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湖心亭看雪 》課時訓練(原卷+解析)_第1頁
第13課《湖心亭看雪 》課時訓練(原卷+解析)_第2頁
第13課《湖心亭看雪 》課時訓練(原卷+解析)_第3頁
第13課《湖心亭看雪 》課時訓練(原卷+解析)_第4頁
第13課《湖心亭看雪 》課時訓練(原卷+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第13課《湖心亭看雪》課時訓練(原卷+解析)13湖心亭看雪

★基礎達標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A.霧凇(sōng)長堤(dī)毳衣(cùi)

B.沆碭(dàng)拏(ná)喃喃(nǎn)

C.金陵(lín)芥(jiè)崇禎(zhēn)

D.更定(gēng)鋪氈(zhān)癡(chī)

2.選出朗讀節奏處理不當的一項()

A.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B.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C.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D.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3.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惟長堤一痕B.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C.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

4.下列加點詞語不是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大雪三日B.是金陵人,客此

C.擁毳衣爐火D.湖中人鳥聲俱絕

5.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與余舟一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必有我師焉

C.問其姓氏其一犬坐于前

D.余強飲三大白而別野芳發而幽香

(2022·湖北十堰中考)6.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A.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成功經驗,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B.勇于戰勝一切風險挑戰,我國南極考察隊員無疑不是我們前進路上的榜樣。

C.事實證明,當代青年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是勇挑重擔、堪當大任的一代。

D.中國古代經典作品,語言凝練含蓄,內容博大精深,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7.將“這些帶有中國標簽的傳統文化元素幾乎貫穿了北京冬奧會的吃穿住行?!边@句話放回到文段中,位置正確的序號選項是()

冬奧會融入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兩大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分別以“國寶”大熊貓和象征節日喜慶的燈籠為原型;會徽以漢字“冬”為靈感,用書法表現出起伏的賽道和冰雪運動員的身形……①吃的方面,冬奧會期間恰逢中國農歷新年,餃子、元宵等節令美食納入了運動員的營養菜單。②穿搭方面,中國花滑選手所穿的比賽服取材于中國山水畫《千里江山圖》,兩人在賽場上演繹的是具有濃濃中國風的花滑版《只此青綠》。③住的方面,酒店里特別設置的中醫藥文化展示空間,引起了各國選手的極大興趣。④行的方面,張家口賽區的國家跳臺的滑雪中心依山而臥,外形采用的是中國傳統的“如意”造型;首鋼滑雪大跳臺的設計靈感則來自敦煌壁畫中的“飛天”飄帶。

A.①B.②C.③D.④

8.根據要求填上空。

(1)《湖心亭看雪》選自《陶庵夢憶》,是(人名),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朝代)人。

(2)文中具體描寫雪景的句子是:,,。

(3)“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

(4)描寫西湖的詩句很多,例如:“,?!保@是蘇軾筆下的雨后西湖;“,?!?,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這是楊萬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確是個迷人的地方。

9.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是一篇游記,開篇寫出了雪后西湖寧靜清遠的景色,一個“絕”字從冰天雪地、萬籟無聲中透露出寒意,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做鋪墊。

B.第1段以白描寫意傳神,把雪后西湖僅能見到的景物收羅在一起,視線由近到遠,景物由大到小,如同一幅頗有意境的水墨畫,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與“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相互映襯,前者借“客”偶遇知音之喜贊美之“癡”,后者借舟子之口說“客”之“癡”。

D.本文主要從三個角度寫西湖雪景。即未游西湖時,先概括描寫雪后的寂寥凄清;游西湖時,寫西湖全景;最后以動態式具體勾勒,結構完整,筆調淡雅流暢。

★能力培優

(2021·遼寧本溪鐵嶺遼陽中考)(一)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松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選自《湖心亭看雪》)

