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江蘇省如皋市達標名校中考聯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江蘇省如皋市達標名校中考聯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江蘇省如皋市達標名校中考聯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江蘇省如皋市達標名校中考聯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江蘇省如皋市達標名校中考聯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江蘇省如皋市達標名校中考聯考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學者博宗懋認為:“世宗(注:雍正帝)的集權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節節,他只設了一個□□□,于是就把以前內閣和八旗的權力,整個拿來。”□□□應為()A.中書省 B.市舶司 C.錦衣衛 D.軍機處2.下列圖片反映了同一個主題,概括最恰當的是A.歐洲一體化B.冷戰政策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D.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3.中國第一個原子彈爆炸成功讓美國感到“心理上的影響是巨大的”。美國認為,一個非白人的國家第一次打開了軍事技術中的一些最深奧的秘密,中國人已插足于一個過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進入的領域”。材料說明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A.得到了美國大力援助B.打破了美國單極世界C.實踐了“科教興國”戰略D.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4.下面示意圖中,能反映三國鼎立局面的是A. B.C. D.5.觀察下圖,導致19世紀末20世紀初石油開采量發生變化的原因是A.蒸汽機的產生B.汽車的發明C.人造纖維的發明D.珍妮機的發明6.以下有關二戰后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的表述,正確的有①納賽爾在南非發動起義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②1960年被稱為“非洲年”③納米比亞是非洲大陸最后獨立的國家④卡斯特羅領導古巴人民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下圖分別為人民藝術家古元創作于1947年的版畫作品《焚毀舊地契》和《發新土地證》。這兩幅作品反映了()A.抗日根據地土改的蓬勃開展B.邊區農村社會矛盾得到緩和C.三大改造服務于工業化建設D.解放區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8.某同學想了解早期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在毀滅特洛伊城后渡海返回希臘的歷險故事,他應該查閱的文學巨著是()A.《伊索寓言》B.《荷馬史詩》C.《天方夜譚》D.《被縛的普羅米修斯》9.在菲律賓馬克坦島上有一石座銅碑(如圖)。碑的背面,刻著一段文字:“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戰士們,在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殺死了他們的首領。由此,拉普拉普成為擊退歐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賓人。”材料中,“西班牙入侵者的首領”是A.迪亞士B.達伽馬C.哥倫布D.麥哲倫10.20世紀30年代,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的標志是A.意大利法西斯上臺B.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C.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D.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11.戈爾巴喬夫啟動政治改革后,蘇聯政治體制急劇變化,各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的趨勢隨之加強,最終導致蘇聯解體,其根本原因是A.高度集權的蘇聯模式的影響B.戈爾巴喬夫改革放棄了蘇共的領導權C.東歐劇變的推動D.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實行和平演變12.倭仁為反對1867年同文館決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員學習算學而上奏說:“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由此可推斷倭仁屬于A.頑固派B.洋務派C.維新派D.革命派13.1875年,李鴻章對日本駐華公使說:“對于近來貴國所舉,很為贊賞。獨有對貴國改變舊有服裝,模仿歐風一事感到不解,我國決不會進行這樣的改革。”李鴻章對日本改革“不解”的是A.廢藩置縣B.文明開化C.發展工業D.發展教育14.經過調整和改革,20世紀50~60年代,發達國家進入了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避免了發生像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那樣大的經濟波動.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世界經濟持續繁榮B.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已經消除C.發達國家干預經濟效果顯著D.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鼎足之勢15.解放戰爭后期,毛澤東第一次成為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該周刊如此描述“對絕大多數中國百姓而言一一戰爭也許會迅速結束:5億困頓疲憊的中國民眾在上周見證了毛的輝煌——他們進入了北平。”這說明當時A.解放軍的戰略反攻全面展開B.國共達成《和平建國綱領》C.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D.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總統府16.《稗史匯編》(明)中寫道:“京官每旦入朝,必與妻子訣,及暮無事則相慶,以為又活一日。”“京官”上述表現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廠衛特務機關的存在B.農民起義的頻發C.軍機處的設立D.少數民族的侵擾17.反對“臺獨”,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是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以下能證明自古以來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A.1684年,清朝設置府,隸屬福建省B.西方殖民者對虎視眈眈C.康熙帝決定武力征討鄭成功子孫等抗清力量D.鄭成功的子孫在爭權奪利18.“三角貿易”的實質是A.解放黑人、消除貧窮B.增加拉丁美洲的勞動力C.鎮壓印第安人D.掠奪更多的財富19.1936年的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蔣介石將軍,雖已失去自由,但中國政局仍為彼所操持,全世界聞訊之余,皆為之震驚。”報紙報道的歷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C.七七事變 D.華北事變20.科技進步促進了交通工具的變革。下列由蒸汽機驅動的交通工具是A.B.C.D.21.汪林茂在《層次遞進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評論某一歷史事件時說:“其最大的意義并不是產生了‘自強’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義的‘體’上撕開了一道口子,開動了近(現)代化的這輛列車。”據此可見,他認為()A.洋務運動的進步作用主要體現在開辟了近代化道路B.戊戌變法沖擊了陳舊腐朽的舊文化,具有啟蒙意義C.辛亥革命乃是中國社會近代化進程中顯著的里程碑D.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2.馮驥才在《關于“文革”博物館》一文中寫道“一代人經受的慘痛教訓,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財富。”這里所說的“教訓”主要是指()A.要注重民主與法制建設 B.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C.要依據生產力水平及時調整生產關系 D.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23.下列哪個大帝國與中國的唐朝大致在同一時期()A.亞歷山大帝國 B.阿拉伯帝國C.羅馬帝國 D.奧斯曼土耳其帝國24.秦朝一位鹽商,要到外地去購進一批食鹽。這位商人攜帶的貨幣應該是A. B. C. D.