毠澥棺髌纷兊醚怙枬M、氣韻生動,具有真實的力量和超越真實的靈動性。盡管并不是所有的優秀作家都重視細節描寫,但長于細節描寫的作家一定是優秀的。他們具有營造細節的天賦、才華,以及準確運用細節提升作品品格的卓越能力。作家首先要有藝術的敏感度。就是說作家對萬物所蘊含的藝術可能性要有敏銳的鑒別力、感受力。如果作家沒有這種敏銳性,對萬事萬物持冷漠、麻木、僵硬的態度,就難以發現藝術的細節。作家其次要有對生活的熟悉度。不熟悉、不了解生活,不知道人們是怎樣度過每一天的,就難以表現出活色生香、充滿人間氣息的生活。而細節正隱藏在這樣的生活中。細節可能是作家捻斷數根須后創造的,但最好的狀態是在熟悉描寫對象之后的從心所欲不逾矩,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作家還要有表達的準確度。有的人認識到了細節的重要性,喜歡描寫細節,但可能這些細節或者冗雜多余,或者與作品需要的藝術情境不符,或者張冠李戴,與人物的性格、精神品格相悖。這樣的細節描寫就是不妥的,甚至是失敗的。細節的準確度除了要體現人物的性格、價值觀之外,還要體現其生存的社會環境,包括經濟的、文化的與倫理的……只有準確的細節才能點石成金、錦上添花,使作品的品格得到升華,藝術的魅力得到強化。(摘編自杜學文《細節,無所不在又意味深長》)材料二:細節可以揭示出小說的秘密。小說是時間的藝術,如何在時間之流中呈現一定密度和頻次的細節,是小說藝術成敗的關鍵要素。在這里,所謂密度是指一個細節單元的體量,頻次主要是指相同或相似細節出現的頻率。一般而言,小說中的細節描寫越豐富越好,但這并不等于無原則的堆砌和羅列細節。匈牙利哲學家盧卡奇從其倡導的“總體性”出發,認為細節應該是情節之中的細節,應該是為了塑造人物、書寫命運而存在,否則就是“細節肥大癥”。所謂“肥大”不僅是細節的“量”的問題,還指細節所承擔的功能及其藝術效果。就人物塑造而言,作家常常采取外貌、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來塑造人物,但如果沒有抓住人物性格的關鍵特征,再多的細節也無法掩飾人物形象的模糊和空洞。“細節肥大癥”不僅是寫作技巧問題,還是以何種姿態來面對人、書寫人的寫作倫理問題。很多推理小說的細節描寫極其嚴密和精細,但很少能塑造出光彩動人的人物形象,根本原因還是沒有把人物作為統率故事、細節的靈魂。小說往往通過“細節的洪流”來成就別樣的小說藝術。所謂“細節的洪流”,是說“眾多細節不再是懸念或者宏大敘事拋棄的多余之物,相反這是一種歷史存在”。卡夫卡的《變形記》用大量細節精細地描述了格里高爾變成甲蟲之后的各種變化和感受,細節不為情節發展而設置,卻有力地表現了主人公艱難的生存境遇和體驗?!凹毠澋暮榱鳌本褪切≌f的主體,細節本身具有了自足性。如果沒有這些“細節的洪流”,讀者無法“原諒”一位不交待格里高爾“為何變”“如何變”的作者。小說藝術常常通過調節相同或相似細節的出現頻次來實現不同的藝術效果。美國文學評論家米勒在《小說與重復》中寫道:“對一部小說的闡釋,在一定程度上要通過注意諸如此類重復出現的現象來完成?!崩斫饬诉@種“重復”與“頻次”,也就拿到了打開小說藝術的鑰匙。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奧雷里亞諾上校反復制作又銷毀小金魚的細節,似乎在象征著人類永不停息地勞作、永不停息地抗爭,但這種抗爭又是徒勞的。這個多頻次的細節描寫實現了制造懸念、推進敘事、前后呼應的效果。(摘編自李曉禺《細節揭示出小說的秘密》)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細節存在的意義在于提升作品的品格,最終讓讀者能夠因某個典型細節記住作品。B.真正優秀的作家一定善于捕捉并使用細節,從而使作品變得血肉飽滿、氣韻生動。C.很多推理小說犯了“細節肥大癥”,雖然細節極其嚴密精細,人物形象卻并不鮮明。D.小說中運用多頻次的細節描寫,能實現制造懸念、推進敘事、前后呼應的藝術效果。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是否合適地使用細節,是衡量作品品格朝著積極方向還是消極方向發生變化的標準。B.作家認識到了細節的重要性并對細節描寫感興趣,就能夠使細節描寫既妥當又成功。C.細節可以揭示出小說的秘密,關鍵要合理安排小說細節的密度,調節細節出現的頻次。D.“細節的洪流”是《變形記》的主體,細節本身具有了自足性,不為情節發展而設置。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A.《紅樓夢》前八十回中林黛玉一共哭了37次,對這些“哭泣”細節的描寫,凸顯了林黛玉的性格特征。B.在《本巴》中,劉亮程把草木在風中“搖晃”的細節寫成受到贊美之后的陶醉,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效果。C.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用數十萬字描寫一天內發生的事情,充溢其間的細節包括情緒、想象和無意識碎片等。D.《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前后多次說“別鬧出什么亂子”,小說通過這一細節描寫強化了人物形象。4.根據材料一內容,結合下面的圖畫,下列對小說《祝福》中關于祥林嫂的細節描寫解讀不恰當的一項是(4分)A.雪花滿天飛舞的細節描寫揭示了祥林嫂居無定所的生活狀態。B.熱鬧的祝福場景細節與祥林嫂此時的悲慘處境形成鮮明的對比。C.手中的竹竿、籃中的破碗等細節透露出祥林嫂不幸的命運遭遇。D.對祥林嫂眼神的細節描寫升華了作品品格,增強了藝術感染力。5.