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縣洪泉溝(同預公路-利民公路橋段)綜合治理工程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生態影響類)_第1頁
同心縣洪泉溝(同預公路-利民公路橋段)綜合治理工程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生態影響類)_第2頁
同心縣洪泉溝(同預公路-利民公路橋段)綜合治理工程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生態影響類)_第3頁
同心縣洪泉溝(同預公路-利民公路橋段)綜合治理工程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生態影響類)_第4頁
同心縣洪泉溝(同預公路-利民公路橋段)綜合治理工程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生態影響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X糧油作物中68以糜谷為主,含洋芋、蕎麥、豆類、油料三年兩熟作物。本項目所在植被類型圖位置關系圖見附圖13。④陸生動物現場調查發現,由于調查時間處于秋季,調查區內植被稀疏,無天然食源及隱蔽環境,野生動物較少出沒,僅鳥類數只,主要為喜鵲和麻雀等。=5\*GB3⑤溝道水生生物項目生態修復工程涉及水系為洪泉溝,洪泉溝為季節性河流,地面徑流多以暴雨洪水形式出現,洪水年際變化極不均勻,徑流總量較少,多年平均徑流深約為8.0mm,年內分配不均。溝道內常年處于干涸狀態,無水生生物。2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本項目位于同心縣豫海鎮,本次引用《2022年寧夏生態環境質量報告》中同心縣的數據和結論,評價本項目所在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評價基準年為2022年。區域空氣質量現狀評價見表3-1。表3-12022吳忠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綜合評價污染物年評價指標現狀濃度/(μg/m3)標準值/(μg/m3)占標率/%達標情況PM10年平均質量濃度677095.71達標PM2.5年平均質量濃度323591.43達標SO2年平均質量濃度106016.67達標NO2年平均質量濃度234057.50達標CO24h平均第95百分位數(mg/m3)1.4435.00達標O3日最大8h滑動平均值90百分位數14316089.38達標注:剔除沙塵天氣影響后污染區濃度根據上表的監測數據,2022年同心縣剔除沙塵天氣影響后,各評價指標均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限值,因此,項目所在地屬于達標區。3地表水質量現狀根據現場調查,項目影響范圍內無常年徑流地表水體,本項目評價溝道為洪泉溝,為干溝,僅汛期有水,無可引用的相關數據和調查資料。4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本項目屬于防洪除澇工程,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防洪治澇工程中其他,本項目為Ⅳ類項目,可不開展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本項目為生態影響型項目,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土壤環境(試行)》(HJ964—2018)中水利中其他,本項目為Ⅲ類項目;項目所在區域敏感程度判定見下表3-2。表3-2生態影響型敏感程度分級表敏感程度判別依據鹽化酸化堿化敏感建設項目所在地干燥度a>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m的地勢平坦區域;或土壤含鹽量>4g/kg的區域pH≤4.5pH≥9.0較敏感建設項目所在地干燥度>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m的,或1.8<干燥度≤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8m的地勢平坦區域;建設項目所在地干燥度>2.5或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m的平原區;或2g/kg<土壤含鹽量≤4g/kg的區域4.5<pH≤9.08.5<pH≤5.5不敏感其他5.5<pH≤8.5a是指采用E601觀測的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與降水量的比值,即蒸降比值。吳忠降水量約為270mm,蒸發量為1280mm,干燥程度a=1280/270=4.74,干燥度>2.5,項目位于吳忠市同心縣,項目區不屬于地勢平坦區域且地下水位埋深>1.5m;項目區土壤類型為沖積土,查詢《寧夏土種志》新積土pH為7.9-8.5,含鹽量為0.07g/kg,因此,項目區屬于不敏感區。