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模基礎 課件 項目2 土建專業(yè)建模_第1頁
BIM建模基礎 課件 項目2 土建專業(yè)建模_第2頁
BIM建?;A 課件 項目2 土建專業(yè)建模_第3頁
BIM建?;A 課件 項目2 土建專業(yè)建模_第4頁
BIM建?;A 課件 項目2 土建專業(yè)建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BIM建模基礎“十四五”新工科應用型教材建設項目成果新編21世紀職業(yè)教育精品教材·土建類PART01項目一BIM建?;A知識PART02項目二土建專業(yè)建模

PART03項目三族建模PART04項目四概念體量建模

目錄CONTENTSPART02項目二土建專業(yè)建模

任務2.1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 任務2.2繪制和編輯墻體 任務2.3繪制和編輯門窗 任務2.4繪制和編輯樓板 任務2.5繪制和編輯幕墻 任務2.6繪制和編輯屋頂 任務2.7創(chuàng)建樓梯、坡道、欄桿扶手 任務2.8創(chuàng)建洞口 任務2.9創(chuàng)建柱模型 任務2.10內(nèi)建模型 任務2.11場地 任務2.12渲染和漫游 任務2.13房間標記及房間的顏色方案任務2.14創(chuàng)建門窗明細表 任務2.15創(chuàng)建圖紙項目二土建專業(yè)建模本項目以一個小別墅的建筑信息模型繪制全過程為例,系統(tǒng)講解了建筑建模的命令和使用方法,涉及標高、軸網(wǎng)、墻體、門窗、梁、柱、樓板、幕墻、樓梯、洞口、屋頂、漫游出圖等。在學習BIM建模流程和建模規(guī)則的過程中,明確BIM建模與實際工程建筑信息模型的創(chuàng)建方法一致。【項目導讀】項目二土建專業(yè)建模(1)熟悉土建專業(yè)圖紙,掌握構(gòu)件信息。(2)掌握結(jié)構(gòu)基礎的創(chuàng)建及編輯方法。(3)掌握結(jié)構(gòu)梁的創(chuàng)建及編輯方法。(4)掌握建筑柱與結(jié)構(gòu)柱的創(chuàng)建及編輯方法。(5)掌握建筑墻與結(jié)構(gòu)墻的創(chuàng)建及編輯方法。(6)掌握門窗的創(chuàng)建及編輯方法。(7)掌握樓板的創(chuàng)建及編輯方法。(8)掌握幕墻的創(chuàng)建及編輯方法。(9)掌握屋頂?shù)膭?chuàng)建及編輯方法。(10)掌握樓梯、欄桿扶手的創(chuàng)建及編輯方法。(11)掌握洞口的創(chuàng)建及編輯方法。(12)掌握室內(nèi)外常用構(gòu)件的創(chuàng)建及編輯方法?!卷椖恐攸c】2.1

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2.1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1)掌握新建和保存項目的方法。(2)理解標高的基本概念。(3)理解軸網(wǎng)的基本概念。(4)掌握標高的創(chuàng)建及編輯方法。(5)掌握軸網(wǎng)的創(chuàng)建及編輯方法。【任務目標】2.1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新建小別墅項目,設置項目信息、項目單位,并保存該項目;使用“標高”命令繪制小別墅的標高,并復制標高;使用“軸網(wǎng)”命令繪制小別墅的軸網(wǎng),并復制軸網(wǎng)?!救蝿彰枋觥?.1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標高用于反映建筑構(gòu)件在高度方向上的定位情況。在Revit中,建模前應對項目的層高和標高信息進行整體規(guī)劃。建模時,Revit將通過標高確定建筑構(gòu)件的高度和空間位置。實際上,標高是在空間高度上相互平行的一組平面,Revit會在立面視圖、剖面視圖等視圖類別中顯示標高的投影。在一個立面視圖中繪制和修改標高,其他立面、剖面視圖中的標高信息會自動修改。在RevitArchitecture中,在立面和剖面視圖中才能使用【標高】命令,因此在Revit繪圖時,應先打開一個立面視圖,然后創(chuàng)建標高、繪制軸網(wǎng)。新建一個項目,然后在項目瀏覽器中任選一個立面來繪制軸網(wǎng),其他立面、剖面視圖會自動顯示繪制的標高信息?!救蝿辗治觥?.1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2.1.1新建項目選擇【新建】→【項目】,打開【新建項目】對話框,選擇【建筑樣板】,選擇【項目】單選項,如圖2.1.1所示,單擊【確定】按鈕即可新建一個項目文件?!救蝿諏嵤?.1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2.1.2項目設置與保存選擇【管理】→【設置】→【項目信息】,打開圖2.1.2所示的【項目信息】對話框,輸入項目信息,可以輸入項目發(fā)布日期、項目名稱、項目地址等。設置項目發(fā)布日期為“20220901”,項目名稱為“小別墅”,項目地址為“中國北京市”。2.1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選擇【管理】→【設置】可以打開【項目單位】對話框,進行項目單位的設置,如圖2.1.3所示。將長度單位設置為毫米(mm),將面積單位設置為平方米(㎡),將體積單位設置為立方米(m3)。2.1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選擇【應用程序菜單】→【另存為】→【項目】,打開【另存為】對話框,如圖2.1.4所示,單擊【選項】按鈕

,設置最大備份數(shù)為“3”,設置保存路徑,輸入項目文件名“小別墅”,然后保存項目文件。2.1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2.1.3創(chuàng)建和編輯標高在項目瀏覽器中展開【視圖】→【立面(建筑立面)】,如圖2.1.5所示,雙擊視圖【南】進入南立面視圖。單擊“標高2”的標高線,編輯臨時尺寸標注長度,將“標高1”與“標高2”的間距“4000”改為“3300”,如圖2.1.6所示。2.1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單擊“標高1”,將名稱改為“F1”,如圖2.1.7所示,系統(tǒng)會彈出是否希望重命名相應視圖提示框,單擊【是】按鈕

。用同樣的方法將“標高2”的名稱改為“F2”。選擇【建筑】→【基準】→【標高】,繪制標高F3、F4,將間距設為3300mm、3000mm,繪制結(jié)果如圖2.1.8所示。2.1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

單擊標高“F1”,在【修改|標高】選項卡中單擊【復制】按鈕

,再次單擊“F1”,將向下拖動鼠標并輸入“300”,按回車鍵即可繪制最后一條標高“F5”。單擊標高“F5”,在【屬性】面板下拉菜單中選擇“下標頭”,并更改“F5”為“F0”。完成后的標高如圖2.1.9所示。在項目瀏覽器中展開【視圖】→【平面視圖】→【樓層平面】,選擇【F0】,將其添加到樓層平面中。可以通過【樓層平面】下拉菜單看到所有樓層平面都已添加完畢,如圖2.1.10所示。2.1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在Revit中,在任意一個平面視圖中繪制一次軸網(wǎng),其他平面、立面、剖面視圖中都將自動顯示。在項目瀏覽器中雙擊【樓層平面】下的【F1】視圖,打開首層平面視圖。選擇【建筑】→【基準】→【軸網(wǎng)】,繪制第一條垂直軸線,軸號默認從1開始。在【屬性】面板中單擊【編輯類型】按鈕

,打開【類型屬性】對話框,單擊【復制】按鈕

,修改名稱為“小別墅軸網(wǎng)”,單擊【確定】按鈕

,如圖2.1.11所示。在【類型屬性】對話框中更改軸線中段為“連續(xù)”,勾選“平面視圖軸號端點1(默認)”,單擊【確定】按鈕完成軸網(wǎng)的屬性設置,如圖2.1.12所示。2.1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1.繪制數(shù)字軸選擇【建筑】→【基準】→【軸網(wǎng)】,繪制第一條數(shù)字垂直軸線“1”,單擊【復制】按鈕

,創(chuàng)建2號軸線。選中1號軸線,然后水平向右移動光標,輸入間距值“600”后按回車鍵確認,如圖2.1.13所示。按上述方法復制2號軸網(wǎng)。勾選【約束】和【多個】

