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新高考Ⅰ卷2)(全解全析)_第1頁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新高考Ⅰ卷2)(全解全析)_第2頁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新高考Ⅰ卷2)(全解全析)_第3頁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新高考Ⅰ卷2)(全解全析)_第4頁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新高考Ⅰ卷2)(全解全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02

語文(新高考?卷),全解全析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

材料一:

無論出于什么原因,中國鄉(xiāng)土社區(qū)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千戶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說的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間的關系而說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絕對的,但是人口的流動率小,社區(qū)間的往

來也必然疏少。我想我們很可以說,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

的限制,在區(qū)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

鄉(xiāng)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常態(tài)的生活是終老是鄉(xiāng)。假如在一個村子里

的人都是這樣的話,在人和人的關系上也就發(fā)生了一種特色,每個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著長大的,在孩

子眼里周圍的人也是從小就看慣的。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

在社會學里,我們常分出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一種并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一起生長而發(fā)生的

社會;一種是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合的社會。前者是禮俗社會,后者是法理社會。生活上被土地所囿

住的鄉(xiāng)民,他們平素所接觸的是生而與俱的人物,正像我們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們選擇得來的

關系,而是無須選擇,甚至先我而在的一個生活環(huán)境。

熟悉是從時間里、多方面、經常的接觸中所發(fā)生的親密的感覺。這感覺是無數次的小摩擦里陶煉出來

的結果。這過程是《論語》第一句里的“習”字。“學”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觸,“習”是陶煉,“不

亦說乎”是描寫熟悉之后的親密感覺。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guī)矩的自由。這

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規(guī)矩不是法律,規(guī)矩是“習”出來的禮俗。從俗即是從心。換一句話說,社會

和個人在這里通了家。

“我們大家是熟人,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么?”——這類的話已經成了我們現代社會的阻

礙。現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

押,簽個字。這樣才發(fā)生法律。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fā)生的。“這不是見外了么?"鄉(xiāng)土社會里從熟

悉得到信任。這信任并非沒有根據的,其實最可靠也沒有了,因為這是規(guī)矩。西洋的商人到現在還時常說

中國人的信用是天生的。類似神話的故事真多:說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還是他祖父在中國時訂的貨,

一文不要地交了來,還說著許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話。——鄉(xiāng)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

發(fā)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guī)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

這自是“士氣”的一種特色。因為只有直接有賴于泥土的生活才會像植物一般的在一個地方生下根,

這些生了根在一個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長的時間中,從容地去摸熱每個人的生活,像母親對于她的兒女

一般。陌生人對于嬰孩的話是無法懂的,但是在做母親的人聽來都清清楚楚,還能聽出沒有用字音表達的

意思來。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鄉(xiāng)土本色》)

材料二:

“鄉(xiāng)土中國”是費孝通提煉出的一個理想型概念,是為了回答“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基本性質是什么”這

一問題。“后鄉(xiāng)土中國”是基于鄉(xiāng)土中國理論和中國鄉(xiāng)村轉型與發(fā)展經驗而提煉的一個理想型概念,并不

是說鄉(xiāng)土的完全終結,而是指鄉(xiāng)土性特征部分維續(xù)的情況下,鄉(xiāng)村社會結構所發(fā)生的轉型。

有學者用“新鄉(xiāng)土中國”來描繪當前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形態(tài),我用“后”字,主要是因為“新鄉(xiāng)土中國”

并沒有對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理論加以發(fā)展,尤其是把鄉(xiāng)土本色與新鄉(xiāng)土相提并論,存在著邏輯悖論,將

鄉(xiāng)村社會變遷與發(fā)展經驗概括為“新”的,難免有價值傾向和政治性意義。

“后鄉(xiāng)土中國”是家庭農業(yè)、村落和熟悉關系的存在和維續(xù),使得鄉(xiāng)村社會保留著部分“鄉(xiāng)土性”特

征,而沒有徹底轉型為城鎮(zhèn)化的社會。不流動的鄉(xiāng)土演變?yōu)榇罅鲃拥拇迩f。在城鎮(zhèn)化、市場化的大背景下,

鄉(xiāng)村社會結構正在分化,并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從農村建設和鄉(xiāng)村治理角度看,鄉(xiāng)村社會空間的公共性

越來越強。如今的鄉(xiāng)村為越來越多的公共力量和公共活動提供了空間,鄉(xiāng)村已不只是村民自己活動的空間

了。

“后鄉(xiāng)土中國”是鄉(xiāng)土中國變遷和轉型后的一種狀態(tài),兩者處于歷史發(fā)展的因果鏈上,而不是彼此對

立的兩個社會類型。

(摘編自陸益龍《后鄉(xiāng)土中國的基本問題及其出路》)

材料三:

“熟悉的社會”是對鄉(xiāng)村社會的地方性與整體性結構特征的一種概括,而非指微觀的、個別的人際關

系或社會網絡狀況。經歷經濟轉型、社會與文化變遷之后,鄉(xiāng)村社會中諸多微觀結構與行動都可能已發(fā)生

這樣或那樣的變化,其中就包括人際關系和交往方式的變化。然而,村落共同體的地方性以及共同體的整

體性特征依然留存。

在村落共同體中,村民之間的關系是熟悉的。熟悉的關系并非指具體的兩個個體間的交往情況和熟知

程度,而是指村落社會關系是相互熟知的。熟悉的社會是一種信息非常對稱的社會,也是一種信息透明的

社會。信息對稱指的是自我與他人是知根知底的、相互能達成默契的。不論兩個村民個體之間是否有直接

的交往和互動,也不論一個人對其他個體具體情況的熟知程度如何,人們都能達到相互熟知或知根知底,

因為村落共同體本身就是一個信息透明的社會。在一個固定的場域里,個人及其社會關系的信息其實是有

目共睹的,而且人們的行動信息也容易被村里人知曉,并不一定需要專門的努力就能達到。

熟悉關系仍代表著鄉(xiāng)村社會的一種特質,因為這是與城市社會關系有著本質區(qū)別的。盡管在城鎮(zhèn)化擴

張和鄉(xiāng)村勞動力流動的沖擊下,鄉(xiāng)村社會熟悉關系也處于變遷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體依然存續(xù)的情況

