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課標要求1.通過了解石器時代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認識它們與中華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的關系;2通過甲骨文、青銅銘文及其他文獻記載,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特征。1、能說出石器時代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分布,從“時空觀念”角度認識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2、結合考古發掘成果,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私有制、
階級和國家的產生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3、搜集甲骨文、青銅銘文及文獻記載等相關史料,從“史
料實證”角度認識考古材料與文獻在研究早期國家起源
中的作用。4、知道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等概念,從“歷史解
釋”角度認識中國古代“家國同構”的政治特點。學習目標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什么是文明?
現在國際上的判斷標準是,一個文化能不能被稱為文明,關鍵在于是否已經進入國家社會的形態,是否具有一套禮儀系統和統治管理的制度。在這點上國際社會已經達成了共識。——《申遺成功的良渚古城遺址,因何而特別?》《新京報》2019年7月7日
“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及國家的起源》
從考古發現中辨識進入文明社會的關鍵特征:農業與手工業顯著發展,出現明確的社會分工;貴重資源和高等級手工業制品的生產和分配為貴族所控制;社會發生顯著的階層分化,出現埋葬貴族的大型墓葬和專門墓地,形成了以某些特殊的貴重器物體現持有者尊貴身份的禮制;出現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都邑以及附屬的大型高等級建筑和公共設施;暴力與戰爭成為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形成了王權管理的區域性政體,出現了具有強制性的公共權力——國家。
——王巍《勾勒五千年前的文明圖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巡覽》一般認為,金屬工具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國家的形成是人類跨入文明社會的三大標志。還有學者認為階級、國家、城市、文字是人類跨入文明社會的標志。
(1)閱讀原始社會兩個分布圖,指出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舊石器時代的代表遺存、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代表遺存。(1)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舊石器時代的代表遺存主要有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等;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代表主要有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等;新石器時代父系氏族代表主要有龍山、紅山、良渚文化等;華夏文明的曙光——石器時代——核心素養落實素養提升1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分布廣泛,集中在大河流域?中國舊石器時代重要人類遺址分布圖思考1:觀察兩幅地圖,分析早期人類分布的特點??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圖思考2:請比較兩種觀點,你認為哪一哪種更合理?為什么?“滿天星斗”——蘇秉琦思考:請概括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燕遼文化區系以環太湖為中心的東南部山東文化區系以環洞庭湖與四川盆地為中心的西南部以鄱陽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線為中軸的南方中原文化區系觀點2:“各大區系不僅各有淵源、各具特點和各有自己的發展道路,而且區系間的關系也是相互影響的。中原地區是六大區系之一,中原影響各地,各地也影響中原。”觀點1:“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國民族文化先是從這里發展起來,其他地區的文化比較落后,只是在中原地區影響下才得以發展”。多元一體中原核心華夏文明的曙光——石器時代——思維能力提升問題探究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是指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過程,呈現出多元格局;同時,各個地區在長期交流互動中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兼收并蓄,從而形成了文化共同體。姜寨聚落遺址反映了由五個大家族組成的一個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個墓葬的隨葬品不多,差別也不大,反映了尚未產生貧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狀況。姜寨聚落是仰韶文化聚落形態的典型代表。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的祭壇、積石冢和女神廟良渚古城文化遺址古城墻平面分布示意圖葬于積石冢上的少數人擁有玉器,表明他們特殊的社會地位,其他大部分成員無權獲得玉器等奢侈品。
