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廣州越秀區五校聯考中考歷史模擬精編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中國古代歷代王朝都注重加強皇權。如下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漢武帝時期建立了中外朝制度,改變了漢初以來丞相位高權重的局面B.隋唐時期,三省六部間既分工合作,又互相牽制,加強了以皇權為核心的中央集權C.北宋將相權分解為行政、軍事和財政三個互不統屬的平行機構,便于皇帝總攬大權D.清朝雍正時期,廢除宰相制度,在中央設立軍機處2.有關日本明治維新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加強幕府統治B.承認土地私有C.鼓勵發展近代工業D.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3.據《漢書》載,海昏侯劉賀不學無術、不尊禮儀、掠取女子,終被霍光所廢;近年對劉賀墓考古出土了《論語》《禮記》等儒家簡書,及繪有孔子圖象、載其傳記的矩形銅鏡。有人據此判斷,劉賀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素養的宗室貴胄,《漢書》中對劉賀的記載不足為信。據此可知A.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實的歷史B.文獻記載具有主觀性不足為信C.史料實證需要科學嚴謹的態度D.歷史敘述相互印證可還原真相4.顧炎武曾批評明朝一種制度“敗壞人才”超過秦始皇焚書坑儒,其矛頭指向了A.錦衣衛 B.內閣 C.六部 D.八股文5.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的關鍵戰役是A.官渡之戰B.赤壁之戰C.淝水之戰D.巨鹿之戰6.揚州是國務院頒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486年,邗城成為揚州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筑城記錄,通常意義上的揚州城歷史由此開始。邗城的建立者是A.黃帝 B.吳王夫差 C.秦始皇 D.隋煬帝7.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總局,成為當時最大的軍工廠。此外,各省先后辦過20個機器局,都是兵工廠。其間不僅搬入了外國的槍炮、彈丸、雷管,而旦外國的機器也由此而傳入中國。這些企業由國庫支付開銷,以調撥分配產品,內無利潤積累,外無市場聯系。"對上述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興辦這些企業體現了洋務派"求富"的要求B.興辦這些企業使李鴻章等官僚大發橫財C.洋務派興辦了近代第一批民族資本主義企業D.這些企業的經營方式導致經濟效益低下8.“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海洋技術”,從上面材料中你得到的正確信息是A.第一次工業革命B.第二次工業革命C.第三次工業革命D.第四次工業革命9.“連接亞歐風物,融匯東西文明”——“一帶一路”勾畫了開放包容、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新藍圖。在古代,絲綢之路是()A.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B.唐代商人出海貿易的交通要道C.連接中國南北的交通大動脈D.清朝對外文化交流的橋梁10.關于古代社會的情況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創立了基督教B.蘇格拉底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C.金字塔是古印度國王的陵墓,也是國王權利的象征D.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應該是用象形文字寫成的11.學者蘇智良在《毒品與中國社會》的演講中說:以鴉片為例,他們并不滿足一般的一榻橫陳,而是形成了“鴉片文化”。媒人說媒,以吸幾錢眼膏為衡量家財的標準;遇紅白事,以排出多少張煙榻為場面大小。這說明,鴉片在中國泛濫A.麻痹中國人的精神,惡化社會風氣B.造成清政府財政困難C.降低軍隊戰斗力D.使中國人體質下降12.揚州建城始于()A.春秋時期B.戰國時期C.秦朝時期D.西漢時期13.阿拉伯帝國繁榮時期,哈里發重視知識,在巴格達設立“智慧宮”,大量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這些后來又成為歐洲中世紀大學興起的重要條件,同時中國的四大發明也是經由阿拉伯傳入歐洲。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B.西方文化與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C.阿拉伯文化領先世界D.阿拉伯人創造了阿拉伯數字14.下列選項中的標語,與下圖反映的歷史事件相配是A.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提倡新式文學推廣白話文C.建黨偉業開天辟地 D.建立革命武裝走向井岡山15.下圖是1957年刊出的新聞漫畫“特快列車”。其折射的歷是A.土地革命的開展 B.工業建設的起步 C.國民經濟的恢復 D.三大改造的完成16.曾經為法國大革命作了理論準備,并掀起歐洲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的是A.文藝復興 B.啟蒙運動 C.馬克思主義 D.憲章運動17.下列屬于明朝強化專制統治的政治措施是A.設立西域都護 B.廢除宰相制度 C.設立軍機處 D.推崇儒家學說18.拿破侖《給兒子的遺訓》中說:“……當時我不得不用武力來制服歐洲……。我拯救了瀕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從廢墟上扶了起來,并把它光輝燦爛地展示給世界。在法國、在歐洲,我注入了新思想;這些思想是不會消失的。……”。材料中“新思想”主要指A.力學三定律 B.《物種起源》中進化論的學說C.論述時間和空間關系的相對論 D.鞏固資產階級統治的《民法典》19.下列選項中屬于孫中山領導、參與的革命活動有①組建中國同盟會②提出“三民主義”③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④領導北伐戰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某班同學正在準備舉辦一場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展覽。以下照片符合展覽主題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1.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原則。下面不符合這一原則的是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動了中國農業的發展B.設立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打開了對外開放的窗口C.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徹底完成D.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誕生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22.雅典基本上實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主政治達到頂峰是在A.梭倫時期B.伯里克利時期C.屋大維時期D.查理·馬特時期23.梁啟超評價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絕后的大意義”。“第一,覺得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第二,覺得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由此推論,梁啟超認為辛亥革命()A.增強了國民的民族民主意識B.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C.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D.