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教案、導學案、同步練習_第1頁
《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教案、導學案、同步練習_第2頁
《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教案、導學案、同步練習_第3頁
《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教案、導學案、同步練習_第4頁
《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教案、導學案、同步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8-/NUMPAGES38《6.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教案【教學目標】1.描述與分類:了解我國民主格局的特點,明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明確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2.解釋與論證:了解我國新型民族關系的特點和形成。3.預測與選擇:明確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4.辨析與評價:宗教信仰自由不是絕對的自由。【教學重難點】1.政治認同:建立和發展新型民族關系,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科學精神:明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明確我國的行政區域類型,理解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3.法治意識:依法維護良好民族關系,促進宗教活動依法進行。【教學過程】一、基礎鋪墊(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我國民族格局的特點(1)特點: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2)表現: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2.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歷史:我國各族人民共同開拓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疆域,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2)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3.我國的結構形式(1)民主: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比一般行政地方擁有更多處理本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事務的自治權。(2)集中: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1.新型民族關系(1)原因: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2)措施: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原因: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3)自治①級別: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②機關: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③權限: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4)特點①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③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④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5)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6)作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7)要求: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①一方面,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②另一方面,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③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判一判](1)我國各族人民已經實現了共同繁榮。 (×)(2)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 (×)(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1.原因: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2.內容(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②四個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①權義統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②遵守法律: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③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①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②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③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①含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進我國宗教的中國化。②要求: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辨一辨]有同學認為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你是怎么看的?提示:①社會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宗教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不可能與社會主義相適應。②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意識形態呈現多樣化特點,我們尊重信教群眾的信仰,但引導信教群眾積極參與到社會建設中來。二、合作探究(一)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民族區域自治[創設情景]2019年3月28日,西藏近萬名各族各界群眾聚集在布達拉宮廣場,隆重紀念60年前西藏徹底埋葬封建農奴制度的民主改革運動。民主改革前,廣大農奴,毫無生產資料和生活自由,過著牛馬不如、極其悲慘的生活。60年來,群眾錢袋子越來越鼓、好日子越過越美。各族人民像珍惜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護神圣國土、共同建設幸福家園。去年,西藏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了33797元和11450元,增速均居全國第一。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杰說,民主改革開創了西藏歷史的新紀元。[探究任務]1.(描述與分類、政治認同)民主改革后,各民族形成了什么樣的民族關系?提示: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立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2.(解釋與論證、政治認同)西藏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等。[探究總結]1.我國的民族關系(1)明確新中國成立前后民族關系的區別:新中國成立前,剝削制度、階級壓迫和剝削體現在民族關系上的體現是民族壓迫和民族剝削,存在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新中國成立后,形成的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2)新型民族關系形成的原因: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2.鞏固社會主義民主關系的要求(1)總的要求:十分珍惜、不斷鞏固和發展新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2)具體要求①必須堅持黨的領導。②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④每個公民要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同破壞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言行作斗爭。【特別提醒】正確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三原則是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目標和指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貫徹三原則的措施之一。(2)我國落實三原則的措施不僅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其他還有扶貧攻堅、少數民族生育和升學相關政策等。[典例](2019·全國卷)某市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全過程,在頒金節、古爾邦節等民族節日期間舉行多民族的聯誼活動,把少數民族風俗、民情等融入舞蹈、聲樂劇目之中,創建活動取得顯著成效。