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2023年高三2月大聯考(新高考卷)(全解全析及評分標準)_第1頁
語文-2023年高三2月大聯考(新高考卷)(全解全析及評分標準)_第2頁
語文-2023年高三2月大聯考(新高考卷)(全解全析及評分標準)_第3頁
語文-2023年高三2月大聯考(新高考卷)(全解全析及評分標準)_第4頁
語文-2023年高三2月大聯考(新高考卷)(全解全析及評分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高三2月大聯考(新高考卷)(新教材)

語文?全解全析及評分標準

12367101112151819

BDCBBADBDBA

1.B【解析】B項,因果不當。材料一第三段中說的是“這些中華大地上出現的初期文明,既是各個地域

文化連續萬年發展的結果,也是彼此間在物質、政治、精神、社會等各種文明要素不斷交流提升中創

造而成的”。將一部分果變成了因。故選B。

2.D【解析】A項,“中華早期文明時代存在暴力、戰爭、階級沖突,這直接導致了中華早期文明的消亡”

于文無據;B項,“中原夏文明繼中國大多數區域性文明衰亡之后”表述不當,“中原夏文明"與''中

國大多數區域性文明”不是承續關系,材料一第五段中說的是“中國大多數區域性文明進入衰亡期,

而中原夏文明卻……”;C項,“令人震撼的超大型水利工程”并不是劉斌一個人的發現。故選D。

3.C【解析】C項,“上面的紋飾主題神人獸面紋,是良渚先民‘仁政德治’政治思想的體現”于文無據。

故選C。

4.材料一采用總分結構。先總說“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最重大成果,引出對中華文明的重要因素的探討;

接著對良渚文明、屈家嶺文明等地域性文明以及中原夏文明進行闡述,并從政治思想和經濟方面對初生

的中華文明進行解讀;最后闡述華夏文明“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以及漢字系統的誕生。(2分)材料二

采用分總結構。先談良渚文明的命名和陸續發現;接著從宏觀和微觀的結合角度對劉斌的考古工作進行

說明;最后就玉架山考古、德清雷甸鎮考古等情況總說良渚已經具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條件。(2分)

【解析】分析文章的論證結構,首先,要指出文章的結構類型;其次,要分析文章的主要論證過程,即

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還要厘清作者的邏輯思路,即先后之間的邏輯關系。材料一先概說“中

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最重大成果,引出對中華文明的重要因素的探討;接著按時間順序分別解說作為

第一個國家文明的良渚文明、作為地域性文明的屈家嶺文明等以及''獨尊"的中原夏文明,并從政治

思想和經濟方面對初生的中華文明進行解讀;最后闡述華夏文明“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以及漢字系

統的誕生。很顯然材料一屬于總分的結構。材料二則正好相反,先談良渚文明的命名和陸續發現;接

著從宏觀和微觀的結合角度對劉斌的考古工作進行說明;最后就玉架山考古、德清雷甸鎮考古等情況

水到渠成地說明良渚已經具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條件,整體上屬于分總結構。

【評分標準】共本題共4分,每點2分。其中每點指出結構特點1分,概述分析1分。只答出材料一總分結

構,材料二分總結構的給I分,分別分析兩個材料的內容,未指出結構特點的給2分,分析內容又指出一

語文全解全析及評分標準第1頁(共9頁)

個結構特點的給3分,表述不完整的酌情扣分。

5.①20世紀30年代,以黑陶為特征的良渚遺址被發現;②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更多良渚遺址特別

是玉器的發現,說明良渚文化已經進入了中國特有的玉器時代;③2007年300萬平方米良渚古城的發

現,標志著良渚文化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④臨平茅山遺址大面積水稻田的發現和玉

架山環壕聚落的發現,說明良渚已具備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的基礎;⑤玉架山考古現場環壕內的良渚

從早起到晚期的墓葬反映了中國古代超穩定的血緣家族社會;⑥德清雷甸鎮發現的大規模的玉器作坊

群,反映了良渚古城周邊的專門化生產方式。(每點1分,共4分,答對四點即可)