《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有多處有關“風雪”的細節描寫,顯示出作者營造細節的能力,請結合材料內容簡要分析。(6分)【答案】1.C2.B3.B4.A5.①作者對”風雪”細節蘊含的價值與意義具有有敏銳的鑒別力、感受力。②作者平時非常了解、熟悉生活,所以對“風雪”細節能自然呈現。③作者用“風雪”細節準確暗示了主人公的生存環境,推動了情節發展。④作者合理把控“風雪”細節呈現的密度和頻次,實現了多方面的藝術效果。(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滿分)【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A.“細節存在的意義在于提升作品的品格,最終讓讀者能夠因某個典型細節記住作品”錯誤。原文的表述是“細節的存在是因為細節具有提升作品品格的功能。人們也許會忘記作品的情節、人物,但會因一個典型細節而記住作品”,將細節存在的最終意義歸結為“最終讓讀者能夠因某個典型細節記住作品”不恰當。B.“真正優秀的作家一定善于捕捉并使用細節”錯誤,原文說“并不是所有的優秀作家都重視細節描寫”。D.“小說中運用多頻次的細節描寫……”錯誤。原文中相關藝術效果的論述是針對《百年孤獨》中的個例而言的,不能理解為普遍規律。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B.“就能夠使細節描寫既妥當又成功”錯誤?!白骷艺J識到了細節的重要性并對細節描寫感興趣”,不是“能夠使細節描寫既妥當又成功”的充分條件。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二基本觀點是“小說創作中合理呈現一定密度和頻次的細節,是小說藝術成功的關鍵”。B.僅呈現了單一細節,談不上“密度和頻次”,不能支持材料二觀點。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表現手法的能力。A.“揭示了祥林嫂居無定所的生活狀態”錯誤。解讀牽強。相關描寫的作用應為營造環境、渲染氛圍。故選A。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作家首先要有藝術的敏感度。就是說作家對萬物所蘊含的藝術可能性要有敏銳的鑒別力、感受力。如果作家沒有這種敏銳性,對萬事萬物持冷漠、麻木、僵硬的態度,就難以發現藝術的細節”可知,作者對“風雪”細節蘊含的價值與意義具有有敏銳的鑒別力、感受力。由“作家其次要有對生活的熟悉度。不熟悉、不了解生活,不知道人們是怎樣度過每一天的,就難以表現出活色生香、充滿人間氣息的生活。而細節正隱藏在這樣的生活中”可知,作者平時非常了解、熟悉生活,所以對“風雪”細節能自然呈現。由“細節的準確度除了要體現人物的性格、價值觀之外,還要體現其生存的社會環境,包括經濟的、文化的與倫理的……只有準確的細節才能點石成金、錦上添花,使作品的品格得到升華,藝術的魅力得到強化”可知,作者用“風雪”細節準確暗示了主人公的生存環境,推動了情節發展。由“有的人認識到了細節的重要性,喜歡描寫細節,但可能這些細節或者冗雜多余,或者與作品需要的藝術情境不符,或者張冠李戴,與人物的性格、精神品格相悖。這樣的細節描寫就是不妥的,甚至是失敗的”可知,作者合理把控“風雪”細節呈現的密度和頻次,實現了多方面的藝術效果。(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巖[注]何其芳①我是從山之國來的,讓我向你們講一個山間的故事。那么你對于山很有情感嗎?不要問我,你簡直敲到我悲哀的毽子上了,我只記得從小起我的屋前屋后都是山,裝飾得童年的天地非常狹小,每每相反地想起平沙列萬幕,但總想象不出那樣的生活該是如何一個曠野,竟愁我的翅膀將永遠飛不過那些嶺嶂。如今則另是一種寂寞,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頗起哀思于這個比興,若說是懷鄉倒未必,我的思想空靈得并不歸落于實地,只是,我真想再看一看我那屋前屋后的山啊,蒼蒼的樹林如同一個池塘,該照見我的靈魂十分憔悴吧。然而要緊的是開始我的故事。凡文章最難于一個開始,我怎樣能在你們面前繪出我這故事的背景呢?我怎樣能使你們了解我對于這背景所起的情感的波動呢?②我勸你們坐一次火車,到五岳歸來不看山的東岳去。那雖頗與我家鄉的山不同,平地起一個孤獨之感,但我很稱賞那絕頂上的舍身巖,說不準哪一天我還要再爬上去,在落日的光輝里和自己的影子躑躅一會,那時宇宙算得什么呢?泰山等于鴻毛了。其次我喜歡坐在對松亭里看巖半腰的松樹,山風吹得它們永遠長不大。③是呵,巖半腰的松樹,山風吹得你永遠長不大,你在我想象里孤立得很,是什么時候一只飛鳥打這兒過,無意間嘴里掉下一粒種子,遂倔強地長起來了,卻為鴉雀們所棄,不來借一枝之巢棲,老鷹在藍天里盤旋又盤旋,最后也情愿止于黑色的巖石,作哲學家的冥想。但不要抖索,如果落了一根針葉總是個損失,我這故事的主人公將在你腳下出現。問他吧,你這與危險共嬉戲者,我看你是先以一繩系住腰,再系其一端于樹上,然后附巖而下,你有什么理由輕視你的生命呢?你驕傲地向半空中揮起鐮刀,青草從你手腕間紛紛下落沒有一點聲音……我看他殊無回答的工夫,讓我老老實實地告訴你們,他乃一無父無母的孩子,就養于其叔父,始而牧豬,繼而放牛,許多無辜的撻責創傷了他的心,于是極端的苦辛遂潛匿于一個無語的靈魂。④那么他勇敢地向絕巖奪取的乃不過供牲口齒間之一啖而已。⑤這道理我無法說明,大概你又是個江南人,忘不掉芳草連綿千里的境界,我且引你上巖頂去指點與你看啊,群山起伏,高高下下都是田畝,哪里有讓你牽牛兒來吃草之地呢?⑥但是我不愿再往前走了,亂石累累,我懷疑你是個誘敵深入的向導,我才不愿迷入你的陣圖中,但是,我耳邊已隱隱有金鼓殺伐之聲,唉,老丈,你引我從哪個方向出去呢?