下,基于地緣和血緣而形成的熟悉社會關系的特征也就繼續(xù)留存。

(摘編自陸益龍《后鄉(xiāng)土中國》)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鄉(xiāng)土社會的鄉(xiāng)民組成村落,他們平時接觸的多為域內人,生活隔離,固守鄉(xiāng)土,一般保持著孤立的

社會圈子。

B.鄉(xiāng)土社會的不流動性,讓鄉(xiāng)人之間很熟悉,人們在熟悉中產生信任,在這樣的鄉(xiāng)土社會中法律是無

從發(fā)生的。

C.在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以親情為紐帶,以鄉(xiāng)土圈子為核心,即使受城鎮(zhèn)化、市場化沖擊,社會結構仍

保持不變。

D.“熟悉的社會”不是指微觀的、個別的人際關系或社會網絡狀況,而是一種信息非常對稱且信息透

明的社會。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即使受城鎮(zhèn)化、市場化沖擊,社會結構仍保持不變”錯誤。材料二中第三段提到“‘后鄉(xiāng)土中國'是

家庭農業(yè)、村落和熟悉關系的存在和維續(xù),使得鄉(xiāng)村社會保留著部分‘鄉(xiāng)土性’特征,而沒有徹底轉型為城

鎮(zhèn)化的社會。不流動的鄉(xiāng)土演變?yōu)榇罅鲃拥拇迩f。在城鎮(zhèn)化、市場化的大背景下,鄉(xiāng)村社會結構正在分化,

并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材料三第三段“盡管在城鎮(zhèn)化擴張和鄉(xiāng)村勞動力流動的沖擊下,鄉(xiāng)村社會熟悉

關系也處于變遷之中……”據此可看出鄉(xiāng)土社會受城鎮(zhèn)化、市場化沖擊,鄉(xiāng)村社會結構正在分化,并呈現

出多樣化的特征,鄉(xiāng)村社會熟悉關系也在變遷,并不是保持不變。故選C。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熟悉是經過多方面的經常的接觸而發(fā)生的,這過程可用《論語》中的“習”字概括。

B.材料一在論述鄉(xiāng)土社會的信用時,用母親能聽懂自己嬰孩的話來進行對比論證。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認為城鎮(zhèn)化、市場化等正在沖擊著鄉(xiāng)村社會的熟悉社會關系。

D.三則材料都是以“鄉(xiāng)村社會”為話題而展開的,但三則材料論述的重心又各有側重。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用母親能聽懂自己嬰孩的話來進行對比論證”錯誤。材料一第五段“鄉(xiāng)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

重視,而是發(fā)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guī)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第六段”因為只有直接有賴于泥土的

生活才會像植物一般的在一個地方生下根,這些生了根在一個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長的時間中,從容地

去摸熱每個人的生活,像母親對于她的兒女一般。陌生人對于嬰孩的話是無法懂的,但是在做母親的人聽

來都清清楚,還能聽出沒有用字音表達的意思來”,由此看出是用比喻論證的方式說明鄉(xiāng)土社會的信用就

像母親能聽懂自己嬰孩的話一樣非常熟悉。故選B。

3.下列選項,最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

A.如今白首鄉(xiāng)心盡,萬里歸程在夢中。B.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C.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D.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表述鄉(xiāng)土社會熟悉的人際交往關系。

A.句意:如今兩鬢蒼白,思鄉(xiāng)的心早已蒼老,回鄉(xiāng)的萬里路程只在夢中。意思是意謂返鄉(xiāng)無望,唯夢中可

得。表明對自己遠離家鄉(xiāng)無法回歸鄉(xiāng)土的傷感與無奈,未體現出鄉(xiāng)土中的人際關系,不符合材料一的觀點。

B.句意:經過門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有美酒,大家同飲共歡。體現出鄉(xiāng)土社會中鄉(xiāng)鄰們之間熟悉又融

洽的人際關系,符合材料一的觀點。

C.句意:高聲呼喊著,請鄰翁共飲作陪。寫出與鄰居老翁喝酒興奮、歡快、熱烈的氣氛,體現出鄉(xiāng)土社會

中與鄰居親近、熟悉、自然的交往關系,符合材料一的觀點。

D.句意:農夫們荷鋤回到了村里,相見歡聲笑語戀戀依依。表現農夫們傍晚勞作回來,互相談論家常的和

諧快樂的情景,體現出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之間共同勞動、共聊家常的熟悉和樂的人際關系,符合材料一的觀

點。

故選Ao

4.簡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脈絡。(4分)

【答案】①首先提出“后鄉(xiāng)土中國”的概念。②然后介紹“后鄉(xiāng)土中國”命名的原因。③接著具體介紹“后

鄉(xiāng)土中國”的結構和特征。④最后說明“鄉(xiāng)土中國”和“后鄉(xiāng)土中國”處于歷史發(fā)展的因果鏈上,并非對

立。(每點1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的行文脈絡:首先,第一段“‘后鄉(xiāng)土中國'是基于鄉(xiāng)土中國理論和中國鄉(xiāng)村轉型與發(fā)展經驗而提

煉的一個理想型概念,并不是說鄉(xiāng)土的完全終結,而是指鄉(xiāng)土性特征部分維續(xù)的情況下,鄉(xiāng)村社會結構所

發(fā)生的轉型”,據此可看出,提出“后鄉(xiāng)土中國”的概念,是指鄉(xiāng)土性特征部分維續(xù)的情況下,鄉(xiāng)村社會

結構所發(fā)生的轉型的中國社會;

然后,第二段“我用‘后’字,主要是因為‘新鄉(xiāng)土中國’并沒有對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理論加以發(fā)展,

尤其是把鄉(xiāng)土本色與新鄉(xiāng)土相提并論,存在著邏輯悖論,將鄉(xiāng)村社會變遷與發(fā)展經驗概括為‘新’的,難

免有價值傾向和政治性意義”,據此看出作者介紹“后鄉(xiāng)土中國”命名的原因。

接著,第三段“‘后鄉(xiāng)土中國’是家庭農業(yè)、村落和熟悉關系的存在和維續(xù),使得鄉(xiāng)村社會保留著部分‘鄉(xiāng)

