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而優教有方第4講光現象——劃重點初二期中期末之復習講義考點1:光源及光的直線傳播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都叫做光源.分類:按其來源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例如:太陽、螢火蟲是天然光源;電燈、蠟燭是人造光源.但像月亮表面、鏡面等依靠它們反射外來光才能使人們看到它們,這樣的反射光線的物體不能稱為光源。2.光的直線傳播光線: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傳播情況,通常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徑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光線.光線是人們為了表征光的傳播而引進的一個抽象工具,它是一個理想模型,而不是真實存在的。(光線的定義,運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叫理想模型法。)條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該現象說明:光在非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事例: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等.①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不透明的物體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相對黑暗的部分就是物體的影子。影子部分并非沒有光照到,而是光相對比較少。②日食、月食:日食:月球處在太陽和地球的中間,看到的是月球的影子,日食現象印證了光的直線傳播。月食:地球處在太陽和月球的中間,看到的是地球的影子。月食也印證了光的直線傳播。③小孔成像: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擋在屏幕與物體之間,屏幕上就會形成物體的倒像,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如圖所示。成像特點:倒立、實像,像的形狀只跟物體的形狀相似,與孔的形狀無關.(所有實像都是倒立的)。成像大小:小孔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和小孔的距離,光屏到小孔的距離有關,可大可小可等大。小孔成像的一個常考的經典案例:太陽穿過樹葉縫隙,在地上留下的圓斑。3.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①利用激光準直引導掘進機直線前進;②排隊時看齊;③射擊瞄準,瞄準點、準星、缺口三點一線;④影子的形成,包括日食、月食、皮影戲、立竿見影等等;⑤坐井觀天(要求會作有水、無水時青蛙視野的光路圖);⑥小孔成像。4.光的傳播速度(1)光的傳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458×108m/s,光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真空中的速度,計算中取c=3×108m/s。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2)光年:光在1年內傳播的距離。光年是距離單位,用來描述宇宙中天體間的距離。1光年=9.4608×1012km。(3)光與聲傳播的區別傳播是否需要介質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聲可以在固、液、氣體中傳播,但傳播需要依靠介質,真空中不能傳播空氣中15℃時的聲速為340m/s一般情況下聲速快慢關系為:光能在固液氣等透明介質中傳播,也能在真空中傳播,傳播時不一定依靠介質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光在三種介質中的快慢關系為:【針對練習1】下列物體屬于光源的是()A.月亮B.教室里正在工作的日光燈C.放電影時看到的銀幕D.閃閃發光的鉆石【答案】B【詳解】ACD.月亮、放電影時看到的銀幕、閃閃發光的鉆石本身都不發光,都是反射其他物體的光,所以它們都不屬于光源,故ACD不符合題意;B.教室里正在工作的日光燈本身能發光,屬于光源,故B符合題意。故選B?!踞槍毩?】下列關于光線的說法,正確的是()A.光線是真實存在的帶箭頭的直線B.激光筆發出的光是一條光線C.光線是用來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的,光線概念的建立用到了理想模型法D.光線可以用虛線表示【答案】C【詳解】AC.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這條帶箭頭的直線稱為光線,光線實際并不存在,是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傳播特點而假想出來的,用的是理想模型法,故A錯誤,C正確;B.激光筆發出的是光,不是光線,故B錯誤;D.在光路圖中,光線是用實線表示,故D錯誤。故選C?!踞槍毩?】關于光的傳播,下列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A.光只在同種均勻空氣中才沿直線傳播 B.光在真空中可以傳播C.光在不均勻的糖水中可以沿曲線傳播 D.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答案】A【詳解】ACD.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而均勻介質不一定是空氣,在不同種介質中傳播會發生偏折,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也會發生偏折,所以光在不均勻的糖水中不是直線傳播,故A錯誤,符合題意,CD正確,不符合題意;B.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在真空中可以傳播,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故A?!踞槍毩?】下列語句不涉及光的直線傳播的是()A.井底之蛙,所見甚小 B.余音繞梁,三日不絕C.如影隨形,形影相伴 D.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答案】B【詳解】A.井底之蛙,因為光沿直線傳進井口時,井將部分光線擋住,只看到未擋住部分的光線,所以所見甚小,故A不符合題意;B.余音繞梁,是指聲音長久地在屋梁上回蕩,形容歌聲高亢、優美,與光的直線傳播無關,故B符合題意;C.如影隨形的影指的是影子,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題意;D.一葉便把光線擋住了,看不見泰山,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踞槍毩?】下列關于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光年是時間單位B.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5km/sC.光在同種介質中一定沿直線傳播D.光在水中傳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快【答案】B【詳解】A.光年是光在真空中傳播一年的距離,是長度單位,故A錯誤;B.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5km/s,故B正確;C.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若介質不均勻,則可能發生折射,故C錯誤;D.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慢,故D錯誤。故選B?!踞槍毩?】能夠的物體叫光源,下列物體:①太陽、②月亮、③亮著的電燈、④開著的電視熒屏、⑤鉆石,屬于光源的有(填序號),其中(填序號)屬于自然光源?!敬鸢浮孔陨戆l光①③④①【詳解】[1]我們把能自己發光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源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3]太陽、亮著的電燈、開著的電視熒屏都能夠自身發光,屬于光源;太陽是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的光源,屬于自然光源;但是月亮、鉆石不能自身發光,它反射的是太陽光,因此不屬于光源。【針對練習7】如圖所示是月球的影區分布,當人隨地球運動到區時會看到日全食,運動到區會看到日偏食,當運動到區時會看到日環食.【答案】BAC【詳解】日食、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如圖所示是月球的影區分布,B區是太陽光完全照不到的區域,所以當人隨地球運動到B區時會看到日全食;太陽部分區域發出的光能照射到A區,因此運動到A區會看到日偏食;在C區看不到太陽的中心部分,但可以看到太陽的邊緣部分,所以當運動到C區時會看到日環食.【針對練習8】下圖表示日全食時太陽、地球、月球位置的示意圖。“日全食”是形成的;圖中的A處是球,B處是球。