【解析】該題要求考生對“良渚古城遺址理所當然地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原因進行歸納概括,實際

上是要求梳理良渚古城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全部條件,這需要考生從材料二中篩選出與良渚古城的考

古歷程相關的內容。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中的信息進行篩選與整合,這既需要既分門別類,又要

兼顧時間線索。

【評分標準】本題共4分。每點1分,答對任意四點即可。只答出考古發現,沒有指出考古意義的不得

分,如有其他答案,解說合理可酌情給分。

6.B【解析】B項,“補敘”錯,文本一中對娘當“童養媳”的經歷的敘述屬于插敘,而非補敘。故選B。

7.B【解析】B項,“可見她的革命覺悟很高”錯,娘只是想用親身經歷感化別人加入紅軍,這一行為并

不能說明她的革命覺悟一定很高。

8.①強調了糧食的重要性。“糧讓人活著”寫出了糧食對于人的重要性,在那個糧食匱乏的時代,沒有糧

食,日子就不能過活,所以糧食是人們活著的希望。②歌頌了紅軍甘于奉獻、舍己為人的精神品質和革

命精神。糧食可以是紅軍用血做的,紅軍戰士自己咽草根吃皮帶,卻把僅有的糧食讓給戰友,把生的希

望留給戰友。③強調了革命信仰的意義。糧食固然可以讓人活著,但精神的糧食同樣重要,精神的糧食

就是革命信仰,這種信仰可以讓人不斷前行,“為愛你的人”而活。(每點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解析】解答此題,首先需明確這句話是娘加入紅軍后的感受,然后結合文本一內容進行分析。娘作為農

村婦女深知糧食的重要性,所以說“糧讓人活著”,但娘因田里的玉蜀黍被兵匪征用了大半、米缸空蕩

蕩而走上革命道路,紅軍咽草根吃皮帶,用最后的力氣讓出糧,盼著隊友活下來,這一系列舉動,表現

了紅軍的甘于奉獻、舍己為人的精神,這種精神激勵著大家成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所以她又明白了“世

上的糧也可以是血做的”。這句話對娘的心理變化具有重要作用,從對“糧”基本作用的表層理解到深

刻領會紅軍的革命精神,揭示了人物的內心轉變。這句話意蘊深厚,紅軍用鮮血延續了革命的道路,呼

應題目《哺山河》,紅軍用鮮血哺育了百姓,揭示了文章主旨,突出了紅軍意志堅定、甘于奉獻的崇高

品質,同時也強調了革命信仰的重要意義。

【評分標準】本題共6分。答出“強調了糧食的重要性”可給1分,作具體分析再給1分;答出“歌頌了紅

軍的精神品質和革命精神”之類的內容可給1分,作具體分析再給1分;答出“強調了革命信仰的意義”

可給1分,作具體分析再給1分。若從“揭示了人物內心的轉變”“揭示了文章主旨”等角度作答,只要

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語文全解全析及評分標準第2頁(共9頁)

9.①文本一為小說,語言長短句結合,以長句為主,既和諧勻稱,又富有變化;文本二為紀實文學,語言

講究規范性,措辭簡明,敘述清晰,且帶有時代色彩。②文本一注重藝術性,運用擬人、比喻、夸張等

修辭手法,語言生動形象,具有抒情色彩;文本二講究真實性,語言客觀、真實,沒有修辭的烘托渲染。

(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解析】題干要求分析兩個文本在語言表達上的不同,首先要明確兩個文本的文體:文本一是小說,文本

二是紀實文學。然后結合這兩種文體的特點分析二者語言表達上的差異。文本一為小說,小說語言長短句

結合,以長句為主,且敘述事件時還使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帶有抒情色彩;文本二為紀實文學,語言講