四林皆雪,登眺時見。絮起風中,千峰堆玉;鴉翻城角,萬壑鋪銀。無樹飄花,片片繪子瞻之壁①;不妝散粉,點點糝②原憲③之羹。飛霰④入林,回風折竹。徘徊凝覽,以發奇思。畫冒雪出云之勢,呼松醪⑤茗飲之景,擁爐煨芋,欣然一飽隨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賞。

(選自《小窗幽記》)

①子瞻之壁: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糝:散開,散落。③原憲:孔子的弟子,安貧樂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濁酒,汁渣混合的酒。

10.選出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

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復B.畫冒雪出云之勢/恢弘志士之氣

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D回風折竹/斗折蛇行

11.將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四林皆雪,登眺時見。

12.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欣然一飽隨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賞。

13.寫出文中表現沉醉雪景、流連觀賞的語句。

14.兩文同樣是賞雪,但所寄情感卻不盡相同。文寂寥空曠的意境隱含著的;文明麗鮮活的文字表述了的。

(2022·湖北恩施中考)(二)比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節選自統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上冊《湖心亭看雪》)

僧澄波①善弈,余命霞裳②與之對枰③。于是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參錯④并奏。頃之又有曳杖聲從云中來者,則老僧懷遠⑤抱詩集尺許來索余序。于是吟詠之聲,又復大作。天籟人籟,合同而化。不圖觀瀑之娛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節選自袁枚《峽江寺飛泉亭記》)

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對枰(píng):對坐下棋。④參錯:雜亂不齊。⑤懷遠:人名。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是:________(2)擁毳衣爐火擁:________

(3)僧澄波善弈弈:________(4)又有曳杖聲從云中來者曳:________

16.給文中劃線句斷句,用“/”在句中標出。(限劃2處)

不圖觀瀑之娛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1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于是吟詠之聲,又復大作。

18.請你從感官角度,比較兩文寫景分別側重于什么?

19.請你概括兩文寫景的對象及其特點。

(2022·甘肅蘭州中考)(三)閱讀兩段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p>

(選自張岱《湖心亭看雪》)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①出游。時柳梢新翠,山色微嵐②,水與提平,絲管夾岸。跌坐③古根上,茗飲④以為酒,浪紋樹影以為侑⑤,魚鳥之飛沉,人物之往來,以為戲具。堤上游人,見三人枯坐樹下若癡禪者,皆相視以為笑。而余等亦竊謂彼筵中人⑥,喧囂怒詬⑦,山情水意,了不相屬⑧,于樂何有也。

(節選自袁宏道《游高梁橋記》)

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參(zhěn),袁氏兄弟的詩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詳。②微嵐:山中薄薄的霧氣,③跌(fū)坐:雙腳交疊而坐。④茗(níng)飲:飲茶。⑥侑(yòu):用奏樂或獻玉帛勸人飲食。⑥筵(yán)中人:設席飲酒的人。⑦詬(gòu):罵。⑧了不相屬(zhǔ):全不相關。

20.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1)擁毳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擁:______

(2)而余等亦竊謂彼筵中人謂:______

21.下面是前人閱讀文后的兩處批注。你認為這兩處批注恰當嗎?請選擇其中一處,結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評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批注:景象寒氣逼人)

(2)湖上影子,惟長提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身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批注:文中有畫)

22.文中舟子的話,你覺得適合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為什么?

23.兩段選文中主人公的“癡行”有多重內涵。請結合選文內容,說說你的理解。

★素養拓展

(2022·黑龍江龍東地區中考)24.這里是冰雪的故鄉,人才的搖籃。仰望蒼穹,神舟飛船里有龍江人的身影:逐夢冰雪,冬奧賽場上龍江健兒屢獲冠軍。育才中學九年一班開展以“大美龍江,浪漫語文”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1)請結合本次活動的主題,擬寫一條宣傳標語。