【答案】光沿直線傳播月地【詳解】[1][2][3]日全食的形成原理是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時,恰好擋住了太陽,使太陽的光芒無法照射到地球上,從而形成了“日全食”的現象,月球能擋住射向地球的太陽光,是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因為發生“日全食”時月球在地球和太陽中間,所以圖中的A處是月球,B處是地球?!踞槍毩?】小毅去長白島森林公園游玩時,看見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地上形成圓形光斑,爸爸告訴小毅,光斑是光的形成的太陽(選填“倒立”或“正立”)的(選填“虛”或“實”)像?!敬鸢浮恐本€傳播倒立實【詳解】[1][2][3]樹上的樹葉很多,樹葉與樹葉之間會形成很多小的縫隙,太陽光從這些小縫隙中照射下來,由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則在地面上形成了太陽的像。這是小孔成像現象,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踞槍毩?0】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m/s,下雨天,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這表明,光比聲音傳播的?!敬鸢浮?×108速度大【詳解】[1]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是3×108m/s,聲音的傳播速度是340m/s。[2]光的傳播速度遠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閃電和雷聲雖然是同時發生的,但經過相同的路程,光需要的時間短,聲音需要的時間長,閃電先到達觀察者,雷聲后到達觀察者,因此打雷時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踞槍毩?1】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m/s,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這個速度。由于光速遠大于聲速,所以運動會上賽跑時,計時裁判總是(選填“看到發令槍冒煙”或“聽到槍聲”)就計時。【答案】3×108小于看到發令槍冒煙【詳解】[1]實驗測得,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2]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小于這個速度。[3]由于光速遠大于聲速,所以運動會上賽跑時,發令槍冒煙發出的光傳入計時裁判眼中所用時間和賽跑所用時間相比可以忽略不計,而槍聲傳入裁判耳中所需時間不可忽略,所以計時裁判總是看到發令槍冒煙就計時。【針對練習12】“井底之蛙”這個成語大家都很熟悉,圖中M點表示青蛙。請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知識畫圖說明為什么“坐井觀天,所見甚小”。(溫馨提示:必須標出光的傳播方向)
【答案】
【詳解】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被井口擋住的光不能進入井中青蛙的眼睛,所以青蛙看不到井口以外的世界,連接井口兩側到青蛙的眼睛,此范圍以內為井底青蛙所見范圍,如圖所示:
【針對練習13】如圖,發光點A發出的光被物體BC阻擋后,在墻壁上留下了物體BC的影,請在圖中作出物體BC的影B′C′。(保留作圖痕跡)
【答案】
【詳解】根據光在同種均勻介質(空氣)中沿直線傳播,從點光源A過點C作直線與墻壁相交于點C′,從A過點B作直線與墻壁相交于B′,直線AC與AB所夾的墻壁上的陰影部分B′C′就是BC的影子,如圖所示:
【針對練習14】在圖甲中的光屏M上畫出蠟燭AB經小孔所成的像A'B'。
【答案】
【詳解】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過A點和小孔O畫出一條光線交光屏于,再過B點和小孔O畫出一條光線交光屏于,即AB的像為。如下圖所示:
【針對練習15】小華在地面上鋪一張白紙,將刻有邊長為3cm等邊三角形的紙板正對著太陽,保持紙板與地面距離為1m不變,觀察白紙上的光斑。小華用另一張卡片覆蓋在三角形孔上(如圖所示),遮住孔的一部分,讓太陽光透過小孔,將右側的卡片緩緩向左移動,觀察光斑變化情況。上述過程中
(1)可以探究光斑的形狀與的關系(選填“小孔形狀”或“小孔大小”);(2)剛開始時,白紙上光斑的形狀是形,大小將(“變大”、“不變”或“變小”);(3)當小孔足夠小時,此時光斑形狀是形,繼續移動覆蓋的卡片,減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紙上光斑大小將(“變大”、“不變”或“變小”)。【答案】小孔大小三角變小圓不變【詳解】(1)[1]根據“用另一張卡片覆蓋在三角形孔上,遮住孔的一部分,讓太陽光透過小孔,將右側的卡片緩緩向左移動,觀察光斑變化情況”可以判斷出光斑的形狀與小孔大小的關系。(2)[2][3]因為太陽光是平行光,開始時孔較大,所以形成的是和孔面積大小相等的光斑,故剛開始時,孔是三角形,所以白紙上光斑的形狀是三角形,大小將變小。(3)[4][5]當小孔到地面的距離一定時,小孔越來越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陽的像,此時光斑形狀是圓形,繼續移動覆蓋的卡片,減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紙上光斑大小將不變,光斑亮度減弱。【針對練習16】如圖所示某興趣小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個小圓孔,將頂部剪去后,蒙上一層塑料薄膜,制作成一個簡易針孔照相機。如圖甲所示,將其水平放置,在左側固定一支點燃的蠟燭,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燭焰倒立的像。(1)若將點燃的蠟燭向上移動,則塑料薄膜上的像向(上/下)方移動;若將易拉罐向右移動少許,蠟燭的像將(變大/變小/不變)。從右側眼睛看過去,將蠟燭在孔前繞順時針旋轉,則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順/逆)時針旋轉的;(2)若只將小圓孔改為三角形小孔,則像的形狀(改變/不變);(3)晴天的正午時分,走在長廣溪濕地樹林下,小明看到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地上留下許多大小不同的圓形光斑(如圖乙所示),這是(太陽/樹葉的縫隙/樹葉)的(實像/影子/虛像);地上圓形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4)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明設計了四種有不同形狀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張卡片乙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接著,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乙,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答案】下變小順不變太陽實像樹葉距離地面距離不同C【詳解】(1)[1][2][3]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因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是倒立的實像,所以蠟燭向上移動,則它在薄膜上的像將向下方移動;若將易拉罐向右移動少許,燭焰就離小孔越遠,則像變??;從右側眼睛看過去,將蠟燭在孔前繞順時針旋轉,則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順時針旋轉的。(2)[4]蠟燭經小孔成倒立的實像,像的形狀與燭焰形狀相同,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所以只將小圓孔改為三角形小孔,像的形狀不變。(3)[5][6][7]樹葉的縫隙其實就是一個個小孔,圓形光斑就是太陽的實像;樹葉的縫隙,也就是小孔,距離地面的遠近不同,形成的光斑大小不同;距離越遠,形成的光斑越大,距離越近,形成的光斑越小。(4)[8]C圖中隨著卡片乙向左移動,孔的形狀始終是三角形,并且逐漸變小,故C符合要求;ABD三圖中隨著卡片乙向左移動,孔的形狀發生了變化,不符合要求。考點2: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反射現象定義:光從一種物質射到另一種物質的表面時,有一部分光返回到原來物質中傳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對比現象定義圖示共同點看到的結果舉例鏡面反射一組平行光照射到鏡面,反射后仍為平行光?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人在反射光線的范圍內,看到物體很亮(刺眼),不在反射光線的范圍內,看到物體很暗?鏡面、平靜的水面、玻璃幕墻、車尾燈的反射等?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會把平行的入射光線向著四面八方反射人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電影屏幕、書本上的字、能從不同方向看到墻上的壁?(1)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當入射光線垂直射向鏡面時,入射角為0°,反射角也為0°。(3)敘述規律時要注意其中的因果關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說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4)人能看見物體是由于它發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進入我們的眼睛.光的反射實驗(重點)1.可折轉白色粗糙硬紙板的作用:①顯示光路,對光線起漫反射作用;②探究入射光線、法線和反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2.實驗應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減小其他光線對實驗的影響,使實驗現象更明顯;3.紙板與鏡面的放置要求:紙板與鏡面垂直放置;第6頁第6頁共28頁4.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將紙板NOF向前或向后折轉,觀察硬紙板上是否顯示反射光線;此時,反射光線存在,只是觀察不到。5.驗證光路是否可逆:將光線逆著反射光線的方向射入,觀察新的反射光的傳播路徑是否與原來的入射光線重合;第6頁第6頁共28頁6.實驗中改變入射角大小,多次實驗的目的:避免實驗的偶然性,讓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7.讓光線緊貼紙板(光屏)射向點的目的:在硬紙板(光屏)上能顯示光路;8.實驗描繪光的傳播路徑的方法:在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上取一個點,將該點與反射點連接;9.實驗時從紙板前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的原因:光在紙板上發生了漫反射。【針對練習17】下列語句不涉及光的直線傳播的是()A.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B.如影隨形,形影相伴C.鏡中之花,水中之月 D.井底之蛙,所見甚小【答案】C【詳解】A.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描述葉子擋住了光線,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故A不符合題意;B.如影隨形,影子是光線被遮擋照射不到形成的,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故B不符合題意;;C.鏡中之花,水中之月,屬于光的反射現象,故C符合題意;D.井底之蛙,所見甚小是因為光線被井口擋住了,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針對練習18】如圖所示,小明和小紅看到掉在地上的課本,對其原因解釋正確的是()