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1140年,岳飛率軍在________大敗金軍主力;1561年,戚繼光抗倭在________九戰九捷。26.列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標志及時代特征27.中國近代史上有許多“運動”。其中:A.李鴻章B.康有為C.孫中山D.陳獨秀依據四幅圖,分別寫出材料中四人相對應的運動名稱。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9年5月4日,北京高校學生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的口號走上街頭,為拯救民族危亡奔走呼號。6月3日大逮捕之后,學生的愛國斗爭一度面臨夭折的危險,工人階級和其它民眾走到斗爭前臺,局面就立即改觀。就如上海學聯在告同胞書中指出:“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工界罷工不及五日,曹、章、陸去”。——摘自羅荔戴平安《五四運動中的青年學生和工人階級》(1)據材料,指出五四運動的性質。(2)小歷同學認為,在中國民主革命進程中,五四運動起到了分水嶺的作用。你同意他的看法嗎?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29.(6分)材料閱讀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征稅;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也不能在和平期間維持常備軍.材料二:“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所有公民有權參與法律的制定。”材料三:我們以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義和權利,謹莊嚴宣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他們解除對英王的一切隸屬關系。而且它們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系也應從此完全廢止。材料一出自哪個文獻?這一文獻的發表有何意義?這個國家成為19世紀上半期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原因?材料二出自哪個文件?該文件宣稱“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在哪些權利上體現出來?后來這個國家有發表了什么文獻來鞏固革命的成果?材料三出自哪個文獻?這一文獻的發表有何意義?中國也有一個和上述性質相同的文獻是什么?30.(7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直是所有中國人的夢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閃耀著中華民族智慧之光的四大發明,對改變世界面貌產生了巨大作用,而其在歐洲所產生的震撼作用尤為強烈。隨著造紙術、印刷術的傳入,歐洲的學校相繼建立并發展,讀書識字的人迅速增加。印本書沖破了少數人對知識的壟斷,成為動搖歐洲封建統治的巨大力量。火藥和火器的傳入,引發了歐洲武器的革命。▲的引進使歐洲船隊得以離開地中海和大陸周邊的近代海洋。——川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材料一中的橫線處為哪項發明?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四大發明在歐洲社會發展進程中所產生的“震撼作用”。材料二1793年,第一個來中國的英國使團在向乾隆皇帝提出建立貿易關系的請求后遭到了傲慢的對待。大清皇帝在給英王喬治三世的信中說道,英國的請求真是出乎意料。“正如你的大使親眼所見的,”他繼續寫道,“我們擁有一切,我不認為奇技淫巧有何價值,貴國的產品沒有用處”。事實上,這是自我吹噓,清朝后來還是同意了這些條款.——(英)彼得弗蘭科潘《絲綢之路》從材料二中我們得知乾隆皇帝認為西方技術(奇技淫巧)沒有價值,為什么淸朝后來卻“同意了這些條款”?材料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一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這一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這一偉大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根據材料三概括抗日戰爭的勝利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材料四圖一開國大典圖二喬的笑圖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圖一反映的歷史事件為中國追趕世界打下了怎樣的基礎?圖三中的會議作出了怎樣的歷史性決策?在此次會議后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我們黨逐漸形成了什么理論體系?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應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D【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世宗(注:雍正帝)的集權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節節,他只設了一個□□□,于是就把以前內閣和八旗的權力,整個拿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應為軍機處。為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帝時撤銷,軍國大事由皇帝決斷,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然后傳達給中央和地方部門去執行。這樣地方軍政首腦實際上直接聽命與皇帝。標志著我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強化,我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故D符合題意;中書省、市舶司、錦衣衛與題干無關,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2、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國會演講,提出“杜魯門主義”,標志著冷戰的開始,是冷戰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現。馬歇爾計劃,又稱“歐洲復興計劃”,是冷戰政策在經濟上的表現。北約的建立,是冷戰政策在軍事上的表現。故概括最恰當的是冷戰政策,故B符合題意;歐洲一體化與歐洲的聯合有關,與圖片信息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與圖片信息無關,圖片是冷戰政策的表現。故C不符合題意;經濟全球化趨勢和圖片信息無關,圖片反映的是冷戰政策。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正確識記冷戰政策的表現,認識圖片是冷戰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表現。3、D【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選項A得到了美國大力援助,說法錯誤;選項B打破了美國單極世界,不符合史實;選項C實踐了“科教興國”戰略,不符合史實,因為“科教興國”戰略提出是1995年,而原子彈爆炸成功是1964年;選項D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因此只有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4、B【解析】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東漢時代正式結束,三國時代正式開始;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B符合題意;ACD圖片都是錯誤的,不符合題意;故選B。5、B【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可知,這一時期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內燃機汽車的發明和使用,促進石油的開采、應用。選項B符合題意;珍妮機的發明和蒸汽機的產生都是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關;人造纖維的發明與第三次科技革命相關;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6、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納賽爾是埃及第二任總統,與南非沒有關系,①敘述錯誤;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因此被稱為“非洲年”,②說法正確;1990年納米比亞獲得獨立,是非洲最后一個獨立的國家,③說法正確;古巴被美國在政治經濟上控制,1959年卡斯特羅領導古巴人民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④說法正確。故C項符合題意;與①有關的ABD項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所以本題應選C。7、D【解析】