擴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權利24.下圖上的時間標志著A.國共合作的開始B.抗日戰爭的開始C.全面抗戰的開始D.戰略反攻的開始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世界各國優秀文化一道造福人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記錄孔子言論的書籍。《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朝大文學家的經典之作。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巨匠。26.________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________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27.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是法典。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從1928年到1937年,蘇聯連續實施了兩個五年計劃,通過優先發展重工業、農業集體化和以行政手段保證高積累、高投資等方式,快速實現了工業化的初期目標,使蘇聯從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進入到工業化國家行列。——《高中歷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指出蘇聯實施兩個五年計劃期間的領導人。小歷同學認為,蘇聯工業化建設成就既顯示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的優勢,又存在著嚴重的弊端。你同意他的看法嗎?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29.(6分)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一種盛世情結,歷史上也確實出現過多次盛世局面。比如,漢唐盛世,康乾盛世等。材料一對照《秦朝疆域》圖,西漢疆域變化最大的是(方向),為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理,西漢時期在這一地區設立的管理機構是;圖二中在A地設立的管理機構是。材料二《有觀政要》是唐人吳兢記錄唐太宗政績和他與大臣為魏征等議論古今政治得失的書。在23年執政中,前18年李世民44次公開承認錯誤,而且有文字記錄,其中有4次是發布“罪己詔”。他說,貞觀之治,功在魏征之凈言。魏征能夠不斷提出批評和意見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國家搞好。材料三它是在一個相對封閉體系中發展而來的盛世。縱向比較,康乾盛世創造了中國政治、經濟實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個版圖空前廣大而且穩定的大一統帝國……;但不幸的是,從橫向比較,它卻與當時世界最先進文明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國傳統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陽,最后一首挽歌,雖然輝煌,只是已經走到了盡頭。——侯楊方《盛世啟示錄》選做題:以下兩個小題,請任選一個作答。(如果兩個都答,按第①小題計分)①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貞觀之治”出現的主要原因。②材料認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輝”。你是否贊成這種說法,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歷史上盛世社會的看法。30.(7分)觀察圖片并仔細閱讀文字,回答問題。圖一陳勝、吳廣起義圖二李自成起義圖一: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率900多名被征發的農民前往漁陽戍守長城,途中被大雨困在大澤鄉而不能如期到達。依據秦律不能如期趕到戍地將被處死。因此,二人決定發動起義,提出“大楚興,陳勝王”,建立了“張楚”政權。起義從根本上動搖了秦王朝統治,為項羽、劉邦滅秦創造了有利條件。圖二:李自成起義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重要一方,明朝末年,陜北連年旱荒,農民顆粒無收,官府征賦如故,階級矛盾尖銳。1629年李自成發動起義,針對明朝土地集中與賦稅繁重的情況,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1644年,李自成在長安建立大順政權,接著揮師北上,攻克北京,推翻了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從以上圖片和文字介紹中你能獲取哪些歷史信息點?信息點一:信息點二:信息點三:從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可以推斷出秦朝重視哪方面的建設?你認為上面哪次起義的口號最能表達農民的根本要求?簡要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權分六部;清朝雍正時期,在中央設立軍機處,故D表述錯誤,符合題意;漢武帝時期建立了中外朝制度,改變了漢初以來丞相位高權重的局面;隋唐時期,三省六部間既分工合作,又互相牽制,加強了以皇權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北宋將相權分解為行政、軍事和財政三個互不統屬的平行機構,便于皇帝總攬大權,故ABC表述正確,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2、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世紀中期,美國入侵日本,日本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為了變法圖強、富國強兵,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生活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廢藩置縣是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的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故A表述錯誤,符合題意;承認土地私有、鼓勵發展近代工業、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屬于明治維新在經濟、社會生活方面進行的改革,BCD表述正確,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說法錯誤的”是解題的關鍵,廢藩置縣是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的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3、C【解析】
根據題意《漢書》記載的劉賀為人和劉賀墓考古挖掘劉賀的古物反映的情況截然不同。據所學,劉賀墓考古挖掘屬于第一手資料,第一手資料更真實的反映歷史;《漢書》是人對歷史的記載,文獻記載具有編者和記載者的主觀性,與實際情況可能存在一定差異。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4、D【解析】