因此,項目不開展土壤環境影響評價。5、聲環境質量現狀本次聲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委托寧夏中科安創環境監測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21日對項目敏感點聲環境的監測數據。⑴監測因子等效連續A聲級。⑵監測時間及頻次監測時間:2023年12月21日,監測1天。監測頻次:晝、夜間各監測一次。⑶監測點位根據項目建設區的平面布置,在項目敏感點處布設監測點,共計布設4個監測點位。⑷監測方法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有關測量方法進行。測量均在無雨天氣進行,風力2~3級,符合環境監測技術規范中規定的要求。⑸監測結果具體監測結果見下表。表3-3本項目噪聲現狀監測結果一覽表單位:dB(A)測點編號位置2023年12月21日晝間夜間N1灣段頭村4940N2黑家套子村4841N3長樂村4739N4園藝村4941標準值5545是否達標達標達標由上表噪聲現狀監測結果可知:本項目敏感點監測點晝間及夜間噪聲值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區標準要求,廠址所在區域聲環境質量現狀較好。與項目有關的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無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要求:1、環境空氣環境空氣質量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其2018年修改單中的二級標準,項目運營期無廢氣產生,項目大氣環境影響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參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污染影響類)》,大氣環境。明確廠界外500米范圍內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居住區、文化區和農村地區中人群較集中的區域等保護目標。根據現場踏勘,本項目500m范圍內環境空氣保護目標為灣段頭村、黑家套子村和長樂村、園藝村。2、聲環境聲環境質量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1類區標準,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污染影響類)(試行),“廠界外周邊50m范圍內存在聲環境保護目標的建設項目,應監測保護目標聲環境質量現狀并評價達標情況”。項目溝道兩側50m范圍內聲環境保護目標為灣段頭村居民N1、黑家套子村村民N2和長樂村村民N3、園藝村居民N4。3、地下水環境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本項目屬于防洪治澇工程中其他為Ⅳ類項目,不開展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參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污染影響類)》,地下水環境。明確廠界外500米范圍內的地下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和熱水、礦泉水、溫泉等特殊地下水資源。根據現場踏勘,本項目周邊500m范圍內無地下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和熱水、礦泉水、溫泉等特殊地下水資源。4、土壤環境本項目屬于防洪除澇工程,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防洪除澇工程中其他,本項目為Ⅲ類,項目所在區域不敏感,因此,可不開展土壤環境影響評價。5、地表水環境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境》(HJ2.3—2018),本項目屬于水文要素型,考慮本項目為防洪除澇工程,涉及洪泉溝非汛期為干涸沖溝,不屬于《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境》(HJ2.3—2018)定義的地表水環境敏感目標。6、生態環境本項目為線性工程,項目穿越非生態敏感區,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線性工程穿越非生態敏感區時,以線路中心線向兩側外延300m為參考評價范圍。本項目總占地面積為1498.35畝(99.8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積為1351.22畝(90hm2),臨時占地面積為147.13畝(9.8hm2)。