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東煌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東煌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測試
語文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網絡成為輿論表述的新平臺。網絡輿論為公眾更直接地參與社會事務、政府決策提供了可能性,是民主協商的重要渠道。然而,目前的網絡輿論表述中存在著濃厚的宣泄色彩、語言暴力、網絡謠言、極端觀點等諸多表述失范現象。這些失范的網絡輿論表述傷害了網絡輿論環境,破壞了理性網絡輿論的生成,更為嚴重的是或許會導致現實社會的輿論危機。
當前針對網絡輿論表述失范的管理主要是技術性底線管理,常采用刪除、屏蔽、設置敏感詞等管理辦法對超越底線的內容進行控制和封堵。技術性管理明確規定了網絡輿論表述底線,為網絡輿論表述設置了警戒線和雷區。然而,技術性底線管理并無力改變大多數的網絡輿論表述失范現狀。基于網絡公共空間的特征,確立網絡輿論的表述邊界,是從根本上遏制網絡輿論表述失范、形成有序和理性的虛擬公共空間的必由之路。
要確立以邊界為導向的規則秩序。現實公共空間的表述行為較大程度上受到輿論壓力和道德評價的制約,表述主體對自身的表述行為有所規制,倫理與道德是規范表述主體表述行為的最主要因素。網絡空間是虛擬公共空間,身體不在場的輿論表述主體很難感知輿論壓力和直面的道德評價,倫理與道德很難起到原有的作用。一是現存的倫理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律型的輿論壓力為主,匿名性的網絡輿論表述使得個體擺脫了在場的輿論壓力和道德說教,個人的自我約束會降低;二是網絡空間的時空分離性使得表述者身體處于私人空間,交往與互動產生于公共空間,這種分離性模糊了表述者的公共意識,表述主體很容易將其理解為私人空間的私人表述而非公共空間的公共表述。網絡公共空間的輿論表述行為僅僅依靠倫理與道德很難起到應有的作用,必須依靠規則來規范網絡輿論主體的表述行為,形成有序的空間。
首先,制訂網絡輿論的表述規則。在保證網絡輿論主體自由表述觀點的同時,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不危害公共利益,遏制失范的表述行為,需要構建一種與網絡輿論表述失范相對應的表述規則,保證網絡公共空間的公共性。其次,建立網絡輿論表述道德評價規則與監督機制。運用相關的網絡技術對網絡輿論表述主體的表述行為進行道德監督和道德評價,促使網絡輿論表述主體選擇社會價值觀所能接受的表述行為,增強網絡輿論表述主體遵守規則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最后,在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制訂完備的網絡輿論表述法規體系,對嚴重失范的網絡輿論表述行為進行法律制裁。
要確立以邊界為導向的倫理秩序。網絡倫理是指人們在網絡空間中應該遵守的行為道德準則和行為秩序。倫理在網民的輿論表述行為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倫理的規制作用在于內化的倫理邊界的形成。倫理邊界形成普遍的約束力,就會成為網絡輿論表述秩序向好的重要因素。目前的網絡輿論表述倫理中,傳統的倫理的作用消失殆盡,新的表述倫理尚未形成,網絡公共空間就不可能是有序而理性的空間,網絡輿論表述就淪為失范的表述。構建與網絡空間相對應的網絡倫理規范,形成倫理邊界,才能保障網絡公共空間的有序發展。
首先,形成網絡輿論表述倫理規范。根據網絡輿論表述失范的現實境況,制訂專項的網絡輿論表述倫理規范,例如網絡文明表述規范等等。其次,促進內化的網絡輿論表述倫理的形成。要倡導并促進以“慎獨”為核心的倫理道德機制的形成,以此來形成網絡輿論表述主體的自律框架,形成自律意識,進而使公眾理性地表述并自覺抵制失范的輿論表述行為。傳統的公共空間也注重“慎獨”的作用,但更為起作用的是社會的道德評價和輿論壓力。網絡空間的匿名性、時空分離性使得直面的道德評價難以進行,使得在傳統公共空間中居于次要位置的“慎獨”在網絡公共空間中居于主導地位。以“慎獨”為核心樹立網絡輿論表述主體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操,形成道德自律來維系網絡空間的秩序和環境,使網絡輿論表述主體在匿名表述和時空分離的無人監督情境下做到理性的表述。也要建立以“省己”“修己”為輔助的道德自律。在“省己”和“修己”的道德指引下,網絡輿論表述主體能夠不斷地反省自我、修正自我。“省己”和“修己”對于網絡輿論表述主體也具有普適性意義,對于不同程度的表述失范都具有規避意義。
網絡輿論表述在輿論表述的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表述方式、社會效果和影響范圍上都有重大的突破。網絡輿論表述在公眾參與輿論監督等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然而失范的輿論表述使網絡淪為失范的無序而沒有理性的空間,消解了優勢。當下需要盡快確立的是規則邊界,即表述規則、道德評價規則與監督機制及相對應的法律機制,以此來形成有序的網絡表述秩序。從長期來看更為重要的則是倫理邊界的形成,即表述倫理與表述倫理規范的形成,以內化的邊界來指引表述行為,將會使有序表述走向自覺。