保持光標位于新復制的軸線右側(cè),分別輸入“1500”、“1200”、“2400”、“1200”、“1200”、“3300”和“600”后按回車鍵確認,創(chuàng)建3號至9號軸線,如圖2.1.14所示。2.1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選擇【建筑】→【基準】→【軸網(wǎng)】,繪制第一條字母水平軸線“A”,由于Revit默認繼續(xù)剛才的軸號,因此需單擊軸號將“10”改為“A”,如圖2.1.15所示。同樣,用【復制】命令繪制其余字母軸線,勾選【約束】和【多個】,保持光標位于A軸上方,分別輸入“1800”、“2700”、“2400”、“2400”、“1300”和“2100”后按回車鍵確認,創(chuàng)建B軸至G軸,如圖2.1.16所示。2.1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繪制完軸網(wǎng)后,需要在平面視圖和立面視圖中手動調(diào)整軸線標頭位置,修改1號和9號軸線標頭干涉等問題,以滿足出圖需求。軸網(wǎng)編輯按鈕如圖2.1.17所示。單擊1號和9號軸線標頭上方的“添加彎頭”,再單擊“調(diào)整標頭位置”,使橫向和豎向的軸線全部相交,如圖2.1.18所示。2.1繪制標高和軸網(wǎng)在項目瀏覽器中依次單擊東、南、西、北4個立面,然后按上述方法調(diào)整,確保每個立面的標高和軸網(wǎng)全部相交,需要調(diào)整的標頭均添加彎頭。如圖2.1.19所示為南立面視圖。2.2

繪制和編輯墻體2.2

繪制和編輯墻體(1)了解建筑墻的種類。(2)熟悉建筑墻的基本屬性。(3)掌握建筑墻的繪制和編輯方法。(4)掌握建筑墻的修改方法。【任務目標】2.2

繪制和編輯墻體使用墻的相關(guān)命令在正確的位置繪制小別墅的內(nèi)墻和外墻,并對小別墅內(nèi)、外墻的墻體構(gòu)造和墻輪廓進行編輯?!救蝿彰枋觥?.2

繪制和編輯墻體墻體作為建筑物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于維護和分割空間,同時也具有隔熱、保溫、隔聲功能。在Revit中,墻是門、窗等建筑構(gòu)件的承載主體,主要分為基本墻、疊層墻、墻體裝飾和幕墻。本任務主要進行基本墻、疊層墻、墻體裝飾的創(chuàng)建與編輯。在Revit中,繪制墻體前需確定其位置、厚度、高度、功能、構(gòu)造等,可在【屬性】面板進行相關(guān)設置??砂凑請D紙要求,在相應的標高上設置墻體高度,并以軸網(wǎng)為定位基準進行繪制。Revit中將墻分為建筑墻和結(jié)構(gòu)墻。建筑墻:用于在建筑模型中創(chuàng)建非承重墻。結(jié)構(gòu)墻:用于在建筑模型中創(chuàng)建承重墻或剪力墻?!救蝿辗治觥?.2

繪制和編輯墻體1.基本墻基本墻是指單一材料的實體墻或多種材料的組合墻,如圖2.2.1所示。2.疊層墻疊層墻是指包含一面接一面疊放在一起的兩面或多面子墻,如圖2.2.2所示。子墻在不同的高度可以具有不同的墻厚度。疊層墻中的所有子墻彼此附著,其幾何圖形呈相互連接狀。需要注意的是僅“基本墻”系統(tǒng)族中的墻類型可以作為子墻?!局R鏈接】2.2

繪制和編輯墻體2.2.2建筑墻屬性及編輯需要在某樓層平面放置墻體時,則轉(zhuǎn)到相應的樓層平面,這里以創(chuàng)建首層建筑墻體為例進行介紹。選擇【建筑】→【墻】→【墻:建筑】,從【屬性】面板的類型選擇器中任意選擇一種墻體類型,如“基本墻:常規(guī)-200”,單擊【編輯類型】按鈕

,彈出圖2.2.3所示的【類型屬性】對話框?!救蝿諏嵤?.2

繪制和編輯墻體編輯墻體細部構(gòu)造層。單擊【復制】按鈕

修改名稱為“外墻-200”,按照表2.2.1所列的要求進行外墻設置。2.2

繪制和編輯墻體在【類型參數(shù)】欄中單擊【結(jié)構(gòu)】后面的【編輯】按鈕

,進入【編輯部件】對話框,編輯墻體細部構(gòu)造。將光標放置在“1-核心邊界”處,單擊下方的【插入】按鈕

,連續(xù)插入5層功能層,如圖2.2.4所示,以便進行細部構(gòu)造層的添加。2.2

繪制和編輯墻體單擊功能“1”層,修改為“面層1[4]”,并按照表2.2.1的要求,將厚度設為20mm。依次修改其他功能層,結(jié)果如圖2.2.5所示。2.2

繪制和編輯墻體根據(jù)表2.2.1的要求編輯墻體細部材質(zhì)。單擊“結(jié)構(gòu)[1]”功能層的【材質(zhì)】欄中的按鈕,彈出【材質(zhì)瀏覽器】對話框,單擊【創(chuàng)建并復制材質(zhì)】按鈕,選擇【新建材質(zhì)】選項,創(chuàng)建“默認的新材質(zhì)”。單擊【打開/關(guān)閉資源瀏覽器】按鈕,彈出【資源瀏覽器】對話框,展開【外觀庫】→【磚石】→【磚塊】,選擇名為“12英寸順砌-紫紅色”的材質(zhì),如圖2.2.6所示。2.2

繪制和編輯墻體雙擊此材質(zhì)即可用其替換編輯器中創(chuàng)建的“默認的新材質(zhì)”,返回【材質(zhì)瀏覽器】對話框,修改【標識】名稱為“磚墻”,如圖2.2.7所示,單擊【確定】按鈕。2.2

繪制和編輯墻體單擊“面層2[5]”功能層的【材質(zhì)】欄中的按鈕,彈出【材質(zhì)瀏覽器】對話框,單擊【創(chuàng)建并復制材質(zhì)】按鈕,選擇【新建材質(zhì)】選項,創(chuàng)建“默認的新材質(zhì)”。單擊【打開/關(guān)閉資源瀏覽器】按鈕,彈出【資源瀏覽器】對話框,展開【外觀庫】→【灰泥】,選擇名為“白色”的材質(zhì),雙擊進行替換,如圖2.2.8所示。2.2

繪制和編輯墻體打開【材質(zhì)瀏覽器】對話框,進入【標識】選項卡,修改名稱為“白色膩子”。修改【圖形】選項卡中的【著色】顏色為“白色”,單擊【確定】按鈕,如圖2.2.9、圖2.2.10所示。2.2

繪制和編輯墻體【材質(zhì)瀏覽器】對話框中共有【圖形】和【外觀】兩大材質(zhì)樣式,【圖形】對應模型“著色”視覺樣式下的效果;【外觀】對應模型“真實”視覺樣式下的效果。在【圖形】選項卡中勾選【使用渲染外觀】復選框,可使【圖形】顯示的顏色自動與【外觀】顯示的顏色保持一致。按照以上方法和表2.2.1所列的要求編輯其他功能層的材質(zhì)及厚度,如圖2.2.11所示。編輯好之后單擊【確定】按鈕。需要注意的是“涂膜層”厚度必須為零。2.2

繪制和編輯墻體修改墻體【功能】為“外部”,單擊【確定】按鈕,如圖2.2.12所示。2.2

繪制和編輯墻體設置好建筑外墻之后,采用同樣的方法設置建筑內(nèi)墻-200和建筑內(nèi)墻-100,具體構(gòu)造見表2.2.2和表2.2.3。1面層1[4]7mm厚白色膩子2襯底[2]3mm厚抹灰砂漿3結(jié)構(gòu)[1]180mm厚空心砌塊磚4襯底[2]3mm厚抹灰砂漿5面層2[5]7mm厚白色膩子表2.2.2內(nèi)墻-200墻體細部構(gòu)造要求2.2

繪制和編輯墻體表2.2.3內(nèi)墻-100墻體細部構(gòu)造要求1面層1[4]7mm厚白色膩子2襯底[2]3mm厚抹灰砂漿3結(jié)構(gòu)[1]80mm厚空心砌塊磚4襯底[2]3mm厚抹灰砂漿5面層2[5]7mm厚白色膩子2.2

繪制和編輯墻體根據(jù)表2.2.2所列要求編輯“內(nèi)墻-200”的屬性,細部構(gòu)造如圖2.2.13所示,修改墻體功能為“內(nèi)部”。編輯方式同“外墻-200”,這里不再贅述。2.2

繪制和編輯墻體根據(jù)表2.2.3所列要求編輯“內(nèi)墻-100”的屬性,細部構(gòu)造如圖2.2.14所示。也可以直接選擇“內(nèi)墻-200”,在【屬性】面板中單擊【編輯類型】按鈕,彈出【類型屬性】對話框,單擊【復制】按鈕,進入【編輯部件】對話框,修改名稱為“內(nèi)墻-100”。編輯細部構(gòu)造,修改“結(jié)構(gòu)[1]”功能層厚度為80,單擊【確定】按鈕,如圖2.2.14所示。2.2

