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6 鐵屋子里的吶喊-魯迅_第1頁
專題06 鐵屋子里的吶喊-魯迅_第2頁
專題06 鐵屋子里的吶喊-魯迅_第3頁
專題06 鐵屋子里的吶喊-魯迅_第4頁
專題06 鐵屋子里的吶喊-魯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鐵屋子里的吶喊——魯迅壹貳掌握并運用素材:范文及點評范文一:《枯木逢春,絕處逢生》范文二:《追溯其源,治本前行》學習目標素材積累:走進魯迅從課內走向課外,從作品深入人物內心,感悟其情感,體會其對人生的態度……我讀懂了您筆下孔乙己的迂腐與可笑;也讀懂了您筆下……也讀懂了您筆下……然而,我最想讀懂的是您那孤傲而高貴的靈魂?;蛟S您會問我為什么我的眼角總飽含淚水?那是因為我愛你愛得深沉……

魯迅(曾用名周樟壽,后改名為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吶喊》《彷徨》等。一、走進魯迅

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①在紹興(1881-1898)

1881.09.25生于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口周家,取名樟壽,字豫山。(因原名豫山與“雨傘”諧音,改為豫亭,后又改為豫才。)②南京求學時期(1898-1902)1898年5月,考入江南水師學堂念書。1898年10月,改入礦路學堂念書。③留學日本(1902-1909)3月去日本先人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日語。1903年3月作《自題小像》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磬暗故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③留學日本(1902-1909)1904.9入仙臺醫專1906年3月棄醫從文,志在文藝運動,注意研究“國民性”,成為一個啟蒙主義者。魯迅研究的“國民性”,是指“國民中受壓迫、受毒害的下層人的落后性,即被統治階級毒害造成的麻木的精神狀態。6月奉母親之命,回紹興與朱安結婚。婚后不幾日,便與周作人再赴東京。④杭州、紹興(1909-1912)1909年8月,離開日本回國后,任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的生理和化學教員,兼任日籍教師的翻譯。1910年5月祖母病逝,回家主持葬禮,諸事都依照舊可辦理。9月擔任紹興府中學堂的監學。④杭州、紹興(1909-1912)

1911年7月辭去紹興府中學堂職務,失業在家。

10月武昌起義爆發,紹興城內一片混亂,遂應府中學堂學生的請求,回校暫管校務。⑤在北京(1912-1926)

1913年,開始抄書、輯書,其后又開始抄碑,讀佛經,除去教育部上班和逛書店,基本上不出會館,每日夜間孤燈獨坐,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好幾年。

因看到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對舊民主主義革命產生懷疑并失望、頹唐。在沉默中一面整理古籍,挖掘黑暗現實的歷史根源,一面思考中國的革命問題。⑤在北京(1912-1926)

1918年5月在《新青年》發表《狂人日記》,從而開始了小說、雜文的創作。在新世紀曙光的鼓舞下,魯迅以戰士的姿態走上了戰場,并自覺地把自己的作品叫做“遵命文學”。⑤在北京(1912-1926)

1925年8月14日因支持女師大學生,被教育總長章士釗免去教育部僉事職務。8月22日向北洋政府平政院遞交訴狀,控告章士釗違法免他職務。1926年1月16日在平政院控告章士釗勝訴,恢復教育部僉事職。

3月26日因《京報》披露段棋瑞政府在學界通緝魯迅等五十人的密令,離家往設在西城的莽原社躲避。

3月29日轉移至山本醫院,繼續避難。⑥魯迅在廈門(1926.08.26—1927.09.27)1926年7月28日應廈門大學聘,任該校國文系教授兼國學院研究教授,決意離京南下。⑦在廣州(1927年1月-1927年9月)1927年1月15日乘船離開廈門,于18日抵達廣州,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長。受到廣州學生的熱烈歡迎。4月15日以教務長身份召集中山大學各系主任會議,力主營救當日事變中被捕的學生,但無人附合。4月21日辭去中山大學一切職務。在白云樓閉門不出。⑦在廣州(1927年1月-1927年9月)魯迅對廣州又失望了,他認識到這里不僅是“革命的策源地”,也可以是反革命的策源地。不久廣州開始了大屠殺,其殺人之多,其惡劣殘暴程度使魯迅震驚,嚴酷的階級斗爭,使魯迅對國民黨統治失望,對進化論產生了懷疑,魯迅開始走向階級論,走向集體主義。⑧魯迅在上海(1927.10.03—1936.10.19)1930年2月16日魯迅由柔石、馮雪峰陪同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籌備會。與此同時,還參加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大會,被人推舉為發起人。3月2日出席“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并作演講。左聯成立,從此他帶領著左翼大軍,在國民黨反革命文化圍剿的險惡的環境下,沖鋒陷陣,一直戰斗到生命的最一刻。3月19日因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向國民黨中央呈請通緝“墮落文人”魯迅,往日本朋友內山完造家中避難。⑧魯迅在上海(1927.10.03—1936.10.19)