—索秀芬、李少兵《紅山文化研究》國家氏族公社上層:掌握公共權力下層:被統治部落、部落聯盟生產力進步剩余產品出現私有制產生貧富分化階級出現思考:1、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國家是如何產生的?政府、軍隊(內部階級分化與外部戰爭)、祭壇(神權)唯物史觀華夏文明的形成—青銅時代——孕育雛形階級矛盾不可調和家族、聚落
思考:結合示意圖分析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的關系(3)私有制導致貧富分化,貧富分化促使是階級產生;私有制是階級產生的經濟根源;階級分化和階級矛盾推動國家出現;二、華夏文明的塑形:青銅時代三皇:伏羲——教人結網馴服鳥獸。有巢氏——教人構木而居。燧人氏——教人鉆燧取火。神農氏——教人播種五谷。女媧——女性,補天造人。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思考:你如何看待傳說的證史價值?古史傳說有真實的成分,也有虛構的成分。用傳說證史,應結合文獻、考古等材料加以證實。華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國家——孕育雛形2、夏朝二、從部落到國家考古學家在河南洛陽偃師發現的二里頭遺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遺存。
(1)建立:禹建立了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2)統治王位傳承:禹死后,其子啟繼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②中央:夏王是最高統治者,稱為“后”;中央設有主管行政、軍事司法和宗教的機構與職官。(出現公共權力)③地方:夏朝仍聚族而居,除對夏部族生活的地區實行直接統治外,對其他地區間接統治(管理松散)(3)文化遺存:二里頭文化遺址商湯滅夏公元前1600年夏禹建國公元前2070年二里頭遺址現在還不能確證是夏都,因為缺少如甲骨文那樣的內證性的文字證據出土。二里頭有可能是夏,乃至極有可能是夏,但這仍是假說。”
——劉周巖:《尋找夏朝》思考:關于
啟的繼位,說明了什么問題?為什么會出現上述不同說法?華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國家——孕育雛形二、從部落到國家問題探究關于啟的繼位,古書中有不同記載。《史記·夏本紀》寫道:“益(禹晚年培養的接班人)讓帝禹之子啟。《戰國策·燕策一》記載:“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于益,其實令啟自取之。”關于啟繼位的不同說法反映了從公天下的禪讓制到家天下的王位世襲制的轉變并非一帆風順。史料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由于認識者的歷史觀不同,階級立場不同,認識者所研究的史料或對史料的詮釋不同,往往會對同義事件作出不同的認識,即使是歷史觀相同的人,往往也會由于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看法。材料:方國的首領,他們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賜予的封號,一方面是土著國家的首領。但是,各諸侯國、方國的官吏,不是由商王任免的。——卜憲群《中國通史:從中華先祖到春秋戰國》③外服地區對商保持既臣服又獨立的關系。松散的聯盟關系,商王實質上是盟主身份。思考:據材料分析商與外服地區的關系?①商王是最高統治者,商王之下設有尹及各類事務官。②商朝的國家管理結構是內外服制。公元前1600年夏禹建國公元前2070年牧野之戰,武王伐紂滅商公元前1046年商湯滅夏三、商和西周1、商朝——內外服(二元統治體制)華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國家發展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商王通過壟斷神權以強化王權,王權與神權相結合是早期國家政治特點之一。商王直接統治的王畿地區商王間接控制的方國和部落探究:觀察地圖,分析周朝設計分封制的特點?①對象:同姓諸侯、先代貴族之后、異姓功臣②分布:姬姓諸侯國為主體,集中在黃河中下游流域③目的:維護周王朝統治,“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分封制:①特點三、商和西周分封制周王和諸侯之間有什么樣權利、義務?(2)諸侯權利與義務:①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稅、朝覲述職②權利:實行再分封;可在封地內設置官員、建立武裝等。(3)影響:分封制:(中國古代稱之為封建制)
材料一:從夏后氏比較籠統的霸權,經過商人同心圓布局的統治機制,最后到西周封建網絡,這三個階段的發展促使“中原”成為中央政權基地,而又以同心圓的方式擴散其勢力于各處。
——許倬云《說中國》材料二:西周分封,誠然有其巧妙之處,卻也有先天帶來的弊病,分封越多,宗周越弱;時間越久,親情越疏...終究因為天災人禍,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宗周滅亡。