繪制和編輯墻體了解了墻體的基本屬性及編輯技巧后,就可以依據(jù)建筑平面圖創(chuàng)建首層建筑墻體。選擇【建筑】→【墻】→【墻:建筑】,在【屬性】面板中選擇【基本:外墻-200mm】;編輯【修改|放置墻】菜單欄,設置墻體【高度】為“F2”,將【定位線】改為“墻中心線”。勾選【鏈】復選框,如圖2.2.15所示?!炬湣靠梢岳斫鉃檫B續(xù)繪制,在繪制墻體時,兩點確定一段墻,繪制第二段墻時,則以上一段墻的終點作為起點,以此類推。如果取消勾選【鏈】復選框,則不會連續(xù)繪制,即繪制完一段墻后,再重新單擊鼠標確定新的起點、終點,常用于繪制需要斷開的墻體。2.2

繪制和編輯墻體在【屬性】面板中設置【底部偏移】為“0.0”,【頂部偏移】為“0.0”,如圖2.2.16所示。單擊B軸和8軸內(nèi)邊線交點,移動光標單擊B軸和2軸交點、C軸和2軸交點、C軸和1軸交點、D軸和1軸交點、D軸和2軸交點、F軸和2軸交點、F軸和4軸交點、G軸和4軸交點、G軸和8軸交點、E軸和8軸交點、E軸和9軸交點、C軸和9軸交點、C軸和8軸交點,最后回到起點B軸和8軸交點,按照順時針方向完成外墻墻體建模,按【Esc】鍵退出,完成首層外墻的繪制,如圖2.2.17所示。2.2

繪制和編輯墻體2.2

繪制和編輯墻體單擊快速訪問工具欄中的【默認三維視圖】按鈕顯示三維模型,查看外墻模型,將視口左下方的【視覺樣式】調(diào)整為“真實”,結(jié)果如圖2.2.18所示。2.2

繪制和編輯墻體繪制時如果忘記修改頂部和底部約束條件,或者在查看三維視圖時發(fā)現(xiàn)錯誤,可以在三維視圖中單擊任意一道“外墻-200”墻體,通過鼠標右鍵快捷菜單選擇【全部實例】→【在視圖中可見】,全選“外墻-200”的墻體。在【屬性】面板中修改【底部約束】為“F1”,【底部偏移】為“0.0”:【頂部約束】為“直至標高:F2”,【頂部偏移】為“0.0”。2.2

繪制和編輯墻體2.2.4編輯墻體輪廓大多數(shù)情況下,放置直墻時,墻的輪廓為矩形,如果要求設計為其他輪廓,或要求墻中有洞口,則可在剖面視圖或立面視圖中編輯墻的輪廓。單擊需要編輯的墻體,在【修改|墻】選項卡中單擊【編輯輪廓】按鈕,然后在繪制面板中選擇需要的形狀進行輪廓編輯,如圖2.2.19、圖2.2.20所示。2.2

繪制和編輯墻體2.2

繪制和編輯墻體2.2

繪制和編輯墻體編輯墻體輪廓后,如果想恢復成最初的形狀,即重設墻體輪廓,先選擇墻體,再選擇【修改建筑墻】→【模式】→【重設輪廓】即可。該方法可以完全刪去當前選中的墻體自定義的全部輪廓線條。2.2

繪制和編輯墻體2.2.5繪制首層內(nèi)墻首層內(nèi)墻的繪制方法與外墻一致,選擇【建筑】→【墻】→【墻:建筑】,在墻體屬性下拉列表中選擇“內(nèi)墻-200mm”,編輯【修改|放置墻】選項卡,設置墻體【高度】為“F2”,將【定位線】改為“墻中心線”。繪制效果如圖2.2.21、圖2.2.22所示。2.3

繪制和編輯門窗2.3

繪制和編輯門窗(1)了解門窗的基本概念和種類。(2)掌握門的繪制和編輯方法。(3)掌握窗的繪制和編輯方法。【任務目標】2.3

繪制和編輯門窗在小別墅墻體上正確的位置插入門,通過載入族,找到需要的門的類型;在小別墅墻體上正確的位置插入窗,通過載入族,找到需要的窗的類型,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更改窗的底高度。【任務描述】2.3

繪制和編輯門窗門窗是十分常見的建筑構(gòu)件,在土建BIM建模中,對門窗進行創(chuàng)建和修改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這也是各類BIM資格考試的必考內(nèi)容。在Revit中,門窗構(gòu)件屬于族,應用時需要提前將門窗族載入項目,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工作。在項目中可以通過修改門窗的族類型及族參數(shù)(如門窗的寬度、高度和底高度等)得到新的門窗類型。由于門窗的布置依賴于墻,屬于依賴主體圖元存在的構(gòu)件,因此刪除項目中的墻體時,門窗也會被刪除?!救蝿辗治觥?.3

繪制和編輯門窗2.3.1門窗的基本概念選擇【插入】→【載入族】,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建筑】→【門】或【窗】,查找需要的門窗類型并載入,如圖2.3.1所示。【知識鏈接】2.3

繪制和編輯門窗2.3.2門窗類型的編輯方法1.門窗的插入在某樓層平面放置門窗時,先雙擊轉(zhuǎn)到相應的樓層平面,再選擇【建筑】→【構(gòu)建】→【門】或【窗】,激活【修改|放置門(窗)】選項卡,然后從【屬性】面板的類型選擇器中選擇所需的門窗類型,將光標移至該層墻的主體上,單擊放置即可。2.3

繪制和編輯門窗2.門窗編輯單擊已插入的門窗,激活【修改|放置門(窗)】選項卡,便可在【屬性】面板修改門窗的【標高】【底高度】【頂高度】等參數(shù)。若類型選擇器中的門窗的類型不符合要求,單擊已插入的門窗,單擊【編輯類型】按鈕,在彈出的【類型屬性】對話框中單擊【復制】按鈕即可創(chuàng)建新的門窗類型,重新命名類型后,可根據(jù)項目中的門窗尺寸需要修改門窗的高度、寬度、窗臺高度和嵌板材質(zhì)等參數(shù),最后單擊【確定】按鈕。插入門窗前,選擇【修改|放置門(窗)】→【在放置時進行標記】,這樣在放置門窗后系統(tǒng)會自動給門窗添加標記。勾選【引線】復選框可以設置標記引線長度。2.3

繪制和編輯門窗3.修改臨時尺寸進行定位插入門窗時只需確定大致位置即可,因為單擊已插入的門窗會出現(xiàn)藍色的臨時尺寸,可通過修改臨時尺寸標注或尺寸標注來精確定位。用鼠標拖動門窗也可以改變其位置,原墻體的洞口會自動復原。2.3

繪制和編輯門窗2.3.3繪制一層門窗

了解門窗的基本屬性及編輯技巧后,在前面已經(jīng)創(chuàng)建好的一層墻體模型中繼續(xù)放置門窗,具體尺寸見表2.3.1?!救蝿諏嵤?.3

繪制和編輯門窗表2.3.1門窗表類型設計編號尺寸/mm底高度/mm數(shù)量備注門M22242200×240001雙面嵌板鑲玻璃門6M0921900×210002單嵌板木門11M0821800×210005單嵌板鑲玻璃門10M0721700×210006單嵌板鑲玻璃門7TLM13600×2100

01四扇推拉門1TLM21800×2100

05雙扇推拉門2窗C18202800×20006501弧形歐式窗1C15201500×20006502弧頂窗1C0920900×20009003上下拉窗1C18181800×18009004組合窗-雙層單列(固定+推拉)C15151500×15008002固定窗C0918900×18006004固定窗C0909900×9006001固定窗C09151200×15009006推拉窗1-帶貼面2.3

繪制和編輯門窗1.創(chuàng)建一層門在項目瀏覽器中打開【F1】平面,選擇【建筑】→【構(gòu)建】→【門】,由于內(nèi)置的門類型與要求不符,因此在選項卡中選擇【載入族】,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建筑】→【門】→【普通門】→【平開門】→【雙扇】,載入“雙面嵌板鑲玻璃門6”。在【屬性】面板的類型選擇器中選擇“雙面嵌板鑲玻璃門6”,單擊【編輯類型】按鈕,在【類型屬性】對話框中單擊【復制】按鈕,修改名稱為“M2224”,并在【類型參數(shù)】欄設置【粗略寬度】為“2200.0”,【粗略高度】為“2400.0”,【類型標記】為“M2224”,如圖2.3.2、圖2.3.3、圖2.3.4所示。選擇【建筑】→【構(gòu)建】→【門】→【雙面嵌板鑲玻璃門6】→【M2224】,在【修改|放置門】選項卡中選擇【在放置時進行標記】,將光標移至B軸與5軸、B軸與7軸交點間的墻體上,單擊放置第一扇“M2224”,結(jié)果如圖2.3.5所示。再次單擊已插入的M1,出現(xiàn)藍色的臨時尺寸,將到7軸的臨時尺寸標注修改為100,如圖2.3.6所示。通過三維視圖查看放置的門,效果如圖2.3.7所示。2.3

