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形動物門課件_第1頁
扁形動物門課件_第2頁
扁形動物門課件_第3頁
扁形動物門課件_第4頁
扁形動物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腔腸動物門的主要特征腔腸動物門各綱比較第六章扁形動物門(Platyhelminthes)教學目的和要求一扁形動物門的主要特征二分類渦蟲綱吸蟲綱絳蟲綱三進化地位及與人類的關系一扁形動物門的主要特征1.兩側對稱及其在進化上的意義兩側對稱——通過身體的中軸,只有一個對稱面將身體分為左、右相等的兩個部份。頭部:神經和感覺器官向前端的頭部集中背面:具有保護作用腹面:承擔運動和攝食的功能

總結:兩側對稱在進化上的意義是什么??兩側對稱的生物學意義:1)使動物分為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身體各部分功能出現分化,運動由不定向演變成定向;2)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集中在頭部,運動器官集中在腹部,感應更準確、迅速有效,適應范圍更廣;3)被動攝食演變為主動攝食;4)由漂浮生活演變為水底爬行生活再演變陸上爬行生活,是水生發展到陸生的重要條件。▲形成肌肉組織:首次出現肌肉組織,促使扁形動物的結構和機能產生一系列變化。●肌肉形成使運動速度加快,導致神經和感覺器官發展完善原始的網狀神經系統→

梯形神經系統

●肌肉形成使運動速度加快,能更有效地攝取較多食物原始的消化腔→

不完全的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發展導致新陳代謝能力加強,相應的異化作用加強無特定的排泄器官→出現原腎管型排泄系統?3.皮肌囊動物表皮層和肌肉緊貼在一起,構成囊狀體壁,稱之為皮肌囊.由表皮(單層)和肌肉層(環肌,斜肌,縱肌)組成,背腹肌連接身體的背腹面.上皮細胞內散布有一些垂直于體表的桿狀體(rhabdoid),它是由實質中的成桿狀體細胞所形成,而后貯存于表皮細胞之內的。當渦蟲類遇到敵害或強烈刺激時,大量的桿狀體由細胞內排出,桿狀體到外界遇水后形成粘液。渦蟲用粘液包圍起身體或用粘液攻擊敵人,所以桿狀體有防衛及攻擊能力。有人認為桿狀體與腔腸動物的刺細胞有某種進化聯系。4.消化系統具有不完全的消化系統(imcompletedigestivesystem):口、咽、腸,無肛門。5.排泄系統-原腎管(protonephridium)6.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由“腦”(腦神經節)

和腦向后發出的若干條縱行神經索及縱行神經索之間相互連接的橫神經組成梯形神經。感覺器官:眼點、耳突、平衡囊。耳突:分布有豐富的觸覺感受器(tangoreceptor)、化學感受器(chemoreceptor)及趨流感受器(rheoreceptor).7.生殖大多雌雄同體,生殖器官復雜,具有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導管及附屬腺,具有交配行為,體內受精。8.海產種類個體發育經牟勒氏幼體(Mullerr`slarva)階段。

牟勒氏幼蟲:海洋生活中的多腸類,幼蟲體呈卵形,全身被纖毛,邊緣有八個游泳用的纖毛葉,有腦,眼點等,營浮游生活

二分類(一)渦蟲綱

體表被纖毛,具桿狀體.腸發達,自由生活(二)吸蟲綱

體表無纖毛,無桿狀體,腸道簡單,有口,腹吸盤,寄生

(三)絳蟲綱

體表無纖毛,無桿狀體,無腸道,頭節具吸盤,寄生

(一)渦蟲綱1.代表動物:三角真渦蟲

1)生態:生活在淡水溪流的石塊下,以小型水生動物如甲殼類或環蟲為食

2)體型:柳葉狀,頭呈三角形,背面有兩個黑色眼點,兩側具耳突,口在腹中線中部

3).皮肌囊

桿狀體:表皮細胞具有桿狀體,是由實質細胞內的一種特殊的成桿細胞分泌而成,當蟲體遇到刺激時,桿狀體被排出體外,彌散為有毒性的粘液,供捕食或御敵。消化系統由口,咽囊,咽鞘,腸等組成,腸三枝,無肛門,進行細胞內和細胞外消化.

4).消化和營養5).呼吸和循環

無專門的呼吸系統和循環器官,體表進行氣體交換

6).原腎管排泄

從扁形動物開始出現了原腎管(ProtonePhridium)的排泄系統。7).神經和感官

眼點由色素細胞和感光細胞組成,無晶體,只能辨別光線強弱,不能成像.耳突具感覺細胞,司味覺和嗅覺.