A.課本發出的光射入小紅的眼睛B.陽光在課本處鏡面反射,進入小紅眼睛C.小明眼睛發出光,照射在課本上D.陽光在課本處漫反射,進入小明眼睛【答案】D【詳解】A.物理教材本身不會發光,故不是光源,不會發出光線,故A錯誤;C.小明的眼睛不是光源,不會發光,故C錯誤;BD.教材的表面凹凸不平,光照在上面發生漫反射,反射光線是向著四面八方的,所以小明和小紅從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故B錯誤,D正確。故選D?!踞槍毩?9】關于光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小明在上課時能看到黑板上的字,原因是黑板發生了鏡面反射B.學生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為反射的光線雜亂無章,但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剛下過雨的夜晚,人們在坑洼的路面迎著月亮行走,看到發暗的地方是水面D.青蛙“坐井觀天,所見甚小”,是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答案】D【詳解】AB.小明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為反射的光線雜亂無章,發生了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B錯誤;C.路面上的水發生鏡面反射,路面發生漫反射,當人迎著月光走時,水面發生鏡面反射進入人眼光線比路面發生漫反射進入人眼的光線多,人感覺水面亮,所以亮的地方是水,暗的地方是路面,故C錯誤;D.青蛙“坐井觀天,所見甚小”,這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只能看到一定的范圍,故D正確。故選D?!踞槍毩?0】光明是人們祈求的,但有時光也會損害人的視覺和身心健康,成為光污染。下列實例中會造成光污染的是()A.晚上學習時用護眼臺燈 B.用塑料薄膜建造溫室大棚C.汽車車窗玻璃上貼防曬膜 D.城市建筑大面積安裝玻璃幕墻【答案】D【詳解】A.晚上的光線較暗,用護眼臺燈可以起到對眼睛的保護作用,不會造成光污染,故A不符合題意;B.利用塑料的透光功能,建大棚時能夠使大棚的溫度升高,不會造成光污染,故B不符合題意;C.汽車車窗玻璃上貼太陽膜主要是防止內飾因光照而老化,同時還出于安全的考慮,不會造成光污染,故C不符合題意;D.當光照射在玻璃幕墻時,會發生鏡面反射,造成光污染,故D符合題意。故選D?!踞槍毩?1】如圖所示,一束太陽光與水平面成30°角射來,小明想利用一塊平面鏡使此時的太陽光豎直射入井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入射角是30° B.反射角是60°C.平面鏡與水平面的夾角是45° D.平面鏡與水平面的夾角是90°【答案】B【詳解】如圖所示,OB為反射光線與水平面垂直,ON為法線,CD為平面鏡所在位置,則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則法線ON垂直于平面鏡,則平面鏡與水平面的夾角是綜上所述,ACD錯誤,B正確。故選B。
【針對練習22】某學習小組學習了數學中的“相似三角形”后,利用兩種方法測量了旗桿的高度。第一種方法,如圖甲所示,人站在太陽下,測量出人的高度、人的影子的長度、旗桿影子的長度,利用比例就能算出旗桿的長度。第二種方法,如圖乙所示,選一人作為觀測者,在他與旗桿之間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鏡子,固定鏡子的位置,觀測者看著鏡子來回調整自己的位置,使自己能夠通過鏡子看到旗桿頂端,測量出人的高度、人到鏡子的距離、旗桿底部到鏡子的距離,利用比例就能算出旗桿的長度。從光學的角度,前者利用的是光的,后者利用的是光的。
【答案】直線傳播反射【詳解】[1]人站在太陽下,測量出人的高度、人的影子的長度、旗桿影子的長度,利用比例就能算出旗桿的長度,利用光的直線傳播。[2]在他與旗桿之間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鏡子,固定鏡子的位置,觀測者看著鏡子來回調整自己的位置,使自己能夠通過鏡子看到旗桿頂端,測量出人的高度、人到鏡子的距離、旗桿底部到鏡子的距離,利用三角形相似就能算出旗桿的長度,利用光的反射。【針對練習23】4月23日我們迎來了海軍建軍節,當天首次亮相的直20海軍型,可謂是最好的“慶生”禮物了,如圖所示,一架直20平行于海面飛行。若以直20為參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選填“運動”或“靜止”)的,直20的“倒影”是由于而形成的;站在不同位置的人都能看到直20,這是因為光在直20機身上發生了。
【答案】靜止光的反射漫反射【詳解】[1]一架直20平行于海面飛行。若以直20為參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相對于直20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倒影是靜止的。[2]光滑湖面形成倒影,是因為光發生了反射,屬于平面鏡成像現象。[3]我們從不同方向能夠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由于它發生了漫反射?!踞槍毩?4】如圖所示,晚上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塊平面鏡放在紙上(鏡面朝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從側面看過去,鏡子比白紙(選填“亮”或“暗”),這是由于光在鏡子上發生了(選填“鏡面”或“漫”)反射的原因。
【答案】暗鏡面【詳解】[1][2]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鏡子表面光滑,對光進行鏡面反射;紙張表面較粗糙,對光線進行漫反射,從側面看過去,鏡子比白紙鏡面反射的光線進入眼睛的較少,因此鏡子看起來比紙張暗?!踞槍毩?5】雨后晴朗的夜晚,為了不踩到地上積水,人們根據生活經驗判斷,迎著月光走,地上發亮的是(選填“地面”或“積水”);背著月光走,地上發暗的是(選填“地面”或“積水”)。
【答案】積水積水【詳解】平靜的水面,能發生鏡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發生漫反射。[1]迎著月光走,月光經水面發生鏡面反射,進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線多,人感覺水面亮;地面發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人感覺地面黑。[2]背著月光走,月光經水面發生鏡面反射,沒有反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人感覺水面暗;地面發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線反射進入人的眼睛,人感覺地面亮。【針對練習26】一束光線在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發生發射和折射,入射光線是,折射光線是,折射角大小.【答案】COOA60°【分析】反射和折射是在兩種介質的界面上同時發生的現象,反射遵從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遵從折射定律: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光由空氣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能根據圖解識別三條光線.【詳解】由圖知,OB和OC關于X對稱,可知X是法線,AO與OC分居法線兩側,可知CO為入射光線,OA為折射光線,OB為反射光線.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60,則折射角為60.【針對練習27】室內有一吸頂燈S,人從平面鏡MN中能夠看到吸頂燈。請在圖中畫出人眼A經平面鏡MN看到吸頂燈的完整光路圖。
【答案】
【詳解】人眼A經平面鏡MN看到吸頂燈,是由于吸頂燈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浸入人的眼睛,作點S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S′,連接S′A與鏡面的交點O即為入射點,連接SO即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
【針對練習28】在圖中根據給出的入射光線AO畫出反射光線OB,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
【答案】
【詳解】由圖可知,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則入射角等于過入射點作出垂直于鏡面的法線,根據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畫出反射光線,并標明反射角的度數,如下圖所示:
【針對練習29】如圖所示,為入射光線,為出射光線。請在圖中添加合理的光學器件。(注意所添加的器件位置要正確,保留適當的作圖痕跡。)
【答案】
【詳解】由圖可知,光路發生了改變,說明光發生了反射,所以所缺的光學元件為平面鏡,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先畫L1與L2的角平分線為法線,再過焦點做法線的垂線即為平面鏡的位置,如下圖:
【針對練習30】如圖所示,由于木板的遮擋,光源S發出的光無法直接照射到P點。通過平面鏡的反射作用,可以使光源S發出的光經過P點。請你畫出由光源S發出經平面鏡反射后通過P點的那條光線的光路圖。
【答案】
【詳解】先通過平面鏡作出發光點S的對稱點即為S的像;連接交平面鏡于點O,SO為入射光線,OP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
【針對練習31】如圖所示,請你畫出點光源S發出的兩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
【答案】
【詳解】通過平面鏡作出S的對稱點S′,連接S′和入射點A、B并延長,AC、BD即為反射光線,分別補出入射光線SA、SB,如圖所示:
【針對練習32】在圖中根據反射光線a、b畫出點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答案】【詳解】分別過兩個反射點垂直鏡面做出法線,然后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左側畫出兩條入射光線,兩條入射光線的交點即為點光源S的位置,如圖【針對練習33】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鏡,白色紙板豎直立在平面鏡上,紙板由E、F兩部分組成,可以繞ON翻折。