繪制和編輯門窗2.3

繪制和編輯門窗2.3

繪制和編輯門窗2.3

繪制和編輯門窗在項目瀏覽器中打開【F1】平面,選擇【建筑】→【構(gòu)建】→【門】,由于內(nèi)置的門類型與要求不符,因此在選項卡中選擇【載入族】,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建筑】→【門】→【普通門】→【推拉門】,載入“四扇推拉門1”。在【屬性】面板的類型選擇器中選擇“四扇推拉門1”,單擊【編輯類型】按鈕,在【類型屬性】對話框中單擊【復制】按鈕,修改名稱為“TLM1”,并在【類型參數(shù)】欄設置【粗略寬度】為“3600.0”,【粗略高度】為“2100.0”,【類型標記】為“TLM1”。選擇【建筑】→【構(gòu)建】→【門】→【四扇推拉門1】→【TLM1】,在【修改|放置門】選項卡中選擇【在放置時進行標記】,將光標移至5軸與B軸、5軸與D軸交點間的墻體上,單擊放置“TLM1”。再次單擊已插入的TLM1,出現(xiàn)藍色的臨時尺寸,將到D軸的臨時尺寸標注修改為750,如圖2.3.8所示。2.3

繪制和編輯門窗2.3

繪制和編輯門窗按照上述方法載入其他的門,并繼續(xù)在一層樓平面圖的合適位置按照圖2.3.9所示的尺寸放置門,效果如圖2.3.10所示。2.3

繪制和編輯門窗2.創(chuàng)建一層窗窗與門的繪制方式類似,也需要提前將窗族載入項目。可對照門窗表,先載入所需的窗類型并修改,再對照平面圖進行放置。在項目瀏覽器中打開【F1】平面,選擇【建筑】→【構(gòu)建】→【窗】,由于內(nèi)置的窗類型與要求不符,因此在選項卡中選擇【載入族】,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建筑】→【窗】→【裝飾窗】→【西式窗】,載入“弧形歐式窗1”。在【屬性】面板的類型選擇器中選擇“弧形歐式窗1”,單擊【編輯類型】按鈕,在【類型屬性】對話框中單擊【復制】按鈕,修改名稱為“C3020”,并在【類型參數(shù)】欄設置【粗略寬度】為“3000.0”,【粗略高度】為“2000.0”,【類型標記】為“C3020”。選擇【建筑】→【構(gòu)建】→【窗】→【弧形歐式窗1】→【C3020】,在【修改|放置窗】選項卡中選擇【在放置時進行標記】選項,將光標移至B軸與2軸、B軸與5軸交點間的墻體上,單擊放置“C3020”。再次單擊已插入的C3020,出現(xiàn)藍色的臨時尺寸,將到2軸的臨時尺寸標注修改為1050,如圖2.3.11。2.3

繪制和編輯門窗2.3

繪制和編輯門窗用同樣的方法,按照圖2.3.13標注的窗尺寸在對應位置繪制其他窗,需注意根據(jù)門窗表修改對應的底高度,也可以在三維視圖中直接修改窗的底高度,如圖2.3.14所示。一層所有門窗的創(chuàng)建結(jié)果如圖2.3.15所示。2.3

繪制和編輯門窗2.3

繪制和編輯樓板2.4

繪制和編輯樓板(1)了解樓板的厚度、材質(zhì)、標高。(2)熟悉樓板類型的編輯方法。(3)掌握樓板的繪制和編輯方法。(4)掌握樓板的修改方法。【任務目標】2.4

繪制和編輯樓板在正確位置繪制小別墅一層樓板并編輯樓板屬性,應用編輯樓板命令繪制特殊樓板?!救蝿彰枋觥?.4

繪制和編輯樓板樓板是建筑中常用的水平構(gòu)件,主要用于劃分空間區(qū)域,可將房屋在垂直方向上分隔為若干層,并把人和家具等豎向荷載及樓板自重通過墻體、梁或柱傳給基礎。按材料可將樓板分為木樓板、磚拱樓板、鋼筋混凝土樓板和鋼襯板承重的樓板等形式。在Revit中,樓板屬于系統(tǒng)族,繪制時利用軟件自帶的系統(tǒng)族即可。繪制后可再次選擇樓板進行編輯?!救蝿辗治觥?.4

繪制和編輯樓板2.4.1樓板的基本概念

實際建模中,將樓板分為建筑板和結(jié)構(gòu)板。建筑板和結(jié)構(gòu)板在繪制與修改方面沒有差別,不同之處在于結(jié)構(gòu)板可以進行后期配筋,且可以與其他結(jié)構(gòu)構(gòu)件進行扣減,而建筑板則不具有這些特性。在實際建模項目中,如果建筑專業(yè)與結(jié)構(gòu)專業(yè)分開建模,樓板通常也分開建模,需要注意的是建筑板位于結(jié)構(gòu)板上方,一般用作面層、找平層及裝飾層。【知識鏈接】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4.2樓板的繪制及編輯1.樓板的繪制在繪制某層樓板時,需要轉(zhuǎn)到相應的樓層平面,選擇【建筑】→【構(gòu)建】→【樓板】→【樓板:建筑】或【樓板:結(jié)構(gòu)】。激活【修改|創(chuàng)建樓層邊界】選項卡,從【屬性】面板的類型選擇器中選擇所需的樓板類型,利用邊界線在平面視圖中繪制封閉的樓板輪廓。也可通過【拾取墻】選項完成樓板輪廓的繪制。若發(fā)現(xiàn)類型選擇器中的樓板類型不合適,可以先選擇默認的樓板,再單擊【編輯類型】按鈕,在彈出的【類型屬性】對話框中單擊【復制】按鈕,即可創(chuàng)建新的樓板類型,重新命名該類型后,可根據(jù)項目對結(jié)構(gòu)板、建筑板的需要,在【編輯部件】對話框中修改樓板的“結(jié)構(gòu)”,進行插入面層及定義各面層材質(zhì)的操作,然后單擊【確定】按鈕,利用邊界線進行樓板繪制。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樓板的編輯單擊已繪制好的樓板,可在【屬性】面板中修改樓板的【標高】、【自標高的高度偏移】等實例參數(shù)。如果需要重新編輯樓板形狀或其他屬性,則可以單擊已繪制好的樓板,激活【修改|樓板】選項卡,單擊【編輯邊界】按鈕,進入繪制輪廓草圖模式,然后單擊【繪制】面板下的【邊界線】【坡度箭頭】【跨方向】等命令進行樓板邊界及坡度等的修改。其中【邊界線】命令允許用戶在樓板邊界線內(nèi)直接繪制閉合的形狀,將樓板改為有口的樓板,但需要確保相應的輪廓均閉合且不相交。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4.3繪制和編輯一層樓板1.設置一層建筑樓板在項目瀏覽器中打開【F1】平面,選擇【建筑】→【構(gòu)建】→【樓板】→【樓板:建筑】,激活【修改|創(chuàng)建樓層邊界】選項卡,從【屬性】面板的類型選擇器中選擇默認的樓板類型“常規(guī)-300mm”,將約束【標高】設置為“F1”,【自標高的高度偏移】設置為“0.0”,單擊【編輯類型】按鈕,彈出【類型屬性】對話框。單擊【復制】按鈕創(chuàng)建新的樓板類型,重新命名為“混凝土樓板-300mm”,如圖2.4.1所示。在【類型參數(shù)】欄中單擊【結(jié)構(gòu)】后面的【編輯】按鈕,彈出【編輯部件】對話框,將“結(jié)構(gòu)[1]”功能層的材質(zhì)設置為“混凝土”,厚度設置為“300.0”,單擊【確定】按鈕,如圖2.4.2所示。【任務實施】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繪制一層建筑樓板選擇【建筑】→【構(gòu)建】→【樓板】→【樓板:建筑】,激活【修改|創(chuàng)建樓層邊界】選項卡,從【屬性】面板的類型選擇器中選擇樓板類型“混凝土樓板-300mm”,單擊【邊界線】按鈕,選擇【拾取墻】,如圖2.4.3所示,設置【偏移】為“-20.0”,不勾選【延伸到墻中(至核心層)】,如圖2.4.4所示。將光標移動到外墻的外邊線上,依次單擊拾取外墻外邊線,自動創(chuàng)建樓板輪廓線;或者將光標放置在任意外墻外邊線上,按【Tab】鍵全選外墻,再單擊鼠標即可創(chuàng)建輪廓線,如圖2.4.5所示。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4