土性'特征,而沒有徹底轉型為城鎮(zhèn)化的社會。不流動的鄉(xiāng)土演變?yōu)榇罅鲃拥拇迩f。在城鎮(zhèn)化、市場化的大

背景下,鄉(xiāng)村社會結構正在分化,并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可看出此段是具體介紹“后鄉(xiāng)土中國”的結

構和特征;

最后,“’后鄉(xiāng)土中國'是鄉(xiāng)土中國變遷和轉型后的一種狀態(tài),兩者處于歷史發(fā)展的因果鏈上,而不是彼

此對立的兩個社會類型”,以此來說明“鄉(xiāng)土中國”和“后鄉(xiāng)土中國”處于歷史發(fā)展的因果鏈上,并非對

立。

5.有人說,我們當前經歷的轉型的鄉(xiāng)村社會仍然是一個“熟悉的社會”。請結合材料三對此進行分析。(6

分)

【答案】①鄉(xiāng)村社會的地方性與整體性結構特征仍然存留,決定了鄉(xiāng)村社會仍是“熟悉的社會”;②鄉(xiāng)村

社會是一種信息非常對稱和透明的社會,村落的社會關系相互熟知;③盡管城鎮(zhèn)化擴張和鄉(xiāng)村勞動力流動

的沖擊使鄉(xiāng)村社會熟悉關系處于變遷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體依然存續(xù)的情況下,基于地緣和血緣而形成

的熟悉社會關系的特征也就繼續(xù)留存。(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篩選和概括的能力。

我們當前經歷了轉型的鄉(xiāng)村社會仍然是一個“熟悉的社會”,其原因有:第一,第一段提到“‘熟悉的社

會'是對鄉(xiāng)村社會的地方性與整體性結構特征的一種概括……經歷經濟轉型、社會與文化變遷之后,鄉(xiāng)村

社會中諸多微觀結構與行動都可能已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變化,其中就包括人際關系和交往方式的變化。然

而,村落共同體的地方性以及共同體的整體性特征依然留存”,由此可看出,鄉(xiāng)村社會的地方性與整體性

結構特征仍然存留,仍是“熟悉的社會”。

第二,第二段提到“在村落共同體中,村民之間的關系是熟悉的。熟悉的關系并非指具體的兩個個體間的

交往情況和熟知程度,而是指村落社會關系是相互熟知的。熟悉的社會是一種信息非常對稱的社會,也是

一種信息透明的社會”,由此可看出,熟悉的社會是一種信息非常對稱和透明的社會,村落的社會關系相

互熟知。

第三,第二段提到“熟悉關系仍代表著鄉(xiāng)村社會的一種特質……盡管在城鎮(zhèn)化擴張和鄉(xiāng)村勞動力流動的沖

擊下,鄉(xiāng)村社會熟悉關系也處于變遷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體依然存續(xù)的情況下,基于地緣和血緣而形

成的熟悉社會關系的特征也就繼續(xù)留存”,由此可看出,盡管城鎮(zhèn)化擴張和鄉(xiāng)村勞動力流動的沖擊使鄉(xiāng)村

社會熟悉關系處于變遷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體依然存續(xù)的情況下,基于地緣和血緣而形成的熟悉社會

關系的特征也就繼續(xù)留存。

(二)現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馮驥才

①她身高一米七五,她丈夫只有一米五八。兩人在一起,沒有諧調,只有對比,尤其是下雨天氣他倆

出門,總是那高女人打傘。可是他倆還好像拴在一起,整天形影不離。

②他倆究竟是怎么湊成一對的?他倆誰將就誰?自從他倆搬進這大樓,團結大樓幾十戶老住戶無不投

以好奇莫解的目光。

③樓外院門口的小門房里住了一戶裁縫,裁縫的老婆是個愛好說長道短的女人,她這方面的本領更是

超乎常人。憑著經驗,她終于想出一條最能說服人的道理:夫妻倆中,必定一方有某種生理缺陷。她的根

據很可靠:這對夫妻結婚三年還沒有孩子呢!于是團結大樓的人都相信裁縫老婆這一聰明的判斷。

④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孩子呱呱墜地了。每逢大太陽或下雨天氣,兩口子出門,高女人抱著孩子,

打傘的事就落到矮男人身上。人們看他邁著滾圓的小腿、半舉著傘兒、緊緊跟在后面滑稽的樣子,對他倆

居然成為夫妻,居然這樣形影不離,好奇心仍然不減當初。各種聽起來有理的說法就像沒處著落的鳥兒,

啪啪地滿天飛。

⑤后來,裁縫老婆做了街道居民代表。她在協助戶籍警察查對戶口時,終于找到了多年來叫她費心的

問題的答案。原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都在化學工業(yè)研究所工作。矮男人是研究所總工程師,每月工資達

一百八十元之多!高女人只是一名化驗員,收入不足六十元。她怎么會嫁給一個比自己矮一頭的男人?為

了錢,為了地位,為了過好日子!她立即把這珍貴情報告訴給團結大樓里閑得難受的婆娘們。于是大家恍

然大悟:原來這矮男人是個先天不足的富翁,高女人是個見錢眼開、命里有福的窮娘兒們。當人們談到這

個模樣像匹大洋馬、卻偏偏命好的高女人時,語調中往往帶一股氣,尤其是裁縫老婆。

⑥1966年的一天下午,來了一群人——研究所的,他們在院內外貼滿大小標語,用十八張大白紙公布

了這矮子的"罪狀"——晚上回家把研究成果偷偷寫成書,打算逃出國,把國家科技情報獻給外國資本家。此

時的裁縫老婆已經由街道代表升任為治保主任,帶領樓里幾個婆娘幫著刷標語,又給研究所的革命者們斟

茶倒水,可把她忙得夠嗆!

