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專題復習:古詩鑒賞之“景物形象”_第1頁
高考專題復習:古詩鑒賞之“景物形象”_第2頁
高考專題復習:古詩鑒賞之“景物形象”_第3頁
高考專題復習:古詩鑒賞之“景物形象”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高考古詩鑒賞之“景物形象”高考古詩鑒賞之“景物形象”一、考情探究1.含義:景物形象指寫景詩或雜詩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詩往往借助客觀事物來表達感情,這種承載主觀感情的客觀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寫(季節、時令、地域等)、場面描寫(農事、戰爭、狩獵、離別等)、色彩描寫。高考對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兩種類型,即考查意象類和考查意境類。2.常見的命題方式(1)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這首詩(或某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3)某幾句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二、考題引路(2019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①杜甫溪行衣自濕,亭午氣始散。冬溫蚊蚋在,人遠鳧鴨亂。登頓生曾陰,欹傾出高岸。驛樓衰柳側,縣郭輕煙畔。一川何綺麗,盡目窮壯觀。山色遠寂寞,江光夕滋漫。傷時愧孔父②,去國同王粲③。我生苦飄零,所歷有嗟嘆。【注】①此詩作于公元762年。通泉縣在今四川境內。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東漢末年詩人,曾為躲避戰亂離開長安,往荊州依附劉表。“山色遠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指出全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緦忣}要點】描繪畫面表達情感【讀懂大意】晨起沿著小溪前行,衣服不知不覺被霧氣沾濕,到了中午時分霧氣才漸漸消散。蜀中的暖冬天氣,蚊蟲飛舞著聚集在一起;人已經走遠,鳧鴨才開始騷動。轉身回望來路崎嶇,陰云重疊,山崖高峻。游目遠眺,山下通泉驛的驛樓旁長著幾棵枯柳樹,不遠處已經可以看到縣城中的裊裊炊煙。回望一路緣岸而行的泉水,曲折注入江中;在夕陽照射下,是多么綺麗壯觀。遠遠看去,山色蒼茫寂寥,在晚照之下,江水在夕陽一同增輝滿溢。我感慨時局動蕩,無法為國出力,愧對孔圣人的教誨,我遠離京城,如同王粲一般。我這一生漂泊凄苦,歷經磨難,只能獨自嘆息?!究碱}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形象的鑒賞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看是鑒賞景象、物象還是人物形象。本題是鑒賞景物,要找出用到來的意象,想象整個畫面,概括出意境特點。本題問“山色遠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吧缴h寂寞”描繪夕陽照射之下,遠遠望去,群山蒼茫,籠罩著夕陽的余暉,給人寂寞空曠之感;“江光夕滋漫”寫滿溢的江水在夕陽余暉中閃耀著特有的光澤;整個畫面境界闊大壯美,而又給人寂寥孤獨之感。由“一川何綺麗,盡目窮壯觀”,描寫通泉山水的壯麗美好,表達了詩人觀覽通泉山水的愉悅;“傷時愧孔父”詩人借孔子嘆鳳、泣麟的典故,表達自己“傷時”之痛,即生不逢時的苦悶;“我生苦飄零”則表達了飄零他鄉的哀痛;“所歷有嗟嘆”直抒身世之慨,“去國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國家動亂之時無奈依附劉表的典故,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憂慮?!敬痤}步驟】第一步,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再加以創造,語言力優美。第二步,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到,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只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感傷”。參考答案:描繪了一幅山色蒼茫,空曠遠寂,夕照增輝,江水滿溢的寥席壯美的畫面。觀覽通泉山水的愉悅,生不逢時的苦悶,飄零他鄉的哀痛,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又如:(2011安徽高考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的問題?,樞跋賉宋]歐陽修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②。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詩寫于作者被貶滁州(今安徽省境內)期間?,樞跋诔堇茄郎健"陂叮╟há):這里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審題要點】圍繞溪水幾幅畫面情感【讀懂大意】幽深少人的山林中積雪融化,匯入小溪水位不斷上漲。