項目區植被主要為農作物及人工植被,主要為洋芋、蕎麥、豆類、楊樹、柏樹等,無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評價區及周邊區域主要為耐旱荒漠種的小型動物,無大型野生動物,獸類主要為家兔、小家鼠等,鳥類有喜鵲、麻雀等。本項目主要環境保護目標見下表3-3。表3-3本項目主要環境保護目標環境要素保護目標名稱坐標(m)保護對象及規模環境功能區或保護要求相對路線方位相對路線距離(m)XY環境空氣灣段頭村居民,約800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N98黑家套子村居民,約1000人S72長樂村居民,約400人NW370園藝村居民,約300人N400城一村居民,約1200人S90聲環境灣段頭村N1居民,約4人《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1類區標準N43黑家套子村N2居民,約4人S30長樂村N3居民,約4人NW42園藝村N4居民,約4人N32地下水環境///////土壤環境///////地表水環境///////生態環境評價范圍內生態空間//生態空間生境不破壞,生態系統不受損//本項目環境保護目標見附圖14。評價標準1環境質量標準⑴《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單二級標準;表3-4《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單污染物名稱標準值依據年平均24小時平均1小時平均單位SO260150500μg/m3《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修改單二級標準NO24080200PM1070150/PM2.53575/O3/160(日最大8小時平均)200CO/410mg/m3⑵《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1類標準;表3-5《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單位:dB(A)類別時段晝間夜間1類5545⑶地表水環境項目地表水體主要為洪泉溝,為干溝,無地表水功能。2污染物排放標準⑴廢氣施工期廢氣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見下表3-6。表3-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監控點濃度(mg/m3)顆粒物周界外濃度最高點1.0⑵噪聲施工期噪聲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表1中限值,具體標準值詳見下表3-7。表3-7《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單位:dB(A)晝間夜間7055=3\*GB2⑶固廢本項目固廢主要為施工期固廢,主要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置;拆除的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后運送至一般固廢填埋場處置。本項目一般固廢的處置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年4月29日修訂)中的相關規定,即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措施。項目營運期無廢氣、廢水、噪聲、固廢產生。其他無

四、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1.生態環境影響分析⑴生態影響結合工程特點分析,生態影響因素主要來源于各類占地、施工機械和設備的噪聲、施工人員活動,其影響對象主要是施工區附近及占地區的植被等。=1\*GB3①陸生植被影響因素結合工程特點分析,工程對植被的影響主要來源于地表清理、土方開挖等,其影響表現為上述施工活動造成局部地表植被破壞,暫時降低局部區域植被生物量。=2\*GB3②水生生物影響因素本項目涉及水系為洪泉溝,為干溝。地面徑流多以暴雨洪水形式出現,洪水年際變化極不均勻。溝道內基本無水生生物。因此,項目建設不會對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響。⑵工程占地環境影響=1\*GB3①土地利用影響本項目總占地面積為1498.35畝(99.8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積為1351.22畝(90hm2),包括護岸工程、道路工程、溢流堰工程、綠化工程、建筑物占地,占地類型為水澆地、林地、其他草地、裸地、園地、河灘地;臨時占地面積為147.13畝(9.8hm2),為施工營地12畝,管線工程臨時用地135.13畝,占地類型為水澆地、林地、其他草地、裸地。工程永久占地將永久改變土地利用方式,破壞地表植被,造成部分植物生物量的永久損失,局部區域生態完整性可能在一定程度受到影響。=2\*GB3②工程占地對陸生植物影響工程實施對植被和植物多樣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主體工程和施工臨時設施等對植物的直接占用,主要涉及農業植被和草地等。