上述做法()①促進了各民族的和睦共處②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③開創了經濟文化融合發展的新局面④是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教育文化事業的體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思維建模]審設問知識:未限定事件:“上述做法”角度:未限定審材料重視民族團結審選項①②符合題意,某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增強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③④排除,材料沒有強調經濟文化融合發展,也沒有強調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教育文化事業定答案A【對點訓練】1.2018年,西藏自治區開始實施以“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工程,將邊民脫貧致富和守邊固邊相結合,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加快邊境地區發展。邊疆民族地區實施鄉村振興工程()①是充分發揮民族地區資源優勢的要求②保障了自治區少數民族人民的自治權③是保證邊防安全、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舉措④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激發各族人民的愛國熱情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D[③④對,邊疆民族地區實施鄉村振興工程,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加快邊境地區發展,有利于保證邊防安全、維護國家統一,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激發各族人民的愛國熱情;①排除,強調發揮民族地區資源優勢,與材料主旨不符;②錯,西藏自治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2.寧夏回族自治區利用國家扶貧政策,充分發揮自治優勢,大力發展本地特色產業,使330萬人口脫貧。如今,紅色的枸杞產業、紫色的葡萄產業、白色的云計算產業等,為“塞上江南”增添了更加多彩的風光。這表明()①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是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根本保障②根據當地實際發展特色產業是振興民族地區經濟的重要途徑③自治權是民族自治的核心,保障了民族地區人民的生存發展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國情,能提升民族地區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①錯誤,國家的扶貧政策不是根本保障;③錯誤,過于夸大了自治權的作用;寧夏回族自治區利用國家扶貧政策,充分發揮自治優勢,大力發展本地特色產業,使330萬人口脫貧,這表明了根據當地實際發展特色產業是振興民族地區經濟的重要途徑,也說明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國情,能提升民族地區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②④入選。](二)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創設情景]2019年9月11日,上黨區委統戰部舉辦了全區民族宗教工作培訓會。本次培訓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民族宗教工作基本理論、政策法規以及相關業務知識的系統學習,進一步提高全區民族宗教干部處理矛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升民族宗教干部的綜合素質,為全區社會穩定做出新的更大貢獻。會議對黨的民族宗教理論方針政策、民族宗教基本知識結合大量實際案例進行了精彩講解,并針對全區民族宗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提出建議。[探究任務]1.(解釋與論證、政治認同)我國為什么重視宗教工作?提示: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2.(預測與選擇、科學精神)你認為類似培訓往往會涉及哪些政策?提示: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探究總結]1.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政策注意點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勵公民信教,實質是使宗教信仰成為公民個人的自由選擇②國家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③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這里的“正常”是指在憲法、法律和政策所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的活動④宗教不能干預國家行政、教育、司法等⑤中共黨員、共青團員不能信教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①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并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而是為了保護公民的這項權利②不法分子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和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國家有必要對宗教事務依法進行管理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我國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開展正常的對外交往,我國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①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對他們進行“兩個要求”“兩個支持”②也不是說宗教已經不存在消極作用,而是通過對宗教進行引導,限制其消極作用,發揮其積極作用2.關于宗教工作的認識誤區(1)不能認為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勵公民信教。對全體公民進行唯物主義、無神論教育才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2)不能認為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就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只有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才能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開展對外交往,而是強調我國的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4)不能認為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宗教的性質就會發生變化,宗教在本質上仍然是唯心的。(5)共產黨員不能信教,是由其唯物主義指導思想決定的。這不是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定。[典例](2018·天津卷)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前往青海、西藏八個地市州調研,通過和農牧民接觸,細致調查,結合數據和實例為參加政協會議準備提案。十一世班禪的做法()A.說明佛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相適應B.表明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權利C.行使了政協委員對國家大事的決定權D.表明愛國宗教人士是國家建設的積極力量[思維建模]審設問知識:未限定事件:“十一世班禪的做法”角度:未限定審材料班禪實地調研,準備提案審選項十一世班禪進行調研,并為政協準備提案,說明愛國宗教人士是國家建設的積極力量,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D正確;A錯誤;B說法錯誤,公民的基本權利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C說法錯誤,決定權是人大的職權定答案D【對點訓練】1.自傳入中國以來,佛教與中華傳統文化相互融合,佛教文化中的優秀價值取向已逐漸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同,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在實現“中國夢”過程中發揮著凝聚力量的作用。這說明()①佛教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本質上是一致的②應辯證認識宗教,合理利用宗教文化資源③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倡導信仰佛教④發揮佛教文化的積極作用有利于促進和諧社會建設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佛教文化是唯心主義世界觀,①“本質上是一致的”錯誤;材料說明發揮佛教文化的積極作用,有利于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我們應辯證認識宗教,合理利用宗教文化資源,②④適合題意;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不是倡導信仰佛教,③錯誤。]2.寧夏是我國五個民族自治區之一,民族、宗教與各方面事務緊密交織,扎實推進寧夏地區的民族宗教工作,維護寧夏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是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必然要求。為此,需要()①高舉民族團結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②堅持民族區域自治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充分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③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優先維護民族地區人民的政治經濟權利④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通過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C[扎實推進寧夏地區的民族宗教工作,需要高舉民族團結的旗幟,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①符合題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②錯誤;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優先維護民族地區人民的政治經濟權利”錯誤,③排除;扎實推進寧夏地區的民族宗教工作,需要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通過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④正確。]