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縣龍溪鎮龍坦村黃家梁子滑坡應急搶險監測實施方案_第1頁
巫山縣龍溪鎮龍坦村黃家梁子滑坡應急搶險監測實施方案_第2頁
巫山縣龍溪鎮龍坦村黃家梁子滑坡應急搶險監測實施方案_第3頁
巫山縣龍溪鎮龍坦村黃家梁子滑坡應急搶險監測實施方案_第4頁
巫山縣龍溪鎮龍坦村黃家梁子滑坡應急搶險監測實施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巫山縣龍溪鎮龍坦村黃家梁子滑坡應急搶險監測實施方案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院ChongqingExploration&DesignlnstituteofGeologicalHazardControlEngineeringTel:023-682882192014.09

巫山縣龍溪鎮龍坦村黃家梁子滑坡應急搶險監測實施方案項目負責:代波工程師編寫:余慶元代波工程師審查:胡以德高級工程師審定:杜春蘭教授級高工總工程師:杜春蘭教授級高工院長:李劍鋒高級工程師提交單位: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院日期:2014年9月巫山縣龍溪鎮黃家梁子滑坡應急搶險監測實施方案2014年9月101、2、《》中監測工作目的任務明確,滿足業主委托要求,符合規范、規程規定。3、《》中工作部署原則正確,執行監測精度等級、選擇監測儀器設備合理。方案中采用大地位移監測、裂縫監測、巡查監測,方法合理,針對性強,切合實際。各種工作方法技術要求詳細,且可操作性強。實物工作量合理,能滿足實際需要。4、《》中項目工作進度計劃安排、人員組織和設備配置周密詳細,安全質量保證措施可行。按本次審查提出的有關意見補充修改后,同意送交業主單位審查。審查人: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院2014年9月10日

目錄1前言 11.1任務由來 11.2工作任務 11.3應急監測工作開展情況 21.4項目必要性及緊迫性 31.4.1地質災害分布位置、規模、范圍 31.4.2滑坡防治工程等級 41.4.3項目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41.5社會經濟效益 42工作區條件 42.1地理環境 42.2氣象水文 52.3地形地貌 62.4地層巖性 63滑坡基本特征 63.1滑坡邊界、規模、形態特征 63.2滑體特征 73.6滑坡影響因素及變形破壞機制 83.6.1影響因素 83.6.2變形破壞機制 93.7滑坡穩定性宏觀分析 104應急監測工作方案設計 104.1監測執行的技術規范與依據 104.2監測內容設計 114.3監測方法及技術指標 124.4監測期限 134.5監測頻率設計 134.6監測的等級 145監測數據的整理及分析 145.1監測數據的整理 145.2變形值的統計規律及成因分析 155.3險情預警標準及預警級別 166項目質量保證措施 177安全保障措施 188項目組織措施 198.1項目組人員配備措施 198.2項目投入設備措施 209災(險)情上報及防控措施 209.1常規監測信息報送 209.2災(險)情信息上報 209.3災(險)情防控措施 219.3.1制定應急預案 219.3.1制定應急措施 2210提交成果資料 2311工作量統計 2411.1監測網建立工作量 2411.2專業監測工作量 2412經費預算 2512.1監測經費預算主要依據 2512.2監測費用預算 251前言1.1任務由來巫山縣位于長江和大寧河的交匯處,河流沿線斜坡和陡崖發育,由于其特殊的地質環境條件,巫山縣地質災害比較發育,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區域。2014年8月31日~2014年9月1日,重慶市渝東北地區的云陽、奉節、巫山、巫溪等區縣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其中巫山縣的持續降雨量普遍達到200mm以上,最大持續降雨量達到384.6mm,暴雨引發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損毀了大量的房屋、道路、林地和耕地,造成人員傷亡,災情嚴重。