究真實性、客觀性、規范性,且敘述清晰,帶有時代色彩,沒有修辭的渲染。

【評分標準】本題共6分。答出文本一的文體“小說”可給1分;答出小說“長短句結合”或“和諧勻稱,

富有變化”等語言特點,可給1分;能夠從修辭的角度回答,或答出小說“注重藝術性”的特點,可再給

1分。答出文本二的文體“紀實文學”可給1分;答出紀實文學“規范性”或“敘述清晰”等特點可給1

分:能夠答出紀實文學“講究真實性”的特點可再給1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10.A【解析】“三日”是“行”的補語,故“行”與“三日”中間不應斷開,據此可排除B、C兩項;“齊

軍怯”是“知”的內容,“齊軍怯”中間不應斷開,“與其輕銳”是“倍日并行逐之”的狀語,故“與

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前應斷開,據此可排除D項。故選A。

11.D【解析】D項,以火燭之的“燭”與《登泰山記》中“明燭天南”的“燭”都是“照”的意思。故選D。

12.B【解析】B項,“齊國因為之前答應了韓國使者的求救,便出兵前去營救韓國”錯。由原文“韓因恃

齊,五戰不勝,而東委國于齊”“齊因起兵,以救韓”可知,韓國以為有齊國做依靠,五次戰役都失

敗了,只好向東依附齊國。齊國于是出兵,前去營救。且由原文“乃陰許韓使而遣之”可知,齊國之

前私下里承諾韓國使者出兵相救,實則卻按兵不動,靜待時機。故選B。

13.(1)況且魏國有吞并韓國的野心,等到韓國快要被魏國滅亡的時候,肯定會向東來求助于齊國。

(2)于是挑選射箭精良的齊國士兵一萬多人,埋伏在山路兩側,約定晚上看見火光就萬弩齊發。

【解析】(1)采分點:“見”“東面”“想”各1分,句意1分。(2)采分點:“齊師善射者”“萬

弩”“期”各1分,句意1分。

【評分標準】共8分,每句4分,每句三個采分點各1分,句意各占1分。每句中如果三個采分點都不正

確,則不給句意分,翻譯不合邏輯,有錯別字酌情扣分。

14.鄒忌認為不如不救,(1分)田忌認為應該早一點去救,(1分)而孫臏則認為應等到韓魏兩軍疲敝、

韓國將要滅亡的時候去救。(1分)

【解析】題目要求分析韓國向齊國求救時,“齊國大臣的看法有何不同”。首先需要確定答題區間,

即“成侯鄒忌日……田忌日……孫臏日……”,然后篩選出關鍵信息,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即可。

【評分標準】本題共3分,三人態度各1分,不能審明題意,只抄錄原文的不給分。

【譯文】(周)顯王二十八年,魏國龐涓率兵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尋求救援。齊威王召集大臣商討

說:“是早點去救還是晚點去救?”成侯鄒忌說:“不如不救。"田忌說:“如果不救,韓國肯定會

語文全解全析及評分標準第3頁(共9頁)

被魏國吞并,還是早些救韓國。”孫臏說:“現在韓、魏兩國的軍隊還沒有到精疲力竭的時候,這時

去救韓國,是我們代替韓國承受魏軍的攻擊,反而顯得我們聽命于韓國了。況且魏國有吞并韓國的野

心,等到韓國快要被魏國滅亡的時候,肯定會向東求助于齊國。我們可以加深與韓國之間的邦交,攻

打疲勞不堪的魏國軍隊,這樣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贏得尊崇的聲譽。”齊威王說:“妙計。”于是

私下里承諾韓國使者出兵相救,把他送回韓國。韓國以為有齊國做依靠,五次戰役都失敗了,只好向

東依附齊國。

齊國于是出兵,前去營救韓國,大軍長驅直入,到達魏國都城。龐涓聽說后,急忙從韓國撤軍。

孫臏對田忌說:“三晉的軍隊一向以驍勇剽悍著稱,輕視齊國軍隊,齊軍也有膽怯的壞名聲。善于領

兵作戰的將領,應該依靠情勢誘導敵人。《孫武兵法》上說:'距離一百多里就奔襲想要取勝的,即

便是上將也會失敗;距離五十里而奔襲想要取勝的,往往只有半數軍士可以到達。'”于是讓齊國軍

隊進入魏國邊界,修建十萬座爐灶,第二天減為五萬座,第三天減為兩萬座。龐涓追擊齊兵三天,看

到這種情況,十分高興地說:“我早知齊軍膽小畏懼,進入魏國才三天,逃跑的士兵就超過一半了!”