(1)實驗時,把紙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鏡上,入射光線AO的法線是,光線AO的入射角大小是度;(2)白色硬紙板的表面應盡量粗糙,其目的是使光在紙板上發生(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這樣我們在各個方向都能看清光的傳播路徑;(3)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射到鏡面上O點,紙板F上會顯示出反射光束OB,接著將紙板F繞ON向后翻折,則紙板F上(選填“能”或“不能”)顯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選填“同一平面內”或“不同平面內”)(4)若讓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鏡,反射光將沿OA方向射出。該實驗現象說明。(填選項字母)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答案】ON40漫反射不能同一平面內B【詳解】(1)[1]入射光射在O點,則通過O點與平面鏡垂直的直線就是法線,即ON是法線。[2]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入射光線與鏡面夾角是50度,則其與法線的夾角(入射角)為(2)[3]讓光線掠過紙板,是為顯示光線的路徑:光線掠過紙板,有一部分光被紙板反射,反射光進入人眼,人就看見了光線的路徑。為了使在各個方向都能看到光路,需要光在紙板上發生漫反射,因此紙板越粗糙越好。(3)[4][5]此時我們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光路,說明此時光線的位置不在紙板F上。而當兩片紙板在同一平面上時,我們可以在兩片紙板上看到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這說明: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4)[6]此時入射光線逆著原來的反射光線射在鏡面上,而反射光線則逆著原來的入射光線射出。這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A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踞槍毩?4】如圖所示,白色硬紙板EF垂直于平面鏡放置,能沿ON折轉,ON垂直于平面鏡。用此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將入射光沿著順時針方向移動,逐漸靠近法線ON,反射光逐漸(選填“靠近”或“遠離”)法線ON;當入射光移動到法線ON右側時,反射光出現在法線ON的(選填“右側”或“左側”),這說明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2)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的關系,應進行的操作是,觀察并描繪光的徑跡,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并記錄在表中;比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時,;各小組交流分享數據結果的目的是從更多的數據中。實驗次數1234入射角20°30°40°60°反射角20°30°50°60°(3)將紙板F沿ON向后折時,不能在紙板F上觀察到反射光,用噴霧可以顯示出反射光的路徑仍然在原來的位置,說明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答案】靠近左側法線的兩側多次改變入射光的方向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尋找普遍規律同一平面【詳解】(1)[1]如甲圖所示,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知,將入射光沿著順時針方向移動,逐漸靠近法線ON,反射光逐漸靠近法線ON。[2][3]根據實驗現象可知,當入射光移動到法線ON右側時,反射光出現在法線ON的左側,這說明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2)[4]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的關系,讓入射光貼著EF沿AO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觀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變入射光的方向,觀察并描繪光的徑跡。[5]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6]多次實驗可以多測量幾組數據,得到的規律更具有普遍性。(3)[7]在實驗過程中,將紙板向前或向后折,是為了驗證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此時有折轉時,觀察不到反射光,說明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及法線ON在同一平面內?!踞槍毩?5】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附有量角器(圖中未畫出)的白色紙板ABCD,能繞垂直于CD的ON軸翻轉,在紙板上安裝一支可在紙板平面內自由移動的激光筆。
(1)實驗前,應將紙板放置于平面鏡上,實驗時應該選用較(選填“光滑”或“粗糙”)硬紙板,硬紙板的作用是;(2)如圖乙所示,將紙板右半部分繞ON向后折任意角度,發現紙板上均無反射光束呈現。那么反射光線(選填“仍存在”或“不存在”);(3)使一束光緊貼硬紙板射向鏡面上的O點,在硬紙板上描出入射光線AO和反射光線OB,并測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變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實驗后將測得的數據記錄在下表中,通過分析實驗數據,有的同學得出了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結論,這個結論(選填“是”或“不是”)正確的,原因是;實驗次數入射角反射角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4)有一同學也把一束光貼著紙板A射到O點(如圖丙所示),但紙板并未與平面鏡垂直,他(選填“能”或“不能”)在紙板B上看到反射光線。【答案】垂直粗糙顯示光的路徑仍存在不是在光的反射中,入射角決定反射角的大小不能【詳解】(1)[1][2]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中,需要從不同方向觀察紙板上的光線,紙板應該發生漫反射,即表面應該是粗糙的;硬紙板的主要作用是:在實驗時顯示光的傳播路徑。[3]為了使光的傳播路徑能呈現在硬紙板上,應讓硬紙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2)[4]如圖乙所示,當沿著ON將紙板右半部分向后翻轉至任意角度后,反射光束均沒有在硬紙板上呈現,此時反射光線沒有隨硬紙板的位置變化,反射光線和仍然存在,且在同一位置。(3)[5][6]有的同學得出了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結論,這個結論是錯誤的,因為在光的反射中,先有入射,才有反射,所以結論應該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7]如果實驗中硬紙板放得沒有與平面鏡垂直,稍有傾斜,則當入射光貼著硬紙板射向鏡面上的O點后,法線將會不在硬紙板上,由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所以此時在硬紙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線?!踞槍毩?6】如圖為小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兩塊粘接起來的硬紙板。(1)實驗時,小雨讓入射光線AO沿左側紙板E射向鏡面,然后轉動右側紙板F,使右側紙板F和左側紙板E在同一平面內,但在右側紙板F上沒有發現反射光線,其原因可能是;(2)采取改正措施后,實驗現象如圖甲所示,若想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接下來的操作應當是:;(3)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小雨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并測量對應的反射角的大小,比較兩者的大小關系,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4)測量數據如表所示。分析數據可以得出結論:在反射現象中;
入射角反射角(5)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向O點,發現反射光將沿圖甲中OA的方向射出,說明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的?!敬鸢浮坑布埌鍥]有豎直放置以法線ON為軸線,向后彎折紙板F面,觀察F面上是否有反射光線尋找普遍規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逆【詳解】(1)[1]當E、F在同一平面上時,在F上沒有發現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所在的平面與紙板不是同一個平面,故可能的原因是:硬紙板沒有豎直放置。(2)[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接下來的操作是:以法線ON為軸線,向后彎折紙板F面,觀察F面上是否有反射光線,若能觀察到反射光線,則說明了反射光線、法線、入射光線不在同一平面內,若不能觀察到反射光線,則說明了反射光線、法線、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3)[3]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多次改變入射角大小并測量對應的反射角,是為了尋找普遍規律。(4)[4]根據表中的數據可以得出,反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相等,故可以得出結論:在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5)[5]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向O點,會發現反射光線沿著OA方向射出可知,將反射光線改為入射光線,光路圖照樣成立,體現了光路是可逆的。考點3:平面鏡成像1.平面鏡成像特點:(1)像與物大小相等;(2)像到鏡的距離與物到鏡的距離相等;(3)像與物的對應點的連線與鏡面垂直;(4)像與物左右位置顛倒;(5)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偨Y:等大、等距、垂直、對稱、虛像。