⑦批斗大會開始了。人們圍繞著那本“書稿",唇槍舌劍地向高女人發(fā)動進攻。你問,我問,他問;尖聲

叫,粗聲吼,啞聲喊;大聲喝,厲聲逼,緊聲追高女人卻只是搖頭,真誠懇切地搖頭。

⑧裁縫老婆忽然跑到臺前,指著高女人氣沖沖地問:“你說,你為什么要嫁給他?”這句問話使研究所的

人一怔。高女人也怔住了。她抬起幾個月來被折磨得如同一片皺巴巴的枯葉般的瘦臉,臉上滿是詫異的神

情。高女人沒有點頭,也沒搖頭。她好像忽然明白了裁縫老婆的話,眼里閃出一股嘲諷、倔輦、傲岸的光

芒。“好.你不服氣!這家伙現在完蛋了,看你還靠得上不?”裁縫老婆一拍胸脯,手一揮,還有幾個婆娘在

旁邊助威。別看這些婆娘們離題千里地胡來,反而使會場一下子熱鬧起來。沒有這種氣氛,批判會怎好收

場?于是研究所的人也不阻攔,任憑婆娘們上陣發(fā)威。

⑨矮男人自批判會那天被押走后,一直沒放回來。高女人被迫和裁縫老婆家調換了住房。整座樓的人

們都能透過窗子,看見那孤單的小屋和她孤零零的身影。三十多歲的人,從容貌看很難說她還年輕。裁縫

老婆下了斷語:“那矮子再不出來,她就得改嫁。要是我啊——現在就離婚改嫁,等那矮子干嘛,就是放出

來,人不是人,錢也沒了!”

⑩過了一年,矮男人還是沒放出來,高女人依舊不聲不響地上班下班。一天,矮男人重新出現了。這

是秋后,他穿得單薄,剃了短平頭,身形好似小了一圈兒,皮膚也沒了光澤和血色。高女人蹲在門口劈木

柴,一聽到他的招呼,刷地站起身,直怔怔看著他。兩年未見的夫妻,都因對方的明顯變化驚呆了。一個

枯槁,一個憔悴;一個顯得更高,一個顯得更矮。兩人互相看了一忽兒,趕緊掉過頭去,仿佛他倆再面對

片刻就要爆發(fā)出什么強烈而受不了的事情來。高女人扭身跑進屋去,半天沒出來;矮男人便蹲在地上拾起

斧頭劈木柴,直把兩大筐木塊都劈成細木條。此后,他倆又是形影不離,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回家。

?幾年后的一天早上,一輛救護車把高女人拉走了。二十多天后,高女人躺在擔架上,被抬進小門房。

從此高女人便沒有出屋。矮男人照例上班,傍晚回來總是急急忙忙生上爐子,就提著草籃去買菜。轉年天

氣回暖時,高女人出屋了。她久久沒見陽光的臉,白得像刷了一層粉那樣難看。她剛剛立起的身子左倒右

歪,邁步困難,一看即知患的是腦血栓。從這天起,矮男人每天清早和傍晚都攙扶著高女人在院子里遛兩

圈。

?他倆走得艱難緩慢。矮男人兩只手用力端著老婆打彎的胳膊。他太矮了,抬她的手臂時,必須向上

聳起自己的雙肩,他很吃力,但卻掬出笑容,為了給妻子以鼓勵。高女人抬不起左腳,他就用一根麻繩,

套在高女人的左腳上,繩子的另一端拿在手里。高女人每次要抬起左腳,他就使勁向上一提繩子。這情景

奇異、可憐,又頗為壯觀,使大樓的人們看了,不由得受到感動。這些人再與他倆打頭碰面時,情不自禁

地向他倆主動而友善地點頭了……

?高女人離去后,矮男人被落實了政策,扣掉的工資補發(fā)給他了。據說研究所不少人都來幫助他續(xù)弦,

他都謝絕了。裁縫老婆說:"他想要什么樣的,我知道。你們瞧我的!”

?裁縫老婆懷里揣一張漂亮又年輕的女人照片,來到門房找矮男人。她一邊四下打量屋里的家具物件,

一邊向這矮小的闊佬提親。她笑容滿面,正說得來勁,忽然發(fā)現矮男人一聲不吭,臉色鐵青,在他背后掛

著當年與高女人的結婚照片。裁縫老婆沒敢掏出侄女的照片,就自動告退了。

?十幾年過去了,矮男人還是單身。逢到下雨天氣,矮男人打傘去上班時,仍舊高舉著傘。這時,人

們有種奇妙的感覺,覺得那傘下好像有長長的一塊空間,空空的,世界上什么東西也填補不上。

(選自《美文百家》,略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高女人和矮丈夫高矮懸殊,一方有生理缺陷,卻好像拴在一起,整天形影不離,這讓團結大樓的鄰

居們覺得十分別扭,也很是好奇。

B.團結大樓里的人們生活在“團結大樓”中,卻自始至終惡意地揣測著這對夫婦,缺少真正的團結,

在反差中具有強烈的反諷效果。

C.小說中人物的高與矮,外表的丑與性情的美,夫妻的忠貞摯愛與俗世的慣性偏見、社會環(huán)境的冷漠

形成對照,增強了現實批判性。

D.小說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多用趨于日常口語的樸實語言,但因有真實的細節(jié)描寫豐富了藝術形象,

絲毫沒有降低小說的藝術性。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A.“一方有生理缺陷”是裁縫老婆的妄加推測,并非事實。

B.“自始至終惡意揣測這對夫婦”理解有誤,依據原文“團結大樓的人們看了,不由得受到感動。這些人

再與他倆打頭碰面時,情不自禁地向他倆主動而友善地點頭了”,可知后來樓里的居民被夫妻二人相濡以

沫的愛情所感動。

D.“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理解有誤。故事中人物的命運幾經曲折。

故選Co

7.對文中兩處畫線句子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真誠懇切地搖頭”表明高女人對丈夫的信任,也表現出她的單純,認為批斗只是因為丈夫的“書

稿”。

B.“怔住”寫出了高女人在被審問時面對裁縫女人突然改變策略轉換話題而不知道該怎么應對時的慌

舌L。

c.“驚詫”表現出高女人在被批斗中陡然間聽到裁縫女人毫無關聯的低俗透頂的問題時驚異得不敢相

信。

D.“嘲諷、倔奉、傲岸”表現高女人對市井小民窺人隱私、落井下石的鄙夷,為純美堅貞愛情而坦蕩

不屈。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寫出了高女人在被審問時面對裁縫女人突然改變策略轉換話題而不知道該怎么應對時的慌亂”錯。”怔