教材中顧炎武的原話是“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于咸陽之郊。”可見,顧炎武批評的是八股文,不是錦衣衛、內閣、六部等。故答案選D。5、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勝曹操軍隊,這在歷史上稱為赤壁之戰。經過赤壁之戰,曹操退守黃河流域,不敢再輕易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則乘機占領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又向西進占西川。所以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B項符合題意;A項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C項是前秦與東晉的戰爭,D項是項羽軍隊與秦朝軍隊的戰役。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6、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公元前486年,吳滅邗,筑邗城,開邗溝,連接長江、淮河。越滅吳,地屬越:楚滅越,地歸楚。公元前319年,楚在城舊址上建城,名廣陵。秦統一中國后,設廣陵縣,屬九江郡,漢代,稱廣陵、江都,長期是王候的封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揚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溝、筑城時期。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7、D【解析】
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洋務運動進行30多年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洋務運動中創辦了很多企業,但是這些企業的經營方式導致經濟效益低下,最終失敗。題干現象表明著這一點,所以答案選D。8、C【解析】
依據題干關鍵詞“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海洋技術”可知,從材料中得到的正確信息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人類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標志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標志著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故C符合題意;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與題干無關,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9、A【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陸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故A項符合題意,BCD項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本題應選A。10、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創立了佛教,故A選項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故B選項表述正確,符合題意;金字塔是古埃及的陵墓,也是國王權利的象征,故C選項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應該是用楔形文字寫成的,故D選項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表述正確的”是解題的關鍵,逐一分析各選項。11、A【解析】
根據“以吸幾錢眼膏為衡量家財的標準;遇紅白事,以排出多少張煙榻為場面大小。”可知,此材料中反映了鴉片麻痹中國人的精神,惡化社會風氣。所以A符合題意,BCD材料均沒有提及,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12、A【解析】揚州城建于公元前486年,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所以揚州城建于春秋時期。故選A。13、A【解析】
根據所學和材料中“中國的四大發明也經由阿拉伯傳入歐洲”可知:阿拉伯人擔當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故A符合題意。西方文化的淵源是雅典文明,阿拉伯文化是伊斯蘭文明,故B不符合題意。題干是說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故C不符合題意。阿拉伯數字來潮于印度,故D錯誤。故選A。14、C【解析】
依據題干的圖片內容,結合所學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會議期間出現特務闖入,中共一大轉移到嘉興南湖的游船上進行,這次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黨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C符合題意;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是辛亥革命,A排除;提倡新式文學推廣白話文是新文化運動,B排除;建立革命武裝走向井岡山,是毛澤東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D排除;故選C。15、D【解析】
依據題干漫畫“公私合營”、“合作化”,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公私合營是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方式。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起來。故D項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16、B【解析】
啟蒙運動的核心是理性主義,構想了未來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藍圖,為法國大革命做了思想動員,B正確;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A排除;馬克思主義主要是指導工人運動,C排除;憲章運動是英國的工人運動,D排除。故選B。17、B【解析】
明朝時期,為了加強皇權,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軍政,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全國的軍政大權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B符合題意;西漢時期設立西域都護,A排除;清朝時期設立軍機處,C排除;西漢時期推崇儒家學說,D排除;故選B。18、D【解析】
依據題干“我拯救了瀕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從廢墟上扶了起來;并把它光輝燦爛地展現給世界。在法國、在歐洲,我注入了新思想;這些新思想是不會消失的。”可以知道,此人物是拿破侖,拿破侖為拯救“瀕于夭折的革命”并“把它光輝燦爛地展現給世界”,頒布了《法典》,打擊歐洲封建勢力,宣傳了資產階級的思想,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確立資產階級的立法規范,D項符合題意;馬克思和恩格斯編寫的《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斗爭的學說”,A項不合題意;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中提出了進化論的學說,B項不合題意;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論述時間和空間關系的相對論。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19、A【解析】