不要亂想,此乃一個廢圮的寨子,昔日土人筑之以避白蓮教者,我們且擇一塊石頭坐下,風吹得我們的衣袖單薄了。我很不喜人類之中有所謂戰爭,然于異國中古時的騎士與城堡則常起一種浪漫的懷想,至于此壘亂石以為城,我卻嫌太草率了,雖是避難也不應如此,并且,我看你們這地方山勢險惡,民風一定剽悍,令我悲哀之至。不,這實在是一個山間的桃源,我想桃源避秦人既然娶妻生子,總不免也會有些小小的不幸。說人生有什么巨大的悲慟大概是戲劇家的夸張,只是永遠被一些小小的不幸纏繞得苦,然而我的意思是說天上未必勝過人間,我且再指點那巖后的山坡與你看呵,白楊多悲風,但見丘與墳,而它們一個個都綠得那樣沉默。⑦還是向前走好了,人生就譬如走路,我的一個朋友曾說過,舉起步子就忘記是在走,至于此巖上之所有我從此一口氣告訴你們,剛才問答得殊不稱意。這是頹墻,這是碎瓦,都瑣瑣不足為外人道,但我卻頗滿意于這荒涼,說不準哪一天謝絕人世,歸結茅屋于此,最后這是干涸的水池,那立于巖尾的木架則是轱轆,塘水上山的道路,它朽腐的身軀仍是一個誘惑,會使你失足落下絕巖如一根草,唉,不要提它,我這故事的主人公就苦無工夫來這巖上游玩,常遙望那轱轆而心喜,大概我這故事將有一個悲傷的結局了,但是你瞧,他已牽牛到塘邊飲水去了,我們也下巖去吧。⑧我們也到塘邊去吧。偃鼠飲河,不過滿腹,然而此水毫無流動之致,令我憂愁。小人物呵你立在遙遙的對岸,手中之繩牽得牲口微微喘息。我想起一個故事了,夏夜的塘邊,一個過路人坐下濯足,突然被緊握于一只水中之手,力往下拽,此人大概頗有幾分膽量,乃自言自語道,天氣真熱,我脫了衣裳下去游泳一會兒吧,于是遂兔脫而鳥遁了。小人物呵你一定沒有聽見,我不過惆悵于我幼時的怯弱而已,那時我不敢走夜路,為的怕鬼物在巖邊水邊幻作一條路來誘引我,直至如今仍無力正視人生之陰影方面,雖說我自信是個徹底懷疑者,人世的羈絆未必能限制我,但從無逸軌的行為,一只飛蛾之死就使我心動。唉,暮色竟涂上了我思想的領域,我感覺到人在天地之間孤獨得很,目睹同類匍匐將入于井而無從救援,正如對一個書中人物之愛莫能助。無父無母的孩子呵風吹得這黃昏凄冷了,回家去吧,我殊不愿再饒舌,我希望就合上了眼睛就永遠張不開,做一個算命的盲人給你一句預言:巖邊水邊切要留心。⑨我這故事是完了,但誰也不會饜足,我并不說人生是無結構的,因為就我所知,實事之像故事乃有過于向壁虛構者,并且我自己起初也擬有一點穿插,大概是關于一位無兒無女的瘋了的老太太,最后塘水一段乃為她而描寫,但是,我的筆啊,你若在我手中變成樂器,那倒會有一番嘈嘈切切錯雜彈吧,不過那時你們必又說道,你的樂器準是龍門之桐且燒焦了尾的,是以有北鄙之音凄且厲,其能久乎,可不是嗎,你聽你聽,我的弦斷了。成時雨正凄其。(選自何其芳散文集《畫夢錄》,有刪改)[注]本文作于20世紀30年代。面對動蕩的社會現實以及自己屢遭打擊的生活經歷,作者創作了《畫夢錄》。本文采用獨白的行文方式,主要以作者的意識進行表情達意。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①段中引用“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這兩句詩,抒發“我”對前途的擔憂,點明寂寞、哀愁的原因。B.第⑥段中引用“白楊多悲風,但見丘與墳”這兩句詩,實寫巖后山坡的凄涼景象,隱含對時局的憂慮。C.“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這句話原意是欲望有限,極易滿足;在第⑧段這句話指“我”對塘水毫無流動之致的憂愁。D.第⑨段中“嘈嘈切切錯雜彈”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詩句,以說明樂聲像琵琶女彈奏琵琶時的變化和優美。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①段中將“蒼蒼的樹林”喻為“池塘”,比喻新奇,且與后文想象契合;說它照見“我的靈魂”,想象新穎。B.第③段描寫巖半腰間孤立、倔強、為山風吹得長不大的松樹,烘托山巖的險峻,交代故事主人公的出場環境。C.第⑧段插敘“我”想起的一個故事,意在提醒那個無父無母的孩子注意安全,也含蓄地表達了超脫塵世的渴望。D.文章末段說“實事之像故事乃有過于向壁虛構者”,這表明上文所述這個“山間的故事”是現實世界的折射。8.文中的“我”是一個具有怎樣思想性格的形象?通讀全文,請簡要概括。(5分)9.有評論指出,何其芳的散文是“詩人的散文”,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極具詩性美。請以《巖》為例,簡要評說。(6分)【答案】6.C7.C8.①厭惡戰爭,感時傷世;②懷疑、怯弱,畏懼黑暗現實(或無力正視人生陰影);③孤獨哀怨,友善仁愛,力不從心;④多愁善感,滿懷憂患意識。(答對1點得2分,答對2點得4分,答對3點得滿分)9.①以噴薄的詩情營造詩的意境。《巖》無論敘事、寫人、繪景、狀物,都飽蘸作者自己深摯的情感體驗,呈現孤獨、憂郁、惆悵、落寞的意境。②以詩意的構思表現詩的結構?!稁r》以情緒為主線貫穿全文,以“我”與“你們”的對話推進敘事,以山間的故事隱喻堪憂的現實。③以詩的手法形成詩的內涵。《巖》以象征與暗示性敘述,以想象與現實的跳躍性敘述,來產生雋永的詩意。④以唯美的語言體現詩的表達?!稁r》行文注重長短句的交織,講究古典詩句、成語典故等的穿插和文言詞語、句式的運用,語言雅致與通俗兼具,情真意摯。(每點2分,答對3點得滿分)【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抒發‘我’對前途的擔憂”錯,只能突出寂寞、哀愁的原因。B.“實寫巖后山坡的凄涼景象,隱含對時局的憂慮”錯,根據原文語境,這不是實寫,而屬于作者向壁虛構的故事中的場景之一,是虛寫。