(摘編自秦雪冰《規則與倫理:網絡輿論的表述邊界》)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網絡輿論表述中存在的吐槽宣泄和語言暴力等現象傷害了網絡輿論環境,造成了現實社會的輿論危機。
B.技術性底線管理雖然能控制和封堵超越底線的網絡輿論表述內容,規定網絡輿論表述底線,但仍不能改變大多數的網絡輿論表述失范現狀。
C.鑒于網絡公共空間的特點,確立網絡輿論的表述邊界是從根本上遏制網絡輿論表述失范的方法和途徑。
D.倫理和道德在網絡空間中很難起到原有的作用,因為網絡空間是虛擬公共空間,身體不在場的輿論表述主體很難感知輿論壓力和直面道德評價。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倫理是通過形成內化的倫理邊界產生普遍約束力而在網民輿論表述行為中發揮重要作用。
B.“省已”和“修己”對于不同程度的表述失范都具有規避意義,對于網絡輿論表述主體也具有普適性意義。
C.傳統的倫理的作用消失,新的表述倫理尚未形成,網絡公共空間就不可能是有序而理性的空間。
D.建立起完善的網絡輿論表述道德評價規則、監督機制和法規體系,就可以遏制嚴重失范的網絡輿論表述行為。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三自然段觀點的一項是()(3分)
A.心理學家帕特里夏·華萊士曾言:“一旦人們相信自己的行為不會被追到個人頭上,他們就會變得不那么受社會習俗和戒律的約束。”
B.思想家洛克曾說:“真理不是靠法律教誨的,也不需要強力將它帶入人們的心靈里。而謬誤倒的確是借助于外力的支持和救助傳播開來的。”
C.哲學家康德說:“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準,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D.新聞學家諾埃勒諾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論認為,人們會積極參與受到贊同的觀點,某一觀點無人或少有人理會,即使自己贊同也會保持沉默。
4.材料中,是如何論證“要確立以邊界為導向的倫理秩序”請簡要說明。(4分)
5.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溝通的主要方式。網絡構建的虛擬空間深受人們喜愛和追捧,虛擬空間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暢所欲言的平臺。然而網絡輿論表述中常常出現吐槽、諷刺、造謠、語言霸凌、惡意宣泄等表述失范現象。作為網絡輿論表述主體,我們應如何規避這種現象請結合文本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議。(5分)
二、文學類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老屋的燈光
許道軍
父親去世后,我就開始特別地照顧母親,雖然那些年,她依舊健壯,一個人在家,種植了所有的莊稼,還新開了許多荒地,每年的農作物收成,遠遠超過父親在世的時候。但我依舊怕她餓著,怕她凍著,怕她委屈,總是順著她的脾氣。她現在老了,我在城里給她買了房子,還給她開了銀行賬戶,存夠她根本用不上的錢,雖然她是文盲,連取錢都不會。
我時時怕她不好,怕她不測,最怕她死了。這種怕深入骨髓,甚至在夢里,現實中做的一切,我依舊在做。
事實上,母親對我所有的付出絲毫不領情。有一次她明明白白地告訴我,以后她不用我管,死了也不用。而我在青少年時期,也曾多次產生報復她的念頭:輟學,離家出走;或者去當兵,戰死沙場;或者出家,斷絕塵緣。之所以這么想,只是因為我是她唯一的兒子,毀掉我自己,就是斷絕她的希望。
三十年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對她這么好。故鄉人人夸我孝順,這種道德上的加持,自然給了我鼓勵。我懊惱自己的軟弱,曾反復細數她在生活上與工作上帶給我的困擾,試圖形成新的怨恨,稍解我的糾結。大舅生前對我說過,大意是一切可以選擇,母親則不能,但她既然是這樣的人,我也不必太在意。但我做不到。
有天晚上,我又做了一個夢。這個夢,跟以前做過的無數次的夢有所不同。
依舊是在夜里。①一片漆黑,比棺材里還黑;一片安靜,比墳地里還安靜。我奔向村莊,是飛奔,要飛起來,奔向我的老屋。我飛奔至老屋房前,房子里外漆黑一片。我沖到母親臥室前,咣咣敲打窗戶,幾乎要將窗欞敲斷。好像過去了許多年,在我已經絕望的時候,屋子里才有個聲音發問:“是誰?”聽到這個聲音,我感覺“轟”一聲巨響,周遭瞬間安靜下來,然后自己也突然平靜。我低聲說是我,母親“哦”了一聲,“啪”拉開電燈,屋子里頓時亮起昏黃的燈光。她起床抽開大門門栓,看也沒看我一眼,幾自轉身回臥室,繼續睡覺。她依舊沒有問我為什么深夜回家,我也沒有問她一個人在老屋是否害怕,好像什么也沒有發生,好像一切都是走程序。只是這次,夢醒后一個念頭突然冒出:我總是抱怨一次一次趕回老家的辛苦,假如有一天,我在夢中回來,老屋里再也沒有亮起燈光,再也沒有人給我開門,任我喊叫,敲破窗欞,天地間只剩下我一人,獨自站在無邊的黑夜與荒野,那又如何?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不是我怕母親害怕,而是我自己害怕;我在夢中深夜返回老屋保護母親,實際上我是在尋求母親的保護。一次一次地趕回老屋,其實也是在確證,老屋是否還在,老屋里的燈光是否能夠依舊亮起。