繪制和編輯樓板單擊【完成編輯模式】按鈕創(chuàng)建一層樓板,在三維視圖中查看繪制的樓板,如圖2.4.6所示。2.4

繪制和編輯樓板3.編輯一層在項目瀏覽器中打開【F1】平面,按住鼠標左鍵從左上方向右下方框選全部圖形,選中的圖形會變成藍色,如圖2.4.7所示。在【修改|選擇多個】選項卡中單擊【過濾器】按鈕,如圖2.4.8所示,在彈出的【過濾器】對話框中單擊【放棄全部】按鈕,再勾選【樓板】復選框,然后單擊【確定】按鈕,如圖2.4.9所示。在【修改|樓板】選項卡中單擊【編輯邊界】按鈕,如圖2.4.10所示,即可返回繪制樓板輪廓界面。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4

繪制和編輯樓板在【修改|樓板→編輯邊界】選項卡中選擇【參照平面】,在5軸左側(cè)和7軸右側(cè)繪制任意兩個垂直于A軸的參照平面,單擊5軸左側(cè)參照平面,將臨時尺寸界線到5軸的距離修改為“500”,單擊7軸右側(cè)參照平面,將臨時尺寸界線到7軸的距離修改為“500”。在A軸下方繪制一個平行于A軸的參照平面,單擊該參照平面,將臨時尺寸界線到A軸的距離修改為“600”,如圖2.4.11所示。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4

繪制和編輯樓板在【修改|編輯邊界】選項卡中選擇【邊界線】,單擊【直線】按鈕,捕捉剛才繪制的參照平面,繪制如圖2.4.12所示的圖形。單擊【拆分圖元】按鈕,在B軸上、5軸和7軸之間的任意位置的樓板邊界線處單擊鼠標,如圖2.4.13所示。單擊【修剪|延伸為角】按鈕修剪輪廓線,如圖2.4.14所示。單擊【完成編輯模式】按鈕,樓板三維視圖如圖2.4.15所示。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4

繪制和編輯樓板選擇【建筑】→【構(gòu)建】→【樓板】→【樓板:建筑】,激活【修改|創(chuàng)建樓層邊界】選項卡,從【屬性】面板的類型選擇器中選擇樓板類型“常規(guī)-150mm”,單擊【邊界線】按鈕,選擇【直線】,繪制一個凹字形樓板,尺寸如圖2.4.16所示。在【屬性】面板中將約束【標高】設置為“F1”,【自標高的高度偏移】設置為“-150.0”,如圖2.4.17所示。單擊【完成編輯模式】按鈕,樓板的三維視圖如圖2.4.18所示。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4.4樓板任務拓展在實際的樓板建模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更復雜的情況,這時就需要靈活應用樓板的相關(guān)命令。如圖2.4.19所示的樓板中間低、四周高,主要用于衛(wèi)生間、廚房等需要設置排水坡度的區(qū)域,設計時需要利用樓板編輯命令進行子圖元的添加和修改。2.4

繪制和編輯樓板以“普通-300”樓板為例,首先繪制一個長5000mm、寬4000mm的樓板,然后退出繪制界面,單擊該樓板,激活【修改|樓板】選項卡,如圖2.4.20所示,單擊【形狀編輯】面板上的【修改子圖元】按鈕,再單擊【添加點】按鈕,可在樓板上單擊任意位置增加控制點,如圖2.4.21所示。再次單擊【修改子圖元】按鈕,然后單擊需要修改的點,點的右側(cè)會出現(xiàn)數(shù)值“0”,表示偏離樓板的相對標高的距離,可以通過修改數(shù)值使該點高出或低于樓板的相對標高,這里修改為“-150.0”,如圖2.4.22所示。單擊【屬性】面板中的【編輯類型】按鈕,彈出【類型屬性】對話框,在【類型參數(shù)】欄中單擊【構(gòu)造】后面的【編輯】按鈕,在打開的【編輯部件】對話框中勾選【可變】,如圖2.4.23所示。按【Esc】鍵兩次退出繪制界面,即可得到上述樓板。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4

繪制和編輯樓板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

繪制和編輯幕墻(1)了解幕墻的種類。(2)熟悉幕墻的類型。(3)掌握幕墻的繪制和編輯方法。(4)掌握幕墻的修改方法?!救蝿漳繕恕?.5

繪制和編輯幕墻在小別墅正確位置繪制幕墻,正確設置幕墻屬性、劃分幕墻網(wǎng)格、設置幕墻豎梃和嵌板?!救蝿彰枋觥?.5

繪制和編輯幕墻幕墻是現(xiàn)代大型和高層建筑常用的帶有裝飾效果的輕質(zhì)墻體,是可相對主體結(jié)構(gòu)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變形能力、不承擔主體結(jié)構(gòu)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圍護墻。在Revit中,幕墻屬于系統(tǒng)族,繪制時應用軟件自帶的系統(tǒng)族即可。幕墻的繪制方法和常規(guī)墻體相同,且具有常規(guī)墻體的各種屬性,繪制時需在【屬性】面板提前設置好幕墻網(wǎng)格的材料和尺寸,以及嵌板的材質(zhì)等。【任務分析】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1幕墻的基本概念幕墻由幕墻網(wǎng)格、豎梃和幕墻嵌板組成,如圖2.5.1所示。幕墻默認有3種類型:幕墻、外部玻璃、店面。2.5.2幕墻的繪制及編輯1.幕墻的繪制方法選擇【建筑】→【構(gòu)建】→【墻】→【墻:建筑】,在【屬性】面板的最下方可以看到【幕墻】、【外部玻璃】和【店面】3種類型,一般選擇【幕墻】類型,如圖2.5.2所示。選擇后即可激活【修改|放置墻】選項卡,出現(xiàn)與繪制普通墻一樣的繪制界面。幕墻高度的設置方法與普通墻一致,既可以在選項欄設置,也可以在【屬性】面板中設置。需要注意的是,設置墻高時,有“高度”和“深度”兩個選項,通常選擇“高度”,默認在樓層平面上方繪制幕墻墻體,如圖2.5.3所示?!局R鏈接】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幕墻圖元屬性編輯選擇已繪制好的幕墻,激活【修改|墻】選項卡,在【屬性】面板的【限制條件】欄可以設置幕墻的高度參數(shù),如圖2.5.4所示。幕墻網(wǎng)格的【編號】和【對正】可在設置類型屬性后進行調(diào)整,如圖2.5.5所示??稍凇境叽鐦俗ⅰ繖诓榭聪到y(tǒng)自動計算出的幕墻的長度與面積,如圖2.5.6所示。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

繪制和編輯幕墻單擊【編輯類型】按鈕,彈出【類型屬性】對話框,可在其中設置如【自動嵌入】等幕墻的類型參數(shù),如圖2.5.7所示。幕墻網(wǎng)格樣式分為垂直網(wǎng)格和水平網(wǎng)格,豎梃樣式分為垂直豎梃和水平豎梃,可以設置網(wǎng)格的間距及豎梃類型,如圖2.5.8所示。繪制幕墻后,可以選擇【建筑】→【構(gòu)建】→【幕墻網(wǎng)格】添加幕墻網(wǎng)格,有多種添加方式供選擇,如圖2.5.9所示。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3繪制別墅二層墻體要繪制幕墻,需要先完成二層和三層墻體,在項目瀏覽器中展開【視圖】→【立面】,雙擊視圖【南】進入南立面視圖。在南立面視圖中,按住鼠標左鍵從首層構(gòu)件左上角拖曳至首層構(gòu)件右下角,框選所有構(gòu)件,如圖2.5.10所示。在【修改|選擇多個】選項卡中單擊【過濾器】按鈕,在彈出的【過濾器】對話框中單擊【放棄全部】按鈕,再勾選【墻】復選框,單擊【確定】按鈕關(guān)閉對話框,如圖2.5.11所示?!救蝿諏嵤?.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

繪制和編輯幕墻在【修改|選擇多個】選項卡中單擊【復制到剪貼板】按鈕,將首層平面的所有構(gòu)件復制到剪貼板中備用。選擇【粘貼】→【與選定的標高對齊】→“F2”,可將首層平面墻及附屬于墻體的門窗復制到二層平面,如圖2.5.12和圖2.5.13所示。2.5