(2)活動中,就“如何強身健體,提高身體素質”的問題,同學們紛紛獻計獻策。請寫出你的三條建議。

(3)你是班級的體育委員,如果可以現場連線范可新、武大靖和高亭宇幾位冠軍,請你就同學們關心的某個問題向其中一位提問。

(4)獲得了口碑和收視率雙豐收的央視大劇《青山不墨》講述了小興安嶺兩代林業工人投身祖國建設,保護青山綠水的感人故事。語文興趣小組創作了一副對聯,請根據下面這段話,按照對聯的要求補寫下聯。

郁郁蔥蔥的青山雖不曾著墨,千年來守護著我們的夢想;

碧綠的流水雖沒有弦,卻是一架萬古不變地彈奏著樂曲的琴。

上聯:青山不墨千年夢下聯:_____________

25.片段練筆

蘇炳添2021年東京奧運會跑出9秒83破亞洲紀錄的成績,成為首個進入奧運百米決賽的中國人,在32歲這個年齡,蘇炳添創造了中國速度和亞洲速度的奇跡。

其實在這個備戰周期,蘇炳添曾存在體能和技術上的不合理情況,呼吸和速度節奏也需要調整。對此,科研團隊通過科技儀器和設備對運動員的動作、體能、技術、恢復等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捕捉和監控,利用科技手段擬合出“冠軍模型”。

教練員參照“冠軍?!?,對蘇炳添的體能和技術進行全面分析,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攻關方案,讓其建立神經肌肉系統在更高競技水平時的動力定型。

曾有一名世界頂級生物力學專家,為很多頂尖短跑運動員做過預測,蘇炳添預測的極限成績為9秒83。然而在眾多預測中,只有蘇炳添跑出了預測的峰值。

為何蘇炳添32歲高齡還能取得如此成就,請你選擇一個角度發表你的看法。要求:(1)觀點明確;(2)語言文明,表述得體;(3)不少于100字。13湖心亭看雪

★基礎達標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A.霧凇(sōng)長堤(dī)毳衣(cùi)

B.沆碭(dàng)拏(ná)喃喃(nǎn)

C.金陵(lín)芥(jiè)崇禎(zhēn)

D.更定(gēng)鋪氈(zhān)癡(chī)

D

A項,“毳”應讀“cuì”;B項,“喃”應讀“nán”;C項,“陵”應讀“líng”。

2.選出朗讀節奏處理不當的一項()

A.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B.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C.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D.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B

B項“人鳥”之間不停頓,在“中”后停頓。

3.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惟長堤一痕B.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C.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

C

C項“一”是“全、都”的意思,其它三項是“數目一”的意思。

4.下列加點詞語不是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大雪三日B.是金陵人,客此

C.擁毳衣爐火D.湖中人鳥聲俱絕

D

A項大雪三日:名詞活用作動詞,下大雪;B項是金陵人,客此:名詞活用作動詞,客居;C項擁毳衣爐火:名詞活用作動詞,帶著爐火。故選D。

5.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與余舟一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必有我師焉

C.問其姓氏其一犬坐于前

D.余強飲三大白而別野芳發而幽香

D

A項中“與”,前者是連詞,譯為“和、跟”;后者是介詞,譯為“與……相比”;B項中“焉”,前者是疑問代詞,譯為“怎么,哪里”;后者是指示代詞,譯為“其中的”;C項中“其”,前者是第三人稱代詞,指“亭中的兩個金陵人”;后者是副詞,表推測,譯為“大概,或許”;D項中“而”都是連詞,表順承,譯為“就”。故選D。

(2022·湖北十堰中考)6.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A.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成功經驗,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B.勇于戰勝一切風險挑戰,我國南極考察隊員無疑不是我們前進路上的榜樣。

C.事實證明,當代青年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是勇挑重擔、堪當大任的一代。

D.中國古代經典作品,語言凝練含蓄,內容博大精深,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B

B項否定不當,“無疑”意為“沒有疑問”,“無疑不是”就和所表述的意思相反了,故應去掉“不”字,或把“無疑不是”改為“無一不是”。故選B。

7.將“這些帶有中國標簽的傳統文化元素幾乎貫穿了北京冬奧會的吃穿住行?!边@句話放回到文段中,位置正確的序號選項是()