全縣范圍內發生的大量次生地質災害危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引起了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等相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各級領導多次親臨現場指揮搶險救災工作。黃家梁子滑坡前緣已發生了滑塌,為及時掌控滑坡后緣平臺及外側穩定性情況,監控滑坡邊界是否繼續向后緣及兩側發展,做好監測預警工作,確?;A設施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巫山縣國土局特委托我院(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院)對黃家梁子滑坡進行應急搶險專業監測,為指導監測工作開展,特編制該實施方案。1.2工作任務1、監測目的(1)通過對黃家梁子滑坡體進行應急專業監測,從而獲得滑坡體后緣及兩側整體發展變化趨勢,做好監測預警工作,為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2)通過黃家梁子滑移后后緣平臺及周邊影響范圍進行監測,掌握潛在不威脅區的實際變形及變形趨勢,超前進行臨滑預報,杜絕和減少因滑坡地質災害進一步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監測任務(1)對滑坡體整體及局部不穩定區域進行水平位移與垂直位移、裂縫發展進行應急監測。(2)提供潛在變形體變形發展的趨勢情況,以及必要時的預警報告。1.3應急監測工作開展情況1、2014年9月3日上午9點,在接到巫山縣政府及國土局緊急下達的對龍溪鎮片區地質災害點進行應急專業監測的任務后,我院立即組織了專業監測人員,緊急調配應急監測設備和抽調了3輛越野車,于10點30分從重慶出發,趕赴災區。2、在陸路交通完全中斷的的情況下,我院監測人員通過水路的方式于9月4日中午到達龍溪鎮。3、9月6日下午我院專業監測人員到達黃家梁子滑坡區現場,9月7日上午,應急監測點布設完成,分三條剖面布設監測點7個,主要監控滑坡后緣平臺及周邊影響范圍內4、9月7日上午10時左右,監測項目組人員完成布設監測基準點3個,隨即采集了監測首次原始數據,開展了針對黃家梁子位移監測點照片1.1位移監測點照片1.21.4項目必要性及緊迫性1.4.1地質災害分布位置、規模、范圍黃家梁子滑坡位于重慶市巫山縣城北西方向的龍溪鎮龍坦村,與巫山縣城的水平距離約35km,地理坐標為北緯31o16′00″左右,東經109o38′00″左右。該滑坡位于龍溪鎮龍坦村2組。平面形態呈長方型,長約450m,寬約350m,土體厚度約5~15m,面積約15×104m2,體積約120×104m3?;聟^整體坡向275°、坡角約20~30°,為土質滑坡,滑坡區地貌形態見照片1.3。照片1.3滑坡區地貌形態滑坡前緣剪出口為鄉村公路形成的巖質邊坡頂部,滑坡后緣位于耕地中,坡角約25°,斜坡表面為殘坡積土體?;挛挥隈R渡河背斜北翼,巖層產狀平緩330°∠8°,滑坡所在區域上部為第四系全新統紫紅色殘坡積土(Q4el+dl),土層厚度約5~15m,為粉質粘土夾碎塊石,塊石塊徑多5~20cm,下伏基巖為灰白色砂巖、紫紅色泥巖,夾少量粉砂巖。1.4.2滑坡防治工程等級滑坡主要威脅對象為龍溪鎮龍坦村2社居民58戶217人以及鄉間道路,預估經濟損失約1500萬元,根據《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規范》【DB50/143-2003】,黃家梁子滑坡的防治工程等級為二級。1.4.3項目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經現場踏勘和穩定性分析,滑坡群現狀處于基本穩定~欠穩定狀態,在暴雨等外部因素作用下,有可能發生滑動,直接威脅到滑坡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地方經濟建設帶來不利影響。目前正值汛期,雨量充沛,不利于滑坡的穩定,為確保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維持社會安定,保障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及時對黃家梁子滑坡進行全面實施綜合治理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1.5社會經濟效益直接收益:通過對該滑坡的應急專業監測,可及時監控滑坡后緣及其周邊穩定性發展趨勢,做好監測預警工作,保障區內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社會效益:地質災害是影響當地社會穩定,制約經濟發展的嚴重問題。