三、課堂總結1.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比一般行政地方擁有更多處理本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事務的自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區地方與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應用示例:用于分析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2.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三項基本原則。(應用示例:用于分析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3.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應用示例:用于分析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應用示例:用于分析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5.一方面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另一方面,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應用示例:用于分析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措施)6.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應用示例:用于分析我國宗教政策)【板書設計】【課堂練習】1.2019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代表與其他各方面的代表匯聚一堂,共商國是。這充分體現了()①我國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②各民族都有權管理本區域內部事務③各民族都有權參加國家事務的管理④各民族實現了共同發展、共同繁榮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B[來自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代表與其他各方面的代表匯聚一堂,共商國是。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各民族都有權參加國家事務的管理,行使當家作主權利,①③符合題意;材料體現的是我國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不體現各民族都有權管理本區域內部事務,②與題意不符;材料體現了堅持民族平等的原則,不體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④與題意不符。]2.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關系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關系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關系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為此,我們要()①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積極團結信教群眾②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禁止宗教界開展對外交往④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宗教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我們要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②④正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①錯誤;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但并不反對宗教界開展正常的對外交往,③錯誤。]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獨龍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2019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獨龍族群眾回了一封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鄉親們為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繼續團結奮斗。通過五年整族幫扶,獨龍族唯一聚居地獨龍江鄉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材料二2018年9月,《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型成就展》舉行。該展展示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生動體現了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全面反映了寧夏各族人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心聲與偉大實踐。(2)請運用所學知識說明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堅實基礎。[解析]本題以我國民族地區發展為話題設置情景材料,考查考生對民族關系、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知識的把握,著重考查學生提取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探究問題、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意在培養政治認同。[答案](1)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2)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使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6.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導學案【學習目標】1.描述與分類:了解我國民主格局的特點,明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明確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2.解釋與論證:了解我國新型民族關系的特點和形成。3.預測與選擇:明確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4.辨析與評價:宗教信仰自由不是絕對的自由。【學習重難點】1.政治認同:建立和發展新型民族關系,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科學精神:明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明確我國的行政區域類型,理解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3.法治意識:依法維護良好民族關系,促進宗教活動依法進行。【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我國民族格局的特點(1)特點: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2)表現: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2.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歷史:我國各族人民共同開拓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疆域,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2)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3.我國的結構形式(1)民主: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比一般行政地方擁有更多處理本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事務的自治權。(2)集中: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1.新型民族關系(1)原因: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2)措施: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原因: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3)自治①級別: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②機關: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③權限: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4)特點①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③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④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5)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6)作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7)要求: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①一方面,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②另一方面,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③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1.