依據題干“1947年的版畫作品《焚毀舊地契》和《發新土地證》”,可知是指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抗日根據地存在于1937-1945年間,故A不符合題意。邊區存在于抗日戰爭時期,故B不符合題意。三大改造開展是1953-1956年,故C不符合題意。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反映了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實行耕者有其田,故D符合題意。故選D。8、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荷馬史詩》是故希臘著名英雄史詩,相傳是盲詩人荷馬加工整理而成,包括《奧德賽》和《伊利亞特》。《奧德賽》描寫的是在特洛伊戰役結束后,在乘船回鄉途中遇到了許多艱難險阻,最終和家人團聚,皆大歡喜的故事,B項符合題意;A項是古希臘的寓言故事集;C項阿拉伯的民間故事集;D項描寫的是普羅米修斯為人類謀幸福而不惜忍受劇烈痛苦的英雄。由此可知ACD三項與題干“早期希臘英雄奧德修斯”信息不符。故選B。9、D【解析】

依據課本所學可知,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前往東方尋找財富。他們率領一支由五條大帆船和265名水手組成的探險船隊出航,1521年3月,終于到達了菲律賓群島,從此歐洲殖民者來到菲律賓。D項符合題意;1487年,迪亞士組織船只沿著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達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A項不合題意;1497年7月8日,葡萄牙人達伽馬率領的船隊沿著迪亞士的航線,到達印度等地,獲得了無數的財富。B項不合題意;1492年哥倫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資助,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點睛】“1521年4月27日”“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拉普拉普成為擊退歐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賓人”是解題的關鍵。1519年麥哲倫奉西班牙王室的命令,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出發。穿越大西洋,于1520年11月底進入歐洲的太平洋。1521年4月,麥哲倫在菲律賓群島被土著人殺死。10、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6年,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標志日本軍部法西斯專政的建立,對內獨裁,對外擴張,日本成為亞洲戰爭策源地。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11、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戈爾巴喬夫政治改革導致蘇聯由一黨制向總統制、多黨制轉変,國家權力分散,無政府主義狀態在全國迅速蔓延社會動蕩,各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的趨勢加強,直接導致蘇聯的解體。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是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睛】抓住“根本原因”是解題的關鍵,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權的蘇聯模式使蘇聯出現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失敗,使蘇聯的局勢進一步激化,直接導致蘇聯解體。12、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材料反映出立國的根本準則,在于崇尚禮儀禮節而不能崇尚權謀欺詐;國家根本希望,在人心而不在技巧奇藝。這可以看出此人反對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的,因此此人屬于頑固派,故A符合題意;B.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不符合題干。故B不符合題意;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題干并未提及。故C不符合題意;革命派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題干并未提及。故D不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13、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李鴻章對日本改革不解的是“模仿歐風”,這屬于文明開化的內容。明治維新時,政府大力提倡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即所謂“文明開化”,如采用西方歷法,武士們剪去了頭上的發結、解下隨身的佩刀,許多人穿起了西服,人們在社交場合,也都以模仿西方的服飾禮儀為榮。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4、C【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原因,實質是羅斯福新政的方式。難度不小,需要學生仔細分析題意,尋找有效信息。根據題干50年代以后,發達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是因為避免了。“發生像10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那樣大的經濟波動”,說明這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因為克服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發生的原因。根據課本所學成功解決1929——1933年經濟危機是羅斯福新政,通過國家干預指導經濟的方法,渡過了經濟危機,開創資本主義國家干預指導經濟的先河。選擇答案C。考點: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歷史下冊·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經濟大危機。15、C【解析】根據材料“解放戰爭后期”“意味著和平”“進入了北平”,可知是戰略決戰的平津戰役,平津戰役后,三大戰役結束。三大戰役意義是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材料稱贊毛澤東是因為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在全國取得勝利,C符合題意;解放軍戰略反攻全面展開是1946年挺進大別山,A不合題意;國共達成《和平建國綱領》發生在解放戰爭前,重慶談判時期,B不合題意;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總統,解放戰爭結束,D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題意,選擇答案C。16、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大概的意思是,明朝在京城為官的每天上早朝,一定要先和妻子說訣別的話,等到晚上活著回來,就一起慶祝,覺得是又多活了一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度空前強化時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顯特點,明太祖時設立“錦衣衛”,監視、偵查官員的行為;明中葉后與東廠,西廠并列,成為廠衛并稱的特務組織,對官員進行嚴格監視,因此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17、A【解析】