我們這個家族人丁不旺,命運多舛。大家庭在祖母帶領下,低眉順眼地過日子,與世無爭,極度隱忍。我母親來自另一個苦家庭。姥爺性格懦弱,舅舅不諳人情,母親被迫像男人一樣撐門戶。她嫁過來后,立刻與這個家族格格不入。②她從不認同“吃虧是福”,只是問“為什么是我”或者“為什么不是我”。她曾獨自與一個健壯的族人死磕到底,這個族人先后打了我祖父,打了我二叔,也打了我,男人們都忍了,唯有她像憤怒的獅子,咆哮撕扯,奮不顧身,直到對方認錯。
我特別羨慕別的孩子,他們都有那么溫柔的母親,能夠享受那么充分的母愛。③我生病的時候,多么期望我的母親能用粗糙的大手撫摸我的頭;拿到獎狀的時候,夸我一聲真聰明;晚上入睡的時候,能夠在昏黃的油燈下,和顏悅色地講姥爺姥姥的故事。但這些場景似乎從來沒有出現,倒是我的耳邊不時響起她用鋤柄敲我頭的“邦邦”聲。
我希望走出她的管控,擺脫她的陰影,直到一步一步成為另一個她。作為母親的反抗者,我最終成為她性格的繼承人。然而這種莫可奈何的繼承,卻讓我受益無窮,幫我度過許多人生關卡。之所以能夠多次堅持下來,完全是靠著身上流淌著的一股不管不顧的血性。這種血性,它只可能來自母親。
當我不知不覺走出母親的“威壓”的時候,明顯感覺到了她的弱小,尤其在父親去世的那一刻。看到她無助的樣子,我手足無措。一座大山要傾倒了,我要把它扶起來,然后能夠繼續依靠。就這樣,我開始竭力保護母親。
我的被保護人——骨子里最依賴的人——我的母親,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衰老。一旦失去強悍,失去力量,需要我們保護的時候,她感到萬分羞愧。她接受不了這個現實,為了證明自己還強大,開始變本加厲地折騰,就像當初與鄰居死磕,不讓家人受人欺侮;就像父親去世后她死命地種莊稼,不讓孤兒寡母受人輕慢。
有一年年三十,我們讓她許個愿,她想了半天,認真地對我和愛人說:“我倒是也想多活幾年,但會拖累你們,丟人現眼,活到七十歲就算了吧。”
她突然的“服軟”讓我們措手不及,當時我就淚奔了。現在我正式懇請:
不要啊,母親,您一定要強大,像過去一樣,不向苦難低頭,不向命運低頭,更不要向您的兒子低頭。您已經在夢中給他亮了一千次燈,那就再亮一千零一次;您給他開了一千次門,那就再開一千零一次。
④您在,老屋的燈光就不滅;老屋燈光亮起,他就有家可歸!
(摘編自《上海文學》2023年第6期)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父親去世后,“我”之所以特別地照顧母親,既是履行自己作為兒子的責任,也是為了改變母親對“我”毫不領情的現狀。
B.大舅的話其實話里有話,一方面勸“我”接受現實,同時也隱含有開導“我”放下道德包袱,不必一味遷就母親的意味。
C.文中交代“我”和母親的家族背景,揭示了造成母親強勢性格的客觀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一性格存在的合理性。
D.母親年老后變本加厲地折騰,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不了失去力量、需要保護的現實,從中也可以看出母親骨子里的自尊。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句子①選取“棺材”“墳地”作為類比對象,渲染了黑夜的沉寂氛圍,也體現了“我”害怕母親死亡的念頭已經深入骨髓。
B.句子②將“為什么是我”與“為什么不是我”并舉,看似矛盾的表述傳遞出“我”對母親拒絕“吃虧是福”觀念的不滿。
C.句子③借助鋪排手法和豐富的細節,把想象中的溫馨場景與現實中母親簡單粗暴的行為對比,表述了“我”對溫柔母愛的渴望。
D.句子④緊扣“老屋的燈光”這一兼有寫實和象征特點的關鍵意象,以兩個關系緊湊的復句收束全文,形象鮮明,情感充沛。
8.對母親的情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請梳理概括。(4分)
9.文中關于“夜回老屋”的夢境描寫,有著怎樣的表述效果?請簡要分析。(5分)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公孫丑問曰:“夫子當路于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①乎?”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蹵然②曰:‘吾先子③之所畏也。’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艷然④不悅,曰:‘爾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爾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曰:“以齊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猶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繼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則文王不足法與?”曰:“文王何可當也!由湯至于武丁,賢圣之君六七作,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也。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等,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
