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藍皮書新高考卷標準樣卷語文試題(一)_第1頁
2023年高考藍皮書新高考卷標準樣卷語文試題(一)_第2頁
2023年高考藍皮書新高考卷標準樣卷語文試題(一)_第3頁
2023年高考藍皮書新高考卷標準樣卷語文試題(一)_第4頁
2023年高考藍皮書新高考卷標準樣卷語文試題(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高考卷標準樣卷(一)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各類媒介載體逐漸打破彼此間的對立競爭關系,實現

揚優互補、融合發展、合作共贏,構建起一種全新的媒體運作模式和傳播體系,預示著融媒體

時代的正式來臨。跨文化傳播是指各種文化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中流動、共享和互動的過程,是

人類社會關系和社會交往的跨文化、跨區域的一種“延伸過程。在融媒體時代的背景下,提升

我國跨文化傳播能力,優化跨文化傳播效果,成為構建文化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融媒體時代給跨文化傳播帶來了先進的媒介技術,但是如果陳舊的思維不革新,再先進的

媒介技術也難以發揮作用。所以,歸根到底改變傳播思維是重中之重。要堅持“受者本位''的傳

播原則。研究海外受眾對中國形象的接受途徑和認知要素,摒棄“秀肌肉”“大喇叭”“高音炮”式

的傳播方式,創新話語表達方式,化“硬傳播”為“軟傳播”,將文化以更持久的方式潛入受眾頭

腦。特別是要融通中外概念、范疇、表述,強調“說理”的同時注重“陳情”,將宏大敘事轉化為

故事性敘述,以小見大,潤物無聲,從而淡化宣教、灌輸的色彩,消解海外受眾對不同意識形

態和價值理念等異文化的抵觸感。要注重運用非語言和視覺傳播的技巧。視覺聽覺的感染力往

往優于語言傳播,可以有效減少海外受眾在語言轉化過程中對文化符號的誤讀,增強傳播的有

效性。

融媒體時代,隨著媒介技術革新,“內容為王”的觀念受到一定沖擊。但在新媒體語境下,

要把握好"變''與"不變”的關系,變的是信息技術、傳播環境、輿論生態、受眾對象,不變的是

“內容為王''的信條。跨文化傳播既不能“自說自話”,只傳播政治性、嚴肅性內容,也不能過分

依賴經典的傳統文化符號。

一方面,要探求異質文化之間的共性,打破受眾認知要素障礙。共通性是傳受雙方進行傳

播行為的前提,所以在內容選取上注重普世價值和共通理念,將時代發展進步和國家繁榮富強,

濃縮到一個個具體可見的普通人身上,讓“浮動的符號”在進入不同語境后,也可以實現落地,

從而引起不同文化背景下受眾的情感共鳴,獲得普遍的文化認同。2017年制作的國家形象宣

傳片《中國進入新時代》以七個普通人為切入點,充分運用“平民化”視角,用講故事的方式,

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的時代發展和價值理念,有力提升了我國文化傳播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化的差異性,挖掘優質的傳播內容。堅定文化自信是跨文化傳播的前

提和基礎,作為擁有5000年歷史的東方文明古國,我國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但是,大

量優質的傳統文化資源還沒有被挖掘和開發。所以,要深挖傳統文化的精髓,避免機械輸出海

外受眾熟知的經典文化符號,要將承載著中國精神和價值理念的文化作為傳播載體,突出內容

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增強吸引力,激發海外受眾的好奇心。如中國的茶文化、酒文化、古建筑

以及經典古籍等,這些帶有濃濃中國元素的文化內容,都是海外受眾感興趣的傳播內容,可以

最大限度減少跨文化傳播的障礙和隔閡。

(摘編自段龍江《我國跨文化傳播的困境與優化路徑》)

材料二:

試卷第1頁,共8頁

任何對文本的理解和解釋都依賴于理解者和解釋者的前理解,任何解釋一開始就有先入之

見。適用于文本的前理解是理解的助力,反之會成為阻礙。沒有人可以在不具備任何相關知識

的前提下去真正理解文本,正是這些偏見本身可能成為闡釋過程中的再創造,它不會使我們與

文本分離,而是使文本向我們開放。前理解為理解者和闡釋者提供了特殊的視域。在現代哲學

闡釋學的創始人伽達默爾看來,理解者和闡釋者的任務就是擴大自己的視域,并使之與其他視

域相交融,從而實現“視域融合”,而理解和闡釋的過程就是一個視域融合的過程,一個全新視

域構建的過程。

國際傳播的目的在于使對方理解并接納。面對西方社會的刻板成見,我國提升國際傳播能

力的著眼點,一方面在于調整我們的傳播策略,改變單向度的傳播慣性;另一方面在于研究西

方的社會“偏見”因素,并相應地進行傳播策略的積極調適。在此基礎上,尋找共情的傳播結合

點,以西方社會可以“共情”的理解文本和解釋文本,轉譯中國故事的話語表達,闡釋他們陌生

而又富有價值、有趣的中國經驗。這些豐富的信息,定然會引致其擴大視域,并與之交融,從

而實現“視域融合”,實現一個全新視域的構建。

(摘編自張芳芳《加強國際傳播力建設的文本闡釋》)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只有先改變陳舊的傳播思維,才能有效發揮先進媒介技術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的作用。

B.新媒體語境下“內容為王”的信條不變,充分說明內容是跨文化傳播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C.在融媒體時代,海外受眾熟知的經典文化符號不屬于優質傳播內容,無法滿足新需求。

D.研究西方社會“偏見”因素,并相應調整傳播策略,是構建全新視域不可缺少的條件。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提高跨文化傳播的有效性,應堅持“受者本位”的傳播原則,化“硬傳播”為“軟傳播”,

重“陳情”而輕“說理”,消解海外受眾的抵觸感。

B.探求異質文化之間的共性,應注重所選內容的普世價值和共通理念,將時代變化濃縮

到普通人身上,從而引起不同文化背景下受眾的情感共鳴。

C.為了最大限度減少跨文化傳播的障礙和隔閡,增強對海外受眾的吸引力,就必須選擇

那些具有文化獨特性和差異性、包含中國元素的內容。

D.如果把西方社會對我國的刻板成見看作對我國國際傳播文本的前理解,那么這種前理

解會阻礙中西方之間的互相理解,進而影響國際傳播。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符合伽達默爾觀點的一項是()(3分)

A.多年來,中國政府和高校與相關國家和高校先后簽署了數百份互派留學生協議,這些

留學生為國際文化交流、為各自國家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B.一位網絡博主在短視頻中生動活潑地講解各地的文化景點,每個視頻最后他都邀請網

友推薦當地景點,網友反響十分熱烈,他的視頻也越做越好。

C.學習課文《中國建筑的特征》時,某班同學按照老師要求,先去自行選擇參觀一些古

建筑,然后在班內交流探討,加深了對古代建筑藝術的認識。

D.據設計者介紹,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的誕生經歷了一個反復修改、不斷完善的過程,

他自己先后創作了500多個卡通形象,繪制了上萬張草圖。

4.材料一在語言運用方面很有特點,請以第二段為例進行分析。(4分)

試卷第2頁,共8頁

5.老木匠“阿木爺爺”擅長中國傳統榨卯技術,不用一根釘子、一滴膠水,就能把尋常木頭打

造成精致的工藝品。他的視頻在海外社交平臺推出后迅速走紅,其高超技藝讓世界驚嘆。他的

事跡被評為“年度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十大案例”之一。請結合文中的觀點,談談你對這一傳播案

例的理解。(4分)

(-)現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在五面包圍中(節選)

魏巍

堅守坑道第15天,又發生了新的困難:坑道里的存水用完了。人們把那幾個存水的大汽

油桶,翻來覆去磕打,再也倒不出一滴水來。

團指揮所幾次派運輸隊送水,傷亡很大,水卻很有限。

由于缺水,大家眼瞅著餅干硬是咽不下去,有時候餅干的碎末被嗆得從鼻孔里噴出來。

堅守坑道第18天,有人偷偷喝尿。戰士們脫光了膀子,抱著手榴彈,緊緊貼著潮濕的石

壁,人們仿佛第一次認識到:水,是何等的珍品!

這時候,在精神上負擔最重的,除了郭祥,恐怕就是衛生員小徐了。這個十六七歲說話還

有些童聲童氣的孩子,雖然同別人一樣渴得嗓子冒煙,但他更難受的卻不是這個,而是傷員們

極力抑制著的低聲呻喚。他仿佛覺得傷員們喝不上水,全是他的過錯似的。

衛生員小徐走來走去,一遍又一遍察看石壁,終于發現一條細細的石縫,不時滲出一兩滴

水珠。他就撕了一縷棉花,把水珠蘸起來,擰到小碗里。盡管石縫是那樣的吝嗇,總算有了一

絲希望。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耐心工作,居然擰了大半碗水。然后,他就把小搪瓷碗架在小油燈

上燒起來。

小小一點燈頭火,總算把水熏熱了。他立刻把小碗端到幾個重傷員跟前:

“同志們!醒醒,喝水啦!”