2.平面鏡成像原理及作用:(1)平面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2)平面鏡成像作用:成像、改變光路。3.實像和虛像:(1)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2)虛像: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注意:虛像能用眼睛直接觀看,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實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觀看。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重點)【設計與進行實驗】1.實驗裝置圖2.實驗原理(光的反射規律)?3.實驗主要器材及作用(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透明薄玻璃板、刻度尺、火柴、白紙、光屏)?(1)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2)透明薄玻璃板(便于確定像的位置;防止產生重影)(3)刻度尺(便于比較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4)白紙(或坐標紙)(在白紙或坐標紙上方便標注平面鏡、物、像的位置)(5)光屏(觀察像能否成在光屏上,判斷成像的虛實)4.實驗方法:等效替代法(用未點燃的蠟燭代替點燃的蠟燭,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用未點燃的蠟燭代替點燃的蠟燭的像,比較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系)5.實驗操作注意事項∶(1)實驗應在暗環境下進行(使實驗現象更明顯)(2)玻璃板要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確保像與物能夠完全重合)(3)觀察像的大小時,應在點燃蠟燭一側透過玻璃板觀察6.判斷平面鏡成虛像的操作(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蠟燭,將光屏置于原蠟燭的位置,光屏上不能成像)7.多次改變蠟燭的位置,進行實驗(為了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8.實驗的評估與改進(1)無論怎樣移動蠟燭都無法使像與物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與桌面沒有垂直放置)(2)實驗中觀察到重影的原因(玻璃板太厚,前后表面各成一個像)(3)測得蠟燭和像到平面鏡距離不相等的原因(a.玻璃板后的蠟燭與像沒有完全重合;b.玻璃板太厚;c.實驗過程中玻璃板改變了位置)9.平面鏡成像特點在生活中的應用實驗結論: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即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4.球面鏡:凸面鏡與凹面鏡(1)凸面鏡: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鏡叫做凸面鏡;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常用作汽車觀后鏡來擴大視野。(2)凹面鏡:利用球面的內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鏡叫做凹面鏡;凹面鏡對光有匯聚作用,常用作太陽灶、探照燈等。【針對練習37】當你走向掛在豎直墻面上的平面鏡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鏡中的“你”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B.鏡中的“你”是平面鏡成的實像C.當你靠近鏡子時,鏡中的“你”變大D.鏡中的“你”的大小跟鏡子的大小無關【答案】D【詳解】走向掛在豎直墻面上的平面鏡時,平面鏡中會出現自己的像,該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由于像的大小始終與物體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保持不變,而且像的大小與鏡子的大小無關,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針對練習38】如圖所示,物體AB長1.6m,平面鏡CD長0.6m,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為2m。下列關于物、像、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通過該平面鏡成的是實像B.像的高度與平面鏡的長相同,為0.6mC.物體與像的距離為2mD.像的高度與物體的高度相同,為1.6m【答案】D【詳解】A.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物體通過該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故A錯誤;B.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為1.6m,與平面鏡大小無關,故B錯誤;C.根據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等距,像與物體的距離為L=2m+2m=4m故C錯誤;D.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像長與物體的長相同,為1.6m,故D正確。故選D?!踞槍毩?9】如圖所示,平面鏡豎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鉛筆放在平面鏡前40cm處,若向平面鏡移動10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鉛筆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逐漸變小B.鉛筆與它的像之間的距離變為30cmC.在鏡中看到物體兩次像之間的距離為20cmD.若平面鏡順時針轉至圖中虛線位置,鉛筆的像將與鉛筆垂直【答案】D【詳解】A.因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大小相等,一支直立的鉛筆放在平面鏡前40cm處,若向平面鏡移動10cm,鉛筆在鏡中的像的大小不變,故A錯誤;B.因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鉛筆向平面鏡移動10cm后物距為40cm-10cm=30cm像距也為30cm,鉛筆與鏡中的像相距為30cm+30cm=60cm故B錯誤;C.因像距與物距是相等的,一支直立的鉛筆放在平面鏡前40cm處,物距為40cm,像距也為40cm,當鉛筆向平面鏡移動10cm后的像距為30cm,故在鏡中看到物體兩次像之間的距離為40cm-30cm=10cm故C錯誤;D.鉛筆與平面鏡的夾角為45°,根據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故鉛筆的像與鏡面的夾角也為45°,像與物的的夾角為45°+45°=90°所以鉛筆與它在平面鏡中的像垂直,故D正確。故選D?!踞槍毩?0】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選用的實驗器材有:一塊薄平板玻璃、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刻度尺和白紙,如圖所示。則下列與實驗相關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選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鏡是為了更清楚觀察到像的位置B.實驗過程中應在較亮的環境中進行C.利用現有器材可探究:像與物是否等大D.若木板緊貼在玻璃板的背面,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見蠟燭A的像【答案】B【詳解】A.使用平面鏡時,只能成像,不能透光,不容易確定像的位置,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鏡,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確定像的位置,而且可以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在比較暗的環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玻璃板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也最多,感覺蠟燭的像也最亮,因此實驗過程中應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故B錯誤,符合題意;C.兩個蠟燭完全相同,實驗中可以觀察蠟燭與像是否重合,因此可以探究像與物是否等大,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平面鏡的成像原理為光的反射,因此木板緊貼在玻璃板的背面,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見蠟燭A的像,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踞槍毩?1】如圖所示,平面鏡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長6cm的鉛筆平放在地面上且與平面鏡垂直,筆尖離平面鏡10cm,現鉛筆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鏡向它勻速靠近,則()