“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⑤,不如待時。’今時則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時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時者也。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選自《孟子·公孫丑上》,有刪改)
[注]①許:興盛、復興。②蹵然:不安的樣子。③先子:已逝世的長輩。這里指曾西的父親曾參。④艷然:惱怒的樣子。⑤镃基:鋤頭。
10.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在答題卡相應位置按順序填寫解析。(3分)
紂之去A武丁未B久也C其故家D遺俗E流風善F政G猶有H存者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夫子當路于齊”與“為之于未有”(《老子》)兩句中的“于”含義相同。
B.知,文中指知道,與《論語·子罕》中“知者不惑”的“知”含義不同。
C.朝,使……來朝,與《兼愛》中“故虧父而自利”的“虧”用法不同
D.萬乘,一萬輛兵車,“乘”指四馬一車。“千乘”“萬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稱。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公孫丑把孟子與管仲、晏子之類的人相比,本是贊許孟子,但孟子不滿意,羞于與管仲為伍。
B.有人把曾西與子路比較,這令曾西感到不安;又把曾西跟管仲相比,這卻惹怒了曾西。
C.孟子闡述商朝有幾個賢君,紂王有微子等人輔佐,是為了說明王朝要有能干的輔臣。
D.孟子引用齊國的俗語,說明時勢很重要,當下齊國正處于用王道統一天下的有利時勢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猶未洽于天下。
(2)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14.用武力使人臣服和用德行使人臣服的區別是什么?(5分)
四、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狂夫
杜甫
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
風含翠筿①娟娟凈,雨裛②紅蕖冉冉香。
厚祿故人③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
欲填溝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①筿(xiǎo):細竹。②裛(yì):同“浥”,沾濕。③故人:嚴武。詩人初到成都時,曾靠嚴武接濟,分贈祿米。
15.下列關于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寫詩人的居住環境,萬里橋與百花潭,草堂與滄浪,相互襯托,自然天成,詩人在經歷顛沛流離后獲得了一處安居之所,心情是輕松舒展的。
B.杜甫詩中善用疊字,如“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本詩頷聯中“娟娟”“冉冉”既生動形象,又富有音韻之美。
C.頷聯用比喻、色彩對比、多感官描寫等手法,描繪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圖畫:微風輕吹,翠竹輕搖,細雨蒙蒙,荷花妖嬈,紅翠相映,色彩鮮明。
D.頸聯中的“厚祿”“恒饑”放在句首,強調“恒饑”的貧困處境,使尾聯的“欲填溝壑”的說法不致有失實之感。
16.請概括詩中“狂夫”的形象特點,并結合詩歌簡要分析“狂”是怎樣表現的。(6分)
五、情景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十二則》中,曾子認為讀書人(有志之士)任重道遠,具體表現為“”“”。
(2)《大學之道》中,寫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的句子是:“,。”
(3)《四章》“,”兩句說明了一個對自己的事業執著追求的人,人可謝世,而精神、事業、價值卻可以萬古長青。
六、語言文字應用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歷史敘事愈是通向往古,愈是莊嚴肅穆,充滿神圣感和緊張感。在《尚書》敘事里歷史主角是堯、舜、皋陶、禹、湯、伊尹、微子、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具有歷史決定意義的英雄人物。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通常是半人半神,莊嚴崇高,______,很少見到他們______的變化。他們的語言常常是自上而下的訓話,高屋建瓴,一言九鼎,不容______。(),這樣的歷史美學風格在《春秋》中也鮮明地表現出來。所謂“《春秋》謹嚴”,即是敘事藝術的莊重矜持,因此《春秋》依舊帶有上古史學正襟危坐的美學風格。
《左傳》的文學突破恰恰是對宏大事件即所謂“正筆”的歷史突破。在“正筆”之外,《左傳》由小事件、小人物、小情節、小趣味的所謂“閑筆”的歷史敘述上,充滿了從宏大事件向生活細節,從外在敘事向心靈敘事,從拘謹肅穆向詼諧曲跌的審美轉向,體現了春秋文學的歷史進步。這種文學上的閑筆、側筆看似閑情逸致______卻更富有藝術趣味,更具有揭示歷史本質的力量。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不動聲色心理置疑輕描淡寫