“你端給參謀長喝吧!他啞得快說不出話了,這樣下去怎么指揮呢?反正我們……”

“對!對!快給參謀長端去吧!”大家異口同聲。

小徐把小碗放在桌上:“參謀長!喝點水吧!”

“小徐!你怎么不端給傷員喝呀?”

“他們都不肯喝,說你還要指揮打仗呢!”

“傻孩子,光憑一個人能打仗嗎?快端給傷員喝吧!”

小徐站在那里不動。

郭祥只好端起碗,遞給步話機員小馬,小馬哽啞得很厲害。

“不行!我不能喝。”

望望桌上大半碗水,分毫不少,郭祥嘆了口氣,把小碗高高擎起,說:

“同志們,我帶頭喝!你們也非喝不可!誰要是不喝,就是對我們的勝利不關心!”郭祥

裝作一飲而盡的樣子,卻只抿了小小的一口,遞給小馬。小馬也只抿了一小口,又遞給小徐。

小徐只沾了沾唇,就端給重傷員們。其他人也都抿了一點。

轉到郭祥手里,居然還剩下小半碗,幾粒明亮的淚珠,撲噠撲噠掉到小瓷碗里……

坑道口傳來刺耳的叫聲:

試卷第3頁,共8頁

“中國士兵們!我們斷絕了你們的一切聯系,你們已經完全陷入絕境了。你們用19世紀

的武器和高度現代化的聯合國軍作戰,不過是無效的抵抗和絕望的掙扎。還是快快投降吧!”

“中國士兵們!你們實在太可憐了。你們被上級騙出來,來到千里迢迢的異國,住的是深

山土洞,過的是野蠻人的生活,吃不上飯,喝不上水,眼看就要困死,餓死,干部卻不聞不問,

你們何苦還栗為他們賣命?還是到自由的世界來吧!……”

“參謀長!有人乘機說破壞話了!他說,如果上級還要我們,干嘛叫我們在這兒受

罪?……”

“走!我們找他談談。”

坑道中部,戰士們多半脫光膀子,靠著壁坐,有的擦槍,有的在擰手榴彈蓋;獨有白鶴壽

半躺半臥,瞇細著眼在想什么,整個身軀就像一尾魚切掉頭尾后的“中段”。

郭祥在他面前一站,嚴厲地問:

“你剛才說了些什么?”

“你究竟是什么意思,你自己清楚。我告訴你,不管什么人,他想借機挑撥離間,瓦解我

們士氣,他就是瞎了眼了。上級為了給我們送東西,犧牲了多少好同志!我們吃的,用的,都

是同志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你為什么要憑空造謠?”

白鶴壽手指輕微戰栗著,低下頭去。

堅守坑道多日,總攻尚未開始,郭祥覺得有必要解釋幾句:

“我們堅守坑道,就是為了不斷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只有把敵人消耗到一定程度,把敵

人拖得筋疲力盡,我們的反擊就會一舉成功!”

“同志們!我們在最前沿堅守坑道是非常光榮的。我打了這么多年仗,受敵人五面包圍,

還是第一次,恐怕你們也是大姑娘坐轎頭一回吧!這是非常難得的為祖國為人民立功的好機會。

雖然我們沒吃的,沒喝的,但我們不是敵人手心上的可憐蟲,我們是鉆到牛魔王肚子里的孫悟

空。我們應該拽住牛魔王的心肝狠狠地打幾個嘀溜!誰嘀溜打得好,我就給他記功!”

晚九時,疙瘩李帶領兩名戰士去炸坑道前面的她堡,手里用麻繩提溜著十幾個空罐頭盒,

前后共總不過五分鐘。

“好干脆呀!”

“全靠副連長的那幾個破罐頭盒子,他鉆到東邊那個炸彈坑里把罐頭盒子一搖,敵人機槍

就沖著他打,我們從西邊就上去了。”

郭祥正準備派第二個小組出發搶水,忽然聽見一片聲嚷:

“上級給我們送水來啦!”

“同志們送水來啦!”