原因: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2.內容(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②四個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①權義統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②遵守法律: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③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①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②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③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①含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進我國宗教的中國化。②要求: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二、合作探究(一)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民族區域自治[材料]2019年3月28日,西藏近萬名各族各界群眾聚集在布達拉宮廣場,隆重紀念60年前西藏徹底埋葬封建農奴制度的民主改革運動。民主改革前,廣大農奴,毫無生產資料和生活自由,過著牛馬不如、極其悲慘的生活。60年來,群眾錢袋子越來越鼓、好日子越過越美。各族人民像珍惜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護神圣國土、共同建設幸福家園。去年,西藏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了33797元和11450元,增速均居全國第一。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杰說,民主改革開創了西藏歷史的新紀元。[探究任務]1.(描述與分類、政治認同)民主改革后,各民族形成了什么樣的民族關系?2.(解釋與論證、政治認同)西藏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原因有哪些?(二)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材料]2019年9月11日,上黨區委統戰部舉辦了全區民族宗教工作培訓會。本次培訓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民族宗教工作基本理論、政策法規以及相關業務知識的系統學習,進一步提高全區民族宗教干部處理矛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升民族宗教干部的綜合素質,為全區社會穩定做出新的更大貢獻。會議對黨的民族宗教理論方針政策、民族宗教基本知識結合大量實際案例進行了精彩講解,并針對全區民族宗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提出建議。[探究任務]1.(解釋與論證、政治認同)我國為什么重視宗教工作?2.(預測與選擇、科學精神)你認為類似培訓往往會涉及哪些政策?三、課堂總結1.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比一般行政地方擁有更多處理本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事務的自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區地方與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2.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三項基本原則。3.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5.一方面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另一方面,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6.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精煉反饋】1.2019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代表與其他各方面的代表匯聚一堂,共商國是。這充分體現了()①我國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②各民族都有權管理本區域內部事務③各民族都有權參加國家事務的管理④各民族實現了共同發展、共同繁榮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2.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關系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關系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關系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為此,我們要()①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積極團結信教群眾②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禁止宗教界開展對外交往④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獨龍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2019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獨龍族群眾回了一封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鄉親們為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繼續團結奮斗。通過五年整族幫扶,獨龍族唯一聚居地獨龍江鄉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材料二2018年9月,《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型成就展》舉行。該展展示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生動體現了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全面反映了寧夏各族人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心聲與偉大實踐。(2)請運用所學知識說明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堅實基礎。《6.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同步練習(25分鐘·65分)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50分)1.六十載砥礪奮進,一甲子春華秋實。2019年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紀念日。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西藏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創新發展①民主集中制原則的貫徹落實促進了自治區的發展②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政策具有優越性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④堅持黨的領導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選A。“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西藏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創新發展,在經濟結構調整、民主法治建設、文化教育發展、社會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說明西藏堅持中央的領導,同時發揮西藏的積極性,反映了民主集中制原則的貫徹落實促進了自治區的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①③符合題意;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聚居不是居住,②錯誤;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④錯誤。2.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于2019年9月8日至16日在鄭州市舉行。其中,馬術項目于A.和睦相處 B.平等團結互助和諧C.一律平等 D.平等、團結、共同繁榮【解析】選D。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在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是平等、團結、共同繁榮,D符合題意。A、B、C不是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排除。【補償訓練】近年來,廣西大力建設公共體育設施,提出到2020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要達到1.8平方米以上,實現100%的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建有便捷實用的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廣西大力建設公共體育設施的政治意義是①實現各民族一律平等②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③提高公民的身體素質④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權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選A。