B.不動聲色心靈質疑云淡風輕
C.不茍言笑心靈置疑云淡風輕
D.不茍言笑心理質疑輕描淡寫
19.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很少幽默,很少輕松,總給人一種肅穆緊張的感覺。因此上古歷史表現出以崇高為主的美學風格
B.因此上古歷史表現出以崇高為主的美學風格,很少幽默,很少輕松,總給人一種肅穆緊張的感覺
C.總給人一種肅穆緊張的感覺。因此上古歷史表現出以崇高為主的美學風格,很少幽默,很少輕松
D.由于上古歷史表現出以崇高為主的美學風格,很少幽默.很少輕松,總給人一種肅穆緊張的感覺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左傳》在小事件、小人物、小情節、小趣味的所謂“閑筆”的歷史敘述上,充滿了從宏大事件向生活細節,從外在敘事向心靈敘事,從拘謹肅穆向詼諧幽默的審美轉向。
B.《左傳》在對小事件、小人物、小情節、小趣味的所謂“閑筆”的歷史敘述上,產生了從宏大事件向生活細節,從外在敘事向心靈敘事,從拘謹肅穆向詼諧幽默的審美轉向。
C.《左傳》由小事件、小人物、小情節、小趣味的所謂“閑筆”的歷史敘述上,凸顯了從宏大事件向生活細節,從外在敘事向心靈敘事,從拘謹肅穆向詼諧幽默的審美追求。
D.《左傳》對小事件、小人物、小情節、小趣味的所謂“閑筆”的歷史敘述上,轉化為從宏大事件向生活細節,從外在敘事向心靈敘事,從拘謹肅穆向詼諧幽默的審美追求。
七、簡答題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講究和精致,菜品味重色黯,①。不過尋常百姓家也是不需要什么席面的,所以那些家常菜一直是我們的最愛。
如果不年不節的。平素大家吃得都很簡單。由于故鄉地處苦寒之地,冬季漫長,寸草不生,②。我們食用的,都是晚秋時儲藏在地窖里的菜:土豆、蘿卜、白菜、胡蘿卜、大頭菜、倭瓜,當然還有腌制的酸菜和夏季時曬的干菜,有豆角干,有西葫蘆干,有茄子干等。人們喜歡吃燉菜,冬天的菜尤其適合燉。將一大盆連湯帶菜的熱氣騰騰的燉菜捧上桌,寒冷都被趕走了。③,比如玉米餅和高粱米飯等主食,一經燉菜的浸潤,有如酒經過了歲月的洗禮,滋味格外醇厚。而到了夏季,燉菜就被蘸醬菜和炒菜代替了。園田中有各種碧綠的新鮮蔬菜,菠菜呀黃瓜呀青蔥呀生菜呀,等等,都適宜生著蘸醬吃;而芹菜、辣椒等則可爆炒。這個季節的主食就不像冬天似的以干的為主了,這時候人們喜歡喝粥,蕓豆大楂子粥、高粱米粥以及小米綠豆粥是此時餐桌的主宰。
21.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2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成“園田中菠菜、黃瓜、青蔥、生菜等各種碧綠的新鮮蔬菜,都適宜生著蘸醬吃”,從表意上看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述效果更好,請聯系語段說明原因。(3分)
八、作文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志存高遠,方能登高望遠。腳踏實地,方能行穩致遠。——人民網
士貴立志,志不立則無成。——孟子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新學年教室里張貼了以上三則標語,對此,你有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語文期中測試參考解析:
B2.D3.A(3分)
①先從兩個方面論證了確立以邊界為導向的規則秩序的原因(必要性);
②然后論述確立以邊界為導向的規則秩序的三種方法。(4分)
①網絡輿論表述主體要遵守以邊界為導向的規則秩序和倫理秩序;
②網絡輿論表述主體要以“慎獨”為核心樹立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操,形成道德自律,做到理性表述;
③網絡輿論表述主體要通過“省己”和“修己”不斷反省自我、修正自我。(5分)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觀點態度的能力。
B.“但仍不能改變網絡輿論表述失范現狀”錯。原文的表述是“技術性底線管理并無力改變大多數的網絡輿論表述失范現狀”,選項過于絕對。
故選B。
2.理是通過形成內化的倫理邊界產生普遍約束力而在網民輿論表述行為中發揮重要作用。
D.“建立起……就可以遏制嚴重失范的網絡輿論表述行為”錯,由原文“當下需要盡快確立的是規則邊界,即表述規則、道德評價規則與監督機制及相對應的法律機制,以此來形成有序的網絡表述秩序”可知,建立起完善的網絡輿論表述道德評價規則、監督機制和法規體系是必要條件,選項的表述絕對化。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的能力。
第三段的觀點:要確立以邊界為導向的規則秩序。
B.說的是真理和謬誤;
C.強調的是道德標準;
D.說的是積極參與受到贊同的觀點。
故選A。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論證思路的能力。
由“一是現存的倫理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律型的輿論壓力為主,匿名性的網絡輿論表述使得個體擺脫了在場的輿論壓力和道德說教,個人的自我約束會降低;二是網絡空間的時空分離性使得表述者身體處于私人空間,交往與互動產生于公共空間,這種分離性模糊了表述者的公共意識,表述主體很容易將其理解為私人空間的私人表述而非公共空間的公共表述”可知,先從兩個方面論證了確立以邊界為導向的規則秩序的原因(必要性);