工程完工后,消除了地質災害對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并將有效地保護影響區內居民點、交通等公共設施,滑坡區的居民建筑不用搬遷,使人們得以安居樂業,人心穩定,充分體現政府對人民的生產生活的關懷,對經濟發展的重視,從客觀上也提高了人民生活質量,確保了當地的穩定發展,避免了由于搬遷造成的復雜的社會問題,對社會的安定產生深遠的影響。2工作區條件2.1地理環境重慶市巫山縣龍溪鎮位于巫山縣城西北部,大寧河畔,鎮政府駐龍溪場,距巫山縣城91公里。兩巫公路從龍溪城鎮穿過,南抵巫山縣城,北達巫溪縣城。大寧河常年通航。交通較為方便,見交通位置圖(圖3.1)。黃家梁子滑坡黃家梁子滑坡圖2.1滑坡區交通位置圖2.2氣象水文巫山縣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大陸季風性氣候特點顯著,夏無酷署,冬無嚴寒,無霜期長,春季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回升不穩定,常有春、夏旱發生,盛夏多暴雨,有洪澇天氣發生,秋季氣溫下降快,常有連陰雨天氣出現。年平均氣溫16.2℃以上,年日照1570小時,無霜期280天,年降雨量1200-1290mm。最大降雨量為2121mm,日照時數1503小時。滑坡區年平均氣溫16.2°C,降水量847.5mm該區屬長江一級支流大寧河水系,滑坡區東側坡腳為老鴉溪,在滑坡區北側的花臺村匯入大寧河,距離河口約4km,老鴉溪源頭位于滑坡區南側的黃豹嶺南東側山麓,流域總長約10km,匯水面積約22km2,落差較大,雨季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滑坡區的老鴉溪水位約320~350m,水面寬度為2~5m,水深約0.5~1.0m,流速約1m/s,訪問最高洪水位漲幅約5m。2.3地形地貌滑坡區屬中深切割侵蝕—構造低山地貌,近南北向的條狀山脊與溝谷相間,地勢總體東高西低,最高點位于滑坡區后方耕地區域,高程約536m,最低點位于滑坡前緣的居民區,高程約485m,高差約51m?;聟^整體坡向275°2.4地層巖性滑坡位于馬渡河背斜北翼,巖層產狀平緩330°∠8°,滑坡所在區域上部為第四系全新統紫紅色殘坡積土(Q4el+dl),土層厚度約5~15m,為粉質粘土夾碎塊石,塊石塊徑多5~20cm,下伏基巖為灰白色砂巖、紫紅色泥巖,夾少量粉砂巖。3滑坡基本特征3.1滑坡邊界、規模、形態特征該滑坡位于龍溪鎮龍坦村2組。平面形態呈長方型,長約450m,寬約350m,土體厚度約5~15m,面積約15×104m2,體積約120×104m照片3.1黃家梁子滑坡全貌3.2滑體特征滑坡中前部部分區域已發生滑塌:滑塌區㈠寬約30m、長度約20m、土層厚10m,面積約0.07×104m2,方量約0.7×104m3(照片3.2);滑塌區㈡寬約40m、長度約70m、土層厚10m,面積約0.28×104m2,方量約于2014年9月1日,在滑坡中后緣形成多條裂縫:寬5~15m,下錯5~15cm,延伸5~12m,間距5~10m(照片3.4);于2014年9月2日,在滑坡中、前緣形成多條裂縫:寬10~30m,下錯20~50cm,延伸10~20m,間距5~10m(照片3.5);于2014年9月3日,在滑坡中部出現裂縫:寬滑坡中前緣坡度約30~40°,滑坡后緣坡度約15~20°,土體厚度10~20m,結構松散,強度較低,在暴雨期間,滑坡表層土體呈飽水狀態,大量雨水順坡徑流,使得土體變松軟,導致表層土體發生順坡向下滑動。照片3.2滑塌區㈠照片3.3滑塌區㈡照片3.49月1日出現拉裂縫照片3.59月2日出現拉裂縫照片3.69月3日出現拉裂縫3.3滑坡影響因素及變形破壞機制3.3.1影響因素黃家梁子滑坡變化受多種因素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地形條件滑坡區為一斜坡地形,為緩坡及陡坡交替,岸坡地形較陡,為滑坡滑動提供了空間條件。(2)地層結構及巖性斜坡坡體由崩坡積層的碎塊石土組成,厚度大,該類土孔隙度大,滲透性較好,有利于地下水的下滲、逕流,地表、地下水補給后,極易造成土體飽水,土體強度降低,松散物質源是滑坡滑動的基本條件。