D.“優美”錯,文末所指的音樂是憂傷的。故選C。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C.“也含蓄地表達了超脫塵世的渴望”錯,依據文本上下文語境,插敘這個故事意在表明環境之險惡,烘托“我”的惆悵、怯弱的心理。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我很不喜人類之中有所謂戰爭”“然而我的意思是說天上未必勝過人間”,可見“我”對戰爭的憎惡、對時世的感傷。由“我不過惆悵于我幼時的怯弱而已”“我自信是個徹底懷疑者”“直至如今仍無力正視人生之陰影方面”,可見“我”的懷疑、怯弱的性格,對于現實的黑暗一面存在無力感。由“只是永遠被一些小小的不幸纏繞得苦”“我感覺到人在天地之間孤獨得很”“目睹同類匍匐將入于井而無從救援”,可見“我”的孤獨,有友善仁愛之心,但自覺無力;由“因為就我所知,實事之像故事乃有過于向壁虛構者”“是以有北鄙之音凄且厲”“我的弦斷了”等,含蓄表明“我”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對國家命運、民生現實充滿憂患。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評說“詩性美”,可以從意境、表現手法、結構思路、語言特色等角度來展開分析。①意境:如“如今則另是一種寂寞,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我那屋前屋后的山啊,蒼蒼的樹林”“這是頹墻,這是碎瓦”“但我卻頗滿意于這荒涼”等內容,呈現出孤獨、憂郁、惆悵、落寞的意境,之所以呈現出這些意境,原因在于飽含作者自己深摯的情感體驗。②結構思路:全文的主體內容是“我向你們講一個山間的故事”,通篇以“我”與“你們”的對話推進敘事,全文的主線則是“情感的波動”,表面上寫山間的故事,實則隱喻堪憂的現實,通篇的思路呈現出詩意的構思。③表現手法:全文的敘述,有象征意味,其中山間的故事,就是堪憂的現實的象征或隱喻;另外,全文在想象與現實之間進行跳躍性敘述,如“巖半腰的松樹”“亂石累累”“塘邊”等內容是“現實”,“只記得”“你在我想象里”“我想桃源避秦人……”等內容是“想象”,想象與現實交織,頗有虛實結合的韻味,產生雋永的詩意。④語言特色:行文注重長短句的交織,語言精煉且通俗兼具,同時穿插古典詩句、成語典故等,如“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泰山等于鴻毛了”“群山起伏,高高下下都是田畝”“亂石累累”“桃源避秦人”等,通篇語言典雅、流暢,而又情真意摯。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材料一周之世官大者史。史之外無有語言焉;史之外無有文字焉;史之外無人倫品目焉。史存而周存,史亡而周亡。殷紂時,其史尹摯抱籍以歸于周;周之初,始為是官者,佚是。周公、召公、太公,既勞周室,改質家躋于文家,置太史。夏之亡也,孔子曰:“文獻杞不足征。”傷夏史之亡也。殷之亡,曰:“文獻宋不足征?!眰笫分鲆病V苤畺|也,孔子曰:“天子失官?!眰苤吠鲆?。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選自龔自珍《古史鉤沉論二》)材料二史之尊,非其職語言、司謗譽之謂,尊其心也。心何如而尊?善入。何者善入?天下山川形勢,人心風氣,土所宜,姓所貴,皆知之;國之祖宗之令,下逮吏胥之所守,皆知之。其于言禮、言兵、言政、言獄、言掌故、言文體、言人賢否,如其言家事,可為入矣。又如何而尊?善出。何者善出?天下山川形勢,人心風氣,土所宜,姓所貴,國之祖宗之令,下逮吏胥之所守,皆有聯事焉,皆非所專官。其于言禮、言兵、言政、言獄、言掌故、言文體、言人賢否,如優人在堂下,號咣舞歌,哀樂萬千,堂上觀者,肅然踞坐,眄瞇而指點焉,可謂出矣。不善入者,非實錄,垣外之耳,烏能治堂而皇之中之優也耶?則史之言,必有余囈。不善出者必無高情至論,優人哀樂萬千。手口沸羹,彼豈復能自言其哀樂也耶?則史之言,必有余喘。是故欲為史,若為史之別子也者,毋囈毋喘。自尊其心。心尊,則其官尊矣,心尊,則其言尊矣。官尊言尊,則其人亦尊矣。尊之之所歸宿如何?曰:乃又有所大出入焉。何者大出入?曰: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此非我所聞,乃劉向、班固之所聞。向、固有征乎?我征之曰:古有柱下史老聃,卒為道家大宗,我無征也歟哉?(選自龔自珍《定盒文集·續集》)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選出正確的序號。(3分)湮塞A人之教B必先去C其史D夷人之祖E宗F必G先H去I其史。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隳,指毀壞,與《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隳”中“隳”的意義不相同。B.逮,“到、及”的意思,與《陳情表》“逮奉圣朝”中“逮”的詞義相同。C.垣,本文是墻的意思,與《詩經》中“乘彼垝垣”中的“垣”用法相同。D.歸宿,指人或事物的最終著落、結局,與現在所說的“歸宿”意義一樣。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所有文書典籍都屬于歷史范疇,龔自珍不獨視六經為史,在這一基礎上他提出“滅國必先去史”的論斷。B.作者比喻“不善出者”為“余囈”,即癡人說夢;比喻“不善入者”為“余喘”,即心迷目眩、喘息不暇,醒目警世。C.