游客們漫步于橫跨在溪上的簡易木橋去到對岸。不知道這溪水的源頭離這兒是遠是近,只看見那山中的落花從水上流出。【考題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意象與意境創造的理解,全詩僅四句,很顯然一、二、四三句,共創造了四個場景,即四幅畫面。只要用簡短的話概括畫面內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對山水的喜愛并樂在其中??陕撓党踔袑W過的《醉翁亭記》來幫助理解。不能只看注釋中“被貶滁州”就聯想到“悲傷”、“壯志難酬”之類的,切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敬痤}步驟】第一步,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再加以創造,語言力優美。第二步,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到,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只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感傷”。參考答案:這首詩描寫了雪消溪漲、游客渡溪、古槎橫溪、山花隨溪水流出等畫面。表現了作者對瑯玡山美景的喜愛之情,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懷。三、牛刀小試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夢回林景熙夢回荒館月籠秋,何處砧聲喚客愁。深夜無風蓮葉響,水寒更有未眠鷗。本詩的景物描寫營造了怎樣的氛圍?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審題要點】景物描寫營造氛圍情感【讀懂大意】在荒涼的客館中從夢中醒來,只見秋月慘淡,籠罩著四周,不知哪里傳來的搗衣聲,喚起了心中的悲愁。深夜里沒有風但蓮葉沙沙作響,冰冷的水中,尚未入睡的鷗鳥在蓮葉中輾轉反側。【考題解析】“夢回荒館月籠秋”,首句即破題,描寫了夢醒的時間、地點與四周的環境,寫出了詩人野宿在外的心中感受,為后來的景物描寫、感情抒發作鋪墊。次句“何處砧聲喚客愁”中的“愁”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是此詩的詩眼?!吧钜篃o風蓮葉響,水寒更有未眠鷗?!弊詈筮@兩句在藝術上采用動靜結合的手法,以深夜中的寂靜與蓮葉的響動聲相襯,以寒冷清寂的水面與未休息的鷗鳥的騷擾相襯,充分刻畫出當時冷寂凄涼的氣氛。——以未眠鷗來襯托作者的輾轉反側,長夜難明的愁苦,含蓄表達了作者濃濃的愁苦思鄉之情。【答題步驟】第一步,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并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詩中描寫了“荒館”、“月”、“砧聲”、“蓮葉”、“鷗”等景物。詩人在一個秋天的月夜,借宿在驛館之中,搗衣的砧聲撩起了詩人思鄉的情緒,夜深卻無法入眠,“深夜無風”,何來枯荷的響聲,原來未眠水鷗也輾轉反側,弄得枯荷沙沙作響,使人聽了倍感孤獨傷感。第二步,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用一兩個專業術語(雙音節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分為特點。詩中所描寫景物的特點可概括為:幽寂、荒涼、冷清。情景的氛圍特點可概括為:凄涼悲愴。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據意境氛圍的特點來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種環境中的人應是愁腸百結、鄉思無限,應是孤獨、寂寞、傷感。參考答案:詩歌開篇便如愁云乍起,“荒館”、“月籠秋”展現了秋月慘淡、客館荒涼的景物,陣陣搗衣聲是觸發起無線的愁腸。尚未入睡的鷗鳥在蓮葉中輾轉反側,正是愁腸百結、徹夜不寐的詩人的自況。景物描寫營造出凄涼悲愴的氛圍,從而抒發了詩人異鄉漂泊的離愁別恨。四、鞏固練習1.閱讀下面的詩,完成問題。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①柳宗元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注]①本詩作于柳宗元被貶永州之時。西園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②泠泠:形容聲音清越③楹:房屋的柱子。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參考答案:半夜,四野萬籟無聲,一輪寒月從東嶺升起,清涼月色,照射疏竹,泉水輕聲作響,山中的鳥兒不時傳來一聲鳴叫。作者描繪出月下西園凄清寂靜的景象,抒發了自己謫居僻遠之地,孤獨愁苦、無人理解的寂寞郁悒的情懷。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次石湖書扇韻①姜夔②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注】①石湖;南宋詩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自號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