——許倬云《我者與他者》材料三:周人的這一封建制度,包括兩個要素:一是分封子弟與親戚,在緊要的地點戍守,彼此援助,形成一個龐大的控制網絡;二是籠絡不同文化的族群,尋求合作。經過西周的封建體制,中國經歷了為時數百年的文化融合過程。——許倬云:《萬古江河》1、中央對地方控制力更強2、擴大統治區域4、促進經濟文化交流與民族交融3、(局限)諸侯有很大獨立性,后期逐漸成為地方割據勢力(1)核心: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3)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與分配上的矛盾。(2)運行原則:“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傳位無法,國家必亂!三、商和西周2、西周——分封制與宗法制華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國家發展其余嫡子及庶子等降一級大宗嫡長子余嫡子及庶子大宗(宗主)卿大夫大宗士大宗天子庶小宗嫡長子(嫡長孫……)嫡長子(嫡長孫……)嫡長子……嫡長子(嫡長孫……)諸侯宗法制是以血緣親疏與嫡庶來確定繼承關系和名分的制度,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宗法制宗法制是以血緣親疏與嫡庶來確定繼承關系和名分的制度,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在姬姓宗親內,周王是大宗,諸侯是小宗,在諸侯國內,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類推,層層區別。西周時期,分封制與宗法制的結合,形成政權與族權的結合。《左傳?桓公二年》記載:“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歷史解釋三、商和西周2、西周——分封制與宗法制華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國家發展1.定義:禮樂制是周代文化的集中體現,它既是典章制度的總匯,又是人們各種行為的準則。周朝通過禮樂制度來規范貴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貴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貴賤長幼之間要有明顯的差別2.核心精神:尊尊、親親3.目的:維護宗法分封形成的等級秩序,強化等級觀念4.實質:一種等級制度,維護宗法分封制的工具。5.對后世的影響:禮樂文化影響了儒家思想,歷代封建統治者均重視禮樂教化和禮樂制度,試圖以此規范社會生活,維護統治秩序。西周禮樂制自主學習三、商和西周華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國家發展思考:請自學課本,據材料歸納奴隸制社會的經濟生活特征?農業主要生產部門,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質的工具,青銅農具極少土地制度奴隸主土地國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經營的基本方式手工業青銅鑄造是主要部門,青銅器種類繁多商代石鏟商代青銅鏟3、商和西周的經濟上層建筑經濟基礎影響宗法制分封制禮樂制工具里表血緣紐帶(里)政治表現(表)維護維護井田制決定宗法制分封制禮樂制井田制三、商和西周華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國家發展唯物史觀知識點經濟政治文化線索夏青銅器發展木石農具世襲制神話商青銅器繁榮仍木石農具井田漸普及內外服制神巫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禮制人文生產力水平低需要協作勞動國家治理體制逐步形成發展神化王權到重人文禮制早期國家的整體面貌夏朝——商朝——西周
青銅時代文化代表:甲骨文和青銅文化;禮樂文化,開始形成多元一體的心理認同(華夏子孫)①王權與神權相結合,具有神秘色彩(甲骨文、祭祀)②血緣紐帶、家國一體(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③尚未實現權力高度集中(從內外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空間光學玻璃的表面清潔與保護技術考核試卷
- 機械行業管理詞匯
- 民間活動唱大戲活動方案
- 漢中餐飲店五一活動方案
- 歡慶祖國活動方案
- 模擬市場活動方案
- 歌頌國歌活動方案
- 汽車園區剪彩活動方案
- 沐浴露節日促銷活動方案
- 治保委員活動方案
- 2025-2030中國不飽和聚酯樹脂行業發展狀況及產銷需求預測報告
- 2025-2030年數控機床產業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新疆烏魯木齊市六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聯考 數學試題(含解析)
- 洗車廠入股合同協議書
- 收納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樣例參考模板
- 2025廣西華錫集團股份限公司崗位招聘38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企業廉潔自律課件下載
- 游戲用戶忠誠度評估-全面剖析
- 國際組織招聘面試問答范文
- 環衛作業安全培訓課件
- 戰備基礎知識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