在廣西大力建設公共體育設施,有利于實現各民族一律平等,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①②正確;③不是政治意義,排除;材料不涉及自治權,④排除。3.“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這首名為《天路》的歌曲,生動地表達了青藏高原各族人民對青藏鐵路開通的喜悅之情。對青藏鐵路的開通認識不正確的是 ()A.有利于促進少數民族地區進步和繁榮B.有利于鞏固民族團結C.有利于全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D.表明各民族實現了完全平等【解析】選D。青藏鐵路的開通,使西藏經濟社會得到快速發展,有利于促進少數民族地區進步和繁榮,有利于全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有利于鞏固民族團結,因而A、B、C正確表述了其意義;D錯誤,各民族之間還存在經濟文化上的不平等。4.新疆絕大多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有的語言文字為幾個民族所通用)。現在使用的文字有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托忒蒙古文、錫伯文、柯爾克孜文和漢文。新疆少數民族語言出版物日益豐富。據統計,目前新疆少數民族語言圖書、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已占到新疆出版總量的61%,使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這表明 ()A.我國消除了民族間的文化差距B.我國堅持民族平等的方針C.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都是民族自治機關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解析】選B。文化的差距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除,A錯誤;材料表明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權利,這是民族平等方針的體現,B正確;民族自治機關只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不包括司法機關,C錯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不是根本政治制度,D錯誤。5.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這一規定表明()A.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B.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有權制定民族區域自治法,行使自治權C.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央統一領導下的特別行政區D.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央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解析】選D。結合所學知識,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分,表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央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D正確。6.“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這是總書記對廣西與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行、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深切囑托。60年一路走來,如今的廣西,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萬元,貧困發生率降至5.7%,總體邁入中等收入行列。這充分說明 ()①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的核心,保障了民族地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②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處理民族關系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國情,能提升民族地區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④自治區的發展成就標志著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選B。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的核心,人權首先是國家的獨立權、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自治權保障了民族地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的說法錯誤,排除①;60年一路走來,如今的廣西,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萬元,貧困發生率降至5.7%,總體邁入中等收入行列,這充分說明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處理民族關系,同時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國情,能提升民族地區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②③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④錯誤。【知識拓展】根據我國多民族的實際情況,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全面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7.我國的《宗教事務條例》第二章規定,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這一規定表明 ()A.國家允許和鼓勵群眾信仰宗教B.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C.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D.國家必須引導公民以科學態度對待宗教【解析】選B。材料中對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要求,反映了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8.寧夏在我國五個自治區中雖然面積最小、人口最少,卻是以信奉伊斯蘭教為主的回族人民最大的聚居區和自治地方。自治區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重視推動社會、文化的全面發展,并對區內數千座清真寺進行修葺。這體現了()A.國家尊重和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B.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C.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D.國家保護正常宗教活動,維護宗教團體合法權益【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但不是政治權利,排除A;B與題意無關;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但不是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C錯誤。9.2019年2月20日,宿遷市有關部門在真如禪寺舉行儀式,向全市宗教活動場所集中贈送了國旗300面,憲法和法律法規讀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畫A.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B.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C.依法對宗教場所和宗教活動進行管理D.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解析】選D。宿遷市有關部門在真如禪寺舉行儀式,向全市宗教活動場所集中贈送了國旗300面,憲法和法律法規讀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畫2400份。這表明該市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D符合題意,B錯誤;本題并未體現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也沒有涉及依法對宗教場所和宗教活動進行管理,排除A、C。【技巧點撥】我國宗教狀況發生了根本變化,不等于宗教本質發生了變化,也不等于宗教沒有了消極作用。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與打擊打著宗教旗號的違法犯罪活動不矛盾。10.近幾年來,我國東部經濟發達省市在支持產業促進就業、教育、干部人才培訓、改善民生、促進交流交往、維護社會穩定及基層組織陣地建設等六大重點領域,支持和幫助民族地區發展。這 ()①有利于建立新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②有利于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③有利于促進民族地區的繁榮發展④有利于實現各民族的同步富裕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①錯誤。各民族共同繁榮不等于各民族同步富裕,④錯誤。②③正確。二、非選擇題(共15分)11.《少數民族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把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我國發展少數民族事業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有人認為,只要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一定能促進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的發展。請結合所學知識,就上述材料談談你的看法。