作者認為史官是掌握國家的文獻典籍和執行褒貶人事的職權的人,就應該是社會的喉舌和社會現實的代言人。D.作者以老子為周室史官,熟知古今成敗治亂,卒為道家宗主,作“出史之道”之證,加深了“史”與“道”的關系的論述。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每小題4分)(1)周公、召公、太公,既勞周室,改質家躋于文家,置太史。(2)是故欲為史,若為史之別子也者,毋囈毋喘。14.從材料二看,合格的史官應做到哪幾點?(5分)【答案】10.BDF11.A12.B13.(1)周公、召公、太公一邊為周王室操勞,一邊由注重實干尚實躋身尚文,設置了太史一職。(“勞”,為……操勞;“躋”,躋身;“置”,設置。)(每點1分,句意1分)(2)因此,要成為史官,成為與別人不同的史官,就不要說夢話,不要死氣沉沉。(“是故”,因此;“囈”,說夢話;“喘”,死氣沉沉。)(每點1分,句意1分)14.示例:①善“入”,即廣泛地了解和熟悉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②善“出”,即對社會上的政治、軍事等各方面的事情找出其內在的規律性,作出全面而又正確的評論。③自尊其心,自己尊重自己的思想、精神。(答對1點得2分,答對2點得4分,答對3點得滿分)【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堵塞改變別人國家的思想文化教育途徑,必定要先篡改除去他們記載過去事實的歷史;污蔑誅伐別人國家民族的祖宗,必定要先篡改除去他們記載過去事實的歷史。兩個“必先去其史”與上文“必先去其史”結構、內容完全一致,單獨成句,前后BDF斷開。故選BDF。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錯誤。都是毀壞的意思。句意:毀壞顛覆別人國家的政權。/一個戍卒發難就毀掉了天子七廟。B.正確。句意:到下級官吏所應遵守的職責。/到了晉朝建立。C.正確。句意:像隔墻聽人講話一樣。/爬上那垛破土墻。D.正確。故選A。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鑒賞藝術手法的能力。B.表述相反。應該是將“不善入者”比喻為“余囈”,將“不善出者”比喻為“余喘”。故選B。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①由原文“心何如而尊?善入。何者善入?天下山川形勢,人心風氣,土所宜,姓所貴,皆知之;國之祖宗之令,下逮吏胥之所守,皆知之”可知,善“入”,即廣泛地了解和熟悉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②由原文“又如何而尊?善出。何者善出……其于言禮、言兵、言政、言獄、言掌故、言文體、言人賢否,如優人在堂下,號咣舞歌,哀樂萬千,堂上觀者,肅然踞坐,眄瞇而指點焉,可謂出矣”可知,善“出”,即對社會上的政治、軍事等各方面的事情找出其內在的規律性,作出全面而又正確的評論。③由原文“自尊其心。心尊,則其官尊矣,心尊,則其言尊矣”可知,自尊其心,自己尊重自己的思想、精神。參考譯文:材料一:周朝的時候最大官就是史官。在歷史典籍之外再沒有語言的產生;在歷史典籍之外再沒有文字了;在歷史之外再沒有人倫物品概念產生。歷史典籍存在,周朝就存在,歷史典籍喪失,周朝也就滅亡了。殷紂時它的史官抱著典籍歸附了周朝;周朝一開始才開始設置這一官職,就是佚。周公、召公、太公一邊為周王室操勞,一邊由注重實干尚實躋身尚文,設置了太史一職。面對夏朝的滅亡,孔子說:“夏代的禮儀制度我還能講出來,只是夏的后代杞國沒有留下足夠證明這些的文獻了?!眰杏谙牡臍v史喪失啊。面對殷的滅亡,孔子說:“殷商的禮儀制度我也能講出來,只是殷商的后代宋國沒有留下足夠證明這些制度的文獻?!眰杏谝蟮臍v史喪失啊。周朝東遷,孔子說:“天子喪失了自己的職守?!眰杏谥艹瘹v史的喪失啊。要滅亡別人的國家,必定要先篡改除去他們記載過去事實的歷史;毀壞顛覆別人國家的政權,破壞別人國家的法度,必定要先篡改除去他們記載過去事實的歷史;斷絕別人國家的賢能人才,堵塞改變別人國家的思想文化教育途徑,必定要先篡改除去他們記載過去事實的歷史;污蔑誅伐別人國家民族的祖宗,必定要先篡改除去他們記載過去事實的歷史。材料二:史官所以受尊重,并不是因為他們有掌管文獻典籍、執行褒貶人事的職權,而是尊重他們的思想、精神。什么樣的思想、精神才值得尊重呢?要善于“入”。什么是善于“入”呢?天下的山川形勢,人的精神面貌,土地適宜種植什么,哪些姓氏應當受到尊重,他們都了解;從朝廷祖宗的法令,到下級官吏所應遵守的職責,他們都知道。他們在談論禮儀、軍事、政治、刑法、掌故、文章,以及評論人的好壞時,就像講述自己的家事那樣熟悉,這就可以稱為“入”了。還有什么樣的思想、精神才值得尊重呢?還要善于“出”。什么是善于“出”呢?天下的山川形勢,人的精神面貌,社會的風氣,土地適宜種植什么,哪些姓氏應當受尊重,從朝廷祖宗的法令,到下級官吏所應遵守的職責,都是互相聯系著的,這些都不是史官專門負責掌管的。但他們在談論禮儀、軍事、政治、刑法、掌故、文章,以及評論人的好壞時,就像以樂舞為業的人在堂下縱情歌舞,哀樂萬千,堂上觀看的人嚴肅地坐在上面,邊欣賞邊指點那樣。這就可以稱為“出”了。不善于“入”的,就不是據實地記錄,像隔墻聽人講話一樣,怎能研究和指導堂中藝人的表演呢?這樣,史官的言論,就必定像講夢話那樣胡說八道。不善于“出”的,一定沒有什么真誠的感情、深刻的評論,這就像藝人表演出各種各樣喜怒哀樂的情態,手舞足蹈,縱情歌唱,忙得像沸騰的滾湯似的,他們又怎能自己講出那種哀樂的情況呢?這樣,史官的言論,就必定是死氣沉沉、毫無生氣。因此,要成為史官,成為與別人不同的史官,就不要說夢話,不要死氣沉沉,必須先要自己尊重自己的思想、精神。