由“首先,形成網絡輿論表述倫理規范。根據網絡輿論表述失范的現實境況,制訂專項的網絡輿論表述倫理規范”“其次,促進內化的網絡輿論表述倫理的形成。要倡導并促進以‘慎獨’為核心的倫理道德機制的形成,以此來形成網絡輿論表述主體的自律框架,形成自律意識,進而使公眾理性地表述并自覺抵制失范的輿論表述行為”“也要建立以‘省己’‘修己’為輔助的道德自律。在‘省己’和‘修己’的道德指引,網絡輿論表述主體能夠不斷地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可知,然后論述確立以邊界為導向的規則秩序的三種方法。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問題,提出見解的能力。
由“首先,形成網絡輿論表述倫理規范。根據網絡輿論表述失范的現實境況,制訂專項的網絡輿論表述倫理規范”可知,網絡輿論表述主體要遵守以邊界為導向的規則秩序和倫理秩序。
由“其次,促進內化的網絡輿論表述倫理的形成。要倡導并促進以‘慎獨’為核心的倫理道德機制的形成,以此來形成網絡輿論表述主體的自律框架,形成自律意識,進而使公眾理性地表述并自覺抵制失范的輿論表述行為”可知,網絡輿論表述主體要以“慎獨”為核心樹立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操,形成道德自律,做到理性表述;網絡輿論表述主體要通過“省己”和“修己”不斷反省自我、修正自我。
由“也要建立以‘省己’‘修己’為輔助的道德自律。在‘省己’和‘修己’的道德指引,網絡輿論表述主體能夠不斷地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可知,網絡輿論表述主體要通過“省己”和“修己”不斷反省自我、修正自我。
A7.B(3分)
8.①少年時,反感母親對自己的“威壓”,心有怨恨甚至產生報復念頭。
②成年后,對母親情感糾結,努力孝順母親內心卻難以釋懷。
③歷經坎坷后,感謝母親,繼承母親不管不顧的血性讓自己度過許多人生關卡。④當下,體諒母親,竭力保護母親,并期待母親永恒的保護。(4分)
①夢境描寫把復雜的內心世界情境化,折射出“我”對母親微妙復雜的情感,擔心牽掛又心存嫌隙。
②“夢回老屋”是“我”對母親情感態度轉變的關鍵,夢醒后“我”意識到內心深處對母親的依賴。
③夢境與現實相互照應,虛實結合,錯落有致,使得敘事更有波瀾,行文更有張力。(5分)
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也是為了改變母親對我毫不領情的現狀”屬于強加關聯,不合文意。父親去世后,“我”特別地照顧母親,一是履行自己作為兒子的責任,還有就是對母親的依賴和愛。
故選A。
7.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章語句的能力。
B.“看似矛盾的表述傳遞出‘我’對母親拒絕‘吃虧是福’觀念的不滿”于文無據。畫線句強調母親以個人利害為行事標準,拒絕“吃虧是福”的觀念,并不能從中看出“我”的態度。
故選B。
8.本題考查學生梳理情感脈絡、概括情感內涵的能力。
依據“我在青少年時期,也曾多次產生報復她的念頭:輟學,離家出走;或者去當兵,戰死沙場;或者出家,斷絕塵緣。之所以這么想,只是因為我是她唯一的兒子,毀掉我自己,就是斷絕她的希望”“但這些場景似乎從來沒有出現,倒是我的耳邊不時響起她用鋤柄敲我頭的‘邦邦’聲”可概括為:少年時,反感母親對自己的“威壓”,心有怨恨甚至產生報復念頭。
依據“三十年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對她這么好。故鄉人人夸我孝順,這種道德上的加持,自然給了我鼓勵。我懊惱自己的軟弱,曾反復細數她在生活上與工作上帶給我的困擾,試圖形成新的怨恨,稍解我的糾結”可概括為:成年后,對母親情感糾結,努力孝順母親內心卻難以釋懷。
依據“作為母親的反抗者,我最終成為她性格的繼承人。然而這種莫可奈何的繼承,卻讓我受益無窮,幫我度過許多人生關卡”可概括為:歷經坎坷后,感謝母親,繼承母親不管不顧的血性讓自己度過許多人生關卡。
依據“一旦失去強悍,失去力量,需要我們保護的時候,她感到萬分羞愧。她接受不了這個現實,為了證明自己還強大,開始變本加厲地折騰,就像當初與鄰居死磕,不讓家人受人欺侮;就像父親去世后她死命地種莊稼,不讓孤兒寡母受人輕慢”“不要啊,母親,您一定要強大,像過去一樣,不向苦難低頭,不向命運低頭,更不要向您的兒子低頭。您已經在夢中給他亮了一千次燈,那就再亮一千零一次;您給他開了一千次門,那就再開一千零一次”可概括為:當下,體諒母親,竭力保護母親,并期待母親永恒的保護。
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情節、段落作用的能力。
作答時要兼顧內容與形式,注意在整體中把握局部。其一,要梳理這部分夢境描寫的具體內容,分析夢境與情感表述的關系,文中寫“我”急切地奔回老屋,表現出對母親的牽掛擔心,在夢中見面后又形同陌路,寫出了母子間的心理隔閡,折射出“我”對母親微妙復雜的情感,借助夢境描寫把復雜的內心世界形象地展示出來;
其二,要關注這段夢境描寫所處的位置,結合上下文語境分析夢境描寫的功能,夢醒后“我”意識到內心深處對母親的依賴,正是這一認知促成了“我”對母親情感態度的重大轉變;
其三,要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敘事特色和行文節奏,全文敘寫母子之間的關系大部分為寫實,中間穿插“夜回老屋”的夢境描寫,虛實相生,有起有伏,使得敘事節奏有變化,行文更有張力。