依據題干“自古以來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1684年,清朝設置府,隸屬福建省,可見當時清朝已經在設置行政機構管轄,正式劃入清朝版圖,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8、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三角貿易指的是黑奴貿易,其實質是資本主義的掠奪和奴役,其目的是資本的原始積累,掠奪更多的財富。所以答案選D考點: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歷史上冊?殖民擴張與殖民地人民的抗爭?血腥的資本積累。19、B【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1936年,蔣介石將軍,雖已失去自由”,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是指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中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扣押了蔣介石,逼蔣抗日,所以說蔣介石失去自由。故選B。20、C【解析】

蒸汽機是工業革命時期的主要發明,是以煤炭為燃料,以蒸汽為動力的動力機器。A是馬;B是馬車也不是以煤炭為燃料的;C是火車,這個是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是用蒸汽機為驅動的工具;D是飛機是以內燃機為動力。所以答案選C。21、A【解析】

依據捍材料的內容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主要向我們說明了洋務運動是在維護封建統治的前提下開辟中國近代化的,材料中的“自強”是洋務運動的前期的口號,A項符合題意;而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是洋務運動的繼續和發展,材料也沒有涉及五四運動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A。22、A【解析】依據題干信息:“關于“文革”博物館中一代人經受的慘痛教訓,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財富”可知,文革使民主與法制遭破壞,黨和人民吸取了歷史的經驗教訓,要注重民主與法制建設。A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A。23、B【解析】

依據題干“下列哪個大帝國與中國的唐朝大致在同一時期”,唐朝起止時間是618年—907年,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是對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王國的稱呼,故A不符合題意。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中世紀時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與中國的唐朝大致在同一時期,故B符合題意。羅馬帝國是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故C不符合題意。奧斯曼帝國(1299-1922年)為土耳其人建立的帝國,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4、A【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秦朝的貨幣,根據課本所學,在秦統一全國以后統一貨幣為圓形方孔錢,所以正確的是A項,BCD是戰國時期不同國家的貨幣。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郾城臺州【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岳飛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領導的軍隊作戰勇敢,紀律嚴明,深受人民的愛戴,被稱為“岳家軍”,他從金軍收復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敗金軍騎兵主力,收復許多失地。1561年,戚繼光率戚家軍開赴臺州,在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九戰九捷,迅速蕩平了浙江的倭寇。26、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信息時代【解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為核心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故答案為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信息時代27、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李鴻章領導了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康有為領導了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陳獨秀領導了新文化運動,在社會上起到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反帝反封建。(2)判斷:同意。理由:五四運動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五四運動在斗爭中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體現出這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成為運動的主力,是五四運動的初步勝利的重要因素,顯示出偉大力量。五四運動后中國無產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有了強有力的領導核心等。【解析】

(1)依據題干材料“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我同意小歷的看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在斗爭中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體現出這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成為運動的主力,是五四運動的初步勝利的重要因素,顯示出偉大力量。五四運動后中國無產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有了強有力的領導核心等。【點睛】此題應注意五四運動等知識的識記與掌握。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成為運動的主力,并顯示出偉大的力量。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29、(1)《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的政治體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2)《人權宣言》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少一條全扣)《拿破侖法典》(3)《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美國誕生)(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解析】

(1)依據材料一“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征稅;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也不能在和平期間維持常備軍”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了《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的政治體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第一次工業革命是這個國家成為19世紀上半期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原因。(2)依據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