自己尊重自己的思想、精神,他的職務也就會受到尊重了,自己尊重自己的思想、精神,他的言論也就會受到尊重了。職務、言論都受到尊重了,史官本人也就會受到尊重了。這些都受到尊重會有什么結果呢?那就會有大的“出”和“入”。什么是大的“出”和“入”呢?那就是跳出紛繁的史料,進入了解歷史發展的根本道理,要想懂得根本道理,就必須首先研究史料、懂得歷史。這一點不是我發現的,是劉向、班固已經說過的。劉向、班固講的這個道理有證據嗎?我的證據是:古代的柱下史老聃,終于成為道家的創始人。這難道不是我的證據嗎?(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念奴嬌·淮上雪①王以寧天工何意,碎瓊珰五佩,書空②千尺。箬笠蓑翁扁舟下,淮口煙林如織。飛觀嶙峋,子亭突兀,影浸澄淮碧。綸巾鶴氅,是誰獨笑攜策?遙想易水燕山,有人方醉賞,六花③如席。云重天低酣歌罷,膽壯乾坤猶窄。射雉歸來,鐵鱗十萬,踏碎千山白。紫簫聲斷,喚回春滿南陌?!咀ⅰ竣俅嗽~作于宋徽宗宜和六年(1124年),詞人任職于淮南發運司。②書空:形容雪在空中飛舞如書寫字畫。③六花:指雪花。李白《北風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15.下列對這首詞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上闕前三句寫雪,以“天工何意”發問起勢,再寫雪之晶瑩與盛大,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B.大雪中煙林如織,淮水澄碧,亭臺樓觀倒映水中,漁翁與詞人點綴其間,動靜相映,富有情趣。C.“易水”“燕山”既是現實地名,也是文化符號,使“遙想”的內涵更豐富,情感更深沉蘊藉。D.下闋刻畫了縱橫疆場的將領形象,“踏碎千山白”與岳飛《滿江紅》“踏破賀蘭山缺”異曲同工。16.這首詞體現了作者豪邁奔放的創作風格,請對此作簡要分析。(6分)【答案】15.D16.①意境宏大開闊。詩人寫雪,由眼前的淮南寫到北方的易水燕山,縱橫南北,勾連虛實古今,營造宏大開闊的意境。②情感豪邁奔放。“天工何意”“膽壯乾坤猶窄”直抒胸臆,表達詞人賞雪時豪邁奔放的感情。③形象英勇無畏。詞人賞雪時“獨笑攜策”,表明其孤傲和無畏;詞人想象自己在北方率領十萬大軍狩獵,并放言“踏碎千山白”“喚回春滿南陌”,表明詞人有迎難而上、扭轉乾坤之志。④熱切深沉的家國情懷。詞人詠雪不止于贊美景物,更有對北方形勢的關切和保家衛國的赤誠。(每點2分)【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縱橫疆場”錯。下闋并未描寫“縱橫疆場”,由“遙想”可知是詞人的想象,想象自己在北方率領十萬大軍狩獵。故選D。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創作風格的能力。本題從意境、人物形象、情感等方面賞析作者豪邁奔放的創作風格。(1)詩人前三句就勾勒宏大開闊的意境。詩人選擇晶瑩與盛大的雪景,如“碎瓊珰五佩,書空千尺”,打碎了瓊珠玉佩白屑紛飛,在千尺高空狂書飛舞。境界開闊。再寫“淮口煙林如織……逸想易水燕山”,由眼前的淮南寫到北方的易水燕山,由實到虛,南北縱橫,古今連接,營造宏大開闊的意境。(2)上闕開篇以“天工何意”句發問起勢,詩人直接發問:不知天上的工匠是何用意?然后通過描寫雪——“碎瓊珰五佩,書空千尺”,贊美雪的晶瑩與盛大,抒發了詞人欣賞雪景的豪邁之情;下片中,“膽壯乾坤猶窄”,意為:我覺得膽大無邊世界小。詞人直抒胸臆,表達詞人賞雪時豪邁奔放的感情。(3)“綸巾鶴氅,是誰獨笑攜策”,意為:是何人笑我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獨自拄一根拐杖。詞人賞雪時“獨笑攜策”,表明其孤傲和無畏;“射雉歸來,鐵鱗十萬,踏碎千山白。紫簫聲斷,喚回春滿南陌”,意為:打獵射雉歸來,隨從鐵騎十萬,踏碎了千山雪道。吹斷的紫簫,聲聲催喚著春光回到南陌青草。詞人想象自己在北方率領十萬大軍狩獵,塑造了詞人勇敢無畏的英雄形象,表明了詞人有迎難而上、扭轉乾坤之志。(4)熱切深沉的家國情懷。該詞的上闕描寫自己欣賞宏大開闊的雪景,下闕想象燕山雪景以及自己在北方率領十萬大軍狩獵的場景。詞人詠雪,并不止于贊美景物,更有對北方形勢的關切和保家衛國的赤誠。(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詩解》“戍既久,室家相望之情極矣”,評價的是高適《燕歌行》中的詩句“,”。(2)世人詠七夕,往往以牽牛、織女聚少離多為恨,秦觀《鵲橋仙》“,”,則翻出新意,立意高遠。(3)小剛拍攝了一張遠山飄云、鳥兒歸巢的照片,老師說配上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名句,更富韻味?!敬鸢浮胯F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每空1分)【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戍”“箸”“暮”“岫”等。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不知你注意到沒有,現在的微信聊天,已經發展出了一套相當精妙的、基于文字和符號的社交禮儀。比如,用微信時,句子結尾用不用句號大有講究。別人請你幫個忙,你回一句“好的”或“好的。”有沒有這個句號,A。為什么呢?我們知道,句號表示一句話的結束,新一句話的開始。但微信通常是一句一句發送的,你寫完一句話不用句號直接發送了,對方完全能明白。①也就是說,②微信已經不需要句號的“分隔開兩句話”這個功能,③“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也已經讓人們適應了。④在這種情況下,⑤你在句末加一個句號,⑥就刻意像是在告訴對方“我說完了”。這個語氣是生硬的!如果前面是以“好、可以、同意”之類的正面詞匯,句號立即就讓這句話產生消極抵抗的意味。還有,現在年輕人一般都不用“微笑”這個表情。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個表情本來表示開心、微笑,但忽然之間,年輕人用它來表示“呵呵”的心情,含有一種嘲諷的意味。試想,聊得興起時對方突然發一個微笑表情過來,你是越看越不舒服,簡直就是(