CEG11.C12.C(3分)
13.(1)憑周文王那樣的仁德,活了將近一百歲才去世,還沒有能夠統一天下。
(2)所以做古人一半的事,功業就會比古人多出一倍,只有這時才能如此。(10分)
14.用武力臣服別人者,自身必須是大國,別人不是真心臣服;用道德臣服別人者,自身不一定是大國,別人是心悅誠服。(5分)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紂王離武丁并不久遠,武丁的勛臣世家良好習俗,傳統風尚慈善政治,都還有遺存。
“也”是句末語氣助詞,后面斷開,即C處;
“流風善政”與“故家遺俗”結構一致,二者之間斷開,即E處;
另外“其流風善政”與“故家遺俗”共同作“猶有”的主語,因主語過長,后面斷開,即G處。
故在CEG三處斷句。
11.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詞多義現象的能力。
A.正確。都是“在”的意思。句意:先生如果在齊國當權。/在事情沒有發生時就做。
B.正確。知道;同“智”,聰明。句意:只知道管仲、晏子罷了。/聰明人不會迷惑。
C.錯誤。都是使動用法。使……來朝;使……受損。句意:武丁使諸侯們來朝。/因而使父親受損失來使自己獲利。
D.正確。
故選C。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是為了說明王朝要有能干的輔臣”錯,由原文“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可知,是為了說明周文王統一天下之難。
故選C。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憑借;“崩”,去世;“洽”,合,引申為“統一”。
(2)“事”,做;“功”,功業;“然”,如此。
1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由原文“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可知,用武力臣服別人者,自身必須是大國,別人不是真心臣服;用道德臣服別人者,自身不一定是大國,別人是心悅誠服。
參考譯文:
公孫丑問道:“先生如果在齊國當權,管仲、晏子的功業可以再度興起來嗎?”孟子說:“你可真是個齊國人啊,只知道管仲、晏子罷了。有人曾經問曾西:“您和子路相比,哪個更有才能?’曾西不安地說:“子路可是我父親所敬畏的人啊。”那人又問:“那么您和管仲相比,哪個更有才能呢?”曾西頓時不高興起來,說:‘你怎么竟拿管仲來和我相比呢?管仲受到齊桓公那樣信任不疑,行使國家政權那樣長久,而功績卻是那樣少,你怎么競拿他來和我相比呢?’”孟子接著說:“管仲是曾西都不愿跟他相比的人,你以為我愿意跟他相比嗎?”公孫丑說:“管仲輔佐桓公稱霸天下,晏子輔佐景公名揚諸侯。難道管仲、晏子還不值得效仿嗎?”孟子說:“憑借齊國的實力用王道來統一天下,易如反掌。”公孫丑說:“您這樣一說,弟子我就更為疑惑不解了。憑周文王那樣的仁德,活了將近一百歲才去世,還沒有能夠統一天下;直到周武王、周公繼承他的事業,然后才統一天下。現在您說用王道統一天下易如反掌,那么,連周文王都不值得學習了嗎?”孟子說:“我們怎么可以比得上周文王!由商湯到武丁,賢明的君主有六七個,天下人歸服殷朝已經很久了,久就難以改變,武丁使諸侯們來朝,統治天下就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運轉一樣容易。紂王離武丁并不久遠,武丁的勛臣世家良好習俗,傳統風尚慈善政治,都還有遺存;又有微子等一批賢臣共同輔佐,所以能統治很久以后才失去政權。當時沒有一尺土地不是紂王所有,沒有一個百姓不屬于紂王統治,在那種情況下,文王還只能從方圓百里的小地方興起,所以是非常困難的。”
“齊國人有句話說:‘雖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勢;雖然有鋤頭,不如等農時。’現在的時勢就很利于用王道統一天下。夏、商、周三代興盛的時候,沒有哪一國的國土有超過方圓千里的,而現在的齊國卻超過了;雞鳴狗叫的聲音處處都聽得見,一直到四方邊境,這說明齊國人口眾多。國土不需要新開辟,老百姓不需要新團聚,如果施行仁政來統一天下,沒有誰能夠阻擋。何況,統一天下的賢君沒有出現,從來沒有隔過這么久的;老百姓受暴政的壓榨,從來沒有這么厲害過的。饑餓的人不擇食物,口渴的人不擇飲料。現在這個時候,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大國施行仁政,老百姓的高興,就像被吊著的人得到解救一樣。所以做古人一半的事,功業就會比古人多出一倍,只有這時才能如此。”
孟子說:“憑借武力而假托仁義的人可以稱霸,所以稱霸必須是大國。用道德而實行仁義的人可以使天下歸服,使天下歸服的不一定是大國——商湯王只有方圓七十里,周文王只有方圓一百里。用武力征服別人的,別人并不是真心服從他,只不過是力量不夠罷了;用道德使人歸服的,是心悅誠服,就像七十個弟子歸服孔子那樣。”
C(3分)
①詩中的“狂夫”是一個窮困潦倒,但曠達樂觀的形象。
②景物烘托。詩的前兩聯通過對優美景致的描寫,表現了“狂夫”雖飽經磨難但還能興致勃勃地欣賞美景,烘托了“狂夫”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
③反襯。頸聯寫自己靠人接濟,故人音信斷絕,一家人不免挨餓,在幾乎快餓死的情況下,卻從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倒,始終用一種倔強的態度來面對生活的打擊,反襯了“狂夫”的樂觀曠達。