(3)大氣降水大氣降水是滑坡形成和滑動的主要動力因素,2014年8月31日至9月1日連續強降雨,降水量約380mm,集中強降雨導致斜坡的碎塊石土飽水,降低了土體強度,提高滑體容重,短時間內提高地下水水位,形成動水壓力,從而加大坡體下滑力,使坡體產生滑動。(4)地下水地下水對滑坡形成和發展影響因素如下:①地下水的浸泡降低了土體強度,起“潤滑劑”的作用;②地下水的將產生動水壓力和浮托力,動水壓力增大下滑力,浮托力降低滑體重度,根據坡體的潛在滑動面傾角,為后陡前緩,前緣靠近老鴉溪,地下水為抬升形成浮托力,將降低滑坡抗滑段的抗滑力。上述情況形成了滑坡后緣下滑段土體飽水,增大下滑力,另一方面,中前部抗滑段土體由于地下水抬升形成浮托力,降低了抗滑力,一增一減導致滑坡坡體受力平衡被打破,是導致滑坡形成和滑動的主要誘發因素之一。3.3.2變形破壞機制根據現場調查對滑坡體上的變形特征和誘發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目前發生的變形和破壞主要位于斜坡中部,是由于滑坡中部區域地形坡度較大,恰逢強降雨作用,導致坡體土體飽水,增加了土體重量,同時降低土體強度,降低中部坡體的完整性和強度而形成的,從滑動后的變形裂縫范圍分布來看,滑動范圍受前緣臨空條件限制,為斜坡中前部土體局部滑動,破壞模式為推移牽引式,以牽引為主,斜坡整體無滑坡變形跡象,整體處于穩定狀態。3.4滑坡穩定性宏觀分析根據上述變形特征、影響因素和變形破壞機制等綜合分析,黃家梁子滑坡所處斜坡整體穩定;黃家梁子滑坡滑動后前緣無明顯變形跡象,前緣低到對岸溝谷,整體無臨空條件,目前來說整體穩定,但由于滑動后中前部土體松散,坡體可能發生蠕動。黃家梁子滑坡滑動后形成了陡壁,后側坡體可能在陡壁坡腳發生潛在剪出,陡壁坡角較陡,坡體內部也極易發生圓弧形滑塌,處于基本穩定~欠穩定狀態。從發展趨勢來看,降雨可導致滑坡土體在雨水沖刷作用下極易形成泥石流,降低黃家梁子滑坡整體穩定性,從而坡體發生“多米若骨牌”式滑塌,降低整個斜坡的穩定性。4應急監測工作方案設計4.1監測執行的技術規范與依據1、《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T8-2007),作為變形監測主要技術標準。2、《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l2897--2006),適用于替代(JGJ/T8-97)中相應精度的直接水準,建立豎向基準網。3、《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l2898--2009),適用于系統聯測和沉降監測。4、《三峽庫區地質災害專業監測技術要求》。5、《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防治監測預警工程崩塌庫岸監測系統和預警指揮系統專項設計》。6、《滑坡防治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DZ/T0219-2006)。7、《崩塌、滑坡、泥石流監測規程》(DZT0223-2004)。8、《巖土工程監測規范》(YS5229-96)。4.2監測內容設計1、大地位移監測大地位移觀測是掌握滑坡體變形趨勢的重要手段,根據滑坡范圍及變形特征共布設3條監測主剖面,共設計專業位移監測點7個,對滑坡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進行監測。2、拉裂縫變形監測拉裂縫監測點與地表位移監測點相結合能夠更好的反應滑坡體變形狀態,本次搶險監測共布設拉裂縫監測點4個。3、巡查監測對測區宏觀變形情況進行定期的巡查監測,及時發現滑坡宏觀變形先兆,預測滑坡變形趨勢。圖4.1監測網和基準網:監測點(JC-),基準點(JD-)和裂縫點(LF-)4.3監測方法及技術指標1、水平位移使用進口拓普康GPS-7501全站儀(,測距1mm±(1mm+1ppm×D-6),采用極坐標法進行觀測,垂直位移采用三角高程法進行觀測圖4.2(拓普康全站儀)2、拉裂縫監測點采用小鋼尺、鋼卷尺進行測量,測量精度0.2mm3、巡查監測組織有經驗的專業監測人員和地質人員,定期對滑坡進行系統的巡查。4.4監測期限受業主委托,我院對巫山縣龍溪鎮黃家梁子滑坡應急搶險期限為2個月。4.5監測頻率設計1、大地位移監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本次應急搶險專業監測頻率按以下方式執行:1)應急監測前15天采用每天觀測三次,若變形加劇則進行加密監測;2)15天過后若滑坡未出現變形加劇,則將監測頻率減少為每天觀測一次;3)第二個月若滑坡未變形加劇,則監測頻率按每兩天觀測一次執行。