)。如今在微信中你想表達像生活中的那種微笑,要表達出真誠、友好,請使用“齜牙”;如果你真的笑出了聲,現有表情已不足以表達,你最好直接用文字告訴對方“我笑出聲了”。另外,現在B,人們總想用更強烈的詞匯表達同樣的意思,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叫作“形容詞貶值”。大家都用一個詞,那這個詞就不足以表達我此刻的心情了,必須用一個更夸張的詞,這樣原來那個詞就貶值了,甚至意思走向了反面。比如,看完一場明星演唱會,用微信跟朋友形容現場人很多,你會用什么詞呢?“很多”“特多”都太平淡、太土氣了,年輕人會用“巨多”“狂多”“暴多”這樣的詞,而且這里的形容詞一直在換。18.將下列俗語填入文中括號內,恰當的一項是(3分)A.五十步笑百步 B.笑口常開 C.皮笑肉不笑 D.笑里藏刀19.文中標有①~⑥序號的句中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標出原句序號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語句與上下文的銜接流暢自然。(2分)20.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21.請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解釋“形容詞貶值”的現象,要求表達簡潔明了,不超過60個字。(5分)22.第四段中加點的“我們”和“大家”都指一定范圍內所有的人,但在文中表意有差別,請作簡要說明。(4分)【答案】18.C19.語句③,改為:示例一:人們也已經適應了“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示例二:“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人們也已經適應了。示例三:“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也已經被人們適應了。語句⑥,改為:就像是在刻意告訴對方“我說完了”。(每處1分)20.示例:A:示例一:意思完全不一樣示例二:語氣和意味大不一樣B:微信語言(交際/表達)中還有一個趨勢(一種現象/情況/情形/現象/變化)(每句2分)21.示例:因為人們總想用更強烈的詞匯表達同樣的意思,所以喜歡使用更夸張的詞,導致大家都用的詞表達效果下降。(每句內容1分,因果句式1分,句意通順1分)22.段中的“我們”帶有作者和讀者交流的意味,營造了對話感?!按蠹摇北硎疽环N普遍現象。(每點2分)【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常見的俗語,語句復位的能力。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可是卻譏笑別人。笑口常開:笑容經常出現,形容人十分樂觀、快樂,無憂無慮。皮笑肉不笑: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勉強帶笑,給對方以不舒服的感覺。笑里藏刀:指外表和氣,內心卻陰險毒辣。前文說“你是越看越不舒服”,是因為雖然使用了微笑的表情,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的快樂喜悅情緒,屬于表里不一的“皮笑肉不笑”。故選C。19.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語病的能力。③不合邏輯?!啊患泳涮枴@個新習慣”是不具備主觀意志的存在,不可能有能力主動去讓“人們”適應,故應將“人們”作為主語,或改成被動格式。如:人們也已經適應了“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人們也已經適應了;“不加句號”這個新習慣也已經被人們適應了。⑥語序不當,“刻意告訴對方……”是作者猜想的內容,故應放在“像是在”后面,故句子應改為:就像是在刻意告訴對方“我說完了”。20.本題考查學生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處,該段開頭說“句子結尾用不用句號大有講究”,可見作者在這里舉例意在說明有沒有這個句號會產生非常大的區別,而且該段最后“句號立即就讓這句話產生消極抵抗的意味”說明句號也會產生不一樣的語氣,故可填“意思完全不一樣/語氣和意味大不一樣”。第二處,該段以“另外”開頭,說明作者想要從另一個方向談論微信交際語言的使用方向,也就是“人們總想用更強烈的詞匯表達同樣的意思”,故可填“微信語言(交際/表達)中還有一個趨勢(一種現象/情況/情形/現象/變化)”。21.本題考查學生壓縮語段的能力。試題要求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解釋“形容詞貶值”的現象。