住”表現出高女人對裁縫女人竟莫名其妙提出與研究所的人立下的“罪狀”毫不相關問題時的意外、呆愣

的神情。故選瓦

8.“傘”在文中多次出現,請簡要分析其寓意。(4分)

【答案】①傘下夫妻相偎相守,“傘”是堅貞浪漫愛情的見證。②丈夫為女人和孩子打傘,“傘”是他對

家人的呵護和熱愛。③文末男人打傘去上班,人們感覺出的傘下的空白象征著社會對這對夫婦造成的無法

彌補的身心傷害和虧欠。④“傘”象征遮擋社會風雨的小小棲身之所,“傘”雖弱小卻自始至終高舉著,

寓意著對世俗偏見的頑強反抗,對美好情感的執(zhí)著堅守。(每點1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藝術形象的能力。

①“兩人在一起,沒有諧調,只有對比,尤其是下雨天氣他倆出門,總是那高女人打傘。可是他倆還好像

拴在一起,整天形影不離”,傘下夫妻相偎相守,“傘”是堅貞浪漫愛情的見證。

②“每逢大太陽或下雨天氣,兩口子出門,高女人抱著孩子,打傘的事就落到矮男人身上。人們看他邁著

滾圓的小腿、半舉著傘兒、緊緊跟在后面滑稽的樣子,對他倆居然成為夫妻,居然這樣形影不離,好奇心

仍然不減當初”,丈夫為女人和孩子打傘,“傘”是他對家人的呵護和熱愛。

③“十幾年過去了,矮男人還是單身。逢到下雨天氣,矮男人打傘去上班時,仍舊高舉著傘。這時,人們

有種奇妙的感覺,覺得那傘下好像有長長的一塊空間,空空的,世界上什么東西也填補不上”,文末男人

打傘去上班,人們感覺出的傘下的空白象征著社會對這對夫婦造成的無法彌補的身心傷害和虧欠。

④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受到人們的非議,他們出門時打著這把遮擋風雨的“傘”,象征遮擋社會風雨的小

小棲身之所;文中一再寫“半舉著傘兒"''仍舊高舉著傘”,“傘”雖弱小卻自始至終高舉著,寓意著對

世俗偏見的頑強反抗,對美好情感的執(zhí)著堅守。

9.小說著力刻畫的是高女人與她的矮丈夫這一對夫妻形象,為什么在裁縫老婆身上用了許多筆墨?請結合

原文進行分析。(6分)

【答案】①反襯主要人物:裁縫老婆的丑惡、勢利反襯出高女人和矮男人夫妻對愛情的忠貞以及人性的美

好。②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如批斗會中裁縫老婆拋出的問題讓批斗會掀起高潮并鬧劇般收場。③是社會環(huán)境的

典型代表:裁縫老婆封建保守,陰暗卑劣,以她為代表的輿論群體是造成主人公悲劇命運的重要原因。④

深化小說主旨:裁縫老婆身上集中展示了特殊時代的人性扭曲、社會畸變以及對人個性的壓制、尊嚴的踐

踏,有助于表達對病態(tài)社會的批判,以及對美好人性的渴望與召喚。(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得滿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

①反襯主要人物:“裁縫的老婆是個愛好說長道短的女人,她這方面的本領更是超乎常人。憑著經驗,她

終于想出一條最能說服人的道理:夫妻倆中,必定一方有某種生理缺陷”“后來,裁縫老婆做了街道居民

代表……原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都在化學工業(yè)研究所工作。矮男人是研究所總工程師,每月工資達一百

八十元之多!高女人只是一名化驗員,收入不足六十元。她怎么會嫁給一個比自己矮一頭的男人?為了錢,

為了地位,為了過好日子!她立即把這珍貴情報告訴給團結大樓里閑得難受的婆娘們。于是大家恍然大悟:

原來這矮男人是個先天不足的富翁,高女人是個見錢眼開、命里有福的窮娘兒們。當人們談到這個模樣像

匹大洋馬、卻偏偏命好的高女人時,語調中往往帶一股氣,尤其是裁縫老婆”,裁縫老婆的丑惡、勢利反

襯出高女人和矮男人夫妻對愛情的忠貞以及人性的美好。

②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裁縫老婆忽然跑到臺前,指著高女人氣沖沖地問:'你說,你為什么要嫁給他?’”

“別看這些婆娘們離題千里地胡來,反而使會場一下子熱鬧起來。沒有這種氣氛,批判會怎好收場?于是

研究所的人也不阻攔,任憑婆娘們上陣發(fā)威”,批斗會中裁縫老婆拋出的問題讓批斗會掀起高潮并鬧劇般

收場。

③是社會環(huán)境的典型代表:裁縫老婆先是惡意揣測高女人和矮丈夫“夫妻倆中,必定一方有某種生理缺陷”;

后來通過做居委會代表探得矮丈夫工資高,又惡意造謠說高女人是為了錢嫁給矮丈夫的;矮丈夫被抓走,

高女人被批斗,裁縫老婆又主動質問高女人為什么嫁給矮丈夫,讓批斗達到高潮;后來高女人死后,裁縫

老婆又想要把自己的侄女嫁給矮丈夫。裁縫老婆封建保守,陰暗卑劣,以她為代表的輿論群體是造成主人

公悲劇命運的重要原因。

④深化小說主旨:覺得高女人和矮丈夫不般配,就惡意揣測造謠;看到人家有錢,過得好,就嫉妒;利用

批斗機會打擊高女人,矮丈夫被抓走后覺得高女人應該馬上離婚。總之,裁縫老婆身上集中展示了特殊時

代的人性扭曲、社會畸變以及對人個性的壓制、尊嚴的踐踏,有助于表達對病態(tài)社會的批判,以及對美好

人性的渴望與召喚。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

材料一:

楚俗信巫不信醫(yī),自三代以來為然,今為甚。凡疾不計久近淺深,藥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

反覆十數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責,彈其財,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責之曰,是醫(yī)之誤,而用巫

之晚也。終不一語加咎巫。故功恒歸于巫而敗恒歸于醫(yī)效不效巫恒受上賞而醫(yī)輒后焉。故醫(yī)之稍欲急于利、

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為容,雖上智鮮不惑。甚而沅湘之間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罰而不

怨恚,而巫之禍盤錯深固不解矣。醫(yī)之道既久不勝于巫,雖有良醫(yī)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學港?日以

怠,故或曠數郡求一良醫(yī)不可致。嗚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歟?何巫之禍至此也!人之得終其天年,不其幸

歟!