2、裂縫監測1)應急監測前15天采用每天觀測三次,若變形加劇則進行加密監測;2)15天過后若滑坡未出現變形加劇,則將監測頻率減少為每天觀測一次;3)第二個月若滑坡未變形加劇,則監測頻率按每兩天觀測一次執行。3、宏觀巡查監測宏觀巡查監測頻率與大地位移監測和裂縫監測同步進行。4、基準網檢核為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應在每次監測前對定向基準邊進行邊長檢核,確?;鶞示W的穩定性。4.6監測的等級1、位移監測中的水平位移監測按《規程》變形測量等級劃分的三級精度執行,即平面位移觀測時觀測點坐標中誤差≤10mm。垂直位移由于受到場地的限制,采用三角高程進行測量。2、用于監測變形觀測點所需的基準點的平面精度按二級精度執行,即平面觀測坐標中誤差≤3mm。垂直位移基準網亦采用三角高程進行測量。5監測數據的整理及分析5.1監測數據的整理在變形監測中,觀測中的錯誤是不允許存在的,系統誤差可以通過一定的觀測程序得到消除或減弱。在變形監測中,由于變形量本身比較小,臨近于測量誤差的邊緣,為了區分變形與誤差,提取變形特征,必須設法消除較大誤差(超限誤差),提高測量精度,從而盡可能地較少觀測誤差對變形分析的影響,因此對監測資料的檢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內容。1、監測資料檢核的方法(1)野外檢核:任一觀測元素(如高差、距離、方向值、PDOP值等)在野外觀測中均具有本身的觀測檢核方法,如限岔所規定的往返較差、閉合差、兩次讀數等,此部分內容以各種規程、規范中要求的技術為依據。(2)室內檢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校核各項原始記錄,檢查各次變形值的計算是否有誤;2)原始資料的統計分析:包括監測資料奇異值的檢驗與插補、歲數據的篩選等內容,它涉及到用數學方法來計算與檢驗;3)原始資料的邏輯分析:根據監測點的內在物理意義來分析原始實測值的可靠性,主要用于工程建筑變形的原始實測值,一般應進行以下兩種分析:一致性分析:從時間的關聯性來分析連續積累的資料,從變化趨勢上推測它是否具有一致性。其主要手段是繪制時間—效應量的過程線圖和原因—效應量的相關圖;相關性的分析:從空間的關聯性出發來檢查一些內在物理關系的效應量之間的相關性。2、觀測結果的平差計算本工程采用固定基準進行經典平差,可采用條件平差法或間接平差法,平差后的精度評定應滿足各項精度指標要求。3、平差成果的整編為便于對變形監測成果的分析,需要將變形值繪制成各種圖表,本工程設計主要采用變形監測位移增量成果表和變形過程線來分析。變形監測所要求的是相對變形,因此在對觀測數據進行整理時,以各觀測點的零周期值為初始值,計算出以后的每次觀測值對初始值之差,求得觀測點從開始監測周期內的累計變形量和觀測點每相鄰周期間的變形量,形成位移增量成果表,并依此繪制出變形過程線圖。變形過程線圖以時間為橫坐標,以累積變形值為縱坐標繪制,它可以明顯地反映出變形的趨勢、規律和幅度,對于判定變形體穩定性是非常有用的。5.2變形值的統計規律及成因分析根據實測變形值整編的表格和圖形,可以顯示變形的趨勢、規律和幅度,在經過長期的觀測,掌握了變形規律后,可以繪制觀測點的變形范圍圖。變形范圍圖,繪制時可先繪變形過程曲線,然后用兩倍的變形值中的誤差繪制變形值的變化范圍,變形范圍圖可以用來初步檢查觀測是否有粗差,同時也可以初步判斷各變形體是否有異常變形。但對異常情況,如違規加載、坡底違規臨空開挖等引起的變形值超過變化范圍時,再用變化范圍圖來判斷各變形體是否正常就缺乏理論根據,這時,就需要進行變形分析。(1)變形的幾何分析變形的幾何分析是對變形體的形狀和大小的變化作幾何描述,其任務在于描述變形體變形的空間狀態和時間特征,其主要內容包括參考點的穩定性分析、觀測值的平差處理和質量評定,以及變形模型參數估計等內容。(2)變形的物理解釋變形的幾何分析僅對變形體的形狀和大小的變化作幾何描述,還不能對變形的原因作出解釋。確定變形體和變形原因之間的關系,是變形物理解釋的任務。變形的物理解釋應確定變形體與變形因子之間的函數關系,并對引起變形的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釋,以預報變形發展趨勢。變形物理解釋的基本方法有統計分析法、確定函數法和混合模型法三種。本工程采用統計分析法中的回歸分析法進行物理解釋。