冬奧會融入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兩大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分別以“國寶”大熊貓和象征節日喜慶的燈籠為原型;會徽以漢字“冬”為靈感,用書法表現出起伏的賽道和冰雪運動員的身形……①吃的方面,冬奧會期間恰逢中國農歷新年,餃子、元宵等節令美食納入了運動員的營養菜單。②穿搭方面,中國花滑選手所穿的比賽服取材于中國山水畫《千里江山圖》,兩人在賽場上演繹的是具有濃濃中國風的花滑版《只此青綠》。③住的方面,酒店里特別設置的中醫藥文化展示空間,引起了各國選手的極大興趣。④行的方面,張家口賽區的國家跳臺的滑雪中心依山而臥,外形采用的是中國傳統的“如意”造型;首鋼滑雪大跳臺的設計靈感則來自敦煌壁畫中的“飛天”飄帶。

A.①B.②C.③D.④

A

本題考查語句銜接。

“這些帶有中國標簽的傳統文化元素幾乎貫穿了北京冬奧會的吃穿住行”應該放在①處;“這些帶有中國標簽的傳統文化元素”承接上文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會徽的(帶有中國標簽的傳統文化元素)設計內容;“北京冬奧會的吃穿住行”,引出下文帶有中國標簽的傳統文化元素在“吃、穿、住、行”四個方面的具體體現;故選A。

8.根據要求填上空。

(1)《湖心亭看雪》選自《陶庵夢憶》,是(人名),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朝代)人。

(2)文中具體描寫雪景的句子是:,,。

(3)“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

(4)描寫西湖的詩句很多,例如:“,?!?,這是蘇軾筆下的雨后西湖;“,。”,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這是楊萬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確是個迷人的地方。

(1)張岱明末清初(2)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3)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古詩文默寫題不論分幾種類型,都是以記憶、積累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賞析。解題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歌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合適的詩句,三是答題時不能寫錯別字。“凇、沆碭、蓮”是此題中的易錯字,作答時要注意字形。

9.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是一篇游記,開篇寫出了雪后西湖寧靜清遠的景色,一個“絕”字從冰天雪地、萬籟無聲中透露出寒意,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做鋪墊。

B.第1段以白描寫意傳神,把雪后西湖僅能見到的景物收羅在一起,視線由近到遠,景物由大到小,如同一幅頗有意境的水墨畫,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與“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相互映襯,前者借“客”偶遇知音之喜贊美之“癡”,后者借舟子之口說“客”之“癡”。

D.本文主要從三個角度寫西湖雪景。即未游西湖時,先概括描寫雪后的寂寥凄清;游西湖時,寫西湖全景;最后以動態式具體勾勒,結構完整,筆調淡雅流暢。

B

第1段寫了長堤、湖心亭、身處之舟、包括在內的舟中之人,是按照由遠及近的視線。B項理解有誤。

★能力培優

(2021·遼寧本溪鐵嶺遼陽中考)(一)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松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選自《湖心亭看雪》)

四林皆雪,登眺時見。絮起風中,千峰堆玉;鴉翻城角,萬壑鋪銀。無樹飄花,片片繪子瞻之壁①;不妝散粉,點點糝②原憲③之羹。飛霰④入林,回風折竹。徘徊凝覽,以發奇思。畫冒雪出云之勢,呼松醪⑤茗飲之景,擁爐煨芋,欣然一飽隨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賞。

(選自《小窗幽記》)

①子瞻之壁: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糝:散開,散落。③原憲:孔子的弟子,安貧樂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濁酒,汁渣混合的酒。

10.選出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

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復B.畫冒雪出云之勢/恢弘志士之氣

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D回風折竹/斗折蛇行

11.將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四林皆雪,登眺時見。

12.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欣然一飽隨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賞。