【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促進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的發展,需要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但也需要從其他方面努力。答案:(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它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因而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進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的發展。(2)要促進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的發展,還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認真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還需要國家的財政政策支持以及兄弟省份的對口援助。因而材料中某人的說法是不全面的。(20分鐘·35分)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10分)12.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方針得到全面貫徹實施,經濟社會保持繁榮穩定。2011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關于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程序做出解釋。201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審議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提出的有關報告基礎上,做出了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2013年立法會產生辦法和2014年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有關問題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上述法律解釋和相關決定 ()①創新了國家結構形式②保證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③限制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權④維護了基本法規定的中央的權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選D。本題考查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以及“一國兩制”的含義、內容和意義。我國是單一制國家,“一國兩制”的實施并沒有改變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①錯誤,排除;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上述法律解釋和相關決定,是“一國兩制”下對中央和地方關系的進一步理解,這些舉措不僅進一步保障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同時也進一步維護了中央的權力與權威,選②④,排除③。13.每一個時代,宗教都要找到最有效奉獻社會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在社會公益事業中攜手合作,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社會問題,也可以充分發揮宗教服務社會的優勢和穩定人心的作用。為此,國家要 ()①鼓勵人們信仰宗教,促進宗教事業發展②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保護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③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④堅持宗教事務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選D。題干材料強調宗教的作用,①錯誤;④與題干無關。二、非選擇題(共25分)14.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對口援疆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治疆方略和援疆工作決策部署,在事關新疆改革發展穩定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問題上精準發力,在對口援疆廣度拓展、深度挖掘、力度強化上狠下功夫,不斷提高對口援疆綜合效益,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貢獻力量。實踐充分證明,黨中央關于新疆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和長期援疆的工作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廣大援疆干部人才是經得起考驗和值得信賴的。(1)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在保障新疆各族人民當家作主過程中發揮的作用。(10分)(2)請結合材料,分析說明國家對口援疆工作對堅持處理民族關系原則的意義。(15分)【解析】第(1)問需要正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內容,包括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并分別分析其發揮的作用即可;第(2)問是意義類試題,可以結合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原則,分析國家對口援疆工作的作用。答案:(1)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這充分保障了新疆各族人民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平等地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②我國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保障了新疆各族人民能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借助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參與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協商。③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保障了新疆各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以實現。④我國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能夠保證新疆城鄉各族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是新疆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效途徑。(2)①積極開展援疆工作,有利于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加快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項事業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內地對新疆的支援和幫助,有助于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③開展援疆工作,有利于鞏固民族平等的物質基礎,尊重和保障各族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推動民族平等更加充分地實現。《6.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達標練習1.2019年4月8日,浙江省對口援疆230個項目在新疆阿克蘇集中開工,年度投入援疆資金17.31億元,包括產業就業、民生保障、教育援疆等六大類。浙江省這一系列對口援疆舉措 ()A.為各民族同步富裕創造了物質條件B.有助于鞏固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C.為各民族共同繁榮奠定了政治基礎D.有助于民族地區同胞實現當家作主【解析】選B。本題考查民族關系的相關知識。浙江省的一系列對口援疆工作有利于鞏固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B正確;A中的“同步富裕”說法錯誤,排除;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C錯誤;從新中國建立之時起,各民族人民就已實現當家作主,D錯誤。2.某社區有漢、回、白、彝、傣等二十多個民族居住。每逢民族節日,各族群眾都一起歡慶,“同過民族節,眾籌百家宴”。在潑水節大家到民族團結廣場相互潑水祈福,在火把節組織篝火晚會一起載歌載舞,在開齋節一起吃馓子、油香……該社區各族群眾同過民族節日 ()①是各民族實現共同繁榮的有效途徑②體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③實現了多民族地區社區組織的自我完善④是各民族相互尊重、文化交融的生動寫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C。①不符合題意,該社區各族群眾同過民族節日是鞏固新型民族關系的有效途徑;②說法正確,該社區各族群眾同過民族節日有利于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③不符合題意,該社區各族群眾同過民族節日與社區組織的自我完善無關;④說法正確,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社區各族群眾同過民族節日是各民族相互尊重、文化交融的生動寫照。3.2019年1月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如果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在臺灣得以成功實施,那么 ()A.臺灣將享有“完全”的自治權B.祖國實現完全統一C.臺灣不需要受中央政權的統一領導D.臺灣是享有相對主權的完整政治實體【解析】選B。