8).生殖和發育2.主要類群

1).無腸目:體小,無消化管,如旋渦蟲

2).單腸目:腸呈管狀,不分枝,如直口渦蟲,微口渦蟲

3).三腸目:腸分三枝,如真渦蟲

4).多腸目:腸多分枝,腸干不明顯,如平角渦蟲1.吸蟲綱的主要特征

a、寄生生活,體內或體外寄生。

b、具附著器官(吸盤),

c、消化系統簡單,神經系統和感官退化。

d、生殖系統發達,生活史復雜。

e、具合胞體層:特殊的保護和吸收結構(二)

吸蟲綱2.代表動物:華枝睪吸蟲

寄生在人,貓,狗等動物的肝臟膽管內形態:扁平,前尖后鈍,口吸盤大于腹吸盤消化管有口,咽,短食道,腸兩支

原腎管排泄

生活史成蟲(人肝,膽管)卵

毛蚴(沼螺)胞蚴(螺內)囊蚴尾蚴雷蚴(螺內)(魚肌肉)(魚肌肉)(感染期)1.肝片吸蟲:寄生在人,牛,羊動物的肝臟,中間寄主是椎實螺2.布氏姜片蟲:寄生在人的小腸,中間寄主是淡水扁卷螺盾腹吸蟲指環蟲4.魏氏并殖吸蟲:寄生在人,狗等肺中,中間寄主是瘤擬黑螺和鋸齒華溪蟹

5.三代蟲:寄生在魚類,兩棲類皮膚,鰓

(三)

絳蟲綱

絳蟲綱的主要特點

代表動物:豬帶絳蟲

常見種類

絳蟲綱的主要特點

3.體壁:皮層由合胞體組成,有許多微毛和線粒體

4.排泄:原腎管系統,排泄管有重吸收作用5.生殖與發育

雌雄同體,同節自體受精,同體異節,異體交配受精,生殖器官發達,繁殖力強,每節片有3-8萬粒卵,終宿主為人或脊椎動物,中間寄主是無脊椎動物或脊椎動物2.代表動物___豬帶絳蟲

1.形態結構:帶狀,全長2-4米,700-1000個節片

頭節:圓球形,頂端有兩圈小鉤(25-50),頸有四個圓形吸盤

節片:

未成熟節片___寬大于長

成熟節片___方形

妊娠節片___長大于寬1)體壁和營養

體壁與吸蟲相同,但具有微絨毛,通過皮層直接吸收食物

2)排泄系統

原腎管型,小管分支匯合成一對背縱排泄管,一對腹排泄管,后者在每節片的后端又有橫管相連2.生活史

終末宿主:人

中間宿主:豬,人,貓等感染途徑:自體或異體人既是終末宿主也可是中間宿主成蟲致病(豬帶絳蟲病)寄生在小腸,由于頭節的吸盤、頂突和小鉤對腸壁的機械性刺激引起。一般無明顯癥狀,多因在糞便中發現節片而就診。部分患者可出現腹部不適,消化不良,腹脹,消瘦等癥狀。幼蟲致病(囊蟲病)寄生在組織器官(皮下肌肉、腦、眼),由于誤食蟲卵所致囊蟲病的危害遠較絳蟲病嚴重,其危害程度因寄生部位和囊尾蚴的數量而不同。臨床上常見有三種類型:皮下肌肉型囊蟲病,形成皮下結節。特點:分批出現,自行消失;腦型囊蟲病,依寄生部位不同出現相應癥狀。癲癇,顱內壓增高,精神異常為其三大癥狀;眼型囊蟲病,表現為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3.常見種類

1.牛帶絳蟲(肥胖帶絳蟲):寄生在牛,羊.中間宿主:牛

2.闊節裂頭絳蟲:寄生在人,貓,狗等.中間宿主:劍水蚤,魚

3.細粒棘球絳蟲:寄生在狼,狗腸中.中間寄主:牛,羊內臟

4.九江頭槽絳蟲:寄生于魚類的腸.

總結:渦蟲綱自由生活,體表腹面有纖毛,具桿狀體,腸道發達,肌肉發達,神經感官發達。吸蟲綱體表無纖毛,無桿狀體,消化道簡單,具口吸盤、腹吸盤等吸附器官,多數為體內寄生蟲,少數為體外寄生絳蟲綱體表無纖毛,無桿狀體,無消化道,頭節有吸盤和幾丁質的鉤,大多具節片。全部營體內寄生寄生生活適應性變化的一般規律

寄生:指一種生物寄居在另一種生物的體表或體內,從而攝取被寄居的生物體的營養以維持生命的現象。寄主:寄生物所寄生的植物、動物或人。中間寄主:幼蟲或無性生殖階段寄生的寄主。終寄主:成蟲或有性生殖階段寄生的寄主.動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機制是相統一的,而這種統一又必然與其所處的環境條件相適應。根椐這一原理,寄生性生活方式必然會帶來動物體形態結構和生理機能的一系列相應的變化。寄生生活的環境條件:簡單而穩定適應結果:身體的結構部分退化,部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