孫中山于1925年3月逝世,北伐戰爭開始于1926年,④不符合題意,排除BCD項;1905年孫中山組建中國同盟會,①符合題意;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②符合題意;國民黨一大中,孫中山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③符合題意。所以本題選擇A。【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孫中山領導、參與的革命活動的相關史實。20、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日本代表在美國軍艦上簽署投降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標志,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無關。①②④都是發生在一戰中的史實。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21、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香港、澳門回到祖國的懷抱表明我國在統一大業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不能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的徹底完成,故C符合題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推動了我國農業的發展,故排除A項。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打開了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故排除B項。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上制定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故排除D項。故選C。22、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雅典在國王伯利克里當政期間,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故B符合題意;梭倫時期民主政治沒有達到頂峰,故A不符合題意;屋大維是羅馬帝國的建立者,與雅典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查理?馬特是法蘭克王國的宮相,與雅典無關。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3、A【解析】
依據題干“第一、覺得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第二、覺得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的信息可知,第一點指的是民族意識增強,第二點指的是民主意識增強,只有A項符合題意;B、C和D項只是說了民主方面,均不全面,排除;故選A。【點睛】解題的關鍵是學生正確理解“第一、覺得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第二、覺得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的含義,結合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解答問題,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理解能力和扎實的基本功。24、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與圖片有關的是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中國抗戰的開始,故B符合題意。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面抗戰的開始,1937年國民黨公布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1947年夏劉鄧大軍挺進中原開始了戰略反攻,故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注意區別:九一八事變標志著局部抗戰的開始,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面抗戰的開始。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1)《論語》(2)蘇軾(3)《蘭亭集序》
(4)列夫·托爾斯泰【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記錄孔子言論的書籍《論語》。(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朝大文學家蘇軾的經典之作。(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他的字被贊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集書法之大成,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爭與和平》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巨匠。26、凡爾登斯大林格勒【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歷時十個月,雙方傷亡七十多萬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殘酷的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極大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27、漢謨拉比【解析】
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是漢謨拉比法典,它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制定的,它是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標志之一。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斯大林。(2)同意。理由: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可以使蘇聯在短期內,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工業化,顯示出其優勢;但這種發展模式優先發展重工業,導致國民經濟發展比例失調,以行政手段發展經濟,否定市場和商品經濟,因此又存在嚴重的弊端。【解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列寧逝世后,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努力奮斗。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為加強。1928-1937年,蘇聯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超過法、英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項目工程師培訓課件
- 油田開發項目建議書(參考)
- 2025年壓力表合作協議書
- 2025年智能分揀系統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預防用生物制品項目發展計劃
-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第七單元
- 2025年慣性組合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商業照明燈具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輕質建筑材料及制品合作協議書
- 2025年中高壓陰極電容鋁箔合作協議書
- 2025年錨栓市場發展現狀
- 養豬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范文)
- 2025年四級中式烹調師(中級)職業技能鑒定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夜間作業安全培訓培訓資料
- 中藥知識講解課件
- 施工資源需求計劃與調配策略
- 預制箱梁首件工程施工總結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高二化學選擇性必修3配套課件 基礎課時4 有機物分子式和分子結構的確定
- 湖南省岳陽市2024-2025學年小升初模擬數學測試卷含解析
- 寵物店店員的工作職責與服務理念
- 高中家長會 高一下學期期末家長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