坑道里戰士們,輕傷員們全站起來,把進來的兩個人團團圍住,有的搶上去握手,有的抱

著他們的膀子,眼里流著涔涔的熱淚。

喬大夯身下橫七豎八掛滿了軍用水壺,背上一個沉重的麻袋;后面的戰士身上也背著二三

十個水壺。

“俺們送來的東西不多,知道你們斷水好幾天了。大伙都覺著蘿卜這東西解渴又解餓,俺

就背了點。”

試卷第4頁,共8頁

話音未落,老模范背著一個大口袋進來。后邊跟著四五個人,一個個都背著口袋,滿身灰

黑色泥土,顯然都是從焦黑的土地上爬過來的。

郭祥指指那些大口袋:

“這里裝的都是些什么呀?”

“你猜猜看!”老模范笑著說,“這是祖國人民的慰問品哪!”

坑道里的氣氛由歡欣,熱烈,活躍,一下變得嚴肅、莊重和靜穆起來。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頭寫戰士們緊貼潮濕的石壁,減輕焦渴的感覺,來渲染缺水的狀況;依然抱著

手榴彈,來凸顯他們困境中依然保持警覺。

B.衛生員小徐走來走去,一遍又一遍察看石壁來找水,體現了他內心的急躁、焦灼,他

認為傷員們喝不上水,是他的過錯、失職。

C.郭祥看到水喝一圈居然還剩下小半碗,淚珠掉到瓷碗里,這一細節表現了他深為同志

間的相互關心和戰友間的無私而感動的心理。

D.文中對于喬大夯的刻畫雖著墨不多,但突出了他的勇敢無私、任勞任怨,同時也表現

了他為送不上水而深深自責的心理。

7.關于文中“坑道讓水”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衛生員小徐讓同志們醒醒,喝水,體現了他對受傷的同志們的關心。

B.傷員們讓小徐把水端給參謀長喝,是認為參謀長指揮打仗,職責更重要。

C.小徐把水端給參謀長喝,是出于無奈,也為后文的繼續讓水做了鋪墊。

D.參謀長對衛生員小徐的批評,是對傷員的關心,側面反映出本文的主題。

8.小說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何藝術特色,請結合文本加以概括。(6分)

9.有人為小說加了一個結尾:“這些遠離家鄉為一個神圣的目標戰斗在鄰國山嶺上的人們,這

些在彌天的煙火中無比堅強剛毅的戰士,竟突然變得像摟在母親懷中的孩子一樣。”你認為合

適嗎?請談談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呂端

(明)黃汝亨

呂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少敏悟好學。以蔭補千牛備身,歷官知成都府,為政清簡。

召拜考功員外郎,充開封府判官。竺事貶商州,累迂兼侍御史知雜事。使高麗,暴風折才嗇,舟

人怖恐,端讀書若在齋閣。遷諫議大寶,仍為開封判官。時許王元僖干學學,王薨,有發其陰

事者,坐裨贊無狀,遣御史武元穎、內侍王繼恩就鞠于府。端方決事,徐起候之,二使日:“有

詔推君。”端神色自若,顧從者曰:“取帽來。”二使曰:“何遽至此?”端日:“天子有制

問,即罪人矣。”遂下堂,隨問而答。專法衛尉少卿。無何,復舊官,為樞密直學士,逾月,

拜參知政事。時趙普在中書,嘗日:“吾觀呂公奏事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亦不形于言真

臺輔器也”尋擢戶部侍郎、平章事。

試卷第5頁,共8頁

初,太宗欲相端,或曰:“端為人糊涂。"太宗日:“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遂決

意相之,猶恨任用之晚。端為相持重,識大體,以與寇準同列,已先居相位,恐準不平,乃請

參知政事與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從之。太宗崩,李后與內侍王繼恩等謀立楚王元

佐,召端,端知有變,鎖繼恩于閣內,使人守之而入。乃奉太子至福寧庭中。塞室既立,垂簾

引見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請卷簾,升殿審視,然后降階率群臣拜呼萬歲。真宗每見輔臣

入對,惟于端肅然拱揖,不名。又以端體洪大,庭階稍峻,特令梓人為納陛。加右仆射。明年,

被疾求免,不許。車駕臨問,撫慰甚至。卒.年六十六,贈司空,謚正惠。端久居相位,不蓄

費產。卒后子藩等貧匱,又迫婚嫁,因質其居第。真宗時,出內府錢五百萬贖還之,又別賜金

帛,俾償宿負。

呂正惠神氣凝重,遇事識體,卷簾引視,擔荷大事,真大臣也。

(《廉吏傳?宋》)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吾觀呂公/奏事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亦不形于言/真臺輔器也/