吾里有徐先生若虛者,郡大姓也。年十五舉進士,即謝歸業(yè)醫(yī)。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幣不

遠數百里而師之,以必得乃止。歷數十年.其學大成,著《易簡歸一》數十卷。辨疑補漏,博約明察,通

微融敏,咸謂古人復生。其治以脈,不以證,無富貴貧賤,不責其報,信而治,無不效,其不治,必先知

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顧,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專其功矣。余行數千里莫能及,間一遇焉,又止攻一門,

擅一長而已,無兼善之者。來吁江,得湯伯高,該明靜深,不修不矜,深有類于徐。余方憂巫之禍,醫(yī)之

道不明,坐視民命之天鬧而莫救,而愛高之學有類于徐,且試之輒效,故并書巫醫(yī)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

贈之。嗟夫,使世之醫(yī)皆若虛、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勝矣乎!

(節(jié)選自揭侯斯《贈醫(yī)者湯伯高序》)

材料二:

使圣人預知微,能使良醫(y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yī)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驕本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并,藏氣

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y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節(jié)選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故功恒歸A于巫B而敗C恒歸于醫(yī)D效不效E巫F恒受G上賞H而醫(yī)輒后焉

【答案】BDE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句意:所以功勞永遠歸于巫師,失敗永遠歸于醫(yī)生。見效不見效,巫師總是受上等賞賜而醫(yī)生總置于他們

的后面。

“故功恒歸于巫”“而敗恒歸于醫(yī)”句式對稱,句意相關,各自單獨成句,BD處斷開;

“巫”作“恒受上賞”的主語,前面E處斷開。

“巫恒受上賞而醫(yī)輒后焉”,是“效不效”的結果,“而”連接前后兩個意思,句意緊密,中間可以不斷

開。

故BDE三處需要斷句。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反覆,指多次,與《答司馬諫議書》“于反覆不宜鹵莽”的“反覆”含義不同。

B.學者,文中指學醫(yī)的人,和《師說》中“古之學者”的“學者”均為古今異義。

C.伐與矜同義,與《屈原列傳》中“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中的“伐”含義不同。

D.恣,指無拘無束,與成語“暴戾恣睢”“恣意妄為”中的“恣”含義均相同。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

A.正確。多次。/書信往返。句意:反復十數次不見效。/在書信往來上不宜馬虎草率。

B.正確。“學者”今義指專門從事某種學術體系研究的人。《師說》中“古之學者”的“學者”的意思是

求學的人。句意:學醫(yī)的人一天天懈怠。/古代求學的人。

C.錯誤。“伐”和“矜”都是夸耀的含義,與“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中的“伐”含義相同。句意:不自

我夸耀。/每制定出一條律法,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勞。

D.正確。句意:為人傲慢放縱不講道理。/形容兇殘橫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隨心所欲,胡作非為。

故選Co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楚地的風俗是信巫不信醫(yī)。長久以來,巫禍橫行,巫師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譴責,醫(yī)生要取信于民

不得不裝神弄鬼,求一良醫(yī)而不可得。

B.徐若虛先生舉進士后,不愿做官,回鄉(xiāng)行醫(yī)。他醫(yī)術高明,治病效果顯著,寫成了學術價值很高的

專著,其影響逐漸改變了當地信巫的風俗。

C.吁江的湯伯高先生和徐若虛先生非常相像,他的醫(yī)術全面而精湛,但他為人謙遜,從不自我夸耀,

其醫(yī)風受到揭篌斯的贊賞。

D.扁鵲認為人們擔憂的是疾病太多,醫(yī)生憂慮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并提出了六種無法醫(yī)治的情況,

如輕視身體看重錢財、陰陽錯亂等。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巫師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譴責”不符合原文,原文為“終不一語加咎巫”,意思是“人們根本就沒有

譴責巫師”。故選A。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幣不遠數百里而師之,以必得乃止。(4分)

(2)使圣人預知微,能使良醫(y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4分)

【答案】(1)(只要)別人有一個好的藥方,有一句有價值的(醫(yī)學)見解,必定攜重金不遠幾百里去拜

他為師,一定要得到才罷休。

(2)假使圣人(桓侯)能預先知道沒有顯露的病癥,能夠使好的醫(yī)生及早診治,那么疾病就能治好,性命

就能保住。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1)“一方之良”,定語后置句,一個好的藥方;“一言之善”,定語后置句,一句有價值的(醫(yī)學)見

解;“重幣”,名詞作狀語,攜帶重金;“師”,"拜……為師”。(每點1分)

(2)“使”,假使;“微”,沒有顯露的病癥;“蚤”,通“早”,及早;“已”,停止、治愈。(每點

1分)

14.請結合材料一談談“信巫不信醫(yī)”帶來的危害。(3分)

【答案】①醫(yī)治無效,損害健康;②耗財費力,勞民傷神;③推諉責任,敗壞醫(yī)道。(每點1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

結合“至于巫,反覆十數不效”可知,醫(yī)治無效,損害健康;

結合“彈其財,竭其力”可知,耗財費力,勞民傷神;

結合“卒不效,且死,乃交責之曰,是醫(yī)之誤,而用巫之晚也”可知,推諉責任,敗壞醫(yī)道。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楚地的風俗相信巫師而不相信醫(yī)生,從夏、商、周三代都這樣,現在就更厲害了。凡是有病不管時間

長短病情輕重,藥一入口不見效,就排斥掉。至于巫師,反復十數次不見效,不后悔,而且把過失歸在自

己身上痛加責備自己,用盡他們的錢財,耗盡他們的精力,最終不見效,將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責說,這