A.鉛筆的像為虛像,且尖端朝右 B.筆尖的像移動速度大于筆尾的像移動速度C.在靠近平面鏡的過程中,鉛筆的像變大 D.將M逆時針轉動45°,鉛筆的像豎直且尖端朝下【答案】D【詳解】A.平面鏡所成的像為虛像,由于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所以鉛筆尖端朝左,故A不符合題意;B.若鉛筆以2cm/s速度向平面鏡靠近,由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可知,像也以2cm/s速度向平面鏡靠近,且像的大小不變,則筆尖的像移動速度等于筆尾的像移動速度,故B不符合題意;C.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鉛筆在運動的過程中大小不變,則其所成的像大小不變,故C不符合題意;D.將M逆時針轉動45°,則鉛筆與平面鏡的夾角為45°,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鉛筆的像與平面鏡的夾角為45°,則鉛筆的像與水平面的夾角為90°,即鉛筆的像呈豎直方向。由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可知,鉛筆的尖端朝下,故D符合題意。故選D?!踞槍毩?2】如圖所示,檢查視力時,視力表掛在被測者頭部的后上方,被測者識別對面墻上鏡子里的像。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A.視力表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能被我們看到,所以為實像B.視力表在平面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5.4mC.若被測者向平面鏡靠近0.1m,則她在鏡中的像將變大D.若被測者看到“E”的像開口向上,則視力表上的該“E”開口向上【答案】D【詳解】A.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視力表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故A錯誤;B.視力表到平面鏡的距離是2.7m,根據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所以視力表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也是2.7m,所以人到視力表像的距離l=2.7m+2.7m-0.4m=5m故B錯誤。C.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可知,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若被測者向平面鏡靠近0.1m,她在鏡中的像大小不變,故C錯誤;D.平面鏡成像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故若被測者看到“E”的像開口向上,則視力表上的該“E”開口向上,故D正確。故選D?!踞槍毩?3】如圖甲所示,是小云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乙、丙和丁是探究過程的側視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若蠟燭A距玻璃板4cm,則蠟燭B距玻璃板8cm才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B.如圖乙所示,若在玻璃板與蠟燭B之間放一塊擋光板,則能透過玻璃板看到蠟燭A的像C.若實驗時裝置如圖丙所示,則蠟燭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傾斜D.若實驗時裝置如圖丁所示,則蠟燭A能在玻璃板中成像【答案】BCD【詳解】A.平面鏡成像中,像距等于物距,所以若蠟燭A距玻璃板4cm,則蠟燭B距玻璃板4cm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故A錯誤;B.平面鏡成像成虛像,本質是光的反射,所以在玻璃板與蠟燭B之間放一塊擋光板,仍能透過玻璃板看到蠟燭A的像,故B正確;C.平面鏡成像,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所以若實驗時裝置如圖丙所示,則蠟燭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傾斜,故C正確;D.實驗時裝置如圖丁所示時,蠟燭的光仍然可以照射到鏡面上,發生反射,所以可以成像,故D正確;故選BCD?!踞槍毩?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凸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B.汽車的觀后鏡是用凸面鏡C.太陽灶用的是凸面鏡D.牙科醫生用來觀察患者不易看到的部位的鏡子是用凹面鏡【答案】B【詳解】A.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的作用,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故A錯誤;B.汽車的觀后鏡是利用凸面鏡,成正立的、縮小的虛像,增大觀察范圍,故B正確;C.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應用在太陽灶上,故C錯誤;D.牙科醫生用來觀察患者不易看到的部位的鏡子是用平面鏡,故D錯誤。故選B?!踞槍毩?5】某同學站在豎直放置的穿衣鏡前1.5m處,當他向鏡靠近0.5m,此時鏡子里的像和他相距m,像的大小(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敬鸢浮?不變【詳解】[1][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因此某同學站在豎直放置的穿衣鏡前1.5m處,當他向鏡靠近0.5m,此時他距離鏡子1m,像距離鏡子也是1m,所以像和他相距2m;像與物大小相等,因此當他靠近鏡子時,像的大小不變?!踞槍毩?6】馬路的拐角處很多會放一個鏡,它對光線有作用。太陽灶多用鏡制成?!敬鸢浮客姑姘l散凹面【詳解】[1][2]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能成正立、縮小的虛像,因此利用凸面鏡可以達到擴大視野的目的。[3]根據凹面鏡可以會聚光線的特點,我們制成了太陽灶。【針對練習47】請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敬鸢浮?/p>
【詳解】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分別做出物體AB端點A、B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用虛線連接、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如圖
【針對練習48】如圖甲所示,是O在平面鏡中成的像,在圖中畫出平面鏡的位置。
【答案】
【詳解】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平面鏡在物像連線的垂直平分線上,連接,作出的垂直平分線,可得平面鏡的位置,如圖所示:
【針對練習49】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時,將白紙平鋪在桌面上,將玻璃板垂直紙面放置,取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小心地移動蠟燭B,直到與蠟燭A的像重合。(1)實驗時應選用(選填“較薄”或“較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選填“位置”或“大小”)(2)選用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關系;(選填“位置”或“大小”)(3)移去蠟燭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像,這表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填“虛”或“實”)像;(4)實驗過程中,將蠟燭A靠近玻璃板時,蠟燭B應(選填“靠近”或“遠離”)玻璃板;若無論怎么調節蠟燭B都不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可能是;(5)本實驗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得到多組數據的目的是(選填序號)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B.避免實驗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規律【答案】較薄位置大小不能虛靠近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B【詳解】(1)[1]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較薄玻璃板。[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同時觀察到蠟燭A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2)[3]在實驗中,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3)[4][5]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移去蠟燭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說明平面鏡成虛像。(4)[6]如果使蠟燭A離玻璃板近一些,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蠟燭B會靠近玻璃板。[7]若實驗中無論怎樣調節后面的蠟燭B,都能與蠟燭的像重合,說明像和物體未在同一水平面,則可能是玻璃板未與桌面垂直造成。(5)[8]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研究像與物體到鏡面距離的普遍規律,避免實驗現象的偶然性,故A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踞槍毩?0】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