于是舍棄步兵,率領著魏國的輕銳軍隊,日夜兼程,追擊齊軍。孫臏估算龐涓的行程,當天晚上應該

到達馬陵。馬陵道路狹窄,且旁邊多地勢險要的關口,可以設兵埋伏,于是派人削去一棵大樹的樹皮,

在樹干上寫道:”龐涓死于此樹下!”于是挑選射箭精良的齊國士兵一萬多人,埋伏在山路兩側,約

定晚上看見火光就萬弩齊發。(夜里,)龐涓果然來到削去表皮的樹下,看見樹干上隱約有字,就拿

起火把察看。還沒有讀完,兩邊就箭如雨下,魏軍亂作一團,四散逃竄。龐涓自知才智已盡,兵敗之

勢無法改變,于是自刎而死。齊國軍隊于是乘勝追擊,魏軍大敗,俘虜了魏國太子申。

成侯鄒忌妒恨田忌,讓人帶著黃金十斤,到集市上去算卦說:“我是田忌的下屬。我為將軍統率

軍隊作戰,三戰三勝,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運氣怎么樣?”算卦的一出來,就派人捉拿住他。田忌

沒有辦法解釋自己的清白,索性率領手下的軍隊攻打臨淄,要求交出成侯鄒忌,沒有獲得成功,只好

逃去楚國。

15.D【解析】D項,“也算閑適自得”錯。詩人亂世避禍客居,心情沉痛不已。故選D。

16.同:都因時局混亂而避亂隱居,武陵“桃源人”因躲避秦時亂而世代隱居桃花源,詩人因避北宋末年

金人之亂而客居異鄉。(2分)異:“桃源人”避亂至絕境,世代隱居,“遂與外人間隔”,擁有了和

樂寧靜的田園生活:(2分)詩人雖遠走避亂,但仍不能與亂世隔絕,時聞死亡禍亂訊息,無法避免感

時傷亂的沉痛之情。(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利用比較閱讀的方式,考查對詩句的理解及作品情感的分析。作答時,可先分析二人面

對的相同時局,再結合尾聯分析兩人的不同之處。

【評分標準】本題共6分,比較詩人與“桃源人”面對的時局和情感異同,相同之處,答出避亂隱居可

得2分,意思對即可;不同之處,答出隔與不隔、樂與悲兩點不同分別給2分,只分別答出兩者的情

感得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語文全解全析及評分標準第4頁(共9頁)

17.(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2)一夫當關萬夫莫開(3)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小樓昨

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每空1分,有錯字、別字不得分)

【解析】作答本題時,除識記準確、書寫正確外,還要注意抓住題目中提供的默寫情境。

【評分標準】本題共6分,每答對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該空不給分,有書寫不規范無法辨識的字該

空不得分。第3小題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給分。

18.B【解析】“給予”不含感情色彩,適用于平等狀態;“賦予”指交給(重大任務、使命等),而二十

四節氣傾注了人的情感,用“賦予”更合適。“發生”是“產生”“出現”的意思;“生發”是“滋

生”的意思,更符合語境。“凝聽”指全神貫注地聽;“聆聽”是敬辭,用在此處更能表達人們對《紙

上尋幽》的態度。“歷史塵埃”比喻往事;“歷史風云”比喻變幻動蕩的局勢,用在此處更能表達時

代對畫家的影響。故選B。

19.A【解析】A項,和文中的破折號都表示解釋說明;B項,表示說話中斷或間頓;C項,表示話題的轉

變;D項,表示聲音的延長。故選A。

20.與其說顧愷之、王希孟、文徵明的畫是文人畫,倒不如說是人文畫,是“靈魂的功課”。(5分)