繪制和編輯幕墻再次進入南立面視圖,按住鼠標左鍵從二層構(gòu)件左上角拖曳至二層構(gòu)件右下角,框選所有構(gòu)件,在【修改|選擇多個】選項卡中單擊【過濾器】按鈕,在彈出的【過濾器】對話框中單擊【放棄全部】按鈕,再勾選【門】和【窗】復選框,單擊【確定】按鈕關(guān)閉對話框,按【Delete】鍵刪除二層門窗,如圖2.5.14所示。2.5

繪制和編輯幕墻在項目瀏覽器中打開【F2】平面,將所有的內(nèi)墻刪除,單擊2軸上B軸和C軸之間的墻體,在【修改|墻】選項卡中單擊【對齊】按鈕,將墻體對齊到3軸上;用同樣的方法將F軸上2軸和4軸之間的墻體對齊到E軸上,如圖2.5.15所示。對齊時,注意將墻中心線對齊軸網(wǎng)。單擊【修剪|延伸為角】按鈕,分別單擊2軸和C軸的墻體,進行墻體修剪,并刪除多余墻體,如圖2.5.16所示。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

繪制和編輯幕墻選擇【建筑】→【工作平面】→【參照平面】,激活【修改|放置參照平面】選項卡,選擇直線,在8軸左側(cè)1200mm的位置繪制一個參照平面,如圖2.5.17所示,將8軸上的墻體對齊到該參照平面,如圖2.5.18所示。2.5

繪制和編輯幕墻在樓層平面【屬性】面板的【基線】欄將【范圍:底部標高】修改為“F1”,如圖2.5.19所示,選擇【建筑】→【墻】→【墻:建筑】,在【屬性】面板的類型選擇器中選擇“基本墻:外墻-200mm”,【定位線】選擇“面層面外部”,設置墻體限制條件【底部約束】為“F2”,【頂部約束】為“F3”,在B軸下方捕捉下層大門入口處一層臺階,順時針繪制墻體。繪制完成的墻體如圖2.5.20所示。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

繪制和編輯幕墻二層內(nèi)墻的繪制方法與一層一致。選擇【建筑】→【墻】→【墻:建筑】,在【屬性】面板的類型選擇器中選擇“內(nèi)墻-200mm”,【定位線】選擇“墻中心線”,設置墻體限制條件【底部約束】為“F2”,【頂部約束】為“F3”,在【基線】欄將【范圍:底部標高】修改為“無”,繪制的內(nèi)墻如圖2.5.21所示。用同樣的方法在C軸繪制“內(nèi)墻-100mm”,如圖2.5.22所示。按照圖2.5.23所示尺寸繪制二層門,按照圖2.5.24所示尺寸繪制二層窗,繪制結(jié)果如圖2.5.25所示。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

繪制和編輯幕墻繪制二層樓板。在項目瀏覽器中打開【F2】平面,選擇【建筑】→【構(gòu)建】→【樓板】→【樓板:建筑】,激活【修改|創(chuàng)建樓層邊界】選項卡,從【屬性】面板的類型選擇器中選擇默認的樓板類型“常規(guī)-150mm”,將約束【標高】設置為“F2”,【偏移量】設置為“0.0”。按照圖2.5.26所示的樓板邊界線繪制樓板,繪制完成后單擊【完成編輯模式】按鈕,系統(tǒng)詢問“是否希望將高達此樓層標高的墻附著到此樓層的底部?”,單擊【是】按鈕,如圖2.5.27所示。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4繪制別墅三層墻體在項目瀏覽器中打開【F3】平面,三層墻體的繪制方法和一層一樣,外墻均選擇“外墻-200mm”,內(nèi)墻均選擇“內(nèi)墻-100mm”,設置墻體限制條件【底部約束】為“F3”,【頂部約束】為“F4”,按照圖2.5.28所示繪制三層墻體。2.5

繪制和編輯幕墻三層的門窗也較為簡單,可按照圖2.5.29所示的類型和標注尺寸進行繪制,完成后的三維模型如圖2.5.30所示。2.5

繪制和編輯幕墻繪制三層樓板。在項目瀏覽器中打開【F3】平面,選擇【建筑】→【構(gòu)建】→【樓板】→【樓板:建筑】,激活【修改|創(chuàng)建樓層邊界】選項卡,從【屬性】面板的類型選擇器中選擇默認的樓板類型“常規(guī)-150mm”,將約束【標高】設置為“F3”,【偏移量】設置為“0.0”。按照圖2.5.31所示的樓板邊界線繪制樓板,繪制完成后單擊【完成編輯模式】按鈕,系統(tǒng)詢問“是否希望將高達此樓層標高的墻附著到此樓層的底部?”,單擊【是】按鈕,完成后的三維模型如圖2.5.32所示。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5繪制幕墻在項目瀏覽器中打開【F2】平面,選擇【建筑】→【構(gòu)建】→【墻】→【墻:建筑】,從【屬性】面板的類型選擇器中選擇幕墻類型,【底部約束】設置為“F2”,【底部偏移】設置為“550.0”,【頂部約束】設置為“未連接”,【無連接高度】設置為“5200.0”。單擊【編輯類型】按鈕,在彈出的【類型屬性】對話框中單擊【復制】按鈕,修改名稱為“玻璃幕墻”,在【構(gòu)造】欄勾選【自動嵌入】復選框,【幕墻嵌板】選擇“系統(tǒng)嵌板:玻璃”如圖2.5.33所示。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

繪制和編輯幕墻在【垂直網(wǎng)格】欄將【布局】設置為“固定距離”,【間距】設置為“500.0”。在【水平網(wǎng)格】欄將【布局】設置為“固定距離”,【間距】設置為“2600.0”。在【垂直豎梃】欄將【內(nèi)部類型】、【邊界1類型】和【邊界2類型】均設置為“矩形豎梃:30mm正方形”,【水平豎梃】→【內(nèi)部類型】、【邊界1類型】和【邊界2類型】均設置為“矩形豎梃:30mm正方形”,然后單擊【確定】按鈕,如圖2.5.34所示。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

繪制和編輯幕墻設置完成后,在C軸和E軸之間的9軸上捕捉墻中心線,繪制長2000mm的幕墻,距E軸的距離為1350mm,如圖2.5.35所示,完成后的三維視圖如圖2.5.36所示。2.5

繪制和編輯幕墻2.5.6幕墻修改技巧選擇已經(jīng)繪制好的幕墻,系統(tǒng)自動激活【修改|墻】選項卡,單擊【編輯輪廓】按鈕,如圖2.5.37所示,即可像修改基本墻一樣修改幕墻的立面輪廓,如圖2.5.38所示。2.6

繪制和編輯屋頂2.6

繪制和編輯屋頂(1)了解屋頂?shù)念愋秃投x。(2)掌握跡線屋頂?shù)幕緦傩院途庉嫹椒?。?)掌握拉伸屋頂?shù)幕緦傩院途庉嫹椒ā!救蝿漳繕恕?.6

繪制和編輯幕墻在小別墅的一層、二層、三層分別繪制相應屋頂,根據(jù)拉伸屋頂和跡線屋頂?shù)奶攸c設置屋頂屬性。繪制拉伸屋頂時注意平面的選擇,準確判斷拉伸起始位置;繪制跡線屋頂時,注意坡度的設置?!救蝿彰枋觥?.6

繪制和編輯幕墻屋頂是指房屋或構(gòu)筑物外部的頂蓋,是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見的有平屋頂和坡屋頂,坡屋頂一般是指排水坡度大于3%的屋頂,坡屋頂在建筑中應用較廣,主要有單坡式、雙坡式、四坡式和折腰式等。在Revit中可以通過拉伸、設置坡度等方式繪制坡屋頂。【任務分析】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1屋頂?shù)幕靖拍頡evit中提供了多種屋頂建模工具,如【跡線屋頂】、【拉伸屋頂】和【面屋頂】。對于一些特殊造型的屋頂,還可以通過內(nèi)建模型工具來創(chuàng)建。依附于屋頂進行放樣的工具有【屋檐:底板】、【屋頂:封檐板】和【屋頂:檐槽】,如圖2.6.1所示。【知識鏈接】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2屋頂?shù)膭?chuàng)建方法1.按跡線創(chuàng)建屋頂按跡線創(chuàng)建屋頂是指創(chuàng)建屋頂時使用建筑跡線定義其邊界。選擇樓層平面視圖或天花板投影平面視圖,選擇【建筑】→【構(gòu)建】→【屋頂】→【跡線屋頂】。在【繪制】面板上選擇某一繪制或拾取工具,拾取一個閉合環(huán),同時指定坡度定義線。若要修改某一條線的坡度值,需要先選擇該線,然后在【屬性】面板單擊【定義屋頂坡度】即可進行修改;也可通過【屬性】面板在繪制前編輯屋頂屬性。將某條屋頂線設置為坡度定義線后,它的旁邊會出現(xiàn)如圖2.6.2所示的符號。單擊【完成編輯模式】按鈕,打開三維視圖查看繪制效果,如圖2.6.3所示。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按拉伸創(chuàng)建屋頂按拉伸創(chuàng)建屋頂是指通過拉伸繪制的輪廓來創(chuàng)建屋頂。首先選擇立面視圖、三維視圖或剖面視圖,再選擇【建筑】→【構(gòu)建】→【屋頂】→【拉伸屋頂】,然后指定工作平面,在【屋頂參照標高和偏移】對話框中設置【標高】,默認選擇項目中最高的標高。要相對于參照標高提升或降低屋頂,則需要設置【偏移】值,Revit將以指定的偏移放置參照平面。使用參照平面可以相對于標高控制拉伸屋頂?shù)奈恢?。最后使用【樣條曲線】工具繪制開放環(huán)形屋頂輪廓,如圖2.6.4所示。單擊【完成編輯模式】按鈕,打開三維視圖查看繪制效果,如圖2.6.5所示。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