因此,工程實施對影響區植被和植物多樣性的影響具有一定影響。=3\*GB3③工程占地對陸生動物影響施工期工程占地會占用部分陸生動物棲息地,野外施工噪聲對陸生動物造成驚擾,對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均有一定的影響。但隨著施工結束后,干擾隨之結束,部分生境將得到恢復,對影響區內各動物棲息地的影響較為有限。=4\*GB3④對土壤環境的影響施工期對土壤的影響主要是表土擾動,其次,施工期間無環保措施情況下可能發生的污廢水排放、施工設備漏油等,將會造成污染物進入土壤環境,從而引起土壤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變,造成土壤環境質量的惡化。=5\*GB3⑤生態景觀的影響項目施工對周邊生態景觀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守劃定的施工范圍,保護現有植物資源,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減輕對自然景觀分割和不破壞景觀的美學價值。=6\*GB3⑥生態系統的影響項目工程建設中,永久占地會改變土地利用性質,對區域生境破碎化有一定的影響,也會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系統退化。因此,本著恢復原地表生產力的目的,施工區采取一系列環保措施,減少施工各方面對生態系統的影響。2.廢氣本項目施工期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主要來自施工揚塵、施工車輛和施工機械尾氣、道路揚塵等。⑴施工揚塵施工中溝道開挖、開挖前地表清理、填筑等產生的粉塵,基本上都是間歇式排放;車輛運輸,施工機械尾氣、道路揚塵為線性排放。施工廢氣排放對施工區及場內施工道路附近局部區域環境將產生一定影響。⑵施工車輛和施工機械尾氣根據工程施工特點,一般多使用小型施工機械,并輔助人力施工。施工期產生污染物主要為氮氧化物、總烴等,施工區地勢比較開闊,污染物排放比較分散,對局部大氣環境的影響較小。⑶道路揚塵道路揚塵主要來自汽車行駛產生的揚塵以及出入施工場地的施工機械的車輪輪胎將工地上的泥土粘帶到沿途路上,經過來往車輛碾壓形成灰塵,造成雨天泥濘,晴天風干,飄散飛揚;另外,清理平整場地過程中也會造成塵土飛揚;揚塵會對施工場地局部環境產生影響。3.廢水本項目施工人員均雇傭周邊居民,項目施工營地僅設置辦公區,施工期產生的廢水主要為施工廢水。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在施工現場出口處設置車輛沖洗設施并配套設置排水、泥漿沉淀設施,施工車輛不得帶泥上路行駛,施工現場道路以及出口周邊的道路不得存留建筑垃圾和泥土。”設置草墊子及灑水裝置對出入工地的運輸車輛輪胎進行沖洗,不得攜帶泥土駛出施工場地,施工廢水主要為車輪沖洗廢水,車輪沖洗廢水蒸發損耗不外排。施工營地設置環保型旱廁糞便定期清掏外運。4.噪聲本項目施工期噪聲主要來源于施工機械、設備、運輸車輛的運行產生的機械設備噪聲,主要影響受體為臨近施工區域的居民點。施工機械噪聲源多為間歇性和流動性,施工期噪聲影響隨施工結束而消失。5.固體廢物施工期無棄土產生,挖方全部回填,施工期固廢主要為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項目施工期為秋冬季,根據收集的水文資料,秋冬季洪泉溝治理工段無水,溝道干涸,且溝道沿線周邊為村莊及耕地,無工業企業分布,無工業廢水排入河道不存在重金屬污染,項目溝道疏浚主要為溝底河床整理,疏浚過程挖方為干土、無滲濾液產生,產生的挖方全部回填至護岸綜合利用,無棄土產生。(1)生活垃圾本項目施工垃圾主要為施工人員生活垃圾,施工人員垃圾產生量按0.5kg/人?d,共50人計算,施工期總長8個月,施工期共產生生活垃圾6t,分類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處置。(2)建筑垃圾本項目產生的建筑垃圾主要為建筑物維修過程中產生的塊石、混凝土塊、廢舊鋼筋等,根據初步設計方案,拆除建筑物為1.5t,拆除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未利用的交由建設單位運至由環境衛生主管部門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置。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營運期無廢氣、廢水、噪聲、固廢產生。本項目通過對洪泉溝防洪設施建設,完善區域防洪體系,保障區域村莊及農田的防洪安全,強化區域防洪安全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區域經濟快速穩定可持續發展;通過信息化建設,有效預防災害帶來的損失,有利于區域生態系統穩定,項目環境正效應明顯。選址選線環境合理性分析本項目位于吳忠市同心縣豫海鎮,項目屬于新建項目,根據現場踏勘,本項目為同心縣洪泉溝(同預公路至利民公路橋段)綜合治理工程,洪泉溝為已有河道,本項目選址唯一。