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如果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在臺灣得以成功實施,那么祖國實現完全統一,B符合題意;臺灣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但不是“完全”的自治權,A錯誤;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接受中央政權的統一領導,C、D錯誤。4.為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國對民族地區實行更多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加大投資力度,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這主要體現了我國()A.堅持民族平等方針B.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方針C.堅持各民族團結方針D.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解析】選B。我國對民族地區實行更多的優惠政策和措施,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體現了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方針,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5.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也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設立10周年。60年前的這場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百萬農奴徹底解放、當家作主。今天,加快推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確保到2020年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西藏各族干部群眾尤其需要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發憤圖強,乘勢而上,堅定不移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之所以這樣 ()①最根本的就在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②是為了保障少數民族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③是因為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④是人民民主政治制度在西藏確立的結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選C。根據題干的表述,60年前的這場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百萬農奴徹底解放、當家作主;今天,西藏不斷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確保到2020年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是人民民主政治制度在西藏確立的結果,最根本的就在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也說明了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①③④正確。②中“特殊地位”的表述錯誤。6.為了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憲法規定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正常的宗教活動是指 ()A.教徒在宗教活動場所內所進行的各種活動B.在憲法、法律、政策范圍內進行的宗教活動C.進行無神論宣傳的各種活動D.宗教團體所進行的一切活動【解析】選B。正常的宗教活動是指教徒在宗教活動場所內祭祀、誦經、燒香、禮拜、講經、布道、彌撒、受禮、受戒、過宗教節日;在自己家中念經、祈禱、封齋、追思等活動。B正確;A、D的理解均是錯誤的。C是明顯的干擾項。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產業結構調整,從財政投入到金融支持,從生態建設到資源開發補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有力支持下,一系列強有力的扶持政策和優惠措施,把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推上了不斷提速的快車道。材料二“所有問題都應在發展中得到解決,一旦離開民族融合、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大前提,所有的民族幸福、民族尊嚴、民族驕傲都將無從談起。永遠不能忘記,我們56個民族組成的是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云南民族學專家木楨說。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說明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走上快車道的原因。【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的民族關系、處理民族問題的方針。可以從我國新型民族關系的表現、黨和國家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政策等角度分別作答。答案:(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2)黨和國家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保障了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調動了少數民族地區人民建設家鄉的積極性。(3)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央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采取扶持和優惠政策及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4)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制定并實施正確的民族政策等。《6.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素養形成議題一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議題誘思:1941年5月1日,陜甘寧邊區政府頒布了《陜甘寧邊區綱領》,其中規定:“依據民族平等原則,實行蒙回民族與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平等權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區。”1947年5月1日,黨領導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省級的內蒙古自治區,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明確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分別建立各種民族自治機關。”后來,民族區域自治又明確載入歷次憲法,成為我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探究:(1)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有關法律規定。(2)與同學交流思考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特點。1.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方針原則含義原因或意義民族平等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應盡的義務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我國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民族團結各民族在平等基礎上和諧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意義: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各民族共同繁榮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原因: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2.全面理解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含義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自治地方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首要問題,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自治機關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原因:適合國情歷史特點: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我國自秦漢以來一直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現實情況:①“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使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②我國人口、資源分布和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知識拓展】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機關都是中央政府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都必須服從中央統一領導。二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不只是單純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的結合,是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的結合。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是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