繪制和編輯幕墻3.從體量的面創(chuàng)建屋頂從體量的面創(chuàng)建屋頂是指使用【面屋頂】工具在體量的任意非垂直面上創(chuàng)建屋頂,如圖2.6.6所示。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3繪制小別墅屋頂熟悉了屋頂?shù)幕緦傩院蛣?chuàng)建方法后,打開小別墅模型繼續(xù)創(chuàng)建屋頂。在項目瀏覽器中打開【F1】平面,在C軸與D軸之間、2軸的墻體外側(cè)繪制3個參照平面,尺寸如圖2.6.7所示。2.6

繪制和編輯幕墻選擇【建筑】→【構(gòu)建】→【屋頂】,從【屬性】面板的類型選擇器中選擇“常規(guī)-125mm”,單擊【編輯類型】按鈕,在【類型屬性】對話框中單擊【復制】按鈕,修改名稱為“淺黃色屋頂”,如圖2.6.8所示。在【類型屬性】對話框中單擊【結(jié)構(gòu)】右側(cè)的【編輯】按鈕,打開【編輯部件】對話框設置屋頂參數(shù),單擊“結(jié)構(gòu)[1]”功能層的【材質(zhì)】欄中的按鈕,打開【材質(zhì)瀏覽器】,單擊【新建材質(zhì)】,右鍵單擊【默認為新建材質(zhì)】并重命名為“淺黃色屋頂”。選擇【外觀】→【常規(guī)】→【顏色】,打開【顏色】對話框,修改紅、綠、藍值分別為“255”、“255”和“200”,單擊【確定】按鈕完成設置,如圖2.6.9所示。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

繪制和編輯幕墻選擇【建筑】→【構(gòu)建】→【屋頂】→【拉伸屋頂】,進入拉伸屋頂草圖編輯模式,如圖2.6.10所示。在彈出的【工作平面】對話框中選擇【拾取一個平面】單選框,單擊【確定】按鈕,如圖2.6.11所示。單擊剛繪制的垂直參照平面,彈出【轉(zhuǎn)到視圖】對話框,選擇“立面:西”,如圖2.6.12所示,單擊【打開視圖】按鈕,彈出【屋頂參照標高和偏移】對話框,選擇【標高】為“F2”,如圖2.6.13所示。單擊【確定】按鈕,繪制效果如圖2.6.14所示。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

繪制和編輯幕墻下面進行跡線屋頂?shù)睦L制。在前面繪制的3個參照平面區(qū)域,以直線方式繪制兩條跡線,捕捉3個參照平面的兩兩交點,繪制時會出現(xiàn)角度值,如圖2.6.15所示。確定兩條直線與水平方向夾角均為20°,多余部分可用【修剪】工具進行修剪,效果如圖2.6.16所示。單擊【完成編輯模式】按鈕完成繪制,然后單擊三維視圖中的剛生成的屋頂將其選中,如圖2.6.17所示,打開【F2】樓層平面,在【修改|屋頂】選項卡中選擇【對齊】工具,將屋頂對齊到2軸墻體外側(cè),如圖2.6.18、圖2.6.19所示。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

繪制和編輯幕墻在三維模型中分別單擊該屋頂下方的三面墻體,如圖2.6.20所示,激活【修改|墻】選項卡,單擊【附著頂部/底部】按鈕,再單擊屋頂,墻便會附著到屋頂上,如圖2.6.21所示。2.6

繪制和編輯幕墻下面用另一種方法建立屋頂。在項目瀏覽器中打開【F3】平面,選擇【建筑】→【構(gòu)建】→【屋頂】→【跡線屋頂】,在【屬性】面板選擇“淺黃色屋頂”,進入跡線屋頂草圖編輯模式,如圖2.6.22所示。2.6

繪制和編輯幕墻選擇【繪制】→【線】,【偏移】設為“0.0”,在G軸上方、C軸下方、2軸左側(cè)分別繪制3個參照平面,設置其到軸網(wǎng)的距離為“900”,按圖2.6.23所示進行繪制,完成后單擊【完成編輯模式】按鈕。雙擊屋頂或選擇屋頂后單擊【編輯跡線】按鈕,然后單擊邊界線,即可對坡度進行設置,將上、下、左3個邊的坡度設為“15.00°”,取消其他邊的坡度設置,如圖2.6.24所示,單擊【完成編輯模式】按鈕完成修改。進入三維視圖,按住【Ctrl】鍵后選擇該屋頂下方的所有墻體,激活【修改|墻】選項卡,單擊【附著頂部/底部】按鈕,再單擊屋頂,將墻附著到屋頂上,模型效果如圖2.6.25所示。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

繪制和編輯幕墻在項目瀏覽器中打開【F4】平面,更改【基線】→【范圍底部標高】為“F3”,選擇【建筑】→【構(gòu)建】→【屋頂】→【跡線屋頂】,在【屬性】面板選擇“淺黃色屋頂”,進入跡線屋頂草圖編輯模式,勾選【定義坡度】和【鏈】復選框,【偏移量】設置為“800.0”,如圖2.6.26所示。按照圖2.6.27所示繪制屋頂和坡度,捕捉外墻外側(cè),繪制跡線,坡度統(tǒng)一設置為“30.00°”,單擊【完成編輯模式】按鈕完成繪制。打開【南立面】視圖,框選F3層的構(gòu)件,如圖2.6.28所示,單擊【過濾器】按鈕,在彈出的【過濾器】對話框中勾選【墻】復選框,單擊【附著頂部/底部】按鈕,再單擊屋頂,完成后的三維模型如圖2.6.29所示。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

繪制和編輯幕墻在項目瀏覽器中打開【F3】平面,選擇【建筑】→【構(gòu)建】→【屋頂】→【跡線屋頂】,在【屬性】面板選擇“玻璃斜窗”,在【約束】→【自標高的底部偏移】輸入“2800.0”,進入跡線屋頂草圖編輯模式,不勾選【定義坡度】復選框,【懸挑】設置為“0.0”,如圖2.6.30所示。按照圖2.6.31所示繪制屋頂,單擊【完成編輯模式】按鈕完成繪制,三維模型如圖2.6.32所示。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4墻體和屋頂綜合訓練在項目瀏覽器中打開【南立面】,單擊入口大門上方墻體,在【修改|墻】選項卡中單擊【編輯輪廓】按鈕,按照圖2.6.33所示尺寸在【繪制】面板中選擇相關(guān)命令進行輪廓編輯,單擊【完成編輯模式】按鈕完成繪制,三維模型如圖2.6.34所示。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

繪制和編輯幕墻用上述編輯墻體輪廓的方法,在東、西立面剛繪制的墻體兩側(cè)按照圖2.6.35、圖2.6.36所示繪制兩個門洞。繪制完成的三維模型如圖2.6.37所示。2.6繪制和編輯幕墻在該墻體上方用拉伸屋頂?shù)姆绞嚼L制屋頂。在項目瀏覽器中打開【F2】樓層平面,繪制3個參照平面,如圖2.6.38所示,選擇【建筑】→【構(gòu)建】→【屋頂】→【拉伸屋頂】,在【屬性】面板選擇“淺黃色屋頂”,進入拉伸屋頂草圖編輯模式。2.6