(1)將一張白紙放在水平桌面上,將玻璃板與紙面放置,該實驗用玻璃板來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2)該實驗對蠟燭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目的是便于比較;(3)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面,將未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尋找并記下蠟燭A像的位置。實驗中為了使蠟燭B與A的像完全重合,眼睛應從圖(一)中的(選填“甲”“乙”“丙”或“丁”)位置來回觀察;(4)為探究像的虛實,在蠟燭B處放上光屏,眼睛應該從圖(一)中的(選填“甲”“乙”“丙”或“丁”)位置觀察光屏;(5)移動點燃的蠟燭A,再做兩次實驗,在白紙上記錄像與物對應點的位置如圖(二)所示。將白紙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線折疊,發現點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答案】垂直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像與物體的大小甲丙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詳解】(1)[1]實驗時,玻璃板要與紙面垂直放置;如果玻璃板與紙面不垂直,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可知,蠟燭的像與蠟燭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2]玻璃板既能讓光透過也可以反射光,便于確定像的位置,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2)[3]蠟燭A和B完全相同,這樣的目的是便于比較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這種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3)[4]平面鏡成的蠟燭的像時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蠟燭A一側觀察,即甲位置來回觀察,在蠟燭B的一側不能看到蠟燭A的像。(4)[5]驗證像的虛實時,將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上,眼睛從丙處直接觀察光屏,通過看到光屏上沒有像的現象,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5)[6]將白紙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線折疊,發現點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即像的位置與物的位置關于平面鏡對稱;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踞槍毩?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活動過程:
①該實驗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方便,此時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平面鏡(選填“好一些”或“差一些”);②實驗時,將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個相同的蠟燭放到玻璃板的另一側,邊移動、邊觀察,使它與的像重合,觀察時,眼睛應該在如圖2乙中處觀察(選填“”、“”、“”或“”)。為確定像的虛實,需在(選填“蠟燭A”或“蠟燭B”)位置放一個光屏,并在如圖乙中的處觀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選填“”、“”、“”或“”);③如圖丙是小軍本人,他在進行實驗時,從鏡中也觀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鏡中所成的像應是圖丙中的(填序號);④做完實驗后某同學總結了一些關于平面鏡成像的知識,其中不正確的是。A.將蠟燭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變B.將蠟燭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線連接,連線跟玻璃板垂直C.當蠟燭與玻璃板的距離為時,像和物相距D.若將玻璃板豎直向上緩慢平移,蠟燭的像也跟著向上平移【答案】確定像的位置差一些a蠟燭BbAD【詳解】(1)[1]實驗時選擇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時觀察到像和代替蠟燭的像的蠟燭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透明的玻璃板只能反射燭焰射出的一部分光線,另一部分透過玻璃板,所以玻璃板成的像比平面鏡成的像清晰度差一些。(2)[3]實驗時,將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個相同的蠟燭B放到玻璃板的另一側,邊移動、邊觀察,使它與A的像重合,觀察時,眼睛應該在如圖2乙中處觀察;[4][5]為確定像的虛實,需在蠟燭B位置放一個光屏,并在如圖中的處觀察光屏上是否有像。(3)[6]方法一:根據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距離相等,物像大小相等,左右對稱,確定小軍在平面鏡中的像,如圖:
方法二:把試卷翻過來,觀察小軍在平面鏡中的像,故選A。(4)[7]A.將蠟燭向玻璃板靠近,根據像和物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變,故A正確;B.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根據像物連線與鏡面垂直,所以將蠟燭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線連接,連線跟玻璃板垂直,故B正確;C.當蠟燭與玻璃板的距離為時,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也是,所以像和物相距,故C錯誤;D.只將玻璃板豎直向上緩慢平移,由于像和物關于平面鏡對稱,蠟燭的位置不變,上下移動,對稱軸的位置不變,所以蠟燭像的位置不變,故D錯誤。故選D。【針對練習52】小東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1)實驗中,使用薄半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鏡,這樣做的目的是確定像的;(2)實驗步驟:①在水平桌面上鋪一張白紙,紙上豎直放置一塊薄透明平板玻璃,把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小東應在玻璃板(選填“前”或“后”)面觀察蠟燭A經玻璃板(選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②再拿一支外形相同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從多個角度看上去都跟蠟燭A的像,在蠟燭A、蠟燭B和透明玻璃下方做好標記;③將蠟燭A靠近玻璃時,仿照步驟②再至少做次實驗;④用測出蠟燭A到玻璃板的距離u和蠟燭B到玻璃板的距離v,記入數據表格;⑤請你畫出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答案】位置前反射完全重合2刻度尺見解析【詳解】(1)[1]平面鏡不能透光,不容易確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成像雖沒有平面鏡清晰,但能觀察到蠟燭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①[2][3]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眼睛應該在鏡前才能觀察到蠟燭經玻璃板反射所成的虛像。②[4]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現蠟燭A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可以判斷物與像大小相等。③[5]探究類實驗至少要做三次實驗,數據才具有代表性,得出的結論才具有普遍性。④[6]用刻度尺可以測量距離。⑤[7]表格設計如下次數物距u/cm像距v/cm123考點4:光的折射1.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當光線垂直射向兩種物質的界面時,傳播方向不變。2.光的折射規律:三線共面,兩線兩側,兩角不相等(空氣大),光路可逆;即: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從水或其他介質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隨之增大(如圖所示)。在光的折射現象中,介質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與法線形成的角越大。3.生活中常見的光折射現象:①從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淺,沿著看見魚的方向叉,卻叉不到;從水中看岸上的東西,好像變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樓。④彩虹。(1)當光斜射到兩種介質的表面時,一般要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2)反射光線與對應的入射光線在同種介質中,折射光線與對應的入射光線在不同介質中。【針對練習53】唐代詩人儲光羲的詩: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其中“潭清疑水淺”是作者站在岸邊感覺水變淺了,如圖所示的圖像,能正確表示“潭清疑水淺”光路的是()A.
B.
C.
D.
【答案】B【詳解】人看到池底變淺是由于從池底反射出的光由水斜射進入空氣中時,在水面發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會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就會覺得池底變淺了。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踞槍毩?4】當我們讀到毛主席的名句“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時,可以想象這樣的畫面:在平靜的水面上,我們既看到了魚翔淺底,也看到了鷹擊長空。關于看到的魚和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魚和鷹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魚和鷹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C.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鷹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D.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答案】C【詳解】當光遇到水面時會發生反射,此時水面相當于一平面鏡,所以看見水中的鷹是由光的反射現象形成的虛像;魚生活在水里,魚反射的光線由水中進入空氣時,在水面上發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會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就會覺得魚變高了,所以看到了魚的虛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針對練習55】下列光路圖,能正確表示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氣的是()A.
B.
C.
D.