④直抒胸臆。詩的后兩聯通過狂夫的直抒胸臆,自嘲“狂夫”,表述了詩人在歲月流逝中面對嚴酷現實愈加頑強的曠達之情。(6分)
15.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
C.“比喻……等手法”說法錯誤,頷聯沒有使用比喻的手法。頷聯句意是:和風輕輕擁著翠綠的嫩竹,秀美光潔;飄雨慢慢洗著粉紅的荷花,陣陣清香。由此可見,這里并沒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故選C。
16.本題考查學生概括作品的人物形象,鑒賞詩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這首詩刻畫了一個貧困潦倒卻曠達樂觀的“狂夫”形象。詩的前四句傳神地描寫了優美宜人的草堂環境,這些優美的自然景象烘托了“狂夫”的疏放曠達,為下文寫“狂”做鋪墊;第五、六句強調了“恒饑”的貧困處境,表現了“狂夫”的樂觀曠達;而第七、八句直接表述心志,“填溝壑”,這是何等嚴酷的生活現實。“狂夫”飽經患難,卻從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倒,始終用一種倔強的態度來對待生活中的打擊,這就是所謂的“疏放”。詩人的這種人生態度,不但沒有隨歲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來越增強了。在幾乎快餓死的境況下,他還興致勃勃地在那里贊美“翠絮”“紅蕖”。聯系眼前的迷醉與現實的處境,詩人都不禁啞然“自笑”了:你是一個越來越狂放的老頭兒啊!突出了“狂夫”貧困志不移的高貴品質。
而對于“狂夫”“狂”的形象,詩歌中用了如下手法:
烘托手法。詩的前四句傳神地描寫了優美宜人的草堂環境,這一聯的意思是說,翠竹輕搖,帶著水光的枝枝葉葉,明凈悅目;細雨使荷花格外嬌艷,微風吹送,清香可聞。在幾乎快餓死的境況下,他還興致勃勃地在那里贊美“翠筿”“紅蕖”,美麗的自然風光這些優美的自然景象烘托了狂夫的疏放曠達,為下文寫“狂”作鋪墊。
反襯手法。五六句寫了詩人的現實生活處境,詩人強調世態炎涼和“恒饑”的貧困處境。初到成都時,他曾靠故人嚴武接濟,分贈祿米,而一旦這故人音書絕,他一家子就得重陷長久的饑荒之中,上句“厚祿故人書斷絕”即寫此事。接著下句“恒饑稚子色凄涼”是因上句而來,說明了“厚祿故人書斷絕”的結果。即便如此,狂夫也并未消減自己的“狂”,這些現實的困境反襯狂夫的樂觀曠達。
直抒胸臆。七八句“欲填溝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直接表述心志。“填溝壑”,這是何等嚴酷的生活現實。要在凡夫俗子,早從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卻不如此,他是“欲填溝壑惟疏放”,飽經患難,從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倒,始終用一種倔強的態度來對待生活打擊,這就是所謂“疏放”;自稱自己為狂夫,并且“老更狂”,表現了狂夫在歲月流逝中面對嚴酷現實愈加頑強的放達。
(1)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
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6分)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有:己、已、所、壽。
18.C19.B20.B(3分)
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
①不動聲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不茍言笑:不隨便說笑。形容態度莊重嚴肅。根據語境“莊嚴崇高”,所以用“不茍言笑”。
②心理:人的頭腦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如感覺知覺、思維、情緒等。心靈:指內心、精神、思想等。根據所填詞語前后語境“很少見到他們_____的變化”分析可知,此處表述是“內心、精神、思想”之意,故應填應選“心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初一記敘文寫作教學課件
- 少兒鋼琴教學課件
- 教學課件怎么講課
- 如何教學一年級數學課件
- 敬英雄班會課件
- 定做美術教學課件
- 中國公司治理案例分析-國美
- 教育課件模板
- 讀思達教學法語文課件
- 湖南婁底雙峰縣2025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網絡游戲代理合同通用版范文(2篇)
- GB/T 6414-1999鑄件尺寸公差與機械加工余量
- GB/T 27773-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蜚蠊
- GB/T 12817-1991鐵道客車通用技術條件
- 質量風險識別項清單及防控措施
- 【課件超聲】常見的超聲效應與圖象偽差
- 外墻保溫、真石漆工程施工方案
- 自然指數NatureIndex(NI)收錄的68種自然科學類期刊
- 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課件-高二心理健康
- 老年人健康管理隨訪表
- 物理學與現代高科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