B.吾觀呂公奏事/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亦不形于言/真臺輔器也/

C.吾觀呂公奏事/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亦不形于言真/臺輔器也/

D.吾觀呂公/奏事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亦不形于言真/臺輔器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坐事,因事獲罪。坐,因……而犯罪。"因擊沛公于坐”的“坐''是通假字,同“座”,座

位。

B.尹開封,做開封府的府尹。尹,在文中的用法和“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中"軍”的用法

一樣。

C.左遷,古人以右為尊,故稱貶官為左遷。文中“拜”“充”“遷”“擢”“加”等都是升官之謂。

D.真宗,北宋趙恒的廟號。由廟號取名規則可知《諫太宗十思疏》并非該文的最初篇名。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呂端處亂不驚,出使高麗途中遭遇暴風,桅桿折斷,船員們都驚懼害怕,呂端依然像在

家中書齋般穩坐讀書。

B.呂端深受器重,宋太宗為任呂端為相太晚而感到遺憾,宋真宗則因為呂端擁立有功還加

封他右仆射之職。

C.呂端得到禮遇,因其身體肥胖,上臺階吃力,宋真宗特命工匠制作了階高較矮的木階梯,

方便呂端上下。

D.呂端清廉簡樸,雖然久居相位,死后卻家無余財,其子在婚嫁之時,無奈質押住宅,朝

廷出錢將其贖回。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真宗每見輔臣入對,惟于端肅然拱揖,不名。

(2)明年,被疾求免,不許。車駕臨問,撫慰甚至。

14.宋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呂端“大事不糊涂”表現在哪

里。(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試卷第6頁,共8頁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餞薛大夫①護邊

李崎

荒隅時未通,副相②下臨戎。

授律星芒動,分兵月暈空。

犀皮擁青橐③,象齒飾雕弓。

決勝三河勇,長驅六郡雄。

登山窺代北,屈指計遼東。

佇見燕然上,抽毫頌武功。

【注】①薛大夫:名通,字季昶,曾任監察御史,時將赴任河北道按察使。②副相:御史大夫

的別稱。③青橐:盛放弓弩的青色皮袋。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寫北方邊塞地區荒涼偏遠,音信未通,點出了環境的惡劣,也預示著護邊的艱辛。

B.詩人借助“星芒動”“月暈空”的天象變化,烘托了將士出征時驚天動地的雄壯氣勢。

C.詩人細致生動地描述了薛大夫征戰邊陲的真實情景,頌揚了他戍邊所取得的豐功偉業。

D.這首餞行之作,非但沒有流露離別傷感之情,反而給人一種遒勁豪邁、雄渾灑脫的感

覺。

16.詩人是如何塑造薛大夫這一形象的?請結合詩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用“,”兩句寫出了如今的中

原早已風平浪靜,淪陷區的人民已經安于異族的統治,竟至于對異族君主頂禮膜拜。

(2)《蜀道難》中“,”兩句寫出了由秦入蜀的行人仿佛可以用手觸摸星

辰甚至從中穿過,仰首屏住呼吸、以手撫摸胸膛以平息內心驚恐的奇幻體驗,從而寫出蜀道之

“難”。

(3)愁思或愁緒,作為一種具有普遍人文意義的感覺或情緒,既看不見,又摸不著,往往難

以表達,但是古代詩人、詞人卻借助比喻、比擬、夸張等手法,把抽象的情感具體化、形象化,

增強詩詞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夏季是北湖最美的季節,在①的湖面上.數萬畝荷花競相開放,黃澄澄的花蕊點綴

在綠油油的荷葉之中,賞心悅目。這里既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局部小景.

也有“菱葉縈波荷颶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的動態畫面,更

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壯闊風光。此般景色固然吸引游人樂而忘返,但對靠

湖吃飯的農民而言,大家所關心的不是眼前的美景,而是水產的收成,因為這才是與他們切身

利益②的。有道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盡管水坡洼地常給沿湖居民帶來水患之,但

也讓他們充分提升瀕湖的紅利。茂盛的水草和遍地的野菜是飼養豬羊等家畜的美味青飼料,豐

試卷第7頁,共8頁

富的魚蝦是人們改善生活、補充優質蛋白的最佳食品。碰上陰雨成災、糧食歉收的荒年,平原

地區的居民或許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