項目對周邊環境影響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施工期加強防護措施,不會損害區域的環境質量和生態功能,營運期無廢水、廢氣、噪聲、固廢產生,項目建設不會改變區域環境質量現狀,不會突破區域環境質量底線,項目選址可行。因此,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項目建設區域的選址是合理的。五、主要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1、生態環境1.1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可行性分析為了減緩施工過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建議采取以下措施:1.1.1施工占地保護措施⑴施工期間,嚴格控制施工范圍,治理溝道兩側施工范圍控制在永久占地及臨時占地范圍內,嚴禁隨意擴大施工活動范圍;⑵施工期間,臨時施工道路設置在溝道內,采用河床作為臨時施工道路;設置施工營地1處;施工期間嚴格控制施工用地,嚴禁隨意擴大施工活動范圍,最大程度減少施工占地。1.1.2施工管理措施(1)避讓和減緩措施=1\*GB3①做好施工組織工程占地應盡量利用既有場地,項目臨時施工營地中寶鐵路橋下游右岸;項目挖方全部回填,無棄土產生,本次不設置棄土場及取土場;在溝道內設置臨時施工道路,施工結束后對臨時施工道路進行整治;減少臨時占地對植被的破壞,降低了生物量損失,減少施工期對植被的影響。禁止越界施工占地或砍伐林木,減少占地造成的植被損失。=2\*GB3②優化工程施工時序保護施工區域有農業植被,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優化施工時段,采用分時、分段施工方式,以減少對區域植被影響。=3\*GB3③劃定施工活動范圍由于本項目為線性工程,建議施工前應劃定施工活動范圍,在工程涉及敏感區段設立警示標志,采取圍欄、警戒線等措施限定工程占用與擾動范圍,同時對施工人員進行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宣傳動植物保護法規,嚴禁隨意擴大施工范圍,禁止隨意亂采濫伐等。=4\*GB3④加強施工管理施工過程中,加強施工人員的管理,禁止施工人員對植被濫砍濫伐,嚴格限制人員的活動范圍,破壞沿線的生態環境。(2)管理措施=1\*GB3①建立完善的施工制度,有序管理施工活動。制定施工原則,劃定施工范圍,限定施工時間。施工過程禁止對植被濫砍濫伐,破壞沿線生態環境盡量避免對動物生境造成不良影響;按照規定的施工時間進行施工,以減緩對動物棲息與繁殖的不利影響。=2\*GB3②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定期開展環保、防火等宣傳教育。可組織專業人員通過宣傳視頻、講座或印發圖冊等形式,強化施工人員環保意識;對于涉及環境敏感區段,必要時劃定施工紅線,布設施工圍欄,防止施工人員作業、施工機械布置,增加占地區,增大對施工區域陸生動植物、生態環境的影響。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定期開展有關動物保護的宣傳教育。可組織專業人員通過宣傳視頻、講座或印發圖冊等形式,強化施工人員動物保護意識;開展相關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教育,增強法律意識,保證依法施工。=3\*GB3③建立完善的生態影響監測制度。定期對施工期、運行期產生的生態影響進行監測與調查。施工期主要對永久占地、臨時占地進行監測;運行期主要監測植被變化、生態系統整體性變化。加強生態管理,設置生態環境管理人員,建立各種管理及報告制度。通過動態監測和完善管理,使生態向良性方向發展。主要監測野生動物種群、數量變化及生態系統整體性變化。=4\*GB3④加強與當地林草部門和各敏感區管理部門的聯系工作,施工過程中若發現有受傷的野生保護動物,可及時聯系有關部門進行相關救助。=5\*GB3⑤施工機械(含施工車輛)維修保養在受委托社會第三方場地進行,在公共加油站進行燃料補給,禁止在施工營地貯存柴油,嚴格控制易燃易爆器材的使用。1.1.3植被保護措施(1)減緩措施施工前應劃定施工活動范圍,減少臨時占地對植被的破壞,降低了生物量損失,減少施工期對植被的影響。(2)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施工制度;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定期開展環保、防火等宣傳教育;建立完善的生態影響監測制度。(3)植被恢復施工結束后對溝道兩岸岸邊播撒草籽,種植紫花苜蓿。播種時應去掉秕粒種子和雜質,將種子均勻播種即可。種草選在雨季進行,播種前采取草籽包衣或拌成泥丸后摻沙撒播。在溝底設置臨時施工道路,施工結束后對溝底進行平整恢復,不進行補植作物。1.1.4動物保護措施(1)避讓和減緩措施施工前應劃定施工活動范圍,禁止越界施工占地或砍伐林木、禁止捕獵野生動物,以最大限度減少對野生動物正常棲息的影響。優化施工時段,夜間禁止施工。