1933年1月17日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成立大會,并被推舉為執行委員。干事楊杏佛被殺,魯迅被列入暗殺名單,去開追悼會,出門不帶鑰匙?!爸灰一钪鸵霉P對付敵人的手槍?!雹圄斞冈谏虾#?927.10.03—1936.10.19)

1936年肺病經常發作。8月1日去醫院診病,體重僅為38.7公斤。10月18日氣喘發作。終日呼吸困難。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時25分逝世。終年56歲。

各家報刊紛紛刊出電訊“文壇巨星隕落”。上海的工人學生、外國朋友紛紛去殯儀館瞻仰魯迅遺容。宋慶齡等組織治喪委員會。魯迅去世的第四天1936.10.22,中共中央及蘇維埃中央政府就發去了唁電。高度評價了魯迅:“最偉大的文學家,熱情追求光明的導師,獻身于抗日救國的非凡的領袖?!?0月23日各界民眾七八千人自覺為魯迅送葬。蕭軍擔任總指揮。送葬隊伍高舉橫幅“爭取民族解放來遙祭死去了的魯迅”并把大書“民族魂”的大旗蓋在靈柩上。

魯迅在黑暗年代戰斗了一生,他向往光明、尋找中華民族解放的道路。但他沒有見到光明就去世了。魯迅將永遠活在人民心中。魯迅是中國現代知識最淵博的文人。魯迅是對中國歷史和現實感受最深的作家。魯迅的作品以嚴峻的批判精神,呈獻出對中華民族和全人類最真摯、最深沉的愛。魯迅的精神,將永遠推動著中國人民向美好的明天邁進。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1.魯迅所處的環境;2.魯迅所選擇的路;3.魯迅所付出的努力?!豆枢l》我躺著,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后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愿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愿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閏土要香爐和燭臺的時候,我還暗地里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么時候都不忘卻。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吶喊自序“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F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影的告別》人睡到不知道時候的時候,就會有影來告別,說出那些話——

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地獄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你們將來的黃金世界里,我不愿去。然而你就是我所不樂意的。朋友,我不想跟隨你了,我不愿住。

我不愿意!嗚乎嗚乎,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無地。我不過一個影,要別你而沉沒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會吞并我,然而光明又會使我消失。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間,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沒。然而我終于彷徨于明暗之間,我不知道是黃昏還是黎明。我姑且舉灰黑的手裝作喝干一杯酒,我將在不知道時候的時候獨自遠行。嗚乎嗚乎,倘若黃昏,黑夜自然會來沉沒我,否則我要被白天消失,如果現是黎明。朋友,時候近了。

我將向黑暗里彷徨于無地。你還想我的贈品。我能獻你甚么呢?無已,則仍是黑暗和虛空而已。但是,我愿意只是黑暗,或者會消失于你的白天;我愿意只是虛空,決不占你的心地。我愿意這樣,朋友——我獨自遠行,不但沒有你,并且再沒有別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沒,那世界全屬于我自己。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愛夜的人要有聽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才能領受了夜所給予的光明——黑暗的光明。

——魯迅

《過客》的意思……即是雖然明知前路是墳偏要走,就是反抗絕望,因為我以為絕望比反抗者難,比因希望而戰斗者更勇猛,更悲壯。

“反抗絕望”:不計后果,不抱希望地,永遠不停地向前走。

——魯迅我們總要戰取光明,即使自己遇不到,也可以留給后來的。

——魯迅《致曹白》

魯迅所處的環境:黑暗混亂的時代

魯迅所選擇的路:屬于自己的路

魯迅所付出的努力:我以我血薦軒轅自由發言:

結合自己的生活與學習經歷,談談你從魯迅的身上所獲得的啟示。

課后作業:積累關于魯迅的寫作素材。

結語

讀文學,魯迅是我們永遠繞不開的話題。不是因為他足夠的深刻,所以離不開,而是因為他足夠的有深度,才讓我們不得一讀再讀。希望通過這節課,同學們能去讀一讀魯迅更多的作品。他值得擁有。

枯木逢春,絕處逢生——論希望與絕望

五柳先生,你于亂世中找到避世的桃花源,你于絕處逢生。

司馬遷,你于被凈身的苦痛中掙扎出《史記》,你于絕處逢生。

東坡居士,你于黑暗朝堂中掙脫兼濟天下,你于絕處逢生。

蜘蛛,用它那極強的親水性吸收霧氣中的水分,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夠在如此干涸的環境里生生不息的源泉。物是如此人亦然。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學生范文1

是誰消蝕了你的劍,逼你走向絕境的深淵?放翁,你從“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的熱血男兒到“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的垂暮絕望老人,你將個人榮辱置之度外,為國家事務奔走號召,你用“鐵馬橫戈”的氣勢“氣吞胡虜”,一身報國有萬死,位卑未敢忘國憂??v然是請纓無路,依舊愿意相信“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于絕處中逢生,在歷史的長河里,回蕩千年。

是誰磨損了你的英氣,逼你與猛士失之交臂?

海子,一個出身貧寒的詩人,一個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之中寫作的詩人。也許選擇做一個詩人,往往就等于在現實中選擇了苦難與孤獨。你曾說你“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然后你選擇了結束,你選擇了臥軌而死。或許,死亡對于你來說是唯一的解脫。你忘了,有時候死扛下去總會有希望的,哪怕是最沒有希望的事情,只要有一個勇敢者、一個猛士去做,到最后就會擁有希望,這個猛士,顯然不是海子你。

這個猛士,是魯迅。魯迅先生是筆尖上的舞者,是以筆代槍的戰士,他曾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亦曾誓“我以我血薦軒轅”,他曾發出吶喊,讓彷徨不再彷徨,用入木三分的針砭時弊怒斥疾惡?!笆郎媳緵]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昂然前行走向滿地荊棘,于絕處中逢生,在歷史的長空里,名留青史。

是誰試圖打擊你的激情,逼你一次次與自由擦肩而過?普希金,一位畢生追求自由夢想的詩人,但卻生不逢時,生活在沙皇白色恐怖專政的時代,面對沙皇政府的打擊、排擠、流放,他以山的堅毅去挑戰,以海的胸襟去迎接去包容,以一首又一首的詩歌去接受暴風雨的洗禮,詮釋著陽光總在風雨后的真諦,用語言把人們的心靈燃亮,于絕處中逢生,在歷史的潮流里,璀璨發光。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平凡的腳步也可以走完偉大的行程。有志者自有千計萬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

本文引用了魯迅的素材,從正面論證魯迅在絕處逢生,尋找希望,不愧為真正的猛士。該素材的運用,讓行文論證更具體,更增添語言的文采和思想的深度。教師點評

追溯其源,治本前行圈圈年輪,是樹根在黑暗中的追溯其源;清榮峻茂,是自然在孕育中的治本前行。動物園管理員不斷地加高袋鼠的籠子,以為便能關注袋鼠,可袋鼠依舊跑到外面,為什么會這樣呢?顯然,在于動物園管理員沒有追溯其源,治本前行。無疑,管理員發現袋鼠跑出籠外,召開會議以求解決方案的出發點是好的,只可惜管理員沒有注意到錯誤的源頭,用錯方法,總以為加高了籠子即可。孰不知,如此的“一味”做法既浪費精力,又于事無補。倘若管理員能夠做到追溯其源,治本前行,又何來這一出“鐵籠愈加高,袋鼠愈外逃”的發人深省的笑劇呢?學生范文2

追溯其源,治本前行是解決問題必不可少的一環。常言道:疑難雜癥,應當溯其源,方可解矣。是的,解決問題時,并非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是萬花叢中尋覓問題的根本,從根本上拔其根,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她是科學界的女瘋子,是現代環保運動的引路人。農業現代化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們不斷地濫用農藥,使原本鳥語蟲聲的春天只剩寂靜的嘆息,直到她的出現,參透了綠色生態鏈環環相扣的玄幻奧妙,一步步地向前挑戰,猶如曠野中的一聲吶喊,讓每一個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