繪制和編輯幕墻在【工作平面】對話框中選擇【拾取一個平面】單選框,單擊【確定】按鈕,再單擊剛才繪制的最下方的橫向參照平面,彈出【轉(zhuǎn)到視圖】對話框,選擇“立面:南”,單擊【打開視圖】按鈕,彈出【屋頂參照標高和偏移】對話框,選擇【標高】為“F3”,捕捉參照平面和F3的交點,確保角度為“20.00°”,繪制如圖2.6.39所示的輪廓。單擊【完成編輯模式】按鈕完成繪制,在F3平面用【對齊】命令將屋頂對齊,如圖2.6.40所示,最后將所有墻體附著到屋頂上,三維模型如圖2.6.41所示。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6

繪制和編輯幕墻2.7創(chuàng)建樓梯、坡道、欄桿扶手2.7創(chuàng)建樓梯、坡道、欄桿扶手(1)了解樓梯的基本概念。(2)掌握樓梯的基本屬性和編輯方法。(3)掌握扶手的繪制方法。(4)掌握坡道的基本屬性和編輯方法?!救蝿漳繕恕?.7創(chuàng)建樓梯、坡道、欄桿扶手在正確的位置創(chuàng)建小別墅的樓梯、坡道和欄桿扶手,通過【屬性】面板設置樓梯、坡道、欄桿扶手的類型和尺寸?!救蝿彰枋觥?.7創(chuàng)建樓梯、坡道、欄桿扶手樓梯是建筑物中用作樓層間垂直交通的構(gòu)件,由連續(xù)梯級的梯段、平臺和圍護結(jié)構(gòu)等組成,繪制時要注意不同位置的繪制方法。在設有電梯、自動扶梯等垂直交通設備的多層和高層建筑中也要設置樓梯,以便在發(fā)生事故時用作逃生通道。【任務分析】2.7創(chuàng)建樓梯、坡道、欄桿扶手2.7.1樓梯的基本概念樓梯構(gòu)件包括以下幾項:(1)梯段:包括直梯、螺旋梯段、U形梯段、L形梯段、自定義繪制的梯段。(2)平臺:包括梯段之間自動創(chuàng)建的平臺、自定義繪制的平臺。(3)支撐(側(cè)邊和中心):包括隨梯段自動創(chuàng)建,或通過拾取梯段或平臺邊緣創(chuàng)建的支撐。(4)欄桿扶手:可以在創(chuàng)建過程中自動生成,也可以稍后放置。【知識鏈接】2.7創(chuàng)建樓梯、坡道、欄桿扶手2.7.2樓梯的創(chuàng)建方法使用【樓梯】工具創(chuàng)建樓梯梯段。選擇【建筑】→【樓梯坡道】→【樓梯】,在【構(gòu)件】面板上可確認梯段是否處于選中狀態(tài)。在【繪制】面板選擇以下工具之一,以創(chuàng)建所需的梯段類型:【直梯】、【全踏步螺旋】、【圓心-端點螺旋】、【L形斜踏步梯段】、【U形斜踏步梯段】?!径ㄎ痪€】用于為相對于向上方向的梯段選擇創(chuàng)建路徑,【偏移】用于為創(chuàng)建路徑指定一個可選偏移值,【實際梯段寬度】用于指定梯段的寬度值。2.7創(chuàng)建樓梯、坡道、欄桿扶手從【屬性】面板的類型選擇器中選擇要創(chuàng)建的樓梯類型,如圖2.7.1所示。在【工具】面板上單擊【欄桿扶手】按鈕,默認情況下,創(chuàng)建梯段時系統(tǒng)會自動創(chuàng)建欄桿扶手。在【欄桿扶手】對話框中可以選擇欄桿扶手類型,如果不想自動創(chuàng)建欄桿扶手,則選擇“無”,以后可以根據(jù)需要添加,此外,還可以選擇欄桿扶手在踏板或梯邊梁上的位置。2.7創(chuàng)建樓梯、坡道、欄桿扶手1.繪制樓梯使用【創(chuàng)建樓梯草圖】工具創(chuàng)建樓梯部件時,可以通過繪制形狀來創(chuàng)建自定義梯段或平臺構(gòu)件。進入樓梯草圖模式后,可以在樓梯編輯模式下進行梯段或平臺的繪制。需要注意的是通過繪制方式創(chuàng)建構(gòu)件時,構(gòu)件之間不會自動關(guān)聯(lián)。例如,繪制好梯段和平臺構(gòu)件后,更改梯段的寬度,平臺形狀不會自動更改,必須手動更新。2.7創(chuàng)建樓梯、坡道、欄桿扶手(1)通過繪制方式創(chuàng)建樓梯梯段的步驟如下:1)打開平面視圖或三維視圖。2)選擇【建筑】→【樓梯坡道】→【樓梯(按草圖)】。3)若要指定樓梯梯段的欄桿扶手的類型,則選擇【修改|創(chuàng)建樓梯】→【工具】→【欄桿扶手】。4)若要繪制樓梯梯段,則選擇【修改|創(chuàng)建樓梯】→【構(gòu)件】→【梯段】→【創(chuàng)建草圖】。5)選擇【修改|創(chuàng)建樓梯】→【繪制梯段】→【繪制】→【邊界】,繪制左右邊界。6)單擊【踢面】按鈕,繪制踢面。7)可以繪制自定義樓梯路徑以指示行走路線。單擊【樓梯路徑】,然后繪制路徑即可。如果完成了梯段草圖而沒有繪制自定義樓梯路徑,系統(tǒng)將自動創(chuàng)建樓梯路徑。注意:樓梯路徑草圖用于生成注釋樓梯路徑。如果要修改樓梯路徑的表示方式,可以編輯樓梯路徑草圖。8)單擊【完成編輯模式】按鈕,退出草圖模式。2.7創(chuàng)建樓梯、坡道、欄桿扶手(2)通過繪制方式創(chuàng)建平臺構(gòu)件的步驟如下:1)打開平面視圖或三維視圖。2)進入樓梯部件編輯模式。①如果為草圖梯段繪制平臺構(gòu)件,則先選擇一個梯段,然后選擇【編輯】→【編輯樓梯】。②如果為新的樓梯部件繪制平臺構(gòu)件,則選擇【建筑】→【樓梯坡道】→【樓梯】。3)選擇【修改|創(chuàng)建樓梯】→【構(gòu)件】→【平臺】。4)在【繪制】面板上單擊【創(chuàng)建草圖】按鈕。5)在【繪制】面板上單擊【邊界】按鈕。6)使用繪制工具繪制平臺邊界,如圖2.7.2所示。7)單擊【完成編輯模式】按鈕,退出草圖模式。2.7創(chuàng)建樓梯、坡道、欄桿扶手2.7創(chuàng)建樓梯、坡道、欄桿扶手2.繪制欄桿扶手(1)可以添加獨立式欄桿扶手或是附著到樓梯、坡道和其他主體的欄桿扶手。使用【欄桿扶手】工具可以將欄桿扶手作為獨立構(gòu)件添加到樓層中;可以將欄桿扶手附著到主體(如樓板、坡道或樓梯)上;可以在創(chuàng)建樓梯時自動創(chuàng)建欄桿扶手;可以在現(xiàn)有樓梯或坡道上直接放置欄桿扶手。(2)為樓梯或坡道創(chuàng)建自動欄桿扶手時,可以選擇欄桿扶手的類型;對于樓梯,可以指定將欄桿扶手放置在踏板上還是梯邊梁上。具體操作步驟如下:選擇【建筑】→【樓梯坡道】→【坡道】或選擇【建筑】→【樓梯坡道】→【樓梯】,在【工具】面板上單擊【欄桿扶手】按鈕,打開【欄桿扶手】對話框,選擇欄桿扶手的類型。例如,要在樓梯上放置欄桿扶手,可在【位置】欄選擇“踏板”或“梯邊梁”,以指定放置位置。2.7創(chuàng)建樓梯、坡道、欄桿扶手也可以通過繪制方式創(chuàng)建欄桿扶手,并選擇一個圖元(如樓板或屋頂)作為欄桿扶手的主體。選擇【建筑】→【樓梯坡道】→【欄桿扶手】→【繪制路徑】。如果當前不在可以繪制欄桿扶手的視圖中,將提示用戶拾取視圖。從列表中選擇一個視圖,單擊【打開視圖】按鈕即可。若要為欄桿扶手設置主體,可以選擇【修改|創(chuàng)建欄桿扶手路徑】→【工具】→【拾取新主體】,然后將光標放在主體(如樓板、屋頂、墻頂、樓梯或地形表面)附近,再在主體上單擊以選中,在【選項】面板上單擊【預覽】按鈕即可沿繪制的路徑顯示欄桿扶手系統(tǒng)幾何圖形。2.7創(chuàng)建樓梯、坡道、欄桿扶手2.7.3繪制小別墅內(nèi)部樓梯通過草圖模式創(chuàng)建室內(nèi)樓梯,打開【F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