(2)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施工制度;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定期開展環保、防火等宣傳教育;建立完善的生態影響監測制度。1.1.5水土流失減緩措施(1)施工期土石方工程應避免在大風日、雨天等不良天氣中施工;粉狀材料堆放采用圍護或篷布遮擋措施,減少在惡劣天氣條件下風蝕、水蝕的發生。(2)施工設置臨時施工道路,杜絕車輛亂碾亂軋,不隨意開設便道;現場施工作業機械應嚴格管理,劃定施工活動范圍,不得在項目建設區以外的地方行駛和作業,從而保證項目區以外的表土及其附生的植被不受到破壞。(3)施工結束后對溝道兩岸岸邊播撒草籽。(4)要按照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加強工程質量監管,嚴格執行工程設計,切實預防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1.1.6景觀保護措施(1)施工時應當充分現有設施條件,對于可利用的排水溝等附屬設施應盡量利舊,減少對景觀的破壞和資料的浪費。(2)保護現有的植物資源,不得在施工區域外設置臨時工程。(3)項目施工應嚴格遵守劃定范圍,要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減輕對自然景觀分割和不破壞景觀的美學價值。1.2生態保護跟蹤監測方案主要了解工程建設前后評價區生物量及生物多樣性變化情況,并根據調查情況對工程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或追加必要的生態環保措施,以減輕工程生態影響。植被及野生植物資源監測監測點位:治理河段臨近中寶鐵路段設置1個監測點,泵站設置1個監測點,治理河道終點設置1個監測點,共設置3個監測點。監測內容:植被生長情況、種植覆蓋度等。監測時段、頻率:運營期前3年每年監測1次。本項目運營期監測點位圖見附圖15。2、廢氣項目施工期廢氣主要為施工揚塵和運輸車輛機械尾氣。根據自治區住建廳,寧(建)發〔2017〕17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工地施工揚塵控制和標準化管理的通知》、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加強全區城市揚塵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寧夏建筑施工揚塵治理標準化實施指南》,施工單位應加強管理,文明施工,為減少揚塵對環境的影響,嚴格采取以下措施:⑴施工單位應建立健全施工揚塵治理責任制,制定具體的施工揚塵治理實施方案并報建設、監理單位審批,開工前應將揚塵治理實施方案及時報送主管部門。要嚴格執行施工工地揚塵治理實施方案,設專職管理人員負責落實揚塵治理措施。將項目揚塵防控經費納入項目預算。⑵施工工地周邊圍擋標準化。對施工現場和建筑體分別采取圍欄、設置工棚、覆蓋遮蔽等措施,阻隔施工揚塵污染;施工圍擋(墻)要規范封閉、連續設置,材質、高度符合標準,做到堅固、整齊、潔凈、美觀,鼓勵使用定型化設施圍擋。⑶出入車輛沖洗標準化。施工場地出入口,設置草墊子及灑水裝置對出入工地的運輸車輛輪胎進行沖洗,不得攜帶泥土駛出施工場地;加強運輸道路的管理和維護,經常灑水降塵,保證道路的良好運行狀態;并通過限制車速、及時維護車輛、加強管理等措施,降低道路揚塵對周圍環境的影響。⑷施工現場地面硬化標準化。施工場地主要道路必須進行硬化,防止起塵。項目在洪泉溝溝底設置臨時施工道路,根據現場勘查,項目溝道兩側治理段有無現有道路,溝道部分溝段臨近農田、村落及基礎設施,溝道岸線不連續,無法沿溝道兩側設置臨時施工道路,本次評價臨時施工道路設置在溝道內,采用河床作為臨時施工道路。⑸物料堆放覆蓋標準化。施工場地內存放的砂石等易產生揚塵的材料和裸露土地面要使用密目式防塵網等材料進行覆蓋,覆蓋要封閉嚴密,破損的要及時修復,避免揚塵污染。⑹渣土車輛密閉運輸標準化。運輸垃圾、渣土、砂石等散裝、流體物料的車輛應當采取密閉措施或者遮蓋等措施防止物料遺撒,造成揚塵污染,并按照規定路線行駛。⑺拆遷工地濕法作業標準化。建筑物維修施工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在拆除現場周圍設置圍擋,在拆除過程中,應當采取濕式作業等有效防塵措施。拆除和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應及時清運并在指定的填埋場處置。不能及時清運的,應當采取封閉、遮蓋等有效防塵措施。土方開挖、運輸和填筑、易產生揚塵工序等施工時,必須進行濕法作業,應配備足量除塵霧炮、噴淋設施。氣象預報5級以上大風或重度污染天氣時,嚴禁土方開挖、回填、轉運以及其他可能產生揚塵污染的施工,并做好作業面覆蓋工作。⑻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需定期檢修與保養,及時清洗、維修,確保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應使用高標號的燃油,禁止使用含鉛汽油,確保施工機械廢氣排放符合環保要求。加強大型施工機械和車輛的管理,執行定期檢查維護制度,可有效減少機械尾氣的產生。