是醫(yī)生的失誤,而找巫師太晚了。始終不責怪巫師一句。所以功勞永遠歸于巫師,失敗永遠歸于醫(yī)生。見

效不見效,巫師總是受上等賞賜而醫(yī)生總置于他們的后面。所以醫(yī)生想急于求利,被人信任,又必定假借

邪魅的姿容以為容貌,即使上等智慧的人很少不迷惑。甚至沅湘之間用活人來祭祀邪魅,謀求利益,被施

以重刑厚罰不怨恨,巫師的禍害盤根錯結深固不解。從醫(yī)之道既然長久不能勝過巫師,即使有優(yōu)秀的醫(yī)生

也不能發(fā)揮自己的才干,以成就自己的名聲,學醫(yī)的人一天天懈怠,所以或者間隔幾個郡求一個好醫(yī)生都

找不到。嗚呼,先王之道不明白嗎?為何巫師的禍害到這種地步!人能終享天年,不是僥幸嘛。

我鄉(xiāng)里有個徐若虛先生,徐姓是郡的大姓。徐先生十五歲考中進士,不愿做官,回鄉(xiāng)行醫(yī)。只要別人

有一個好的藥方,有一句有價值的(醫(yī)學)見解,必定攜重金不遠數百里去拜他為師,一定要得到才罷休。

過了數十年,他的學問大有成就,著《易簡歸一》幾十卷。辨別疑難補正缺漏,廣博簡約,明細觀察,徹

底了解,通曉細微,融入敏銳的感知,都說是古人再生。他通過把脈治病,不憑借癥狀,無論富貴還是貧

賤,不苛責報酬。相信就治療,沒有不見效。不能治療,必定預先知道。只要用了巫師(的治療)就毫不

回頭離去了。自此我鄉(xiāng)里的巫師,漸漸不能專享功勞。我行走數千里沒有誰能趕得上他的。偶爾遇到一個

(醫(yī)生),又只是鉆研一門,擅長一個方面罷了,沒有兼通的人。來到吁江,見到了湯伯高,他通曉各門

醫(yī)術、性情沉靜、思想深奧,不自我夸耀,非常像徐若虛先生。我正憂慮巫師的禍害,醫(yī)生的道術不高明,

漠不關心地看著老百姓夭折而不能救治,珍惜湯伯高的學問就像徐若虛先生一樣,而且只要一嘗試就有效,

所以一并寫下巫術盛行帶來的好處和巫術盛行帶來的禍患贈給湯伯高。啊,假使世上的醫(yī)生都像徐若虛、

湯伯高,信的人都是我鄉(xiāng)里的人,巫師還能長久勝利下去嗎!

材料二:

假使圣人(桓侯)能預先知道沒有顯露的病癥,能夠使好的醫(yī)生及早診治,那么疾病就能治好,性命就

能保住。人們擔憂的是疾病太多,醫(yī)生憂慮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所以有六種患病的情形不能醫(yī)治:為人

傲慢放縱不講道理,是一不治;輕視身體看重錢財,是二不治;衣著飲食不能調節(jié)適當,是三不治;陰陽

錯亂,五臟功能不正常,是四不治;形體非常羸弱,不能服藥的,是五不治;迷信巫術不相信醫(yī)術的,是

六不治。有這樣的一種情形,那就很難醫(yī)治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小題。

飲酒(其九)

陶淵明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

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襤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回車誠可學,違己語非迷。

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注釋:①汩:攪混。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歌在清晨的叩門聲中發(fā)端,詩人衣裳還來不及穿好就去開門,寫出了詩人的急切心情。

B.請問來者是誰,是農人提著壺遠道來探望我,詩人有感于田父的好心腸,產生了與時相違之嘆。

C.人仕做官確實可以學習,但違逆自己初心就會走入迷途,詩人態(tài)度非常堅決,我的車不能回轉。

D.本詩的情懷志趣與《歸園田居(其一)》類似,敘事樸實,有生活氣息,體現陶詩典型風格。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B.“詩人……產生了與時相違之嘆”錯誤。“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此兩句是詩人以轉述的口氣說

出田父的來意:他提著酒壺遠道來探望,因懷疑我與時世相違背,而非詩人“產生了與時相違之嘆”。故

選B。

16.《屈原列傳》中屈原、漁夫問答的內容,與蘇軾的《赤壁賦》主客問答的形式相近,本詩也設為問答

方式,請解析這樣寫的作用。(6分)

【答案】①田父與詩人一問一答,田父勸陶淵明隨波逐流,不要與時勢違背;陶淵明表達了不愿重返仕途

的決心;②田父代表了世俗的觀念,“我”代表了作者內心的理想追求,一問一答,表現出了作者進與退

(做官與退隱)的內心矛盾,在對比中突出強調了詩人不流于世俗的高潔志趣;③敘事親切自然,生動活

潑,舒緩了詩歌的節(jié)奏,富有生活氣息。(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風格的能力。

詩中田父與詩人一問一答,田父用“襤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勸陶淵明隨波

逐流,不要與時勢違背;陶淵明用“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回車誠可學,違己詛非迷。且共歡此飲,

吾駕不可回”表達了不愿重返仕途的決心;

田父勸詩人:舉世同流以為貴,愿君隨俗莫認真。這代表了世俗的觀念,“我”的回答:深深感謝父老的

勸言,無奈我天生不合群。仕途做官誠可學,卻違背了我的初衷。姑且一同歡快飲酒,決不返車往回奔走!

則代表了作者內心的理想追求,一問一答,表現出了作者進與退(做官與退隱)的內心矛盾,在對比中突

出強調了詩人不流于世俗的高潔志趣;

從表達效果看,問答的形式使敘事親切自然,生動活潑,舒緩了詩歌的節(jié)奏,充滿了生活氣息,更易于讀

者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都非常關注學習。孔子通過“,”(《論語?學

而》)提出了“好學”的表現,荀子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及方法、態(tài)度等角度論述了學習不能停止。

(2)《屈原列傳》中說屈原“其志潔,故其稱物芳”,《離騷(節(jié)選)》中

“,”兩句可作為例證。

(3)李白在《把酒問月》中有“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之慨,在他之前,張若虛在《春江花

月夜》中也有“,”之言,這“同曲”之思或可印證王羲

之“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之說。

【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2)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3)人生代代

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每空1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字詞:慎、焉、扈、芷、兮、紉、佩、已。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在河南,來了客人,覓一處青苔小巷,尋一舍靜謐小館,看一窗中原景致.聽一口“中、中”鄉(xiāng)音.