13.寫出文中表現沉醉雪景、流連觀賞的語句。

14.兩文同樣是賞雪,但所寄情感卻不盡相同。文寂寥空曠的意境隱含著的;文明麗鮮活的文字表述了的。

10.B

11.(1)接連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

(2)四周的樹林都是積雪,登高遠眺時時可見。

12.欣然一飽/隨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賞。

13.徘徊凝覽,以發奇思。

14.家國之思;自然之樂。

10.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一:全,都/數量詞,一;B.之:助詞,的/助詞,的;C.是:這/判斷詞,是;D.折:折斷/曲折;故選B。

11.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字詞:俱,都;絕,消失。

(2)重點字詞:皆,都;雪,積雪;見,看見。

1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可根據句意及語法結構等斷句。翻譯為:愉快地吃飽,然后畫一幅雪景圖,以寄給高僧欣賞。故可斷句為:欣然一飽/隨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賞。

13.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分析。根據“徘徊凝覽,以發奇思”的意思“徘徊其間,仔細凝視觀覽,以萌生奇思異想”分析,符合“沉醉雪景、流連觀賞”的要求。據此回答即可。

14.本題考查文本表述情感。甲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描繪了雪后西湖寧靜清絕的景象,表現了的志趣,同時含蓄地表述了對故國(明朝)的懷念之情。據此得出解析:家國之思(故國之思等)。乙文通過描寫雪后的景色,表述了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據此得出解析:自然之樂。

四周的樹林都被積雪覆蓋,登高遠眺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樣在風中起舞,山峰積雪如同堆砌的玉,寒鴉在城角翻飛,山中萬壑都鋪上了一層銀色。沒有樹木,卻在飄花,片片如同蘇子瞻所描繪的赤壁景色;不用裝點,散落之粉點點如同原憲藜羹中的糝。飛散的雪花飄入林中,強勁的回風折斷竹子,徘徊其間,仔細凝視觀覽,以萌生奇思異想。描繪飄著雪冒出云彩之景致,呼喚松子、茶茗的情景。圍著火爐烤山芋,美美地吃飽,隨后畫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給名僧評賞。

(2022·湖北恩施中考)(二)比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節選自統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上冊《湖心亭看雪》)

僧澄波①善弈,余命霞裳②與之對枰③。于是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參錯④并奏。頃之又有曳杖聲從云中來者,則老僧懷遠⑤抱詩集尺許來索余序。于是吟詠之聲,又復大作。天籟人籟,合同而化。不圖觀瀑之娛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節選自袁枚《峽江寺飛泉亭記》)

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對枰(píng):對坐下棋。④參錯:雜亂不齊。⑤懷遠:人名。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是:________(2)擁毳衣爐火擁:________

(3)僧澄波善弈弈:________(4)又有曳杖聲從云中來者曳:________

16.給文中劃線句斷句,用“/”在句中標出。(限劃2處)

不圖觀瀑之娛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1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于是吟詠之聲,又復大作。

18.請你從感官角度,比較兩文寫景分別側重于什么?

19.請你概括兩文寫景的對象及其特點。

15.(1)這(2)抱,持,這里是穿著(3)下棋(4)拖,拖拉

16.不圖觀瀑之娛/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17.(1)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附近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