⑼臨時堆土。項目溝底河床整理,疏浚過程挖方為干土,采用堆土遮蓋等防塵措施,嚴格控制堆放范圍,不得影響溝道行洪。綜上,項目施工期會對項目所在地環境空氣質量造成一定影響,但這些影響隨著施工期的結束而消失。因此,項目施工期不會造成項目所在環境空氣質量的惡化。3、廢水本項目施工人員均雇傭周邊居民,項目施工營地不設置食宿,設置環保型旱廁糞便定期清掏外運。施工期預制件及商品砼全部外購,施工期廢水主要為車輪沖洗廢水,車輪沖洗廢水蒸發損耗不外排。綜上所述,在采取本次評價提出的防治措施后,項目施工過程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較小。4、噪聲為了減輕本項目施工期噪聲的環境影響,須采取以下控制措施:⑴施工時采用降噪作業方式:施工機械選型時盡量選用可替代的低噪聲的設備,對動力機械設備進行定期的維修、養護,避免設備因松動部件的振動或消音器的損壞而增加其工作時的聲壓級;設備用完后或不用時應立即關閉,從源強和運行方式上降低噪聲影響;⑵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和加強施工管理,采用合理施工方式、科學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及施工內容,應盡可能避免大量高噪聲設備同時施工;⑶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制訂施工計劃時;在泄洪溝兩側200m范圍內有敏感點的溝道段,避開午休時間,禁止夜間施工,工藝要求的夜間施工必須報請相關管理部門同意;⑷降低人為噪聲:按規定操作機械設備,盡量少用哨子、笛等指揮作業;⑸施工運輸車輛在通過村莊時,應減緩車速,行車速度控制在20km/h以內,并禁止鳴笛;通過優化運輸方案控制車流量,以減輕交通噪聲的干擾。=6\*GB2⑹施工單位應加強宣傳,充分做好與當地居民的溝通工作,盡量減少對敏感點居民的影響。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項目施工期噪聲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5、固體廢物施工期無棄土產生,挖方全部回填,施工期固廢主要為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項目施工期為秋冬季,根據收集的水文資料,秋冬季洪泉溝治理工段無水,溝道干涸,且溝道沿線周邊為村莊及耕地,無工業企業分布,無工業廢水排入河道不存在重金屬污染,項目溝道疏浚主要為溝底河床整理,疏浚過程挖方為干土、無滲濾液產生,產生的挖方全部回填至護岸綜合利用,無棄土產生。(1)棄渣(土)項目施工開挖土方全部回填,施工過程中土石方開挖及回填還應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安排施工過程,優化工序,減少施工過程中挖方量。遇到五級以上大風天氣應停止土方作業。③進出工地的渣土運輸車輛應采用密閉斗車。若無密閉斗車,物料、垃圾、渣土的裝載高度不得超過車輛槽幫上沿,車斗用苫布遮蓋嚴實。苫布邊緣至少要遮住槽幫上沿以下15cm。車輛應按照批準的路線時間進行物料、渣土、垃圾的運輸。(2)建筑垃圾施工期應加強施工組織管理,提高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并規范和分類堆存建筑垃圾,不得亂堆亂放。拆除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未利用的交由建設單位運至由環境衛生主管部門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置。(3)生活垃圾在施工營地設置垃圾桶集中收集生活垃圾,安排專人負責生活垃圾的清掃,分類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置。通過采取以上措施,項目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物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較小。運營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本項目為河道治理及水生態修復工程,運營期不存在水、氣、聲、固廢等污染問題。通過項目的建設,可以完善洪泉溝河道沿線防汛設施,使洪水歸槽,確保安全度汛,保障河道兩岸及下游地區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對該流域環境起到明顯改善作用;通過植物種植增加區域植被覆蓋率和生物多樣性,減輕陡立高邊坡帶來的地質災害隱患,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蝕,提高水土保持率。本項目生態恢復措施布局圖見附圖16。其他無環保投資本項目總投資為8535.01萬元,其中環保投資估算為246.28萬元,占總投資的2.89%,具體環保投資分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