聞一街辣香四溢,叫幾碗胡辣湯、幾根油條、幾碟小菜,氤氯裊裊,(A)。臨走,客人吃得滿頭大汗,

主人感到滿心歡喜。

上好的胡辣湯,香味濃郁①酸辣適中。喝上一碗,(B),醇厚芬馥。若問做法,店鋪的老板一

般都還大方,還是要說一些的,特別是女店主,會帶著自豪的口氣跟你講一通:原料大體有熟牛肉、木耳

絲、海帶絲、黃花菜、黑胡椒粉、五香粉、芝麻油、鳴精、鹽之類。好吃一點的,叫“面筋胡辣湯”。做

面筋是有講究的:將面粉拌成稠糊狀,以筷子能攪動為宜,隔20分鐘順一個方向攪兩②三分鐘.放入有

凈水的盆中,用手輕輕地攥擠面,待有黏粘狀,放在碗中加水,“醒”個把小時就成了,洗過面筋的水

也別丟,作為原湯,加入原料攪勻煮開,將面筋拉成薄餅,徐徐倒入鍋內,待其稀稠均勻,再加入食鹽、

味精、姜末、香油和老抽;最后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一些胡椒粉。正品的胡辣湯,粉條也要上等的,晶瑩

透亮,軟硬適中W撒上一撮香菜,點綴其間,綠得可愛,讓人(c);若再放幾粒炒焦的花生瓣,便更

有嚼頭。

18.請在文章括號內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答案】A.大快朵頤B.齒頰留香(口齒生香)C.垂涎欲滴(每空1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結合語境“客人吃得滿頭大汗”,此處是說客人吃得非常暢快、滿意,可以用“大快朵頤”。“大

快朵頤”: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頓。

第二空,結合語境“香味濃郁酸辣適中”“醇厚芬馥”,此處是說喝完“上好的胡辣湯”后的美好感受,

可以用“齒頰留香(口齒生香)”。“齒頰留香":吃過美味之后,牙齒和兩頰逐漸感覺到香甜的味道。

“口齒生香”:嘴和牙齒都有香味;比喻所讀的作品意味深長,雋永宜人。

第三空,結合語境”正品的胡辣湯……讓人”,此處是說“正品的胡辣湯”粉條“晶瑩透亮”,“撒上一

撮香菜,點綴其間,綠得可愛”,寫菜品的非常吸引人,可以用“垂涎欲滴”。“垂涎欲滴”:饞得連口

水都要滴下來了,形容非常饞想吃的樣子;也比喻看到好的東西,十分羨慕,極想得到(含貶義)。

19.下列對文中畫橫線處的標點使用全部正確的一項是(3分)

選項①②③@

A、、O

B、?

C、OO

DO

A.AB.BC.CD.D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第一處,“香味濃郁”和“酸辣適中”,都是對前文”上好的胡辣湯”的陳述,都做的是前文的謂語,中

間應該用“逗號”隔開,可以排除AC。

第二處,“兩三分鐘”是概數,此處不加標點,排除B。

第三處,此處“‘醒’個把小時就成了”,是敘述做面筋完成的步驟,其后要用“句號”。

第四處,聯系后文“撒上一撮香菜,點綴其間……”和“若再放幾粒炒焦的花生瓣,便更有嚼頭”中間用

“分號”隔開,此處與后文也要用“分號”隔開,是闡述正品的胡辣湯對“粉條”的要求。

故選D。

20.簡要分析第一段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技巧及其效果。(4分)

【答案】(1)表達技巧:動詞的連續(xù)使用構成了排比句式。(1分)(2)效果:①緊湊整齊,朗朗上口。

(1分)②突出表現了河南豐富的地方特色。(1分)③給人一種舒心、愜意的閱讀感受。(1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

從句式的角度看,畫橫線的句子的前五句“覓一處青苔小巷,尋一舍靜謐小館,看一窗中原景致,聽一口

‘中、中’鄉(xiāng)音,聞一街辣香四溢”形成動賓結構的排比,最后一句“叫幾碗胡辣湯、幾根油條、幾碟小

菜”形成賓語的排比,這種使用數量詞并構成排比的形式,使得句式緊湊整齊,行文極具節(jié)奏感,讀來朗

朗上口,表達效果也得到增強。

從表達內容來看,畫橫線的句子以鋪排的方式寫了河南的青苔小巷、靜謐小館、中原景致、“中、中”的

鄉(xiāng)音以及辣香四溢的胡辣湯,展現了河南的地域特色,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河南的風土人情、尤其是對

胡辣湯的喜愛之情,給人一種舒心、愜意的內心感受。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如果不慎發(fā)生溺水,一定要保持鎮(zhèn)定,可采用仰泳方式,頭盡量往后仰,讓口鼻露出水面,及時呼救。

發(fā)現有人溺水時,應立即呼救,獲得他人幫助,并撥打急救電話120。

__A_,可以用樹枝、竹竿等把溺水者拉到岸邊;①如果距離較遠,可以把木板、救生圈和水桶等拋

向溺水者,讓溺水者借助這些物品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②溺水者被打撈上岸后,“控水”是普通民

眾長此以往的做法,③認為“控水”能夠排出溺水者肺中的水,促進呼吸恢復。④其實控水沒有科學依據,

對溺水者進行控水,可能會延誤心肺復蘇功能,還容易導致胃內容物反流,引起誤吸;⑤因此,積極控水

不僅效果甚微,反而有害。

溺水者被打撈上岸后,如果意識清醒,可把溺水者放置于側臥位,防止誤吸,做好保溫,在旁邊做好

看護,___B___o

21.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

個字。(4分)

【答案】A.當溺水者距離較近時B.等待專業(yè)醫(yī)務人員救援(每空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A.語境在說溺水時的救助方法,“可以用樹枝、竹竿等把溺水者拉到岸邊”說明離溺水者較近。應填:當

溺水者距離較近時。

B.前文在說溺水者被打撈上岸后的情況,最后一步應該是就醫(yī),應填:等待專業(yè)醫(yī)務人員救援。

22.文中第二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6分)

【答案】第一處:②“長此以往”改為“由來已久”。第二處:③缺少主語,在“認為”前加“他們”。

第三處:④“延誤心肺復蘇功能”搭配不當,可改為“延誤心肺功能復蘇”。(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處:②“長此以往”意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