(2)于是吟詩的聲音,又再次響亮地響起。

18.甲文從視覺角度寫景,乙文從聽覺角度寫景。

19.《湖心亭看雪》寫雪景,表現出清新雅致的特點;《峽江寺飛泉亭記》選段寫飛泉亭,表現出萬籟合奏,美妙至極的特點。

1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

(1)“是日更定矣”的句意是:這一天晚上初更時。是:代詞,這。

(2)“擁毳衣爐火”的句意是:裹著細毛皮衣,圍著火爐。擁:抱,持,這里是穿著,裹著。

(3)“僧澄波善弈”的句意是:澄波法師擅長下棋。弈:下棋。

(4)“又有曳杖聲從云中來者”的句意是:又有手杖觸地的聲音像從云中傳來。曳:拖,拖拉。

16.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語句“不圖觀瀑之娛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的意思是:想不到觀賞瀑布的快樂,竟然到了這般境界,這亭子的功勞實在大??!根據句意,正確的句讀是:不圖觀瀑之娛/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17.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三日(多日)、俱(全,都)、絕(消失)”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復(再)、作(起,這里是‘響起’)”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18.本題考查對文章寫景角度的分析。從“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可以看出,文寫景側重于視覺角度;從“于是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參錯并奏。頃之又有曳杖聲從云中來者,則老僧懷遠⑤抱詩集尺許來索余序。于是吟詠之聲,又復大作。天籟人籟,合同而化”可以看出,文寫景側重于從聽覺角度。

19.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內容分析作答。從文“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可以看出,寫景時采用白描和對比手法,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絕妙的西湖夜雪圖,寫出了雪后西湖景色的清新雅致。從文“于是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參錯并奏。頃之又有曳杖聲從云中來者”可知,乙文主要從游人的感受角度寫飛泉亭,突出了坐在飛泉亭上萬籟合奏,美妙至極的特點。

澄波法師擅長下棋,我讓學生霞裳和他對弈,于是流水聲,棋子聲,松濤聲,鳥鳴聲,參差交錯一起響起。不一會兒,又有拐杖拄地的聲音從山中傳來,這是懷遠老法師,抱著一尺來厚的詩集,來求我作序。于是吟詩的聲音,又再次響亮地響起。自然的聲音和人的聲音,融合在了一起。沒想到觀賞瀑布而享受到的樂趣,竟到了這種境界!飛泉亭的功勞可真是大了。

(2022·甘肅蘭州中考)(三)閱讀兩段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p>

(選自張岱《湖心亭看雪》)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①出游。時柳梢新翠,山色微嵐②,水與提平,絲管夾岸。跌坐③古根上,茗飲④以為酒,浪紋樹影以為侑⑤,魚鳥之飛沉,人物之往來,以為戲具。堤上游人,見三人枯坐樹下若癡禪者,皆相視以為笑。而余等亦竊謂彼筵中人⑥,喧囂怒詬⑦,山情水意,了不相屬⑧,于樂何有也。

(節選自袁宏道《游高梁橋記》)

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參(zhěn),袁氏兄弟的詩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詳。②微嵐:山中薄薄的霧氣,③跌(fū)坐:雙腳交疊而坐。④茗(níng)飲:飲茶。⑥侑(yòu):用奏樂或獻玉帛勸人飲食。⑥筵(yán)中人:設席飲酒的人。⑦詬(gòu):罵。⑧了不相屬(zhǔ):全不相關。

20.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1)擁毳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擁:______

(2)而余等亦竊謂彼筵中人謂:______

21.下面是前人閱讀文后的兩處批注。你認為這兩處批注恰當嗎?請選擇其中一處,結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評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批注:景象寒氣逼人)

(2)湖上影子,惟長提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身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批注:文中有畫)

22.文中舟子的話,你覺得適合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為什么?

23.兩段選文中主人公的“癡行”有多重內涵。請結合選文內容,說說你的理解。

20.(1)穿著,帶著(2)認為

21.(1)示例:這個批注是合適的?!按笱┤眨腥锁B聲俱絕”寫出大雪后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著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聲,連空氣也仿佛凍結了,讀來如覺寒氣逼人。

(2)示例:這個批注是合適的?!币缓?、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簡潔概括,人與自然共同構成悠遠脫俗的藝術畫面。

22.自言自語、大惑不解的語氣。因為舟子對于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環境下獨去看雪、癡迷于山水的行為是不理解的。