由于變形的物理解釋涉及到多學科的知識,已遠不是測量人員所能夠獨立完成的,因此,但在監測過程中出現異常變形時,需配備工程地質、巖土工程等方面的技術人員,共同分析變形加劇變形原因。5.3險情預警標準及預警級別將同一監測點或多個監測點的位移速率-時間曲線和累計位移-時間曲線進行對比分析,根據兩條曲線的特點共同判定滑坡的演化階段,當滑坡加速變形時,其變形曲線將出現明顯“拐點”,由此作為明顯特征和判斷依據確定預警級別,并結合滑坡當前狀態反分析結果,評估滑坡體當前穩定性狀況,并向主管部門進行通報。預警級別的等級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預警級別的規定,將地質災害預警按變形破壞的發展階段、變形速度、發生概率和可能發生的時間排序分為:注意級、警示級、警戒級、警報級。將上述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予以標示。預警級別發布需根據規定工作程序進行認定并報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由相關單位發布。地質災害預警級別的劃分表預警級別變形階段宏觀前兆破壞時間預報時間紅色(警報級)加加速變形各種短臨前兆顯著數小時或數周內破發生的概率很大臨滑預報橙色(警戒級)加速變形中后期有一定宏觀前兆特征幾天或數周內發生的概率大短期預報黃色(警示級)加速變形初期有明顯變形特征數月或一年內破壞的概率較大中期預報藍色(注意級)勻速變形有變形跡象一年內破壞的可能性不大長期預報6項目質量保證措施我院是重慶通過GB/T19001-2000-IS0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的單位之一,根據GB/T19001-2000-IS09001:2000標準并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制定了SJY質量手冊、SJY作業文件和SJY程序文件。SJY質量方針:質量為本、精心設計、竭誠服務、顧客滿意。SJY質量目標:為顧客提供符合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合同規定的產品和服務,確保顧客滿意。在監測工程中,我們堅持按SJY質量體系的要求進行監測作業,結合本次應急搶險監測工程的具體實際,擬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確保監測質量:編制監測方案前做好資料收集和現場踏勘工作,熟悉地災變形體基本情況,為監測網的布設和監測點的選擇打下基礎;嚴格按照規程、規范和技術標準進行監測方案設計,使監測方案切實符合地災變形體的現狀;根據審批通過的監測方案,按預定的監測方法、作業程序和操作手段進行監測作業;堅持監測工作的“四固定”原則:采用相同的觀測網形(或觀測線路)和觀測條件、使用同一儀器和設備、固定觀測人員、選擇最佳觀測時間并在基本相同的環境和條件下觀測;變形測量的首次(即零周期觀測采用適當增加觀測量(如GPS增加觀測時間、全站儀觀測增加測回數)來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對控制網的穩定性進行復核與檢測,發現異常及時進行復測,確保監測基準點的穩定性;加強對監測基準點、觀測點的保護,防止移動和破壞,保證監測成果的連續性;按時進行測量儀器設備的檢定,使用中加強維護保養使其保持完好狀態;堅持成果驗證和審批程序:各種原始資料在作業人員和小組互檢后方可進行內業計算監測成果資料須經三級驗證(校審、審核、審定)后才能出版。7安全保障措施監測區地處偏遠山區,交通環境和工作環境差,危險性大。為了保證該項目系統修復、建設期間和運行期間的人員、設備安全,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制定以下保障措施。(1)在嚴格執行國家、單位相關安全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建立項目組野外安全守則,建立安全培訓教育、安全檢查制度。項目負責人為項目組安全第一責任人,自己、逐級負責,并設立安全員負責現場檢測監督。同時為野外工作人員配備適宜的勞動保護用品,并購買人身意外保險。(2)進行地災變形體監測作業的專業監測人員必須穿統一的地質工作服,防滑防重擊的安全鞋,佩戴安全帽;(3)作業過程中豎立“施工作業中,閑人勿擾“的安全警示牌,避免社會閑雜人員看熱鬧發生意外。