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腰痛學習要求1.了解腰痛的發展沿革及研究進展;2.熟悉腰痛的病因病機及轉歸;3.掌握腰痛的中西醫診斷依據;4.掌握腰痛的辨證內容;5.掌握腰痛的中西醫治療;一、病證概念
腰痛也叫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內傷或挫閃導致腰部氣血運行不暢,或失于溫養,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病證。二、歷史沿革及研究進展中醫李歷史沿革:《素問●脈要精微論》云:腰者,腎之腑,轉搖不能,腎將要憊矣。《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要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湯主之。《張氏醫通》,《雜病源流犀濁》歸納腰痛:風腰痛、寒腰痛、腎虛腰痛、氣滯腰痛、瘀血腰痛。《丹溪心法●腰痛》認為腰痛的病因“主濕熱、腎虛、淤血、挫閃、有痰積”,治療上主張“寒涼藥不可峻用、必用溫散之藥”;現代醫學常見腰痛病癥:■腰部軟組織病變如慢性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病變如腰椎間盤突出證■腰椎關節病變如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骨病變如腰椎骨折、退行、骨質疏松、腫瘤、結核三、病因病機病因:外感:風、寒、濕、熱;內傷久病;閃挫;病機:經脈痹阻;腰腑失養;病機分析發病:因外感與閃挫引起者多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而因內傷所致者多為慢性或潛隱起病。基本病機:外感腰痛為風、寒、濕、熱等外邪痹阻經脈,氣血運行不暢;內傷腰痛則為腎精虧虛,腰府失養;跌仆挫扭,以致氣滯血瘀,經脈不通,不通則痛。病位:腰部。臟腑與腎相關,經脈涉及足太陽膀胱經、任脈、督脈、沖脈、帶脈等。病性:有虛實兩個方面。虛者多為腎中精氣虧虛:實者多為邪氣阻滯或是跌仆損傷之氣滯血瘀。四、診斷依據中醫:■1.以腰痛為主要臨床表現,急性腰痛,病程較短,輕微活動即可引起一側或兩側腰部疼痛加重,脊柱兩旁常明顯的按壓痛。■2.慢性腰痛,病程較長,纏綿難愈,腰部多隱痛或酸痛。常因體位不當,勞累過度,天氣變化等因素而加重。■3.本病常有居處潮濕陰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閃或勞損等相關病史。西醫:陽性體征:(1)脊柱運動受限:腰部正常時,其運動范圍為前屈90度,后伸30度;左右側屈各為20度30度;左右旋轉各為30度。(2)壓痛點:若有腰間盤突出,其相應椎旁有明顯的壓痛點,疼痛沿坐骨神經分布區向下肢放射,亦稱放射性壓痛。(3)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大于70度,患側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為陽性。(4)屈伸膝試臉Laseque征),屈院屈膝90,將膝逐漸伸直,出現根性放射痛為陽性。(5)仲臥挺腹試驗:患者仰臥,做挺腹拾臀的動作,使管部、背部離開床面,使腹壓和椎管內壓力升高,出現惠肢放射痛即為陽性.五、鑒別診斷1.腰痛與背痛、尻痛、胯痛:鑒別要點在于病變部位不同。背在背膂以上;尻在尾骶部;胯在尻尾以下及兩側胯部。2.腰痛與腎痹:腎痹屬痹證,為骨痹日久發展而來,表現腰背強直彎曲,不能屈伸,行動困難。六、辨證要點首分外感、內傷與跌仆閃挫之不同病因。外感者,起病較急,腰痛明顯,常伴有外感癥狀。內傷者,起病隱襲,腰部酸痛,病程纏綿,常伴有臟腑癥狀,多見于腎虛。跌仆閃挫者,起病急,外傷后出現,疼痛部位固定,瘀血癥狀明顯。分清病理因素,濕邪:腰痛酸脹重著;寒濕:腰痛伴冷感,得熱痛緩解;濕熱:腰痛兼灼熱感;淤血:痛如錐刺,動則為盛;腎虛:腰痛伴腰虛酸軟,勞則加劇。七、治療原則分清標本緩急,兼顧肝脾。補虛瀉實:感受外邪屬實,宜祛邪通絡,寒濕者溫散,濕熱者清利;外傷腰痛,治宜活血祛瘀,通絡止痛:內傷者補腎固本為主,兼顧旺脾。虛實兼見者,從其標本主次而適當兼顧。《證治匯補.腰痛》:治惟補腎為先,而后隨邪之所見者以施治,標急則治標,本急則治本,初痛宜疏邪滯,理經遂,久痛宜補真元,養血氣。《雜病源流犀濁》:腎虛,其本也:風、寒、濕、熱、痰飲、血瘀、閃挫,其標也。或從標,或從本,貴無失其宣而已。八、辨證分類寒濕腰痛癥:腰部冷痛重著,轉則不利,靜臥不減,陰雨天加重。舌苔白膩,脈沉。病機:寒濕阻滯,經脈痹阻;治:散寒祛溫,溫通經絡。方:甘姜苓術湯(張仲景《金匱要略》)濕熱腰痛癥:腰痛處伴有熱感,熱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動后可減輕,尿赤。舌苔黃膩,脈滑數。病機:濕熱壅阻,經脈不通;治:清熱利濕,舒筋通絡。方:四妙散(張秉成《成方便讀》)加減。淤血腰痛癥:腰痛如刺,痛有定處,痛處拒按,日輕夜重,輕者俯仰不便,重則不能轉側。部分病人有跌仆閃挫病史。舌、脈: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病機:瘀血阻滯,經脈痹阻,不通則痛。治: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方:身痛逐瘀湯加減。腎虛腰痛癥:腰痛而酸軟,喜按喜揉,足膝無力,遇勞更甚,臥則減輕,常反復發作。脈沉細或細數。病機:補腎益精。腎陰虛左歸丸加減;腎陽虛右歸丸加減;九、針灸治療治法:疏經活絡,通經止痛;主穴:腎俞大腸俞委中昆侖;配穴:督脈證加命門、太溪;寒濕證加腰陽關;淤血證加膈俞;腎虛證加志室、太溪;其他治療:針刀治療;穴位注射;10、推拿治療1、揉法。沿腰背部順行向下至小腿進行探摩,以放松身體,舒通經絡使氣血得以暢通。2、點按法。點接雙側腰肌,以改變腰肌緊張狀態。3、彈筋法。彈撥腰肌,以興奮肌肉,恢復肌纖維組織彈性。4、推法。用雙手掌根沿脊拄兩側自背部開始推至脊部,以調達氣血、疏通經絡,使腰背肌肉得以調整。5、按揉法。沿受累的神經路線重點按揉至小腿,以松解肌肉,改善受累區血受累區血液循環,恢復麻木區的神經組織。6點穴法。自腰部開始依次點按腎俞、環跳、承扶、殷門、風市、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