【解析】“文人畫”和“人文畫”應是選擇關系而非假設關系,故應用“與其……倒不如……”這一

句式。并且材料所側重的是“人文畫”而非“文人畫”,應將材料重點闡釋的“人文畫”放在后面。

【評分標準】本題共5分,兩處語病,改對?一處得2分,表達流暢給1分,如有其他改法,正確合理

也能得分。

21.減脂效率最高的運動是高強度無氧間歇運動,因為它消耗的身體能量比有氧運動大很多。(3分,意思

對即可)

【解析】通讀可知,第一自然段主要講的是高強度無氧間歇運動減脂效率最高,消耗的能量比有氧運

動大很多,然后使用表因果關系的詞語表述即可。

【評分標準】本題共3分,因和果只答出一點可給2分,只答出內容,沒有使用因果復句的給2分,字

數超過規定適當扣分,所填句子包含關鍵信息大意相近即可得分。如有其他答案,意思合理也可給分。

22.①高強度無氧間歇運動停止以后②對一些肥胖人士來說③我們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每空2分,

共6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第①處,從后文中的“身體消耗的能量比有氧運動停止以后大很多”可知,橫線處應是與“有氧

運動停止以后”的比較,故可填寫“高強度無氧間歇運動停止以后”之類的內容。第②處,從后文中的“很

難靠有氧運動減肥成功”可知,橫線處應填寫“減肥”的主體,故可填寫“對一些肥胖人士來說”之類的

內容。第③處,從后文中的“可以先做無氧運動,然后再做有氧運動”可知,橫線處應表達將兩者結合起

來的意思,故可填寫“我們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之類的內容。

語文全解全析及評分標準第5頁(共9頁)

【評分標準】本題共6分,每處2分,字數超過規定適當扣分,填入句子有語病的要酌情扣分。如有其

他答案,意思合理也可給分。

23.【題目解讀】

這是一則材料作文題。材料首先打了個比方,說追尋幸福像抓魚一樣不易,然后分“有時候”“有

時候”“更多的時候”三種情況進行解釋,暗含著人類追尋幸福往往會因“貪心奢望”“無知盲目”

“茫然等待”等負面因素影響而一無所得,告誡人們要擺正心態。材料意在讓考生思考理想目標的遠

近大小、等待時間的長短、追尋方法的理智盲目之間與幸福獲得的辯證關系,具有哲理意味。考生可

以引申到學習、做事甚至治國,可以由個人、社會延伸到國家層面。只有扎扎實實擺正心態,做好充

分的準備,埋頭做實事,干好底層的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礎,不投機取巧,不敷衍潦草,才能搞好學

習,干好工作,做好事情,進而治理好國家。只有擁有正確的得失觀、成敗觀,才能擁有正確的幸福

觀;只有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才能在現實中明得失、知成敗。否則,便只能親手讓幸福像魚兒一樣從

手邊滑走。考生可以從學習、工作、做事、治國中任意選擇一個方面來闡釋其中的關系,也可以運用

層進式結構,從個人到國家層面談如何擺正心態,進而達到幸福的境界。觀點要明確,脈絡要清晰。

【參考立意】

①幸福不分大小,在于體驗;

②幸福是用來感受的,不是用來比較和炫耀的;

③幸福是一個感知的過程,而不是一個遙遠的目標;

④幸福在自己心中,不在別人眼中;等等。

【作文評分標準】

各分數段作文特征指導意見:

54分?60分:

議論文:文體特征明顯,對于三個方面的思考均有深度,有自己深刻的理解闡述,觀點有深度,不局

限于對個人幸福的辯證思考,行文舉例能結合材料“有時候”“有時候”“更多的時候”三種情況進

行相似聯想和相反聯想,材料豐富,多角度闡述論證。文脈貫通,過渡自然,思維清晰,用詞準確,

段落長短適中,字跡清楚美觀。

其他文體:切入口要小,敘述要有細節,構思追求幸福的故事要非常巧妙。比如根據主題編寫故事,

寫成小小說。或者欲揚先抑、托物即興寫成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

48分?53分:

文體特征明顯,題意理解深入有見地,材料相對豐富,能抓住理想目標的遠近大小、等待時間的長短、

追尋方法的理智盲目之間與幸福獲得的辯證關系進行思考,頗有張力,結構精巧,語言優美。

42分?47分:

語文全解全析及評分標準第6頁(共9頁)

未脫離題意,能避免平鋪直敘,論證方法比較多樣,有部分辯證思考,有精彩的點睛文字,首尾圓合,

文脈清楚,感情真摯;

36分?41分:

未脫離題意,所列舉事例只停留在追求幸福、成就自我的正面例子,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挖掘,但結構

尚可,有幾處精彩語句語段:

30分?35分:

未脫離題意,只把材料擴寫成故事,開頭結尾添加部分議論,或只圍繞材料中的說法或現象泛泛而談,

缺乏感悟和思考,字跡稍亂;

脫離題意,各方面寫得再好也不會超過30分。

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

符合題意符合題意基本符合題意偏離題意

中心突出主題明確中心基本明確中心不明確

內容

內容充實內容較充實內容單薄內容不當

20分

思想健康思想健康思想基本健康思想不健康

基礎

感情真摯感情真實感情基本真實感情虛假

等級符合文體要求符合文體要求基本符合文體要求不符合文體要求

友,達結構嚴謹結構完整結構基本完整結構混亂

20分語言流暢語言通順語言基本通順語言不通順,語病多

字跡工整字跡清楚字跡基本清楚字跡潦草難辨

深刻較深刻略顯深刻個別語句有深意

發展特征豐富較豐富略顯豐富個別例子較好

20分有文采較有文采略顯文采個別語句較精彩

等級

有創意較有創意略顯創意個別地方有深意

一、關于作文的“分等評分”

(-)基礎等級(40分)

基礎等級分內容和表達兩項,基礎等級的評分以題意、內容、語言、文體為重點,全面衡量。

內容項(20分)的重點是題意、內容。對于內容要綜合考慮,對于材料的把握雖然符合題意,但文章

不好、中心基本明確、內容單薄、感情基本真實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論據的真實性要特別注意,如果是編造,或者有明顯錯誤,或者不能佐證文章觀點

的,要適當扣分。

表達項(20分)的重點是作文的結構、語言、文體、卷面等,但也要綜合考量。

1.根據表達項的細則,在“內容”評等的基礎上,除了在相應的等級上評分外,還可以考慮在上一等

或下一等打分。

2.在“內容”等級判分的基礎上,表達項原則上不跨等給分,如內容判三等,表達不能在一等給分,

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給分。

語文全解全析及評分標準第7頁(共9頁)

(-)發展等級(20分)

基礎等級分要與發展等級分相匹配,發展等級分不能跨越基礎等級的得分等級。

1.發展等級分原則上隨內容或表達的等次給分,如內容二等、表達三等,發展等級一般可在二等給分。

2.發展等級一般不在內容或表達的下一等給分,如內容一等、表達二等,發展等級一般可在一等或二

等給分。

3.發展等級在內容給分的基礎上,一般不跨等給分,如內容三等,發展等級不能在一等給分。

4.內容在四等的,發展等級可以給1到2分;確為抄襲的,發展等級不給分。

發展等級評分,不求全面,可根據“特征”4項16點中若干突出點按等評分。

1.深刻:①透過現象看本質;②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③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2.豐富:④材料豐富;⑤論據充足;⑥形象豐滿;⑦意境深遠。

3.有文采:⑧用詞貼切;⑨句式靈活;⑩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有表現力。

4.有創意:?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特征。

【評分細則】

題意評分等級文章特征

A.立意準確、集中、鮮明:能緊扣材料內涵,依據題干任務指令,選準角度,

一類文

立意鮮明,主旨集中、明確;B.內容充實,結構嚴謹,思路清晰;C.能嚴格

5460分

執行題干寫作任務指令限定的主題要求;D.所選文體特征鮮明。

A.立意準確、集中:能結合材料內涵,依據題干任務指令,選準角度,立意

二類文

符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