根據原文可以看出“大家都用一個詞,那這個詞就不足以表達我此刻的心情了”是原因,“這樣原來那個詞就貶值了,甚至意思走向了反面”是結果,也就是說對于同一件事情,當大家所使用的詞情感表現力越來越強烈的時候,原先我們常使用的詞可能相對的表達效果就會下降(貶值)。因此,可以用包含因果關系的連詞如“因為……所以”“……是因為……”等,將前面兩部分銜接起來。即:因為(關聯詞)“人們總想用更強烈的詞匯表達同樣的意思”(原因),所以(關聯詞)“喜歡使用更夸張的詞,導致大家都用的詞表達效果下降”(結果)。2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詞語的語境義,賞析語句的表達效果的能力。語段中“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叫作‘形容詞貶值’”是對前文“人們總想用更強烈的詞匯表達同樣的意思”的進一步解讀和概念解釋。這里其實刪去“我們”,只說“可以把這種現象叫作‘形容詞貶值’”也完全能表達同樣的意思。而作者在這里用“我們”,其實是包括了自己與讀者,意圖通過對話的形式,拉進與讀者的距離,讓概念更容易被讀者所接受?!按蠹叶加靡粋€詞,那這個詞就不足以表達我此刻的心情了”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所有人都用一個詞語的時候,這個詞就不能夠表達出與原先一樣強烈的情感了??梢娺@里的“大家”是所有人的意思。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有人說,只有懷著一顆空白之心,才能夠獲得想象的靈魂。對此,你是否認同?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以識和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敬鸢浮坷模赫l持彩練當空舞?如果一個人獲得了想象的靈魂,我們也或許就能看到他的“空白之心”。空者,有也。世人觀“空”,為無所有,乃大謬也。空者,乃是不著實相,不拘牽于現實所有之大有也。白者,絢爛之極也。世人觀“白”,為無有色,此近乎盲。有眼之人,洞若觀火,一眼見“白”,即知此乃七色光之交融而又以承七色光者也??鬃诱f,繪事后素。想象是無中生有。是想之象,是創造一個未有之物。想象的彩圖不能呈現在滿是軌道的大地上,因為合于軌道是尋常,不合軌道是覆滅。只有空白的紙張給予它彩色的翅膀。想象是內心的靈光一現,儒者說“靜生定,定生慧”,智慧來自心靈的沉靜;道人云“虛室生白”,高青丘唱“冥茫八極游心兵,坐令無象作有聲”,有空白之心是定,有空白之心是虛,有空白之心是呼喚,呼喚天地的聲音。你問我東晉風流何在?風流在有“空白之心”。你問我新亭之悲在何?悲在“執”空白之心。徒見阮籍窮途而哭,卻不知其所向;徒慕劉伶酩然而袒,卻不知其所袒。以空白之心捕獲了想象的靈魂,就認為想象的靈魂只來自空白之心嗎?我一直在問,想象的靈魂到底是什么?想象的靈魂是傾聽,傾聽萬有的聲音。不是司馬遷寫作了《史記》,是過往的歲月濃縮了自己;不是荷馬想象了《伊利亞特》,是吟唱的盲人、聽誦的孩童融匯了渴望,想象不是無本之木,想象是一片二片三四片,是“種種人才能合成的一個人”。愚昧??!人!妄圖看見別人的靈魂,卻只抓住飄渺的影子。前進??!人!請問你為什么渴望獲得想象的靈魂?是為了撫慰受傷的心靈,是為了滿足在現實中不能滿足的愿望?是啊,“桃花源”不過是現實的反面,又有誰不想成為超出三界外的齊天大圣。原來,想象的靈魂在反思,反思你心中的那個“人”的聲音。你想要什么???你想要這云再遮不住你眼,你想要這地涌出佳果萬千,你想要直上云天漫步在時間之間。人啊,我們生來渺少,卻不能被現實扭曲,想象的靈魂不過是你作為人之心的自然產物。是啊,空白之心是我們獲得想象靈魂的常見姿態,可是想象之魂只來自傾聽萬有的聲音。不要執著于空白之空白,而要傾心于世界之多彩。多彩是想象的來源,更是想象的未來。【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材料選自著名作家余華的言論,說的是人應當擁有怎樣的靈魂。這其中,最為關鍵的當是對于“空白之心”一詞的理解。對于“空白之心”,我們也可以將之轉換為“赤子之心”去幫助理解。赤子之心,即毫無偽裝的、真誠樸質、純潔的心靈。當我們的心靈保持高度的純粹,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祿、利害較量侵占過多空間時,我們才有足夠的熱情和余力去進行自由自在的想象。就像中國漢族的習俗里所描述的那樣,嬰兒為什么能夠看見靈魂從一個行將死去的人的體內飛走,因為嬰兒的眼睛最干凈。只有干凈的眼睛才能夠看見靈魂,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是如此。被過多的平庸作品、庸俗追求弄臟了的心,確實看不見偉大作品的靈魂。所以,材料才會指出,只有擁有一顆空白之心,我們才能獲得想象的靈魂。對此,寫作時,首先要對材料內涵進行闡釋,說明擁有純凈心靈的重要性,以及純凈心靈與人的想象力之間的關系:當我們擁有一顆去除了塵世俗務的空白之心時,我們才可以保持誠實、坦蕩、率性,因此能夠不受功利的支配,只憑真正興趣去展開豐富的有靈魂的想象。當然,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此展開批駁,說明脫離了現實,沒有現實依據的想象只會成為搖搖欲墜的空中樓閣,對我們的人生成長未必會有益處。立意:1.真正偉大的心靈與想象當是純真無偽的。2.想象應當是從現實里爆發出來的渴望。3.不失赤子之心,不忘想象本真。2025屆新高三開學摸底考試卷(新高考Ⅰ卷專用)02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