(4)監測過程中遇雷雨天氣情況下,必須待雷雨過后方可作業,并避免在高大樹木底下躲雨;(5)選擇監測用工作基點時避免在高壓電線下面,目的是防止電磁輻射破壞監測儀器;組織監測工程實施前,必須由院專職安全負責人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知識講座,將安全隱患防患于未然。8項目組織措施8.1項目組人員配備措施項目組人員配備表(表8-1)項目組任職人數專業職稱備注項目負責(地質)1地質高級工程師項目技術負責(測繪)1測繪高級工程師項目組專業技術人員2測繪工程師1地質工程師專職安全員1/工程師后勤保障1//合計7人8.2項目投入設備措施專業監測主要儀器設備配置表(表8-2)編號儀器設備名稱精度指標數量備注1GPS(中海達V30)5mm+1ppm1臺2拓普康GPT-75011秒1臺檢定合格3小鋼尺或鋼卷尺0.2mm2套4數碼相機/2臺5手電筒、雨具等/3套6交通車/2輛9災(險)情上報及防控措施9.1常規監測信息報送應急搶險監測信息報送內容(1)日手機報:將每天的位移監測、裂縫監測及宏觀巡查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形成手機簡報,發送到巫山縣國土局相關領導手機。(2)專報:對于緊急情況應及時報送,不受時間限制。主要以電話和函件的形式及時通知業主方。(3)監測工作總結:應急搶險專業監測工作結束后,對滑坡在應急搶險期間的現狀穩定性進行分析,同時結合降雨情況對滑坡局部和整體穩定性進行分析及預測滑坡變形發展趨勢。9.2災(險)情信息上報當災害點變形量異常增大,達到預警預報的要求,并伴隨宏觀災(險)情征兆的情況下,監測單位應嚴格按照當地區縣政府制定的災(險)情上報程序進上報。具體上報程序如下:1、發現險情后,監測單位第一時間將監測數據、評價結論及預研判的險情預警級別采用手機信息和電話傳真形式即時報送業主(巫山縣國土局),然后由區縣國土局將監測單位上報的險情信息上報給當地區縣人民政府,并同時上報給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市國土房管局。2、橙色預警期間的監測信息,由市國土房管局每日向市政府應急辦報送。紅色預警期間的監測信息,由市國土房管局即時向市政府應急辦報送,市政府應急辦即時向市政府應急委報告。監測單位不得隨意將災(險)情信息越級胡亂上報,影響災害點當地社會治安,阻礙下一步有關部門應急搶險措施的決策和實施。9.3災(險)情防控措施9.3.1制定應急預案為高效有序地做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有關部門應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整體應急預案》等政策性文件制定變形體災害防災及應急預案。黃色(警示級)即加速變形初期下的監測預案1.在加速變形初期專業監測頻率每天2次~4次,每12小時用手機直接通話的方式向業主搶險指揮部門預報1次。2.監測單位晚上必須安排值班人員值守現場,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指揮部。橙色(警戒級)即加速變形中后期下的監測預案1.在加速變形中后期專業監測頻率每天4次~12次,每6小時用手機直接通話的方式向業主指揮部門預報1次。2.監測單位晚上必須安排值班人員值守現場,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指揮部門。紅色(警報級)即臨滑狀態下的監測預案1.在臨滑狀態前專業監測人員預備好足夠的食物和飲用水,進駐監測站。2.專業監測人員24小時不間斷監測,時時用手機直呼或高頻對講機直接通話的方式向指揮部門匯報現場情況。3.保障設定的安全撤離路線暢通。監測預警方式、人員及設備撤離路線1.預警方式:手機直呼、高頻對講機直接通話2.預警人:項目部現場值班監測人員3.預警發布:臨滑及發生狀態,由預警人及時上報業主及區縣國土部門,主管部門再上報縣政府,政府按照三峽庫區地災災害應急預案的要求,組織專家會審,決定是否啟動預案。4.撤離路線:當災害點臨近滑落時,現場監測人員攜帶監測設備按設定的安全撤離路線撤離至安全地帶。9.3.1制定應急措施當災害點變形量過大、變形速率加快,周邊環境出現嚴重沉降開裂時,在預警的同時,有關部門應根據原因選擇采取如下應急處理措施;(1)盡快疏散災害點影響區域內居民群眾,并劃定安全區域,調集應急救災物資,保障災民日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