【答案】A【詳解】A.圖中描述的是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故A符合題意;B.圖中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時,折射光線應向遠離法線方向偏折,而圖中折射光線向法線靠近了,故B不符合題意;C.圖中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時,折射光線應向遠離法線方向偏折,而圖中折射光線的傳播方向不變,故C不符合題意;D.圖中描述的是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的情境,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兩種介質中,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踞槍毩?6】下列成語中與光的折射現象有關的是()A.海市蜃樓 B.坐井觀天 C.鏡花水月 D.一葉障目【答案】A【詳解】A.海市蜃樓是光線經過不均勻空氣時發生折射形成的,屬于光的折射現象,故A符合題意;B.坐井觀天是因光線直線傳播導致觀察范圍較小,屬于光的直線傳播,故B不符合題意;C.鏡花水月屬于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D.一葉障目是光線經過不透明物體時被遮擋的一種現象,屬于光的直線傳播,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針對練習57】《康熙幾暇格物篇》中記載:“置錢碗底,遠視若無,及盛滿水時,則錢隨水光而顯現矣”。如圖所示,把銅錢放在碗底,后退到眼睛恰好看不到硬幣,保持眼睛、碗和硬幣的位置不變,緩緩向碗里倒水,看到的銅錢是(選填“實像”或“虛像”),這是由于光的現象造成的。
【答案】虛像折射【詳解】[1][2]當沿碗壁緩緩向碗中加水時,來自硬幣的光線會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從而發生折射,當折射光線進入人眼時,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虛像(虛像的位置比物體的實際位置偏高),所以在A處也能看到硬幣的虛像,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現象。【針對練習58】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的界面上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圖中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方向均未標出),其中入射光線是,折射光線是,反射角等于度,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答案】EOOG30增大【詳解】[1][2][3]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關于法線對稱,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兩側,由此可以判斷出AB為兩種介質的界面,EO為入射光線,OF為反射光線,OG為折射光線。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由圖知反射角為30°。[4]光的折射定律中,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針對練習59】如圖所示,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請畫出折射光線。
【答案】
【詳解】圖中已畫出法線,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據此在法線左側的玻璃中畫出折射光線,如圖所示:
【針對練習60】一個底面鍍銀的球冠形玻璃球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其橫截面如圖所示。一條光線從玻璃球冠上表面的M點通過球心O射到球冠的底面N點。虛線PN為底面AB的法線。畫出該光線經底面AB反射后在球冠形玻璃球內外的光路圖。
【答案】
【詳解】由于玻璃球底面鍍銀,因此底面相當于一個平面鏡,入射光線MN射到N點時,會發生光的反射,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作出反射光線NC;當光線NC從玻璃射進空氣時,發生光的折射現象,此時折射角應大于光線NC與法線的夾角,作出折射光線CD,光路圖如圖所示:
【針對練習61】按要求作圖(請保留作圖痕跡)。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入水中照亮了水底的鵝卵石。請畫出該束光在水面處的反射光線和進入水中的折射光線。
【答案】
【詳解】過入射點垂直界面作出法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左側作出反射光線;光射入水中照亮了水底的鵝卵石,連接入射點和鵝卵石的連線為折射光線。作圖如下
【針對練習62】如圖所示,潛水員在水下看到岸上的物體上端點A的像A′,請畫出A進入人眼光路的折射光線。
【答案】
【詳解】A′為潛水員在水下看到岸上的物體上端點A的虛像,連接A′與人眼,與水面相交于一點O即為入射點;連接AO得到入射光線;連接點O與人眼的位置可得折射光線,如圖所示:
【針對練習63】某小組選用了圖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轉的光屏(帶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折射規律”。(1)使用可折轉的光屏,是為了觀察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否;(2)圖甲中,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入射點為O點,則入射角是∠,折射角是∠;(用字母表示)(3)光從空氣射入水中,不斷改變入射角,讀出刻度盤上對應的折射角,將實驗結果畫在圖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別表示各次入射光線和對應的折射光線的位置。由此可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且折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時入射角為度,折射角等于度。(4)若讓光線沿1′、2′…和4′入射,發現折射光線恰好與其對應的入射光線重合,這一現象說明:在折射現象中,。
【答案】在同一平面內EOCFOD增大小于00光路可逆【詳解】(1)[1]將光屏的右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會看到折射光線,只有當整個光屏為一平面時,才能夠看到折射光線,說明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共面;即:使用可折轉的光屏,是為了觀察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2)[2][3]圖甲中,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入射點為O點,CD為法線,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則入射角為;折射角是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則折射角為。(3)[4][5]由圖丙可以看出,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即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6][7]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時,傳播方向不變,此時入射角等于0度,折射角等于0度。(4)[8]當光線從原折射光線的方向入射時,折射光線恰好與其對應的入射光線重合,這說明光路是可逆的?!踞槍毩?4】“若在水邊走,安全記心頭”??雌饋聿簧畹某厮?,也不要貿然下去。
(1)如圖所示,來自池底A點的光,從水中斜射向空氣時,在水面處發生現象,岸上的人,當眼睛位于B處時,逆著射入眼睛的光看去,感覺A升高到A'的位置,即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2)請在圖中畫出上述現象的光路圖,并標出入射角i。()【答案】折射淺
【詳解】(1)[1][2]根據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的規律,光在經過界面時會發生偏折,叫做折射現象,此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岸上的人,當眼睛位于B處時,逆著射入眼睛的光看去,視線會來到A'的位置,即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一些。(2)[3]根據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的規律,光在經過界面時會發生偏折,此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人的眼睛的視線與A'點共線,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如圖所示
考點5: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定義: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分解成各種單一顏色的光,這種現象叫光的色散。2.不同顏色的光通過三棱鏡時偏折程度不同,紅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偏折由小到大依次為紅、橙、黃、綠、藍、靛、紫。3.光的色散在生活中的色散現象:雨后的彩虹、潑向空中的水變得五顏六色、在陽光下肥皂泡變成彩色等。4.太陽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成,它是復色光。5.把紅、綠、藍三種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產生各種顏色的光,這個現象叫做色光的混合(彩色電視機的彩色畫面的形成)。紅、綠、藍也叫光的三原色。6.物體的顏色:a.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通過它的光的顏色決定的;如藍色的玻璃只能透過藍色光,無色物體能透過所有色光.?b.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光的顏色決定的;如白色不透明物體反射所有色光,彩色不透明物體反射白光和自身色光,黑色不透明物體吸收所有色光。7.看不見的光光線定義特性應用紅外線光譜上紅光以外的光熱效應、穿透云霧能力強診斷疾病、紅外線夜視儀、電視機遙控器、烤箱、紅外線治療儀等?紫外線光譜上紫光以外的光熒光效應、化學作用強、生物作用強滅菌、殺死微生物、合成維生素D、使熒光物質發光、驗鈔等生活中的實例原理∶a.影子的形成;b.小孔成像;c.隊伍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氫能制備新方法-洞察及研究
- 多模態情感識別技術:表情、語音與語言的綜合應用綜述
- 基于雙層路徑規劃的智能導盲系統設計與實現
- 檢查督導整改管理辦法
- 藝術生產理論在當代文藝創作中的實踐啟示研究
- 出具收入證明管理辦法
- 辦公樓保潔技術方案的研究與實踐
- 美學自學考試筆記重點解讀
- 游覽車運營調度方案設計
- 導電材料對厭氧消化性能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進展
- 新華書店讀者問卷調查表
- GB/T 20946-2007起重用短環鏈驗收總則
- GB/T 18391.3-2009信息技術元數據注冊系統(MDR)第3部分:注冊系統元模型與基本屬性
- GB/T 10610-2009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表面結構輪廓法評定表面結構的規則和方法
- 熠搜家庭戶用光伏電站推介
- 濟源幼兒園等級及管理辦法
- 房地產開發全流程培訓講義課件
- DB44-T 2163-2019山地自行車賽場服務 基本要求-(高清現行)
- 云南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收費標準
- DB15T 933-2015 內蒙古地區極端高溫、低溫和降雨標準
- 工傷責任保險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