23.(1)癡迷山水,表述對山水美景的喜愛;(2)表述超脫世俗的高雅情懷。

20.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義。

(1)句意為:裹著細毛皮衣,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擁:穿著,帶著。

(2)句意為:而我們私下認為他們在這里設下宴席。謂:認為。

21.本題考查批注的評析,注意結合文章內容分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寫出了大雪封湖之狀,讀來如覺寒氣逼人。妙在不從視覺寫大雪,而通過聽覺來寫,“湖中人鳥聲俱絕”,寫出大雪后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著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聲,連空氣也仿佛凍結了。一個“絕”字,傳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這是高度的寫意手法,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故“景象寒氣逼人”的批注是合適。

(2)“湖上影子,惟長提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身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以空靈之筆來寫描繪湖中雪景,一個個詩意盎然的特寫鏡頭:“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钡鹊?,構成一幅悠遠脫俗的藝術畫面。這是簡約的畫,夢幻般的詩,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故“文中有畫”的批注是合適。

22.本文考查文意理解。“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語、大惑不解之狀,故此處的語調是自言自語、大惑不解的。“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舟子說“癡”,體現了俗人之見,舟子無法理解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23.本題考查情感主旨的理解。

甲文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靜之后,小舟獨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對酌,臨別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為癡,殊不知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办F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述了癡迷山水的美麗?!鞍V”字(以漁者的身份)表述出不隨流俗,遺世孤立的閑情雅致。

乙文“時柳梢新翠,山色微嵐,水與提平,絲管夾岸。跌坐古根上,茗飲以為酒,浪紋樹影以為侑,魚鳥之飛沉,人物之往來,以為戲具”描寫了與友人春日出游的美麗景色,表述了對山水美景的癡迷?!岸嗟纫喔`謂彼筵中人,喧囂怒詬,山情水意,了不相屬,于樂何有也”意思是“而我們是在笑他們在這里設下宴席,喧囂怒詬,和這美景絲毫不相襯,也不知樂從何來”,寫出了和俗人對待美景的不同方式,認為擺宴設席與美景絲毫無關,表述了超脫世俗的高雅情懷。

三月一號那一天,帶著王王生章甫、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覽。當時的楊柳剛剛抽芽,山中有薄薄的霧氣,水與河堤齊平,兩岸音樂聲不斷。盤腿坐在古樹根上,把茶當作酒來品飲,綠樹浪影好似勸人暢飲的音樂和錦帛一般,清清的水讓我產生錯覺,仿佛魚在天上飛,鳥在水里游一般,人來人往,也好似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們三個人呆坐在古樹上,像傻和尚一樣,紛紛相視而笑。而我們是在笑他們在這里設下宴席,喧囂怒詬,和這美景絲毫不相襯,也不知樂從何來。

★素養拓展

(2022·黑龍江龍東地區中考)24.這里是冰雪的故鄉,人才的搖籃。仰望蒼穹,神舟飛船里有龍江人的身影:逐夢冰雪,冬奧賽場上龍江健兒屢獲冠軍。育才中學九年一班開展以“大美龍江,浪漫語文”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1)請結合本次活動的主題,擬寫一條宣傳標語。

(2)活動中,就“如何強身健體,提高身體素質”的問題,同學們紛紛獻計獻策。請寫出你的三條建議。

(3)你是班級的體育委員,如果可以現場連線范可新、武大靖和高亭宇幾位冠軍,請你就同學們關心的某個問題向其中一位提問。

(4)獲得了口碑和收視率雙豐收的央視大劇《青山不墨》講述了小興安嶺兩代林業工人投身祖國建設,保護青山綠水的感人故事。語文興趣小組創作了一副對聯,請根據下面這段話,按照對聯的要求補寫下聯。

郁郁蔥蔥的青山雖不曾著墨,千年來守護著我們的夢想;

碧綠的流水雖沒有弦,卻是一架萬古不變地彈奏著樂曲的琴。

上聯:青山不墨千年夢下聯:_____________

(1)示例一:美麗黑土地浪漫大語文示例二:冰雪的故鄉浪漫的語文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